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强盛奴隶制国家--西周教案[教案设计doc]

合集下载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3)战役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4)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正义战争
3.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重大事件: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出示图片: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理解。
观察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拓展思维:
问题思考:夏商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理解助纣为虐的含义。
(三)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兴起与西周建立
背景:商朝晚期,分布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之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决战地点:牧野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3.商朝的衰亡
(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内容。

理解王朝衰亡的历史教训和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夏、商、西历史更替”为线索,展开本课教学。

通过神频、图片、故事讲角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同时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学生清楚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社稷”这是古时候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代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本节课我们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者:禹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2、2、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3、都城:阳城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5、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相传禹年老时,想要推荐皋陶( gāo yáo )为继承人。

可是皋陶虽有威望,但还没来得及禅让就死了。

禹又让伯益做继承人。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了解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2、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程。

方法突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

能想、敢说,在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策略及准备本课时使用故事法、讲述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等。

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资料,并加以整理。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学历史故事一:在我国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

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禹去治水。

禹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

他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

大禹除了指挥疏导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

他手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

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史料研读】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2)【问题探究】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禅让制。

说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国家机构(1)【史料研读】材料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2)【问题探究】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答案提示: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使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初一历史教案第4课

初一历史教案第4课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实。

2.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盘庚迁殷、国人暴动等史实。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4.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精归纳1.夏商周朝代更替2.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的社会关系不再呈现出原始社会无阶级的状态,而是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的阶级。

(2)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夏朝已经设置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

总之,这些都是原始社会不曾有的现象,说明夏朝处于一个与原始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即奴隶社会。

所以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全面认识西周的分封制(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包括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和功臣等,建立诸侯国。

(2)分封的对象:宗亲、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等。

(3)分封的内容:土地、平民和奴隶。

(4)分封制的影响①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

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它们对中央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大,最终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考点:考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例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样认为的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解析】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夏朝已经设置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

因此,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答案】B考点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例2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B.商纣C.夏桀D.周厉王【解析】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第4课 强盛奴隶制国家--西周教案

第4课  强盛奴隶制国家--西周教案

第4课强盛奴隶制国家--西周(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1)记住下列年代及事件:公元前11世界中期武王伐纣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2)掌握下列知识概念和人物: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周武王姜当周公旦商纣2.理解下列问题:(1)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2)分封制、宗法制使西周奴隶主统治得到加强和巩固。

(3)奴隶的辛勤劳动,使西周奴隶制经济得到发展。

3.培养下列能力:(1)分析武王伐纣的战争性质及其原因。

(2)综合西周发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重点难点:1.重点:武王伐纣分封制宗法制2.难点:宗法制(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通过对第四课《夏商奴隶制王国》的学习,我们对夏商奴隶制国家已经有了了解。

“禹传子,家天下”。

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西周的历史。

(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一、武王伐纣(一)商纣的暴政〔讲述〕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据说商纣王是一个动作矫健、见闻广博、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人。

可是他又是一个自恃聪明、穷奢极侈、为所欲为、喜淫乐、性残忍、刚愎自用的人。

相传,他在沙丘(今属河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狂欢滥饮。

在朝歌(今属河南)修了一座长三里、高百丈的鹿台,专门堆积搜刮来的无数财富。

他荒淫无度,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讲述〕商纣王为了钳制人民的舆论,镇压人民的反抗,创造了种种惨无人道的严酷刑法,令人发指。

以铜为住,置于火上,让“罪人”在铜住上爬行,叫作“炮烙(páo luò)。

把人剁成肉酱,叫作“醢(hiǎ)刑。

将人割成肉条晒干,叫作“脯刑”……不一而足。

对于纣王的倒行逆施,许多大臣都对他忠言劝告,然而多数遭到残害,就连他的叔父比干也因劝说他而被剖腹挖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3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一个朝代的成立时间、成立者、衰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大体的熟悉,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育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归纳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度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用意、编写和演出历史剧、讲故事的进程,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熟悉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抵挡,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必然的形式和手腕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思路一、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

温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课题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时间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 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白板展示图片教师提问:看到为张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引入新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

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学生思考后抢答:夏商周时期的特点、时间段等。

图片和问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几个王朝是怎样更替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讲授新课议题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子议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2,回答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子议题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子议题3.白板展示图片:教师根据图分析讲解: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学教案02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学教案02

[提问]启继承王位的做法意味着什么?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教师应解释世袭制的含义:王位按血缘关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就是“家天下”,它相较于禅让制的“公天下”而言。

