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_经济增长理论(3)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八讲--投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八讲--投资理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投资理论;
马克思的投资理论;
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 年代。这个理论认为,利率决定投资水 平;
后凯恩斯投资理论:产出(或利润)才是决 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新凯恩斯投资理论:形成于60年代初期, 主要侧重于对投资时滞的研究。
8
“成亦投资,败亦投资”,说明投资在国民经 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投资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的剩余、融资等。
15
中国投资前景
当今世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中国是全球投资最好的国家,而投资者要紧紧 跟随中国发展的两大主题:城镇化和国际化。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经济进 入世界公认的一个增长加速期,增长的加速器 表现在两大引擎上,即城镇化和国际化带动的 工业化。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高 速发展、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和生产方式转变是 这一时期重要的标志。
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拓展劳动就业新渠道。 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 如何引导?可在政策扶持、待遇公平、市场准 入、融资渠道、减轻负担等方面做文章。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谁投资、谁决策、谁收 益、谁承担风险。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投资应多渠道。
著名经济大师萨缪尔森说:投资归根到底是对 未来进行赌博,赌的是目前和未来的收益将大 于目前和未来的成本。
3
投资具有时间性,即投资者现在付出的 价值只能到未来的某时才能收回,而且 未来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
投资实际上是个人或机构对现有资金的 一种运用,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而进行 的一种资本垫付行为。
13
4、资本主义投资增长与制度创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投 资增长与企业制度不断创新的关系:

第八讲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

第八讲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

第八讲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社会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等相关内容。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原因通货膨胀是指持续上涨的物价水平。

它通常由货币供应量增加和实际经济活动不足所引起。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和放松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其次,需求过热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供给时,供求失衡就会造成物价上涨。

此外,成本推动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率不变,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导致物价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人们的购买力。

随着物价上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资产价格波动。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人们会寻求将资产转化为实物或实体资产,以保值增值,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针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首先,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需求过热导致通货膨胀。

此外,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也是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结论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对于个人和政府都非常重要。

经济学复习辅导讲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圣才出品】

经济学复习辅导讲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圣才出品】

第八讲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与潜在产出水平1.经济增长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具体理解,有以下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①总产量的增长率:若用Y 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 t-1表示(t-1)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g y=(Y t-Y t-1)/Y t-1。

②人均产量的增长率:若用y t表示t时期的人均产量,y t-1表示(t-1)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g y=(y t-y t-1)/y t-1。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增长”是指人均产出的增长。

(经济增长图形分析中,纵轴都用y表示)。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名师点评】学员一定要注意,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增长”是指人均产出的增长,而不是总产出的增长。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后面要讲到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 过低,资本所得过多;居民收入 比重过低,政府收入比重过高。
加紧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二、个人收入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是国民收入 分配旳构成部分。个人收入 分配既在国民收入首次分配 中进行,也在再次分配中进 行。其成果,形成居民一定 时期旳最终收入。
(一)个人收入分配旳原则
在我国,生产资料全部 制不同旳企业,首次分配 旳详细情况有所差别。
国有企业
净产值分为三个部分:向 国家交纳旳税金和利润、企 业留利、以工资等形式形成 职员收入。
集体企业
净产值主要分为三个部 分:向国家交纳旳税金、 企业利润、职员收入。
家庭承包责任制中农户
净产值分为三个部分: 向国家交纳旳税金、集体 提留、农户收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八讲----
收入分配政策
中央党校教授 博导
赵长茂
2023
导言
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 旳生产成果进行旳分配。收 入分配旳主体是政府、企事 业单位和个人(居民)。
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旳
多种措施构成一定时期旳收 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 宏观管理旳主要政策。
(2)金融渠道
金融参加再分配旳主要工具 是银行存贷款利息、保险费等。 国民收入经过这些详细形式在 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居民 之间进行再分配。
(三)国民收入分配旳原则 和现实格局
1、国民收入分配旳原则
(1)平衡国家、集体、个 人三者利益
(2)兼顾效率与公平
(3)协调投资和消费百分比
2、国民收入分配旳现实格局
3、用历史眼光审阅我国 收入差距
(1)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长
(2)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 程中必经阶段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它是研究经济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也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本文将从十八个方面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讲: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第二讲: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讲: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第四讲: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企业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来决定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第五讲: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和企业的行为。

