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汇编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1.英国科学家近几年研究发现,随着艾滋病病毒的不断进化,病毒的“毒性”正在减退,但艾滋病仍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下列有关HIV和AIDS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为HIV提供变异来源B.AIDS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后,其遗传物质能直接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中D.AIDS患者往往会招致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HIV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 细胞,其遗传物质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中,C错误;AIDS患者往往会招致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细胞分裂素所致B.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D.实验说明植物顶端优势现象受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比较甲、乙组可知,甲组没有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导致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其侧芽缺少细胞分裂素所致,A正确;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对侧芽抑制作用加强,说明顶端优势现象更明显,B错误;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顶芽的有无,说明实验结果的产生与顶芽有关,C正确;根据表格中四组实验分析,植物生长受到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1.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RNA的合成(转录)一定有解旋酶参与B.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这种小泡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几乎都可看到C.分裂中期,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分裂末期,两个新细胞间出现的囊泡聚集成一个细胞板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芽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用生长素处理番茄得到无籽番茄,属于可遗传变异D.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3.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B.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畸变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D.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表示4.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Ⅱ﹣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B.Ⅲ﹣1基因型为X A1 Y的概率是C.Ⅲ﹣2基因型为X A1 X A2的概率是D.Ⅳ﹣1基因型为X A1 X A1概率是5.哺乳动物细胞吸收葡萄糖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与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改变形状,释放分子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B.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C.该载体蛋白参与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神经纤维上的钾离子通道形状改变的原因与该载体蛋白相同6.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B.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30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C.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 TP主要在线粒体合成;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D.无氧培养液对细胞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二、非选择题7.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适宜光照下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1)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2)在适宜温度下,研究环境因素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丙所示;(3)利用甲装置研究该植物在适宜光照下、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数据如图丁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根据图乙曲线可判断植物积累有机物是在______两点之间,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_____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白天遮光处理,短时间内CO2浓度仍缓慢下降,原因是______.(2)EF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EF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______.(3)在植物的全素营养液中加入H O,在钟罩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______过程;如在钟罩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______过程.(4)由图丁可知,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分别是______、______;30℃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可表示为:______.8.(1)一条雌性金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眼金鱼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眼型都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______.(2)让(1)中的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此结果说明(1)中的异型眼金鱼为______(纯合子、杂合子),______(可以确定、无法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眼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和相应的文字说明)(3)如果已确定该异型眼金鱼为杂合子,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欲获得该性状的纯种品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培育方案,请你补充相关内容.方法步骤:①将该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②将F1个体中的雌雄异型眼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2个体③分别将F2个体中的异型眼雌性金鱼与正常眼雄异性鱼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分析判断:若______,则其亲本异型眼为杂合子;若______,则其亲本异型眼为纯合子.④再将纯合的雌性异型眼与雄性异型眼金鱼交配,得到更多的纯合异型眼金鱼.9.苦瓜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验证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试剂与仪器: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普通饲料等.(1)实验步骤:①选取______的小鼠若干,并诱导成糖尿病小鼠,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编号甲、乙.②______.③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除正常饲养外,每天给甲组饲喂______,乙组饲喂______作为对照.④一段时间后,用血糖测定仪对在空腹时的每组小鼠逐一测量血糖浓度,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记录(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柱形图表示)______.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1.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RNA的合成(转录)一定有解旋酶参与B.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这种小泡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几乎都可看到C.分裂中期,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分裂末期,两个新细胞间出现的囊泡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解答】解:A、分裂间期,RNA的合成(转录)一定有RNA聚合酶参与,A错误;B、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这种小泡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几乎都可看到,B正确;C、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但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C错误;D、分裂末期,动物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芽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用生长素处理番茄得到无籽番茄,属于可遗传变异D.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解答】解:A、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A正确;B、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正确;C、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籽番茄,这是利用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正确.故选:C.3.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B.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畸变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D.