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感染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后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低血压状态,是入院后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早期集束化治疗被证明是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对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旨在为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思路。

一、早期集束化治疗的概念早期集束化治疗是指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就进行快速、充分的治疗措施。

具体包括4项核心措施,即尽早给予广谱抗生素、充分补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尽早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去除感染病灶。

这些措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感染,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和氧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尽早给予广谱抗生素早期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尽早给予广谱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可以控制感染的扩散,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表明,早期集束化治疗能够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从原来的40%降低到约8%。

2. 充分补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感染性休克患者因为感染与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管内的液体渗出,会导致有效血容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和氧供。

早期集束化治疗中补充适量的液体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表明,与常规液体治疗相比,早期集束化液体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尽早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测量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是否稳定。

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尽早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迅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 及时去除感染病灶感染病灶的去除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最终目标。

对于患有感染性休克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进行感染病灶切除手术,或通过介入手段解除梗阻,防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和感染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是目前治疗感染性休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去除感染病灶也至关重要。

感染性休克综合救治集束化策略

感染性休克综合救治集束化策略

详细描述
液体复苏主要通过输注晶体液、胶体 液或血液制品来增加血容量,提高血 压和心输出量,从而改善组织灌注和 氧合。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总结词
血管活性药物用于调整血管舒缩状态,改善组织灌注和氧合。
详细描述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缩血管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和扩血管 药物(如多巴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感染性休克综合救治集束化 策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感染性休克概述 •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 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策略的实施 • 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策略的评估与优化 • 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策略的挑战与展望
01 感染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 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组织灌注不 足、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风险增 加。
集束化治疗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液体复苏
在早期及时进行液体复苏,补 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维 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在必要情况下,合理使用血管 活性药物,以调节血压和改善 组织灌注。
机械通气与氧疗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及 时进行机械通气和氧疗,以维
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不断总结个体化治疗的实践经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
新药研发与治疗手段的更新
1 2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针对耐药菌株和新型病毒,加大新药研发力度, 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综合治疗手段的探索
结合传统治疗手段,探索新的综合治疗方法,提 高救治效果。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产褥期感染性休克20例疗效观察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产褥期感染性休克20例疗效观察

