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2.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辅助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文。
2.导入新课文:通过图片、问题、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4.练习与检测: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澄清学生的疑惑。
二、课后反思1. 教学收获•学生表现:学生对本课内容有较深的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反思:教学设计紧扣教材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课堂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
2. 教学改进•提高课堂互动:增加小组合作的机会,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
•多样化教学手段: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实例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为学生成才之路添砖加瓦。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汉字“耕”、“种”、“淹”的偏旁部首;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能够流畅朗读;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从中领悟出正确的人生道理。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分析课文,提炼文中的主旨;2.能够通过声音语调表达课文的感情;3.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感恩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认同感;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汉字“耕”、“种”、“淹”的掌握;2.课文的理解和主旨把握;3.课文的流畅朗读。
教学难点1.课文主旨的把握;2.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导入。
学习新知(25分钟)1.教师呈现新课文,让学生先静读,理解文章大意;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和语文知识,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多次朗读,加深印象;3.分组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共同探讨课文的含义,并尝试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配对进行课文朗读,模拟对话的形式;2.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操练与巩固(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在发音、语调上的注意事项。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化知识点;2.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开展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词语掌握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但在操练和巩固环节,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加强对学生发音和语调的训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提高课文学习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课文,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
2.读背古诗,积累古诗。
3.体会对比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4.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5.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对比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难点1.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情感或说明道理的。
2.理解多义词,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结。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总结收获1.导入: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在这几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喜欢的理由。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要求在读、背的时候表达出自己的喜欢之情。
3.教师鼓励、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喜欢语段的理由,调动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表达特点的体会。
(1)课件出示教材上“交流平台”中的三段话。
(2)学生默读,明确图中人物是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梳理和总结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4)同桌讨论与交流。
(5)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相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概括方法进行指导。
4.教师适时总结借物抒情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二积累古诗,拓展迁移1.过渡:在古代,有很多诗人也会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这种手法的运用,让诗文变得含蓄委婉,并极具感染力。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提示:于谦《石灰吟》、王冕《墨梅》等)今天我们再来品读、积累一首借物抒情的古诗。
2.课件出示古诗《蝉》。
3.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生难字注音,并注意体会朗读节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语⽂园地⼀》教案 教学⽬标 1.学习课⽂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法; 2.通过句⼦的对⽐,找出句⼦在描写事物的⽅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的修辞⼿法;了解什么是“⼀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把握七⾔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李⽩;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体会⽼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法; 2.了解什么是“⼀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体会⽼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词多义”的词语; 2.学⽣查找相关诗⼈李⽩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1.(谈话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今天,我们将学习语⽂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下,本单元的4篇课⽂,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交流平台1.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想⼀想,这两篇课⽂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
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由发⾔,说出⾃⼰的发现。
(《⽩鹭》⼀课通过描写⽩鹭的外形特点及⽣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到亲⼈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
2.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朗读,积累语言,灵活运用字、词、句、段。
3.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对比抒情等方法来融情入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思路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
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顾一下吧!二、交流平台1. 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1)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你对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2. 小组交流。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或细节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3. 集体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1. 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师: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好、观点、立场等,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2.出示句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
②开发。
姿态:①姿势;样儿。
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
(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进行比较)(3)教师评议并总结。
(第一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荒地,故而选择释义②,有开发、开垦、垦种的意思;第二句写的是人工智能出现的局面,所以选择释义①,有开创、建设的意思。
第二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梅树,所以指的是姿势、样子;第二句写的是人们的状态,所以选释义②,指精神面貌。
)(4)师: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语文园地一》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成语、字词互辨等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语言能力快速提升的阶段,他们对诗歌、成语等文学形式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但在字词互辨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梅》的意境和情感,并能流畅朗读。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成语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3.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准确使用相关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梅》的含义和感情。
•掌握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提高字词辨析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梅》的意象和情感。
•如何通过举例和练习巩固成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对字词的辨析能力,避免混淆使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与“梅”有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梅花的情感共鸣。
2. 学习活动(1)诗歌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诗歌《梅》,并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成语学习•介绍本单元所学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设计举例练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字词辨析•给学生呈现一系列常用字词的辨析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准确选择正确答案,帮助他们提高对字词的辨析能力。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以写诗、拼图等方式表达对梅花的感觉,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情绪积极,尤其在朗读诗歌和举例练习环节表现出色。
但部分学生在字词辨析题目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训练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围绕《语文园地一》这一教材单元,通过诗歌朗读、成语学习和字词辨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秋天”。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秋天景物的描述,二是对秋天的感悟,三是描绘秋天的画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美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激发学生想象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想象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描绘出秋天的画面。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秋天的图片、视频等。
2.课文: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一》。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语文园地一》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炼主旨。
