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危机理论防范对策课件
合集下载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国际金融课件)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国际金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18a548cfc789eb172dc87f.png)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 政府行为分析
1、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的成本
(1)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 预算赤字
(2)高利率不利于金融稳定,利率过高会导 致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低迷
(3)高利率意味着经济紧缩,带来衰退与高 失业率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2、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收益 (1)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
§1 货币危机概述
货币危机的界定 (一)货币危机内涵
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给一国或多国带来的以货币大幅 度贬值为症状的经济现象。 1、广义:一国或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 幅度(25%),同时贬值幅度比前一年增加至少10%。 2、狭义: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 率制度的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3、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投机者与政府之 间的博弈过程。利率水平的高低则是决定政府是否 放弃固定汇率制的中心变量。
英国退出欧元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主要内容
(一)投机者行为分析
攻击成本:本币利率 预期收益:持有外汇资产期间外币的利率加上 预期本币贬值所得收益。 只要预期投机攻击成功后该国货币贬值幅度超 过该国提高利率后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幅,投机者 就会进行投机攻击。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评价
1、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 衡的存在。“好的均衡”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 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是贬值预期, 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是货币危机。
2、预期因素决定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 么程度,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 否的中心变量。
国际金融学06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国际金融学06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ec9ddc1ed9ad51f11df290.png)
•B
•t •t(时间)
0
国际金融学06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 论
(五)克鲁格曼模型 对货币危机的分析特点
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货币危机的发生是 由于政府宏观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这两种政 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引起的。
在危机的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备 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
在政策含义上,模型最主要的结论是:紧缩性 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国际金融学06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 论
股市上抛空→投机攻击→利率上升→股市下 跌→股市购入
投机攻击→利率上升→股市下跌→股市购入 投机退却→利率下调→股价上升→股市抛售
期市上抛空股指期货合约→投机攻击→利率 上升→股市下跌→股指期货合约下跌→平仓 股指期货合约。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 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
•货币供 给
•mt
•Do •Ro
PPT文档演模板
•O
•货币供给存量 •国内信贷
•tc
2020/11/10
•外汇储备
•t
•时间
o
国际金融学06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 论
(四)投机者预期 条件下的货币危机发生时间
•S
•C
•s •O
PPT文档演模板
•A
•t
c
2020/11/10
o 但是,一国的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在其他 条件不变时,国内信贷的持续扩张必然最终 导致该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直至为零。而 外汇储备是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工具, 当政府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势必只能听 任外汇市场的汇率自由浮动。
o 所以,一国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该国外 汇储备下降从而放弃固定汇率制时,由汇率 自由浮动确立的汇率水平会较原有的固定汇 率水平有大幅度的贬值。
货币危机理论
![货币危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805d0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d.png)
❖ 理论假定与实际偏离太大,对政府在内、外均 衡的取舍与政策制定问题论述上存在着很大 的不足。
❖ 而且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可能并不是维持汇率 稳定的充分条件,单纯依靠基本经济变量来预 测与解释危机,显得单薄。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 两个假定: ❖ 1.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优化其目标函数,固定
汇率制度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 权衡之后作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
❖ 外部均衡: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本币 贬值→ 中央银行干涉外汇市场 售出国外资本 以维持固定汇率→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国 际收支赤字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 投机冲击:汇率预期贬值增加→ 投资者出于规避资 本损失 或是获得资本收益 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 起投机冲击 购入国外资本,出售国内资本 。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假定
❖ 1、 其特点在于自我实现的危机存在的可能性; ❖ 2、即一国经济基本面可能比较好,但是其中
某些经济变量并不是很理想,由于种种原因,公 众发生观点、理念、信心上的偏差; ❖ 3、公众信心不足通过市场机制扩散,导致市 场共振,危机自动实现。
第二代模型的主要特点
❖ 成因在于预期。 ❖ 恶性循环的发生机制: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
❖ 例2 1992年秋英镑与欧洲汇率机制的基 准汇率受到投机性攻击时,相伴随的还有 意大利里拉。在史称“黑色星期三”的 当年9月15日,英镑与里拉双双退出了欧 洲汇率机制。随后,仍留在欧洲汇率机制 内的爱尔兰镑和法国法郎等都遭到攻击, 汇率发生急剧波动。
