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IPO财富效应研究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股市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其影响力日益增强,被视为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随着人们投资理念的不断转变和风险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股市,对中国股市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产生了广泛关注。
其中,股市财富效应作为衡量股市对于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指标,一直备受关注。
股市财富效应指根据股价波动变化所形成的财富变化,对经济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程度。
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股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股市财富效应,探讨其实证分析,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目的:本文旨在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情况,探讨其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通过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总结和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变化和趋势,为未来的股市投资和政策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内容: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研究股市财富效应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通过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总结和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变化和趋势,以及不同股市变化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宏观政策、投资者心态等因素。
4. 提出针对不同情况下股市财富效应的政策建议,为未来的股市投资和政策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法。
回顾国内外股市财富效应的研究现状,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2. 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采用图表等形式展示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变化和趋势,以及不同股市变化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影响因素分析法。
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宏观政策、投资者心态等因素,对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4. 政策建议法。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不同情况下股市财富效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问题研究作者:李琳子来源:《商业会计》2016年第14期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4-0092-02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概述,从上市公司自身和上市制度两个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IPO效应。
由于上市公司过度正向的盈余管理,不合理地募集及使用资金,以及我国IPO约束制度存在缺陷,使得IPO效应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各个板块上愈演愈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严格相关机构的管理,限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多维度考核拟上市公司等对策,旨在缓解和改善我国现存的IPO效应。
关键词:上市公司 IPO效应证券市场一、引言我国自1990年沪、深交易所开业至今,资本市场不断发展,IPO企业的数量持续递增,上市板块也日趋多元化。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同板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IPO效应,有些板块甚至出现了程度严重、数量较多的IPO公司业绩变脸现象。
IPO效应是指上市公司在IPO后两年或IPO当年的经营业绩低于上市前两年,并且与同时期同类型的未上市企业相比较,其经营业绩也明显较低。
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呈现业绩持续下滑的态势。
该效应也被业内人士称作IPO公司业绩变脸。
理论上而言,进行IPO的企业一般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
IPO正好可以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需求,打破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瓶颈,同时帮助企业提高资信等级,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因而,上市公司在IPO后理应创造出比之前更客观的经营业绩。
二、IPO效应的相关研究许多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IPO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
1994年,Jain和Kini首次提出论证了IPO效应存在于美国证券市场。
随后,其他外国学者也证实了IPO效应在其国家证券市场上的普遍存在性。
