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初探教研论文.doc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实施方式、特点、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建议,希望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实施方式,特点,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教学实践建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必修的核心学科,其教学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方式、特点、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以期为教育界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入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也旨在探索如何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创新型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论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 生 提 出问 题后 , 开展 小 组 讨 论 , 归 纳 的过 程 中 , 师 在 教
对 学 生 的思 维 过程 进 行 评价 . 个 过 程 主 要 是 让 学 生 把 问 题 这
的 来 龙去 脉 弄 清 楚 .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感 受 成 功 的 喜 悦 , 引 教 在 导 的过 程 中 , 直 接 给 出答 案 , 是 让 学 生 从 教 师 的 分 析 中 不 而 领悟 怎样 去 看 问题 , 样 去 进行 联 想 . 后再 进 行 归纳 小 结. 怎 最
数 学 自主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的 理 论 基 础 是 建 构 主 义 “ 教 与 学 ” 论 和 建 构 主 义 “ 习 环 境 ” 论 . 构 主 义 “ 与 理 学 理 建 教 学 ” 论 突 出学 生 的 中 心 地 位 , 学 生 从 被 动 的知 识 接 受 者 理 让
变 为 知 识 意 义 的 主 动构 建 者 ; 教 学 中 , 师 也 由 知 识 的 灌 在 教
提 出质 疑 . 以 , 师 要 在 轻 松 愉 悦 的环 境 中 鼓 励 学 生 敢 于 所 教
提 出 问题 .
1 创 设 切 合 实 际 的 情 境 .
课 堂 教学 中 , 师 根 据 教 学 实 际 和 学 生 特 点 设 计 教 学 教 程 序 , 设 合 适 的 教 学 情 境 , 学 生 有 身 临 其 境 的 感 觉. 创 让 学 生在 切 合 实 际 的教 学 情 境 中学 习 , 以开 阔 学 生 的思 维 , 可 激 发学 生 的好 奇 心 , 导学 生积 极 投 入 到学 习 中. 引
输 者 变 为学 生 主 动学 习 的 帮助 者 、 引导 者 , 导 的 是 自主 学 倡 习. 自主学 习过 程 中 , 师 不 会 给 学 生 说 如 何 去 解 决 问 题 , 教 而 是 教 师 给 学生 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 线 索 , 导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 指 导下 进 行 自主 探 索 , 养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构 主 义 培 建 “ 习 环 境 ” 论 认 为 , 生 的知 识 是 在 一 定 的情 境 中 , 过 学 理 学 通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摘要]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
本项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出既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整合,自主探究式,理论与实践研究HighSchoolMathematicsonOne’’’’sOwnTeachingModeMheoryofProbinginto etc.andPracticeStudyLUOKui-min[Summary]Westructureandrelymainlyonstudenttentatively,Taketeacherasth eleadingfactor,itprobesintotobeforthreadonthebasisofnetworkhighschool mathematics studyingtypeteachingmodeonone’’’’sownofenvironmentonon e’’’’sownwithstudent:”Foundthesituation--Putforwardthequestion--Probeonone’’’’sown--Cooperateonthenet--Testonthenet--Classroombri efsummary”.Theexperimentstudyandaimatandprobeandpublishforacharacter isticofthetime,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highschoolmathematicsnew -typehigh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modethatcoursecombine,I nordertotrainthestudent’’’’smathematics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 itiativespirit,innovativeabilityandabilitytosolvepracticalproblembett er.[Keyword]Theenvironmentofthenetwork,Combine,Theprobingintotypeonone’’’’sown,Thetheoryandpracticearestudied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浅谈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浅谈摘要: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要实行素质教育,而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就要建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本文目的就是要探索出一种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着时代特征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此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言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倡导,要用积极地、主动地、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的创造过程,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高中新课程标中所提到的一条重要的规定。
只有让学生通过主体的数学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数学素质。
所以数学教学应该发扬一种民主的教学,去创设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思考,去获得真正的知识。
郭沫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和自己动手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老师的主战场,但是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在课堂之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能够“活”起来。
让学生在最简单的课堂上去感受数学。
“在动中教”、“在动中学”,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手、动脑,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要有效地发挥,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思考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却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总结发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以往的教育改革只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忽略了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建立一种自由开放的的模式,能够让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其中,其主要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为前提、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思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摘要:经过了多年来的努力与探索,并加之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国已逐渐成长为了世界教育强国.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数学教育也开始了它的变革之路.下文中,将会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究,希望能够对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教学研究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正式来开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斗争,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提高.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教育事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高中教育是以训练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为主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周围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应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文将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一、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不足1.