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1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化学的定义、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掌握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规范。

1.3 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元素的符号、名称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规则。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与元素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

2.2 分子与化合物学习分子的概念、化合物的组成。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间作用力。

2.3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学习物质的三态、相变及其原因。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分类。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区分。

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与原因。

3.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数、反应速率等概念。

3.3 溶液学习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

掌握溶液的浓度、稀释、混合等操作。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4.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脂肪的性质、功能及分类。

掌握糖类、脂肪的化学反应。

4.3 蛋白质与核酸学习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性质及功能。

掌握蛋白质、核酸的化学反应及其生物意义。

第五章:化学与社会生活5.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原理。

掌握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5.2 化学与能源学习能源的分类、特点及利用。

掌握化学在能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

5.3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责任。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泥等的性质与用途。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2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成立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

4. 五不变宏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5. 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6.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 )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 酒精和100g 水混合形成200g 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2 )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1. 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 4 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 5 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 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 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 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2)观察法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 1.1.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答案】A【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

化学变化初中概念教案

化学变化初中概念教案

化学变化初中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4. 能够运用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变化的概念2. 化学变化的特征3. 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4. 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与物理变化做简单比较。

Step 2:化学变化的特征- 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表现。

Step 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引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教授学生如何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含义。

Step 4: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 讲解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应用。

Step 5:实践操作- 设置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并总结规律。

Step 6: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结合知识点进行深入讨论。

四、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进行实时评估;- 设置小测验或作业,检测学生对化学变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 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速率,深入探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指导学生运用化学变化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调整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上是化学变化初中概念教案的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展示。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2.2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本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三章:氧气和燃烧3.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3.2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四章:金属和酸碱盐4.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4.2 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教学目标:了解酸碱盐的性质,掌握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内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五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5.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5.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掌握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六章:溶液和浓度6.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人教版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实验操作及结果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烧杯等;实验物质:铁粉、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教学PPT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什么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我们周围会发生化学变化?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2. 展示实验现场:展示一组化学反应实验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好奇心。

二、学习
1. 基本概念:通过PPT介绍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分类:介绍化学变化按照反应方式的分类:焦磷酸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并通过实验进行示例演示。

三、实验操作
1. 观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铁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观察反应产生的氢气气泡和黑色沉淀。

2. 记录结果: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并尝试解释反应过程。

四、讨论
1. 分享实验结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化学变化。

2. 引导思考: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五、总结
1.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问题解答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描述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燃烧器、酒精灯、试管夹等。

2. 实验物质:铁粉、氧气、氯气等。

3. 化学方程式的例题。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什么化学变化的现象?”二、讲解化学变化(10分钟)1. 介绍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2.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0分钟)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

2. 示范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并引导学生解答。

学生可结合实际情境,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拓展化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化学变化现象,尝试描述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以在实验演示和练习环节加入更多有趣的案例和实例。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定量认识教案

定量认识教案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第4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所包含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简单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据此进行的相关化学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质量守恒及原因的分析,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初步形成对化学反应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实验、讨论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科学家发现定律的艰辛历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运用质量守恒定律2、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实验用品:硫酸铜溶液、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小试管、托盘天平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某些自然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遐想,有时又会感到非常困惑。

比如,给煤炉换炭,取出的煤渣与加入的煤球相比,煤渣质量明显减轻了;一瓶液化气很重,使用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轻;如果仔细研究发现铁钉生锈后质量变重了,蜡烛燃烧后变短质量变轻了。

这是为什么?你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类似上述的事例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人教版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知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定恒定律成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客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针对化学反应而言,任何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是化学变化就不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并不是所有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包含在内,“生成的各物质”是指经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不是此反应生成的物质也不包含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及涵义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例:,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

2、涵义:(1)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2)各微粒数目比=化学计量数之比;(3)各物质之间的相对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4)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四步:(1)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2)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加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加热常用“△”表示;(4)标:生成物是沉淀的标明“↓”号,生成的气体用“↑”表示,写在相应化学式的后边,但要注意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不需注明“↑”号;b、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需标“↓”号;c、“↑”和“↓”只是对生成物而言,不能标在反应物当中。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模板课题: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3.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2.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3.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2.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等;2.化学实验讲义;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15分钟)1.讲解化学变化的定义;2.介绍化学变化的特征:气体的生成、沉淀的析出、颜色的变化、温度的升降等。

三、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20分钟)1.讲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形式: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2.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四、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5分钟)1.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通过实例让学生分辨并归纳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让学生自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试验;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

六、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变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变化与规律教案

初中化学变化与规律教案

初中化学变化与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特征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变化的规律4. 实验操作与观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铁器生锈、食物腐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变化与规律。

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特征(10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如: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等。

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10分钟)1. 教师通过对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让学生明白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本质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判断一些现象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四、化学变化的规律(10分钟)1. 教师介绍化学变化的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化学变化的规律。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等。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并写出分析报告。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能够判断一些现象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能够描述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
2.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观察能力培养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视频或图片,引入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

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阐明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结构的改变。