Jun Cai、K. C. John Wei(1997)证实了在日本证券市场上,上市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明显落后于上市前;Goergen和Renneboog(2003)研究指出IPO效应普遍存在于英国和德国的证券市场;Peter Rossenboom、Tjalling Vander Goot、Gerard Mertens(2003)针对新西兰IPO公司的研究发现,多数公司上市后存在IPO效应;Maria J.Pastor和Francisco (2006)证实了西班牙证券市场也普遍存在IPO效应。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
。
q 证 分
股 票 总 市 值 。 具 体 的数 据 如 表 l : 口以上 把 数 据 带 入 方 程 ,取 对 数 后 , 『 进 行相 _软 件 分析 ,有 以下 结 果 ( 2 : 芙 表 ) 从 以上 EVi w 到 的 数 据 显 示 , s得 e 19 9 9年 2 0 年 这 9 间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07 的 财 富 效 应 不 明 显 ,影 响这 一 时 期 的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的主 要 冈素 是城 镇 曙 民 的 可支配收入 , T检 验 值 1 . 8 表 明 收 入 对 047
卜 _十 _
■= 一_ -= }
股 票 价格 的 波动 , 起 居 民资 产 的变 动 , 引 进 对 居 民 的 消 费支 l产 , 一 定 的 影 响 。 因 { £ j 此 ,研 究股 票市 场 财 富 效 应 的 实 质 ,就 是 要 研 究 由于 股 票 价 格 的涨 跌 所 导 致 的 居 民 资 产存 量 的 变 动 对其 消 费 的影 响 问题 。 关 _这 方 面 ,国 外 的 研 究相 对 比 较 成 丁 :
样 本 区 『 19 - 0 7 : H 99 20 ) J(
ga i l r  ̄ e
C
. .2 5 2 09 8 7
08 1 6 .7 9 5
. .6 4 3 10 5 0
O3 7 .2 7
Y t 13 3 7 .1 9 8 01 5 9 .2 2 7 1 .8 9 04 6 加 强 _持 有 股 票 的 消 费 者 信 心 ,而 日在 一 r . S t V . .1 9 4 00 7 6 00 0 4 .5 3 1 . .3 1 6 03 7 7 定 程 度上 ,对 不 拥 有 股 票 资产 的 家 庭也 产 生 相 应 的影 响;存 对 十 多个 国 家 长达 2 多 0 R s u r dO 9 10 — q a e = . 73 6 A jse —qae- d u t d R— u s r d 年 的数 据 分 析 的 基 础 ,C s (0 1 a e 2 0 )等 S. . = E 0. 7 2 0 4 81 F 1 .58 01 5 2 学 者 实证 验 证 了 财富 效 的 存 襁 P tra oeb (0 0 2 0 )放 松 了假 设 条 件 ,就 算 是 较 低 的 表 5 计算方法 :L a t S u e e s q a s r MP ( 际 消 费倾 向 ) C 边 ,其 相 应 的财 富 效 样本区阅 ( 9 9 2 0 ): 19 — 0 7 应 仍 然 十分 明显 ;L d is n t i d l u vg o 、S en e V ri b e a a l C f ci n oe fi e t St . E r r d r o t S t s i — ta i t c (9 9 1 9 )等 基 十 美 国 数 据 的 实 证研 究表 明 , C . .2 5 2 09 8 7 08 1 6 .7 9 5 . .6 4 3 10 5 0 虽 然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应 相 当 不稳 定 ,且 这 种 不 稳 定 很 难 消 除 ,但 股 票 总 市 值 与 社 Yt 13 3 7 .1 9 8 01 5 9 .2 2 7 1 .8 9 04 6 会 总 消 费 之 间存 在着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关 系 , St V . .1 9 4 O0 7 6 00 0 4 .5 3 1 . 3 7 6 0.3 1 7 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对国民经济 中的消费 R s u r dO 9 10 — q a e = . 73 6 A jse —qae= d u t d R— u d s r 确 实 存 在 着 一 定 的拉 动 作 用 。 从 19 年 } 证 券 交 易所 成 市 , 今 90 海 到 SE = .. 0. 7 2 0 4 81 F = 1 .58 01 5 2 年 4 中旬 即将 推 出 股 指 期 货 ,我 国 股 票 月 计算办法:L atSur s e s q a e 市 场 业 已走过 r近 2 年 的光 阴 。 于 巾 国 表 0 对 股票市场是 否存在财富效应 ,以及有多大 样 本 f 1 9 — 0 0 H 9 5 2 0 ): J( 的 财 富 效应 ,学 者 们 争 议 颇 多 ,利 川 各 种 V ri bl C f c e t a a e oe fi n i St . E o d rr r t S a S i - t ti t c 方 法 得 到 的结 论 也 不 尽 相 同 :李 学 峰 、徐 C 1 7 63 . 05 8 O. 81 21 1 0 2. 1 2 8 056 辉 (0 3 的研 究 认 为 中 国 股 票 市 场 不 存 20 ) O. 9 6l 2 9l 0. 1 6 8 1 41 7. 95 7 3 5 0 在 财 富 效 应 ; 贺 菊 湟 ( 00) 拿 振 明 Yt 2 、 0 (0 1 则认 为财富效应不显著;近期的研 sv 20 ) t o. 0 0 98 6 0 0. O 0 0 2 44 2. 94 2 0 01 究 中 ,王 虎 (0 9 、徐 斌 (0 9 20 ) 2 0 )等 人 { J ! l J — q m ̄ d O 9 7 A j,t d R s u r d d t e — q a e = s 认 为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i 在 不 断增 R s u e = . 9 、 S E = . . O 01 6 . 2 F = 7 9. 6 87 强 。对 此 ,本 文 采 用 年 度 数 据 ,初步 估 计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1)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实证上揭示了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股市财富效应实现所需要的宏观条件、市场环境及微观基础等角度,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有关原理,在理论上分析了股市财富效应的实现条件,并揭示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股市财富效应正常发挥的根基性条件。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微弱的原因,并得出了有意义的推论。
