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一
滩鸥鹭 。 师: 还 有补 充吗 ?
生: 沉 醉不 知归 路 。 师: 这 件事 发生 的时 间和地 点是? 生: 溪 亭 日暮 。 师: 所 以, 这 些语 句 具 体 记 录 了这 件 事 。 ( 课件 将
“ 常记” 二字 隐去) 我们 一起 再 来读 读词 中记 录 这 件事
剖 T ( ] N G K E Y I G O u I 9 — 0 ' ● ■ 一 } I
Ⅱ 梦令》 课堂教学实录
◎江 苏 省无锡 市 东林 小学 陈 淼
一
、
对诗导入 , 揭示课题 , 了解小令 的特点
生: 都是和夏天有 关的。
师: 是 的, 这些诗都和夏天有关 。 今 天这 堂 课 , 我 们 要 来学 习一 首关 于夏 天 郊 游 的词 , 宋 代 女 词人 李清 照写的( 钕 Ⅱ 梦 △) ) 。 ( 老 师板 书课 题) 。 师: 关于 词 , 五 年级 学过 一 首 , 是 什么 ? 生齐 答 : 艚 平 乐 。 师: 词 有什 么特 点 ? 还记 得 吗? 生1 : 被称 为 长短 句 。 生2 : 词都 有词 牌名 。 生 3 : 词可 以分 成上 阕和下 阕 。
师: 小荷 才露尖尖角 ( 边说边 出示诗句) 。
生: 早有 蜻蜒 立上 头 ( 学生 对 诗 , 老 师 出示 诗句) 。
师: 童孙未解供耕织 ( 边说边出示诗句) 。
生: 也傍 桑 阴学种 瓜 。
师: 如果你 能把语速放慢一 点 , 相信会更有 诗的 感觉 , 我们再来一次 , 好吗? ( 师生对诗) 师: 最后一句 , 一起来 , “ 荷叶罗裙一色裁” 。
( 师生再次对诗, 学生诗句朗诵有进步)
师: 这样 对 诗 的感觉 就 出来 了 , 对 吧?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一、背景介绍
如梦令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李清照。
这首诗歌具有浓重的意境和情感,可以说是李清照最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代表之一。
如梦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目,本文将介绍如何教授这首诗歌。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
•点播诗歌朗诵录像或现场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介绍唐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享作者及诗歌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诗歌鉴赏
1)体裁介绍
•讲解如梦令的体裁是五言诗,简单介绍五言诗的历史背景。
2)字词解析
•分析如梦令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如“钗”、“斜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景和意境。
3)章法分析
•分析诗歌的章法,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章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课堂探讨
1)情感体验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方面理解诗歌。
2)情景再现
•让学生演绎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3)诗歌合唱
•让全班合唱这首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
4. 诗歌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来创作一首五言诗,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收获
通过对如梦令的教学,学生不仅从感性和美学方面理解了这首诗歌,而且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艺情操。
《如梦令》课文教案
《如梦令》课文教案如梦令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如梦令》这首宋词。
2. 掌握宋词的基本特点与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诗文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如梦令》的词意。
2. 学习宋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让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如梦令》。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前播放音频的方式,播放《如梦令》的曲调,让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 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梦境与现实混淆的经历。
第二步:理解与解读(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
2. 导读词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角色形象。
第三步:品味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朗读《如梦令》,引导学生跟读朗读,感受宋词的音律之美。
2. 针对每一个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行揣摩与理解。
3.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词曲联想,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第四步:即兴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2.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即兴创作,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与点评。
第五步:背诵与表演(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如梦令》,注意把握宋词的韵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将《如梦令》的情境与意境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3. 各组表演结束后,进行全班欣赏和点评,展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六步:词曲辨析(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曲辨析的活动,以巩固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表达技巧。
2. 提供多个类似《如梦令》的词句和曲调,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就今天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回顾学习到的内容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学习中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和收获。