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表示【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④是肽链,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a→b.【解答】解: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核仁,因此其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 B、图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畸变,但②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不可发生染色体畸变,B错误;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这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C错误;D、图中合成③、④的模板相同,因此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表示,D 正确.故选:D.4.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Ⅱ﹣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B.Ⅲ﹣1基因型为X A1 Y的概率是C.Ⅲ﹣2基因型为X A1 X A2的概率是D.Ⅳ﹣1基因型为X A1 X A1概率是【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已知Ⅰ﹣1的基因型为X A1Y,Ⅰ﹣2的基因型为X A2X A3,则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为X A1X A2、X A1X A3、X A2Y、X A3Y.【解答】解:A、II﹣2是女孩,其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A错误;B、II﹣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 A1X A2、X A1X A3,Ⅲ﹣1的X染色体来自Ⅱ﹣2,因此III﹣1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B错误;C、II﹣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 A1X A2、X A1X A3,Ⅱ﹣4的基因型为X A2Y,因此III﹣2基因型为X A1X A2(其中X A2来自Ⅱ﹣4,X A1来自Ⅱ﹣3)的概率是,C错误;D、III﹣1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III﹣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则IV﹣1基因型为X A1X A1概率是=,D正确.故选:D.5.哺乳动物细胞吸收葡萄糖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与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改变形状,释放分子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B.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C.该载体蛋白参与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神经纤维上的钾离子通道形状改变的原因与该载体蛋白相同【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1、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2、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高浓度→低浓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散度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解答】解:A、图中载体蛋白与葡萄糖分子结合前后形态不同,A错误;B、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B正确;C、葡萄糖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属于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在动物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C正确;D、静息电位时,神经纤维上的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其形状改变的原因与该载体蛋白不同,D错误.故选:AD.6.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B.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30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C.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 TP主要在线粒体合成;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D.无氧培养液对细胞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2、分析曲线图: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缺氧处理20min时,静息电位最低.3、分析柱形图:柱形图表示缺氧时间与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解答】解:A、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阈强度在不断增强,因此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A正确;B、缺氧处理20min时,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30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B错误;CD、在有氧条件下,ATP主要在线粒体合成;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影响了离子的跨膜转运,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原因之一,C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7.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适宜光照下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1)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2)在适宜温度下,研究环境因素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丙所示;(3)利用甲装置研究该植物在适宜光照下、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数据如图丁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根据图乙曲线可判断植物积累有机物是在C、G两点之间,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白天遮光处理,短时间内CO2浓度仍缓慢下降,原因是有光期间积累的A TP和NADP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2)EF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02浓度.EF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3)在植物的全素营养液中加入H O,在钟罩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如在钟罩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4)由图丁可知,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分别是29℃、29℃;30℃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可表示为:3mg/h.【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玻璃罩中的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在有光的条件在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光照强度、CO2浓度均会影响光合速率.图乙中,AC段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CG 段CO2浓度逐渐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但是在中午即EF段CO2浓度下降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H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CO2被用于合成了有机物.图丙研究了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丁中,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可以表示1h的呼吸消耗;而光照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表示1h光合作用﹣2h呼吸作用后的积累量.【解答】解:(1)曲线中可以看出,C点和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在CG之间,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积累有机物.曲线中看出,H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浓度,表明该二氧化碳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因此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增加.虽然进行白天遮光处理,但是有光期间积累的ATP 和[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短时间内CO2浓度仍缓慢下降.(2)图中EF段为中午12点左右,此时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EF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3)在植物的全素营养液中加入H218O,在钟罩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产二氧化碳和[H];如在钟罩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该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产生氧气和[H].(4)由图丁可知,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可以表示1h的呼吸消耗,该植物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29℃;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2h的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因此29℃时此值最高,表明该温度为最适温度.30℃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光照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2h的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1+2×1=3mg/h.故答案为:(1)C、G 增加有光期间积累的A TP和NADP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2)C02浓度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4)29℃29℃3mg/h8.