第六讲: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市场。

垄断企业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数量来获得高额利润。

第七讲: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中有多个企业,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产品差异。

垄断竞争企业能够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市场份额。

第八讲: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市场。

寡头垄断企业能够通过价格协调来获得高额利润。

第九讲: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第十讲: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没有人可以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干预。

第十一讲: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第十二讲: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双方之间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第十三讲: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

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竞争和合作的策略。

第十四讲: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决策的理论。

第八讲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

第八讲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

第八讲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世界经济:国家、组织、跨国公司●国际经济:各国之间,国家是出发点。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布雷顿孙林会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协定》✓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美元和黄金的直接挂钩-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废除外汇管制;确定稀缺货币✓评价这个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缺陷:几次美元危机, 60年,68年(搞黄金双价制度)✓结束:71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停止了美元兑换黄金的业务;73年就完了。

●世界银行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公司——国际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也是这时候,美国提出要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但是没有成功。

●关税与贸易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GATT,95年成为WTO二、战后东西方经济关系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经济关系受制于政治关系,经济对政治关系影响很小,经济关系是冷战的晴雨表✓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出割裂的状态,全球相互依存很低。

1、冷战激烈进行时期的东西方经济关系(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几乎没有经济联系,经济关系发展缓慢。

经济战是西方国家对东方集团的遏制手段——1949年出口控制法;1951年贸易协定延长法案;1962年贸易扩展法;西方对苏东国家的禁运(2)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对抗措施:建立一个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拒绝参加国际组织✓平行市场理论,人为妨碍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

2.缓和时期的国际经济关系——60年代末-70年代末●东西方贸易、贷款、补偿贸易增长速度很快●原因:政治关系✓东方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缓和国家内部问题;增强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能力✓西方国家考虑:将东欧国家拉到自己一方;希望苏联让步3.新冷战时期:80年代上半期,经济关系低落4、新缓和时期苏联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外交新思维: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被抛弃,要搞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组织原来是不参加,现在是积极参加。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 第八讲三大产业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 第八讲三大产业

§8 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教学目标:1.理解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识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树立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调整和提高工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难点:三大产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例证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和要求的。

2.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没有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现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3.辨证看待我国的农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八讲重难点解析_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八讲重难点解析_18

第八章重难点问题解析1、如何理解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形势多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西方发达国家分化趋势明显。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尽管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明显升温,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三是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四是文化多样化及其碰撞和交融呈现新特点。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五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六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

(2)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爱好和平、推动发展的力量不断增长。

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还在发展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

从“和平”方面看,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网络安全威胁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对世界和平的重要威胁;从“发展”方面看,各个国家的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 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它反映了我们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对 于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于完 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当前为了适应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和健全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 少的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优抚安置; (4)社会福利;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目前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第三,资产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利息及承包、
租赁的经营收入。 第四,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第五,资本的利润收入。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第一,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3、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经济学说史》第8讲 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说史》第8讲  凯恩斯主义
• 政策上:战后许多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 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 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 这些政策在战后50-60年代对刺激经济增长 、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 用。因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 问题:
• 由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减,危机 和失业并未消除,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 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即停滞 膨胀。
• (1)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系统理论依据, 突出国家干预的必要性。提出国家干预的 主要手段是财政手段,而不是货币手段。
• (2)提出经济萧条时期,要采取膨胀性财 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和 发行公债。
• (3)认为国家干预的方向是指导投资,消 除私人投资造成的波动性,推进收入均等 化以前增加消费需求。
• 1930年出版《货币论》两卷;1932年出版 《劝说集》;
•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 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 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 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 凯恩斯自己与伦敦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有着 紧密的联系,而且陶醉于改变人们思想的 氛围。正是这一经历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使他最终决定与传统理论决裂。1920 年他 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後果》这篇文章,文 中他不光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条约的整 体经济後果,而且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有可 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实际从政经验的经济学 家的地位。
• 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 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 一样的革命。
• 大危机出现的现象:
(1)产品大量积压;
(2)企业纷纷破产; (3)生产大幅度下降; (4)失业人数剧增; (5)信用关系严重破坏,银行倒闭;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与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与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与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修正,逐渐形成了现代经济学中重要的增长理论之一。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共同驱动的。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

