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 ,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 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 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 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5篇范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5篇范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5篇范例)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辅导学案一、解读诗歌基本方略1、解读标题明确类别推断情志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品味意境3、识别技法表现手法方式与修辞二、古代诗歌的类别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说理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一)咏物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特点归纳: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二)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ϖ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景抒情。

ϖ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ϖ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ϖ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

ϖ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ϖ 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宿建得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文学常识教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文学常识教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文学常识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0——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介绍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3.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朗读⑴范读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教师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精编学案

教师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精编学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古代诗歌七大题材题材一怀古咏史诗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月”“胡天”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

E.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真切描写,高度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并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 (1)AE 解析:A项,“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更是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E项,“真切描写”错误,此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

(2)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

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

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

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名师教你解题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内容情感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品。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3. 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山水田园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特点;2. 引导学生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品,如《江南春》、《望洞庭》等;4. 学生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练习。

第二章:边塞诗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边塞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边塞诗作品。

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写作技巧;3. 经典边塞诗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边塞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特点;2. 引导学生学习边塞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边塞诗作品,如《登鹳雀楼》、《凉州词》等;4. 学生进行边塞诗的创作练习。

第三章:咏物诗教学目标:1. 了解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咏物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咏物诗作品。

教学内容:1. 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2.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3. 经典咏物诗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咏物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特点;2. 引导学生学习咏物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咏物诗作品,如《墨梅》、《赋得古原草送别》等;4. 学生进行咏物诗的创作练习。

第四章:爱情诗1. 了解爱情诗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爱情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爱情诗作品。

教学内容:1. 爱情诗的定义和特点;2. 爱情诗的写作技巧;3. 经典爱情诗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爱情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特点;2. 引导学生学习爱情诗的写作技巧;3. 欣赏并分析经典的爱情诗作品,如《离骚》、《相思》等;4. 学生进行爱情诗的创作练习。

熟知常考七大题材确保鉴赏诗歌思考方向不偏,附202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精编学案

熟知常考七大题材确保鉴赏诗歌思考方向不偏,附202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精编学案

熟知常考七大题材确保鉴赏诗歌思考方向不偏,附202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精编学案熟知常考七大题材确保思考方向不偏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

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

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 迹”“古人名”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昌怀古栖一①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

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

台上有屋谓之榭。

”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第一章:前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审美价值。

2.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分类2. 古代诗歌的价值与审美特点3.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的介绍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题材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2.1 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 欣赏并分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2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及诗人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山水田园诗,提高表达能力。

第三章:咏物诗3.1 教学目标1. 了解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 欣赏并分析咏物诗的代表作品。

3.2 教学内容1. 咏物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咏物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咏物诗的代表作品及诗人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咏物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咏物诗,提高表达能力。

第四章:怀古诗4.1 教学目标1. 了解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 欣赏并分析怀古诗的代表作品。

4.2 教学内容1. 怀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怀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怀古诗的代表作品及诗人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怀古诗,提高表达能力。

古诗文意象整合教学设计

古诗文意象整合教学设计

古诗文意象整合教学设计引言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文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在当今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地传承和教授古诗文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古诗文的意象进行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古诗文的意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2. 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如花、鸟、月亮等。

2. 学习古诗文中的象征意象,如春天象征希望,秋天象征思念等。

3. 学习古诗文中的音乐意象,如抒情的节奏和韵律等。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仿真环境、视听材料等方式,创设一个具有古代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2. 讲解解读:讲解古诗文中的意象,解读意象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提供示范性的古诗文和解读案例。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到意象的创造和重构中,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理解意象的多重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学习意象基础知识a) 引入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让学生了解意象在古诗文中的重要作用。

b) 分组展示不同古诗文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意象解读与欣赏a) 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对其中的意象进行详细解读。

b)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意象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意象创造和重构a) 提供一些古诗文的主题或背景,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意象的创造和重构。

b)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创造的古诗文或意象表达。

4. 总结回顾a) 总结学生对古诗文意象的理解和创造。

b) 强调古诗文意象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意象作品。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创作的古诗文意象进行评价和点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古代诗歌可谓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七大题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先说说“山水”,哎呀,这真是个老话题!诗人们总是爱在山川秀丽中寻幽探胜,时不时写上一两句,感觉山就像是个老朋友,水则是流动的诗意。

想象一下,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水,那种豪情壮志,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李白那句“我欲乘风归去”,真是想飞翔的心情,谁不想在美丽的山水间撒欢呢?再说“咏物”,这可是个有趣的题材。

诗人们把身边的事物看得透透彻彻,甚至连一片落叶、一朵花都能写得生动。

想想杜甫的“白日依山尽”,那种壮阔感,真是让人想立马去山顶看看日落。

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哎,这明月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夜空中挂着,仿佛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身边的小物件,真能勾起无数情感,感觉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诗意呢!再聊聊“抒怀”,这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诗人们常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喝酒的时候,肆意高歌,简直就是个诗歌的“老司机”。

而王维呢,他的诗更像是小清新的感觉,融入自然,心境悠然。

抒怀诗就是要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种情境之中。

心情好时,写下的都是阳光,心情不好时,哎,那就是小雨滴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诗歌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