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阅读22页的第二段,了解夏朝的发展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落实“夏朝的国家形态”、“中心区域”、“都城遗址”和发展表现情况。

勾画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解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夏都阳城所在,而是另一座名叫斟鄩的都城。

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夏王朝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那么是谁让夏朝走向覆灭的深渊?(夏桀)[解释]他的名字就叫桀,并不姓夏,“夏桀”的意思就是夏朝的统治者名字叫做桀。

故事二:[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一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出来,夏王桀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暴君)第二幕 商朝的统治要说夏桀新手将自己的王朝送葬,那么谁又是夏朝的掘墓人? (汤)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教材23页“商朝的统治”第一段,找出商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提醒]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提醒学生注意“亳”字的写法,并同“毫”字进行区分。

汤建立商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任用贤才,发展农、工、商业,很快强盛起来,但与夏朝一样,商朝也不止一个都城,同学们赶快看看教材,找一找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图二 夏桀以人为坐骑(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提问]又是谁终结了这一切呢? (商王盘庚)图一 夏桀以人为坐骑材料:在夏桀统治期间,曾把自己比作太阳,而老百姓却诅咒他说:是日曷丧,我与汝皆亡——《尚书-汤誓》大意是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毁灭,到时候我们与你一起灭亡。

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23页—24页,找出商朝发展的基本情况。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商朝也走上了夏朝的老路,出现了与夏桀臭味相投的王,谁呢?(商王纣)我们来看,他做了什么事?(学生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回答纣王的残暴统治,由此能感受到纣王同样是一个暴君)故事三:纣王与妲己的故事图三酒池肉林图四炮烙之刑三、西周的兴衰(一)西周的建立勾画3:西周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

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课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课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集体备课教案时间地点主备人:李青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过程中,理解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

2、记住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和开国帝王。

3、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理解奴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明白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2、看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西周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的简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

二、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及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1、尧舜禹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是怎样产生的?提问2、谁破坏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取而代之。

禹破坏了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禹是怎样做的?一、夏朝的兴亡(板书)学法指导: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一个王朝,首先要知道开国帝王、都城(政治中心)国家建立的时间(学生)夏朝:开国帝王——禹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夏朝是最早的国家,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机器,设置了国家机构,找出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学生活动: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这些机构是为了对付哪些人?老百姓)本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奴隶的工具过渡:夏朝延续了400多年最终被商朝取而代之,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

在夏朝衰败的同时,商国逐渐崛起,汤举兵攻夏,打败桀夏朝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商朝君主——汤都城——殷殷商教师小结:盘庚迁都之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思考题:商汤为什么能打败夏桀?学生: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治理国家,这些人成为汤成就大业的得力助手。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世袭制的确立
出示图片,讲授夏禹想传位给伯益,但启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结合教材22页思考,启继承王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出示图片,请学生结合先前所学知识,尧舜禹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启和其后的太康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
明确“世袭制”的含义,即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紧世代继承。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回答】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
天下变成家天下。

【回答】禅让制和世袭制。

明晰“世袭制”的含义。

【回答】“天下为公”指禅让制,
“天下为家”指世袭制,即指王
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
系世代继承下去。

复习旧学,明确两种
继位制度的区别,对
比学习,强化记忆。

史料研读,明确两种
制度的内涵,理解记
忆。

3.夏朝的巩固措施
出示夏朝巩固措施区域图,指出其中心地区是今河南中识别地图,阅读教材
【回答】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
通过自主学习,归纳
夏朝的巩固措施,培
养学生自学和理解。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标】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理解分封制的含义和作用。

2.2.知道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史实。

3.3.掌握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教学重难点】世袭制和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看文字、猜人名比赛劳动烽火戏诸侯太公钓鱼绝对的始终学生猜出来的人物都是商周时期的,引出本节课所学课题。

【合作探究】师:我们齐读一下本节课的课堂目标。

首先进行第一部分的学习:(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师:我们要讲早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就得从上节课所学的部落联盟开始,之前我们讲过在黄河流域有三个部落,炎帝、黄帝、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后来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最终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夏朝有关的小知识点,请同学来回答。

1.建立时间:约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3.地位:我国的____________王朝。

4.意义: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_______的产生。

5.禹的儿子_______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

最后一个夏王是______(暴君)。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出示答案。

师:下面我将对夏朝有关具体的细小知识做突出讲解,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学生回答。

师:夏朝出现了以大型宫殿为中心的城池、刑法、军队、监狱,由原始部落到了早期国家,由原始社会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文明时代是指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我国文明的开始。