教育目的较为片面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在十几亿人口的竞争中,也只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筛选人才.如此以来,高考就逐渐成为了学生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现阶段中国最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众所周知,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还是最易拉开层次的学科之一.因此,学好数学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任何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学生难免会形成“为分数而学习”的思想,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缺失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降低,反倒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2.师生关系定位不准确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中教育中师生交流匮乏,课堂互动少得可怜.多数学生反映,高中教育枯燥,任务繁重,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的难度随之加深,并且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不论是在哪一领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概念都是适用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唯有结合有关的课外实践,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数学它是一门看中实用性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理论学习跟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3.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更加成熟,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青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个性已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埋没,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根据相关的统计得知,当代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较弱,只会按照教师教授的固定思路来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地逻辑思维培养的阻碍,更不敢奢求学生的自主创新.事实证明,这样做只能够使得学生一步步陷入思维牢笼之中,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二、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关探究1.正确理解教学目的,适当添加数学文化教育伴随着多年来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这一概念逐渐越来越重要.数学文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教育部在制定高中数学教材时,充分重视数学文化理念,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教材中.高中是学教材注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能够通过开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论坛或者课外活动,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目的.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导入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人群,只有教师充分重视起了数学文化的普及问题,真正地将其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够发挥其意义.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它同高中化学、高中物理等学科相类似,是与相关实验相结合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多数学校为了学生成绩以及学习时间等问题,并没有将这些实验展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然而,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在经历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后,若能够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3.充分重视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每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课下交流,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另外,教师应当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因材施教.4.构建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与底年级不同的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辨别能力与自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全面的对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且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构建适合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探究目标,减少学生思想上的厌学思想,使其能熟练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教育行业应当通过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帮助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渐消除“为分数而学习”的片面目的.最后,还应当积极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争取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参考文献:[1]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2]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5(Z2)[3]谌敢.探讨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索性问题的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考数学),2012(02)第二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一.“立体几何”的知识能力结构高中的立体几何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呈现的,在必修2中,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入手,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此后,在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对模型的观察,发现几何体的几何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一些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的几何性质,从微观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几何体做了必要的准备.在选修2-1中,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在必修2的基础上完善了几何论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几何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安排的是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要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而没有对演绎推理做出要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中,以长方体为模型,通过说理(归纳出判定定理,不证明)或简单推理进行论证(归纳并论证明性质定理),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又以几何直观、逻辑推理与向量运算相结合,完善了空间几何推理论证的理论基础,并对空间几何中较难的问题进行证明.可见在立体几何这三部分中,把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适当分开,有所侧重地、分阶段地进行培养,这一编排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降低学习立体几何的门槛,同时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二.“立体几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1.重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画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2.难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三种语言的转化;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三.