❖例3 1994年底墨西哥比索大幅贬值 时,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及东南亚的 菲律宾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发生强 烈波动。稍后,远在非洲之角的南非 也出现了汇率动荡。
❖ 而且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可能并不是维持汇率 稳定的充分条件,单纯依靠基本经济变量来预 测与解释危机,显得单薄。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 两个假定: ❖ 1.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优化其目标函数,固定
汇率制度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 权衡之后作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
❖ 外部均衡: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本币 贬值→ 中央银行干涉外汇市场 售出国外资本 以维持固定汇率→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国 际收支赤字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 投机冲击:汇率预期贬值增加→ 投资者出于规避资 本损失 或是获得资本收益 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 起投机冲击 购入国外资本,出售国内资本 。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假定
❖ 1、 其特点在于自我实现的危机存在的可能性; ❖ 2、即一国经济基本面可能比较好,但是其中
某些经济变量并不是很理想,由于种种原因,公 众发生观点、理念、信心上的偏差; ❖ 3、公众信心不足通过市场机制扩散,导致市 场共振,危机自动实现。
第二代模型的主要特点
❖ 成因在于预期。 ❖ 恶性循环的发生机制: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
❖ 例2 1992年秋英镑与欧洲汇率机制的基 准汇率受到投机性攻击时,相伴随的还有 意大利里拉。在史称“黑色星期三”的 当年9月15日,英镑与里拉双双退出了欧 洲汇率机制。随后,仍留在欧洲汇率机制 内的爱尔兰镑和法国法郎等都遭到攻击, 汇率发生急剧波动。
❖例3 1994年底墨西哥比索大幅贬值 时,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及东南亚的 菲律宾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发生强 烈波动。稍后,远在非洲之角的南非 也出现了汇率动荡。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讲义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883fe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e.png)
Copyright©2006 School Of Finance, JXUF&E
17
Copyright©2006 School Of Finance, JXUF&E
18
CC曲线表示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成本的变化,它随着利率 的变动而变动。假定经济中存在着最佳利率水平î,此时维持 固定汇率制的成本为零。当利率水平在î基础上逐渐提高时, 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也不断增加,因此 CC曲线表现为向上 倾斜。BB曲线表示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收益,它与利率水平无 关,因此在图上是一条水平线。当利率水平为i* 时,维持固 定汇率制的成本与收益相等。因此,从图上可以看出,当维 持固定汇率制所需要的利率水平低于i* 时,维持固定汇率制 的成本低于收益,因此该国政府会继续维持固定汇率制;当 维持固定汇率制所需要的利率水平高于i* 时,维持固定汇率 制的成本高于收益,因此该国政府将会被放弃固定汇率制, 任由汇率自由浮动,货币危机将爆发。
狭义的货币危机,指实行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的国家,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维持固定汇率 的能力丧失信心,从而进行大规模的本外币资产置换(资本 转出或货币投机),导致该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固定汇率制 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该国 原来的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发生崩溃。
本章提要
第一节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
第二节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模型
第三节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奥斯特菲尔德模 型
第四节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五节 投机性冲击的立体投机策略
第六节 货币危机的防范
Copyright©2006 School Of Finance, JXUF&E
1
第十章 货币危机理论讲解
![第十章 货币危机理论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c2c5f0da38376baf1faedb.png)
三、危机发生的条件:
1. 时机 2. 诱发性因素:
思考:危机与战争的共性?
5、2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汇率制度的变更
1. 固定汇率制变更的原因分析: 两种货币币值的不平衡变化 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利率变化引起游资的流动 固定汇率制与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为危机创造条件 国际储备的水平 政府的信用水平的降低
原因浅析: 1. 欧洲货币体系 :ECU;成员国联系汇率 2. 德国的独立特行 3. 问题的实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墨西哥货币危机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
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 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1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1美 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 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大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大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 %,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原因浅析:
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考虑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
换问题,这对我国防范国际金融投机势力的冲击是至关重要的。
5、我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群 众信心充足,这是我国抵抗金融风险的最根本力量
5、4货币危机的理论分析: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鲍尔.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罗伯特.弗勒 德(robert p.flood)和彼得.m.加伯(peter m.garber)。krugman在其1979年发表的 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一文中所构造的模型是关于货币危机的最 早的理论模型,flood和garber则在1984年发表collapsing exchange-rate regimes, some linear examples一文,对krugman提出的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
1. 时机 2. 诱发性因素:
思考:危机与战争的共性?
