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

合集下载

论文_浅谈李清照生平及其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论文_浅谈李清照生平及其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何须浅碧深绿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浅谈李清照生平及其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便想到李清照这首词:《鹧鸪天》中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这首词就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

“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都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是不需要的,因为它自身的香气也可让自己在“花中第一流”!借此可以看出李清照眼中的美,在她看来内在的美、心灵的美、品质的美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动人心魄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可以名流千古的美。

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她以桂花自比,也是自己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

她这些美好品质的产生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家庭、婚姻、历史的变迁使她的生活经受了风雨的洗礼,从一个书生变为终日充满思念和愁苦的思妇。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她诗、词、文、赋。

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王维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杨慎《词品》谓之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李清照之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摘要:李清照资质聪颖,多才多艺。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她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

李清照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凄清孤寂之愁怀在内心深沉的积淀,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点,形成两种不同的愁绪:前期是个人惜美易逝的闲愁、离剐难舍的伤愁、苦思肠结的怨愁;后期是流亡追昔的苦愁、怀国思乡的恨愁。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闲愁;恨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抒写过离愁别绪,但能把“愁”写得细致入微、情真意切、撼动人心者。

宋代词人李清照当属佼佼者。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使其词有着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但觉情致深远,缠绵悱恻,以凄楚幽咽之音,书写人世沧桑,好景难耐之感,沁人心脾。

李清照自幼受着浓厚的文学艺术空气的熏陶,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十八岁时,与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婚后生活极其美满幸福。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愁绪,多是淡淡的、幸福的离愁。

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自毁长城,之后,赵明诚应诏赴任途中中暑,身患痢疾,又误服药物,抛下爱妻,独赴黄泉。

国破家亡,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

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的情致,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

一、唯别愁而已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为主要内容,其风格含蓄委婉,迤俪清新。

早期创作的《如梦令》便含蓄的表达了少女特有的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留恋自己喜爱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逝去,焦虑于青春年华的虚度,淡淡的寂寞和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者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惜花伤春常成为历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总是孕育着作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整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清晨起床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前两句是回忆昨夜发生的事情――风声雨声,因为牵挂风雨中花儿的命运,无心睡眠,只好喝酒解愁。

一夜都在担忧此事,所以早早起来,尽管残酒还未消,就急忙问屋外的海棠花如何了,丫鬟说“海棠依旧”,原来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清照的《武陵春》

李清照的《武陵春》

李清照的《武陵春》李清照的《武陵春》李清照的《武陵春》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风停花香消失,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鉴赏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 词风 变化

李清照 词风 变化

内容摘要本文从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中去寻找她与一般的封建知识女性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她的作品与其他男性大家的作品风格有着本质的不同,她叛逆,她反抗,她的作品有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不要说当时的女子就是连那些所谓士大夫们也不及,她的那些闺怨思春之类的作品,由于她有着女性本身特有的细腻、温婉,也就使得那些写婉约的男词人望其项背,从而形成她独特的清雅派。

她的一生划为三个时期,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作品和风格,如少女时代的《如梦令》,少妇时期的《一剪梅》,以及南渡之后的《声声慢》等,都分别反映了她不一样的人格与风格。

人格特点与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使得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风格。

关键词李清照叛逆风格情感清雅引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两宋之交一位著名的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赞者不计其数。

她的一生目睹了南、北宋的变迁、动荡,经历“靖康之变”,从富庶官宦的生活到南渡后的颠沛流漓,生活上的突变,让她深受其苦,同时也正是这些突变,才会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李清照。

她的生活经历以南渡为界,犹如一条分水岭把她的生活划分得十分清晰。

她的作品创作也因为这些生活社会的变化,分为三个时期,她的情感生活历程也清晰地展现在作品中。

“文如其人”,她以自己的人格方式诉说着她的作品风格。

一、婚前和南渡前的情感、心境和风格李清照(1084—1155?),她生长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擅长古文,母亲也是一位能诗能文的才女,她自幼生活在此等家庭,必然会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她自幼过目不忘,语出惊人,博览群书,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唱妇和,吟诗作对,研究金石,校勘古籍,生活得非常愉快。

