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智子疑邻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

论 名词 言论 众服为确论 动词 ①讲解 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判定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谈论 每与臣论此事/与蒙论议
岂 副词 ①怎么 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 ②难道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岂不诚 大丈夫哉/岂 他人之过哉
遂 连词 就,于是 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与外 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肃遂拜蒙 母/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遂逐齐师/遂许先帝以 驱驰 副词 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遂成枯落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实词 反
副词 反而 遂反溯流逆上矣
动词 ①同“返”,往 返始一反焉
②同“返”,返回 窥谷忘反
固 副词 ①固然 求之下流,固颠 ②本来 子固非鱼也 ③必,一定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形容词 顽固,固执 汝心之固 动词 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临 副词 ①靠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溪而渔 ②将要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动词 ①居高面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面对,对着 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临表涕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
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yú)?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寻 动词 寻找 寻十余里无迹/ 寻向所志/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副词 不久 寻病终
已 动词 ①停止 转转不已/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罢了亦若是则已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且壮士不死即已 副词 已经 骨已尽矣
转 动词 ①滚动 转转不已 ②转弯,拐弯 峰回路转 ③转移,转到 转视积薪后 ④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蝉则千转不穷 形容词 婉转 哀转久绝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清查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河干: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

(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

(4)棹.数小舟:划(船)。

(5)曳.铁钯:拖。

(6)是.非木杮..:这。

削下来的木片。

(7)湮.于沙上:埋没。

(8)不亦颠.乎:颠倒,错乱。

(9)盖.石性坚重:句首发语词。

(10)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1)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12)如.其言:按照。

(13)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答案】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被埋没于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答案】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案】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呀,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

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________________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__________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________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

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阅十作者纪昀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知识点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

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二、故事背景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想内涵的著作。

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朝,纪晓岚的处境就像伺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

作为饱学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远带入坟墓。

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观察当时社会的思想。

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说式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 论语课件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 论语课件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12、子夏曰:“( )/而( ),切问/而近思,( )在其中 矣”
合作译一译
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听读课文
温馨提示:
1、注意生字的注音 2、注意朗读的节奏
1、子曰:“注学意/而朗时习读之节,奏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一)课文字词详解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①临:靠近。

②河干:河岸。

③山门:佛寺的外门。

④圮:倒塌。

⑤于:到。

⑥并:一起。

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①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

①阅:经过,经历。

②余:多。

③岁:年。

④募金:募集资金。

⑤求:寻找。

⑥竟:终了,最后。

⑦以为:认为。

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①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

①棹:划(船)。

②曳:拖。

③迹:踪迹。

一①讲学家②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③尔辈不能④究⑤物理。

⑥是非木杮(fèi),①讲学家:讲学的人。

②设帐:设馆教书。

③尔辈:你们这些人。

④究:研究、探求。

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⑥是非:这不是。

①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 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岂:怎么,哪里。

②为:被。

③暴涨:暴涨的大水。

④携:带。

⑤去:离开。

⑥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

①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

②服:信服。

③为:认为。

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

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①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6.30《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6.30《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
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 之人,死者十九。
(C) (B)
2、堕 A、 zhu ìB、duò
3、髀 A、 bì B、pí
(A)
(C)
4、跛 A、 pǒ
B、pí
C、bǒ
选择正确节奏:
1、 A、马无/故/亡而入胡
B、马/无故/亡而入胡
(B)
2、 A、此何/遽不/为福乎
B、此/何遽/不为福乎
(B)
1、近塞上 A、走近 2、无故 3、吊之
B、靠近
擅长、 精通
逃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 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 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 为福乎?” 安慰 怎么

都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么就不是好事呢?”
过了
疑问语气词, 吗、呢

带领
回来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 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查字典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近塞上之人( sà )fǔ i ) 其父(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jù ) ng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jià ) o) 其子好骑( hà 堕而折其髀( duò )( bì ) 引弦而战( xiá n) 此独以跛之故( bǒ )
朗读课文,翻译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 入胡。 靠近

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引导语: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小编已经收集好了,需要的同学来这里学习吧,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一、读准字音河干(gān ) 圮( pǐ ) 棹(zhào ) 曳(yè ) 铁钯(pá ) 木杮(fèi )湮( yān ) 啮(niè ) 坎穴( xué )溯流( sù ) 臆( yì )断欤( yú )二、原文与译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

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译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译文: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