5、2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汇率制度的变更
1. 固定汇率制变更的原因分析: 两种货币币值的不平衡变化 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利率变化引起游资的流动 固定汇率制与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为危机创造条件 国际储备的水平 政府的信用水平的降低
原因浅析: 1. 欧洲货币体系 :ECU;成员国联系汇率 2. 德国的独立特行 3. 问题的实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墨西哥货币危机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
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 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1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1美 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 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大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大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 %,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原因浅析:
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考虑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
换问题,这对我国防范国际金融投机势力的冲击是至关重要的。
5、我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群 众信心充足,这是我国抵抗金融风险的最根本力量
5、4货币危机的理论分析: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鲍尔.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罗伯特.弗勒 德(robert p.flood)和彼得.m.加伯(peter m.garber)。krugman在其1979年发表的 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一文中所构造的模型是关于货币危机的最 早的理论模型,flood和garber则在1984年发表collapsing exchange-rate regimes, some linear examples一文,对krugman提出的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
《货币危机》课件
![《货币危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8381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9.png)
《货币危机》PPT课件
目录
• 货币危机概述 • 货币危机的成因 • 货币危机的应对策略 • 货币危机的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
01 货币危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货币危机通常指一国货币价值出 现急剧贬值的情况,通常表现为 汇率大幅波动、资本大量外流和 金融市场动荡等。
特点
货币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快速 传播性和破坏性,对国家经济和 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政策协调与信息共享
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货币危机,避免危机进一步扩散 和恶化。
04 货币危机的案例 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
总结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银行体系崩溃。
详细描述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由于泰铢贬值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也相继贬值。股市 大幅下跌,银行和企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提供 了援助,但恢复期漫长,对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衰退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资本外 流、投资减少和消费下降 ,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金融市场动荡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金融机 构面临违约风险和流动性 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
社会不稳定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物价上 涨、失业率上升和收入下 降,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政 治动荡。
02 货币危机的成因
内部因素
经济结构失衡
全球经济一体化
01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可能迅速传导
至其他国家,引发连锁反应。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02
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汇率和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目录
• 货币危机概述 • 货币危机的成因 • 货币危机的应对策略 • 货币危机的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
01 货币危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货币危机通常指一国货币价值出 现急剧贬值的情况,通常表现为 汇率大幅波动、资本大量外流和 金融市场动荡等。
特点
货币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快速 传播性和破坏性,对国家经济和 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政策协调与信息共享
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货币危机,避免危机进一步扩散 和恶化。
04 货币危机的案例 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
总结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银行体系崩溃。
详细描述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由于泰铢贬值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也相继贬值。股市 大幅下跌,银行和企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提供 了援助,但恢复期漫长,对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衰退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资本外 流、投资减少和消费下降 ,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金融市场动荡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金融机 构面临违约风险和流动性 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
社会不稳定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物价上 涨、失业率上升和收入下 降,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政 治动荡。
02 货币危机的成因
内部因素
经济结构失衡
全球经济一体化
01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可能迅速传导
至其他国家,引发连锁反应。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02
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汇率和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第八讲:货币危机理论
![第八讲:货币危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7113180d4d8d15abe234e11.png)
t
f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续(14)
(三)第三代模型 道德风险模型 流动性危机模型 企业净资产变动与多重均衡模型
18
三、货币危机的形成因素
(一)市场因素 固定汇率制往往导致本币高估 强大的国际游资冲击高估的货币 资本账户开放——游资的出入渠道 (二)基本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恶化是本币贬值或高估的直接原因 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不适应是危机的深层 次原因
t
13
续(10)
不妨令 Ct = γ (it ),假设在经济中存在最优利率水 ∧ 平 i ,此时成本 γ (it ) = 0 。一般说来,外国名义利 ∧ ∧ ∗ 率水平 i f i ,当 i t f i 时,名义利率成本随 利率上升而递增。 政府决策中力图通过调节名义利率使损失函数 Lt 最 小,而名义利率政策的决定与平价能否维持有密切 关系。如果政府维持平价,则在本币资产与外币资 产完全替代,投机者风险中立的情况下,本国名义 利率水平必须满足非套补的利率平价要求,
1− γ
−
一国对外汇储备水平设定最低限为 R ,则当 − 实际外汇储备 Rt p R 时,政府将宣告放弃平 价(固定汇率),汇率大幅度贬值后自由浮 动。
6
续(3)
以上分析未考虑投机者因素。如果假设投机者是完 全预期的,则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或亏损的可能性, 汇率不会出现跳跃,因为在储备下降到最低限之前, 投机者就会发动攻击,以防止固定汇率制崩溃给他 们带来的损失。为说明投机者攻击的时间选择问题, 引入影子浮动汇率概念(SFER,shadow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FER是指没有政府干预下,外 汇市场自由浮动时确定的汇率水平。信贷扩张,价 格上涨使影子汇率水平不断降低,当SFER降到与 固定汇率平价相等的那一点时,投机者为避免损失 就会发动攻击,抛售本币购入外汇,使政府的外汇 储备立刻耗尽而放弃固定汇率制,但汇率水平不会 发生变化。
