肾功能衰竭 (1)

合集下载

肾衰1(ARF)

肾衰1(ARF)

三、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1.定义----肾以下尿路(从肾盂到尿道)

急性梗阻引起的ARF,又称 阻塞性肾衰。
2.病因----泌尿系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疾病等
膀胱以上----双侧性完全梗阻,结石。 膀胱以下----前列腺肥大、盆腔肿瘤。
3.特征----突然发生无尿
(因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所以必须双侧尿路完全 梗阻后才会发生肾衰,一旦完全梗阻患者突现无尿, 氮质血症日趋加重。)
肾脏内分泌 功能障碍
RAAS EPO 1,25-(OH)2VD3 KKPGS PTH
概 述
肾功能不全分类
原发性(肾脏疾病) 病因学分类 继发性(肾外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程分类
慢性肾功能衰竭
概 述
2. 肾功能衰竭
指肾功能不全晚期阶段。
3. 尿毒症--肾衰的最终表现
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代 谢尾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引起 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三、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1.定义----肾以下尿路(从肾盂到尿道)
急性梗阻引起的ARF,又称 阻塞性肾衰。
2.病因----泌尿系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疾病等
膀胱以上----双侧性完全梗阻,结石。 膀胱以下----前列腺肥大、盆腔肿瘤。
膀胱移行上皮癌
箭头所指为肿瘤, 呈菜花状,并可见 由于肿瘤堵塞输尿 管口导致两侧输尿 管高度扩张。
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 acidosis )
肾排酸 酸产生
心血管系统 代谢性酸中毒 神 经 系 统
受抑制
死亡三角
二、多尿期
患者尿量进行性增多,超过400ml/d, 提示已脱离少尿阶段,开始移行至多尿期, 为肾功能渐恢复的征兆。 尿量可多达3~5L/d,但仍有内环境紊乱。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见于:各型休克早期、急性心力衰竭
见于:肾缺血、肾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肾后性因素
急性尿路梗阻
见于: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
休克、心衰
肾毒物、肾疾患
肿瘤、结石 尿液排出受阻
肾血流灌注量减少 肾小动脉痉挛 持续性肾缺血
肾血流异常 分布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 阻塞 肾小球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慢性肾衰竭CRF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 引起两肾泌尿功能急剧障碍,导致代谢废物 在体内迅速积聚,而引起机体内环境出现严 重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分为:少尿型ARF 非少尿型ARF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肾前性因素 2、肾性因素 肾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 肾实质病变
③钙磷代谢紊乱: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出现:肾性骨营养不良,成人骨质疏松 骨软化及纤维性骨炎,儿童肾性佝偻病
发病机理 ⑴ 低钙高磷致继发性甲状旁腺 机能亢进,PTH溶骨↑ ⑵ 肾实质破坏使1,25-二羟维生 素D3形成减少 ⑶ 代谢性酸中毒促进骨盐溶解
CRF
1,25-(OH)2-D3 合成减少 肠Ca++吸收↓ 骨钙化障碍 低钙血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PTH↑ 骨Ca++↓ 排磷障碍 血磷↑ 酸中毒
骨盐溶解
肾性骨营养不良
3、代谢性酸中毒
早期,肾小管泌氨障碍
晚期,肾小球滤过障碍
4、氮质血症
早期,不明显 晚期,因肾单位大量破坏和肾小球滤过 率下降,血浆尿素、肌酐 、尿酸明显↑
5、肾性高血压
概念:由于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是最 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机制: (1)因肾排水钠能力下降,导致钠水潴留 ——钠依赖性高血压 (2)因肾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3)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PGI2、PGE2减 少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
(三)尿路慢性阻塞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
二、发展进程