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设帐:
尔辈: 究: 物理: 木杮: 湮: 颠: 服:
第39篇 河中石兽
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8.尔辈不能究物理
9.是非木杮 10.湮于沙上 11.不亦颠乎 12.众服为确论
设帐: 设馆教书
尔辈: 你们这些人 究: 研究、探求 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木杮: 削下来的木片 湮: 埋没 颠: 颠倒,错乱 服: 信服
焉:
是: 其:
第39篇 河中石兽
【虚词释义】 1.二石兽并沉焉 2.是非木杮 3.但知其一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是: 指示代词,这 其: 代词,其中的
第39篇 河中石兽
【句子翻译】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特殊句式 反问句:岂……?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求之(于)下流,固颠;求之(于)地中,不更颠乎?
目录
第4篇 河中石兽 〔清〕纪昀
第39篇 河中石兽
【作品拓展】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内
容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多为狐鬼怪 谈、奇闻逸事,也有随笔杂谈等。
第39篇 河中石兽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
第39篇 河中石兽
【句子翻译】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走呢? 特殊句式 反问句:岂……?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在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特殊句式 省略句:求之(于)下流,固颠;求之(于)地中,不更颠乎?
第39篇 河中石兽
【实词释义】 一、一词多义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ppt课件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ppt课件
• 两分钟读文• 三分钟翻译• 三分钟背诵课下注解
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叙述佛寺石兽沉入河中,寺僧、讲学家、老 河兵对石兽的打捞及位置的分析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叙写石兽沉于水中,寺僧寻找多年未果)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A.求石兽于水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渐沉渐深耳D.不亦颠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山峦为晴雪所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不亦说乎
2.下列变色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携带走呢?(2)遂反溯流逆上矣。(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课后自查阅读《河中石兽》,完成1~4题。(12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 求石兽于水中 ( 寻找 )(2)可据理臆断欤 ( 道理 )
【解析】A项两个“于”意思分别是:在;介词,引出对象,译为“对于” 。B项两个“为”都表被动,可译为 “被” 。C项两个“耳”都是“罢了”的意思。 D项两个“乎 ”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故应选A项。


是 古 这:物理 古 事物的道理:
岸不潮湿经历看停止已经
古:古:古:
今: 一门学科
今: 表判断的动词
古今异义
干 阅
:
:今
:



词类活用棹:原指船桨,这里是划船 的意思。(名词活用作动 词。 )暴涨:这里是指暴涨的洪水。 (动词活用作名词。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_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课件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_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课件

(3)注意节奏和停顿。
①主谓之间可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例: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
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中间要停顿。
又如:可爱者 / 甚蕃 土地 / 平旷,屋舍 / 俨然
其一 / 犬坐于前
吾 / 视其辙乱
②谓宾之间可停顿。 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分值:11分。
(二)教科书文言文相关知识归类梳理。
1.篇幅(数量):37篇,其中背诵推荐篇 目16篇。
2.文体特点:记叙类(写人记事)、非 记叙类(写景、议论)。
3.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4.文言知识:诵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
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例:衔 / 远山,吞 / 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
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中间要停
顿。 又如: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燕雀 / 安知
/ 鸿鹄之志哉 广 / 故数言 / 欲亡
③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 文言文和现代
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 语序变化句(倒装句)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成分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等。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俄而、拟、期、委、去、引、顾、不、 乃、则 2、反复诵读课文,直至基本成诵。 3、能够复述两则短文,并对文中观 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和取材范围 文言文阅读主要题型有客观题(主要是选择 题)、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表述 题)。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21篇河中石兽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21篇河中石兽课件

局部的改变。因此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优选课件
拓展延伸类
4.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017乌鲁木齐) 答: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 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优选课件
作用下,会逆流而上,不会越陷越深。
优选课件
(二)简答 文中讲到了哪四个寻找石兽的地点?它们各自
的根据是什么? 答:①河中原地,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 ②河下游,理由: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③原地
深处,理由: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④河
上游,理由:由于河水冲击,石兽反而会逆流而
上。
优选课件
2.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
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RJ课后习题、2016齐齐哈尔) 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 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办法。 3. 文中的哪种观点最能让人接受?为什么? 答:老河兵的观点。因为他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 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成
第二部分 读
古诗文积累与阅
专题二 文言文阅 读
第21篇 河中石兽
优选课件
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不亦颠乎
疯狂 颠 通____ 癫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____
2.古今异义 (1)求石兽于水中 寻找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律 今义:设法得到
凡是 凡[F]:____________________ 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 于是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 依照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臆断: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地判断