f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续(14)
(三)第三代模型 道德风险模型 流动性危机模型 企业净资产变动与多重均衡模型
18
三、货币危机的形成因素
(一)市场因素 固定汇率制往往导致本币高估 强大的国际游资冲击高估的货币 资本账户开放——游资的出入渠道 (二)基本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恶化是本币贬值或高估的直接原因 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不适应是危机的深层 次原因
t
13
续(10)
不妨令 Ct = γ (it ),假设在经济中存在最优利率水 ∧ 平 i ,此时成本 γ (it ) = 0 。一般说来,外国名义利 ∧ ∧ ∗ 率水平 i f i ,当 i t f i 时,名义利率成本随 利率上升而递增。 政府决策中力图通过调节名义利率使损失函数 Lt 最 小,而名义利率政策的决定与平价能否维持有密切 关系。如果政府维持平价,则在本币资产与外币资 产完全替代,投机者风险中立的情况下,本国名义 利率水平必须满足非套补的利率平价要求,
1− γ
−
一国对外汇储备水平设定最低限为 R ,则当 − 实际外汇储备 Rt p R 时,政府将宣告放弃平 价(固定汇率),汇率大幅度贬值后自由浮 动。
6
续(3)
以上分析未考虑投机者因素。如果假设投机者是完 全预期的,则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或亏损的可能性, 汇率不会出现跳跃,因为在储备下降到最低限之前, 投机者就会发动攻击,以防止固定汇率制崩溃给他 们带来的损失。为说明投机者攻击的时间选择问题, 引入影子浮动汇率概念(SFER,shadow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FER是指没有政府干预下,外 汇市场自由浮动时确定的汇率水平。信贷扩张,价 格上涨使影子汇率水平不断降低,当SFER降到与 固定汇率平价相等的那一点时,投机者为避免损失 就会发动攻击,抛售本币购入外汇,使政府的外汇 储备立刻耗尽而放弃固定汇率制,但汇率水平不会 发生变化。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2d330034028915f814dc2ae.png)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二)货币危机扩散的模式
第一种来自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 影响。
第二种是通过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 润而产生的示范行动。
第三种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套利或替代 撤资。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币当局能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促进经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限制远期外汇交易和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
禁止非本国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 化为投机活动的融资活动。
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度的外汇头寸暴露 (即没有轧平的外币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一般表示为银行资本的某一个百分比),或 是对外汇头寸暴露设置时限。
o 但是,一国的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在其他 条件不变时,国内信贷的持续扩张必然最终 导致该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直至为零。而 外汇储备是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工具, 当政府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势必只能听 任外汇市场的汇率自由浮动。
o 所以,一国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该国外 汇储备下降从而放弃固定汇率制时,由汇率 自由浮动确立的汇率水平会较原有的固定汇 率水平有大幅度的贬值。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金融危机的种类
银行危机: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人们丧失对银行 的信心,从而大量挤提存款,银行系统的流动 性严重不足,出现银行大量倒闭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第七讲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金融危机理论货币危机33页PPT
![金融危机理论货币危机3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91cddf763231126fdb1133.png)
金融危机理论货币危机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国际金融—货币危机.pptx
![国际金融—货币危机.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23ae06ba58da0116c1749c3.png)
二、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是针对经济恶化型货币危机提出的, 它较好地解释了因经济基本面恶化而导致的货币危机现象, 如20世纪70—80年代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发生的货币 危机。
二、货币危机理论
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代表人物:M . Obstfeld
基本思想:当市场预期本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当局为了 维持固定汇率,将提高利率,这种努力在增加维持固定汇率 的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强市场的贬值预期,引发国际投机者 对本国货币的冲击,迫使货币当局放弃固定汇率,货币危机则 “自我实现”。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3时30分43秒下午3时30分15:30:4320.9.23
谢谢观看
二、货币危机理论
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代表人物:P .Krugman(1979) R . P . Flood and P . M . Garber(1986)
基本思想:政府的过度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货 币政策(信贷膨胀)导致经济的基本面恶化,引发国际投 机者对本国货币的冲击最终迫使本国货币当局放弃固定汇 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一、货币危机概述
(1)股市暴跌 (2)资本外逃 (3)储备减少及货币贬值 (4)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 (5)偿债困难
3.货币危机的类型
(1)经济恶化型 (2)自我实现型 (3)国际传播型
一、货币危机概述
4.货币危机的影响
(1)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衰退 (2)导致投资环境恶失衡 (5)诱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下午3时30分43秒15:30:4320.9.23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9月下午3时30分20.9.2315:30September 23, 2020
国际金融》第十章货币危机参考幻灯片
![国际金融》第十章货币危机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fd723eb619e8b8f67d1cb957.png)
13
图9-4 利用中央银行干预在互换市场的投机
14
• 第三节 对货币危机案例的简单回顾 1、EMS危机 2、墨西哥货币危机 3、东南亚货币危机 4、阿根廷货币危机 5、美国次贷危机
15
的多重均衡。 • (4)防范危机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
可信性。
4
• 3、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道德风险学 • (三)货币危机的传导 • 1、贸易流动及竞争力效应 • 2、唤醒效应 • 3、流动性效应
5
第二节投机性冲击的立体投机策略
投机者利用各类金融工具的即期交易、远期 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互换交易同 时在外汇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各种衍生 品市场上做全方位的投机,构成了立体投 机策略。以对冲基金为例。
2
• (二)、货币危机的模型 • 1、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克鲁格曼模型 • 该模型认为政府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导致经济基础恶化,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 攻击。
• 特点: • (1)在危机的成因上认为是由于宏观政策与
固定汇率维持之间不一致。
• (2)在危机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 备下降到最低限。
6
• (一)利用即期外汇交易在现货市场的投机 性冲击 当投机者预期某种货币即将贬值时,就会着 力打压,迫使其迅速贬值。投机者能否打压 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掌握足够数量的该种 货币,然后在现货市场强力抛售并引起恐慌 性跟风抛售。通常投机者获得该货币现货筹 码的渠道可能有四条: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 出售持有的以该货币计价的资产;从离岸市 场融资;从当地股票托管机构借入股票并将 其在股票市场上卖空。见图9.1
11
图9-3 利用外汇期货、期权交易在期货、期权市场的投
机
12
• (四)利用货币当局干预措施的投机
图9-4 利用中央银行干预在互换市场的投机
14
