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3、细读课文,讨论:
• 本文是如何反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 驳的是“论点”,先摆明批驳的靶子,说 出自己的见解,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 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 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 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 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 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 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 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15 短 文 两 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生一大要 事,亦为人生一大乐事。这是两篇谈论读书 的文章。
谈 读 书
培根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 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 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 感悟?
作者简介: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 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来 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 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 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家居著书。 1626年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 腐作用而受寒而死。
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 ⒈初读课文,思考:⑴题目中的“谈”字, 是什么意思?题目能改为“论读书”吗? • ⑵课文围绕“读书”这一核心话题谈了哪 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内容层次。
1)读书的正确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细读积累,谈感受: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 读书。
比较阅读,辨别异同。
•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 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两篇文章在思想内 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 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 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 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 书观,你如何评价? 请谈谈你的认识和 感受。
本文名言警句较多,应该摘抄其中一部 分并背过。
还可以制作卡片,养成积累名言警句的 习惯。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 士用读书。
•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
1.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2. 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
无知而显有知”。 3.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束。
句段品味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 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 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 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足以怡情
正面阐述 其好处:
足以傅彩
正
读 书
足以长才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使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三、语句赏析
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拓展迁移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这几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驳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教师可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荟萃”等,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画出写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组织学生讨论
三、美读探究
用“我发现______写得美,美在______”的格式练习写句子。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
【教学反思】
可以采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渗透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听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 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 补读书之不足,盖 天生才干犹如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5、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 作摘要,但只限题材 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 嚼蜡矣。
你搜集到了哪些和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故事? 请写在下面。 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留到课中板块解决。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课中板块:《谈读书》
板块一、坦诚相告话读书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板块四、合作研读析方法 板块五、名言美句我来品 板块六、 拓展交流味无穷
4、强调积累和良好习惯的 养成。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四、教学设想
课前板块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 名言和作者其人其事,培养学生搜寻、筛选、 整理信息能力,同时完成字词的 积累和对课文 的初步感知。课中板块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深入品析,掌握论证方式。课后板块完成对课 文内容的巩固和知识技能的转化。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板块一、坦诚相告话读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 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大了。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 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悟?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不求甚解”短文两则-邓拓
不求甚解邓拓(马南邨)选入人教版义教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册“短文两篇”之二。
第一篇为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一文。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谈 读 书》《不求甚解》短文两篇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 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名人论读书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
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 读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范例2、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 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 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 美。用比喻说理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 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课后二)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当代名人谈读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 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 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 )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 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 考。(白岩松 )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池莉)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子建、 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 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 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 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 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 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 《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 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 “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 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 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 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 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驳论的论证方式
读书的正确目的
谈 读 书
对比论证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立论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事实论证
不 求 甚 解
驳论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用比喻证明观点。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 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 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 ——全凭观察得之)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 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 缺陷。 (读史使人明智— —皆有特药可医)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 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 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 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
方法探讨:
语言精辟 笔法生动 行文灵活
归 纳 论 证
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 o)读书,好 (hà 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 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品读积累
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 取2-3句名言做精彩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 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 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 文使人准确。 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 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 更为有力。
名人论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 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 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 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 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 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 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 最后加以归纳。 作用:使人信服。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
句段品味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 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 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 无当。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 ·
—— ·
熟
读
深旧 思书 子不 宋自厌 苏知百 轼。回
读
,
拓展阅读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 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 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 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 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 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 读。平时卷起来
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 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 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韦编三绝)。
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 种缺陷。(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 可医)
2、读书的目的有哪些?从文中提 取词语概括。
目的:怡情 傅彩 长才
3、说说文章中作者所运用到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事实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品味语言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 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 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 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 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不同点:
第一,两文的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 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
第二,《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 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
第三,《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 “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 剪移接。”《不求甚解》则没有;
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 《谈读书》中没有;第五,两篇短文语言风格 不同:《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 连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 话,严谨质朴。
能力拓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 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 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 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 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 和下流淹死。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谈读书培根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
虽说有体会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辨论,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依旧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体会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聪慧,只有靠观看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扫瞄,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会。
有些书还能够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捷,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经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知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能够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马南一样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差不多上不行的。
事实上也不尽然。
我们尽管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然而,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专门不中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专门清晰。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悟一悟——探究论证方法
• 5.在《谈读书》中我们不仅领悟到许多读 书的好建议,而且还学到许多好的论证方 法。请再次朗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使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对作者观点的表达起到 了什么作用? • 6.《不求甚解》文中作者列举普列汉诺夫 的诸葛亮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7.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背一背——积累提高
• 熟读课文中谈论读书的佳句,限定时间, 看谁背诵的多。
•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 五、达标检测
教学建议
• 一、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 性,确保训练到位。 • 二、《谈读书》一文,应加强诵读,力求熟读成 诵。课文中名言警句较多,应指导学生摘录下来, 并学会运用。 • 三、《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除本文外, 较有名的还有水天同、吕同六、何新等人译文, 可找来供学生比较阅读。如果有的学生英文水平 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来,与几种译文对照阅 读。学生可以从理解两篇短文 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 甚解”是教学重难点。
教法
• 《谈读书》这篇随笔,跟一般的议论文相 比,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证。 《不求甚解》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 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依据两文的思想内 容和语言特色,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 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 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接着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指出 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 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最后论述了读书能 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教学过程
• 读一读 ——整体感知 •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读书,人 们已经发表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培根的 《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围绕这一 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请同学们 说一说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又阐述了 什么主张?
