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栽蒜苗(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栽蒜苗(二)教材分析

栽蒜苗(二)教材分析
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第三节内容。

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

教材上安排了四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第一个问题是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所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这几天蒜苗的生长情况;第三个问题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说明哪段时间蒜苗的生长速度快;第四个问题是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蒜苗生长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和同伴交流。

教材编写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数据分
析的观念
对折线统计图的表示、分析数据方法的学习,均结合在统计过程当中,以利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学习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统计过程与表示数据的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数据表示方法的能力。

渗透数据分析观念。

2.注重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通过分析数据培养学生
数据分析观念。

用数据来进行推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教材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中尽可能获得信息。

如:教材引导学生对变化趋势
进行分析:什么时候增加的快?通过这样的变化可以进行怎样的预测?这些都是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知水平,体会数据中是蕴含信息的,从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初步掌握用图示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析数据和用图示表示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进一步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3.让学生掌握用图示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初步掌握用图示表示数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分析数据和用图示表示数据方面能够灵活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蒜苗的生长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如表格、图表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蒜苗的生长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蒜苗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蒜苗是如何生长的吗?它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案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案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作用,但是对折线统计图还比较陌生,针对上述因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1.联系实际,体会引入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教学伊始,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学生在栽蒜苗实验中亲自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和优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到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以及引入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2.对比尝试,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在画法上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从而产生自我尝试的欲望,并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完成作图尝试,使学生的作图水平得到提高。

3.合作探究,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用途。

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验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预测的科学性,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收集到的关于蒜苗生长情况的数据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1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栽的蒜苗。

课件出示:第几天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蒜苗高/厘米137101415(1)从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如数据是每2天统计一次的;第6天蒜苗高7厘米……)(2)你能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格子图上制作)(3)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课件出示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

谈话:前段时间老师布置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记录和观察,我们学会了绘制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看出蒜苗每天的生长情况。

但是大家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用它来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一组表示蒜苗生长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生汇报: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好像不太合适,因为从条形统计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跳长高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习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编写说明本节是利用学生栽蒜苗实践活动的实验数据,学习折线统计图。

教科书安排了四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第一个问题是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所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这几天蒜苗生长的情况;第三个问题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说明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第四个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蒜苗生长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与同伴交流。

·认—认,说一说,下面这幅图是怎样得到的?教科书直接呈现了根据笑笑栽蒜苗的数据而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并在教师引导下对折线统计图进行解读。

这是因为对于折线统计图这个知识,凭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容易自己探索出来,教科书采用解读的方式,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索空间。

教科书呈现的对话是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解读,“第一个点是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厘米……”是对统计图每个点含义的解读;“把每一个点顺次连接起来……”是对折线统计图画法的解读;“这就是折线统计图,可以让我们形象地看出蒜苗的生长情况”是对折线统计图功能的解读。

·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是怎样的。

这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的整体走势,判断蒜苗的生长情况,这也是整体把握思想方法的渗透。

·想—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这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蒜苗整体生长情况的基础上,对蒜苗生长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什么时候增加得快、什么时候增加得慢。

教科书对变化情况的分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统计图得到数据并进行分析;一种是对图中折线的倾斜程度进行分析。

教科书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也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栽蒜苗(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轮作的概念,学会选择适合生长的蔬菜进行轮作,减少土壤营养的损失;
2.掌握栽植蒜苗的方法和时间,了解蒜苗的生长情况及其保护方法;
3.学会测量种植蒜苗的行距、株距以及数量;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
1.PPT讲解;
2.麦田上的蒜苗和种植工具。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观察麦田上的蒜苗,引导学生了解蒜苗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及其重要性;
2.在黑板上展示轮作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轮作。

二、讲解栽植蒜苗的方法和时间
1.首先,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种类和用途,了解蒜苗的生长期是什么时候;
2.然后,讲解栽植蒜苗的方法和时间,提示学生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土地、施肥、松土等;
3.强调培土时,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松土方法,不能伤害蒜苗。

三、测量种植蒜苗的行距、株距以及数量
1.讲解行距、株距和数量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关系;
2.让学生到田里进行实地测量,并让他们根据测量数据设计种植蒜苗的方案。

四、实操栽植蒜苗
1.根据前面制定的方案,学生们开始行动,将蒜苗栽入土中;
2.在栽植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和纠正他们可能犯的错误。

五、评价
1.让学生互相检查自己种植蒜苗的情况,进行正反馈和建议的交流;
2.提出总结性问题或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散思维。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们深入学习了轮作的概念和栽植蒜苗的方法,在实地操作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大自然,深刻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大家都把栽的蒜苗高度记录下来了,并且绘制了条形统计图,谁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记录的蒜苗高度(出示蒜苗高度统计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笑笑也把她的蒜苗高度记录下来了,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比较一下你和同桌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二、探究新知1.师:你能通过你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告诉老师笑笑栽的蒜苗哪些天生长最快吗?我们能一眼看出来哪天最高,哪天最矮,却不能一眼看出哪些天生长最快,怎么办呢?2.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3.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大家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横轴上的数表示时间,纵轴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后连线。

分析它的生长情况:⑴观察折线统计图,你发现蒜苗哪几天生长的较快?⑵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3)预测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4.思考: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便于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三、巩固练习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1.(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小组内讨论一下。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们将掌握:
1.栽蒜苗的相关知识,包括时间、深度、间距、施肥等;
2.掌握计算栽植蒜苗所需要的数量、间距、深度等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栽植蒜苗所需要的数量、间距、深度等数学知识;
2.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动手实验;
2.通过实验感性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用图片或图表展示不同深度、间距、施肥等条件下蒜苗的生长情况。