(1)一条雌性金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眼金鱼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眼型都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2)让(1)中的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此结果说明(1)中的异型眼金鱼为杂合子(纯合子、杂合子),无法确定(可以确定、无法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眼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和相应的文字说明)(3)如果已确定该异型眼金鱼为杂合子,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欲获得该性状的纯种品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培育方案,请你补充相关内容.方法步骤:①将该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②将F1个体中的雌雄异型眼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2个体③分别将F2个体中的异型眼雌性金鱼与正常眼雄异性鱼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分析判断:若子代中出现正常眼金鱼,则其亲本异型眼为杂合子;若子代全部是异型眼金鱼,则其亲本异型眼为纯合子.④再将纯合的雌性异型眼与雄性异型眼金鱼交配,得到更多的纯合异型眼金鱼.【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个来源,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已知金鱼异型眼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说明异型眼是显性性状,正常眼是隐性性状.【解答】解:(1)根据题意只有这条雌性金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且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说明其它正常眼金鱼是没有E基因的,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2)已知金鱼异型眼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说明异型眼是显性性状,正常眼是隐性性状.让(1)中的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的F1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说明该异型眼是杂合子,由于没有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所以该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为了确定基因到底在什么染色体上,可以用F1中的雄性异型眼金鱼与雌性正常眼金鱼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后代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性全部是异型眼,雄性亲本是正常眼,说明在X 染色体上.遗传图谱如下:(3)根据题意该该异型眼的基因型是X E X e.欲获得该性状的纯种品系,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将该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②将F1个体中的雌雄异型眼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2个体;③分别将F2个体中的异型眼雌性金鱼与正常眼雄异性鱼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分析判断:若子代中出现正常眼金鱼,则其亲本异型眼为杂合子;若子代全部是异型眼金鱼,则其亲本异型眼为纯合子.④再将纯合的雌性异型眼与雄性异型眼金鱼交配,得到更多的纯合异型眼金鱼.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2)杂合子无法确定用F1中的雄性异型眼金鱼与雌性正常眼金鱼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后代中的雌性全为异型眼、雄性全为正常眼,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异型眼中雌雄都有,正常眼中也雌雄都有,那么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子代中出现正常眼金鱼子代全部是异型眼金鱼9.苦瓜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验证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试剂与仪器: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普通饲料等.(1)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并诱导成糖尿病小鼠,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编号甲、乙.②用血糖测定仪在空腹时对每组小鼠逐一测量血糖浓度,计算各组求平均值并记录.③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除正常饲养外,每天给甲组饲喂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乙组饲喂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④一段时间后,用血糖测定仪对在空腹时的每组小鼠逐一测量血糖浓度,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记录(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柱形图表示).【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实验的研究思路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注射苦瓜液)→出现相应激素缺乏对的病症(低血糖)→推知该种物质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糖浓度).据此答题.【解答】解:(1)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并诱导成糖尿病小鼠,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编号甲、乙.②用血糖测定仪在空腹时对每组小鼠逐一测量血糖浓度,计算各组求平均值并记录.③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除正常饲养外,每天给甲组饲喂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乙组饲喂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④一段时间后,用血糖测定仪对在空腹时的每组小鼠逐一测量血糖浓度,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记录故答案为:(1)①健康、生理状态相同②用血糖测定仪在空腹时对每组小鼠逐一测量血糖浓度,计算各组求平均值并记录③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等量的蒸馏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卷19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理综卷——生物部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8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Ⅰ 选择题部分(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质量调研改编)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
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引发的运输障碍。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核膜由两层脂双层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 .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 .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 2、(汕头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第3题改编)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
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右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只能通过主动转运吸收B. 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C.在较高浓度下,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主要来ATP 的水解D.已知骨骼肌含有GLUT-4(另一种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当受到胰岛素刺激时,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将会增加,从而调节血糖浓度4、(原创)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 .某人进入低温环境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加快C .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D .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它沿着神经冲动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
5、(安徽省宣城市201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第5题改编)某科研小组利用赤霉素(GA )和乙烯利(ET )分别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杜鹃,并对迷人杜鹃花开花数和花期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事正确的是( )A .乙烯利能明显延长杜鹃的花期B .赤霉素和乙烯利都是植物激素C . 浓度为200mg/L 时,赤霉素对杜鹃开花数和花期的影响均高于乙烯利D .如果继续增大ET 的浓度,杜鹃的开花数下降,说明高浓度的ET有抑制开花的作用6、(2015四川高考改编)某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某调查小组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31.(绍兴一中高三考前模拟改编)(14分)Ⅰ.G基因可能与肥胖的产生有关,某研究用高脂肪食物喂养G基因缺失小鼠和正常小鼠8周后,发现基因缺失小鼠的体重明显大于正常小鼠,测量两种小鼠的能量消耗,结果见下图1。
【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细胞膜表面含有MHC分子和乙酰胆碱受体等膜蛋白B.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特异性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的基础C.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D.每个效应器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只有一种神经递质的受体D【答案】【考点定位】生物膜、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理解及运用。