• 第三节 对货币危机案例的简单回顾 1、EMS危机 2、墨西哥货币危机 3、东南亚货币危机 4、阿根廷货币危机 5、美国次贷危机
15
的多重均衡。 • (4)防范危机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
可信性。
4
• 3、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道德风险学 • (三)货币危机的传导 • 1、贸易流动及竞争力效应 • 2、唤醒效应 • 3、流动性效应
5
第二节投机性冲击的立体投机策略
投机者利用各类金融工具的即期交易、远期 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互换交易同 时在外汇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各种衍生 品市场上做全方位的投机,构成了立体投 机策略。以对冲基金为例。
2
• (二)、货币危机的模型 • 1、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克鲁格曼模型 • 该模型认为政府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导致经济基础恶化,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 攻击。
• 特点: • (1)在危机的成因上认为是由于宏观政策与
固定汇率维持之间不一致。
• (2)在危机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 备下降到最低限。
6
• (一)利用即期外汇交易在现货市场的投机 性冲击 当投机者预期某种货币即将贬值时,就会着 力打压,迫使其迅速贬值。投机者能否打压 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掌握足够数量的该种 货币,然后在现货市场强力抛售并引起恐慌 性跟风抛售。通常投机者获得该货币现货筹 码的渠道可能有四条: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 出售持有的以该货币计价的资产;从离岸市 场融资;从当地股票托管机构借入股票并将 其在股票市场上卖空。见图9.1
11
图9-3 利用外汇期货、期权交易在期货、期权市场的投
机
12
• (四)利用货币当局干预措施的投机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fcd3ac6edb6f1afe001f89.png)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 型
(三)危机发生机制---“恶性循环”
政府提高利率维持平价成本上升 公众贬值预期加强利率继续提高 成本继续上升超过收益 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 危机爆发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
•评价
型
•(一) 贡献
•1、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 衡的存在。“好的均衡”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 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是贬值预期, 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是货币危机。
•2、预期因素决定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 什么程度,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 与否的中心变量。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 型
•3、防范货币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提高政府政 策的可信性。
•4、固定汇率制的不足使其易受投机攻击,必须 配之以资本管制或限制资本市场交易。
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采取的扩张性政 策,只能导致一国的外汇储备耗竭而提前放弃 固定汇率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2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 型
•(四)模型的进一步说明:投机冲击
• 投机者的完全预期加速了固定汇率制的崩溃。
•1、“影子浮动汇率”:在没有政府干预下, 外汇市场自由浮动时确定的汇率水平。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4、下列不属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是______。 A、短期证券投资 B、保值性资本流动 C、投机性资本流动 D、国际证券投资
5、长期资本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是______。 A、增加世界总产量,提高总福利 B、经济效益转移 C、加大汇率波动幅度 D、影响一国金融政策的独立性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讲义课件.pptx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讲义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f1db0b702020740be1e9bf3.png)
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财政货币 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0
(五)货币危机的实例
第一阶段: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危机。 第二阶段:韩元跌水引发第二轮风暴。 第三阶段:印尼危机成为亚洲货币危机第三波
的导火线。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1
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汇率制度变更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 三、金融体系改革 四、几点重要思考
2020/10/26制度变更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3
(一)固定汇率制变更的原因
本币和挂钩货币的币值容易产生不对称的变化。 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国内外利差,
使各国对短期外债的依赖性不断加深。 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相结合,给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3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4
(一)广义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 (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时, 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5
(二)狭义
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 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 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7
(二)货币危机扩散的模式
第一种来自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 影响。
第二种是通过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 润而产生的示范行动。
第三种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套利或替代 撤资。
2020/10/26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0
(五)货币危机的实例
第一阶段: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危机。 第二阶段:韩元跌水引发第二轮风暴。 第三阶段:印尼危机成为亚洲货币危机第三波
的导火线。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1
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汇率制度变更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 三、金融体系改革 四、几点重要思考
2020/10/26制度变更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3
(一)固定汇率制变更的原因
本币和挂钩货币的币值容易产生不对称的变化。 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国内外利差,
使各国对短期外债的依赖性不断加深。 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相结合,给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3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4
(一)广义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 (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时, 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5
(二)狭义
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 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 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7
(二)货币危机扩散的模式
第一种来自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 影响。
第二种是通过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 润而产生的示范行动。
第三种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套利或替代 撤资。
2020/10/26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讲义课件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d532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c.png)