结 合临床不难与非肾病性炎症鉴别 。② 心源性肺水肿 : 临床
上多有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 , 血浆蛋 白不低 , 无尿蛋 白, 经强 心利尿治疗效果显著 。③渗 出性胸膜炎 : 小儿 主要 为脓 胸及 结核性胸膜炎 , 胸腔积 液 吸收缓慢 , 床上 多借助 抽胸 水治 临
疗 , 伴胸膜增厚 、 连 , N 常 粘 而 S引 起 胸 水 与 全 身 浮 肿 的 消 长 以及尿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
目标导 向治疗 ( G T , E D ) 效果 良好 。现 报告 如下。
临 床 资 料 : 择 19 选 9 9年 l 2月 一 09年 1 20 1月 在 我 院 妇
结果 : 两组患 者在 治疗前 A A H P C EⅡ评分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治疗后 6h 疗组 A A H 治 P C EⅡ评 分低 于对 照组 ( P< 00 ) . 1 。见表 1。治疗 组 病死 率 为 3 . o ( / 0 , 照组 5o % 72 )对
( g・k rn 为 a 以达 到 上
注不足的时间。同时密切观察血压 、 心率 、 尿量 、 肢体 温度等 反映器官灌注的指标 , 并预 防肺水 肿 的发生 。结果 显示 , 相
对 于对 照 组 静 脉 持 续 输 入 液 体 , 治疗 组 强 调 了快 速 扩 容 为 中
30 5m/ k h , . l( g・ ) 中心静 脉血 氧饱 和度 ( cO ) 0 或 sv ≥7 %
注 : 对 照 组 比较 , P<00 与 ’ .1
20 0 4年 1 2月接受 传统方 法治疗 2 2例 为对照组 。两 组患者 年龄 、 分娩情况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 .5 。
治疗 方法 : 治疗组 在积极 控制 产褥 感染 的基 础上 , 采取 以E D G T为 中心 的综 合疗法 , 求在 6h内达 到早期 复苏 目 力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预后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预后分析
7 O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S e ekMe i l dA kT e e i n 2 1 dc An s h M dc e 0 2年第 1 卷 第 6 a i O 期
胞(. ~l .) / , 70 4 O ×1 L 其数值 与 阑尾病 变程度 成正 比。 部彩 回报 : 腹 阑尾 肿胀 或脓 肿形成 , 腔积 液 乎 片: 盆 腹 肠腔 可见 液气平 面 , 不全 梗阻2 例。
治疗的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0 5 月一 07 月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0 7 月一 0 - 月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 6 将20 年2 20 年2 20 年3 2 1 # 2 2 对比两组患 者M D 和病死率方面 的差异。 OS 结果: 研究组1 例患者 中, 刨发生N D 发生率为117 % 3 7 有2 O S, .6 ,例死亡, 病死率为1 .5 ; 6 % 对照组1 例患者 中, 例 7 9 有4 发生M D . O S 发生率为2 5 % 6 1.3 . 例死亡 , 死亡率为3 .8 , 1 5 % 两组的N D 发生率和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 < .5)结论 : OS PO0 。 对急性颅内出血的患者 . 应 着 重 强调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 强 吸痰 与 气道 湿化 , 强 监 护 . 加 加 密切 观 察 病 情 变化 , 以期 达 到 最 佳 治 疗效 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患者行 全 麻 , 卧位 , 取仰 头低 脚高 , 部垫高 。 脐下缘切 口置 气腹 右臀 取
针造人工气腹, 0 m套针作置入腹腔镜用, 置1r a 在腹腔镜指引下分别取脐与 剑突联线的中点切I, : 放置1mm套针作操作孔用, 1 0 右髂前下嵴与脐连线中 点切 口, 放置5 n ml套针怍牵引用。 探查全腹腔脏器 , 如有积液渗出先吸尽积 液, 沿结肠带寻找阑尾 如周围粘连较重, 用吸引器边吸边钝性分离, 显露 阑尾后以无损伤钳牵引阑尾尖端 , 使其系膜张开并有一定张力 , 弼尾分 沿l 离系膜, 阑尾动脉明显处用钛夹钳闭, 小血管超声刀电凝后切断 , 系膜分离 至阑尾根部 后 , 将预先 圈结 的Srl - odrn , 距结扎 , mm处 ea n R ee_扎 在 o  ̄  ̄5 , -7 将阑尾电凝 , 使内腔熔闭, 切断阑尾并经套筒取出, 残端面稍作电凝消毒或 活力碘消毒。 残端作一荷包缝合包埋或“ ” Z形缝合包埋。 也可不加缝合, 仅 将残端向盲肠后移置。 如局部炎症重脓性渗出液体较多、 残端处理不满意、 应在右骼窝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 检查无出血, 放出腹内气体, 拔除套针套 管, 戳孔皮 下全 层用可 吸 收线缝合 1 用创 口贴 粘合 , 针再 术毕 。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的相关说明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的相关说明
Anestesiol,201 1,77(10):986-992.
shock[J].Minerva
severe
[6]Rivers E,Nguyen
in the treatment of
B,Havstad S,et a1.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sepsis and septic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5.08.009 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重症医学科(王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钱素云) 通信作者:钱素云,Email:syqianl211@163.oom
冷、尿量减少等就考虑休克的存在,而低血压是休克 晚期和失代偿的表现。 二、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脓毒性休克治疗原则以及时纠正组织低灌注和 提高组织对氧输送为目的,可通过液体复苏达到最
应用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和血生化指
标,综合分析判断做出个体化的合理治疗。
脓毒症诊治需要多学科(内科、外科、急诊科)
(EGDT)可显著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死 率,其后较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该集束化治疗方案。
但201 1年Maitland等一J、2014年ProCESS等旧1和 ARISE等19 o研究均提示大量快速液体复苏明显增
和多专业(医生、护士、药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和 行政管理人员)团队合作,尤其需要进一步提高医 护整体配合,脓毒性休克救治有严格时间界定,需要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高度关注时间节点。加强培训可 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对现行脓毒性休克诊治理念的认
识,以达到最大的救治成功率,最终改善预后和减低 成本。
参考文献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6 h atrte t n t l r a y f n t n i a in sw t al e o e o p AP HE I s o ea d mo - e r ame t h mi o g n d s c i n p t t i e ryr c v r g u AC I c r n r f wi d u o e h y r
lv l b t e h o p o sait a s i c n e Co c u in T ee r u d r s s i t n c nmo esg e es ewe n t e t g u sn tt i l i f a c . n l so h a l f i e u ct i a r i- wor sc g i n yl ao nf a t e u e t e s p i h c ai n sw t r a a g n e u e mo t l y i c n l r d c h e t s o k p t t i o g n d ma e a d r d c rai . i y c e h t
【 关键 词】 早期 目 导向液体治疗 ; 染性 休克 ;P C EI评分 ; 标 感 AA H I 病死率
Ea l o ld r c e u d t e a y i e tcs o k a p i d r s a c C NG L — i Y N u r n L U We — ry g a - i e t d f i h r p n s p i h c p l e e r h l e HE i n, A Y — g, I n x o s u i e a . h n o g Deh u Pep e h a ,t 1 S a d n z o o l Hop t l si a Emeg  ̄ y De a t n , e h u 2 3 1 C ia re p r me t d z o 5 0 4, h n

