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思想品七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思想品七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有两目:第一目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通过将规则划分为道德、纪律规章与法律的活动,对比突出法律的特征,让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第二目重在阐述法律的两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将重点确定为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三大特征;难点确定为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舞动青春”导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跟着音乐舞动右手,第一次任由学生自由摆动右手;而第二次按游戏规则“先左后右”摆动,然后观察两次活动效果,通过比较意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接着通过寻找身边的规则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规则是多样的,并将所知的规则书写在黑板上。
而老师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进一步让学生对规则进行分类,并且比较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的不同,之后过渡到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特征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其实是一个难点,因为要深刻的理解需要很多知识作为铺垫。
因此在突破这一重难点时,我采用了同学们最熟悉的“交通规则”这一知识,设置了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三大特征。
并在其中穿插案例说明。
之后通过两个案例强化学生对“法律的强制性”和“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两个特征的认同感并谈对此的启示,以此来达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了法律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法律,法律有什么作用?”这部分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明白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我通过《广场舞扰民事件》设置了两个问题,抓住两个关键词“作出规定”、“罚款”让学生从中发现法律的作用。
从学生熟悉的广场舞,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反映积极。
进而深化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生活中你感受或体验到法律对我们的保护作用”这一问,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强化学生对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认可。
最后,让学生自己反思和小结收获,自然引出学生对待法律的态度,实现情感较直观的升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近法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主要讲了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出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
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使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学情分析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
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看不到法律对人们权益的保护作用。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规则的分类(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二)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展示法律相关图片)当今社会,法律无处不在,时刻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律。
(板书)(学生喜欢听歌曲看图片,由歌曲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理解法律无处不在,引出“规则”,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我们身边的规则1、“方”“圆”大赛师生开展画圆画矩形比赛,同学们观察比较画有什么差异?引导学生认识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那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初步感知规则)2、规则大比拼: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不同的规则,思考规则发挥了何种作用(可从公交车上、学校里、电影院、马路上、赛场上、医院里等角度分析……)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要自觉懂规则、守规则,明确规则分类3、观看“中纪委打虎记”视频,分析讨论法律特征(1)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018-2019-走近法律教学反思-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8-2019-走近法律教学反思-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 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
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 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 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
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 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 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 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 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 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 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 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
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
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我们身边的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小故事《弥勒规则》。
(多媒体显示)[师]看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弥勒规则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凡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经济,同时也急红了玉皇大帝的眼,为了拉近两地间的差距,玉皇御笔一挥,一批天营企业陆续成立。
众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运输公司还缺经理一职,对于天庭的支柱产业,玉皇也是不敢大意。
最后,他决定派刚正不阿的李靖与人缘最好的弥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经。
三天后,两人学成归来。
玉皇向来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弥勒作为后补,随时任用。
李靖就职后,在经理室挂上了“规则就是力量”的警示牌,这是他从凡间学来的。
一月后,公司产值略有增加,但却有无数的匿名信飞到了玉皇手中。
原来李靖刚正不阿,用严格的规则管制众人,弄得众仙怨声载道。
迫于压力,玉皇不得不用弥勒代替李靖。
李靖愤愤不平,挂印而去。
几天后,在众仙的欢呼声中,弥勒走马上任。
在众人的簇拥下,弥勒来到经理室,望见“规则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微微一笑,回顾众人说:“此愚人之论也!我在凡间学习时,看到有个经理不守规则,纵容员工,员工们也知恩图报,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
依我看,人心为先,规则为末!”“是,是……”众仙连忙附和。
弥勒上任后,立刻把“规则”二字改为“宽容”,用它作为自己处事的警示铭。
一个月下来,公司产值大增,上万封感谢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过去了,运输公司大幅亏损,但玉皇手中的感谢信还是有增无减。
文秘知识-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精品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 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
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 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 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
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 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 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 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 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 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 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 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
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
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正确把握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重难点知识突破上应再下功夫。
2019年04月21日。
七年级政治下册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我们身边的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小故事《弥勒规则》。
(多媒体显示)[师]看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弥勒规则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凡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经济,同时也急红了玉皇大帝的眼,为了拉近两地间的差距,玉皇御笔一挥,一批天营企业陆续成立。