关键词: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上市公司质量一、中国股票市场与财富效应:实证分析自1998 年开始,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逐渐出现了两大令人瞩目的态势:一是中国经济首次踏入了典型的通货紧缩状态;二是中国股票市场日益发展,股票市值与gdp的比例快速上升(见表1),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借鉴欧美等资本市场成熟国家的经验①,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以启动股市去启动居民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②。
与深证指数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5),因此取其一(如上证指数)可具代表性;③允许境内居民投资b股的政策是2001年2月份出台的,至今时间不长,且b股的市场规模仅为a股市场的20%,因此b股的市场波动对境内投资者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综合以上因素,就我们的研究主题而言,仅以上证a股指数为代表即可。
其次,我们看199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居民消费情况(见图2)。
图中,我们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作为居民消费额指标值。
根据图1和图2的数据,我们计算出股指变动率与消费变动率(见图3)。
其中,股指变动率=(当季末上证a股收盘指数-上季末上证a股收盘指数)/上季末上证a股收盘指数;居民消费变动率=(当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一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一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图3的直观反映可见,股指变动率与消费变动率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根据公式(3)的回归模型,我们对股指变动率(st)和居民消费变动率(et)做相关分析(限于篇幅,统计检验表略去),得到:虽然在α=0.05的条件下估计值均通过了t检验,但由检验结果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差,股指变动率(st)与居民消费变动率(et)的关系中近99%的部分回归模型无法解释,因此股指的变动与居民消费变动的相关关系极其微弱。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20世纪中后期,世界股票市场迅速发展,股市的波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股价变动对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即股市的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已成为宏观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消费、投资等角度研究了股市财富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一般机理,试图为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一个新视角。
本文尝试用多种方法分析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机理、特征与影响,包括经验分析、数理分析、比较分析和行为科学分析等方法,探求股市财富效应的一般性规律,主要观点体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股市财富效应通过收入效应、信心效应、投资效应、替代效应、货币政策效应、股票期权价值效应、托宾q效应等渠道影响消费。
从消费函数理论可知,股市繁荣对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一是直接增加股票持有者财富;二是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而股市持续下跌则形成负财富效应。
(2)股市财富效应既直接表现为股票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表现为股价波动与居民储蓄、房地产市场、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关系。
消费者是在一生之内追求其效用最大化,不同资产价格的相对变化,直接影响到其资产组合所产生的效用,进而影响到其消费行为。
这是股市财富效应的微观影响。
(3)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程度,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
争议的原因除了与股市财富效应固有的不确定性、非对称性、系统性与复杂性等特征有关之外,也与股市本身的不确定性、股市规模和效率以及股票财富集中度等因素有关,还与学者们所依赖的评价体系有关。
本文设计了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因素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
因素指标体系说明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具有复杂性;评价指标体系则表明股市财富效应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单一指标来评价财富效应,可能是非常不准确的。
(4)股票市场与消费之间的联系,还包括与人的心理、情感紧密联系起来的位置消费。
因此,投资者投资于股市,不仅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消费,也为了提升自身财富以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
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特性分析
2 0 年 6月 06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i j a ae o ee ora o a i M ng r l g T nn Cl
J n 0 6 u e2 0
第 3期( 总第 5期 )
N .( u No5) o3 S m .