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死率 。 结果 两组 患者治疗后 A P A C H EⅡ 评分 、 S O F A评分 、 使用血管活 f 生 药物 的例数均较治疗前 逐渐 降低 , 且 治疗 7 2 h时改 良集 束化组显著 低于传统集 束化组 [ A P A C HE Ⅱ评分 ( 分) : 1 3 . 1± 6 . 5比 2 0 . 9 4 - 7 . 5 , S O F A评 分
P =0 . 0 0 0 ] 。改 良集束 化组 6 h内使 用复 苏液体量 明显 多于传 统集束 化组 ( m L: 3 6 0 8 . 4 - 7 1 5比 2 8 0 9±7 9 5 , £ =一 3 . 8 6 5 , P =0 . 0 3 3 ) , 而2 4 、 4 8和 7 2 h复苏液体量均较传统 集束 化组 明显减少 , 以7 2 h为最低 ( m L: 9 1 8 -3 4 5 1 比1 8 0 5 -4 4 2 0 , t =5 . 9 0 7 , P =0 . 0 3 7 ) 。 改 良集束化组机 械通气时 间( h : 9 8 . 4 4 - 2 0 . 3比 1 4 3 . 3 -2 4 9 . 6 , t =9 . 7 6 6 , P = 0 . 0 0 1 ) 、 住I C U时间 ( d: 7 . 1 -3 4 . 1比 9 . 5±2 . 5 , t =2 . 9 9 3 , P =0 . 0 0 4 ) 也较传统集束化 组明显缩短 , 但住 院病死 率略 低于传统集束化组【 1 6 . 7 %( 7 / 4 2 ) 比1 7 . 5 %( 7 / 4 0) , x : =0 . 0 1 0 , P =0 . 9 2 0 3 。结论
卢年芳 郑瑞强 林华 邵俊 於江泉
【 摘要 】 目的 探讨脉搏指 示连续心排血量 ( P i C C O) 监测指 导下 的早期 目标导 向治疗 ( E D G T ) 对感染性 选择 2 0 0 9 年1 月至 2 0 1 2年 1 2 月收住江苏省苏北人 民医院的 8 2例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指南

感染性休克指南

感染性休克指南一、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识别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或低体温、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改变等症状。

此外,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血小板减少、血乳酸水平升高等实验室指标也可能提示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对于存在感染灶(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应高度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可能。

临床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和诊断。

二、诊断标准目前,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的感染灶: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确定存在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

2、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满足以下至少两项条件:体温> 38℃或< 36℃;心率> 90 次/分;呼吸频率> 20 次/分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2 mmHg;白细胞计数> 12×10⁹/L 或< 4×10⁹/L,或未成熟粒细胞比例> 10%。

3、低血压:尽管充分补液,收缩压< 90 mmHg,平均动脉压<65 mmHg,或收缩压较基础值下降> 40 mmHg。

4、组织低灌注:血乳酸水平> 2 mmol/L,或存在少尿、急性意识障碍等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三、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器官功能支持等。