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储备降低
25
50
75
100
内生性肌酐清除率占正常值的百分比(%)
三、发病机制
(一)健存肾单位学说 肾内两种肾单位:遭到
破坏功能完全丧失的肾单位;轻度损伤或仍属正常具有 代偿功能的健存肾单位。
(二)矫枉失衡学说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甲状旁
②多尿:常见变化(>2000ml/24h)
机制:①大量肾单位被破坏后,残存肾单位代偿性 血流↑,GFR↑→强迫性利尿;②原尿中溶质↑→渗透 性利尿;③髓袢受损→髓质高渗环境不能形成→尿 液浓缩功能减低。④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受损→对ADH反应性↓→重吸收水↓
③少尿:CRF晚期表现
肾单位大量破坏,肾血流极度↓→GFR↓↓→原尿形 成↓→少尿。
(一)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前 性 肾 衰 ( prerenal failure ) 是指肾脏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所致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
1、病因
大出血、外科手术等→血容量↓ 急性心衰→心输出量↓ 过敏性休克→血管床容积↑
有效循环血量↓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和R-A-S↑ 肝肾综合征
肾小动脉收缩 肾血流灌注↓
Ⅱ、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少尿期
1、尿的变化
①尿量锐减:发病后尿量迅速减少而出 现少尿或无尿。
②尿成分改变:尿比重降低 、尿渗透压 降低、尿钠含量升高。
两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区别
尿指标 尿比重 尿渗透压(mmol/L) 尿钠(mmol/L) 尿肌酐/血肌酐 尿钠排泄分数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什么是肾功能衰竭什么是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功能局部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

肾功能衰竭是肾病恶化停顿的后期阶段,已经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损害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人体的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同时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会却会源源不断地漏出体外,等到肾脏萎缩水平严重到不能正常运作时,能依赖于血液透析机替代肾脏进行工作。

肾功能衰竭按病情情况可以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两种,其中前者是因为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而后者是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

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急骤发生的尿毒症处理及时、恰当,肾功能可恢复。

而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治疗的过程比较复杂困难,但如果及时治疗并对症下药,肾功能可恢复也能慢慢恢复。

肾功能衰竭原因肾功能衰竭主要可以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两种,因此,如果要探讨肾功能衰竭原因,我们必须从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因上进行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缺血及肾中毒,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各种因素持续作用使肾缺血、缺氧导致。

2、另外,各种肾毒性物质如药物、细菌的内毒素、重金属毒物及生物毒等作用于肾脏均可致病。

3、此外误型输血及药物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挤压伤、烧伤及严重肌病,可因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衰。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仍不明,近年不少专家认为,血管收缩活性物质释放紊乱引起的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细胞的钙内流和氧自由基在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中均起重要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肾 功 能 衰 竭 (renal failure)

肾 功 能 衰 竭 (renal failure)

慢性肾功能衰竭
1,25-(OH)2VD3生成 ↓ ↓ 肠钙吸收↓ ↓ 低钙血症 骨 质 钙 化 PTH分泌↑ 障 碍 肾小球滤过率↓ ↓ 排 磷↓ ↓ 高磷血症
酸中毒
溶骨活性↑
骨质脱钙
肾性骨营养不良
肾性骨营养不良发生机制示意图
3. 酸中毒 ---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多伴有持续的代
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可使骨动员加强,促进骨盐 溶解,引起骨质脱钙,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1)
血浆尿素氮(BUN): 不敏感而且受尿素负荷影响。 (2)血浆肌酐:是反映氮质血症的 最佳指标。 内生肌酐清除率可反映肾小球滤 过率和仍具功能的肾单位的数目。 (3)血浆尿酸氮:较尿素和肌酐为 轻。
内生肌酐清除率=尿中肌酐浓度 × 每分钟尿量
血中肌酐浓度
影响BUN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1)、蛋白尿
肾小管重吸收蛋白减少 两者兼而有之 (2)、血尿:尿中有红细胞 脓尿:尿中有白细胞
(二)、体液内环境的变化



1、氮质血症 2、酸中毒 3、电解质紊乱
(一)氮质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含氮的代谢终产物如尿 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蓄积,因 而血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的含量增加( > 28.6mmol/L,相当于>40mg/dl), 称为氮质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
、定义: –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 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 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肾衰