第十三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20页)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怡( yí )情 统筹(chó ) 藻(zǎo )饰 狡黠( xiá)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咀嚼( jué)
嚼 o 味同嚼蜡( jiá ) 好
o) 好读书(hà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 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 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 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反驳对方的论点
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 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 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 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谈话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 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 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自主感知
• 1. 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 2.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 地说出来。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 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 阅读,每读 一次都会觉 得开卷有益。
结论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总结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 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 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 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 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 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 生面,独具一格。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字词,了解文常知识。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辞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读书观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求甚解”的含义解读。
比较阅读。
“驳论”的理解。
教学方法:质疑探究体验,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读《谈读书》。
一、导入: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板书:谈读书培根)二、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小黑板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结合不求甚解和深入阅读
01 先不求甚解地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02 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分析细节和逻辑
关系。
03 结合两种阅读方式,既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又能 深入理解重点部分。
提高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01
学习并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总结、推理等。
02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锻炼思维能力和分析能 力。
做笔记和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 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03
不求甚解的好处
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浏览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允许读者快 速浏览文章,不必深入探究每个 细节,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高效获取信息
通过不求甚解的阅读,读者能够 快速捕捉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无关紧要的 细节上。
03
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感谢观看
THANKS
3
锻炼跳跃思维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跳跃式思 考,有助于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跳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思考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鼓励读者在短时间内对 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有助于激发读者 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培养质疑精神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对所读内容保持质疑态度 ,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重视领悟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只关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深入思考书中的思 想、观点和意境,领悟其中的深意。
读书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 的阅读方式,如速读、精读、朗读等。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同时也 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
(2—4)段:反驳论据,引用陶渊明 的话点出什么是真正的“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第三部分(5-8):肯定虚心的“不求 甚解”的读书态度,并运用举例论证 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加以深刻阐述。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 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4、析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 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
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 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 的神韵所在。如《春》、
《围城》的语言美;《炊烟》 的人 情美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助 读 法
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
盘、磁带上的精美的文章来 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一 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 文等。
《短文两篇》
《 不 求 甚 解 》 《 论 读 书 》
——
——
马 南 邨
培 根
不求甚解(驳论文)
马南邨
驳论文:批驳别人的观点,继 而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驳论的论证方式
反驳论点 反驳论据 反驳论证
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忘 食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第一段:直接反驳论点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藻( zǎo)饰 怡( yí )情 统筹(chó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文科教学设计学科:第单元第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短文两篇主备人江秋颖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艺术。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并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梳理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重点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难点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
教学
关注
学生梳理课文论述思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
教师
行为
设计意图
(含德育
渗透点)
自备、集备
补充
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
《西游记》重点情节介绍
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
字词检测
怡.情练.达藻饰
..狡黠.诘.难涉.猎聪颖.
滞碍.要诀.劝诫.高谈阔论味同嚼.蜡
诸如此类吹毛求疵.狂妄自大开卷有益.
三、学习新知,探究质疑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了解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是应该近代著名哲学家,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家。
代表作为《随笔》(《论说文集》),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见解独到而精辟,给人以启迪。
翻译者:王佐良
(三)朗读《谈读书》,梳理文章结构
根据提示将文章大致分为四个层次,并简要说明每一项目的的具体内容。
1.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检测
课前收集
交流
朗读
分析提炼
导入
补充
指导
了解名著,
感受古代
文学艺术
美
进入情境
了解哲学
家,感受哲
学思想
书之不足 3.读书的方法:应推敲细思,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读书的作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总结本文内容,围绕读书话题,探讨了读书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四)默读《不求甚解》第一段,明确作者观点 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没有充分的理由。
(五)梳理《不求甚解》文章结构 一(1)驳对方论点,提出自己观点 二(2-5)阐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1.指出人们往往曲解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2.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3.归纳出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虚心;了解大意。
三(6-8)用事实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1.列宁批评普列韩诺夫曲解马克思著作证明读书要虚心。
(反例) 2.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证明读书的方法要正确。
(正例) 3.举陆象山的语录证明读书未晓处且放过,不能因小失大。
四(9)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
(不求甚解只是暂时不解,并不是解。
) 总结: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六)分析异同 相同:都谈及读书方法。
不同:从论述角度看,《谈》比较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讨论;《不》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从写作方法来看,《谈》先提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顺着思考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四、评价反思,整理归纳 五、强化训练,布置作业
默读 提炼信息 梳理内容 比较总结 补充
讲解 板书
指导 补充
感受读书的艺术
板书设计 谈读书 培根
读书的目的 读书与经验的关系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课后
反思 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