问题:尧舜禹是以禅让制的方式传位,那禹去世后该把位子传给谁呢?展示材料:……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史料实证:通过识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对史料进行辨析;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家国情怀: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材料:禹继位之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

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材料说明了什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夏朝的统治:根据图片得到哪些信息?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3、“家天下”:伯益启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为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以上材料反映什么事件?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材料: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七年级】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七年级】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七年级】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

夏朝粮食等的生产。

夏桀的暴政。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商朝统治区。

商朝的繁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

奴隶的悲惨生活:“人牲”和“人殉”。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暴动,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难点:西周分封制导入新课: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另外一个故事“姜太公钓鱼”,在中国也很有“人气”。

那么,“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具体的由来是什么?在那个“太公钓鱼”的时代,除了有趣的故事外,还有那些重要的事情在发生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②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③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等人做大臣。

④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⑤周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⑥商朝灭亡,________建立周朝。

⑦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_________。

2.地点:①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相传,把都城建在_______②夏朝衰败时,_________的商国强大起来。

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________。

夏商西周教案

夏商西周教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板书设计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夏朝的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

夏朝的建立,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一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二是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暴力机构的产生)及其本质(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时可补充必要的史料,通过史料来理解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在分析作用时,既看到它的积极一面,也应注意到它的消极一面,即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蕃屏周”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统一与稳定,从而为后面有关郡县制的学习打下基础。

2.难点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三代”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来源于“三代”,“三代”的许多故事千古传诵,如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代”的传说。

因此,初中学生有必要知道“三代”更替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故事。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为便于理清夏、商、西周朝代的更替,可以通过设计大事年表或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1)理清历史线索:任何历史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

如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衰亡于东周。

历史教学中利用该相关时代的传说故事作为线索串联历史过程。

除上述大禹治水、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等,中间可以穿插伊尹与姜尚的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强盛奴隶制国家--西周(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1)记住下列年代及事件:公元前11世界中期武王伐纣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2)掌握下列知识概念和人物: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周武王姜当周公旦商纣2.理解下列问题:(1)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2)分封制、宗法制使西周奴隶主统治得到加强和巩固。

(3)奴隶的辛勤劳动,使西周奴隶制经济得到发展。

3.培养下列能力:(1)分析武王伐纣的战争性质及其原因。

(2)综合西周发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重点难点:1.重点:武王伐纣分封制宗法制2.难点:宗法制(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通过对第四课《夏商奴隶制王国》的学习,我们对夏商奴隶制国家已经有了了解。

“禹传子,家天下”。

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西周的历史。

(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一、武王伐纣(一)商纣的暴政〔讲述〕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据说商纣王是一个动作矫健、见闻广博、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人。

可是他又是一个自恃聪明、穷奢极侈、为所欲为、喜淫乐、性残忍、刚愎自用的人。

相传,他在沙丘(今属河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狂欢滥饮。

在朝歌(今属河南)修了一座长三里、高百丈的鹿台,专门堆积搜刮来的无数财富。

他荒淫无度,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讲述〕商纣王为了钳制人民的舆论,镇压人民的反抗,创造了种种惨无人道的严酷刑法,令人发指。

以铜为住,置于火上,让“罪人”在铜住上爬行,叫作“炮烙(páo luò)。

把人剁成肉酱,叫作“醢(hiǎ)刑。

将人割成肉条晒干,叫作“脯刑”……不一而足。

对于纣王的倒行逆施,许多大臣都对他忠言劝告,然而多数遭到残害,就连他的叔父比干也因劝说他而被剖腹挖心。

纣王的所作所为,使商朝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起来,处在分崩离析、风雨飘摇之中。

商朝统治的灭亡已为期不远了。

就在此时,陕西渭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周族正在日益兴盛。

周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灭商的主要力量。

(二)周国的强盛〔讲述〕(教师结合《周文王》图和《周武王和周公旦》图,向学生讲解)三四千年前,陕西扶风、歧山一带的黄土高原,便是周人的发祥地。

人们把这片黄土地叫作“周原”。

传说,周人是禅让时代农官后稷的子孙。

传到第十三世时,周人才由其他地方迁居到周原。

这里土肥水美,经过周人的辛勤开发和建设,逐步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家。

到了周文王时期,他为周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指导同学读课文小字,然后小结归纳。

)周文王求贤若渴,任用姜尚为军师,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励精图治,使周国兵强民富,做好了灭商的政治、经济、军事准备。