资金量。进一步看, 居民的投资需求则要有股票的供给来满 足, 其衡量标准即是股票市值占G P的比例。只有当一国股 D 票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达到相当高度时, 股市在国民经济 中的影响力 、 从而股市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才能 较大 , 并产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财富效应。
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就可能不是促进作用. 而是“ 挤出效应” ,
使消费支出不升反降。 因为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股
市泡沫,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 挤出效应” 过程就是间接引发
人关注股票市场下降所导致的消费收缩的负面效应。 有实证
研究表明, 消费者在财富收缩时作出反应的速度比财富扩张
股市泡沫的过程。 而股市泡沫的最终破灭对经济的破坏作用 会更大。 而在散户投资者一方, 股市财富效应是不充分的, 他
2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股市财富效应的市场环境。 、
场产生“ 劣币驱逐良币” 的逆向选择 , 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总体
素质进一步降低 , 长此以往 , 就必然造成投资者信心的崩溃
与市场萎缩. 从而彻底摧毁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根基。另一
方面. 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 , 必然导致股市的巨幅波动。 可以 设想, 如果上市公司普遍质量不高 , 理性投资者就无法获得 稳定的分红收益及资本长期增值的收益。 这种情况下可以假 设真正的投资收益是趋于零的, 投资者唯一可行的投资 目的
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票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股票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本市场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股票市场是否真正带来了财富效应,在实践中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财富效应的定义和衡量指标财富效应指的是股票市场的繁荣对广大投资者财富的影响程度。
在衡量财富效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股票市场规模的增长: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常常与财富效应的增加相对应。
当市场规模增长时,投资者的选择余地也相应增加。
2. 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当市场呈现较大的涨跌幅度时,投资者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3. 投资者参与程度: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决策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富效应的实现。
如果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程度较高,他们更有机会分享到市场繁荣的红利。
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财富效应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多次体制改革和发展。
自199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从股票配售制到实行发行上市制,再到现在的以市场竞价方式交易的股票市场改革。
这一系列的改革,逐步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2. 股票市场规模的增长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几何形式的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规模。
市场规模的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为财富效应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3. 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幅度也显著增加。
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来的股市繁荣期间,股票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涨幅。
这些涨幅使得投资者有机会获得丰厚的收益,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财富效应。
4. 投资者参与程度我国股票市场的参与程度逐步增加。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吕立新1,黄迪2(1.北京证券研发部北京100044 ;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摘要:回顾了股市财富效应的理论基础及中外学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概况,综述了当前中国与美国关于股市财富效应显著程度的实证分析,剖析了财富效应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财富效应与货币政策、股市泡沫及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不同侧面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了立体的透视。
关键词:财富效应;货币政策;股市泡沫;经济增长股市财富效应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概况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1992)的解释,所谓财富效应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总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变动。
这样的财富效应常被称作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
”在消费函数理论中,这一效应可由扩展的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来说明。
考虑引入初始资产(财富)的莫迪利亚尼消费函数模型(多恩布什和费希尔,1997):C=aWR+cYL其中:C为消费,WR为初始财富,YL为劳动收入,a、c分别为财富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一般而言,0<a<1,o<c<1,因此,财富的增加,必然会扩大消费,虽然增加的比例(a)较小。
就一般的西方消费函数理论而言,倾向于认为财富效应是存在的。
对此,安多和莫迪利亚尼(1963)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数据对上述方程进行拟合时发现,a接近于0.06,c接近于0.7,从而证实了财富效应的存在。
