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14.2.1 全等三角形判定SAS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E
∠ACB=∠EFD (已证)
AB=ED (已知)
∴△ABC≌△EDF(AAS)
仿例1 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 使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CB的延长 线于点F.求证:AB=BF.
证明:∵EF⊥AC, ∴∠FEC=90°, ∴∠F+∠C=90°, ∵∠ABC=90°, ∴∠A+∠C=90°, ∴∠A=∠F, 在△ABC和△FBD中, ∴△ABC≌△FBD(AAS), ∴AB=BF.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导入新课
旧知回顾 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如何叙述? 答:SAS,ASA,SSS共三种.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 边”“SAS”);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 角”“ASA”);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SSS”).
∴∠BAD+∠ABD=90°,∠BAD+∠EAC=90°,
∴∠ABD=∠CAE.
∠A=4, ∠ABC=∠FBD, BC=DC, ∴△ABD≌△CAE(AAS),
∴BD=AE,AD=CE,
∵AE=AD+DE,AD+DE,
∴BD=DE+CE.
随堂练习
1. 分别写出下列两题中符合已知条件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
∴△ABD≌△ACE(AAS),
∴AB=AC.
AAS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 已知:如图,点B,F,C,D在一条直线上,AB=ED,
AB∥ED, AC∥EF ,求证:△ABC≌△EDF.
证明 ∵ AB∥ED, AC∥EF

沪科版数学八上1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课件(共26张)

沪科版数学八上1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课件(共26张)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 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 的点C,连接AC并
延长到D, 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证明:在△ABC 和△DEC中,
CA = CD, ∠ACB =∠DCE, CB =CE ,
3.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C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 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 总结:在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 定三角形全等的.
C
A
B
E
C
C′
A
作法:
A′ B
D B′
(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
想一想:作图的结果反应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SAS)
文字语言: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BC ≌△DEC.(SAS)
A
B
C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E
D
例3 已知:如图,AC=AD,∠CAB=∠DAB.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章节的重点,尤其是SSS、SAS、ASA、AAS和HL五种判定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判定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准确识别和运用。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重点,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
4.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含义。
2.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和HL五种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判定方法的应用。
3.针对每种判定方法,给出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1.基础巩固题: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家长签字确认,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题:已知△ABC中,AB=AC,∠B=∠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提高拓展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题技巧。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给予个别辅导。
3.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4.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4,7),C(x,y),且△ABC是全等三角形,求点C的坐标。

14.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14.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
D
E
B
C
间接条件
例题: 如图, 在△ABC中,AB=AC, AD平 分∠BAC,求证:△ABD≌△ACD.
练习1. 变式练习:
如图,已知AD//BC , AD=BC, AE=CF, 求证:△ABC ≌ △CDA △AFD ≌ △CEB
A
F
E
D
B
C
A
E
D 证 明 : AD // BC
A C AE CF
A D
B
C
课堂小结:
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或SAS) 2. 用尺规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的三角形画三角 形 3、会判定三角形全等
A
2
1
.
B’
B
O
A’
OA=OA’
∠1=∠2 OB=OB’
?
A’B’ = AB
画△ABC,使AB=3cm,AC=4cm。
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 较,它们互相重合吗? 若再加一个条件,使∠A=45°,画出△ABC
画法: 1. 画∠MAN= 45°
2. 在射线AM上截取AB= 3cm 3. 在射线AN上截取AC=4cm 4.连接BC 则△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把你们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进行 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
再任意画 一个 △ ABC 和 △ DEF , 使 AB=DE ,
AC=DF , ∠A=∠D , 把画好的△ABC和△DEF比 较,它们全等吗?
A B C D
E F
△ABC≌△DEF
由前边的作图比较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1)