四、教学资源:1.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如梦令》的曲调。
【教学设计】《如梦令 》(冀教版)
《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
作者遣词、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侧重写景,情景交融。
通过景物的刻划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意境创造含蓄【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词牌及词作者李清照,感受宋词之语言之精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想象心灵的动画”来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想像画面,感受词的凝练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心灵的动画”来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古典名曲,听着这曲子使我们想到了中国的古诗词,说起古诗,我们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提起词,被称为“词圣”的是李煜,还有一位“词国女皇”,她就是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李清照,她在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
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三、读通词,读懂意1.请同学们按自己感觉、节奏读一读这首词,要求正确、流利、有韵味。
出示词。
2.同学们,请根据注释,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翻译)四、品词,悟境,悟情过渡:经过你细细地想,进行添枝加叶,这寥寥数句的词丰满具体起来,但老师感觉这样还不够,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我想通过你们的再读、再想眼前一定会出现一幅幅活的、动起来的画面。
预设画面和问题:1.(板书)溪亭日暮图问题:沉醉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作者沉醉?(饮酒、作诗、赏景……)2.(板书)藕花深处图问题:夏季荷花的颜色、姿态、数量及当风吹时会怎样?让作者沉醉的又会是什么呢?3.(板书)争渡鸥鹭群飞图问题:一群少女如何争渡?说什么?鸥鹭怎样飞起来?情景怎样?此情此景词人沉醉的又是什么呢?学生想象并描述。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6.如梦令(说课稿)
《如梦令》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如梦令》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词两首》其中一首。
《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随意游转,没想到误入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整首词言语如内容一般平实、自然。
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含蓄深沉。
词中只见景却不见人。
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中去了,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介于学生已经接触过有关词的常识,因此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建构基础上,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二、说教法: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品读。
2.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针对五年级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已经能够通过反复朗读,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阅历经验,确定如下的学习方法。
)三、说学法:1.读中感悟:在反复自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意境,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作者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1.品读字词,想象意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五、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1.介绍李清照生平。
2.回顾以前所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点,着重介绍词和词牌名。
如梦 令教学实录
一、对联引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如梦令》。
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光顾和老师聊天了,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请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许多学生举手想读)师:先不念了,谁能猜着,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副对联?生:因为这副对联是李清照写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词。
师:错,不是李清照写的,再猜。
生:右边描写的是李清照去玩儿的地方的情景,左边是描写李清照的才华的。
师: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不是李清照写的,但是和李清照有关系。
昨天我请同学们查资料,看来同学们都没有查着类似的资料。
大明湖、趵突泉是两处名胜,在山东省的济南市。
大明湖旁、趵突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处。
李清照一生写了许多词,后人就将她的词编撰在一部书里,这部书就叫《漱玉词》。
《漱玉词》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学过《西江月》,辛弃疾的集子叫《稼轩长短句》。
《金石录》也是一本书,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写的一本书,它是研究金石的一位专家学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状的石头。
生:还有金子。