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轻快、明丽,充满了生活情趣。

李清照出身名门,是一位贵族少女,但她不同于同时期只读《四书》《五经》,做做女红,然后待嫁的贵族少女。

她聪慧率真,不拘于庭院生活,其中最著名的《如梦令》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后期词作中的杰出代表,深刻反映了她在北宋未年动荡时期,历经国破家亡、丈夫离世等重大变故后的孤寂落寞与悲凉愁苦心境。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作品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的天气,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最难休养调理。

喝几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竟然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在窗前,一个人怎样才能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2、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很深。

堪:可以,能够。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三、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内容提要]李清照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话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模取,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

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

她的词作既然与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和因果关系,那么,追寻她的生活轨迹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李词的意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是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

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所差时段只有一至二年,可说是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姑且就以词作容格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一、李清照在婚前和新婚期的情感与心境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土,济南章丘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苏门“后四学土”之一,时任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

这样的书香门第之家无疑会给李清照以较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她的家庭气氛也比较宽松开明,因而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初步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

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婚姻生活时期和南渡时期,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作品风格的变化
1、李清照少女时期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词作之间满溢着生活情趣,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2、新婚时期的李清照词作散发着一种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味道。

婚姻后期充满了离愁别绪,婉转缠绵,也充满了相思的愁苦。

3、南渡时期,李清照的词由青春活力迅速转变为了深愁惨痛,词风沉郁顿挫凄惨流离,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
与婚后时期的相思之愁不同,这一时期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不断影响着她的词风。

她不管是少女时的生动清丽,抑或婚后的缠
绵悠思,还是老年后的惨痛悲凉,都把古典的词作精髓连着一颗至真至纯的心揉进了作品中,纵使浪花淘尽,亦千年不朽。

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王建花 甘肃永登县上川镇祁家嘴初级中学)
2007.08
万方数据
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王建花 甘肃永登县上川镇祁家嘴初级中学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MODERN CHINESE 2007,(8) 0次
参考文献(5条) 1.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 1988 2.徐中玉.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1987 3.罗宗强.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000 4.王铧 跟我一起学宋词 1997 5.唐诗宋词 1987
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李清照 去曾 偏重三五 ( 永遇乐 元宵 ) 和热衷于寻找 雪
在 金石录后序 中回忆他们屏居乡里十年的幸福片 里 寒梅 的李清照 此刻却丧失了如此兴致 只觉得

每获一书 即同共校勘 整集签题 得书 画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 临江仙 ) 永夜愤慨
篱 式的世外桃源之中 甘心老是乡 的时候 赵明诚却 衣清泪 ( 清平乐 )
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 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 霎那
词人的满腹愁情 使得一向受到亲睐的桂花也受到了斥
间 酸甜苦辣千般味 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 甚霎儿 责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 摊破浣溪沙 ) 如此
晴 霎儿雨 霎儿风 ( 行香子 ) 一首 凤凰台上忆 度过了愤懑不乐的两年 接踵而来的遭遇是赵明诚不幸病
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 即婚前 婚后及其丈夫 连 李清照也被迫随父还乡 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
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是李清照现存的48首 苦 一个 愁 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
词作 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 也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秋思深处的相思与愁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秋思深处的相思与愁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秋思深处的相思与愁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别情佳作。

全词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揭示了中华民族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展现了她精湛的审美传达技巧。

一、作品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粉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飘零,水独自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三、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在创作上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如《一剪梅》表达对爱情的追求;《醉花阴》表现了她对闭锁的闺门生活的不满,显示了她的知识分子情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优裕宁静,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期的她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充满理想和抱负、性格纯真而豪爽的人。