第七讲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和理论
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第三节 货币危机理论
2024/2/1
1
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二、货币投机导致危机的机制 三、货币投机对象和投机效应的扩散
2024/2/1
2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2024/2/1
3
(一)广义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 (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时, 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2024/2/1
24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
2024/2/1
25
限制远期外汇交易和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
禁止非本国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 化为投机活动的融资活动。
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度的外汇头寸暴露 (即没有轧平的外币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一般表示为银行资本的某一个百分比),或 是对外汇头寸暴露设置时限。
(1)市场化
(2)开放性
(3)国际性
(4)法制化
(5)透明度
2024/2/1
30
四、几点重要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 如何才能使国际经济组织真正发挥作用 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
2024/2/1
31
第三节 货币危机理论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模型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模型 三、货币危机新论
所以,一国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该国外 汇储备下降从而放弃固定汇率制时,由汇率 自由浮动确立的汇率水平会较原有的固定汇 率水平有大幅度的贬值。
2024/2/1
36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 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
货币供给 mt
Do Ro
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第三节 货币危机理论
2024/2/1
1
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二、货币投机导致危机的机制 三、货币投机对象和投机效应的扩散
2024/2/1
2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2024/2/1
3
(一)广义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 (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时, 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2024/2/1
24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
2024/2/1
25
限制远期外汇交易和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
禁止非本国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 化为投机活动的融资活动。
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度的外汇头寸暴露 (即没有轧平的外币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一般表示为银行资本的某一个百分比),或 是对外汇头寸暴露设置时限。
(1)市场化
(2)开放性
(3)国际性
(4)法制化
(5)透明度
2024/2/1
30
四、几点重要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 如何才能使国际经济组织真正发挥作用 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
2024/2/1
31
第三节 货币危机理论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模型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模型 三、货币危机新论
所以,一国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该国外 汇储备下降从而放弃固定汇率制时,由汇率 自由浮动确立的汇率水平会较原有的固定汇 率水平有大幅度的贬值。
2024/2/1
36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 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
货币供给 mt
Do Ro
第四讲(上)
![第四讲(上)](https://img.taocdn.com/s3/m/49e37539f121dd36a22d824b.png)
第六章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和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事件综 述
掌握金融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事件综述
一、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事件
►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 美元危机(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 拉美债务危机(1980s) ► 全球股市危机(1987)
(三)评价
1. 贡献:
(1)货币危机成因: 由于政府宏观政策与 维持固定汇率两种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 政府扩张政策将经济推向货币危机之中。
(2)危机发生机制: 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 备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基本上处于 被动的地位,预期只是使货币危机发生的 时间提前,储备存量则是决定平价放弃与 否的中心变量。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型模 型(一)基本思想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提出了这样的假定:只 有在基本面出现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 的货币发起攻击。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Obstfeld)则提出了崭新的思路。它认为, 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由于 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实 现所导致的。从理论上讲,当投机攻击爆发 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以抵销市场的贬 值预期,吸引外资获得储备来维持平价。但 是,如果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成本大大高于 维持平价所能获得的收益,政府就会被迫放 弃固定汇率制。反之,投机者是否继续攻击
(二)International Debt Crisis
1、原因
在1980年代以前,欧洲、日本的重建和第 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均不需IMF和世界银行的资 金支持。
早期,双边政府的援助取代世界银行的角 色:马歇尔计划为欧洲战后重建融资,也为日 本、韩国、台湾提供资金,甚至援助更广泛的 “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1948-52,马歇 尔计划共提供120亿美元海外援助,大大超过 了IMF和世界银行的全部资本金。
学习目标
了解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事件综 述
掌握金融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事件综述
一、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事件
►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 美元危机(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 拉美债务危机(1980s) ► 全球股市危机(1987)
(三)评价
1. 贡献:
(1)货币危机成因: 由于政府宏观政策与 维持固定汇率两种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 政府扩张政策将经济推向货币危机之中。
(2)危机发生机制: 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 备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基本上处于 被动的地位,预期只是使货币危机发生的 时间提前,储备存量则是决定平价放弃与 否的中心变量。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型模 型(一)基本思想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提出了这样的假定:只 有在基本面出现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 的货币发起攻击。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Obstfeld)则提出了崭新的思路。它认为, 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由于 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实 现所导致的。从理论上讲,当投机攻击爆发 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以抵销市场的贬 值预期,吸引外资获得储备来维持平价。但 是,如果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成本大大高于 维持平价所能获得的收益,政府就会被迫放 弃固定汇率制。反之,投机者是否继续攻击
