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02曾庆福冉斌何青松一、指导思想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
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方式一]名言导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质疑问难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使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三、语句赏析
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拓展迁移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这几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驳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教师可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荟萃”等,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画出写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组织学生讨论
三、美读探究
用“我发现______写得美,美在______”的格式练习写句子。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
【教学反思】
可以采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渗透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听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 举了哪些例子? 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
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阅读课文,想一想:“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 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 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 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 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 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句段品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 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 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 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 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忘 食
走近作者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 卜无忌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 话》《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等。
相关介绍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 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 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 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 贬义。
整体感知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 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
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
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
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十三、短文两篇【《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1、易读错的字怡(yí)情傅(fù)彩懒惰(duò)文采(cǎi)藻饰(zǎoshì)矫(jiǎo)正狡黠(xiá)诘(jié)难蒸馏(liú)咀嚼(jǔjué)滞碍(zhìài)瑕疵(xiácī)狂妄(wàng)徐庶(shù)利睾(gāo)肾王粲(càn)死抠(kōu)马南邨(cūn)2、多音字chǔ(相处) jiáo (矫情) shèng(旺盛) zuō(作坊)处矫盛作chù(住处) jiǎo (矫健) chéng(盛满)zuò(作揖) gān (干扰) tí(提高) shāo(稍好) juǎn(花卷)干提稍卷 quán(卷石底) gàn (干劲) dī(提防) shào(稍息) juàn (试卷) dū(首都) jiě(解开) shén(什么) huì(开会)都解 xiè(解数)什会dōu(都去) jiè(押解) shí(什物) kuài (会计) zhù(著作) qū(曲折) yān (燕山)著曲燕zhuó(通“着”) qǔ(曲调) yàn (燕子)3、形近字贻yí(贻笑大方)佁yǐ(佁然不动)缚fù(束缚)枝zhī(树枝)溥pǔ(溥仪)技jì(技术)怡yí(怡然自得)饴yí(高粱饴)傅fù(傅彩)肢zhī(四肢)娇jiāo (娇媚)骄jiāo (骄傲)黠xiá(狡黠)绞jiǎo (绞刑)轿jiào (坐轿)侨qiáo (华侨)黯àn (黯然)饺jiǎo (饺子)矫jiǎo (矫健)桥qiáo (天桥)黝yǒu(黝黑)铰jiǎo (铰掉)胶jiāo (胶布)咀jǔ(咀嚼)倦juàn(疲倦)辑jí(逻辑)跤jiāo (摔跤)诅zǔ(诅咒)楫jí(舟楫)蛟jiāo (蛟龙)沮jǔ(沮丧)蜷quán(蜷缩)缉jī(缉拿)错cuò(错误)蜡là(蜡烛)碍ài (妨碍)辩biàn (辩论)借jiè(借鉴)腊là(腊八)辨biàn (分辨)措cuò(措施)惜xī(珍惜)得dé(得到)辫biàn (辫子)邨cūn(马南邨)jiè(劝诫)熟shú(熟悉)诺nuò(诺言)械xiè(机械)顿dùn (顿时)贼zéi (做贼)塾shú(私塾)偌ruò(偌大)抠kōu (抠门)讴ōu (讴歌)豁huò(豁然)抱bào (怀抱)呕ǒu (呕吐)怄òu (怄气)胞bāo (同胞)沤òu (沤麻)伛yǔ(伛偻)割gē(割草)鲍bào (姓鲍)4、解词《谈读书》怡情:使心情愉快。
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二. 重点、难点分析《谈读书》1.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 体会本文论述语言简练的特点。
《不求甚解》1.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 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
3. 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4.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三. 新课讲解(一)《谈读书》1. 字词:怡情(yí)傅彩(fù)藻饰(shì)矫情(jiǎo)诘难(jié nàn)咀嚼(jué)狡黠(xiá)伦理(lún)味同嚼蜡(jiáo)滞碍(zhìài)睾(gāo)阐证(chǎn)吹毛求疵(cī)2. 作家作品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
3. 整体感知:文章层次: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4. 深入剖析:(1)第一层: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
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
窗边的小豆豆
我是白痴 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毛毛 米切尔 恩德作品典藏
小王子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狼王 梦
《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 ——给他们开阔的视野、呵护他们善良 的本性、唤起对美持续的热情)
读”的弊端。
4.理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
准确”这句话。
这句话论述了“读书”“讨论”“作用”在培养人的 素养中的作用。
写法探究
多用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和对比说理。 本文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比喻、
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
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 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整体感知
1.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 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 嚼蜡矣”):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阐述读书
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文中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三种方法? 摘要、浏览、精读。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 用读书”中的“鄙”“羡”“用”有什么作用?