利用财富效应,西方学者对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年代,消费相对于收入的急剧膨胀进行了解释,即认为那些年份存在很高水平的由于战时储蓄而生产出来的资产,始于1973年的消费下降,也可以用股票市场行情的下跌以及其他资产价值的下跌来解释。
但最近一些年来,资产价值的波动却不能非常有效地解释美国消费的波动,无论是1987年的股票市场的急剧下跌,还是1995年和1996年的大幅度上扬,似乎都没有对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Hall&Taylor,1997)。
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从三个不同角度回顾了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的总体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股市财富效应显著于发展中国家;长期股市财富效应强于短期股市财富效应;间接财富效应显著于由收入分配引起的直接财富效应。
标签:股票市场;直接财富效应;间接财富效应;次贷危机1引言有关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统计理论和计量工具的发展,股市财富效应领域研究形成了不少新的成果,特别是伴随新经济周期出现的资本市场持续繁荣,以及随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持续动荡,各国股票市场都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大幅震荡。
在这种背景下,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导致上市公司市值的改变,更引起股票持有者个人财富的大起大落。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发展,个人财富证券化已达到相当水平。
股票、债券等证券价格的涨跌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居民财富的积累。
当股票在居民个人财富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时,股票就不能简单地列入虚拟经济的研究范畴,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居民的财富再分配,通过收入效应、消费效应以及投资效应等机制作用于实体经济,对一国消费、投资、以及最终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股票市场的涨跌一直以来都受到宏观经济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任何宏观政策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其对股票市场可能产生的潜在冲击。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对股市财富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回顾。
2 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2.1股市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Dynan和Maki(2001)利用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发现股市直接财富效应快速增长,而间接效应变化却变化不大;Tanner(1998)和Brav等(1999)运用消费CAPM模型研究发现,股东在消费和证券收益关联性方面明显高于非股东,这意味着股市直接财富效应更为显著。
Mehra(2001)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分析得出,消费和证券收益在短期内呈负相关,但在长期内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股票市场直接财富效应分析
格变 化 导致 消费 需 求量 变化 实 现 的一 个 机制 ,其 实 质上 市 是虚 拟经 济 与实 体 经济 相互 作 用 的过 程 。 股
居 民的财 富效 应 进 行实 证分 析 .得 出 股票 的购 买 对 居 民的消费有 一定 的挤 出效应 [ = 8 ] 。
可分 的关 系 ,对 于股 票市 场 财富 效应 的研究 具富效 应 的理 论 分 析
股票 市场 的 财 富效应 包 括 直接 财 富效 应 和 间接 财 富效应 ,股票 市 场 的直接 财 富效 应 是指 股 票 价格
作 者简 介 : 曾帆 ( 1 9 9 1 一) , 女,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 3 3 0 0 0 ) 金融学院 2 0 1 4级 在 读金 融硕 士研 究 生 ,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
宏 观金 融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9 - 0 1
我 国股 票市 场 发展迅 速 ,对宏 观 经 济 的影 响 越
我 国股票市场直接财 富效应 分析
曾 帆
摘要 : 随 着 我 国股 票 市场 不 断 发展 , 股 票 市 场 的 直接 财 富 效应 越 来 越 明显 。 以生 命 周 期 一 持 久 收 入假 说 ( L c — P I H) 为 理
论 基 础 来 分 析 我 国股 票 市 场 的 直接 财 富 效应 并在 股 票 市场 财 富效 应 传 导 机 制 的 基 础 上 构 建 股 票 市 场 直 接 财 富 效 应 模
入 和财产 性收入 两种 。其 中 , 财产 性收 入主 要指 的是
IPO 效应之谜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
IPO 效应之谜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摘要】上市公司IPO 后的经营业绩低于上市前,同时低于未上市的同类企业,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的这一现象称为“IPO 效应”,IPO 效应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全球各个资本市场。
本文回顾了IPO 效应研究的最新内容,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IPO 效应存在的成因假说,二是IPO 效应存在的验证,三是IPO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从这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论,旨在为如何使得IPO 融资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及募集资金能够有效利用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为后期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和借鉴。
【关键词】IPO 效应经营业绩业绩下滑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也越来越多,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截至2014 年7 月CSMAR 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研究数据库(A 股)中的公司就达到2627 家。