(二)International Debt Crisis
1、原因
在1980年代以前,欧洲、日本的重建和第 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均不需IMF和世界银行的资 金支持。
早期,双边政府的援助取代世界银行的角 色:马歇尔计划为欧洲战后重建融资,也为日 本、韩国、台湾提供资金,甚至援助更广泛的 “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1948-52,马歇 尔计划共提供120亿美元海外援助,大大超过 了IMF和世界银行的全部资本金。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课件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31bc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6.png)
3 合理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关键
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加强金融监管是避免货币危机的重要手段。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 PPT课件
货币危机是一种严重影响经济的现象,了解货币危机的类型、防范措施以及 案例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简介
货币危机是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体系中,导致货币价值急剧下降的 一系列事件。了解货币危机的影响和后果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其背后 的原因。
货币危机的类型
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 机制,防止金融风险 的扩散和聚集。
提高经济体质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 济韧性。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间加强合作,共 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和危机。
案例分析
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该危机由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恶性通胀引发,给亚洲地区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的崩溃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导致经济 崩溃。
通货膨胀危机
货币供应过度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和经济恶性 通胀。
汇率危机
货币贬值过快,导致国际汇率的急剧波动和贸 易不平衡。
反向选择危机
金融市场不稳定,投资者对风险的错误估计, 导致资金外流。
货币危机的防范
制定合理的货 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根据经济 情况和需求制定,稳 定货币供应和市场预 期。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危机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外部冲击,人民币贬值引发了一系列金融问题和市场波动。
总结
1 货币危机无处不在
货币危机是经济领域内一个普遍存在的风险,需要时刻警惕。
2 防范货币危机刻不容缓
预防和及时应对货币危机是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加强金融监管是避免货币危机的重要手段。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 PPT课件
货币危机是一种严重影响经济的现象,了解货币危机的类型、防范措施以及 案例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简介
货币危机是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体系中,导致货币价值急剧下降的 一系列事件。了解货币危机的影响和后果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其背后 的原因。
货币危机的类型
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 机制,防止金融风险 的扩散和聚集。
提高经济体质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 济韧性。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间加强合作,共 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和危机。
案例分析
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该危机由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恶性通胀引发,给亚洲地区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的崩溃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导致经济 崩溃。
通货膨胀危机
货币供应过度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和经济恶性 通胀。
汇率危机
货币贬值过快,导致国际汇率的急剧波动和贸 易不平衡。
反向选择危机
金融市场不稳定,投资者对风险的错误估计, 导致资金外流。
货币危机的防范
制定合理的货 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根据经济 情况和需求制定,稳 定货币供应和市场预 期。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危机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外部冲击,人民币贬值引发了一系列金融问题和市场波动。
总结
1 货币危机无处不在
货币危机是经济领域内一个普遍存在的风险,需要时刻警惕。
2 防范货币危机刻不容缓
预防和及时应对货币危机是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 生,先后肆虐于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 (1994年—1995年)、东亚(1997年—1998年)、 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 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 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 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 为:固定汇率一快速增长一币值高估一财政赤字不 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 、经济直至社会危机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调 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 。
第九章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及防范、应对对策
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 增长的停滞已不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 因。经济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过高的 汇率、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出口下降和经济 活动放缓等都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先兆。就实 际运行来看,货币危机通常由泡沫经济破灭 、银行呆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 债过于庞大、财政危机、政治动荡、对政府 的不信任等引发。
(一)汇率政策不当
❖ 众多经济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固定汇率 制在国际资本大规模、快速流动的条件下是不可行 的。固定汇率制名义上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 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常常发生 在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正因如此,近年来越 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曾经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比如 巴西、哥伦比亚、南韩、俄罗斯、泰国和土耳其等 。然而,这些国家大多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被 迫放弃固定汇率,汇率的调整往往伴随着自信心的 丧失、金融系统的恶化、经济增长的放慢以及政局 的动荡。也有一些国家从固定汇率制成功转轨到浮 动汇率制,如波兰、以色列、智利和新加坡等。
(四)金融市场开放过快
❖ 许多研究材料表明:一些拉美、东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国 家过快开放金融市场,尤其是过早取消对资本的控制,是导 致货币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开放会引发大规模资 本流入,在固定汇率制下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极易扭曲国内 经济;而当国际或国内经济出现风吹草动时,则会在短期内 引起大规模资本外逃,导致货币急剧贬值,由此不可避免地 爆发货币危机。在转型经济国家中,捷克本是一个较为成功 的范例。1992年底,捷克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物价稳定,财 政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然而,为 加入经合组织,捷克加快了资本项目开放步伐。1995年10月 生效的新《外汇法》规定了在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和在 资本项目下的部分可兑换,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 款义务。由于银行体系脆弱和有效监管缺乏, 1997年底大 量短期外资外流,最终引爆了货币与金融危机。据统计,在 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匆匆开放金融市场的国家已有3/5发 生过金融危机,墨西哥、泰国都是比较经典的例子。