“鄙”“羡”“用”这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
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 书目的——用书。
3.如何理解“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 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 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说明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 精华,使读者获得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地说明了“代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教给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短文两篇》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
开浪漫主义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佐良译。
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
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 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 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 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邓拓,原名邓子健, 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 工作者、作家。1961年, 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 求,以马南邨为笔名。开 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著有《中国救荒史》 《燕 山夜话》等。
议论的方式
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 论。 •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 自己提出来的论点。 •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 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用比喻证明观点。 4、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
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结构图示
A 读书的目的 论 读 书
目的好处 偏向关系 读书用书
仔细思考 多种读法 几种结合
B 读书的方法
C 读书的作用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老师寄语
⊙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摆出批驳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介绍出处并析其义,然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 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反面否定,又正面引用语录佐证;
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o 好读书(hà )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
方法探讨:
语言精辟 笔法生动 行文灵活
归 纳 论 证
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 o)读书,好 (hà 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 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品读积累
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 取2-3句名言做精彩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 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 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 文使人准确。 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 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 更为有力。
名人论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 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 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 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 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 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 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 最后加以归纳。 作用:使人信服。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
句段品味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 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 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 无当。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谈读书作者:培根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
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
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悟一悟——探究论证方法
• 5.在《谈读书》中我们不仅领悟到许多读 书的好建议,而且还学到许多好的论证方 法。请再次朗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使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对作者观点的表达起到 了什么作用? • 6.《不求甚解》文中作者列举普列汉诺夫 的诸葛亮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7.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背一背——积累提高
• 熟读课文中谈论读书的佳句,限定时间, 看谁背诵的多。
•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 五、达标检测
教学建议
• 一、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 性,确保训练到位。 • 二、《谈读书》一文,应加强诵读,力求熟读成 诵。课文中名言警句较多,应指导学生摘录下来, 并学会运用。 • 三、《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除本文外, 较有名的还有水天同、吕同六、何新等人译文, 可找来供学生比较阅读。如果有的学生英文水平 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来,与几种译文对照阅 读。学生可以从理解两篇短文 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 甚解”是教学重难点。
教法
• 《谈读书》这篇随笔,跟一般的议论文相 比,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证。 《不求甚解》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 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依据两文的思想内 容和语言特色,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 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 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接着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指出 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 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最后论述了读书能 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教学过程
• 读一读 ——整体感知 •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读书,人 们已经发表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培根的 《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围绕这一 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请同学们 说一说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又阐述了 什么主张?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 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5)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诸如此类。
不求甚解
马南邨 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这里,向大家推 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o) 好读书(hà
好 o 味同嚼蜡( jiá ) 读好书(hǎo)
掌握下列四字短语 高谈阔论 练达之士 大而无当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欺世有术 诸如此类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观其大略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 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来 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 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 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家居著书。 1626年东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 防腐作用而受寒而死。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 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第六段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 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 全面。
第八段: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 放过,不必太滞。” 拓展迁移:
1、你爱读书吗?能谈谈你读书的方法吗?
2、自拟读书格言。
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忘尽天 涯路;衣带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精选教学PPT课件
腹有诗书耳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宋】赵光义
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不是 不能看,但如果只喜欢看这 类书,那品位就太低啦!
有些男生沉溺于 电脑书,也不
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 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 定态度。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 为书一读就懂, 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 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 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 名马南邨。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 总编辑、社长,主要著作有《中国 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 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 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 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 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 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 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 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 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 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 一篇驳论文。
2、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局限、一个很大 的束缚 ,婚姻 无疑又 加了一 把大锁 。
3、几乎所有的欲望,都不会觉知到自 己的罪 恶。欲 望,它 的触角 永远都 是向外 的,它 对于自 己从来 都是无 知的。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 什么特点?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 神实质”呢? 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
•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一、读一读 狡黯( xiá) 滞碍( zhì) 统chóu( 筹 ) 味同jiáo( 嚼 )蜡
诘难( jié) 阐证(chǎn) zǎo( 藻 )饰 咀嚼( jue )
二、记一记
(1)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吹毛求疵 )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
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 ) (3)怡情:( 使心情愉快 ) (4)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不求 甚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15 短 文 两 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事。 这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 ⒈初读课文,思考: • •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1)读书的正确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 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细读积累,谈感受: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 读书。
• 2)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 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 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 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 缺陷。 运用对比说理,通过从正面和 反面对比论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使说理更加全 面、有力。) • 此外,还有举例论证等。
比较阅读,辨别异同。
•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 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两篇文章在思想内 容、写法上和语言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吗?
• 思想内容上:相同点:都是谈论读书相关的问题, 都表达了作者诚恳的期望:好读书,读好书。 • 不同点:《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 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 • 写法上:相同点: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 说理为主。不同点:1、论证方式上:《谈读书》 是立论性的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 论证方法上:《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不 求甚解》中运用了引用论证。 • 语言风格上:《谈读书》语言风格古典平易流畅, 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 警句迭出。《不求甚解》用语简约,娓娓而谈, 生动形象,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