劳动力增长率可以通过人口增长率来衡量,资本增长率可以通过投资率来衡量,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则是一个外生变量。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当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都保持一定水平时,经济就会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

这是因为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会带来产出的增加,而技术进步则能够提高产出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的一大局限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而环境的容纳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进而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包含环境因素的增长模型,例如可持续发展模型。


些模型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它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修正与完善。

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人们对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以寻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第八讲 二元经济结构

第八讲  二元经济结构

22
• M=f(d),M为流动人口数目,d为城乡预期收入差 异 • d=wπ-r,w城市实际工资率, π为就业率,r为农 村平均实际收入. • 如城市800元工资,农村400元工资,如农 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概率为40%,则80 0.40%=320<400,于是,农民选择 流动;如果就业概率为80%,则800.80 %=640>400,农民选择流动.
17
• 同理可以推出工资增长率等于人均产出增 长率,又等于工业技术进步率与劳动份额 的比值. • 乔根森模型与前几个模型相比,更强调农 业的发展忽然技术进步.
18
四.迈因特模型
• 现代部门和小农经济的二元性,有家 庭.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四个现代 部门与传统部门的二元性,既四个二元结 构. • 特别分析家庭企业行为的合理性;追求效 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8
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 前提:存在剩余劳动 • 1.二元经济结构: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并 存 • 2.模型:依据农业边际生产率是否低于制度 2. : 工资,即农业劳动力有否剩余,把经济增长分 为三个阶段:
9
• (1)农业边际生产率等于0,有大量多余劳动力.劳动 力接近于无限供给,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总产出不 变; • (2)农业边际生产率提高,但低于制度工资(工业部 门工资由制度决定,而不是市场因素),有多余劳动 力,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总产出会下降; • (3)农业边际生产力等于或高于制度工资,农业剩余 劳动消失,农业部门的工资由市场决定.
2
• 3.工资的决定 • 没有垄断的工会部门,工资不可能高于劳动 供求水平. • 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 入,且是下限.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部门工资产 生落差的原因: • (1)转移会带来成本;(2)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 用相对较高;(3)资本主义部门较高生产力,是 一种分配的结果.

第08讲 国家兴衰的根源

第08讲 国家兴衰的根源

讨论:东亚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因
• • • • 1.政策选择能力:确定自身的产业链中的地位? 2.儒家文化圈:等级秩序与对教育的重视? 3.国家能力:时代变迁与国家干预主义? 4.分利集团:殖民、战争与革命对传统势力集团 的强劲摧毁? • 主要问题: • 1.历史时机 • 2.内部差异
• 4.案例 • 为什么15世纪以来,强盛的国家首先从欧洲兴起 • 在西方国家内部,经济发达与不发达的国家之间, 与宗教力量的分布有着度的相关性 • 此后的强盛国家,都来自于对西方的学习和模仿
• • • • •
• • •
• 5.问题 • (1)事实:在欧洲以外,在西方人进入以前,为 什么有些社会还处于原始状态 • (2)事实:在欧洲以外,有些国家并没有经历西 欧意义上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形态,为什么同 样发展出了高级的国家形态 • (3)逻辑:从个体理性到阶级行动之间,有可能存 在着断裂,因为个体在集体行动之中的成本与收 益之间,常常不成比例:个人付代价,集体得好 处的事,很少有人会干
第八讲 国家兴衰的根源
问题
• 1.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上,为什么国家有时会强盛, 有时会衰落? • 2.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为什么有的国家强大,有 的国家弱小? • 3.决定国家盛衰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利益 集团的发展,制度构成因素,政治经济的结合方 式,还是文化的基因? • 希罗多德:繁华都市的衰亡与弱小城邦的崛起, 雄辩地说明了一个结论:好景从来不长久
• (一)观点:国家兴衰的关键要素,是一 国的社会资本强弱 • (二)含义 • 1.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差异 • 2.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 • 3.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政治的公开和公正 状况,以及人们对法律的服从程度 • 4.社会资本的状况,决定政治家对民众服务 能力的强弱