(五)外债负担沉重
❖ 在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 财政赤字问题,赤字越庞大,发生货币危机 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财政危机直接引发债市 崩溃,进而导致货币危机。
(七)政府信任危机
❖ 民众及投资者对政府的信任是金融稳定的前提, 同时赢得民众及投资者的支持,是政府有效防范、 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墨西哥比索危机很大一部分 归咎于其政治上的脆弱性,1994年总统候选人被暗 杀和恰帕斯州的动乱,使墨社会经济处于动荡之中 。新政府上台后在经济政策上的犹豫不决,使外国 投资者认为墨西哥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其政府开支与 国际收支问题,这样信任危机引起金融危机;加剧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腐败, “裙带资本主义”不断滋生“内部交易”长此以往 ,造成外国投资者和民众对政府产生严重的信任危 机; 1998年5月一6月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主要诱 因也是国内“信任危机”。
(二)外汇储备不足
❖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保持的理想外汇储备额 是“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由于汇率政策不当, 长期锁定某一主要货币将导致本币币值高估,竞争 力降低。货币危机发生前夕,往往出现经常项目顺 差持续减少,甚至出现巨额逆差。当国外投资者意 识到投资国“资不抵债”(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所 欠外债)时,清偿危机会随之出现。在其它众多不 稳定因素诱导下,极易引发撤资行为,从而导致货 币危机。拉美等地发生的货币危机主要是由于经常 项目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而无法偿还对外债务造 成的。如阿根廷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2001年底为54%,受阿比索贬值的影响,2002 年年底已上升到 123%。2003年阿根廷需要偿还债 务本息达296.14亿美元,相当于中央银行持有的外 汇储备的2.9倍。
(三)银行系统脆弱
❖ 在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东欧国家,货币危 机的一个可靠先兆是银行危机,银行业的弱点不是 引起便是加剧货币危机的发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银行收入过分集中于债款收益,但又缺乏对风险 的预测能力。资本不足而又没有受到严格监管的银 行向国外大肆借取贷款,再贷给国内成问题的项目 ,由于币种不相配(银行借的往往是美元,贷出去 的通常是本币)和期限不相配(银行借的通常是短 期资金,贷出的往往是历时数年的建设项目),因 此累积的呆坏帐越来越多。如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 5年—10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 国信贷市场的年增长率均在20%—30%之间,远远 超过了工商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储蓄的增长, 从而迫使许多银行向国外举债。由此形成的经济泡 沫越来越大,银行系统也就越发脆弱。
(五)有效控制利用外资
❖ 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入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新兴市场中,智 利对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可堪称典范,主要措施有:外资的投 资期限不得少于一年;对数额超过10万美元时,要求缴存10 %的无偿准备金(实际类似于“托宾税”);外资在智利的 投资,需将引入资金的30%存入央行一年,且不计利息;对 国内公司在海外发行债券,要求平均期限不得短于4年;国 内银行的外汇敞口不大于银行资本与准备金的20%等。智利 的上述措施较好地控制了通过资本账户流入境内的资金净额 与流入结构,特别是短期投机资金的流入,使流入资金中直 接投资占较大比重,因此多次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传染效 应”。对于引进的外资,应导向生产而不是消费领域,形成 多样化的、有效的出口生产能力。
(八)经济基础薄弱
❖ 强大的制造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防止金融动荡的 坚实基础。产业结构的严重缺陷是造成许多国家经 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如阿根廷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结 构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虽实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 ,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牧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 的 60%,而制造业出口只占10%左右。在国际市场 初级产品价格走低及一些国家增加对阿根廷农产品 壁垒之后,阿根廷丧失了竞争优势,出口受挫。再 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夕,泰国、印尼等国产业长 期停留在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大陆与东 欧转型国家的竞争下,逐渐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 出口不断下降,外汇收入持续减少。俄罗斯危机也 是因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经济复苏与出口创 汇过多依赖石油生产与外销,国际油价下跌,外汇 收入减少,还债能力被大大削弱。
货币危机风险的防范
❖ 就历史经验来看,货币危机的爆发,通常都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能量积蓄,最后由某 一个或几个因素引爆。综合国外的经验教训 ,应对货币危机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适时调整汇率
❖ 建立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汇率制度。经济学家们越 来越倾向:发展中国家应确立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汇率 制度。相对稳定便于贸易与投资,减少相关汇率风险。适时 调整是要避免币值高估或低估,以免给货币投机留下可乘之 机。有条件的经济大国应当使汇率更加灵活,以减少国际金 融市场的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与当局货币政策的影响。问题 的关键是,在实施某一种汇率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 配套措施,以便使该汇率制度在适宜的环境中运行。欧洲货 币体系在1979年—1983年间,每7个月调整一次。1983年— 1987年间,每18个月调整一次。而在1987年—1992年这段时 期,没有作过任何汇率调整,实际已变为一种固定机制,事 实证明这种机制使欧洲无法应对德国统一带来的利率上升的 冲击。一般来说,货币贬值在短期内可以带来好处,但会延 缓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一国竞争力的 提高。新加坡根据市场供求,通过有步骤地推进货币升值政 策,不断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增强长期竞争力。
(九)危机跨国传播
❖ 由于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便 利化,一国发生货币风潮极易引起临近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 动荡,这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泰国之于东亚,俄罗斯之于 东欧,墨西哥、巴西之于拉美等反复印证了这一“多米诺骨 牌效应”。尽管危机通常只在一个新兴市场出现,但是惊惶 而失去理智的投资者往往将资金从所有新兴市场撤出。这是 因为: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其它投资者会抛售证券,如果不 捷足先登必将最终殃及自己,因此投资者作出抛售决定是理 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投资者在一国资产(如俄罗斯债 券)上出现亏空,他们会通过在其它新兴市场出售类似的资 产(比如说巴西债券)弥补整个资产的亏损。这对于单个投 资者来说是完全正常的。然而,从整体上看,众多投资者撤 资会造成了一种不理智的结果,势必将相关国家置于金融危 机的险境。
(十)基金组织政策不当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存在造成或者至少是加剧了 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依 据与美国财政部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向要求遭受危机、 等待救援的国家硬性推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 自由贸易”三大政策建议。原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名经济学家、 “休克疗法”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等, 猛烈抨击:IMF的“华盛顿共识”,认为IMF造成的问题比 解决的多,该组织迫使受危机打击的国家提高利率,从而加 深了衰退,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由此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 崩溃和社会动荡。“华盛顿共识”倡导的是一个“各国政府 被跨国公司和金融集团的决定压倒”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 IMF更深刻的批评涉及到IMF的救援行动会引起道德风险, 即对陷入危机国家的救助,会引起投资者和一些国家不理智 的行为,因为他们相信在遇到麻烦时总会得到国际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