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 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原理和方法。

4. 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与恢复。

5.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维持原理和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与恢复,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意义。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稳态的含义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与恢复,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道德观念。

4. 实践法: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稳态含义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原理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参与度,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景观图片、生态系统示意图等。

2. 视频素材:生态系统稳态破坏与恢复的实例视频。

3. 纸质教材: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的教材。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机制:负反馈调节、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examples(如森林、湿地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持机制。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意义及其维持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案例,如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态问题,如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概念和维持机制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生态系统稳态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

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教材和学术资料。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生态学中的其他概念,如生态位、物种丰富度、能量流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生态学知识体系。

2. 探讨生态系统稳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生态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生态系统的稳态特征。

2.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2. 学生也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九、作业设计:1. 编写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理解。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学设计姓名:王竹学校:渭南市杜桥中学邮编:714000【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中的第四小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设计理念】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原理等方面内容。

它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这节课以前面所学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为第五章《人类与环境》做好重要铺垫,与第五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的意义:学习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使学生珍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地球,做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一方面,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有的生态系统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也能维持原貌,而有的生态系统一旦受到干扰或者人们不加以呵护就会受到破坏,只是对其原因不能从理论上给以正确解释。

另一方面,学生也知道生物的不同营养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某种生物增多,必然导致其天地捕食者增多,而捕食者增多,又会导致被捕者减少等等。

这些日常积累的感性知识为理解本节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渗透了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相关知识,为学好这节课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3、非认知因素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解释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

1.2、举例说明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

1.3、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3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3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课标解读1.阐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关系。

●教学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中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考查频度较高,多考查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的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室效应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法指导1.对能量流动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P84图4-10,再根据教材P83图4-9推算相关数据,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意义时,教师可先设疑:(1)在草原如何放牧才能达到既有高产畜量又不会导致草原退化?(2)如何使农田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要使学生懂得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

2.有关碳循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讨论,并补充介绍化石燃料的燃烧所排放二氧化碳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当注意联系环境,如联系滥伐森林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建议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如果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会对碳循环过程产生什么影响?(2)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改善生存环境?3.有关氮循环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氮循环示意图,分组讨论的氮循环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过程的含义,总结交流比较氮循环与碳循环的异同。

●新课导入建议激趣设疑,导入新课:播放美国影片“荒岛余生(Cast Away)”的片段。

思考与讨论: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查克一样流落荒岛,如果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微专题突破名师精编课件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微专题突破名师精编课件苏教版必修
【答案】 A
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2/5 来自兔子,2/5 来 自鼠,1/5 来自蛇。那么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 10 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 【导学号:32570238】
A.300 g C.900 g
B.450 g D.1 800 g
【解析】 先将食物网拆分成 3 条食物链:①植物→兔→猫头鹰;② 植物→鼠→猫头鹰;③植物→鼠→蛇→猫头鹰。根据猫头鹰的食物比例可 知,增加的 10 g 体重中 4 g 来自①、4 g 来自②、2 g 来自③,计算最少消 耗植物量,则按照能量最大传递效率 20%计算,则①需要消耗植物量为: 4×5×5=100,②需要消耗植物量为:4×5×5=100,③需要消耗植物量 为:2×5×5×5=250。总共消耗植物为 450 g。
【答案】 B
4.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情
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能量(J)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419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209.5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146.62.85
A.食物中的能量 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B.鳞翅目幼虫摄入 419 J 的食物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 1 047.5 J 的能量 C.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 较少 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 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
【解析】 用于自身生长的能量占摄入量的值为:62.85÷419×100% =15%;鳞翅目幼虫同化量为:419-209.5=209.5 J,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 同化量 209.5÷20%=1 047.5 J。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word学案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word学案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态因子【积极思考】“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两极,骆驼、仙人掌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里等等。

但是无论生物生活在何种环境中,都要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思考一下:影响麦田中的小麦生存的因素有哪些呢?1.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生态因子?光非生物因素温度水生态因素()------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和群体2.非生物因素I.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

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

强调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1)有些植物在强光下长得好(如:松、杉、柳、槐、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好(如:药用植物三七、人参)。

(2)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

(3)光对动物的影响: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生长发育、体色等。

在长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动物:貂、鼬。

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动物:鹿、山羊。

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对紫外线很敏感,因此,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