纪昀《河中石兽》和《伊犁凿井》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纪昀《河中石兽》和《伊犁凿井》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纪昀《河中石兽》和《伊犁凿井》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①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②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③汲水须修绠④耳。

始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⑤不谬。

徐舍人蒸远⑥,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⑦。

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⑧,以就流水。

(选自纪昀《伊犁凿井》)【注释】①佐领:地方官员。

①苟:如果。

①特:只,仅,不过。

①修绠(gěng):长绳子。

①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

①徐舍人蒸远:一个叫徐蒸远的门客。

①格物:推究事理。

①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啮.沙为坎穴①求之下流,固颠.①树安.得活①尝.为余言(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①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作者纪昀是清代文学家。

其著《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

B.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寺僧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之人的嘲讽。

C.乙文中借徐舍人蒸远对佐领的评价,表明佐领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推理,这属于侧面描写。

文言文 04 七下《河中石兽》-中考古诗文记诵必背(文言文特辑)

文言文 04 七下《河中石兽》-中考古诗文记诵必背(文言文特辑)

文言文04 河中石兽经典赏析《河中石兽》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

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

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

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殊性。

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

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

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文本解析一讲学家设帐⑪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不能究物理⑫。

是非木杮⑬,岂能为暴涨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⑭于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上,渐沉渐深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 经、史、子、集四档,总名 为“四库全书” (文化史上 的“万里长城”)。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 一部文言笔记小说(清朝短篇志怪小 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 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 相当广泛。 《阅微草堂笔记》于清朝乾隆五十四 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 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 形式所编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集 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 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 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 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 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两广、 台湾,并旁及南洋等地。
《韩非子》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复述故事。 2、探讨故事寓意。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 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
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后被同学李斯等人所 陷,下狱后被逼自杀。 《韩非子》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 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 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 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 河干(gān)圮(pǐ)棹(zhào) • 曳(yè) 铁钯(pá) 木杮(fèi) • 湮 (yān) 啮(niè) 溯(sù) • 臆(yì) 欤(yú) • 2、用自己的话复述寻找石兽的
故事。
词类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 指划(船)
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课堂练习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你知道这则寓言的出处吗? 2.请解释重点字词,翻译这则寓言 。 3.请说一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纪昀
纪昀[yún] ,字晓岚,一字春 帆。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 书》总纂官。
其邻人之父fǔ 亦云。也这样说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晚上
果然
丢失
认为…… 聪明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 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寓意归纳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 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 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 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 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失马 得马
相保 折髀
提问题、探寓意
请从不同角度探究寓意,提示:
1.从故事情节发展的角度来探究。 2.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的角度来 探究。
3.从“其子”的角度来探究。 4.从“众人”对这件事的态度的角 度来探究。
背课文, 积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指鹿为马 人困马乏 人强马壮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马齿徒增 按图索骥 放马南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通假字
钯 ①通假字 ②通“耙” ③耕地的农具。
古今异义
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
一起
阅十余岁 经过;过了
今义 并列
看(文字);阅读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一门学科、物理学
是非木杮 代词,这
表判断的动词:是
渐沉渐深耳 语气词,罢了
耳朵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盖石性坚重 发语词,因为 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 狐假虎威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 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 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刘安,西 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因被告谋反而自 杀。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 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 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
课外延伸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
1、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 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 吹竽,宣王悦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 士逃."——《韩 非子》:
寓意
1、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 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 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2、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 受得住一切考验。
寓意:1、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 2、做事不能迷配 情 感 , 免 得 情 感 越 位 。
你知道还有哪些传统寓言 故事?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刻舟求剑 南辕北辙 杞人忧天
自相矛盾 螳螂捕蝉 愚公移山 掩耳盗铃 黔驴技穷
读准确、读通畅
朗读指导: 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字音,读准节
奏,更应该读出语气与情感。
塞(sài)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 fǔ )曰
其子好(hào)骑
其马将(jiāng )胡骏马而归
此独以跛( bǒ)之故
堕(duò)而折其髀( bì)
通文意、理内容
近/ 塞上之人 /有善术者,马 /无故
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
遽 /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 将胡骏 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 / 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 何遽 /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 /大入 塞,丁壮者/ 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 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 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 身为宋国笑。
寓意
1、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天天发 生的。
2、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3、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 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解释红色的字
1.天雨墙坏 2.其子曰
3.不筑
4.必将有盗
5.邻人之父 6.暮而果大亡其财
7.其家甚智其子 8.而疑邻人之父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下雨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毁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
下来。
修补
盗贼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 一定有盗贼进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