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代精神的精华PPT课件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代精神的精华PPT课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议一议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请你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科学 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 愿望。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 哲学不仅认为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自己是无 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 命性统一起来,是其本质特征。 (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极的真理,而是把自己 看作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 (5)就其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马克 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
1.三个产生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 直接理论来源。
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一个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理解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的地位。
提示 (1)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 般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根本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并以此为指引,从根本上阐明了 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 史发展总趋势,并指导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 利到多国胜利的一步步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新 时期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 一切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正确指导及其熟练运用。 (2)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结合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定律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归纳方法或想象、灵感等可 以得出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 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 律。 经验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 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 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测量的经 验内容。 理论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想象、直觉、灵感等得出的对 客体本质的更深刻反映,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 源于经验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从经验中导出。
科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 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随时使用的技术。 在许多场合,科学已经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科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与自然的看法。 科学摆脱了神学与宗教的束缚。
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科学?
问题一: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 最初的涵义是“知识”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 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最初 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 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职业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 (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 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批判理性主义
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
例如,1亿只白天鹅的观察,也不能证实“所有天鹅皆白色”的命 题,只要观察到1只黑天鹅,就彻底推翻了这个全称陈述。

自然辩证法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实证思想
现代科学观坚持实证原则,认为科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可 重复验证的实验基础上。
ABCD
演化思想
现代科学观认为自然界是不断演化的,强调对自然界动 态过程的研究。
创新思想
现代科学观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进步。
PART 02
科学方法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方法论的定义与作用
科学方法论体现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科学方法论所倡导的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法,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的精神实质。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进步
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自身的发展 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的互动关系
01
科学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观是关于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科学价 值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客观性
科学观强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实证和 逻辑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
发展性
科学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 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
科学观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是指导科 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科学观的历史发展
加强科学伦理和科研 诚信建设,营造良好 的科研氛围,为科学 研究提供健康、有序 的发展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 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辩 证法对于指导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论工具,如观察、实验、 假说演绎、模型构建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进一步 揭示自然界和科学技 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 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 理论指导。

专题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课程讲义PPT

专题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课程讲义PPT

可见,他把科学看作是: 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社会任 务的体制;发现自然界和社 会的新规律的方法;积累起 来的知识体系和传统;发展 生产的主要因素;新思想、 新世界观的来源。
科学的本质属性
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主 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 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
科学研究的程序
选题:始于科学问题; 获取科学事实:按课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事
实材料; 进行思维加工:基于已有的材料,进行科学
抽象,形成科学假说; 验证:对已形成的假说进行检验; 建立理论体系: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的提出 科学事实的获取 科学抽象-科学思维 科学假说的形成 科学理论的创立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 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海森堡——“提出正确问题标志问题解决了一大 半。”
美19名科学家提出21世纪 1111 大科学难题
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的推论中证明了两个 矛盾命题理论中有悖论;从理论中能推出 它不能成立的结论佯谬。
不同理论、学派之间的矛盾:不同学派运用 不同理论;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论解释。
社会需要而现有技术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
(3)、科学研究的起点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学派有不同观点
A、“科学始于观察”什么来自科学?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结论。
伏尔科夫:科学本身不是知识 ,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 是一种社会生产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理论的替代
当新的理论比旧的理论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 时,旧的理论会被新的理论所替代。
理论的演化和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也会发生演化和 变革,以适应新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PART 06
科学研究的伦理与责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尊重人权
尊重受试者的尊严、自主权和隐私权。
特点
归纳法依赖于观察和实验,具有经验性和实证性,能够不断修正和完 善理论。
演绎法
定义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根据已知的一般性规律或 原理,推导出个别事物的性质或关系。
实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如自由落体运 动和抛物线运动。
特点
演绎法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能够为个别事物提供准确的预测和描 述。
科学研究的公共责任
科学家有责任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科学研究的伦理审查
确保科学研究符合伦理标准,避免对人类、 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科学研究的传播与普及
促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公 民的科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01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和现象,提出科 学假说。
假说的修正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测数据,不断修 正和完善科学假说。
03
02
假说的验证
通过实验、观测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对科学假说进行验证。
假说的证伪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测不符,需 要对假说进行修正或放弃。
04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功能
概念
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构建理论的基 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演示文稿.ppt.Convertor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演示文稿.ppt.Convertor