师: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属类的一些东西,如铜质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专门研究这些文字,这些人就叫金石学家,是非常有学问的人。
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遗风,后主是谁?有句词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词。
二、检查预习结果1、初步了解师:下面,我来检查预习结果。
预习的程度:会读是一种,会背是一种,读懂了又是一种,你们觉得你们属于哪一种?生:会背。
2、请三生板演师:好。
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我听说有一个叫高士奇的同学写字特别好,请你来写前两句;另一个女孩写三、四句,最后两句由那个男孩来写。
把字写得大大的,让大家都能看清楚。
(三生板演,老师的检查仍在继续。
)3、和其他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师:我继续检查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题目是《如梦令》,词牌名,谁来告诉老师,词有什么特点?以前学过词吗?生:学过《清平乐(yuè)》师:是清平lè还是清平yuè?生:是yuè,因为词是在宫里去唱的,乐是乐曲的意思,所以就应该读yuè。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一、揭题导入师:板书:《如梦令》。
(字写得漂亮吗?)一起把题目读一下。
(板书:宋、李清照)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中间用一点隔开,板书要考虑整体布局。
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那是她人生红最美好的时光。
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来也去世了。
晚年非常孤独寂寞。
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她年轻时写的。
师:这首词的题目是?生:如梦令。
师:你们上当了!“如梦令”是词牌名。
他有题目吗?生:是“常记溪亭日暮。
”师:有的人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再说这首词是就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但“常记溪亭日暮”并不是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词的题目。
词的题目要能概括词的内容或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要简洁精炼。
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二、初读感知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
生:入情入境地认真自读。
师:我们班同学自读时很有词的节奏感。
谁来读读?生1读。
(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
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
)生2再读。
(非常棒,他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有词,善观察。
)生3读。
(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读得准,读的通。
读出了节奏。
)师: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听课文范读录音。
谁再来读读?生4读。
(唔,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
)谁再读?让我们看清画面。
生5读。
(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
)师:读词时要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
范读生自练。
师:老师读词,大家一起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
生6读。
(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
)师:你读时,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
仿佛你的严重、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三、精读想象师:指读1、2行,你看到了什么场景?生1读。
师:你“醉”得不够。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如梦令》是一首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怎么样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呢?以下是我细心预备的《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一、对联引入师:今日我们要学习《如梦令》。
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光顾和老师谈天了,有没有留意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请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很多同学举手想读)师:先不念了,谁能猜着,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副对联?生:由于这副对联是李清照写的,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词。
师:错,不是李清照写的,再猜。
生:右边描写的是李清照去玩儿的地方的情景,左边是描写李清照的才华的。
师: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不是李清照写的,但是和李清照有关系。
昨天我请同学们查资料,看来同学们都没有查着类似的资料。
大明湖、趵突泉是两处名胜,在山东省的济南市。
大明湖旁、趵突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处。
李清照一生写了很多词,后人就将她的词编撰在一部书里,这部书就叫《漱玉词》。
《漱玉词》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学过《西江月》,辛弃疾的集子叫《稼轩长短句》。
《金石录》也是一本书,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写的一本书,它是讨论金石的一位专家学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状的石头。
生:还有金子。
师: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属类的一些东西,如铜质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特地讨论这些文字,这些人就叫金石学家,是特别有学问的人。
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遗风,后主是谁?有句词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词。
