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梁祝》
音乐教案设计初中

音乐教案设计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梁祝》是取材于我国著名民间故事的同名小提琴协奏曲,由陈钢、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
作品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厚的爱情。
2. 音乐特点:作品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音乐风格融合了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背景、音乐特点,学会欣赏民族音乐。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戏剧性,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作品:完整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作品:(1)讲解作品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奏鸣曲式。
(2)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戏剧性,如欢快、悲伤、愤怒等情感表现。
4.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拓展学习:介绍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宽音乐视野。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了解程度,包括作品背景、音乐特点等。
2. 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音频:《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 图片:与《梁祝》相关的民间故事插图。
3. 教材:音乐欣赏教材。
4. 网络资源: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现,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2.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寻找和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欣赏《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特点。
2. 音乐分析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欣赏与讨论播放《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欣赏: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详细解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4. 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及欣赏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学生能通过欣赏《梁祝》,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1. 教学课件:包含《梁祝》简介、音乐分析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梁祝》片段。
3. 参考资料:关于《梁祝》的书籍、文章等。
4. 网络资源:可用于查找更多关于《梁祝》的信息。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梁祝》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2. 音乐描绘: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梁祝》音乐中的场景和情感。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梁祝》音乐的感受。
七、实践环节1. 音乐演奏:邀请学生演奏《梁祝》片段,或者使用音乐软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乐曲。
2. 音乐欣赏会:组织一个小型音乐欣赏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创作。
3. 反馈与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演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学习1.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其他小提琴协奏曲,比较《梁祝》的特点和风格。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
2.能正确演唱《梁祝》经典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
3.能够辨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简单模仿演唱。
4.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和旋律。
2.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1.歌曲的感情表达。
2.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班级中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听并猜测乐曲的名称和乐器的名称。
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乐器和原因。
2. 学习歌曲(15分钟)教师代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歌曲,并教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唱歌,并多次重复,直到学生能够掌握歌词和旋律。
3. 听乐器(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或现场演奏,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乐器的特征和适合演奏的音乐类型。
4. 学习节奏(15分钟)在课堂上演示不同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演唱。
例如,教师可以敲击节拍器,让学生模仿并唱出与之相对应的节奏。
5. 综合演唱(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综合演唱,要求在演唱中加入不同的乐器和节奏,以丰富歌曲的音效。
教师会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点评。
6. 结束(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统计学生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和探索,体验音乐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能否辨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简单模仿演唱。
3.学生能否描述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特征并进行简单演奏。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音乐和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到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学习了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了解了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同时还学习了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面对陌生内容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能有效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演唱和表情中。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材分析《梁祝》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
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通过音乐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爱情故事。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梁祝》,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及民族特色。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及民族特色。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分析法、欣赏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作品分析:(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各个乐章的主题及情感表达。
(3)解析乐曲的演奏技巧,如揉弦、颤音等。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乐曲中的片段进行演奏练习。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推荐类似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互动情况,以及对于问题的响应程度。
2. 乐曲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提问,评估学生对《梁祝》乐曲结构、主题及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演奏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于乐曲片段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梁祝》的听后感,以此来考察他们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准备1.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关于《梁祝》的乐谱和分析资料。
3. 教学PPT,包含乐曲介绍、结构分析、演奏技巧等内容。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1. 对《梁祝》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对梁祝传说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3. 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祝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认真聆听。
2. 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为学生讲解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谈对《梁祝》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梁祝》音乐中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了解梁祝传说(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了解传说的内容和人物关系。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梁祝传说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我国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梁祝传说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梁祝》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体会其中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3. 通过欣赏和分析《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审美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 欣赏《梁祝》片段: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梁祝》音乐特点: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背景知识,欣赏乐曲的美感。
2. 难点:分析《梁祝》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梁祝》片段: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梁祝》音乐特点:讲解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欣赏任务,拓展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欣赏感受分享:收集学生对《梁祝》的欣赏感受,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欣赏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欣赏《梁祝》,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音乐素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版音乐文件。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梁祝》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等内容。
3. 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指南,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学习《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介绍。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学习《梁祝》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4. 欣赏《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梁祝》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梁祝》歌曲中的高难度旋律和和声部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学唱:教授《梁祝》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4. 演练: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6. 欣赏:播放《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梁祝》乐谱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白板。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音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示范法:老师演唱《梁祝》,学生跟随学唱。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欣赏法:播放《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梁祝》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教授《梁祝》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音、音准等方面。
3. 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4.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人音版高中(全一册)第五单元之三民族乐派第一课授课:唐牧歌 南山育才中学课题:《沃尔塔瓦河》课型:音乐欣赏课年级:高中二年级教具:钢琴、电视机、音响、 机、录像机、投影仪、 (沃尔塔瓦河主题歌)、 (索尔第指挥巴伐利亚广交乐团演出实况)、 (民族乐派介绍,斯美塔那介绍)、 (日本 拍摄的沃尔塔瓦河实景音乐风光片)、画图(德国史密斯先生为 沃尔塔瓦河 所作 幅插图)。
教学目的:、 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 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 年 月 日至 月 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 ,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 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 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 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二、 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放 )斯美塔那( )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
他 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
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年回国。
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
《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 年 月 日 月 日写作于布拉格。
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
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三、 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每部分都采用介绍,看音像、提问讨论的方式)、 两个源头(投影图( )德 史密斯画源头插图)、(放 索尔第指挥交响乐团演出, 分 秒)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 沃尔塔瓦河( 分 秒)(投影主旋律,并唱会它。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
(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森林狩猎(投影图( ))( 分 秒)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
(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乡村波尔卡午曲(投影图( ))( 分 秒)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的婚礼场面。
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 。
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图( )、投影旋律)( 分 秒)夜幕降临(大管)。
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
(女同学哼唱旋律)。
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
色彩朦胧而神秘)。
、 沃尔塔瓦河( 分 秒)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 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第一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圣约翰峡谷(投影图( )( 分 秒)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
喻示着捷克(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请保留此标记。
)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投影图( )( 分 秒)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
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
乐曲主题变成了( 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
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投影图( ))( 分 秒 分 秒)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
四、 完整地欣赏全曲( 沃尔塔瓦河音乐风光片)一边欣赏一边请大家指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及所在的哪一部份结构。
(投影结构图)引子:(两个源头):(沃尔塔瓦河):(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水仙女之舞):(主题再现):(圣约翰峡谷):(宽阔的沃尔塔瓦河)尾声:(流入易北河)五、 讨论总结什么是民族乐派?音乐上有何特点?代表人物?( 分 秒,解说民族乐派,以及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像)民族乐派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派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精神的音乐流派。
它主要以民间歌曲、午曲,民族史诗传说,以及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作品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的爱。
代表人物有(俄)格林卡,紫科夫斯基等,(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波)肖邦,(匈)李斯特,(挪)格里格,(芬)西贝柳斯等。
六、 合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歌结束,(放 )让我们合唱《沃尔塔瓦河》、将那美妙的旋律和那迷人的风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凤阳花鼓 (初中一年级)日期作者 肖丽娣年级:初中一年级执教:深圳市华强中学 肖丽娣教学目的任务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 用 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 、 运用发声中)( )、 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 页)。
( ) 老师范唱。
( ) 节奏训练: 小节板书。
( ) 视唱(难点 附点)( 遍)。
( ) 用节奏读歌词。
( ) 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 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 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
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听录音)( ) 填词演唱( 遍)( ) 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
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
(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
这是老师的创作。
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 ) 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 ) 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 ) 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 ) 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 )查看更多与本文《音乐教案-民族乐派第一课《沃尔塔瓦河》 高中二年级 》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