•掌握本单元中所学习的汉字书写和组词的技能。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讲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2. 难点•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及运用。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及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铺垫课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学习篇章•词语分析: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段落理解: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情节。
•朗读练习:分组或个人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互动:让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其中的难点和亮点。
3. 练习巩固•单词和句型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课文改写: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 课外拓展•阅读活动: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馈和分享。
•作文习作: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和进步之处。
2. 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之处。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真思考,积极表达,提高语文水平,培养综合能力。
部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案《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语文园地一》的内容;2.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熟记课文内容;2.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输出;3. 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具准备1. 教科书《语文园地一》;2. PPT课件和投影仪;3. 黑板、粉笔;4. 单词卡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及热身(5分钟)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单词卡片,带领学生唤起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
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听读训练(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课文的集体朗读和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
4. 词汇和语法讲解(2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举例、解释、比较等方式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5. 语言输出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相关的语言输出练习,如造句、对话等,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合作学习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如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并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课文,并回答课后习题;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实施,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思考和思维发展上有了突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案(10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案(10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案篇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板块二积累古诗,读中感受诗情1、导入: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
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读古诗。
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诗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强调:(ruí)、藉(jiè)。
(3)诗歌的粗略知识。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主旨,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②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补充资料,释疑。
课件出示:垂:在诗中指蝉的触须。
因为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蝉头部伸出的触须与其有些相似。
流:指蝉的连续鸣叫。
藉:凭借的意思。
3、读出诗情。
(1)学生练读,男女生读。
(2)介绍诗人,体会诗情。
①资料补充。
课件出示: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
唐太宗评价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虞世南的人品、才学都是一流。
②交流:诗人借蝉表达什么感情?语文要素③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体会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情操的写法。
4、背诵积累。
(1)回顾内容,指导背诵。
诗的前两句写了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形象——“垂”;习性——“饮清露”;声音——“流响”。
后两句抒发的是诗人高洁的志向。
(2)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3)同桌互背古诗。
(4)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
像这类托物言志的诗歌叫咏物诗。
这类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一)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以“语文园地”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单元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和语文实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阅读和写话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话能力的培养。
2.难点: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和写话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语文。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学习目标,准备好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程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巩固识字写字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课后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课后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词语盘点”、“汉字笔画”、“阅读理解”和“写作”等五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汇积累能力、汉字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词语积累、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层次不齐,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词语盘点、汉字笔画、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感受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口语交际、词语盘点、汉字笔画、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花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吗?”让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语文园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综合性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默写、美文欣赏、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诗歌,又有生动的故事,还有有趣的语文知识小游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句子结构、词汇搭配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节课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诗歌和故事的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诗歌和故事的内容理解。
3.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故事、生字词等内容,以便于学生直观地学习。
2.教材:准备足够的教材,方便学生查阅。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本节课的诗歌和故事,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走进大自然”的主题,通过阅读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祖国的山河壮丽。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有一定的感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表达。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走进大自然”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草原》,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通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领略自然界的奥秘。
本单元的语言文字优美,富有诗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式,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各有不同,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美感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用于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美丽。
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一些读音错误,并对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巩固。
例如,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或者对于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改写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感情或看法。
2.词句段应用。
(1)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事物的特点凸显得更加明显,使自己的感情抒发得更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会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表达的意思。
3.日积月累。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熟读并背诵古诗《蝉》。
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学习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古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1)《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第一篇: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2019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l重点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l难点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1交流平台。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感情或看法。
2.词句段应用。
(1)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事物的特点凸显得更加明显,使自己的感情抒发得更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会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表达的意思。
3.日积月累。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熟读并背诵古诗《蝉》。
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学习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的写作手法。
l教学准备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古诗。
2.多媒体课件。
l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1)《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