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们为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逐步掌握了自然科学这个武器,并把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科学观是关于科学及其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本篇将立足于现代科学,把科学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探讨科学系统的性质、体系结构、内在矛盾,科学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当代的科学发展与大科学观等方面问题,以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认识科学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涵义科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cientia,原为“学问”、“知识”的意思在东方日本先引进“科学”的概念:1893年,康有为翻译日本书目时使用了“科学”一词;1896年,严复在《天演论》使用“科学”术语“科学”广泛使用,但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

各国的百科全书和辞典的界说不尽相同,大致认为: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以正确反映现实及其规律性为内容,并通过概念、定律、原理、假说和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

贝尔纳: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探索的方法、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信仰和精神的来源之一,难以定义。

科学是表示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所以,“科学”不仅指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科学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布莱克特:所谓科学,就是通过国家出钱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江泽民2000年6月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阐明中国政府鼓励科学家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二、科学的分类:17世纪,培根按照人类思维方式的特征把科学知识分为三大类,即记忆的科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想象的科学(文学、艺术等)、理智的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为代表)以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分类原则,认为自然现象有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理现象等4种,相应地自然科学划分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4门。

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3 类比方法
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 它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A有a、b、c、d
B有a、b、c
则B可能有d
4 逻辑与历史
(1)概述
(2)逻辑与客观事物发展的历史统一
普通化学在阐述自已的研究对象时都是从化学元素 开始的,然后才转入元素 的化合物。阐述化学元素时 一般又遵循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从最简单的氢元素开 始,结束于最复杂的铀元素。这一逻辑行程与宇宙中 元素起源与演化的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肖莱马是首先主动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编写有机化学教科书的化学家……
历 史 本 质 论 发 社 发 展 会 展 科学技术学 学 论 当 代 价 值 论 趋 势 双刃剑现象 伦理学诘难
发展战略
人类解放
第二篇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从自然物质向上演化的分支中进化出人以后,作为主体的人便
同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发生了认识关系和变革关系。人类为了达
到认识、改造自然的目的,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本篇 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从科学问题和科 学事实入手,研究经过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建立科学假说和 科学理论,直到将科学理论再物化为技术的一般方法。也就是
科学价值
• 科学价值: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
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负荷价值说 • 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
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 唯科技主义 •反科技主义: 有机械者必有其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 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 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⑨ 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的形式 ,提交时间;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一、科学的涵义 1.马克思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
系”。揭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关 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的 以个人协作为条件,部分地以对前人的劳动的利用 为条件。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作为生 产力的要素被资本利用可以成为致富的手段,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目前 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事业,是一个职业门类.
是一种文化.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制造方 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和人文文化相区别.
是一种方法。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用经验的方法 与理性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经过多次 检验,证明它的真理性的认识方法.
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和 非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有两派:库恩认为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在是否是在范式的指导 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费耶阿本德否认科学划界 的必要性,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承 认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划分。
4.多元划界标准.邦格提出了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 件,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伪科学.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核心是科 学划界的标准.有四种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有意义的命题是科学 的,否则就是非科学.可证实性是基本的特征, 后来用”可检验性”或”可证实性”作为标 准. 2.批判理性主义波普主张;理论具有普遍性,不 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证伪的命题 题和理论是科学的。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有两条途径:
一是用归纳法从科学事实中概括出经验定律。 有描述性、直接实践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 关.