从理论上讲,通过股票上市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的优越性,募集的资金将会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地位。
因而,IPO 后的上市公司应该具有比IPO 前更好的经营业绩。
但J.R.Ritter(1991)通过对与未上市的公司在规模及行业上相近的IPO公司比较,发现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业绩从首次公开发行的第一天到发行后的三年内,业绩大幅度下降,并且发现高发行量的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的情况更严重,这是理论界首次对IPO 后的业绩进行关注的文献。
随后Bharat A. Jain 和Omesh Kini(1994)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 后的经营业绩低于上市前,同时低于未上市的同类企业,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开拓性地提出上市公司IPO 后存在业绩大幅度下滑现象,此后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兴趣和研究,并被称之为“IPO 效应”。
大多数关于IPO 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探讨IPO 效应存在的成因而提出的一些假说;二是对IPO 效应存在的验证;三是IPO 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14339947_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问题及对策探究
二、缓解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的政策与建议 (一)控制资质审核,加强信息披露 公司为了成功上市,往往通过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 方式刻意包装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外部投资者决策判 断。为了给资本市场营造公正透明的环境及保护中小 投资者的利益,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监管部门应加强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检查和信息 披露。除了必要的财务信息,一些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非 财务信息如 前后公司高管的在职离职情况也理应 公开。 对于发审会委员本身来说,必须做到公正廉洁、 不受利益的诱惑且认真负责。审查资料再多再繁杂,发 审会委员也不能人为减少材料审核时间或过多依赖中 介机构给出的意见。 作为粉饰报表的罪魁祸首,上市公司本身有无可 推卸的责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一个良好的心 态及目标,不应把目光放在上市后的短期经济利益,而 是应该关注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制定适合公司本身的长 期发展计划,使公司能够顺应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实现 真正的业绩平稳增长。 (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监管 公司上市后出现两权分离,且随着股权分散化越发 严重,代理成本问题越来越激烈,经营业绩必会受此影 响,上市公司 效应也就随之越来越明显。因此,必 须采取相应有效可行的措施规范经理人行为。 上市公司应依据其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股权集
在我国资本经济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国证 券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并未 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因此不可否认其存在许多问 题。特别是作为公司股票进入资本市场门户的 "#$(首 次公开募股 "%&'&()#*+)&,$--./&%01,简称 "#$)无疑成了 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 "#$ 后经营业绩较上市前有显著的下降,并且这种现象愈演 愈烈,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了股 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致使很多中小投资者深受其 害。如何防范和应对上市公司 "#$效应的不良后果值 得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 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上市公 司 "#$效应动因,且对应不同层面提出相关建议,推动 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股市IPO效应实证研究
我 国证券 市场上 , 也有 不少公 司上市后 1 2 就发生严 重亏 损 -年
典型的例 子有
红光 实 业 宝 石和 吉诺 尔 等 。香港 学者 的研 究 ( h rn L e A ao y、 e 和Wo g1 9 I n 9 7
发 现 , 国 发 行 B股 和 H 股 的 企 业 , 在 I O 效 应 。 文 研 究 的 目 的 是 : 我 存 P 本
M ik l n和 S a ( 9 4 的 文 章 提 供 了 进 一 步 的 证 据 1 8 — 9 3年 间 新 k eo s hh 19 ) 90 18
上市 的企业 , 上市 岳现金流量的增长 不足 以解释 当初较高 的新殷 发行价格 。
A ao y , L e W o g ( 9 7 对 我 国 1 9 — 9 5年 间 初 次 发 行 B殷 h rn e和 n 19 ) 2 19 9
和 H 股 的国有 企业 的上市 财 务包装行 为作 了研 究 , 现 I O 企业平 均 的资产 发 P 利润率 在发行新殷 的前两 年开始上升 , 在发 行新股所在 年份达 到顶峰 ・ 在随后
三 年 则 呈 现 下 降形 态 。他 们 还 将 这 些 IO 企 业 分 成 两 组 , 组 属 于 保 护 性 行 P 一
有一定 的理论 意 义和实践 价值 。
本 文获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助 ( 目批 准 号 : 1 J 0 8 。 文 在 中 国会 计教 项 0BY 8 ) 本 授 会 2 0 年 年会 交 流 , 李仪 华 优 秀 论 文 奖 。 者 对 三 位审 稿 人 提 出 的 许 多 有 00 莸 作 价 值 建 议 表 示感 谢 , 洪 剑 峭 副教 授 ; 朝 晖 博 士研 究生 ; 旦 大学 管 理学 院 会 计 系 ,上 海 市邯 陈 复
IPO行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的开题报告
IPO行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在这种背景下,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作为企业向公众发行股票融资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国际资本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IPO还具有较强的预示经济增长的能力,它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渠道,也是资本市场运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IPO行业效应指的是公司在进行IPO时,由于股票上市带来的资本和知名度,使得其所在行业内的其他公司也会受到股票价格、市场竞争、企业业绩等方面的影响,可促使同一行业内的公司整体实现规模化发展。