二、检查预习结果1、初步了解师:下面,我来检查预习结果。
预习的程度:会读是一种,会背是一种,读懂了又是一种,你们觉得你们属于哪一种?生:会背。
2、请三生板演师:好。
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我听说有一个叫高士奇的同学写字特殊好,请你来写前两句;另一个女孩写三、四句,最终两句由那个男孩来写。
《如梦令》两首教学实录
《如梦令》两首教学实录教学过程:师: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才女”,你会发现有613万条记录;如果在后面加上“宋词”,你会发现有8700条记录;如果此时你再输入“婉约派”,你会发现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它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近这位作品不是很多,却成就极高的女词人!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得出有关李清照的关键词有哪些?生:宋词、才女、婉约派。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他的两首《如梦令》。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但是读书也是一个各自领悟诗歌情感的过程,所以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节奏来朗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各自朗读,但不久就变成了齐读。
)师:发现大家一读就把节奏读到一起了,看来是情感产生了共鸣呢。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来齐读吧。
朗读之前想问大家,朗读的第一要素是?生:字音。
师:对。
最基本的呢,就是读准字音。
这首词的字音有问题吗?生:没问题。
师:那我们开始朗读吧。
(学生声音洪亮,步调统一地朗读。
)师:朗读完了之后,自我感觉哪些方面读得好?生:情感读得好,觉得有点醉意,很满足。
师:不错,还没深入探究词义就已经读出情感。
但是有两个词的意思需要我们确定一下。
“常记”“争渡”。
生:常记是经常记起、回忆的意思。
争渡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师:这里连用2个争渡说明什么?生:急切地想要把船划出去的情感。
配乐,齐读。
师范读。
师:这首诗讲了那几件事情呢?生:时常回忆,经常沉醉忘记回家的路;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鸥鹭;师:读懂词的内容,更有利于我们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我们不妨围绕本词所写之事提出自己的疑问。
老师示范一个,针对她时常回忆就是,我提出疑问她为什么要时常回忆?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为什么要晚回舟?为什么误入?为什么那么着急?为什么会惊起鸥鹭?为什么要沉醉?师:提出问题很不错,那我们就自己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为何沉醉?生:她在傍晚西边的亭子里玩的开心。
生:因为她看到溪亭如此美丽的景色,不小心喝多了点酒,于是便沉醉了。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如梦令》课堂篇1一、声情诵读,导入新课。
(录音机播放古筝曲)教师声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同学们伴着这悠悠的古筝乐曲,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多媒体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词)二、初读全词,通读全词。
师:《如梦令》是一首词,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己读吧!(学生放开声音自由读。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
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
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子,就请你读读吧!生:(读词)师:你的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不仅读得正确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节奏,读出词味道来了,你真棒!师:让我们把握好节奏感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么你们能简单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们去郊游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的是李清照难忘的一次郊游。
《如梦令》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研读过程中读懂词,听懂歌曲,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引导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3.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2.理解词意。
难点: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关键点:读词,读中感悟,理解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曲古典乐曲《渔舟唱晚》。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
师:看你们的神态就知道它太好听了。
知道吗?古典乐曲是我们中华所独有的,它堪称国粹。
当然,堪称国粹的还有很多例如戏曲、中医药、古典文学等。
在文学宝库中有两颗最璀璨的明珠是唐诗和宋词。
唐诗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早就接触过,那么宋词你们知道多少呢?你们学过哪些词?(指名背)1、谁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生: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不是。
生: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生:词有的分上下阕。
: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
2、《清平乐》是词牌名。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如梦令》优秀教案(精品)
《如梦令》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方法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引言: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你说得真好,我今天来特意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
想不想看?(问学生)想看,眼睛睁大喽!(问一个学生)美吗?什么美?(人)就人美吗?还有什么美?(景色)。