II.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1)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

温暖地带:阔叶林较多。

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香蕉、凤梨(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种植。

从赤道到两极植物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

(2)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小麦的种子只有在3~43度范围内才能萌发。

蛙、蛇的冬眠(3)温度影响生物的形态:北极狐和沙漠狐,东北虎和华南虎的体态比较III. 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影响生物的分布: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而干旱的沙漠动植物种类稀少。

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等;3.生物因素中,既有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不同种生物之间影响。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和类型。

(重点)2.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难点)3.描述生物圈的组成。

1.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生态因子的种类(1)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子: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3.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合作探讨]探讨1:影响浒苔生长的生态因子主要有哪些?提示:水温、光照、无机盐的浓度等。

探讨2:生物都生活在环境中,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

请思考生态因子是否就是指环境因子?提示:不是。

生态因子只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是指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素,例如,虽然海拔、水深对生物也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其作用是通过其他因子如温度、阳光、水分等因素实现的,故只能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归纳拓展]1.生态因子的特征(1)整体性:环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为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性: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并非同等重要,其中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一方面,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都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情况下,某一生态因子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的增加或减弱而得到补偿。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分析(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有一个最适区。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①概念: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

②实例:光、声、热、电、磁等。

(2)化学信息:①概念: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

②实例:植物代谢产物和动物外激素。

(3)行为信息:①概念: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等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

②实例:舞蹈、运动等。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传递过程,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过程。

(2)意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发挥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模拟传粉昆虫的信息吸引传粉昆虫前来帮助植物传粉,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发挥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

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5.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两个方面。

6.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食物网越复 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达到既防虫又减少污染环境的效果。

(3)利用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传递的信息,适时调整产品的上市时间,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1.生态系统的稳态(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意义: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3)主要表现: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而不受损害的能力。

高中生物苏教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名师获奖

高中生物苏教版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名师获奖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1)【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通过图解分析各种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情况,通过比较总结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2.学习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3)比较各种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3.学习难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

(2)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看”——知识经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导”—自主预习一、能量流动1.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的过程。

2.源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开始了能量的输入3.总值: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动的。

4.渠道:和食物网5.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热能6.过程:⑴方框大小、箭头大小的含义:方框为;箭头为。

⑵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后的个去向呼吸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残落物、遗体自身储存流入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是。

7.特点⑴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营养级流向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呼吸作用而部分热能。

⑵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传递效率(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能量金字塔始终为金字塔,都遵循10%~20%传递效率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可能为正金字塔,也可能为金字塔,上下营养级音间无固定数量关系。

8.研究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关系,使能量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物质循环1.概念:2.特点:、。

3.实例:⑴碳循环①存在形式:CO2、含碳、碳酸盐、煤、石油、天然气等②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形式循环,在生物群内部是以的形式流动③生理过程:作用、呼吸作用、作用、分解作用④碳循环过程图解⑵氮循环:三.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区别:物质是的,而能量流动是的、的。

2.联系:物质作为能量,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知道稳态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3.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与特征2.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特征及维持机制。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尤其是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特征及维持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态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的认识水平。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

2. 案例资料: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的案例。

3. 教学视频: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动画或视频。

4. 教学课件:涵盖本次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与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

3. 第三课时: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态。

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 苏教版必修3

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图解(3)能量来源:太阳能。

(4)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5)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指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流向第三营养级……能量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

②逐级递减:指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在代谢中都会消耗很多的能量,结果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减少。

③传递效率ⅰ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平均只有10%-20%。

ⅱ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就越多。

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研究意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生态农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使能量被多效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还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基础自测]1.判断对错(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2)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提示:第二营养级是指初级消费者,因此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被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而不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3)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热能的形式流动的。

(×)提示:是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流动的。

(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提示:由于在各营养级中都会有生物的细胞呼吸存在,通过细胞呼吸,部分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做不到全部流向人类。

[合作探究·攻重难]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高中生物 4.2.4 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同步导学案 苏教

高中生物 4.2.4 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同步导学案 苏教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4.2.4 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同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一、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重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难点:(1)掌握生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导”—自主预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调节。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种类:比较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保持原状、恢复原状影响因素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①一般呈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①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