肾衰

4、钙通道阻滞剂 具有减轻肾小球代偿性肥大,抑制肾小球 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区扩大,降低肾组织耗氧 量及肾间质内钙沉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常用制剂见高血压治疗。 5、纠正脂代谢紊乱: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 脂血症时可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六)各系统症状的对症治疗 1、肾性贫血
(1)加强基础疾病及去除诱因的治疗。 (2)改善营养状态,补充足量的造血物 质,如维生素、叶酸、铁剂等。 (3)EPO:Hct<30%时开始使用。开始剂 量90u/kg,iH,biw,1月后调整剂量。HB每月 上升>25g/L,或Hct>32%-35%,减少原剂量的 1/4-1/3;Hct>35%时,用维持量,如每周 2000u,并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4)其他:蛋白合成激素、酌情输血、 透析疗法、肾移植等也有利于改善肾性贫血。
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2、继发性慢性肾损害性疾病:有以下几类.
(1)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 (2)结缔组织疾病:狼疮性肾炎等。 (3)血管性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肾损害、 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损害等。 (4)肿瘤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等。 (5)梗阻性肾病。
(五)中西医治疗优化选择的思路 1、慢性肾衰的非透析治疗,中西医的治 疗手段均较为有限。综合来看,中西医有机结 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 在慢性肾衰的早、中期,中医通过扶正祛 邪、补益脾肾、调补气血阴阳,减少或祛除水 湿、湿热、瘀血,外感等因素,能在较大程度 上改善慢性肾衰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 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进程,疗效优 于单纯西医疗法。
⑤α-酮酸疗法:可用α-酮酸制剂。 制剂:开同5-8片,tid,进餐时嚼服。 优点:
氨基酸的前体,本身不含氮 不会引起体内含氮代谢废物的增加 无明显致肾小球高滤过作用 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肾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肾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肾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每个人都可能听说过肾衰竭,但它们都是碎片化的,所以对这种疾病没有系统、全面、清晰的认识。

片面的理解会导致对这种疾病的夸的夸大紧张。

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下专家将详细解释这两种疾病的概念和一些简单的症状,客观地了解肾衰竭。

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病。

专家指出,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

慢性肾衰竭可由急性肾衰竭引起。

专家指出,分析肾衰竭可以有效控制肾衰竭。

肾功能衰竭简介: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

肾功能衰竭在医学上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肾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全身系统症状,可伴有少尿或无尿。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综合征。

在少数情况下,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可以由急性肾功能衰竭转化而来。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数小时至数周),表现为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全身各系统衰竭可伴有少尿症(400)ml/24h或17m1/h)或无尿(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慢性肾衰竭是指由慢性肾功能减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

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应尽快进行肾组织活检,以明确原发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肾功能衰竭的概述,我相信通过上述专家的详细解释,我们将对该疾病有更科学的了解。

由于肾功能衰竭的危害相对较大,因此其治疗迫在眉睫。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坚持治疗。

坚持很重要,只有坚持治疗才不会放弃以前的治疗。

肾衰竭的病因如下: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

第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1)

第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1)

第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八节慢性肾功能衰竭学习目标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掌握急性肾衰竭护理措施;掌握慢性肾脏病与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2.熟悉急、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健康指导。

3.急、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重点:1.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饮食护理;2.尿毒症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3.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难点:1.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观察2.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一、概述概念:1.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肾功能急骤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地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常伴有少尿或无尿。

)2.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肌酐(SCr)升高至绝对值>26.5umol/L(0.3mg/dl)或SCr升高超过基础值的50%,或尿量<0.5ml/(kg.h)且持续时间>6h。

这是近年提出的新的概念,对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客观标准。

3.急性肾衰竭广义地说是根据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性3类。

狭义是指急性肾小球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 TN),我们在本节课里重点讲解的是ATN。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肾前性氮质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实质组织结构完好。

如能及时恢复肾血流灌注,肾功能可很快恢复。

否则,将转化为肾实质性肾衰竭(1)血容量减少(出血、烧伤、脱水、呕吐等)(2)心排出量降低、严重的心肌病变和心肌梗死所导致的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血循环不良等。

