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是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初步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了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的史实;也通过北宋的政治措施让学生理解了北宋的政治特点和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思考问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热烈。

但是,在时间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最终导致有关“北宋政治的影响”的内容没有上完。

这是由于没有充分了解生情导致的,我总认为有些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把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学生做文本阅读上。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反应较慢,耽误了时间。

如果有机会再上一次,我应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给学生,明确需要预习的段落和问题;在课上针对比较难理解的段落,带着学生进行文本解读。

课堂驾驭情况反馈
对于本次的教学,我是比较满意的。

主要的优点体现在:
1.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学生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

2.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时空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3.课堂上语言活泼,教态自然,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有趣。

4.课堂上能够关注到学生,给学生及时的反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板书不够美观,也没有创新。

2.在学生分橘子的过程中,橘子汁飞溅到各处,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说明准备不充分。

3.对于一些差生,关注度不够。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选练习基础篇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减少数量B.分化事权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是在()A.玄武门B.陈桥驿C.兴庆府D.澶州城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4.宋太宗赵炅即位后, 科举人士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 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贯彻。

宋朝以文治国之策()A.促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C.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D.增强了宋代的国防力量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都体现了宋朝()A.重文轻武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等级森严6.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篇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A.刘邦B.李世民C.朱温D.赵匡胤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②分解相权③设通判监督知州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B.北宋C.南宋D.金4.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同步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同步导学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知道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影响。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的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基础梳理】1.北宋的建立(1)时间:________年。

(2)概况:后周大将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局部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宋朝在军事、行政、财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________大大加强。

(1)军事①目的: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②措施:解除__________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_,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________,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2)行政①中央a.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b.措施: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地方a.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__________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①取消________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设置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合作探究】1.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1)上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哪一年建立了什么政权?都城设在哪里?(2)他和他的后继者采取了什么样的统一方针?结果怎样?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首先是将那些名位与自己相近的高级将领免除军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统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称帝。

之后,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

★★★2、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1)军事上:牢牢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频繁调换军事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武将没有调兵权。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3)在地方: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收地方财赋。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在全国营造读书风气。

★★★4、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辽。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11世纪,西北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宋太宗即位后,向辽数次发动进攻,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澶州(河南濮阳),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此后辽宋之间长期维持…和平。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

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2、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他就是金太祖。

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势力迅速强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辽被金灭亡。

★★★2、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宋高宗赵构1127年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北宋的政治》参考教案

《北宋的政治》参考教案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毛姣荣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内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开篇之课,与单元内容各课密切联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第一个子目介绍宋朝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与秦汉唐朝以及后来的明清采取的措施呈现出知识上的连续性,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第二个子目介绍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原因及影响,体现了宋朝政治的特点。

两个子目间有机联系、自成一体,但交叉重叠,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

(三)学情分析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但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偏弱,也不善于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北宋时期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有趣的历史故事,但历史叙述不够清晰准确,对宋朝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也比较难以理解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中需充分利用课本的辅助栏目,适当增加视频、文献等材料,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建立及统一中原的史实,认识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结合史实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利用表格归纳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P28宋太祖像;P29北宋形势图;P31宋代科举考试图)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中原和南方。

(方针:先南后北)3.与赵匡胤有关的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频繁调动军队。

③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④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中央上:①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力。

(3)地方上:①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行政权、监督权),分知州权力。

③设置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6.宋朝实行的政策: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武将专权弊端重现。

(2)重文表现:重用文官、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影响:促进北宋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宋朝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轻武表现:武将受牵制,打仗按照朝廷“阵图”布阵,社会地位低等。

(4)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扭转五代十国尚武风气,抑制武将专权,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出现冗员、冗官过多的问题。

7.北宋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契丹族(生活方式:游牧)(1)兴起:隋唐时期;9世纪末学会农耕;10世纪初统一部落。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3)发展: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2.党项族(生活方式:游牧;原属羌族一支)(1)建立政权:11世纪初(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府。

(2)发展:创制文字,效仿唐宋制度,发展生产。

3.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时期),冲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的巩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经过北宋统治者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地方割据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

同时,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建立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端。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本节课他们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治者所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统治者实施这些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图片、历史小故事、历史视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历史上关于宋太祖和宋朝的故事又非常多,比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和统一,理解北宋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的局部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联系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治特点和宋朝建立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史料研读,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呈现,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理解这些措施的采取给北宋带来的两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特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中的“太祖”指的是谁?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2)针对材料一中“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二中“做人莫做军”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何影响?即时训练1.北宋的建立者、都城分别是()A.杨坚、长安B.朱温、洛阳C.赵匡胤、开封D.赵构、开封2.历史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