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手大赛:沪科八年级数学上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AS)教学目标:1. 学会用已知两边和其夹角画三角形的方法,掌握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并且会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经历从动手操作到理性证明,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3.通过“边角边”的应用,掌握转化的数学方法.4.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并灵活应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复习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创设情境:①家里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明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 该怎么办才能做到呢?②房子里的钢窗,开窗时,随着∠ABC的大小改变,开窗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ABC能唯一确定吗?2.导入新课: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元素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共同探究,学习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1.只给定一个元素:(1)一条边长为4 cm;(2)一个角为60°.2.只给定两个元素:(1) 一条边长为4 cm,一个角为30°;(2) 两个角分别为30°、50°;(3) 两条边长分别为4 cm、2 cm.师: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看根据这些已知的条件能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操作,并思考、讨论.3.小结: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4.师: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教师拿出一个圆规,边操作边说明:圆规的两脚的交点记为O,我在圆规的两脚上各取一点A、B,自由转动其中一个角,△AOB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增加什么条件才可能确定△AOB的形状和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给夹角∠AOB的大小.)5.教师拿出两块三角板,边操作边讲解:把30°的这个角记为∠B,45°的这个角记为∠C,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交点记为点A,沿着B、C两点确定的直线l左右移动三角尺,△ABC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确定△ABC的形状、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6.下面,条件,①师:因为A'B'和B'C'CMB'N=∠B,②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先作一条射线B'N,然后以B为圆心,以小于BA且小于BC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BA、BC的交点分别记为D、E,然后再以B'为圆心,以与刚才同样的半径画弧,与B'N交于一点,记为E',然后E'为圆心,以DE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一条弧于一点,记为D',连接B'D'并延长得射线B'M,这样我们就作出了∠MB'N=∠B.下面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作一个角等于你画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学生交流讨论后操作,教师巡视指导.③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然后在B'M上截取B'A'=BA,在B'N上截取B'C'=BC,然后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学生操作): 师:将你所作的△A'B'C'与△ABC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全重合?由此你能等到什么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小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下面的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在△ABC与△DEF中:AB=DE∠B=∠EBC=EF∴△ABC≌△DEF(SAS)⑤练一练:在下列三角形中,哪两个三角形全等?⑥说一说:如图:AB=AD,∠BAC= ∠DAC,△ABC和△ADC全等吗?为什么?三、范例学习,加深理解【例1】如图,在湖泊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接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学习了边角边定理后,聪聪想到了测量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同学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师:我们不能直接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可以有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可以量出AB的对应边的话,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我们就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了.学生交流.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因此,我们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 到点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点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说出这样做的依据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证明过程.解: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达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理由:在△ABC与△A'B'C中,∵AC=AC,(已知)∠ACB = ∠A'CB',(对顶角相等)BC=B'C,(已知)∴△ABC≌△A'B'C'.(SAS)∴A'B'=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已知:如图所示,AD∥BC,AD=BC.求证:△ADC≌△CBA.师:根据题意,你知道那些相等的条件?△ADC中AC边与△CBA 的哪条边对应?它们相等吗?还有什么相等条件呢?依据什么?小结:我们就找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就能判定△ADC和△CBA全等了.教师板书证明过程.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实际应用:某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4.2《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3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4.2《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3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4.2《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4章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变换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需要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证明。

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2.准备几何画板等绘图工具;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案例;4.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全等三角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

14.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的说课稿-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4.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的说课稿-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4.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的说课稿-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 引入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三角形的知识。

而了解三角形的全等性质,对于我们研究和解题三角形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性质中的边-角-边(SAS)判定。

边-角-边(SAS)判定是指当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对应相等,并且这两个边之间的夹角也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2. 教学目标•理解边-角-边(SAS)判定的的概念和条件;•掌握使用边-角-边(SAS)判定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运用边-角-边(SAS)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边-角-边(SAS)判定的概念和条件;•使用边-角-边(SAS)判定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实例分析和练习。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忆起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并复习前面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步骤二:学习新知1. 边-角-边(SAS)判定的概念和条件边-角-边(SAS)判定是指当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对应相等,并且这两个边之间的夹角也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2. 使用边-角-边(SAS)判定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在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可以使用边-角-边(SAS)判定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有一条边对应相等;2.观察这条边的两侧是否有对应的两个角度相等;3.如果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则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 实例分析和练习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来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理解。