肾衰竭名词解释

肾衰竭名词解释

肾衰竭名词解释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病因1.急性肾衰竭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分类1.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临床表现1.少尿期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

患者可出现少尿(<400毫升/日)或无尿(<100毫升/日)、低比重尿(1.010~1.020)、尿钠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严重患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常为此期致死原因)、代谢性酸中毒(可促进高钾血症的发生)及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生命。

此期持续几天到几周,持续愈久,预后愈差。

2.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毫升时,即进入多尿期。

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毫升,甚至可达到10000毫升以上。

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

约4~5天后,血清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

肾功能不全分期肌酐标准

肾功能不全分期肌酐标准

肾功能不全分期肌酐标准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正常的排泄功能,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而肌酐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功能的情况。

根据肌酐的水平,可以将肾功能不全分为不同的分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管理。

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是根据肌酐清除率(GFR)来确定的。

GFR是一个衡量肾脏过滤功能的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而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滤出体外,因此肌酐水平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KDIGO)的标准,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五个分期,具体如下:1. G1期,肾功能轻度受损,GFR≥90ml/min/1.73m²,伴有其他肾脏损害标志(如蛋白尿、血尿等)。

2. G2期,肾功能中度受损,GFR为60-89ml/min/1.73m²。

3. G3a期,肾功能轻至中度受损,GFR为45-59ml/min/1.73m²。

4. G3b期,肾功能中度至重度受损,GFR为30-44ml/min/1.73m²。

5. G4期,肾功能重度受损,GFR为15-29ml/min/1.73m²。

6. G5期,肾功能衰竭,GFR<15ml/min/1.73m²。

根据以上分期标准,可以看出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是逐渐增加的。

在不同的分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G1期和G2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并且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G3期及以上,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如贫血、水肿、高血压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并且有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除了肌酐清除率,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但肌酐清除率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指标之一,因为它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对于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对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下降,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积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一、临床表现。

1. 尿量减少,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尿量减少或无尿。

尿量减少是肾脏排泄功能减退的表现,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 尿液改变,尿液中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异常,提示肾小管功能受损。

3. 血压升高,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4. 贫血,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5. 骨骼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等骨骼疾病。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

2.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的发生。

3. 血清钙、磷水平异常,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易导致骨质疏松。

4. 血清电解质异常,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三、影像学检查。

1. 肾脏B超,可发现肾脏大小、形态、密度的异常改变,提示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2. 肾功能断层扫描(CT),可观察肾脏血管及肾实质的情况,对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上述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肾功能衰竭进行准确的诊断。

及时发现和诊断肾功能衰竭,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还应该进行肾脏影像学检查,明确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为后续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

综上所述,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检查结果,可以准确诊断肾功能衰竭,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促进对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和理解。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临床症状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临床症状
少尿或无尿患者尿量进入500ml/d即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出现多尿,每日尿量超过2500ml/d,通常持续1~3 周,继而再恢复正常。多尿期有时由于排钾过多或使用排钾利尿剂、摄入减少等造成低血钾,如血清钾 <3mmol/L时患者可出现疲乏、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定向力障碍 及嗜睡、昏迷。心电图可见T波宽而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甚至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肾小管重吸 收功能较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迟缓且滞后,多数肾小管功能完全恢复需3个月以上,少数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 的肾结构和功能损伤
• 1.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 在体液丢失纠正之后,要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 每日的入液量 = 前一日的尿量 + 其他显性失水量 + 非显性失水量 • 如有发热,则T每增加10C,每日应增加入量100ml。 • 2.饮食和营养 • 尽可能地供给足够的热能和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防止内源性和外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 4、急性肾血管疾病 约占4% 5、慢性肾脏疾病的急剧加重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主要见于从肾盂到尿道口的尿路梗阻,尿量突然由正常转为无尿,常见
原因有输尿管结石、肾乳头坏死组织阻塞、腹膜后肿瘤压迫、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多为 可逆性,如能及时解除梗阻,肾功能可很快恢复。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临床症状
湖北省新华医院重症医学科 徐彬
概述
肾功能不全 (renalinsufficiency)是由多 种原因引起肾小球严重破 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 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 床综合症后群。分为急性 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 不全。预后严重,是威胁 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
一、病因 (一)肾疾患 (二)肾血管疾患 (三)尿路慢性梗阻