作品中这个天真、爽朗的年轻女子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写照。

可是,李清照生活在封建社会里,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被剥夺了参预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她所处的年代恰是理论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

因此,李清照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的活动世界的愿望不可能得到实现,也就迫使她把自己局限于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喜爱上。

所以,她前期创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两个方面,且总带有一些抑郁、伤感的成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浪漫的幻想,表现了她豪迈的抱负和对于自由、美好的理想的追寻。

虽然她的抱负只是企求艺术上的成就;她所追寻的也不过是缥缈的神仙境界;但她那要求摆脱狭小、寂寞的生活樊笼而渴求着更壮丽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愿望是强烈的。

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敏锐感触,描写春花秋月等对人的影响,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宲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

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渐逝的烦闷与苦恼。

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
… …
能纸札精致 , 字画完整 , 冠诸 收书家 。 余性偶 强记,每饭罢 ,坐归来堂 ,烹 茶 ,指堆 积书史 ,言某事在 某书某卷 第几 叶第几行 ,以中否角胜负 ,为 饮 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 ,至茶倾覆怀 中, 反不得饮而起 。 甘 心老是 乡矣 ;故 虽 处 忧 患 困 穷 而 志 不 屈 。 … … 这个时 期李清照情感和 心境波动 较大 。除了屏居青卅l 的那十年令她 备 感幸福而 难以忘怀外 ,其余大多数 时 间则沉浸在愁情之 中。 三、南渡后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 照 4 4 岁时发生 了 “ 靖康 之 变” 。兵荒马乱之 中,赵 明诚 与李清 照 先后 南渡 ,而青州老家 和大量未能 带 走 的书籍 文物,则在 “ 青州 兵变” 中 化为灰烬。 面对侵略者的豺狼行径 , 李 清照 义愤 填膺 ,她 以其 过人的才气和 锐气表达 了强烈 的爱 国抗战愿望 ,却 招来 了那 些投降派 的诽 谤和 打击 。一 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 《 渔家傲? 记 梦 》 倾 诉 了词 人 的 这 一 情 感 : 天 接 云 涛 连 晓 雾 , 星河 欲 转 千 帆 舞 。仿佛 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 问我 归何 处。我报路长磋 日暮 ,学诗 漫有惊人 句。九万里风鹏 正举 ,风休 住 ,蓬 舟 吹 取 三 山 去 。 词中表明了女词人 的自信 自负, 然 而一个 “ 漫”字 ,又把 自信 自负 的情 怀 陡然 引向了对摧折人才 的现实社会 的指控 。的确,在李清 照所 处的那个 时代 ,女 子即便满腹经纶 、语 出 “ 惊 人” ,那又有什么用呢 ?既不 能报 国也 不能卫家 ,只能在梦 中呼唤 “ 九万里 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 “ 蓬 舟”吹往 那憧憬 己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 《 鹧鸪天》 也 抒 发 了词 人 的 不 平 之 心 : “ 暗淡轻黄体性柔 , 情疏迹远 只香 留 。何须 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 中第一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篇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李清照的诗词内涵

李清照的诗词内涵

李清照的诗词内涵李清照是一位才情横溢的女词人,以其婉约细腻的笔触,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以女性视角为主线,将个人情感与生活琐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在她的词中,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以“溪亭日暮”为背景,勾勒出一幅与爱人共游的溪边日暮图。

“沉醉不知归路”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展现了她与爱人的亲密和欢乐。

这首《如梦令》是在她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之后所写。

李清照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离别之情也是李清照词中的重要主题。

在《醉花阴》中,她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自己无法与爱人团聚的离别之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和浓云,还有那燃烧的瑞脑香,仿佛一瞬间就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幽静而又充满愁绪的境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几句,巧妙地表达了她在重阳佳节时,独守空房的孤独和寂寞。