学生易将选择透过性与一定的流动性混淆列表比较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2.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通过对下丘脑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B.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C.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所以不能促进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D.胰岛B细胞可接受血糖浓度的直接刺激,也可受到垂体分泌的促激素的调控【答案】B【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动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理解及运用。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需要强化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学生常对血糖平衡的调节理解不清。
血糖平衡的调节3.真核细胞细胞核DNA分子中既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外显子,又有不编码氨基酸的内含子,而且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被转录,通常将这样的新合成的RNA分子称为前体信使RNA (Pre-mRNA)。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re-mRNA的序列与作为模板的非编码链序列完全互补B.Pre-mRNA的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外显子转录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mRNAC.Pre-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形成mRNAD.Pre-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答案】A【解析】Pre-mRNA的序列与作为模板的编码链完全互补,A错误。
Pre-mRNA的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外显子转录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mRNA ,B正确。
Pre-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形成mRNA ,C正确。
2016年 高考 模拟试卷理综生物卷 浙江卷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原创】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膜上的膜蛋白比磷脂分子更容易移动,以便完成各自功能B.核酸能贮存遗传信息,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
C.葡糖糖转化成淀粉后有利于糖类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淀粉在叶绿体和白色体中都有分布2.【改编自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模拟】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时不耗能。
B.b处比血浆含较少的蛋白质C.神经元a兴奋时膜外为正电位 D.b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a兴奋3.【改编自2015德州一模】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B.使用fluricbne让可以番茄保鲜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4. 【原创】某基因型为 AaBb 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 4 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 AB 、 aB 、 Ab 、 ab ,请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C.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D.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5.【改编自2015天津模拟】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只含其中一个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
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筛选②不能用。
B、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C、F1中有3/4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F1中雌雄个体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6.【原创】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顶级群落生物量大,但净生产量很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卷5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广东理综 6改编)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2.(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联考改编)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甲→乙过程的细胞正处于G1期B.秋水仙素处理会抑制丁到戊的过程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的“赤道面”位置上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3.(2014.浙江2改编)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能对抗IAA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促进根的发育B.将该植物倒置,其体内的生长素运输方向也跟着改变,这与基因的作用有关。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4.(2013,四川理科综合3 改编)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点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2次偏转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C.“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D.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
5.(原创)下表所示Ⅰ~Ⅵ个不同的生态群落中8个物种的种群密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个生态群落的生物量基本相等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的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受到影响最小的是ⅣC.在生物群落Ⅱ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对陆地群落进行调查时,多边形是理想的形状。
6.(2011,安徽理综4改编)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卷8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试题卷第Ι卷(选择题 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错的得0分。
) 1.【来源湖州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14题】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膜上受体无关的是 A .K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C .抗原致敏B 淋巴细胞D .HIV 侵染辅助性T 淋巴细胞2.【改编自温州中学20014级高三生物一诊考试模拟第3题】现从萤火虫体内分离得到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有氧条件下,只要再加入一定量的ATP ,荧光素就能发出对应强度的荧光。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B .有氧条件是为确保需氧呼吸供能C .在发光过程中荧光素酶会与荧光素结合D .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ATP 的定量检测 3.【原创】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C .效应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只分布于乙中D .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均可分布于丙中 4.【原创】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 的唯一载体 B .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C .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 D .染色体畸变时DNA 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5.【改编自浙江省温州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试卷理综第2题】为研究赤霉素、乙烯对花芽性别分化和茎生长的影响,以雌雄同株异花的苎麻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赤霉素可促进苎麻雄花分化和茎的生长 B .乙烯对苎麻茎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的特点C .乙烯能抵消赤霉素促进苎麻雌花分化的作用D .赤霉素、乙烯对苎麻细胞的基因表达均无影响甲丙乙第3题图6.【改编自绍兴鲁迅中学20012级高三生物考试模拟第5题】 右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卷24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试题卷本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原创】下列关于细胞成分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B..质膜中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C.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D.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命题说明】本题考点为细胞有机物及细胞器的相关知识点。
对这两个考点的考查在历年浙江省高考卷中也有体现,此题难度不大,放在第一题也可缓解考生紧张的情绪。
2.【根据网络试题改编】《科学》杂志报道说,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诱导人类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的新方法,在这些细胞中不含外来且可能有害的DNA.下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应用的实验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阶段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图中所示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可达到4个C .过程d 、e 、f 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各不相同D .⑤⑥⑦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命题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和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3.【根据2014学年浙江省五校联考第二次考试】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如图A 所示。