肾功能衰竭练习题(1)

肾功能衰竭练习题(1)

肾功能衰竭练习题(1)
问题1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不能正常发挥排泄尿液和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

以下哪个不是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
A. 糖尿病引起的肾病
B. 高血压引起的肾损伤
C. 慢性肾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D. 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肾衰竭
答案:D. 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肾衰竭。

问题2
以下哪项是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A. 水肿和尿液减少
B. 骨痛和肌肉无力
C. 呕吐和腹泻
D. 增加饮食摄入的需要
答案:A. 水肿和尿液减少。

问题3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A. 药物治疗
B.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C. 手术治疗
D. 放射治疗
答案:A. 药物治疗;B.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问题4
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应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A. 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B. 限制液体的摄入
C. 减少钠盐的摄入
D. 增加糖分的摄入
答案:A. 控制蛋白质的摄入;B. 限制液体的摄入;C. 减少钠盐的摄入。

问题5
以下哪项不是预防肾功能衰竭的方法?
A. 控制血糖和血压
B. 饮食健康均衡
C. 吸烟和饮酒
D. 避免过度用药
答案:C. 吸烟和饮酒。

11 肾功能衰竭

11   肾功能衰竭

C17.S3. 肾功能不全(一)名词解释1、肾功能衰竭2、功能性ARF(二)判断题1肾前性肾衰是功能性肾衰,不会发生肾的器质性损害。

( )2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患者可出现多尿。

( )3急性肾衰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水中毒。

( )4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旦转入多尿期,其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将明显缓解。

( )5尿毒症是指肾衰末期血浆尿素氮浓度过高引起的症状。

( )6急性肾衰的主要发生机制是DIC。

( )7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 )(三)填空题1 ARF少尿期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2ARF少尿期尿的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多尿期的主要致死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发病原因,通常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慢性肾实质损伤造成肾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时,患者出现___________尿;随病情发展,当肾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均丧失时,患者出现______________尿。

5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发生血钙_____________,血磷______________。

6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时期。

(四)选择题A型题1少尿是指( )。

A尿量<400mL/日 B尿量<500mL/日 C尿量<100mL/日 D<200mL/日2ARF最危险的阶段是( )。

A少尿期 B多尿期 C恢复期 D以上都是3肾功能衰竭是指( )。

A持续少尿或无尿的病理过程 B引起氮质血症的各种疾病C尿中出现蛋白质、管型、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病理过程D因肾功能障碍导致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综合征4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精选ppt
25
3)代谢性酸中毒
a.体内分解代谢↑,酸性代谢产物生成↑ b.尿少,酸性物质排出↓ c.肾脏排酸保碱能力↓
具有进行性、不易纠正的特点,酸中毒 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并能促 进高钾血症的发生。
精选ppt
26
4)水中毒
a.肾排水减少 b.ADH分泌增多 c.体内分解代谢加强,内生水增多,水潴留 d.治疗不当,如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
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紊乱
精选ppt
37
(三)CRF的发病机制
1.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2.矫枉失衡 3.肾小球过渡滤过 4.肾小管-肾间质损害
精选ppt
38
1.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病因 肾单位不断破坏
健存肾单位日益↓
肾功能代偿仍不全
肾功能衰竭
精选ppt
39
2.矫枉失衡
☆GFR↓→P的排泄↓→高血P、低血Ca2+ →刺激PTH分泌↑→ 肾小管排P↑→血P正常
肾功能衰竭。常见的病因: 1)急性肾小管坏死 约占肾性急性肾衰竭的75%。 a.肾缺血: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严重的持续 性的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所致; b.肾中毒:外源性:肾毒性药物,重金属,有机毒物, 生物毒素等;
内源性: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和尿酸等。 2)肾实质损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急剧加重
精选ppt
7
(3)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主要见于从肾盂到尿道口 的尿路急性梗阻,尿量突然由正常转为无尿,常见 原因有输尿管结石、肾乳头坏死组织阻塞、腹膜后 肿瘤压迫、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多为可逆性。
精选ppt
8
2.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肾前性ARF、肾性 ARF和肾后性ARF。 (2)根据尿量分类:可分为少尿型ARF和非少尿 型ARF。 (3)根据肾脏是否发生器质性损害分类:可分 为功能性ARF和器质性ARF。