还有“咏史”,这可是个很有深度的题材。

古代诗人喜欢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抒发感慨,真是让人觉得这不是单单写诗,而是在和历史对话。

想象一下,李白提到的“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对豪情的渴望,也是对历史的思考。

写到英雄,写到悲剧,那些故事都在诗中活灵活现,仿佛时光倒流,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叹不已,仿佛我们也成为了那其中的一员。

接下来是“田园”,哎呀,这个题材简直是大自然的味道,带着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简直让人想要放下都市的喧嚣,去找个小院子过清闲日子。

田园诗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清新的空气、缤纷的花草,诗人们在这儿描绘出的生活,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学案一 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doc

学案一 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doc

学案一掌握“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明确这几类常考题材的大致情感,准确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能确保答题方向正确。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一、送别怀人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教材链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教你读诗: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题。

德育目标: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二、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方法。

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特点是作者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怀,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此类诗首先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感情。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实战演练: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田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表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三、思乡怀人诗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解读古代诗歌七方法学案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解读古代诗歌七方法学案

解读古代诗歌七方法方法一:知人论世,以“实〞揆情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进行理解和把握。

1.阶段不同,情感悬殊作者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的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前者写于作者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那种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后者写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开后的时期,全词写她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2.作者不同,风格各异不同的作者,人生的际遇不同;不同的作者,心路历程、精神世界、理想追求、人格品质也不相同,所以作品所呈现的旨趣风格也不相同。

如:同是吟咏王昭君的诗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

〞诗歌向人们展示了王昭君的悲剧形象,集中抒写了她的怨恨。

然而,杜甫咏王昭君,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他写作此诗时正寓居在昭君的故土,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土的心情。

而清初著名学者刘献廷的?王昭君二首(其二)?:“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此诗表达多个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得是,只因为昭君要远嫁匈奴,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皇帝发现了她的美,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甚至还可以这样引申:社会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被埋没的悲剧实在太多太多了!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 名,或在古迹、古人名 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名后加“怀 古”“咏怀”等。
标 志
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 遇 , 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 , 抒 发时光不再 , 年华易老 , 而自 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 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 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 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示统 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 今,批判现实。
者使用了比喻手法。
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将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从正面讽刺了群芳。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 凄惨境遇。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考点突破——熟知高考怎么考 学案1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题材一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征 思想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等为题 材,借咏叹史实、描写 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 衰之感,以寄托哀思, 借古讽今。
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的。为此,考生平时应注重积累,多阅读一些古 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 价水平。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 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 评价。这个考点,在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题材二 未曾出土先有节,直冲霄汉亦虚心——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 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 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作者思 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 要内容的诗歌。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 单纯的某个物。诗歌着重对所咏 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 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 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 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 思想情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 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 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 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 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或冷嘲热讽。 常用技法 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 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 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和生 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 表达作者的观点。 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 一定的社会道理。 ③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 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④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 的物象往往是作者的化身或者 与作者有某种相似。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节选) 杜 牧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①。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②。 【注】①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 言禄山不反。”②《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却能在唐玄宗面 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志向。
︱高中总复习︱6043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歌形象、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古碑”“积
雪”“残阳”“黄沙”,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 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①“诗”与“史”的 结合:用典,双关。 ②“咏史”与“言 志”的结合:借古 讽今。 ③“古”与“今”的 结合 : 虚实结合 , 对比 , 衬托。 ④“景”与“情”的 结合:拟人,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教材回扣
导学号 77196040 (人教必修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内 涵
标 志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教材回扣
导学号 77196042 (人教八年级下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游 无意苦争春,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答案:这两句诗,不着一字议论,却把唐玄宗耽于享乐、执迷不悟的形象刻画 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竟能“舞破中原”,这里运用 夸张的手法,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以及由此造成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充分 表现了出来。此外,“千峰上”与“下来”形成鲜明对比,以及“始”字的
运用,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态, 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 字, 绘声、绘形、
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 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E.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 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 : 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
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顿生一种伤今哀情 ,将这种古盛
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被诗人寄托 了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解析: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需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题材、结合诗歌具 体内容分析、概括;回答第二问要关注题干中的“怎样”这一关键词的答题 指向:需要结合具体内容作条理性分析。 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
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爆发的战争风云。
)
A.第一首起句中的“黄埃”指的是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象征叛乱即将 B.诗人从“安史之乱”背景中摄取了“渔阳探使回”这一场景,将探使的狡 黠揭示出来了。 C.第一首前两句表现了空间的转换,后两句则表现了时间上的变化,前后内容 看似彼此独立,但两者之间却互为因果。 D.第二首前两句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沉迷歌舞、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 歌舞升平之中却被安禄山假象所迷惑的状况予以同情。 E.这两首诗均采用讽喻的手法,含蓄委婉地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给 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与揭露。
)
A.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 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B.“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
已是情语了。 C.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也写到了梅花的“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 ,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 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 自然的情怀。
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要概括出所写景物的特 征。第二问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 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答案 : ①寂寞、苦闷、凄清 ;②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意思。
)
A.“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 B.“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 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 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C.“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 , 历来为人所称道。 “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
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 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真题对接
导学号 77196041 (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 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