并引导学生思考:不规范的栽植方式对植株生长有什么影响?
2. 讲解知识点(25分钟)
1.讲解蒜苗栽植的五个关键点:时间、栽种深度、间距、施肥、浇水,以及根据这些条件计算所需蒜苗数量的方法。

2.通过样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包括蒜苗数量计算、间距计算、深度计算等。

3. 动手实验(30分钟)
1.安排学生分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按照讲解的关键点,分别进行实验,即根据计算出来的数量、间距、深度等条件,进行标准化的栽植。

3.学生观察、记录生长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里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蒜苗的栽种,并在一周后记录生长情况。

要求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讨论。

五、学习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栽植蒜苗的关键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验和科学观察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因此,他们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借助已有的整数乘法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蒜苗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蒜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蒜苗的生长情况。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求出蒜苗的生长高度的总和,应该怎么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例如,0.5米 × 3 = 1.5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平均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蒜苗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蒜苗生长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蒜苗生长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相关资料,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蒜苗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蒜苗的生长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蒜苗的哪些变化?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蒜苗生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概念。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栽蒜苗的过程,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 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3. 实际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栽蒜苗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如测量、计算、比例等。

3.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栽蒜苗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反思自己在操作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思考力等。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可以尝试自己栽种蒜苗,观察并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蒜苗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光照等,了解这些因素对蒜苗生长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

2. 实物准备:蒜苗、土壤、花盆等。

3. 教学场地:栽蒜苗的实践操作场地。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栽蒜苗(二)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整理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重点认识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数 1教师札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出示课本中的主题统计表)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

【板书课题:栽蒜苗(二)】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生从这张统计表中观察、发现信息。

生汇报。

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日期里,蒜苗长得最快的是第()天到第()天?长得最慢是第()天到第()天?生思考、汇报。

生1:我认为蒜苗长得最快的是第4天到第6天和第8天到第10天。

长得最慢是第10天到第12天。

生2:因为7-3=4(厘米),14-10=4(厘米),即第4天到第6天和第8天到第10天都长了4厘米;因为15-14=1(厘米),即第10天到第12天长了1厘米。

生3:因为1-0=1(厘米),即第0天到第2天和第10天到第12天都长了1厘米,都是长的最慢。

师:同学们,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生汇报:做成统计图,画正字的方法,做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等。

(板书:折线统计图)师:我们看看这张统计图是怎么形成的?课件按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师辅助语言适时解释。

师:仔细观察,刚才这两个问题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事物的变化情况。

板书:变化情况(课件展示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心电图、股票走势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根据笑笑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然后再和课本图比较。

生独立完成之后,师相机请3名同学到台上展示、说出要注意什么。

生:点准,线直,顺次连接,写上日期和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栽蒜苗的过程、蒜苗的生长情况记录表以及如何根据记录表分析蒜苗的生长情况。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栽种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细节还不够熟悉。

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可能对如何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表达和分析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通过实例让他们了解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掌握用图表和数据表达和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用图表和数据表达和分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蒜苗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栽蒜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4.分析: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5.表达:学生利用图表和数据表达蒜苗的生长情况。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栽蒜苗的过程、蒜苗的生长情况记录表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的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栽蒜苗(二)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栽蒜苗(二)教案

栽蒜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学习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栽的蒜苗。

(板书栽蒜苗)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

天数:3、6、9、12、15蒜苗高度/厘米:4、6、10、16、171、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111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

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这些线很委曲,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二、进行新课1、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例外的地方。

(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线上的数都表示时间,竖线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例外点是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

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要及时纠正。

)再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回答:这条线是逐渐上升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代表着蒜苗的生长趋势,蒜苗从第6天到第12天生长速度很快,过了12天长得慢了。

并板书“线----趋势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⑴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⑵预测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下面来观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方案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方案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相关数据,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理和数据分析,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图中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内容分析《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折线统计图形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为今后学习复式统计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通过观察、描述、分析、绘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之后,教材还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其意图是为了是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折线统计图。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根据相关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是: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变化信息。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统计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对于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障碍。

同时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折线统计图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本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交流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你们还记得从条形统计图中学到了什么吗?预设1:条形统计图看起来清楚直观、一目了然。

预设2: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

那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栽蒜苗(二)吧。

(板书:栽蒜苗(二)(二)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7页,看看这幅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它是按顺序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这些线看起来很曲折,因此,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上的数据。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地比较不同数量的多少。
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仔细分析折线统计图,了解它的结构、画法、特点。
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如标题、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含义。
3、观察折线统计图。
(1)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是怎样的。课题栽蒜苗(二)
教时
1课时
执笔人
龚凌
学习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重点
难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调整与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在讨论时,老师要引导他们根据统计图说一说自己所提出的变化趋势的依据,要准确反映统计图中的信息。
生:我发现蒜苗在哪几天长的最快。
生:我知道蒜苗在第几天长几厘米。
生:能看出蒜苗的生长情况。
……
学生根据自己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边做边想怎样在格子图中描点,怎样连线?
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想一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
4、根据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附页4图2的格子纸上绘出折线统计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体验。
基本练习。
1、练一练1题:根据折线统计图,读出折线统计图中蕴含的信息。
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哪一段时间室内温度最高?16:00以后室内温度将会有什么变化?
2、练一练2题: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进而分析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讨论,并说一说自己的依据。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
一、激情创境。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班同学栽了蒜苗,并对蒜苗的生长情部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大家把自己的观察情况和记录得到的数据向大家汇报一下。
课件出示笑笑记录得到的数据。
二、合作探究。
1、我们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它有哪些优点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认一认,说一说,下面这幅图是怎样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