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课时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课时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北极和南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的自转(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2)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

(3)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约1667千米。

(4)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

2.地球的公转(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

(2)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

(3)讲解地球公转的速度:每小时约29.8千米。

(4)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计算方法。

2.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观察产生的地理现象。

3.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课后作业1.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

2.列举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计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北极和南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步:新课讲解1.地球的自转(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地球的自转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忙者。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齐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忙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安徽省马鞍山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

安徽省马鞍山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

word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3)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3)四季的形成(4)五带的特征【教学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五带景观图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讲授新课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提问:(1)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感到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2)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内容是什么?都对吗?同学分组讨论分析总结:(1)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的是太阳、星星、月亮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并不觉得地球在转。

好像是坐在开得很平稳的火车里,常常感觉不到火车在前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屋、树木在后退。

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括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运动,人们难以观察。

(2)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教师说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就通过本节的学习来验证它承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是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地球自转的知识,小学自然课介绍过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从解释学生生活中感觉不到地球运动,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用生活实例说明,便于理解教师可以简单引导学生说明问题——自转板书:第一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自传运动规律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演示: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3.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球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如何?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5.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七、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列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绘制一幅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标明相关要素。

八、拓展阅读: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起源及其意义。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在不同纬度地区的特点。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4. 人类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索历程。

九、课堂评价:1. 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分享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XXX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XXX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研究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分歧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透露表现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工夫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会商、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征象发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何?如果地球仪是透亮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力目标: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

)[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还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地理》的第二个课题《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可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

2.准备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如“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同时呈现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交通运输等。

教师学生进行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1.托勒密与“地心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1.读图1.4 昼与夜(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课标内容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作者:张秀娟单位:济南市历城区教学研究室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事先在地球仪上贴好A(0°,0°)、B(0°,90°W)、C(0°,180°)三点〕,一个手电筒。

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手电筒。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授课流程如下:演示与记录→观察与发现→追问与探索→收获与分享三、课外实践,布置作业1.观察一天中某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记录下来,分析原因。

2.观察每天中午某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试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两个课外作业的设计,既将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实践,由地球自转的学习过渡到地球公转的学习,又和新课标的活动建议进行了密切结合。

四、配乐朗诵,结束新课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体现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课主要运用演示探究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地球仪、手电筒等直观教具,采取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演示、观察、讨论、探究、交流,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其多种感官,通过参与活动得出结论。

本设计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记结论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此得来的知识才印象深刻,回味弥久。

【教学设计二】作者:徐秀玲单位:章丘市第二实验中学目标与策略根据上述课标分解,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选择合理的学习探究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其设计如图所示: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二节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过程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第二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2.准备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呈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意义。

独山县六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

独山县六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2.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定义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4.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5.能运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6.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7.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8.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9.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10.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更替现象2.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运用地球自转和公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中,感受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坚持真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2.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3.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5.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6.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2.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3.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后反思:4.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选择题1.近几年极地冰雪消融加快,北极熊等生存空间缩小,其原因是()A.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B.周边各国填海造陆C.极地科学考察活动 D.极地矿产资源的开发2.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环境。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适应环境的是( )A.阿拉伯人习惯穿白色长袍 B.日本人喜欢吃海鲜C.巴西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D.因纽特人住冰雪小屋3.下列行为中有助于缓解下图漫画所反映环境问题的是A.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B.提倡节日互送精美纸质贺卡C.提倡私家车的出行 D.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4.(题文)下图为张兵暑假外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地球的运动部分,教材主要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同时,教材还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实践应用能力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地球运动这样的抽象概念,仍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如太阳东升西落、季节变化等,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地球运动。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运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直观的教具,如地球仪,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学生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皮球。

教师准备:大地球仪、昼夜形成演示仪、地球公转运行仪。

一、导入新课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教师](出示参考问题)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4.产生的现象
[教师]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活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上讲台演示(2~3人)。

[学生]自转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
可让2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表格:
[教师]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提问]
(1)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2)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如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地方先见到日出?谁先送走落日?
[学生]合作演示:用手电筒(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可见,自转中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板书)。

地球每24小时(板书)就自西向东转一
周。

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点先看到阳光,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

[教师演示]拿着地球仪(当作地球)不停地绕着一个点(当作太阳)运动,同时将地球仪不断地在原地转动。

[教师提问]地球除了围绕地轴不停转动之外,还怎样转?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发言。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公转的规律。

[学生]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演示地球的公转,有问题及时纠正。

[教师]观察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出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

(2)地球总是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指向同一个方向。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和自转方向相同。

[教师小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正好是一年,也就是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通过人们观测发现,它在宇宙空间中的指向是保持不变的。

为此公转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地球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