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
肯定有人想知道,这画中泛着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丛中的女子是谁呀?想知道吗?(板书:宋李清照) 1简介李清照: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词人。
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李清照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唯独有一件事情,会偶尔令她开怀大笑。
想听吗?2.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兴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划着船往回走,划呀划,划呀划,迷迷糊糊地就走错了,不知不觉闯入了荷花丛中,结果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那一次经历,令她记忆犹新。
于是她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给起名为《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二、授课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朱熹。
他在写的一本书《朱子家训》中,把读书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确。
他说: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入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1.初步感知(1)出示提纲,自学交流:播放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出示自学提纲)①扫清生字,读通词的内容。
②理解字词,明了词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瑞亚《如梦令》教学实录一、话题引入,读通宋词。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学期我们学过了什么古诗吗?生1:《别董大》生2:《渭城曲》师:我们还学了一首词谁还记得?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出示PPT《别董大》《菩萨蛮》】师:仔细观察,与诗相比,词有什么不同之处?生1:师的句子每一句的字数头一样。
词有的句子字数多,有的字数少。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生齐说:长短句。
师:你还有其他发现吗?生2:词有的分上阙和下阙。
而诗没有师:很好,词分为上下阕,也叫上下偏,但有的词也没有分的。
还有其他发现吗?生3:词有词牌名!诗只有题目。
师:非常好!词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有词牌名,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词牌名和他词的内容就像歌中的曲调和歌词。
【出示PPT 词与诗的三点区别】师:那么今天就随着老师一起学习一首宋词。
词牌名叫做《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出示PPT 如梦令】师: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这首词了吧?请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生放声朗读,师巡视】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一读?【找一名女学生来读】师:这名女同学把句子读通顺了,但是老师听到一个小问题,有人注意到了吗?生4:她把兴读作了一声,应该是四声。
师:你很细心。
兴,在这读第四声,表示兴致、兴趣。
什么时候读第一声?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一名男生读词】师:这名男生已经纠正了发音,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停顿,能读出些词的节奏。
我们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词就会富有节奏,读出它味道来。
那咱们来看大屏幕,看看老师给你划出的停顿符号,再来试着读一读吧!【出示PPT 学生自由诵读】师: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读顺、读正确没问题吧?生齐答:没问题!师:那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生齐答:好!【齐读宋词】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小组讨论】师:来看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哪个小组来说一说呢?生:李清照常常去溪边的亭子里看黄昏的景色。
师:你理解的常是常常、经常的意思对吗?其他同学也这么认为吗?生2:同意。
但是不是常常去,而是常常记起。
师:哦,原来如此。
是常常记起,她去溪边的小亭子欣赏日落黄昏的场景。
其中的“暮”是指的?生:黄昏、傍晚时分。
师:很好,同学们,当你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的时候,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1:我看到天边有火烧云的,溪边有个小亭子。
生2:我看到一座小亭子,作者正站在亭子里看外面夕阳西下的美景。
师:很好,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图片。
【出示PPT】生:哇!师:你们在哇什么?生:图片很美!师:那你最喜欢哪幅图?试着描述一下。
那谁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地更生动些?生3:我最喜欢第四幅图,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青山遮住了半个夕阳,一行雀鸟飞过归巢。
师:描述的太美了!谁再来说一说?生4:我喜欢第一幅图,因为这幅画里有词里写的小亭子。
师:试着描述一下这样的美景好吗?生4:黄昏时分,词人站在溪畔的亭内望向西边的夕阳,闻到亭旁荷花发出的阵阵清香,感到内心舒畅。
师:你们描述的太美了!这位同学还加了一些心里的感受。
我也来试试,老师最喜欢第三幅,看夕阳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让我联想到了一句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啊!如果你站在这幅画里,心情是什么样的?生5:老师,我的心都化了。
师:你的心都化了,那作者的心呢?生6:作者心也化了。
生7:作者陶醉这样的美景中。
师:恩,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她醉到什么程度呢?生齐答:不知归路。
师:眼前如此黄昏美景,深深的沉浸其中,你猜,词人会做些什么呢?生1:词人会和朋友们一起戏水,欣赏风景。
师:很好,非常有画面感的场景!生2:他们可能会喝酒、聊天、做诗、对对子。
师: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生:好朋友。
知己。