步骤三:总结与提高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边-角-边(SAS)判定,它是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个重要性质。

通过这种判定方法,我们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沪科版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ppt课件

沪科版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ppt课件

求证:∠B=∠C
A
证明:在△ABD和△ACE中 E
AB=AC(已知)
∵ A=A(公共角) B
AD=AE(已知)
A
∴△ABD≌△ACE(SAS)
D
C A
∴∠B=∠C(全等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
B
DE C
3.如图,∠B=∠E,AB=EF,BD=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想一想: 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 关的条件? 只知道一个条件(一角或一边)行吗? 两个条件呢? 三个条件呢?
做一做: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完全重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B
C
基本事实: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A
D


B
CE
F

在△ABC和△DEF中,

AB=DE
∵ ∠B =∠E
例题讲解1:
如图,已知AD∥ BC,AD=BC.你能说明△ABC与 △CDA全等吗?你能说明AB=CD,AB∥CD吗? 为什么?
证明:∵ AD∥ BC,(已知) ∴ ∠DAC=∠BCA。
D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4.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个条件可以吗?
不一定全等 不一定全等
1. 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结论: 有一个条件相等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活动
两个条件可以吗?
不一定全等
1.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 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不一定全等 3. 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不一定全等
300 300
60o
60o
4cm
300 6cm
30o
6cm 结论: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 .
探究活动
你如 能果 说给 出出 有三 哪个 几条 种件 可画 能三 的角 情形 况, ?
三个条件呢?
1. 三个角;
2. 三条边; 3. 两边一角;
4. 两角一边。
探究活动
三个条件呢?
1. 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C C'
思考: 能否通过图 形旋转试试

A'
(图①)
探究㈡: ⑵、如果△ABC和△A'B'C'的位置关系如图②所示,则两个三 角形全等吗? A A' C'
变换演示: 变换演示:
B' B

C C'
A'
B'
思考:
能否通过图形的 平移和旋转试试

(图②)
300 300
60o
60o
结论: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不一定全等。
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问题1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使A′B′=AB,∠A'=∠A,C′A′= 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 △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角边SAS】

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角边SAS】
(1)师生一起交流自学质疑有哪些疑问?
(2)如图,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 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 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二、 、合作探究 1、确定怎样用尽可能少的条件来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一:看图回答:
这就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一种方如下的基本事实: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表示边,A 表示角) (S
活动二:例 1、已知:如图 AD∥BC,AD=BC,求证:△ADC≌△CBA
活动三:例 2、如图,在湖泊的岸边有 A、B 两点,难以直接量出 A、B 两点间的距
离. 你能设计一种量出 A、B 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案吗?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三、学习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引导 得不够明白?
班级
姓名
时间
3
课题: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测学案
1、已知:如图,AB=AC,AD=AE, 求证:△ABE≌△ACD
通 过上面的各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2
1、 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2、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3、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由上可以知道有一个或两个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下面我们来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来研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已知:如图△ABC 和△A′B′C′ 满足 如果你把这两个三角形 从纸上剪下来,发现 这两个三角形可以完全 重合,也就是说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科版12八年级上册

《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科版12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其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练习1. 掌握并背诵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基本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2. 完成一系列选择题和填空题,题目涉及不同情境下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旨在检验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实践操作1. 绘制不同情境下的全等三角形,并标明各边和各角的关系,用以验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 小组合作,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纸片、尺子等)制作全等三角形模型,并讨论不同判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三)综合应用1. 完成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建筑、几何图形等问题。

2.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查找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其他方法和应用案例,拓宽知识视野。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基础练习部分需全面掌握,实践操作部分需真实绘制或制作模型,并详细记录操作过程。

