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正义的准绳?》 《十二怒汉》观后感25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正义的准绳?
——观《十二怒汉》有感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不会缺席”。

但在我看来,缺席的正义,其实就是邪恶的一部分。

2017年轰动社会的于欢案在今年落下帷幕,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欢案作出二审判决,认定: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原判认定故意伤害罪正确,但量刑过重。

改判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为有期徒刑五年。

在很多人看来,于欢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行为,更是一个伦理行为。

而对于判决是否合理的检视,也正显示出在法律调节之下的行为和在伦理要求之下行为或许会存在的冲突,显示出法的道理与人心常情之间可能会出现的间隙。

正义的准绳究竟是什么?每次谈及这个问题,我都会想到一部美国经典的电影——《十二怒汉》,它是法律题材电影中的翘楚,也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

《十二怒汉》以表达方式的极简与蕴含思想的极深,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除了片头、片尾几分钟以外,整个故事始终发生在一个密闭的陪审团会议室里。

剧情脉络仅以陪审员讨论案件的形式推进——法庭上,对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的宣判正在进行,而最后的审判还需要考虑此次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陪审团的意见。

这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与生活,他们当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工程师、毫无见地的富家子、歧视平民的新贵族、性情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但是除了亨利·方达扮演的工程师之外,其余的人都对这个案子不屑一顾,在还未进行讨论之前就早早认定男孩就是杀人凶手。

一切的证据都显示男孩是有罪的,大家觉得似乎毫无讨论的必要。

但第一次的表决结果是11对1认为男孩有罪,按照法律程序,必须是一致的意见、也就是12对0的表决结果才会被法庭所采纳。

首先站出来赞成无罪的是8号陪审员,由于他的坚持,也随着对三个关键证据的科学推测,赞成无罪的氛围开始在其他十一个陪审员之间扩散。

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

最后,通过了各种不同人生观的冲突,各种思维方式的较量,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终于,12个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无罪这是一部有着多达12名“主角”的电影,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诸多人性构成的复杂因子,都通过个人的言行举止不经意地喷涌而出,并融合、纠结在一起,甚至产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便是“怒汉”的缘由,这种碰撞也非常自然地激起观
众内心的涟漪!陪审团辩论的结果与案件审判结果的巨大差异,仅仅是因为案件处理时的工作失误吗?非也。

面对这样的结果,不禁想提出三个问题:
在理论层面,法律是完美的吗?
诚然,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有超多专家和顾问的存在,但它同样需要局外人、普通人的常识与决定。

社会和强权不能随意认定一个人“有罪”就对其任意处罚;否则有一天丧钟同样会为那些并非坏人的人而响起。

司法实践中的众多冤假错案,哪一起不是由各种各样的巧合所酿成,如限期破案、侦查疏忽、社会影响、技术差错等等。

谁又能保证这些巧合不会发生在我们漫长职业生涯的某一瞬间。

所以,证据也是会骗人的。

要去伪存真,要找出确凿的证据,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砺,才能迈出探索真相的第一步。

在道德层面,法律人的第一品格究竟应该是什么?
当我们回顾剧情中被忽略的证据细节时,发现这些都是常人可以注意到的,也是警察、检察官应该注意到的,但这些细节为什么会被忽略?以至于陪审团在第一次票决时也仅有一人反对判决有罪。

或许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司法技术层面的问题,或是纯粹的经验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听懂法官在庭审结束、陪审团评议之前讲过的一句话:“一个生命因犯罪而逝去,而另一个生命在等待你们的裁决。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对死者的尊重,还是对生者的怜悯,我们都不能让心中的“怒火”冲昏头脑。

司法裁断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不能任由主观偏见横行无忌。

否则,既是法律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然而,抛开成见、摒弃杂念,做一个理性睿智而又勇敢无畏的正义守护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实践层面,法律又应当如何兼容人性?
关于事实证据的判断,往往并不依赖于高超的专业知识,剧中陪审团成员所有的失误都可能在我们身上重现。

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对事物的认知。

如果你有足够审慎的态度,充分运用常识、常情、常理,而不夹带任何偏见去分析,也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也有人说,正义女神蒙住双眼,因为正义是完全客观的,即不畏权贵也不偏心,不看你的出身、财富、权力或者可怜与否,而只凭客观事实来裁决,必须通过内心来感悟,不能容许眼前光怪陆离的干扰,就如她身后的法谚所表明的:“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尽管影片结局无疑是正义与良知的胜利,但我们知道,这一胜利来得并不容易。

十二怒汉中,那位因父子不和而饱受煎熬的父亲,始终放不下对叛逆少年的痛恨,认为嫌疑少年是不可救药的“人渣”;那位买了一小时后球赛门票的陪审员,认为不应为一个“简单”案件,浪费自己美妙的休闲时光;在认定少年到底有没有罪,意见
分歧严重时,有人主张终止讨论,将案件交给新组建的陪审团去解决;有人自始至终执着坚定,而有人从头到尾漠不关心……
看着12位陪审员相继释放出心中的“怒火”,我们会由衷的钦佩8号陪审员的审慎与坚持,会欣喜陪审团其他成员的理性与善良并未“走远”,会庆幸那个“暴怒”的父亲,最终在痛哭流涕中仍赞同无罪意见!
或许不同的人会从这部电影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就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有一个共识,是我们都能接受的——那就是内心的价值观才是外在感观的“总开关”!它主导着、决定着我们关注什么、接受什么,忽略什么、放弃什么,是为追求正义而怒、还是受偏见支配而怒?
当前的中国,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变革。

坚持依法建国,树立法的无上权威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站在中国的实际立场上、立足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根基,让依法治国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人性光辉。

时代会造就英雄,我们要做的不是满怀激情地为当英雄而努力,而是努力成为一个善良正直、恪尽职守、理性平和的守法人!即使有怒,也是因善良而怒、因正义而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