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h 。
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 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 和图C 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图B 所示θ为20°时,若将其琼脂块内生长素浓度降低20%,θ可能大于20°C .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生长素只来源于胚芽鞘尖端D .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受到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命题说明】本题通过实验,结合题图考查生长素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如图中只体现生长素于种子萌发的关系、图中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4.【根据余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理科综合试题卷改编】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核中信使RNA 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④③①②RA.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解旋酶B.HIV和T2噬菌体都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这个基本过程C.图中②合成后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并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图中R区段的状态在细胞分裂中期很难出现【命题说明】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各个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及各个过程所发生的时期与条件容易混淆。
杭高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杭高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28题,每题2分,共56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中溶酶体的活动相对活跃B.细胞癌变受环境影响,不受基因控制C.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植物激素进行信息传递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 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用无氟制冷剂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既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也能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D.某生物种群的各种变异逐渐积累,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只参与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B.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的信息分子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只需神经系统调节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就能维持体温恒定5.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C.新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地理隔离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群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6.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散失少,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相对强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7.右图中的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2016届浙江省重点中学高三模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2016届浙江省重点中学高三模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1.C、H、N三种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共占人体化学成分的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本质是不同的C.生物界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所特有的,生物和非生物从本质上看是相同的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者还具有差异性【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C、H、N三种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人体中占73%,在岩石圈中不到1%,说明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元素的含量不同,即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具有差异性。
【考点定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名师点睛】知识点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差异性,统一性是指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能够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而差异性是指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2.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C、H、O、N、P、S六种元素 B.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C.新陈代谢 D.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元素有机地结合成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其他的物质相互作用才能体现出相应的生理功能,其中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无机盐和水,故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考点定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3.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无机离子是A.Fe2+ B.Fe3+ C.Mg2+ D.Ca2+【答案】C【解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无机离子是Mg2+,故选:C。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名师点睛】总结: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 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Ca2+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4.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6年萧山三中第一次理综生物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叶肉细胞线粒体基质中的CO2可以直接穿越8层磷脂分子参与光合作用过程B.细胞内的ATP不一定都在生物膜上合成C.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D.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叶肉细胞线粒体基质中的C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依次穿越2层线粒体膜、2层叶绿体膜,即穿越8层磷脂分子达到叶绿体基质参与光合作用过程,A项正确;细胞内的ATP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个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细胞内的ATP不一定都在生物膜上合成,B项正确;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许多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所以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C项正确;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胰岛素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就),二是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如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三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种信息交流方式没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参与,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G1期和G2期时,RNA和蛋白质数量都会增加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C.分裂间期时,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D.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粒数量都会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的间期划分为G1期、S期和G2期。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七校模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1.加拿大的糖枫的分泌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蔗糖,采割时在树干周围钻1~4个孔,一株20年树龄的糖枫可流树液75升,并用于制成枫糖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汁液中的蔗糖是在叶绿体内合成并往外运输的B.糖枫树叶变红与叶绿体中色素有关C.糖枫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蔗糖等有机物的合成会减慢D.