第二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的层次与分类
1、具体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专门的特有 的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适用于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一般研究方 法,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方法中最普遍的;
1)经验方法: 观察,测量,实验方法; 2)理性方法: 逻辑,数学,统计,科学抽象,综合,评价方法等 ; 3)非逻辑方法与创造性方法: 直觉,灵感,对比联想方法
2)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领 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 发现,一切发明”。
17
3)马克思指出,科学同技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 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 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 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 —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时 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 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由此形成的就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25
什么是科学方法?
科学认识:认识起源于活动,科学认识则是一种起因或发生于主客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活动或实践过程.
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科学工具)
科学工具:
1、物质形态的认识工具――科学仪器(硬件) 2.思想形态的认识工具――科学方法(软件)
科学方法, 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软件”, 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 认识手段,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而采取的途径、程序。
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围绕“知识如何可能”、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等认识论问题,认为科学 考察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范围内的世 界。康德——人向自然立法,自然向人生成。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二章 科学知识的结构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第二节 科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关于科学的划界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1.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科学:知识体系 2.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科学活动 3.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社会建制 4.作为生产力的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5.作为一种方法的科学:科学方法论 6.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科学文化 7.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科学对话
科学的文化特征
科学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文化,虽然生长自民族文化环境 (西方),但科学成果一旦被公认,就具有普遍性(与 创造者的地位、声望、性别、民族、种族、国籍无关)、 公有性、无偏见性(不受个人价值观念左右),因而又 是超民族的;一旦成为文化系统的独立成分,就具有了 很大自主性以及很强的自组织能力,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体现在:
6.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
文化,culture [cultivation] ,原指人为的耕作、 培养、教育而成的东西,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 相对而言的。
1871年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文 化的定义,“文化……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 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 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培根的《新大西岛》(1627)是一个“科学文化 岛”,岛上有专门的科研组织,以“探明事物的性 质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岛民由于能够认识自然、 控制自然,从而享有完美社会的乐趣。
18世纪中,卢梭《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 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中,有意识地把 科学置于艺术、道德、社会风尚的背景 中加以批判。
巴伯: 《科学与社会秩序》,北京: 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年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ppt课件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ppt课件

科学知识的构成
9
第三节 科学价值
. 科学价值: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
间的一种关系。
. 科学的内在价值 . 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价值中立说
. 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负荷价值说
. 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
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32
四 理想模型与理想实验 1 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理想模型有下列两特征: (1)作为理想化的现实物质形态,都是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东西。 (2)但它又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以客观存在为原型的。
在科学研究中,理想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 1 2 3
33
理想实验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运演,就形成了理想化的思想过程, 通过它做推理或理论研究,一般称为“理想实验”,也可称“假想实验”,“思想上的 实验”。实际上它并非是实验。因为:
●程序 调查研究 资料准备 筛选处理
开题报告: ①课题的目的, 意义,价值;
②问题的起因 ,来源; ③ 理论依据 , 实验数据;
④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平, 症结 ,进展; ⑤课题要点 , 核心 ,技术路线 ,关键问题 ; ⑥前期研究 ,已有准备
16
⑦ 课题主客观条件; ⑧ 预期进行 ,最终成果; ⑨ 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的形式 ,提交时间;
10
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 唯科技主义
.反科技主义: 有机械者必有其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 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 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11
三、科技伦理
.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科技成果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 科学发展的评判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文稿演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文稿演示