高鸿业精讲课(第八讲)

高鸿业精讲课(第八讲)

第八讲经济增长一、新古典增长模型1.基本假定(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可设想这种商品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5)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s 为储蓄率。

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F K N =,根据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得人均生产函数为:()y f k =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固定比率δ,人口增长率为n ,且储蓄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则有:K I K sY Kδδ∆=-=-可得:()k K sY K Y n n s n k K K Kδδ∆∆-=-=-=-+整理可得:()()k sf k n k δ=-+该式即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n k δ+称为资本广化;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有(),Y F AN K =。

令ˆ/yY AN =,表示有效劳动平均的产量;ˆkK AN =,表示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

生产函数可写成:()ˆˆy f k =整理可得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ˆˆˆk sf k n a k δ=-++ 其中,a 为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假定是外生给定的。

4.稳态及其条件在增长文献中,稳态是指包括资本存量和产出在内的有关内生变量将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一种状态。

按照分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达到稳态的条件是0k= 。

对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来说,该模型稳态的条件是:()()sf k n kδ=+对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来说,该模型稳态的条件是:()()sf k n a kδ=++如图8-1所示,以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为例,当k 为k *时,()sf k 曲线正好与()n k δ+线相交,此时有0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增长率内生; 长期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增函数; 研发比例、储蓄率不影响长期增长。
1
gK K 0 g
K 0 g A 0 g
* gK
A 0 g
n
K 0 g A 0 g
A 0 g K 0 g
gA

n
1, n 0

1
0 1

研发部门生产函数:
At Ba K K t a L Lt At
B 0, 0, 0, 0
1.模型的基本假定

研发部门生产函数的特点: 规模报酬没有给定: 完全复制现有投入品的活动将使同一组 发进行两次,A的增量为0,可能存在边 际报酬递减; 如果考虑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 设备的作用,有可能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K 0 g
A 0 g
K 0 g K 0 g A 0 g
* gK
K A 0 g
0 g
n
K 0 g A 0 g

g
* A
gA
n
2.模型的动态学
g n 1g 0
* g * n 1 g A A 0 * gA n 1 * gK g* A n * K * A * g* n g A K 0
1 dL 1 2 dA A t BaL Lt g At 1Lt At dt dt n 1g A t g A t

2.模型的动态学
n 1g A t 0 g A 增加; n 1g A t 0 g A 减少; n 1g A t 0 n gA g* A 1
1.模型的基本假定

两个部门: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 劳动和资本中用于两个部门的比例外生:
a L为劳动力用于研发部门 的比例; a K 为资本用于研发部门的 比例;


两个部门均利用A; 生产函数采用CD生产函数形式
1.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般部门的生产函数:
Y t 1 aK K t At 1 aL Lt
2.模型的动态学
A永远大于 1,则g 0,且随g A递增
A g
gA
2.模型的动态学

研发投入比例上升的影响
ln(A)
t0
t
2.模型的动态学
如果 1 g A t BaL Lt A t ng A t g

A g
gA
2.模型的动态学
(2)考虑资本的一般情况 资本的动态方程
1 1
c K L
K t g A t c A L t At c A L

储蓄率的影响
dg A 1 d c A L ds ds d 1 c A 1 Lt ds 1
5.储蓄率内生

厂商的行为
Y t B
1
K i t K t

1
Li t
1
真实工资wt 1 bK t / L
1 B 1 K t L 1 bK t / L
1 唯一可能路径 At Lt g K t c K K t 1 g A t c A K t Lt At

c A BaK aL
gK gA At K t
1
1.模型的基本假定

研发部门生产函数的特点: 边际报酬是否递减没有给定 对于资本、劳动和知识存量的边际报酬 情况都很难确定。
1.模型的基本假定


储蓄率外生,所以不必对家庭行为作出 假定; 折旧率为0,人口增长外生:
t sY t K t nLt L
2.模型的动态学
4.干中学模型
1且n 0的情况
Y t K t At Lt