可利用本尼迪特试剂定量检测糖浆的糖含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蔗糖不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其在叶绿体外合成,A项错误;糖枫树叶变红与液泡中色素有关,B项错误;糖枫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降低,蔗糖等有机物的合成会减慢,C项正确;糖浆中的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定量检测,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和ATP合成所吸收的能量,两者在数值上相同,在形式上也相同C.叶绿体中的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D.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氢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项正确;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和ATP 合成所吸收的能量,两者在数值上相同,在形式上不相同,B项错误;叶绿体中的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膜利用,故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C项正确;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氢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各种离子出入细胞并不都是主动转运,有的是被动转运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被动转运C.神经细胞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D.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各种离子出入细胞并不都是主动转运,有的是被动转运,如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A项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被动转运,B项正确;神经细胞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醋酸洋红进入的是经过解离液处理过的细胞,细胞已经死亡,D项错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卷6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考试时间40分钟分值80分)Ⅰ选择题部分(共36分)1、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作用原理见下图)活性及细胞活力,细胞活力通过测定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其可以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且SDH 是需氧呼吸的关键酶.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颗粒物浓度/(μg·mL-1)Na+K+-ATP酶活性/(U·mg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A035。
81B5030。
60.98C10020.50.87D20012.40.48A.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可能抑制了细胞的需氧呼吸B.Na+K+ATP酶在发挥作用时伴随着ATP的合成C.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D.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命题说明:根据2016年福建漳州八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改编,主要考查免疫、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表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的果实不易保鲜.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此时果皮青绿、果肉硬实、甜度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淀粉逐渐转变成还原糖,果肉甜度增加,果实逐渐成熟。
如图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检测香蕉中的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B、据图推测,乙烯通过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来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C、乙烯对植株的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必定起抑制作用D、采摘后的香蕉,其细胞呼吸速率在第8-9天达到最大命题说明:根据四川省射洪中学2016年高三下期模拟考试试卷改编,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相关问题,又结合了化合物鉴定的知识,个别选项来源于课本,题目既有创新有紧密结合课本,难度适中. 3.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卷4 Word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满分:8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创)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结构、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只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B.癌细胞膜上存在抗原-MHC复合体,可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C胰岛组织通过导管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D.细胞凋亡过程无蛋白质合成,不能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改编2016年安徽江南十校))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 在l0-llh时,实验组细胞都正在进行DNA复制,而对照组细胞DNA复制已完成C.在l0h时,对照组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由图可推测,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3.(改编自2014北京卷,29)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GA3和IAA对茎的伸长具有协同作用B.IAA是高效有机物,在植物顶芽、幼叶处能大量合成,作用后被分解C.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倍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GA3和IAA,无关变量是时间、茎芽的长度等。
4.(改编自2016北京朝阳期末)下图为植物根尖某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缺失B.a基因变为A基因,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D.a、b、c基因表达时,模板链可能不同5.(改编自2013海淀高三生物)传出神经可以支配肌肉运动.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兴奋传导到①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内正外负B.神经纤维①处给予一个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大C.神经冲动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性D.神经元的特定基因决定②的运输方式6.(改编自2015海淀高三生物)下图表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能量值的单位均为1010J•m-2•a-1)。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杭州市2016年压轴高考模拟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压轴高考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3.人工将二倍体植物甲、乙、丙之间杂交用显微镜观察子代个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果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的子代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B.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6条、8条、10条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丙和乙亲缘关系较近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能形成四倍体的新物种4.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5.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6.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与基因型为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和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 e Y和bbVVrrX E X 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有眼无眼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实验分析:.9.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如图;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如图.(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10.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错误;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错误.故选:A.2.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能,A正确;B、据图分析,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比植物乙的曲线高,故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C、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甲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低于植物乙的净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D、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且相等,D错误.故选:D.3.人工将二倍体植物甲、乙、丙之间杂交用显微镜观察子代个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果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的子代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B.