近代科学与实验的结合体现出科学的另外一个特
征就是科学知识或者科学理论必须接受实验的证 实,即能够被实验或经验检验的知识才是科学, 这也就是科学的实证性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构 成了“科学的划界”、“科学的评价”等科学哲 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文稿演示
(优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本章学习内容
第1节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3、科学的本质
第2节 科学的体系与结构 1、科学的划界 2、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3节 科学发展的动力 1、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2、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3、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4、社会学的科学发展模式
• 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中,伴随着如下过程和特征:
(1)对自然的数学化本质的考察和运用 (2)近代科学与实验的结合 (3)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4)近代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1)对自然的数学化本质的考察和运用
自古希腊开始直到近现代,人们对自然的考察从来也没有 脱离过数学,而这一特征也构成了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之 一:
• 从词源上讲,英文的“科学”即Science源于拉丁语的 “scientia”,指静态的“知识、学问”。西方古代科学 研究体现在“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之中,19世纪, 自然科学从哲学中最终独立出来,1825年,科学家休厄尔 创办“Physicist”(物理学家)一词,1833年,创办 “Scientist”(科学家)一词,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些 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从语 源学的意义上标志着科学的独立,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也就是今天所称的“Science”(科学)。“自然哲学” 与“道德哲学”研究也就演变为今天的“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研究,我们《自然辩证法》所讲的“科学”, 主要是狭义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2、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 ➢ 时代性: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一 样的;
不同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
➢ 指向性:
科学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 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求解目标,
➢ 应答域:是对科学问题答案范围的具体限定
全域型:对答案的范围没有给予任何限制; 类域型:对答案的范围给出程度不同,范围大小不
一 科研选题的意义
A、选题是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骤和战略起点,在科 研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选题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展速度、成果 大小甚至成败与否;
C、提出有创建性的课题,能加速科学的发展; D、科研选题还与研究人员的成才有重大关系,
二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或是与 学科发展本身需要密切联系;
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不同学派运用 不同理论;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论解释,
社会需要而现有技术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
三 科学问题的地位
➢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A、科学始于观察 古代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近代 培根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学派 主:科研始于观察和收集材料,然后归纳上升为
理论 科学始于观察与收集材料, 局限:夸大归纳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突出了
如何有效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一个是要保证观察手段及条件的标准性;
另一个是要保证观察者在观察当中所渗透 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
2、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科研目的, 用一定物质手段 科学仪器和设备 , 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 考察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 基本方法,
1 与观察方法相比较:
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而科学 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文稿演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文稿演示