2. 示范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与硫化氢的反应、氧气和铜的反应等,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氧化铁粉、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液的反应等。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变化。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分析反应产物的形成原因。

2. 总结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让学生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某种常见化学反应为题目的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征。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沪教版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章学习内容围绕“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主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发生。

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

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扑)灭火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火灾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观点。

人类在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过程中,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

本章在学生对燃烧有定了解的基础上,安排学习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评价反思、形成结论、理论解释”为线索安排了探究学习活动。

教材还让学生通过模仿、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进行有关计算。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燃烧的条件,学习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基础。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难点: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刘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从化学角度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力目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对安全用火意识和简单灭火技能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变化的概念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

2.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变化现象。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变化?你身边的化学变化有哪些?2. 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解释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变化现象,如铁丝燃烧、酸碱中和等。

4.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如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而铁丝折断是物理变化。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实例,并分析其本质特征。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物质。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分析,下周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适用年级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3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 4 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从 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符号表征的角度学习如何表示化学变化的 规律。化学方程式既属于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内容,又属于过程与 方法领域的内容,但主要属于过程与方法领域内容。化学方程式是作 为一种科学界专用的符号和语言,是人类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一种重 要思维形式,也是人类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本 单元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意 义。 2、本单元的组成情况: 本单元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分为三部分:一是化学反应中宏观物 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即质量守恒定律;二 是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变化;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 化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完成跟踪练习评价 评价指标:对于第 2 题结果的展示和跟踪练习的完成 正确情况。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评价方法:完成跟踪练习题 4.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6、交流讨论结果 7、归纳小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自己动手完成活动天地 5-3 第 1 小题 2、小组合作完成第 2 题,并讨论总结书写步骤 3、交流合作的结果 4、师生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活动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教师提出问题:你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教师讲授: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意义,三是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1、用哪种方法表示化学反应最好 ?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能够识别和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能够应用化学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二、讲解(15分钟)
1.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

四、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让学生解决一些化学变化相关的问题。

五、归纳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梳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加强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措施,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的平衡。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化学反应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及其特点。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化学反应的平衡。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 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2. 实验教学3. 讨论交流4. 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2. 展示实验装置和试剂,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实验。

2.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3.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推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理论探究(15分钟)1.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指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化学反应的平衡原则。

四、实践应用(20分钟)1.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完成小组合作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3. 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探讨化学反应的意义。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验实践,学生对化学反应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训练,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内容: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

2.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能够描述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并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2. 实验物质:氢气、氧气、铁粉、硫酸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2. 示范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等,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自行选择一种化学反应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并观察生成物的性质。

3.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四、讨论交流(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份关于化学变化的小结。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化学变化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包括产生新物质、能量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如铁器生锈、火柴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它们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特征(10分钟)1. 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2. 化学变化的特征:a)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中最本质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来判断。

b)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通常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c) 气体、沉淀或颜色的变化: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气体、沉淀的生成或颜色的变化。

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10分钟)1. 物理变化:物质在形态、状态、位置等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分子结构上的变化,产生新物质。

四、学生实验:观察化学变化(15分钟)1. 铁器生锈:让学生观察铁器生锈的过程,注意观察铁器表面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

2. 火柴燃烧: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的过程,注意观察火柴头的变化、火焰的颜色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及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拓展思考: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服务。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特征的理解。

2. 学生实验: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变化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与实验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志和特征;
3. 能够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性质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3. 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判断;
2. 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化学反应实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变化的定义;
2. 引入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反应的标志和特征;
2. 分类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展示化学反应实验的视频资料;
2. 对视频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反应实验;
2. 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1. 总结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
2.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练习化学反应题目;
2. 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了解,但需要多进行化学实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反应判断能力。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区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
4. 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1. 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2. 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化学方程式的结构和表示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的变化来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化学变化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拓展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并初步了解了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化学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之比3、燃烧的条件:内因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外因是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4、灭火的原理:①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②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5、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点化学方程式疑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教材解读课文要点解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

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能表示三个意义:1、从宏观方面看:氢气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定量的方面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3、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理,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①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找某一种要配平的元素(一般来说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较复杂)③求两边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④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原子个数,就可以得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即系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求18克水完全电解,能够生成多少氢气?般步骤为:1、设、设未知量2、写、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找、找出质量关系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1、设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2、写 2H2O通电t2H2↑+O2↑3、找 36 418克 X4、列436=X克18X=2克5、答:能够生成氢气2克。

拓展阅读质量守恒定律与当量定律的建立化学反应必然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近代化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著名的质量守恒定律。

当时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或物质不灭定律。

著名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不相信当时流行的燃素说,通过许多定量化学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他也做过煅烧金属的实验,与波义耳不同的是,他在密闭的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后,不开启玻璃瓶就进行称量,发现尽管金属经过煅烧已经变成了煅灰,但质量并无变化。

他断定,金属在敞开的容器中煅烧增重是由于金属与空气结合的缘故,从而否定了波义耳的“火微粒”和“燃素”的存在。

1756年,他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再连质量。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化合中物质量的变化关系。