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要与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要注意加强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立体几何的入门阶段,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要注重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途径,例如:①注重模型的作用,让学生动手进行模型制作,培养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②培养学生的画几何图形能力,画图不是描字模(只模仿),而是要边画边思考所画图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③空间想象不是简单的观察、空想,应与概念思辨相结合(前面已经谈到).④发挥三视图与直观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作用,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转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有利于分析和表示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变换观察视角对空间几何体进行观察可以更容易理解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把握空间图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四.加强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与把握的教学①用图形辅助理解概念、定理和性质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推理的类别,用图形刻画几何元素的关系,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文字和符号的机械式学习,更容易理解公理、定理、性质等的几何本质,发现问题图形中的元素关系关系.让学生对照图形叙述相关定理或性质,特别要求对定理或性质的使用条件加以说明.例如,用图形表示平行关系例如,用图形表示垂直关系②强化证明的言必有据所谓“言必有据”,是指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即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是课本中给出的公理、定义、定理,不可以自造理由,不可以随意将习题的结论作为根据,不可以把平面几何结论在立体几何中不加证明地随意使用.不仅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推理中,要言必有据,在几何作图中也是如此,因为几何作图是几何推理的特珠形式.立体几何作图也必须步步有据.③梳理推理依据例如,从确定平行、垂直关系梳理推理依据(如图),在解决问题时由图形中寻找依据.把推理依据转化为系列图形纳入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用图形归纳立体几何知识,串联立体几何推理的思路,形成对图思考,以图交流,使得逻辑推理与几何直观有机整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五.总结《课程标准》与高考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1)空间几何体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高考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研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背景介绍着重于说明现行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引发教育改革的需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机会。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效果评价以及应用案例,旨在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旨在揭示探究教学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的作用,旨在探索如何借助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旨在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更多元、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
通过对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实践性和参考性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改进教学方案和政策建议,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向更加学生中心和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的实现将有助于深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望。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交流思想,共同探讨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看到 的易拉 罐为什 么设 计成 圆柱体 是美观还 是省料 有没 都有 目标 的时候 ,教 学效率将 会大大提 高 ,学生也 将会逐渐 有其他 因素 通 过对实 际 问题 的分析 、讨论 、评 价 中提 高学 消 除对数 学 的畏惧 心理。 生探索 、发现 问题 的能力 。 总之 ,自主式教 学模 式在数学 教学 中的应 用不仅可 以帮 助学 生轻松 地掌握基 本的数学 知识 ,而 且 ,也有助 于提高学 二 、 勇于 尝试 ,积极 开展 自主探 究学 习的有益探 索 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和课 堂主体 意识 ,从而 使学生更 加主动地
地进 行讲解 ,这样 的过 程 ,不仅 可 以 高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
力 ,而且 ,也 有助于 高效数学 课堂 的实现。例如 :在 复 习有 关 “ 数 列 的相关 内容时 , 我采 用的便是先学 后教模式 , 首先 , 我 引导学生对 教材进 行系统 的复习 ,然 后结合平时 的一些联 系 ,明确 自己的不足之 处 ,之 后 ,让学 生以小组 的形式进行 问题 ,要善于将 其数学化 ,如隧道 的剖 面常见形状有 半圆形 、 讨论 ,最后 ,我针 对每个 小组 中存在 的普遍 问题进行统 一讲 抛物线 形 、椭 圆形 ,也 有两个 几何 图形组合而 成 ,如 生活 中 解 ,个别 问题 进行单 独讲解 的形式进行 教授 。当教 师和学 生
关键词 :高 中数学、 自主探究、教学
所 谓 自主 式教学模 式是指在教材 和教师 的指 导下 , 学 生 通 过 自主或者是 小组 自主学 习的模式对 相关 的数 学知识进 行 独立思 考 ,自主 解决 ,进而 ,充 分发挥学 生课堂 的主体性 。 而且 , “ 以生 为本 也 是新课程 基本 理念 之一 ,因此 ,在 高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一、理论基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1.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
2.合作。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
这是合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
其实,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二、模式结构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中,我们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无人不参与的教育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了热门话题。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跟随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因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企图心强、问题意识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能力,最终达到学科内容的掌握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它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科学化管理为保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固定习惯和能力。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刨根究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刻意创造机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头脑灵活,从而探究出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精神。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各执己见,互相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推敲解决。
(三)欣赏不同思维模式和发掘不同思维出路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掘和欣赏不同的思维模式,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而一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多种思维模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思维路径。
(四)强调不断反思及实践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反思和实践,对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会做题目,更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