众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运输公司还缺经理一职,对于天庭的支柱产业,玉皇也是不敢大意。
最后,他决定派刚正不阿的李靖与人缘最好的弥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经。
三天后,两人学成归来。
玉皇向来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弥勒作为后补,随时任用。
李靖就职后,在经理室挂上了“规则就是力量”的警示牌,这是他从凡间学来的。
一月后,公司产值略有增加,但却有无数的匿名信飞到了玉皇手中。
原来李靖刚正不阿,用严格的规则管制众人,弄得众仙怨声载道。
迫于压力,玉皇不得不用弥勒代替李靖。
李靖愤愤不平,挂印而去。
几天后,在众仙的欢呼声中,弥勒走马上任。
在众人的簇拥下,弥勒来到经理室,望见“规则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微微一笑,回顾众人说:“此愚人之论也!我在凡间学习时,看到有个经理不守规则,纵容员工,员工们也知恩图报,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
依我看,人心为先,规则为末!”“是,是……”众仙连忙附和。
弥勒上任后,立刻把“规则”二字改为“宽容”,用它作为自己处事的警示铭。
一个月下来,公司产值大增,上万封感谢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过去了,运输公司大幅亏损,但玉皇手中的感谢信还是有增无减。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思品《走近法律》教学反思富丽中学戎梅《走近法律》是我校试行“2034”教学模式后我上过的第二节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也为更好的适应课改大势,我花了大量时间学习“研学后教”理念、“2034”操作方式,也听了不少同事的展示课。
慢慢地,我对研学后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越发看到她的优势。
我认为“研学后教”非常重视教师的研,只有教师研,才能编写出优质的研学案,从而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反复阅读教材,查看课标后,我拟出了研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这一目标与教师教学设计上的目标不同,它的表述简明,适当运用动词便于考核。
如:能说出社会生活中的几种规则及相互间的区别,“能说出”便于学生了解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拟定学习目标的过程,让我对本框内容有了更深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研学案,如:每一部分以什么形式学习,用多长时间等。
在设定这些内容时,老师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给出恰当学习方式及时间。
如:组内同学讨论整理并展示“合作探究”答案(20分钟),合作探究部分相对较难,需组内学生讨论、思维碰撞、形成观点,因此用时较长。
教师从整体上分配课堂时间,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思品学科性质及本框法律特点,自主学习部分我设置了5个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填空熟悉教材内容。
当然这种方式是否最佳也值得商榷,研学案都是提前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课下借助课本完成填空,这样是否会达到良好预习效果呢?也曾思考过运用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但法律这框内容,学生相对难理解,以思考题引导阅读、预习难度较大。
所以,以什么形式达到自学目的,还要看学习内容。
要让学生更有兴趣的自学,除了问题设置还应考虑其他元素,如适当的标准,有趣的图案等。
合作探究是花时最多,最能体现研学案质量的部分。
我觉得探究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值得探究,有必要探究,通过探究可进行情感教育等。
《走近法律》研学案中,我依据这些要求,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探究1认识规则,让学生熟悉规则类别,并举出身边的三类规则,然后再对这些规则进行分析。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走进法律说课稿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属课标中“心中有法”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价值标准,增强法律观念。
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则,明确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进而引伸到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是法律部分的起始课。
体现政治学习中的“是什么”,为后两框的“为什么”“怎么做”内容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特征、作用。
2、难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二、教法学法鉴于七年级学生接触法律非常少,往往局限于现象,不关注本质,法律术语较多,内容抽象。
结合学生实际,我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具体的事例或案例,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
2、合作讨论法加强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
3、思考领悟法展示大家比较熟悉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学生的领悟,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学法动:动手,强调课前自主预习,勾画出难点。
说:说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悟:悟材料,通过对教学素材的领悟,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有关法律的一组图片,出示课题《走近法律》。
设计意图:结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明确学习内容。
走进法律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走近法律》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学习内容。
本课的课标依据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少年,正处于向青年转型的初始阶段,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
无论是知识水平、能力判断,还是对社会的是非辨别能力都不成熟、比较弱。
特别是他们不能正确理解道德、纪律、法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法律的认识比较陌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法纪,初步形成法律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件制作花了很多心思,符合政治课堂生活化、情景化、时政化的要求。
课堂上能实现以学生、资源、老师三者的良性互动,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到处理质疑(即“解决否”)都比较成功,重点,难点把握到位,课堂结构严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活动跃。
但由于农村学校的学情不同,自己能力所限,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仍没有摆脱教师问学生答的习惯,个别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一味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缺乏多样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愿意学、要学、想学,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与反思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走进法律》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内容,教师在备课环节充分备学生,结合七年级学生总体结构特点,注重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生活中的典型时事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把积极思考与社会实例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感受,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从中受到启迪,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律,从而真正的从生活中走进法律。
教材分析1.《走进法律》是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
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2.针对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知识上的认知,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3.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课)的联系。
本节是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起始课,又是法律基础知识和作用的引领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从而懂得学法、用法、护法的重要性,对于以后几个课时的学习做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
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
走进法律的教学反思3篇
走进法律的教学反思3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小编整理走进法律的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走进法律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纪律和法律的区别。
体会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及评价作用。
教育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积极的学法、用法、护法。
整节课结构清楚,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完整;注重对学生读写理解能力的培养;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情境,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讲练结合,升华思想。
本框内容从课件形式、教学素材、教学环节等方面来看较完整,结合课堂演示、课堂评价,基本上达到有效课堂的条件。
但是,这节课所暴露的问题也较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讲课语速过快,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鼓励性的语言。
2、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点的讲解没有详细展开,而是忽略而过,如:讲述法律三个特征的时候。