1、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发生后的最初 6 小时内,应尽快达到以下治疗目标:(1)中心静脉压(CVP) 8 12 mmHg。

(2)平均动脉压(MAP)≥ 65 mmHg。

(3)尿量≥ 05 ml/kg/h。

(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70% 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65%。

通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达到上述目标,以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

2、抗感染治疗(1)在诊断感染性休克后,应尽快进行病原学检查(如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并在 1 小时内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CATALOGUE 目录•病例介绍•感染性休克概述•病例分析•治疗及预后•讨论与总结患者姓名:张三年龄:42岁性别:男籍贯:中国01020304病例基本信息病史及治疗经过患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治疗经过患者因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就诊,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给予抗生素、补液等治疗。

数天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休克症状,紧急送往医院就诊。

定义感染性休克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而致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病因感染性休克主要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以细菌最多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感染性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定义及病因发病机制微生物侵入血流后,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病原菌的毒力、感染灶的范围、病人年龄、免疫功能等有关。

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精神状态改变,如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

尿量减少或无尿。

皮肤改变,如发绀、花斑样改变等。

体温骤升或骤降,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

诊断标准严重感染手术或创伤免疫系统抑制其他因素感染性休克诱发因素01020304如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

如胰腺炎、胆道感染、肠梗阻等。

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放化疗后等。

如肠穿孔、肠瘘等。

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

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X线或CT可见感染灶。

影像学检查血培养或组织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病原学检查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的休克鉴别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与其他疾病鉴别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

03血管活性药物在液体复苏无法维持血压的情况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egdt的名词解释

egdt的名词解释

egdt的名词解释EGDT(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是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缩写,它是一种医疗策略,旨在尽早采取措施来改善危重病患的生命体征和生理功能,从而提高其预后。

EGDT最初由美国学者Rivers等人提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证实,它在危重病患的管理中具有显著的益处。

EGDT的理论基础是监测和干预,在病情发展的早期阶段,为病患提供连续的监测和干预,以便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策略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旨在通过积极的循证医学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EGDT包括四个主要要素:(1)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插入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等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排量等指标,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2)容量复苏: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通过给予液体复苏来纠正低血容量状态,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3)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4)氧输送优化:通过控制呼吸支持、维持氧饱和度等方式,确保充足的组织氧供。

EGDT的有效性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支持。

根据Rivers等人在2001年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ProCESS Trial),EGDT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该研究还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

尽管EGDT在重症监护治疗中的地位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它仍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EGDT的实施需要强大的团队和高度协调的工作方式,包括血液学、心脏病学、内科学、麻醉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

此外,EGDT在一些适应症和患者群体中的效果尚不确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策略的适应症和优势。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EGDT已成为危重病患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治疗方案和决策的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机会和预后。

(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方案

(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方案

治疗感染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
胺是很好的选择。 去甲肾上腺素纠正顽固性低血压。 多巴酚丁胺逆转低心排血量。
镇静、肌松、降温。
↓氧消耗(VO2),使ScvO2达标。 多数病人解除疼痛就可以达到目的。使 用肌松剂前必须先镇静。
抗生素的使用
诊断严重感染后1h内,应立即给予静脉
EGDT完成时间:
2004指南为6h内达到复苏目标。 越快越好,越充分越好。 即使EGDT超过6小时未能达标,在以后 的时间也应尽早争取完成目标,也能降 低病人的死亡率。
治疗流程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血
压、脉搏、呼吸等。 特别注意呼吸、循环情况,必要时建立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尽早建立血管通 路,特别是深静脉通路。 以上措施争取在1h内完成(发挥ICU团队 精神)。
抗生素治疗。 (推荐级别:E级) 早期经验性抗生素用药非常重要,采用 覆盖可能致病微生物(细菌或真菌)的 广谱抗生素。 (推荐级别:D级) 重锤出击?降阶梯治疗。
抗生素治疗前应首先进行及时正确的微
生物培养。 (推荐级别:D级) 根据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 时调整抗生素,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 ,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及菌群失调。