肾功衰竭标准

肾功衰竭标准

肾功衰竭标准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导致体内废物、水分、电解质等不能正常排出,出现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肌酐清除率(CrCl)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反映肾功能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标准,一般认为肾功能衰竭的定义是:
1.根据CrCl划分:
(1) 翻译后肌酐清除率< 15 ml/min/1.73m^2 为肾功能衰竭;
(2) 翻译后肌酐清除率< 30 ml/min/1.73m^2 为严重肾功能不全;
(3) 翻译后肌酐清除率< 60 ml/min/1.73m^2 为肾功能减退;
2. 根据GFR划分:
(1) GFR< 15 ml/min/1.73m^2 为肾功能衰竭;
(2) GFR < 30ml/min/1.73m^2 为严重肾功能不全;
(3) GFR < 60ml/min/1.73m^2 为肾功能减退;
综上所述,一般认为翻译后肌酐清除率小于15 ml/min/1.73m^2 或GFR 小于15 ml/min/1.73m^2表示肾功能衰竭。

如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应及早接受积极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保护肾脏功能。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文章目录*一、肾功能衰竭的概述*二、肾功能衰竭的典型症状*三、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四、肾功能衰竭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六、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案肾功能衰竭的概述1、定义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

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

2、别称肾衰竭3、发病部位肾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所有人群6、科室肾内科肾功能衰竭的典型症状1、肾功能衰竭的典型症状关于肾衰的表现,患者由于病情不同,病症也会不同的,一般来说,消化系统有厌食、恶心、呕吐、口有尿臭味。

神经系统有疲乏、头痛、头晕,重者嗜睡、烦躁、淡漠、惊厥、昏迷等。

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造血系统有贫血、出血倾向。

呼吸系统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深长,可有胸膜炎的症象。

皮肤瘙痒伴色素沉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当肾脏损害到一定程度,病人的身体变化和患病症状就会很明显。

肾衰竭病人的病症会有所不同。

2、肾功能衰竭的分类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

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急性肾衰竭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肾衰的分级标准

肾衰的分级标准

肾衰的分级标准肾衰竭(肾功能衰竭)通常根据肾功能的丧失程度分为不同的分级,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最常用的肾衰分级标准是肾病改善全球倡议(KDIGO)制定的,该标准包括以下五个分级:1.G1 分级:正常肾功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90 mL/min/1.73m²•可能存在其他肾损害的证据(如蛋白尿、血尿、肾脏影像异常等)2.G2 分级:轻度肾损害•eGFR在60-89 mL/min/1.73m²之间•可能存在其他肾损害的证据3.G3 分级:中度肾损害•eGFR在30-59 mL/min/1.73m²之间•进一步细分为:•G3a:eGFR在45-59 mL/min/1.73m²之间•G3b:eGFR在30-44 mL/min/1.73m²之间4.G4 分级:重度肾损害•eGFR在15-29 mL/min/1.73m²之间5.G5 分级:肾功能衰竭•eGFR < 15 mL/min/1.73m²,或需要透析治疗这些分级标准基于eGFR的值来评估肾功能,eGFR是根据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计算得出的。

根据患者的eGFR 值和其他肾损害证据,医生可以将肾衰分为不同的分级,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监测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肾衰分级标准只是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方法,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肾衰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