他将45份重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重的汞和3.5份重的氧。

通过多次定量实验拉瓦锡也得出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在化学反应中,不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而且物质中所含的任一元素的质量也保持不变。

由于18世纪的科学认识水平和实验手段的限制,不论是罗蒙诺索夫还是拉瓦锡,他们的测量都不够精确,小于0.2%的质量改变就测不出来了。

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很高的实验。

他用一个双联的玻璃管,将某种反应物装在左边,另一种装在右边,封死管口后用极精确的天平称量。

然后,将左右两方的物质混合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再进行称量。

他所用的仪器和药品质量在1kg左右,混合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

这就是说倘若质量因反应而改变,这个改变将小于1/107。

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它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有了这个定律作基础,人们才能精确地和深入地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它还为哲学上的物质不灭原理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众多的事实材料证明,不论物质的具体形式怎样改变,其改变前后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网络点击/tuotuo/chemistryonline/house/society/ htmls/so013.htmhttp://61.177.60.18/ztwypb/c-sz/%D6%CA%C1%BF%CA%D8%BA%E3%B6%A8%C2 %C9/zlsh.htm/scwjj/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83/grzy/zbg/ReadNews.asp?NewsID=1422/xuekewangzhan/chemistry/jiaoan/jiaoan01000 2.htm/jaoyuan/2001hjja/{B15FB28D-1351-460C-916B-1DDE97554799}/gjhxfcjs.doc典型例题例1.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时,发现:木炭燃烧后质量变少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这些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点拨解答此题,必须要把握质量守恒定律中质量守恒和元素守恒,把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

解答上面两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木炭燃烧时,燃烧的木炭与氧气化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逃散到空气中,故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少了;细铁丝燃烧后,生成的固体中多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质量增加了。

总结一切化学反应都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故解答这一类习题,我们只需要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相对比找出它们的差异,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变式题练习 1、(2004年南通市)早在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

(1)波义耳的实验结果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简析原因。

(2)试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碘的某种氧化物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

已知1分子的该氧化物可将5分子的CO氧化为CO2,同时生成1分子的I2。

则该碘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解答(1)不违反。

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金属的质量与氧气质量之和。

(2)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I2O5例2、(2001年辽宁省)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TNT+21O2点燃28CO2+10H2O+6N2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其原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可为。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本题由生成物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推出反应物TNT中原子的种类和各原子的个数。

解答 TNT中有碳原子28个、氢原子有20个、氮原子有12个,氧原子有24个,所以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C、H、N、O,其原子个数之比为7∶5∶3∶6,化学式为C28H20N12O24总结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守恒,即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和原子的个数,解这一类习题时,首先根据元素守恒判断该物质中的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原子个数守恒以及前面的系数判断化学式。

例3、配平化学方程式:Al+O2—Al2O3点拨用最小公倍数法解答此题即可。

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3,最小公倍数为6,6除以2等于3,氧气前边的系数为3;6除以3等于2,氧化铝前边的系数为2,最后在铝前边添4,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就相等了。

解答 4Al+3O2==2Al2O3总结最小公倍数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其中关键的要找到一种比较复杂的元素来开始入手,一旦找准确了,其他就好解决了。

变式题练习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H2S+SO2─ S+H2O (2)CO+Fe3O4─ Fe+CO2(3)CH4+O2─CO2+H2O (4)Fe+HCl─ FeCl3+H2解答(1)2H2S+SO2==3S+2H2O (2)4CO+Fe3O4==3Fe+4CO2(3 ) CH4+2O2==CO2+2H2O (4)2Fe+6HCl==2FeCl3+3H2例4、吸毒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一旦吸食就及易上瘾,所以其危害尤为严重。

被称为“大麻”[主要成分是C21H30O2]的毒品在空气中焚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写出焚烧大麻的化学方程式:。

点拨这是一道题信息。

从题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反应的反应物为“大麻”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就可以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

解答 C21H30O2+O2=H2O+CO2总结要正确的解答这一类信息题有以下几个步骤:(1)准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题目没有明确告知的物质不能漏写。

如燃烧反应有氧气参加。

总之,要符合客观事实。

(2)配平,使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个数相等(3)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不要写成燃烧)、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要在相应的生成物化学式右边用“↑”或“↓”表示气体放出或沉淀析出。

变式题练习 4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

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二种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是气体化合物(但常温下它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试写出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解答(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4Al+3O2加热==2Al2O3(2)酸铵受热分解2 NH4ClO4 加热==N2↑+3O2↑+Cl2↑+2H2O↑例5、(2003黄冈市)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点拨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是按一定的质量比反应的。

设M的质量为x,则X + 2 Y== R + 2M1.6g 4.4g : x11 : 94.4g:x=11:9 x=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Y的质量:Y的质量=4.4g+3.6g-1.6g=6.4gY:M=6.4g:3.6g=16:9解答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16:9变式题练习 5、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 g。

解答 B 消耗的质量为 80例6、7.9克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可制得氧气多少克?点拨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