那份对远方的思念,对时光的感慨,都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字里行间。

除了爱情和离别,李清照的词中还经常表现出孤独和感时伤事的情感。

在《声声慢》中,她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氛围为主线,描绘了自己凄凉、惨戚的心情。

她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词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生活中的苦闷和无奈,也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李清照的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她以细腻、感人的笔触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不仅是个才情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个深刻感悟生活和人性的思想者。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
作者:张虎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分析了她少女的天真话泼生活,婚后的相思和幽怨,老年的凄苦境遇中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关键词] 婚前;南渡;情感;心境
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按内容和格调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

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

因此,我们姑且就以词作内容格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一、婚前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时著名的散文家,苏门“后四学土”之一,时任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

良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外,家庭气氛的宽松开明,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

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点绛唇》则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

作者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

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
她敢于传达自己的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的荷湖日暮图。

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而来。

二、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于18岁时出嫁与赵明城。

然而在婚后的第二年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

李格非被罢官遣派原籍,李清照被迫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

在《一剪梅》这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

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疯疯癫癫,无拘无束,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

长期的等待和相思折磨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

但是好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

越明诚三兄弟遭人诬陷入狱。

家庭的突然变故使得词人愁肠满怀,在屡屡尝试了朝廷争斗的苦果后,对其已是痛恨不绝。

她也替赵明诚的出仕感到悔悟。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

这十年对赵明诚来说是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他们屏居乡里十年的幸福片断: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
这个时期李清照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

除了屏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

三、南渡后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44岁时发生了“靖康之变”。

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

面对侵略者的豺狼行径,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却招来了那些投降派的诽谤和打击。

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

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梅定妒”三句也是词人非常自信的表现,而最末两句则无疑是借为桂花鸣不平,而实则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了。

面对这国破家沦的处境,李清照的心情也格外沉重:过去曾“偏重三五”和热衷于寻找“雪里”“寒梅”的李清照,此刻却丧失了如此兴致,度过了愤懑不乐的两年,接踵而来的遭遇是赵明诚不幸病逝,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经过一段“醒时空对烛花红”的日子,李清照病到了,随着病势的日益加重。

此时,一个内心险恶的小官吏张汝舟上门来花言巧语地向她求婚。

一无所靠的李清照被迷惑了,匆匆改嫁。

新的生活不仅没有把她重新带上天堂,反而将她推下了地狱。

张汝舟迎娶李清照的真正目的是凯觎她手中的文物,骗婚得逞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极尽折磨之能事。

李清照为了解除这一婚姻,不惜玉石俱焚,以绝决的态度亲至官府讼告张汝舟。

但依照宋律,以妇告夫,虽然事实清楚,但是也要被判刑两年。

李清照因而被判入狱,后得綦祟礼等人营救方才幸免。

此事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对什么都感到绝望,愁情与日俱增。

即便到了最为热闹的元宵佳节,面对“落日熔金,暮云合壁”的美景,她仍然要问“人在何处”。

思乡之情时时萦绕在她的心头。

透过李清照晚年的词作,我们仿佛看到了孤独而年迈体弱的女词人终日以泪洗面的身影,这与她早年词中的自画像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中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

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

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四、总结
李清照以其才闻名于世,并余响后世,称誉百年,开一代之风气,自古以来,女子被男人所称道,要么美色俱佳,要么要有惊人的容颜,亦或是贞洁烈女,而以才华令诸多男性仰视崇拜的,千百年来没有几个女性词人与其相提并论。

开朗、热情的性情,对美好生活的大胆追求,内心情感的直率表露,更让人叹服。

面对礼教范,她敢于追求美,敢于蔑视陋习。

即如南宋大儒,总是板着面孔训人的朱熹也不得不称赞:“本朝妇人能文专者,惟魏夫人、李易安也。


参考文献:
[1]王延梯注.《漱玉词集注》,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徐北文编著.《李清照全集评注》山东:济南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虎,武威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