黄禹锡事件
• 黄禹锡(황우석,1952年12月 15日-),韩国著名生物科学 家,出生于忠清南道扶余郡, 曾任首尔大学兽医学院首席教 授,他在干细胞的研究,一度 令他成为韩国民族英雄、被视 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 2005年12月,他被揭发伪造多 项研究成果,韩国举国哗然。 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 有。 2009年10月26日,韩国 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 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 被判2年徒刑,缓刑3年。
1,导致科学发现的具体方 法
2,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 识
理查德·菲利普·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 日-1988年2月15日),美国物理 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 的计算方法,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
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 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 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35岁。
3,在某些科学发现后,人 们所能做的新事情或者正 在做的新事情,简单的说, 就是技术 。
惠威尔
• 惠威尔曾担任过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长,在为科学进行辩护的时候, 他撰写了他的《归纳科学史》。他将科学理解为蕴藏有一种发现真理 方法的一种学术。这个方法就是归纳,通过归纳对科学事实的不断地 发现,而且不断地进行归纳来发现科学的真理。那么他将这种方法一 直追溯到古希腊,那么从古希腊一直写到他那个时代,他通过这样一 条线索展示了科学在不断地取得进步,同时他又说明人类的其他的学 术领域,比如宗教、艺术、文学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而社会的 进步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的进步就是由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
• 在柯瓦雷看来,科 学是一场精神领域 的革命,是科学家 在思想中首先发生 的一种革命。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事实的获取
两种途径:
直接途径: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是获取科学 事实的最基本手段和方式
间接途径:文献调研
1、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辅之以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 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1)观察方法的意义:
局限:夸大归纳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突出了 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
B、“科学始于问题”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模式: P1 → TT → EE → P2
始于问题(P1),提出试探性解释的理论 (TT),经过—“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的提出; 科学事实的获取; 科学抽象-科学思维; 科学假说的形成; 科学理论的创立。
一、科学问题的提出
—— 科学活动是人类积极、创造性的能动活 动,目的为了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它并非消极 地等待客观对象“暴露”其自身规律,而是积极 地探索自然的奥秘,积极地进行着合乎规律的发 明创造。这就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 一样的;
不同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
指向性:
科学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 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求解目标。
应答域:是对科学问题答案范围的具体限定
全域型:对答案的范围没有给予任何限制; 类域型:对答案的范围给出程度不同,范围大小
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获取科学事实不仅能为概括、提升 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提供了基础,还可以 对科学假说或理论的确认提供事实依据。
(2)科学观察中的认识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观察
科学实验
科学假说的形成
经验定律型假说 原理定律型假说
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 的科学知识体系
基本 概念
逻辑 论证
基本 原理
科 学 理 论
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豁朗阶段 验证阶段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求解 问题的突破 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
创立科学理论的语言
逻辑 论证
基本 原理
科 学 理 论
科学理论
建 立 理 论 体 系 的 方 法
公理化方法 逻辑与历史相 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 具体的方法
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 念、公理、公设出发 运用演绎推理规则, 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 和定理,从而建立整 个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 点和归宿 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马克卢普把知识分成5类:实用知识(专业知 识、商业知识、政治知识、家庭知识及其他知 识),学术知识(人文教育),闲谈与消遣知 识(幽默、小说、游戏),精神知识(宗教) 和不需要的知识。 人们通常认为,可以大体上把全部知识分属 于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4大门类。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如钱学森同志)又有划 分为6大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 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或9大 类(再加上军事科学、文艺理论、行为科学) 的提法。
2、波普证伪主义模式:P1——TT——EE— —P2。 3、库恩科学革命论模式:前科学——常规科 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 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 学…… “范式”: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基本上是科 学家集团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共同理论 框架以及理论模式、基本方法等。
第二篇 科学观与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们为了认识 自然和改造自然,逐步掌握了自然科学这个武 器,并把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 来,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 科学观是关于科学及其发展以及科学与社 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本篇将立足于现代科学,把科学系统作为 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探讨科学系统的 性质、体系结构、内在矛盾,科学与社会系统 的关系,当代的科学发展与大科学观等方面问 题,以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1、本篇学习和研究的思维逻辑是如何展开的
2、把握哪些基本理论基础
认识科学
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涵义 二、科学的分类 三、科学知识的构成 四、科学价值 五、科学发展
……
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涵义
科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cientia,原为“学问”、 “知识”的意思 在东方 日本先引进“科学”的概念 1893年,康有为翻译日本书目时使用 了“科学”一词 1896年,严复在《天演论》使用“科学”术语
记录科学事实的语言
科学理论 创立过程 的语言
表达科学概念的术语
科学理论 的语言
科学理论 的语言
确立科学定律的语言
基本的科学术语 基本的科学命题 逻辑演算和数学演算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
演绎推理
演绎方法
证明
思 维 方 法
公理方法
非演绎方法 思想模型方法
分析和综合 归纳与概括 类比与联想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科学问题
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发现 问题 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 发现问题 从社会需要与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 差距中发现问题
科学问题