课件在相关内容中链接了相关案例,但是没有对这些案例展开并详细地讲解。
还有讲述法律作用的时候,也显得过于简单,并且这一环节还主要是教师的教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环节可以把时间赋以学生,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学习的感受。
3、从整节课堂各环节来看,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及材料,我选取的素材过于丰富,也较为复杂,使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同时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就显得时间不够,今后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
比如说:今后尽量选取一个主要的事例贯穿始终,使得整节课能够把知识和事例有机结合地起来,形成一个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的主线。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走近法律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近法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1这节课分为两部分,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得用一节课讲完,但七年八班在讲这节课时,由于班级发生了一点事耽误了时间,所以我一节课只讲了第一部分,当我讲第二部分内容时你,教研员听了我的课。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复习道德、纪律规章、法律的区别,法律的三个特征。
由法律的三个特征自然过渡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法律的作用。
第二步是利用一个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解答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质疑或补充,从而理解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法律规范和保护我们的例子,加深对法律作用的掌握。
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然后做练习,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选取的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讨论,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要回答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围绕某一问题展开了辩论。
记得材料中有这么一个问题: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是下节课的内容,我出这一问题是想看看学生处理生活纠纷的能力,没想到学生一番争执后,一个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学生答道:“先想办法与对方沟通,如果不妥,再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他回答的如此准确,以至于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
这节课由于内容较少,所以教学时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对每一个问题就可以深挖掘,多扩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排和处理,并多探寻好的教学方法,多查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把一个个问题丢给学生,引导他们自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教案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教学设计辽宁省盘锦市第二初级中学张晓丽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
在记者采访他时,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
学生2:不赞同,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教师:请把书翻到86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师:自学指导: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86——90页,完成如下思考题:1、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规则?2、这些规则可分为几类?3、法律有哪些特征?4、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导学释疑:活动一、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一天中,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学生1: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在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和老人让让座,不能与老人、小孩子抢座。
学生2:走路得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学生3: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在课上不随便说话、打闹,不随便进出课堂。
学生4:在球场上得遵守规则…………教师:如何没有这些规则,大家可以想象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生:混乱不堪。
教师:对,大家说得非常好。
那大家能不能把我们身边的这些规则进行规类呢?学生:规则可分为道德、纪律规章制度、法律。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模板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模板《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李善婷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三、教材分析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和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是本框的重点之一。
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规则,从而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重要性。
其次,教材说明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列举了道德、纪律、规章等,并说明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再次,教材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教材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情景对法律的保护作用作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学情分析一是针对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走近法律)教学反思一、闪光点1.课堂活动形式新颖在正式上课前,我为学生循环播放了简短的普法宣传片,这部普法宣传片是动画片,使学生更加放松,并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脑海中牢牢记住了宣传片中提到的与法律相关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对法律的了解,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课堂的实际效果也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积极答复,顺利自然地引出学习的课题,同时带着疑问进入学习。
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都采纳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授课,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规则以及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学会遵守规则,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从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看,这一种形式实在在肯定程度上完成了这些目标,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调动,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还引发了学生对于规则的重要性的思考,较好地完成了三维目标。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阶段,教师也利用了这个活动的契机表扬学生自始自终都遵守了规则,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也进一步得到升华,真正地感受到遵守规则非常重要,只有遵守规则,大家才能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条件下竞争,才能体会到竞赛的乐趣,因此,要学会遵守规则。
2.用贴近学生的案例贯穿知识点在讲授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作用时,我只使用了一个“儋州电信诈骗〞的案例贯穿全部。
我认为这种方法有几个优势:一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这是一则发生在儋州的真实案例,且影响较大,也是儋州市目前所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事情就在身边,与自己息息相关,更加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化繁入简,透彻分析。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在知识点较多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太多案例或者材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增加课堂的负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很好达成。
所以,用一则材料贯穿知识点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分析、思考,加深学习印象,对知识点更好地融会贯穿;三是利用时政热点新闻作为材料,符合了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也更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法律的特点及其作用。
七年级下册《走进法律》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走进法律》教学反思引言在七年级下学期,我担任了《走进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这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在本文中,我将就本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一些改进的方案和经验。
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始之前,我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技能。