下列历史故事与宋太祖有关的是() A.礼待隋朝降臣B.“杯酒释兵权”C.安史之乱D.精忠报国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兵不识将,将不专兵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文臣为官,通判监督④设转运使,中央掌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5.设置进士科、迅速提高了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北宋B.唐朝北宋C.北宋南宋D.唐朝南宋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下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

他是()杯酒释兵权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2.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军 事
消除武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 将专权 控制了军队 的积弊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 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职权: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 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 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 对其行为实行有效监督。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难点)
3.财政方面:加强财(政)权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 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 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作用(影响)
A
)
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中 央 地 方
大程 到 中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 制 加度 前 央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强, 所 集 未 皇 。 权 1.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 加强了皇权 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有 权 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大的化
措施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陈桥兵变, 建立事件: “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 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 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 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 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 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 称“万岁”,赵匡胤就这 样当了皇帝。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唐朝长安城
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 二十
唐朝: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
太祖乾德三年 (公元965年)4月 13日,召开封府, 令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 止。”
——《宋会要 辑稿·食货六七》
北宋开封城
两宋: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考点12 蒙古族的兴起
③ 北宋-金 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无力抵抗,1127年,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宋高宗、秦桧):标志着 ① 南宋-金 宋金议和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1276年,南宋灭亡(肯定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
考点8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 极 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政治的特点: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 家统治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 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造成边防 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考点13 元朝的统治
中 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央 ②枢密院——军事事务和调度军队
③御史台——监察事务
秦朝-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制度 元朝-御史台
地 行省制度 方 行(中书)省:从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重 表现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

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

主题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全国通用】统编版

主题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全国通用】统编版

单元概述
辽宋夏金元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 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频繁,但各民族交往交流密切; 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2.经济: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 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文化:文化高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 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推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的 巩固措 施是要 重要识 记
归纳总结: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 皇帝制 央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秦朝 西汉 隋唐 北宋
中书省 御史台 枢密院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目的 重 文 表现 轻 武 政 策
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文臣统兵的格局: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积极: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和社会的安定;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
金瓶掣签制度
西藏自
噶厦政府
治区
唐太宗 元朝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1965年
思考:为什么说元朝是我国历史重要的一页?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大都(今北京)
4.忽必烈的统治策略有哪些?
• 行汉法、行仁政、整顿吏治、注重农桑等
5.南宋著名的抗元人物有哪两个?
• 陆秀夫、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6.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及意义?
• 过程: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 宋残部,全国统一。
•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宋词代 表人物及派别。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 于歌唱。
• 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 婉约派:李清照(两宋之交)
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是?“元曲四大家”指?
• 关汉卿:《窦娥冤》 •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每课重点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及其缺陷? 2.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传播的意义? 3.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是?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是 在什么时期?指南针的传播者是?传播的意义是? 4.火药发明于哪个时期?宋元时期的火药武器有哪些?火 药的传播者是?传播的意义是? 5.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表现有哪些?有何影响? 6.列举元朝中外交往的相关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元墓出土的 杂剧陶俑
传统节日相关诗句积累:
元宵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对外:积弱
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 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宋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

州,均告惨败。
辽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北宋每年给辽 “岁币”。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
夏 双方达成和议,北宋每年给夏“岁 赐”。
军事实力衰弱不振
三、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989-1052)
庆历新政:三冗之患求变法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
②消极影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形成“积弱”的局面

握兵 发兵
权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政治方面: (1)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2)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在中央: ①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共同议政。 ②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4)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导致 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 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 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 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 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979


宋 国

北 北
宋 东京 开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大泽乡起义
D.淝水之战
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唐朝
B.后梁
C.后周
D.北汉
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4.下列不属于
...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削弱相权
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
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把宰相一分为三
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刘邦
B.李渊
C.赵匡胤
D.杨坚
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
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地区
D.中原和南方地区
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的风气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B
2.C
3.C
4.D
5.A
6.答案 (1)错误:洛阳;改正:开封。

(2)错误:宋太宗;改正:宋太祖。

(3)错误:节度使;改正:转运使。

培优促能
1.C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建立北宋。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统军大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2.C
3.D
4.C
5.B
6.D ①②③④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D项。

7.B
8.参考答案 (1)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2)“夺其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大部分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参考答案 (1)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特点: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