•掌握生字词“种植”、“勤劳”、“阳光”、“诗人”、“母亲”的读音与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短文的基本意思,感受诗歌的节奏感。
•能够感悟勤劳的美德,培养劳动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与珍惜,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短文,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领悟诗歌的节奏感,体会勤劳的美德。
2. 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真正理解勤劳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园地一》•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新课(20分钟)•集体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解释生字词意思,学习正确的发音。
•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讨论勤劳与幸福的关系。
3. 拓展延伸(15分钟)•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组表演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整理课文要点,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对勤劳与幸福进行深入探讨。
5. 作业布置(5分钟)•复习生字词,准备诗歌朗诵。
•思考并书写一篇关于勤劳与美好生活的小感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学生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激发出更多有趣的想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留意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带给学生对勤劳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合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意。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的主旨。
3.准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升华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四季之春》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春天的景色及鲜花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步骤: 1. 热身唤醒:通过唱春天的歌曲或者观看春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
2. 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景色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瞬间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3. 听说读写:教师朗读课文《四季之春》,然后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4. 生字词梳理:让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分组解释、造句。
5. 情感导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文《谋家过生日》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家庭过生日的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步骤: 1. 热身唤醒:通过生日蛋糕的图片或视频唤醒学生对生日的美好回忆。
2.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日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3. 听说读写:教师朗读课文《谋家过生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导入: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分享家庭的温暖场景。
5. 综合训练: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自由创作生日祝福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上述两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对于春天和家庭生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重点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难点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1交流平台。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感情或看法。
2.词句段应用。
(1)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事物的特点凸显得更加明显,使自己的感情抒发得更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会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表达的意思。
3.日积月累。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熟读并背诵古诗《蝉》。
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学习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古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1)《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3)《桂花雨》一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4)《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的经过。
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做深入思考。
师小结:我们在描写事物时,要把感情寄托在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对于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复习回顾,思考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这样就自然引导出这一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即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借物抒情。
二、词句段运用。
1.指名读下列句子。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体会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这三组句子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第一组句子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品格。
第二组句子把白鹭的颜色、身段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的色素与身段的搭配都很适宜。
第三组句子把门前的瓜果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大旗杆进行对比,突出农家小院的清新自然,环境美好。
3.教师小结。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4.小练习。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4.顽皮的雨滴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跳起舞来了。
()根据给出的三组典型的句子,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仔细体会一下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上的相似点;然后教师进行小结,指导学生理解对比写法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再进行一个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对比手法的认识。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2.朗读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一、词句段运用。
1.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4.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
明确: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第3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第4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
3.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生回答。
1.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形容气候,表示天气不冷不热。
)2.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
(形容性格,表示老师的性情、态度、言语不粗暴。
)5.师小结: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字语言的一大特点。
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特点,并能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6.小练习。
说说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第一组:1.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我为你骄.傲.!(自豪)第二组:1.这段话的意思..,我终于搞懂了。
(指语言文字等的意义、含义)2.这篇文章挺有意思..。
(指趣味)3.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指意见,愿望)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步骤,即理解词义和对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
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归纳与指导点拨。
二、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
(课件播放有蝉的叫声的音频,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
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像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
其实,这种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
(板书诗题及作者)(二)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其诗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自主朗读,熟悉内容。
(1)教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对难认字进行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
“(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这里代指蝉。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露珠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涵。
“响”是声音的意思,“流响”即流动的声音,指一声接一声的蝉鸣。
“疏桐”代指树林。
“藉”是凭借的意思。
3.突出重难点,理解写法。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
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形态、习性、声音。
古诗大意:吸食清亮、晶莹的露水珠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要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
(2)诗词创作最讲究练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教师提示:“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传得远。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道理,蝉声传播得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提示: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的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教师提示: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
说明诗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5)比较一下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
教师介绍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发言讨论。
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学生齐背古诗《蝉》。
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古诗的魅力,得到情感的陶冶。
拓展积累有关写蝉的古诗,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
课堂结束后,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如何把“自学、探究、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从语文园地内容看,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部分内容。
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放在第1课时讲,剩下的放在第2课时上讲。
对于这两节课,如何连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