目前观点
不论晶体还是胶体,重要的是应尽快输
入血管内。身边有什么液体就补充什么 。 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积极实 施早期液体复苏。(B级)
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特点
动静脉血管扩张(容量血管容积↑)。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 结果: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 结论:此阶段(休克早期)每日的液体输入量 远高于出量(即正平衡),液体平衡不能说明 液体复苏是否充分。要想想补充的液体去了什 么地方?在休克恢复期,要知道脱出的液体来 自何处,此时应注意控制液体输入量。

感染性休克早期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感染性休克早期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7 1 . 3 %) 均明显高于死亡组 ( 2 8 . 6 %和 3 9 . 3 %) 。以 2 8 d预后为 因变量进行 多重 回归分 析 , 建 立的多 重线性 回归方程有 统计 学意 义( F= 5 5 . 0 3 , P< 0 . 0 5 ) 。通 过逐层 筛选 , 拟合 方程 , 确 定初 始 c I ( R= 0 . 4 3 1 ) 和I T B V I ( R= 0 . 6 2 7 ) 以及 2 4 h的 E V L WI ( R= 0 . 3 0 5 ) 对2 8 d预后有显著影响 。结论 后, 而且 C I 、 I T B V I 和E V L WI 是 较好 的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 感染性
【 摘要】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 P i C C O ) 监测作为治疗 目标, 评价感染性休克早期
以P i C C O监测结果为优化 目标 的导 向性 治疗 的意义 。方法 收集人住 南京 大学 医学 院 附属 鼓楼 医
院重症 医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感 染性休克患者 的临床资料 , 经过 以中心 静脉压 ( C V P ) 为复苏 目标的初始经 验性容
2 0 1 3年 7月 第 1 2卷 第 4期
h t t D : / / w w w. c i r c c m. c 0 m

3 4 9・

论 著

感 染 性 休 克 早 期 优 化 目标 导 向性 治疗 的 临床研 究
刘 宁 顾 勤
南京大学 医学 院附属鼓楼 医院重症 医学科 ( 江 苏南京 2 1 0 0 0 8 )
治疗前 [ ( 1 1 9 . 7±1 1 . 6 ) ̄/ m i n , ( 3 . 1± 2 . 4 )m m o l / L和 ( 1 7 9 6 . 2±3 9 9 . 1 )d・ s・ m ・ c m ) 显 著下 降( P< 0 . 0 5 ) , 容量复苏达标 率( 6 4 . 7 %和6 6 . 9 %) 明显高于初 始达 标率 ( 5 5 . 7 %) ( P<0 . 0 5 ) 。根据 患者预后分为存活 组 ( 5 4例 ) 和死 亡 组 ( 2 6例 ) 。存 活组 初 始及 2 4 h容 量复 苏 达标 率 ( 5 7 . 1 % 和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6]彭丽清,朱梦莉,范学朋,戴伟,翁方中.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8):2763-2766.
3(12.5)
对照组
24
10(41.67)
9(37.5)
t值
-
9.03
15.86
P值
-
P<0.05
P<0.05
3讨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是在定量、动态指标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滴定式治疗,根据不同层次的检测目标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逐步深入治疗。将容量治疗作为中心,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实现控制感染、调节血糖等,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改善组织缺氧,阻断感染性休克持续向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进展[5]。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有容量、循环支持,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稳定患者的血糖状态在12mmol/L之内。
1.3评价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是因不可逆器官功能衰竭所导致的死亡。②统计两组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评价标准是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障碍综合征)≥3分。
1.4统计学方法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实施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所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诊的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指标:两组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低,死亡率高,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无法改善感染性休克中期、晚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把握抢救时间。

egdt目标

egdt目标

egdt目标EGDT(Targeted)是指早期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尤其是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尽早给予适当的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来纠正有关循环血流及氧输送不足问题。

EGDT 的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使用最少的治疗手段来达到一个具有生理学意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EGDT的700字目标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 早期识别: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的病情非常关键。

医务人员需要对病人的体征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如低血压、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等。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感染性休克的征象,应立即启动EGDT。

2. 快速复苏:EGDT的关键步骤是尽早给予液体复苏。

通过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来增加有效循环容量,以提高心输出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和多巴酚丁胺。

3. 中心静脉压监测:EGDT要求使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来指导治疗过程。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可以准确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从而评估容量状态和心室前负荷。