因此,IPO行业效应研究对于了解企业IPO后对于行业的影响,把握不同行业内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IPO行业效应展开了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基于股票市场反应、行业变革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具体企业IPO 后对于行业整体的影响还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IPO行业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机制,为制定IPO政策和促进行业共性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7年至2017年间的IPO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行业的IPO数量和IPO规模的变化趋势;2.通过对IPO发行前后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市场表现、经营业绩等方面的变化,探究上市公司IPO后对于同一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影响;3.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探讨IPO行业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机制,指出不同行业中的IPO行业效应存在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意义在于:1.深入分析IPO行业效应对于企业及行业的影响,具有高度实践意义;2.通过对不同行业IPO的分析,研究IPO行业效应的差异性,并提出有效政策建议,促进行业共性发展;3.基于实证分析提出对于IPO监管机制的建议和完善意见,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券商借壳上市中的财富效应分析——以国金证券借壳上市为例
券商借壳上市中的财富效应分析券商借壳上市中的财富效应分析 ————以国金证券借壳上市为例以国金证券借壳上市为例以国金证券借壳上市为例2014年04月28日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上市资格的审批管理程序复杂、条件苛刻,不少因无法达到连续盈利、稳健财务比率等上市门槛要求的企业开始争相抢夺壳资源,进而导致股票市场上壳资源日益紧俏。
然而,目前借壳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借壳上市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控股股东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操纵置换资产价值、股权置换的比例等,通过隧道效应为自己带来额外的控制权收益,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本文拟以国金证券借壳上市为例,来分析借壳上市中的财富效应。
一、国金证券借壳上市国金证券借壳上市 之所以选择券商借壳上市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在2000~2011年间,券商借壳上市比较多,具有行业的典型性。
另外,选择国金证券作为具体分析对象是因为其借壳过程复杂,操作较为成功。
壳公司成都建投为上市公司。
2006年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急剧收缩,利润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就使得其收购成本较低。
同时,公司的股权分布特征明显,除大股东外其他非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低且较分散和稳定。
这些条件使得借壳方能够进行便利操作。
借壳方国金证券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于经纪与自营业务,业务比较集中单一。
从利润规模来看,2006年上半年利润规模在行业中排名较后;从公司质量来看,公司属于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小型券商。
但要达到证监会IPO 的条件较困难,因此公司希望通过借壳上市。
国金证券由九芝堂集团、湖南涌金与舒卡股份共同持有51.76%的股权。
成都建投由成都国资委控股47.17%,其他非流通股占14.1%,流通股占38.74%。
此次借壳上市意在实现国金证券的整体上市,整个上市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成都建投用全部资产、负债与九芝堂集团、湖南涌金与舒卡股份持有的国金证券51.76%的股权进行置换。
成都建投全部净资产评估作价22 224.17万元,国金证券51.76%的股权交易价格为66 252.8万元,置换差价4.41亿元部分由成都建投向交易对方发行不超过7 500万股(实际约为6 641.6万股)新股作为支付对价,每股发行价格为6.44元。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成熟,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企业治理和股权激励等问题。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机制,旨在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股权激励在加强企业治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同时,股权激励也是一种重要的财富分配方式,对于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来说,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和财富效应。
因此,研究股权激励对于提高公司治理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财富效应,旨在为完善中国的股权激励制度,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员工激励机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富效应的影响。
2.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3.股权激励对员工激励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定量部分: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股权激励数据,分析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富效应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结构、员工激励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2.定性部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股权激励制度下的公司治理、员工激励和企业绩效等实际效果,并探究现有股权激励制度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预期成果1.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掌握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和员工激励机制的影响等关键问题。