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 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选题的重要性在于 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 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科 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 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 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 学方法 求真务实精神 科 学 精 神
有理性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
2 3
选题
获取科学事实
进行思维加工 验证 建立理论体系
4
5
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 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 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 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矛盾
是一种正确反映自然规律的社会 意识形态(理论上)
科 学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精神生产领域 的劳动(实践上) 是一种间接的潜在的社会生产力 (应用上)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财富
以生产科学知识为行为特征的 社会事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
科学的本质属性
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重要特征 实事求是
展水平的指标。如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对 科学技术的贡献,超过了在那些年代里全世界科学成 就的1/4,就认为“科学活动中心”已转入该国。根 据汤浅的研究,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大致路线是: 从意大利(1540-1610)、经英国(1600-1730)、法 国(1770-1830)到德国(1830-1920)。现在又转移 到了美国。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周期为80年左右。 (大连理工校长程耿东院士报告) 4、科学知识指数增长:美国科学学家、计量科学 史家普赖斯,1949年发现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
1、纵向(时间)渐进与飞跃 2、横向(空间)分化与综合,当代科学发展的分 化与综合趋势更强了,大小学科分支数以千计,边 缘、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信息科学、系统科学) 3、科学中心转移:1954年,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 纳在 《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用图表形式绘出了 “科学活动的主流”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流动的概 貌。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科学系汤浅光朝系统地 提出了科学中心转移的理论。他根据达姆斯塔特和 赫旁萨的《科学和技术编年表》、威伯斯特的人物 词典中4万名科学家的传记、历年来发表在期刊或杂 志上的重要科学论文,以及1901-1960年间215名诺贝 尔奖金获得者的资料,得出了科学中心转移的结论。 他把各国当时的重大科研成果作为衡量具体科学发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思 维 形 态
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顿悟——直觉与灵感 创新思维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科学理论评价是关于人们如何接受和 选择理论的问题 理论评价主要研究假说、观察事实和 科学家三者的关系,讨论科学家评价理论 的准则
相容性评价
科 学 理 论 评 价
科学理论 的 逻辑评价 科学理论 的 实验检验
二、科学的分类: 17世纪,培根按照人类思维方式的特征把 科学知识分为三大类,即记忆的科学(历史 学、语言学等)、想象的科学(文学、艺术 等)、理智的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为代表) 以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分类原则,认为自然 现象有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 理现象等4种,相应地自然科学划分为天文 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4门。 孔德把圣西门的分类系统具体化,并在生 理学之后加上一门社会学。
科学问题
社会需求原则 创新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科学问题
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 提出选题 初步论证 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学事实的获取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 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 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 本手段
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 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 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 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 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三、关于科学发展一般模式的评述
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 内在机制的概括和描述。它所回答的主要问题是:科 学是怎样发展的?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什么 是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因和机制?等等。 1、培根及逻辑实证主义:归纳主义,科学发展是渐 进积累的直线发展,没有革命。 库恩的批评:科学的发展成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各种 货色一件一件地或者一批一批地添加到那个不断加大 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货架上。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对逻辑 实证主义的直线式积累的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批评。主 要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 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 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以全命题形式出现 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的统一
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
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 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 学理论的形成 科学定律是进行科学解释和科 学预测的有效工具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 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研究 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 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现代自然科学实践活动结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机构:基础科学、技术 科学和工程科学。 基础自然科学,相当于工科(以及农医科)学生所学 的基础课,如物理学、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化学、 生物学。研究对象是天然自然;基础科学是一切自然 科学的基础; 技术(基础)科学,人们公认技术科学有别于基础科 学,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对技术科学的内涵外 延及其性质作用的理解不尽相同。可以认为,技术科 学相当于工科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如材料力学、 工程热物理、电工学、冶金物理化学、自动控制理论 等。 工程(应用)科学,相当于工科学生所学的专业课, 如桥梁工程学、矿山工程学、民用建筑工程学、炼铁 学、炼钢学等。
探索创新 实际应用
人类共享
三、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事实 科 学 知 识
科学定律
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 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 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
客观事实 经验事实 区别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个别陈述
科学事实可复核、可重现
科学事实渗透理论 科学事实比较精确、系统
科学定律
黑格尔把发展的思想带进了科学分类,他认 为各门科学是在“绝对精神”的发展顺序中 相继出现的。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 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精神现 象学、心理学,关于公民社会和国家的学说, 艺术、宗教和哲学。 恩格斯提出了科学分类的原则:必须根据客 观存在的对象(物质的不同的运动形式), 而不是根据“绝对精神”来分类;必须根据 物质运动形式的内在逻辑由简单到复杂、由 低级到高级地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