(三)武王伐纣(教师结合《武王伐纣路线》图和《牧野之战》图向学生讲述)〔讲述〕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带兵联合西北、西南的部落,浩浩荡荡地从镐京出发直捣商都殷。

当武王军队兵临朝歌城下时,纣王才得知消息,慌忙派兵70万在牧野迎战。

战争一开始,商军中不堪压迫的奴隶兵们,就纷纷在阵前倒戈,愤然起义。

商军顿时大乱,不战而溃,土崩瓦解。

纣王闻讯后,大惊失色,逃往鹿台纵火自焚。

武王赶到后,在纣王尸体上连射三箭并列举了纣王的罪行后,剖下纣王脑袋。

自汤灭夏到纣王自焚,商朝近600年的历史结束了。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归纳〕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暴政,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

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二、西周——奴隶制的发展(一)西周的建立〔讲述〕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后建立了西周。

(强调首都镐京,史称西周)。

怎样才能巩固新政权?怎样才能使商民甘心服从财人的统治?怎样治理疆域辽阔的国家呢?周武王同大臣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

武王采纳了周公旦的意见,决定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巩固奴隶主政权。

(二)分封制〔讲述〕(教师结合《周初分封诸侯国》讲解)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

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

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71个诸侯国。

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

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同时,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三)宗法制〔讲述〕(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下面,讲解第三个问题。

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讲述〕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这是西周奴隶制发展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

西周经济的发展则是西周奴隶制发展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了。

(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找出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方面的表现及特点。

边提问,边小结,从而完成板书)(一)农业1.粮食品种多:黍稷2.桑麻:衣料3.灌溉:绿肥灭虫特点:奴隶集体在田间劳动(二)手工业1.种类多分工细“百工”2.青铜器:数量多分布广实用性强3.纺织业:刺绣染色彩枕绵被特点:奴隶主垄断作坊〔讲述〕西周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

课本中两段小字,反映了当时奴隶悲惨生活的真实情况。

一匹马加一束丝可换5名奴隶的铁证,已铭刻在一件青铜器上;虽然《诗经》中会看到优美动听的颂歌,可终究还是掩盖不住平民和奴隶们痛苦的呻吟和反抗的呼号。

奴隶们终年辛勤劳动的果实,被奴隶主们无情地掠夺而去,愤怒的奴隶们咒骂奴隶主们是“白吃”、“硕鼠”,他们一批批反抗,一批批逃亡,终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四、西周的灭亡〔讲述〕西周第九代君王周厉王,不谙世理,昏庸无道,贪得无厌。

他强行霸占山林川泽,不许平民谋生。

他凭借周王朝制定的3000多条残酷刑法,镇压、监视、杀戮人民。

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不敢讲话。

贵族召公虎曾提醒并劝告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三年后,即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

(一)国人暴动:〔讲述〕义愤的平民们将周厉王赶跑了。

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

国人暴动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它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统治的基础,标志着西周由鼎盛时期开始走向衰落。

周厉王逃亡之后,大家推举德高望重的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二)共和行政〔讲述〕共和行政的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行政后,西周统治虽出现过昙花一现的“宣王中兴”,但到了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其统治大厦即倒已是无法再挽救了。

(三)西周灭亡〔讲述〕(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讲到西周灭亡之时,人们总是想到幽王宠褒姒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教师可生动讲解或请学生讲解这两个小故事)。

周幽王欲立褒姒为王后,废申后,追杀其嫡长子宜臼,引起宜臼外祖父申侯的不满。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西北犬戎族共击幽王,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灭亡。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从此就开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西周为什么会衰亡?)〔归纳〕西周衰亡的主要原因是:①西周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奴隶的反抗,社会动荡不安。

②周幽王昏庸无道,政治腐败,诸侯常常不来朝见天子。

③西北犬戎族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灭亡。

3.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6个问题:(1)商纣王的暴政,失去了民心,使商朝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导致了商的灭亡。

(2)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纣王,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公元前11世纪中期的牧野之战,推翻商朝,建立西周。

(3)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加强和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4)奴隶们的辛勤劳动,使西周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奴隶制发展的经济基础。

(5)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它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统治的基础。

共和行政得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6)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政局动荡,诸侯离心。

公元前771年,西北犬戎族攻占镐京,西周灭亡。

4.作业一、完成课后要求。

二、思考题1.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战争?2.西周为什么会衰落灭亡?3.商和西周的灭亡有哪些相似的原因?(三)教法建议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阅读、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小字和图片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关于本节教案的板书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加以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