2.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中国的股权激励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员工激励机制,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
日的收盘价、第i只股票上市后投资者初始有效购买价、第i只 股票第t日相应市场指数和第i中股票上市有效购买价当日相应 市场指数。t取股票有效购买后满一年和二年的时间。我们认 CAR1 均值 -0.1239 -0.0840 -0.0616 最大值 -1.7827 1.1167 1.5679
) ) (( M − M ) / M ) 式中 P 、 P 、 M 、 M 分别代表第i只股票第t
i ,t
=
i ,t
(( P
i ,t
− P i ,1 / P i ,1 −
i ,t
i ,t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i ,1
i ,1
i ,1
为累计超额收益(CAR)大于0,则财富效应为正,反之,则 为负。 三、实证结果 本文将选取样本按上市市场分为上海主板、中小板和创 业板三组,先对其进行了整体描述性分析,然后将样本分成 传统和新兴行业,并分市场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对各个 市场进行了差异统计分析,再对同一市场不同行业和同一行 业不同市场财富效应进行差异统计分析。 如下表所示,对三个市场进行整体研究发现,中小板 和创业板一年和二年财富效应都为负,而上海主板市场一 年财富效应为负,而二年财富效应为正。还发现一年财富 效应最低的是上海主板市场,为-0.1239,最高为创业板市 场,为-0.0616,;而二年财富效应最高为上海主板市场,为 0.0024,最低是创业板,为-0.0601.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中小 板和创业板IPO无论是一年还是二年,投资者无法获得正的财 富效应,而上海主板市场ipo二年财富效应尽管为正,但接近 于0,投资者投资上海主板市场IPO仍无法给投资者带来较高 回报。投资者若投资一年,都无法获得正的财富效应,但创 业板财富效应相较于其他板块要高,若投资二年,则只有投 资上海主板市场股票才能获得正的财富效应,其余板块股票 则不能。 对上市IPO进行行业划分,分为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 将计算机、传媒、休闲服务等划分为新兴行业,将钢铁、交 通运输、采掘等划分为传统行业。分行业研究结果如下表所 示,总体而言,投资传统行业,则无论投资一年还是二年, 投资者均无法获得正的财富效应;投资新兴行业,则投资者 投资一年仍无法获得正财富效应,投资二年,则可以。投资 传统行业,则无论一年还是二年,中小板较上海主板和创业 板财富效应都较高,若投资新兴行业,投资一年则创业板较 其他市场财富效应较高,投资二年,则上海主板市场财富效 应较高,为0.2248。 为更好比较各个市场之间财富效应差异,本文使用 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各个市场IPO整体财富效应进行差异 统计性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上海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 从样本总体来看,无论是一年还是二年财富效应都存在显著 差异,如对IPO整体财富效应描述性分析那样,创业板一年财 富效应高于上海主板,而二年则低于上海主板。而上海主板 与中小板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我们认为一年财富 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而二年财富效应上海主板为0.0024,中 CAR2 最小值 -1.1104 -0.8036 -1.1926 均值 0.0024 -0.0389 -0.0601 最大值 4.7786 2.0696 4.7223 最小值 0.7183 -7.3563 -1.6268
样本数 上海主板 中小板 创业板 130 388 305
2017. 5(下) 现代国企研究
案 例 AN LI
我国股票市场IPO财富效应研究
王 露
摘要:本文使用累计超额收益法对2010年到2014年在上海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IPO一年和二年财富效应 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各个市场IPO一年财富效应都为负,上海主板财富效应显著低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海主 板二年财富效应为正,而中小板和创业板为负,且创业板二年财富效应显著低于中小板和上海主板。各个市场传 统行业IPO一年和二年财富效应都为负,而各个市场新兴行业一年财富效应为负,二年财富效应为正。 关键词:ipo 财富效应;新型行业;传统行业
一、引言 股份公司首次在一级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称为 IPO。近年来,IPO股票受到了投资者的大力追捧,某些新 股只要一上市,上市当日就直接涨停,甚至接下来一段时间 会连续出现涨停板,投资者看到新股具有如此大的挣钱效应 后,会对IPO产生更高的投资热情。然而投资者投资新股究竟 能不能获得正的财富效应呢?上海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这 三个市场IPO哪个会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财富效应呢?国内外 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然而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不一,导致结 论也不同,目前学术界并未就此得出同一结论。当前,大部 分学者都将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作为IPO的初始购买价,然 而,近年来,许多新股上市后直接涨停,接下几个交易日依 旧涨停,投资者根本就无法以上市首日收盘价买到IPO股票, 若仍将上市首日收盘价作为购买价而计算IPO给投资者带来的 财富效应,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对财富效 应的计算,选择初始有效购买价来代替上市首日收盘价,将 其作为投资者的初始购买价格。初始有效购买价指投资者能 够有效买入IPO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不是简单的等于市首日收 盘价,若IPO上市首日并未出现涨停或者上市首日涨停但换手 率高于20%,则选取上市首日收盘价作为有效购买价,若是 上市首日涨停且换收率低于20%,则将打开涨停板或者依旧 涨停板但换手率高于20%当日的收盘价作为IPO初始有效购买 价。本文对新股一年和二年整体财富效应分市场进行比较研 究,并将不同市场新股分为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对同行业 不同市场和同市场不同行业进行比较研究。 二、样本数据选择及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2010年到2014年近20年我国证券交易所上 市的股票,剔除数据不全或者研究期间休市时间较久的样本 后,总样本数为823,其中上海主板市场样本数为130,中小 板和创业板样本数为388和305.另考虑到样本股可能涉及到分 红、配股、增发等情况,对样本股收盘价进行了复权处理。 本文使用累计超额收益法(CAR)来衡量IPO财富效应, 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