②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学”—互动探究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课本P89-90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可表示如下: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说明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种稳定性?提示:恢复力稳定性。

3.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及特点。

(重难点)3.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难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势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3)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

[合作探讨]探讨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探讨2:某种蜣螂专门以大象的粪便为食,能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简单说明。

提示:不能。

因为大象粪便中的能量并不属于大象的同化能量,而是生产者的同化量。

[归纳拓展]1.能量的输入(1)起点: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输入方式光合作用①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绿色植物等化能合成作用②特殊的生态系统: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硝化细菌等2.能量的传递(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传递过程3.以第二营养级为例分析能量的分流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散失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因此,B项中的能量去向并非来自于兔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错误!.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选A。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则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错误!.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解析:选B。

每个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动物的排泄物、植物的残落物被分解者分解,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而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不可能流到同一个营养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 1.概述能量流动的概念,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2.分析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3.结合生态农业实例,阐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方式一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 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但母鸡提出抗议。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方式二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鹰捕食兔子的过程。

提问:刚才这部短片的主角是谁?(过渡)对了,兔子、鹰,不要忘了还有小草,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生产者就是小草,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由小草养活的,没有小草,也就不会有兔子和鹰了。

现在小草有问题要问了:1.我们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我们吸收了吗?3.我们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总结:导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植物体的衰老死亡以枯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而散失。

③被初级消费者取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取食生产者获得。

(2)能量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遗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取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图解知识整合1.能量流入某营养级的定时定量的分析(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4条,它们分别是: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被分解者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这部分能量不能进入这个生态系统被利用,这是因为能量散失及被利用后不能被再次利用。

2.摄入量与同化量的比较(1)本营养级的摄入量不等于同化量,因为摄入量并不完全被同化,如有一部分不能被利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2)本营养级产生的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例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生态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储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则甲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则乙为消费者。

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生态系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同时又不断将能量扩散到外界。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B.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D.②>③+④答案 D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 1.能量流动的特点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3.能量传递效率 (1)计算公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2)一般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知识整合 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能逆转且散失的热能不能再利用;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呼吸作用产生热能而散失掉。

由于热能不能被绿色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能源,所以整个生态系统必须有太阳能不断予以补充。

(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为呼吸作用散失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 ③还有少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例3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B .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C .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C解析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可逆转,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可以包括三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作用所消耗。

例4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消耗植物( ) A .10千克 B .40千克 C .100千克 D .280千克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人的能量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人,②植物→羊→人,③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

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 、b 、c ,则a×20%=1×12,b×20%×20%=1×14,c×20%×20%×20%=1×14,求出a =52,b =254,c=1254,进而求出a +b +c =40。

方法链接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答案 B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有2条去路: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二是用于兔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然后被下一个营养级即狐摄入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应注意的是狐摄入后,未被消化的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部分,是属于兔的能量,而不是狐的能量。

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3.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若使农业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发展,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人类决定种养生物的种类B.由人类进行播种、施肥C.经常进行锄草、松土、治虫等田间管理D.延长食物链、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D解析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会增加能量的流失。

5.根据某生态系统的相关图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1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kg,至多需要草________kg。

(2)图1食物网中,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组)。

(3)根据图2能量流动的图示可知,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箭头______;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示中的箭头__________(用图中的①~⑬来表示)。

(4)从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来看,图2中②③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4 25 100 000 (2)蛇、猫头鹰蜘蛛、蟾蜍(或蜘蛛、食虫鸟) (3)⑤⑨(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如题图1所示,从左向右数,在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根据猫头鹰占据的位置,可以得出猫头鹰占有4个营养级。

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 kg,至多需要多少草应该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10%和食物链最长,至少需要多少草应该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20%和食物链最短。

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即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被分解者利用,由图2可知,E为分解者,那么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2中的箭头⑤,同理可知,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2中的箭头⑨。

从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来看,图2中②③④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对点训练]题组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形式转变的顺序是( )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应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依次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于无机环境中。

2.(2018·陕西榆林一中高二月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食草动物摄取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D.用于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C解析食草动物以草为食物,经消化吸收,真正进入体内的能量是食物中的能量减去粪便中包含的能量,即其同化的能量。

3.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 )A.散失在环境中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后,最终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环境中,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