4.能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的概念和分类。
2.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3.法律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
4.法律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法律知识。
1.启发式教学法:我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案例分析法:我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具有争议性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原则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3.角色扮演:我组织了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法律角色,体验法律的应用和实践。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1.作业评价:我布置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阅读材料的整理和归纳、现实案例的分析等。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阅,我可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评价:我组织了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我可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测试评价:我安排了一些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下第七课第一框反思
七下第七课第一框《走进法律》课后反思康秀霞学校推行“125”模式已有两月有余,本人也认真研读了文件精神,并在此其间积极参与听课,大概听了二十几节展示课吧。
虽然精神和程序已领悟于心,但具体操作起来特别是“小组合作、分层释疑”环节还是很茫然,不知如何把握。
心里还没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
在这种茫然未释下,我上了这节课——《走进法律》。
这节课自我感觉良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导学案准备充分,设计精美。
从导入到每个环节及之间的衔接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反复的修改并把说的每一句话都形成了文字。
特别是“自主学习,梳理知识”部分的填空题及“精炼整固,考查能力“部分的选择题选了又选,改了又改,不下五六遍吧。
真正实现了“扣准知识点,时间合理,难易适当”的原则。
2、本节课有两个亮点:“游戏接龙”活动生动有效,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李代沫视频材料新颖富有时代性,接近学生实际而富有教育意义,设问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同时又扣紧了本课知识点。
自认为不错。
3、在制作ppt及导学案中通过自我摸索及虚心求教,提高了对电脑技术的操作兴趣及能力,更增强了学习信心。
学无止境,不进则退。
要追求上进,不能自甘落后。
特别是对现代教育技术自己的这个弱项要加大学习的力度。
本节课自我感觉不良好处有:1、开始时有点紧张,心跳急促,语音微颤,目光闪烁,手指略抖。
上展示课还不能做到淡定自如,游刃有余。
心理素质有待调适,教风教态仍需修炼。
2、“分层释疑,合作交流”环节没充分体现:未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未形成完善的小组激励机制,小组交流不够积极充分,个别学生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
3、时间没控制好,造成“精炼整固,考查能力”环节没完成。
以后上课更需要锤炼语言,每个环节的设置时间应更精准,过渡应更简洁等“125模式”对我来说,还处在摸索阶段,还有很多盲点和误区。
以后需继续努力学习,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法律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变革和法律实践的需求,以培
养更加应用型、创新型的法律人才。
以下是我对法律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思考:
1. 剖析课程设置:法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贴近实际需求,包括基础法学理论、案例
分析、法律实务等内容。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
纸上谈兵。
2. 强化实践教学: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
重视。
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实地调研、参与实际案件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参与
到法律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
解法律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以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
4. 加强法律实务培养:法律实务是法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包括审判、律师工作、法律顾问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相关法律机构合作,开设实践课程
或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法律实务当中。
5.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容易强调记忆和书本知识。
应该探索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报告、项目实践等,以发现和培养
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法律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加优秀的法律人才。
需要不
断思考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
实现法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教案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教学设计辽宁省盘锦市第二初级中学张晓丽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
在记者采访他时,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
学生2:不赞同,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教师:请把书翻到86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师:自学指导: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86——90页,完成如下思考题:1、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规则?2、这些规则可分为几类?3、法律有哪些特征?4、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导学释疑:活动一、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一天中,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学生1: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在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和老人让让座,不能与老人、小孩子抢座。
学生2:走路得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学生3: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在课上不随便说话、打闹,不随便进出课堂。
学生4:在球场上得遵守规则…………教师:如何没有这些规则,大家可以想象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生:混乱不堪。
教师:对,大家说得非常好。
那大家能不能把我们身边的这些规则进行规类呢?学生:规则可分为道德、纪律规章制度、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法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纪律和法律的区别。
体会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及评价作用。
教育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积极的学法、用法、护法。
整节课结构清楚,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完整;注重对学生读写理解能力的培养;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情境,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讲练结合,升华思想。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
计划得再周详,教案写得再完善,课堂教学中往往也会遇到这样那样各种意料不到的问题,导致我们不能完整地实现教学计划,这就存在一个“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我在课堂教学上总是怕出现磕磕碰碰,力求一节课学生没有问题,一切按照自己设想的完成,即使教学中有生成出现,也想把学生的回答极力拉回到“标准答案”上来。
这就使得生成性的火花太少了,一切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教学,可能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得不到重视,那就会失去提问的兴趣,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以后学生只会变成装知识的容器而已,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所以说我们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动口、动手,更要
学会动脑。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及材料,我选取的素材过于丰富,也较为复杂,使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同时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就显得时间不够,今后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
比如说:今后尽量选取一个主要的事例贯穿始终,使得整节课能够把知识和事例有机结合地起来,形成一个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的主线。
中学生好动,情感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很不成熟,还要进一步塑造,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可是由于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急躁,包办代替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逐步修正的地方。
我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进一步加强同伴互助,相互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