通过不断调整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以达到理想的中心静脉压。

4. 组织灌注监测:EGDT承认单纯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

因此,在EGDT中,还应该使用其他参数来评估组织灌注,如尿量、乳酸水平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5. 早期抗生素治疗:感染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EGDT中,早期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消除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尽早行血培养,获取病原体信息,并在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出来之前,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6. 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一个关键概念是目标导向治疗。

即根据各种监测指标,例如中心静脉压、组织灌注、乳酸水平等,为每个患者设定一个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通过调整治疗手段和剂量,尽可能达到这些目标,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EGD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和快速复苏,结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和组织灌注监测,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和目标导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

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SvO2
SVO2: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包括上腔静脉、下 腔静脉和冠状窦得 血液。
全身性得氧平衡指 标。 正常值:60~80%
10
SvO2
ScvO2
• SvO2可以动态反映全身氧供需 平衡得变化,组织水平上氧供和 氧耗平衡得结果
• 漂浮导管抽取, 持续监测也需通 过改良得漂浮导管(光纤肺动脉 管) 进行
临床使用SVV指南
就是否病员需要调整SV或CO
(通过临床检查、SV、CO或ScvO2监测,乳酸水平和肾功能情况等)
就 是
动脉压力波形就是否准确?(进行冲洗试验)

病员就是否存在自主呼吸干扰是?(临床检查、气道压力曲线)

不输液
潮气量就是否> 8mL/kg
就 是
就是否心律规则?
输液
(强心、扩血 管)
代谢状态,就是液体复苏得重要目标之一 SVV不仅能及时有效提示容量得变化,而且基于SVV
得液体保守策略可能改善危重患者得病情和预后,但 仍有待进一步RCT证实。 PreSep及FloTrac等就是GDT得工具
35
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 术期的应用
概念(2)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 脓毒症+下列情况: ➢ 急性器官功能不全 ➢ 低灌注或低血压(包括乳酸性酸中毒、少尿等) ➢ 急性意识状态改变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 脓毒症导致得低血压, ➢ 适当补液不能使之回升,同时伴有组织灌注异常。 ➢ 需要血管活性药才能维持血压
• 漂浮导管及光纤肺动脉管需要放 置到肺动脉
• 缺点:操作复杂,风险高
ScvO2与SvO2显著相关(r为0、 86至0、97)

床旁超声目标导向复苏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目标导向复苏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院 2018年 3月第 18卷第 3期 专业技术篇 ModernHospitalMay2018Vol18No3
床旁超声目标导向复苏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救治的 临床价值
韦广莹 潘越峻 张国明 黄进弟
【摘 要】 目的 评估床旁超声应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2014年 1月—2016 年 12月间入住该院 ICU并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 PiCCO组,每组 25例。两组分别按照 床旁超声或者 PiCCO监测指标指导复苏。分别于入院时(0h)及治疗后 6h,12h以及 24h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 力学参数、组织氧代谢参数及 28天死亡率,并于入院时和治疗 7天时采用 APACHEII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 评估。结果 ①与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PiCCO组 MAP在 12 h、24h时间点大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 HR在 12h,24h的时间点小于超声组,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 CI在 6h,12h,24h时间点均大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 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氧代谢指标 DO2I、VO2I、SVO2以及 PO2/FiO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iCCO组 DO2I、VO2I以及 SVO2在 12h,24h时间点均大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 PO2/FiO2在 24 h时间点大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APACHEII评分均降低;但治疗 7天后,PiCCO组的 APACHEII 评分以及 APACHEI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的 ICU停留时间和 28天死亡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应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疗效相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 值。 【关键词】 床旁超声;连续性心排量监测;复苏;感染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631+.4;R4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3பைடு நூலகம்X.2018.03.037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s-Directed Therapy,EGDT)是一种以早期干预为核心的治疗方法,旨在尽早识别和纠正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异常,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EGDT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早期主动干预,防止并纠正患者出现的生理失调,以保持患者的病情稳定,并改善治疗效果。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面部评估:EGDT强调早期通过面部评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面色苍白、浅灰、青紫,呼吸困难等。