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6条、8条、10条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丙和乙亲缘关系较近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能形成四倍体的新物种【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3、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答】解:A、由于均为同一分裂时期细胞,并且表中观察到的是染色体的配对现象,则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联会过程中,A错误;B、由甲×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甲和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12+2)×2=28条;由乙×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乙和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4+14)×2=36条;由甲×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甲和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16×2=32条,因此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条、16条、20条,B错误;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甲和乙配对的染色体最多,说明亲缘关系较近,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得到异源四倍体,D正确.故选:D.4.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2、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3、分析题图:由题干可知,用某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试验组细胞,不用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对照组细胞,两题图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B、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C、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D、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5.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3、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杂合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其中纯合体为,杂合体为.【解答】解: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A错误;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正确;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错误;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等,D错误.故选:B.6.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分析】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解答】解: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错误;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C、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正确.故选:A.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5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与基因型为X E X 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或b)和v(或V)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 e Y和bbVVrrX E X 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有眼1无眼1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7、8(或7、或8)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号染色体上为E基因,5号染色体上为R基因,所以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2)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是性染色体(XX或XY),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测序5条染色体,即3+XY.(3)果蝇M眼色的基因型为X E Y,由于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想要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则其必须与基因型为X E X e的个体进行杂交.(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B、v和b、V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等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说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5)①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M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②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相同性状交配(即无眼雌性×无眼雄性),若无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隐性,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故答案为:(1)红眼细眼(2)5(3)X E X e(4)B(或b)v (或V)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5)①7、8(或7、或8)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示例: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9.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如图;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如图.(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C3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大于(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2、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大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很可能是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作用解除.【解答】解:(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的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三碳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Ⅱ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等于Ⅱ组,但大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II组去顶后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故答案为:(1)信息主动运输(2)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3)C3化合物A TP和[H]增加(4)大于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10.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遗传(基因)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样方法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生殖隔离.(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玉米馒头.【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1)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因此共同种植可增加了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其中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2)玉米螟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应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由于这两种幼虫都取食玉米,所以竞争关系.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3)发酵过程会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故所含能量会减少,因此玉米馒头的能量相对较少.故答案为:(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2)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3)玉米馒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细胞膜表面含有MHC分子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等膜蛋白B.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特异性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的基础C.每个效应器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只有一种神经递质识别受体D.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有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答案】C【解析】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所以甲状腺细胞膜表面含有MHC分子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等膜蛋白,A项正确;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与特定物质的运输密切相关,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的基础,B项正确;一种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膜上,并传递信息,而对于不同的细胞膜上有着各种不同的受体,接受相应的递质信息,C项错误;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等生物膜有着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D项正确。