3. 综合应用部分需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题思路。

4. 作业需整洁、规范,字迹清晰,符号准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评分,重点评价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的认真程度以及综合应用的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解题思路,对于有创新性的作业给予额外加分。

3. 教师需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详细标注,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其学习效果。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14.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SAS)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14.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SAS)
把你们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进行 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
第13页,共37页。
探究4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
△A′B′C′使A′B′=AB,A′C′=AC,∠A=∠A′

画法: 1. 画∠DA′E= ∠A
2. 在射线A′D上截取A′B′= AB
3. 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第34页,共37页。
(2).如图,在△AEC和△ADB中,已知 AE=AD,AC=AB,请说明△AEC ≌ △ADB的
理由。
解:在△AEC和△ADB中
C
AE=AD(已知)
D
= ( ∠_A___ _∠__A_ 公共角)
AC=AB(已知)
A
E
B
∴ △AEC≌△ADB( SAS )
第35页,共37页。
例9:小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 ED=FD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
对应夹角相等的条件。
C
由∠BAE 是两个三角形的
A
2 1
公共部分,可得:∠CAE=∠BAD。
B
D
证明:∵∠1=∠2(已知)
图5 E
∴∠1+∠BAE = ∠2+∠BAE(等式性质)
即 ∠CAE= ∠BAD
在△CAE和△BAD 中
AC=AB(已知) ∠CAE=∠BAD(已证)
AE=AD ∴△ABD≌△ACE(SAS)
4 ⑥
第17页,共37页。
2.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并把它们 用直线连起来.
30º


ⅣⅣ
ⅢⅢ
5 cm
30º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角边角”条件的内容;能利用“角边角”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道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2、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3、解决问题:会用“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解决具体问题;能利用全等解决角相等和线段相等问题;4、情感态度: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究,乐于合作交流及大胆猜想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认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合情推理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对回答的正确与否不做解释与评价,留一个悬念,学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③后,再回来解决.)师问:哪个方案正确呢?到底应该带哪块残片最合适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很容易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角边角”二、探究新知,验证猜想:(师: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纸,及尺规、量角器和剪刀,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成下面的探究). 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 再画一个△A'B'C' ,使AB=A'B',∠A=∠A', ∠B=∠B'(即:使两角和他们的夹边也对应相等). 并把画好的△A'B'C'剪下来,与△ABC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师画图并板书画图步骤,学生在纸上画)画法:1、画线段AB=A'B'2、在线段A'B'的同旁画∠D A'B'=∠A,∠E B' A'=∠B,A'D与B'E交于C'点. 师问:请同学们把你画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去,看看有什么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 B' A'


C'
活动一
按下列条件做两个三角形,并通过比较判断 它们之间是否全等,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一条边为3cm; 第二组:一个角是45°; 第三组:两条边分别为4cm和6cm; 第四组:一条边为3cm,一个角为30°; 第五、六组:两个角分别为30°和50°.
范例学习
如图,在湖泊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 接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学习了边角边 后,聪明的小杰说他会测量了.你知道他是 怎么做的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A B’ C B
A’
范例学习A
A
证明:∵AD∥BC(已知) ∴∠DAC=∠B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活动二
利用图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使 30 ∠A= ,∠A的两边分别为6cm和10cm,做 出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吗?由此你有什么结 论?
A
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活动三
下列图形中,若用SAS证两个三角形全 等,至少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D
A
B
C
如果AB之间不能直接测量,你能测 出AB之间的距离吗?
D
C
B
准备条件 指出范围
列举条件 得出结论
在△ADC和△CBA中,
AD=BC(已知) ∠DAC=∠BCA(已证) AC=CA(公共边) ∴△ADC≌△CBA(SAS)
牛刀小试
已知:如图,AB=DB,CB=EB,∠1=∠2
求证:∠A=∠D
A D 1 B 2 C
E
3cm
3cm
3cm
45◦
45◦
45◦
4cm
4cm
6cm
6cm
30◦ 3cm
30◦ 3cm 3cm
30◦
50◦
3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