这有助于尽早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早期给氧:呼吸困难是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及时给予患者氧气可以改善缺氧状况,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3. 早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存在血钠、血钾等异常的患者,EGDT强调早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4. 早期补液:EGDT通过早期补液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防止感染蔓延,保持循环稳定。

5. 早期行血液透析: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EGDT提倡早期行血液透析,以及时清除体内毒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6. 早期抗感染治疗: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EGDT强调早期行静脉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上述治疗措施,EGDT旨在迅速恢复患者的生理代谢功能,提高预后,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EGDT不仅强调早期干预,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疗目标的实现。

总之,EGDT是一种以早期干预为核心的治疗方法,通过早期识别和纠正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异常,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它的目标是在早期识别疾病的同时,通过早期治疗和调整,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功能稳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解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6年
8月~2017年8月我院外科诊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依据
治疗方法的差异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采取感染性休克传统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治疗
方案的临床疗效。

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
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
患者心率、血乳酸水平、死亡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佳。

【关键词】早期目标导向;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
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是由某些微生物以及其毒素引发的伴休克脓毒病
综合征,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

为减轻患
者痛苦,提升治疗方案合理性,本文将深入分析比较传统治疗方法与早期目标导
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外科诊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
次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0&plusmn;3.0)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1.5&plusmn;4.5)岁。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相似,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感染性休克传统治疗。

观察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
性休克一经确诊,早期需给予抗生素,尽快实现控制原发感染与引流感染。

同时,应当尽快给予患者液体复苏。

6小时内应实现:中心静脉压=8~12cmH2O;平均
动脉压大于等于65mmHg;尿液量大于等于0.5mL/(kg&middot;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大于等于0.70。

液体复苏后,中心静脉压=8~12cmH2O且中心静脉血氧
饱和度小于0.70,应当给予输注浓缩红细胞直至红细胞比容不低于0.30。

或者,
给予输注多巴酚丁胺【剂量&le;20&mu;g/(kg&middot;min)】,从而实现以上复
苏目的。

液体复苏之后,出现动脉血压与组织灌注未恢复、严重低血压,应及时
采取去肾上腺素或者多巴胺进行升压[2]。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乳酸水平以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计量
资料(x&plusmn;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比
观察组(n=40),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①治疗6小时后:(66&plusmn;5)mmHg、(9&plusmn;6)cmH2O、
(0.65&plusmn;0.04);②治疗24小时后:(70&plusmn;4)mmHg、
(10&plusmn;6)cmH2O、(0.75&plusmn;0.11);③治疗48小时后:
(77&plusmn;1)mmHg、(11&plusmn;1)cmH2O、(0.77&plusmn;0.03)。

对照
组(n=40),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①治疗6
小时后:(56&plusmn;5)mmHg、(5&plusmn;3)cmH2O、
(0.51&plusmn;0.06);②治疗24小时后:(58&plusmn;4)mmHg、
(7&plusmn;6)cmH2O、(0.55&plusmn;0.11);③治疗48小时后:
(60&plusmn;1)mmHg、(8&plusmn;1)cmH2O、(0.77&plusmn;0.02)。

两组
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心率、血乳酸水平、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乳酸水平分别为:①治疗6小时后:(120&plusmn;11)次/分、(5.66&plusmn;2.93)mmol/LO;②治疗24小时后:(112&plusmn;10)
次/分、(4.52&plusmn;3.01)mmol/LO;③治疗48小时后:(100&plusmn;11)
次/分、(4.96&plusmn;2.83)mmol/LO。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0%,对照组患
者15.00%。

两组心率、血乳酸水平、死亡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我院ICU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具有病情危重、病理机制复杂、死亡率高的显著特征。

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有
效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降低染性休克死亡率的核心[3]。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目标为发病6小时内实现复苏,同时高度重视改善组织缺
氧与血流动力学异常,防止全身严重炎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力求死亡率
最低化。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心率、血乳酸水平、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佳,降低了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症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减少死亡率,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吉春玲,杨秀林,周厚荣等.血浆胶体渗透压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
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1):28-32.
[2]卢院华,刘玲,邱晓华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的影
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2(4):346-351.
[3]李宙,覃铁和,王首红等.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28(14):2373-2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