考点:真核细胞生物膜上的膜蛋白的作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2.下列关于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产甲烷杆菌中C.过程①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DNA的磷酸二酯键D.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表示用DNA酶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并去除部分DNA,过程②表示用蛋白酶处理去除蛋白质,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特点,A项错误;产甲烷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过程①的DNA酶可水解DNA分子,其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C项正确;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基因上的启动子,D项错误。
考点:酶的特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工程【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在于依题意和图示过程,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过程①用DNA 酶处理去除部分DNA、程②用蛋白酶处理去除蛋白质、产甲烷杆菌、RNA聚合酶,再依据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分析各选项的问题情境。
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理清相应的知识脉络,以强化记忆和理解。
3.脱落酸(ABA)具有诱导基因表达、气孔导度变化等多种作用。
研究表明,脱落酸同时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类受体。
有人为探究ABA调节气孔导度过程中是通过哪类受体完成的调节途径,以清水浸泡过的紫露草叶片为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表示未处理,“+”表示进行了相应处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脱落酸可以在植物体内大量合成B.该实验说明ABA诱导气孔关闭是通过细胞膜上受体进行调节C.实验材料用清水浸泡使气孔导度大致相同,是控制自变量D.脱落酸若在保卫细胞内降解,则细胞内不会检测到放射性【答案】B【解析】脱落酸属于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所以脱落酸在植物体内不能大量合成,A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第2组用同位素标记的ABA涂抹,放射性物质出现在保卫细胞的表面,实验结束时的气孔导度明显低于实验起始时,所以该实验说明ABA 诱导气孔关闭是通过细胞膜上受体进行调节,B项正确;实验材料用清水浸泡使气孔导度大致相同,是控制无关变量,C项错误;脱落酸若在保卫细胞内降解,则细胞内会检测到放射性,D项错误。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探究ABA调节气孔导度的调节途径【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处理及其结果的“实验数据”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种类及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各组处理的差异和表格数据,在此基础上找出对照组、实验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并将“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 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
则细胞群体乙()A.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B.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C.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D.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M期细胞比例减少【答案】B【解析】3H-TdR是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依据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用含3H-TdR 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的细胞群体甲中的所有细胞均被3H-TdR 标记,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在此过程中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得到细胞群体乙,则细胞群体乙中的细胞不一定都被3H-TdR标记,A项错误;S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所以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的最晚期细胞,B项正确;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G1和G2期进行,若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将停留在G1或G2期,C项错误;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M期细胞比例增加,D项错误。
考点:DNA分子复制、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秋水仙素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且抓住问题的实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DNA分子合成的原料、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并围绕“用含3H-TdR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这一解题的切入点,结合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秋水仙素的作用,分析各选项。
5.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线粒体合成;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B.无氧培养液对细胞转运离子产生影响,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C.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D.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30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细胞膜外的Na+内流【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自变量为缺氧时间。
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导致细胞内ATP 含量逐渐减少,A项正确;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B项正确;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曲线图中的静息电位为负值,说明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即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C项正确;柱形图显示:缺氧处理20min,所需的阈强度大于对照组的30pA,当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时,因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所以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D项错误。
考点:ATP的形成途径、物质跨膜运输、神经调节6.椿象以果树的嫩芽为食,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孵化出小蜂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平腹小蜂是对椿象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B.椿象被平腹小蜂取食的有机物属于次级生产量C.平腹小蜂与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D.平腹小蜂的大量孵化将导致椿象的存活曲线更接近凹型【答案】A【解析】平腹小蜂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使之不能发育,降低椿象种群密度,是影响椿象种群的外源性因素,但不完全是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最强烈的是气候,还有食物、捕食等,A项错误;次级生产量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生产者的同化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椿象以果树的嫩芽为食,所以椿象被平腹小蜂取食的有机物属于次级生产量,B项正确;由题意“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可知:平腹小蜂与椿象是寄生关系,椿象的数量增加会导致平腹小蜂的数量增加,而平腹小蜂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椿象的数量减少,因此平腹小蜂与椿象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平腹小蜂大量孵化的幼虫会取食椿象的卵液,椿象的卵无法正常孵化,即椿象的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存活曲线更接近凹型,D项正确。
考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题意所示的新信息:“椿象以果树的嫩芽为食,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知识展开联想,对各选项进行分析。
7.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研究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坐标曲线可知,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变大╱变小)。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干旱胁迫降低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来增强抗旱能力。
(2)从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来看,干旱胁迫可能导致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减弱,直接影响卡尔文循环中反应的速率。
(3)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和CO2浓度倍增均可能会提高黄瓜幼苗的(填激素)含量;当A组净光合速率为12μmol CO2·m-2·s-1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答案】(1)变大;气孔开度降低,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水分利用效率(2)(光合)色素(或NADP+或ADP);(C3酸/CO2)还原/碳同化(3)脱落酸;光强度和CO2浓度【解析】(1)表中信息显示:A、C组(或B、D组)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分析坐标曲线可知,与大气CO2浓度的A(或B)组相比,CO2浓度倍增的C(或D)组的光饱和点高,即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