这样,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审视问题,反思归纳,使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习的技能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选题对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的第一步便是选题,选好题目以后,需要考虑学生具体掌握情况和实际需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浅谈-2019年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浅谈一、模式流程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内化知识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二、具体操作方法(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二)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三)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欲望,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这种欲望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合作探究、解惑释疑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个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分组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满意的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研究-精品文档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研究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革,教师教学方式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
课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一些概念和原理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原来教师直接讲授改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从而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达到一定效果的教学模式。
二、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获取知识是他们自我发展的起点,而内因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其学习的过程将不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新课标的理念指引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提升自己,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鼓励每个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练后反思和观察的习惯。
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学会阅读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阅读时,学生首先从书本或媒体感知文字或信息,然后用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
(二)学会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质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
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的高低。
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与探究过程,引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认识事物,让其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篇一: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一、在问题讨论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问题是自主探究、主动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独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数学课堂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证明,比如“,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
”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证明题,结合已学的知识进行自主证明,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理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和数学素养,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习题解答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习题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在高中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逐步养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数学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在确保数学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篇二: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法,他反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传授。
对于高中生而言,假若教师只是一味的将每道数学解题方法硬塞给学生,学生在似懂非懂之间徘徊,即便是将答案死记硬背下来,也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完整的思维体系,真正实现举一反三、为我所用。
浅议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
浅议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不只是单纯的课堂讲授,它还包括了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课外研究、实验探究等等。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场景,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使学习更为灵活多样。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要自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探索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和积极地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高中数学自主研究式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和特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摘要】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首先从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深入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的优势。
通过讨论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这篇文章对于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理论基础、探究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参与度、教学优势、发展前景。
1. 引言1.1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构建知识体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包括其理论基础的分析、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介绍、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学生参与度的讨论。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2. 正文2.1 理论基础的分析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上的。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自主探究式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探索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公式和计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挑战和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公式和定理为主,学生只关注结果,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
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害怕遇到困难和挑战,而是学会了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与讨论的学科,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合作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从他人的观点和思路中得到启发,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自主探究式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需要得到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否则可能导致学习的混乱和无组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
关键词:民主、体验、真知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
一、案例分析——思因。
一次单元测试后,一个学生鼓足了勇气来找我说:“老师,我平时上课都能听懂,而且该做的作业也会做,但每次考试时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我想请您帮我指导一下学习方法,好吗?”当时我从课前准备、课堂积极、主动参与、课后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个学生走了以后,我陷入了深思之中,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一个学生身上,而具有普遍性现象,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体表现为机械地通过套用公式,结论来解题,而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关系,按照数学本质来分析、概括数学材料;不能领悟到各个数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思维是离散的。