如果您有肾脏健康问题或担心患有肾病,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沈宜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 代谢产物、药物、毒物;
调节功能: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 肾素、EPO;
一、概述
(一)概念
指各种原因严重损害肾脏功能,导
致各种代谢废物在体内储留,并有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 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这种临床综合征被称为肾功能不全。
3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结石 肿瘤
肾以下尿路梗阻 GFR↓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阻塞性肾衰)
粘连等
(三)发病过程及机体的机能 代谢变化 ⒈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⑴ 少尿期
1)尿量及尿成分的变化
少尿 无尿 < 400ml / 24h < 100ml / 24h
功能性肾衰 尿比重
> 1.020
原因:①高血压
②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③贫血
④尿毒症性心肌病
⑶ 尿毒症性心包炎 多出现于尿毒症的晚期。
3.呼吸系统
尿毒症病人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肺部感染,是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尿毒症时因酸中毒可是呼吸加深加快,严重时因呼吸中
枢兴奋性降低可表现为潮式呼吸或Kussmaul呼吸,呼出的
气体中有一种氨味。
尿排钾↓
分解代谢↑,细胞内钾释放↑
酸中毒使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
摄入钾↑
5)氮质血症
概念
Azotemia
肾功能衰竭时,由于GFR降低,尿素、
肌酐、尿酸等含氮的代谢产物在体
内蓄积,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加,
称为氮质血症。
常用指标
血浆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BUN) 血浆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 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
2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 坏死 肾小球疾患 肾实质损害 GFR↓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器质性肾衰) 肾间质疾患
(1)肾毒物对肾脏的损害
重金属: 砷 汞 铅 有机溶媒: CCL4 甲醇 药物: 庆大霉素 链霉素 生物性毒素:蛇毒 生鱼胆 (2)持续性肾缺血 (3)肾脏本身病变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重症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一)
病因
导致肾脏实质进行性破坏的任何疾患
肾疾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多)
肾血管疾患 尿路慢性梗阻
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二)
疾病发展过程
1 代偿期
储备功能降低
受损肾单位不超过50%
无氮质血症(内环境稳定)
无临床症状
2 失代偿期
肾功能不全期
发病过程
分期 GFR
(ml/min)
BUN
(mmol/L)
血肌酐
(μmol/L)
症状
原发病,无特殊症状
乏力,轻度贫血
代偿期
肾功能 不全期 衰竭期
>50
25-50
< 9
9-20
<178
178-445
夜尿增多 消化道症状
< 25 20-28 451-707 贫血 酸中毒 低钙 高磷 全身中毒症状
尿毒症期 <10
肾功能衰竭期
尿 毒 症 期
1)
肾功能不全期
受损肾单位约为75%
轻、中度氮质血症 多尿、夜尿、轻度贫血
2)
肾功能衰竭期
受损肾单位约为90% 较重的氮质血症
夜尿、严重贫血、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
尿 毒 症 期
严重的氮质血症 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明显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严重患者可出现肺水肿、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肺钙化等 病变。
4.消化系统
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口腔炎和口腔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主要机制: ⑴氮质血症 尿素弥散进入肠腔↑ 道粘膜,产生炎症和溃疡; ⑵肾损伤 胃泌素↑ 胃泌素灭活↓
产氨↑ 氨刺激消化
加上PTH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促进溃疡形成。
polyuria
少尿、无尿
oliguria,anuria
成人尿量>2000 ml/d为多尿
慢性肾疾患
髓袢功能受损 浓缩功能障碍 部分肾单位破坏 健存肾单位代偿
原尿溶质↑
血流↑原尿流速↑
渗透性利尿
水重吸收↓
多尿
2) 尿比重和渗透压
早期
尿浓缩功能障碍 稀释功能正常 尿浓缩、稀释功能 均丧失 正 常:
尿毒症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