1
At BK t

Y t K t B b B1 L1 t sY t K sbK t
1
K t
1
Lt
1
1
2.模型的动态学
K g 1 n g A g K gK K 0; n g A g K 0, 则g K 0; n g A g K 0, 则g K 0; n g A g K 0, 则g
2.模型的动态学
2.模型的动态学
gK
A 0 g
A 0 g
A 0 g
gA

n
2.模型的动态学

分三种情况:
A 0斜率 g
1

K 0斜率1 g At Ba K K t a L Lt At
1
gK
A 0 g
1
gK
n * gK 1
4.干中学模型

1,各项增长率是人口增 长率的函数; 1,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 1且n 0, 爆炸性的增长; 1且n 0, 稳定增长,增长率为常 数;
K Y g K , g A g K , g K 1 g K 1 n K Y
(1)没有资本的情况( , 0 ) 只需要获得知识积累的动态方程 此时的生产函数:
Y t At 1 a L Lt At Ba Lt At
L
2.模型的动态学

A的增长率 t A g A t At At Ba L Lt At 1 g A t BaL Lt At
Yi 1 1 1 B 1 K i t K t Li t K i 在均衡状态下,资本 劳动比对各个厂商而言 是相同的: K i Li K L Yi 1 1 1 B 1 K i t K t Li t b K i 均衡时真实利率必定等 于资本的真实报酬率: r t b r
cA 1 Lt cK
1
At c A K t c K
1
Lt
1 1
1, n 0
At K t At Lt g K t c K K t
gK K 0 g K 0 g
K 0 g
gA
2.模型的动态学

知识的动态方程
t A g A t At t Ba K t a Lt At A K L
g A t BaK a L K t Lt At A g g K n 1g A gA 1
gK
K 0 g A 0 g
K 0 g
A 0 g
n
K 0 g A 0 g
A 0 g K 0 g
gA

n
1, n 0
gK
K 0 g A 0 g
K 0 A 0 g g
A 0 g K 0 g
gA
1, n 0
(二)研究与开发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定 2.模型的动态学 3.模型的主要结论 4.干中学模型 5.储蓄率内生 6.关于知识
(二)研究与开发模型

基本思想: A的含义是知识水平,决定劳动的有效性 原因是:用一定量的资本和劳动,能生 产出更多的产品,主要原因就在于技术 进步 通过引入研究与开发部门,为知识的生 产建立模型来研究A的动态学

1
At BK t , B 0, 0
4.干中学模型

动态方程
Y t K t B 1 K t t sY t K
1
Lt
1
1
sB 1 K t K t Lt t K 11 1 gK sB 1 K t Lt K t K g 11 g K 1 n gK K 0 g
1 1 1 K t s1 a K 1 a L K t At Lt t K g K t K t
c K `s1 a K 1 a L

At Lt cK K t
1
bKt
5.储蓄率内生

考虑 1且n 0的情况 家庭的假定与Ramsey模型相同,但由于不 存在人口增长,不妨假定每个家庭恰有一 个成员,所以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

U
t 0

e t
Ct dt 1
1
5.储蓄率内生

厂商的行为 1 1 1 Y t B Ki t K t Li t
g A不变;
2.模型的动态学
按照的不同取值, A的增长率的变化会有不 同的路径:
A g
1
g* A
gA
2.模型的动态学
n gA g* A 1

长期增长率的差别取决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劳动力中用于研发的比例与长期增长率无关

2.模型的动态学

研发投入比例上升的影响
lnA
t0
t
1
1 1

3.模型的主要结论



规模报酬状况将决定经济的增长路径; 当规模报酬递减时,平衡增长路径与索洛模 型相同; 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增长率将一直上升; 如果人口增长率为0,有唯一平衡增长路径; 知识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 该模型不适合解释国家差异,适合研究世界 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