他们很难从具体数学信息中抽象出真正数学意义上的概括性认识,认识是具体的;他们对数学材料的分析只是辨认和区别材料的不同之处而不能为后续数学思维活动打下基础,分析是肤浅的。
显而易见,这样的学习模式必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都习惯地认为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就把自己的“绝招”、“金点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断重复,流传着,课堂变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群众演员甚至观众,而不是课堂的主体。
课后,老师不断地寻找所谓的“好题”塞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训练中磨灭掉了个性,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思想。
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更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在动中教”、“在动中学”,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二、教学实践——寻法。
由于高中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再加上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部分学生羞于开口说话,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不强.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动”起来。
以高中数学必修 2 的三视图(第 1 课时)教学片断为例:(1)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我让全班学生来朗诵这首诗时,很多学生在笑,数学课怎么上语文了 ? 觉得这节课是个谜,提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
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
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
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需要三个同学的帮助,请大家参与。
(2)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实验示意图(粉笔盒、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师:老师需要三位同学帮忙,哪位同学乐意?(让三位学生分别按以上位置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师(问甲同学):请告诉同学们,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甲同学:粉笔盒、乒乓球。
师:乙同学呢?你又看到什么?乙同学:粉笔盒、水杯。
师(对丙同学):你来说说,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丙同学:粉笔盒、杯子、乒乓球。
师:为什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一样,是不是有哪位同学说错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三位同学们都没有说错,只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即从不同方向看,所以看的结果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片,分别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间房屋,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本的图片的效果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让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把自己结果与本组同学交流交流,如果实在想象不出来的,也可以上讲台来观察。
(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记录)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实验和实物的模型,同学们有什么体会?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效果不一样。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是不是同一物体,我们从不同方向看效果都是不一样吗?(不一定,比如球体。
)师: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图形。
(通过一个实验,很多学生都投入到这个实验中来,学生都很积极的发言 , 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不会感觉数学的枯燥乏味)师 : 解说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师: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的三个实物图,分别说出它们的主、左、俯视图(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充分回答)如果轻易地给出三视图的概念,重知识传授 , 轻知识体验,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源于生活,抓不住数学的本质。
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各种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让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
同学们的参与及思考的热情如此之高, 主要是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及参与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乐趣。
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动”了,课堂也就“活”了。
2、多种学习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擅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今天看来显得更加精妙。
(1)、学会自主学习---- 让学生“动”起来。
如果你相信学生,就让学生充分自主研究,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以高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教学片断为例:在教学中我们不是紧于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探求点(-1 , 2)P到直线 l :2x+y-10=0的距离|PQ|.学生自觉开动脑筋,寻求了多种方法。
y y yCQp Q Qp p-1ox -1oA x -1ox图 1 图 2 图 3学生1:如图1,过P 作直线 l 的垂线,垂足为 Q,得直线l 与直线 PQ的交点 Q(3,4)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算得| PQ | 2 5 。
学生 2:如图2,取直线l与x轴的交点A(5,0),连PA,计算| PA | 2 10, 利用夹角公式算得: PAQ 450 ,| PQ | | PA | sin PAQ 2 10 sin 450 2 5 。
学生 3:如图3,在直线l上任取异于点Q的点C,连PC,由 | PQ|=| PC|sin ∠PCQ得。
学生 4:如图4,取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5,0) 、 B(0,10) ,利用夹角公y yBSQ Qo A o x式得, tan APB ,从而算得 sin ∠ APB ,然后利用三角形 APB 面积得: | PQ || PA | | PB | sin APB 。
|AB|学生 5:如图 5,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 PR 交直线 l 于 R(4, 2) ,作 y 轴的平行线 PS 交直线 l 于 S(-1 , 12) ,再利用 |PQ| |RS|=|PR| |PS| ,得 |PQ| 。
师: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值得赞赏,尤其学生3 能把学生 2的方法一般化,学生 5 能把学生 4 的方法再优化,这种思维能力值得我们重视与培养。
有了上述思维的铺垫,然后再探求点 P ( x , y ) 到直线 Ax+By+C=0的距离公式.不难发现也有多种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在教学中,不应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 2)、学会合作学习 ---- 让学生“动”起来。
高中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过程变 为学生群体参与、互助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在 合作中“动”起来,在“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以高二“从圆到椭圆的方程”教学片断为例:情景:同桌两人合作画圆,讨论圆如何变扁?yy观察学生画图并参与,适时指导,并提供猜想椭圆方程的的情景.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认为椭圆可看作圆的压缩变换。
如图 5 得到椭圆方程: x 2+(my) 2=r 2 ( m>0且 m 1);如图 6 得到椭圆方程: (mx) 2 + y 2 =r 2( m>0且 m 1)。
ooxx图 5图 6有意设计此环节,为学生合作讨论提供机会,诱导学生动手、猜想、交流,由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合作学习这种鼓“动”法, 不仅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知识, 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 从而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 3)、学会探究学习 ---- 让学生“动”起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 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当说,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这样做 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