1.神经系统
⑴尿毒症脑病 严重者可出现惊厥和昏迷。 ⑵周围神经病变 主要表现为乏力、下肢疼痛,晚期可有 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消失。 机制:毒物引起神经细胞变性;
表现为头昏头痛、烦躁、记忆力减退等,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肾性高血压
2. 心血管系统
是尿毒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 ⑴ 高血压 ⑵ 充血性心力衰竭
1) 水 代 谢 紊 乱
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 水代谢调节能力降低
进水不足致脱水
进水过量致水潴留
2) 钠 代 谢 紊 乱
Disturbance of Sodium Metabolism “失盐性肾”,尿钠含量高。 健存肾单位尿流速加快,钠重吸收↓ 渗透性利尿使钠重吸收↓ 甲基胍蓄积,抑制钠重吸收
⑶ 恢复期
⒉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主要特点
无明显少尿(400~1000 ml/d)
尿比重低而固定 尿钠含量低
有氮质血症
多无高钾血症
三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使肾单位进行性破坏, 造成:
代谢废物潴留
较准确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
⑵ 多尿期
标志:尿量>400 ml/d
1)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滤 出原尿逐渐增多;
2)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内管型被冲走,
肾小管阻塞解除;
3)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复,功能不完善,
重吸收钠、水功能仍低下;
4)代谢废物经肾小球滤过,使原尿溶质浓度增高而
引起渗透性利尿。
健存肾单位数量↓
3
矫枉失衡学说
机体在对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适应
过程中出现新的失衡,从而加重内环境 的紊乱。
GFR ↓
血中某物质(P)↑ (促进排泄) (矫枉) 浓度正常 机体损害 (失衡)
某因子(PTH)↑
GFR↓
血磷正常 尿磷↑
重吸收磷↓ 低钙血症
PTH分泌↑
排磷↓ 血磷↑ 溶骨↑ 骨质脱钙 骨 磷 释 放
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障碍,以致机
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二)
病因与分类
Type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rerenal ARF)
Cause
肾前因素
(Prerenal Causes)
肾性因素
(Intrarenal Causes)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Intrarenal ARF)
肾后因素
Disturbances of Calcium & Phosphate Metabolism
高血磷(hyperphosphatemia)
低血钙(hypocalcemia)
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
• 高磷血症(晚期严重少尿时)
1)少尿,排磷减少
2)
PTH分泌增多,加强溶骨,
矫枉
失衡
4 肾小管细胞-间质细胞损伤学说
细胞高代谢状态 细胞内钙↑、自由基↑
间质细胞、肾小管受损
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
(四)机能与代谢变化
Functional & Metabolic Alterations
1 泌尿功能障碍
Urinary dysfunction
1)
尿量
多尿
nocturia
夜尿
8.代谢紊乱
常有基础代谢和体温的降低,并伴有糖、蛋白质及脂肪 代谢障碍。
六、防治原则
骨磷释放增多
• 低钙血症
1) [Ca] ×[P]
35--40
2) 1,25-(OH)2D3合成减少
肠钙吸收减少 3)高血磷,肠道分泌入肠腔的磷酸根与 钙结合,减少肠道吸收钙。 4)尿毒症时,血中滞留的某些毒性物质 可损伤胃肠粘膜,使钙的吸收减少
CRF
1,25-(OH) 2D3↓
GFR↓
骨 质 钙 化 障 碍
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性降低
3) 钾代谢紊乱
Disturbance of Potassium Metabolism
⑴低钾血症
摄入不足
⑵ 高钾血症
Hypokalemia
Hyperkalemia
尿少而摄入多 代谢性酸中毒
呕吐腹泻失钾
长期排钾利尿剂 组织分解代谢、损伤增强
长期留钾利尿剂
4) 钙磷代谢紊乱
HCO3-减少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NH3减少
4 肾性高血压
Renal Hypertension
肾脏疾病
GFR↓↓
钠水排出↓ 血容量↑ 心输出量↑
肾血流量↓
肾实质破坏
肾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 外周阻力↑
PGA2↓ PGE2↓
高血压
钠依赖性高血压
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5 肾性贫血
Renal Anemia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血中毒性物质蓄积抑制骨髓造血 胃肠对铁蛋白质等吸收减少
红细胞破坏增多
出血
6 出血倾向
Hemorrhagic Tendency 主要是血小板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