师: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生:醉了师:所以说这里“沉醉”指的是陶醉在美丽的风景中,也是指迷醉在美酒之中。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也有些醉了。
师:酒尽,作者回去了没有?怎么回去的?谁来解释一下后两句?生:喝完酒,尽了兴他们就乘着舟回家,却不小心闯进了藕花深处。
师:“兴尽”该怎么理解?是玩够了尽兴了么?生犹豫思考状:没玩够吧。
师:你们周末出去游玩,什么时候才回家?生:天黑了。
师:那你们玩够了没有?生:没有!师:那李清照玩够了没有?生:没有!师:那他为什么回家?生: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了。
师:“兴尽”其实是“兴未尽”,是因为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了。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生:误入藕花深处。
师:为什么?生1:因为天黑了,朦朦胧胧看不清路,所以不小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就迷路进了藕花深处。
师:这个“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2: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荷叶和很多的荷花,有粉色有白色。
生3:我看到了绿色的荷叶上有晶莹剔透的水珠,还有七星瓢虫在玩耍。
师:你们描述的画面生机勃勃,还有小动物呢。
有没有联想到那首古诗?生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师:真棒!那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图片吧!【出示PPT 藕花深处】师:这个女子我们就当做李清照吧!看着这两幅图,你们能再来描述下当时的景色吗?生5:李清照乘舟不小心闯入了藕花深处,她身边围绕着茂盛的翠绿的荷叶。
有的荷花盛开,有的含苞待放,三处一阵阵清香。
师:你描述的太美好了,我们仿佛都闻到了荷花的香味!那么李清照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生1:心旷神怡。
生2:开心,舒畅。
师:是啊!黄昏时分,朦朦胧胧中,看到这些姿态动人的荷花,词人被深深地吸引了。
请朗读这两句,把这样美丽的景色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齐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师:正当词人和他的朋友们陶醉在荷塘月色的美景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
是什么?生:惊起一滩鸥鹭。
师: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的?生1:因为他们争抢着划船。
师:那就是词中所提到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了这两句,你看到了什么?生2:我看到了一群群鸥鹭飞向天空。
师:你怎么知道是一群?生3:一滩鸥鹭中的滩。
只有数量众多才能形成一滩。
师:那它们的飞翔速度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生4:很快。
从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字可以得知,这些水鸟被人划船的动作惊吓到了,快速的起飞划过天空。
生5:老师,我觉得这个惊也可以看出,突然飞起的水鸟也吓到了玩的开心的词人们。
师:你分析的很好,那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生5:我听到水鸟的尖叫声,是被词人们吓的尖叫。
(学鸟叫)生6:我听到李清照的笑声和叫声。
生6:我听到词人们争抢划船造成的水花激起的声音。
师:哪个词告诉我们词人们在争抢着划船?生:“争渡争渡。
”师:谁能给大家演绎一下“争渡争渡”的画面?生:词人和朋友在那里拼命划船,有的说往这边划,有的说往那边划,非常热闹。
(带有肢体动作)师:古代的女子,她们的言行很受约束。
例如笑不露齿。
但此时,他们因为喝点酒,酒意朦胧,活泼的天性都显露出来了,大声地笑啊叫啊,场面多么欢快热闹!整幅画面,从刚才的宁静,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
【出示PPT】师:一滩鸥鹭的场景有没有让你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那篇课文?生:《鹭鸶》师:黄昏的空中——生:偶见鹭鸶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师:既然被人们看作是生活的恩惠,那李清照和友人们在这里遇到到鹭鸶起飞的意外就变得美丽起来。
这场大自然的奇观,让李清照深深的陶醉了。
让我们试着,一起读出这热闹欢快的画面吧。
生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这么开心的场景,这么难忘的游历,让作者难以忘怀,时常回忆,所以才有了第一句的“常记溪亭日暮。
”词人因乐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觉得当时她喝的是什么酒啊?生:快乐的酒。
美酒。
甜酒。
师:不知不觉地,就把这首词给读懂了,理解了词义,把它给度胖了。
【板:“读胖”。
】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李清照只用了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
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老师读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
第二遍的时候你们读前两个字,我来读后面。
【老师引读】接下来我们试着配乐读一读,看着老师的手势把握节奏。
【配乐齐读】找一名女生配乐朗读,再找一名男生配乐朗读。
【男女生配乐朗读】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师:刚才我们把词给读胖了,现在给他减减肥,瘦瘦身。
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生齐声说:醉!师:你们都这么认为啊,那谁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1:作者看到溪亭日暮的美丽景色而深深陶醉,又在藕花深处流连忘返。
因为喝了美酒,酒意微醺,有些醉意。
生2:我要补充他的话,词人们因为看到一滩鸥鹭起飞的场景,陶醉在这场美丽的意外中。
所以整首词应该是围绕醉这个字来写的。
师:你们同意他二人的看法吗?生:同意!师:我们回头看看词中所描绘的三幅美景,是不是围绕着醉来写的呢?【出示PPT】师:现在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正是围绕着醉来写的。
你们太棒了,不仅能把词读胖,现在还学会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词“读瘦”。
【板书:读瘦】四、赏析《声声慢》,对比酒中意象。
师:在李清照的词当中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其中有好几首都写到了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她晚年写的《声声慢》,你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播放《声声慢》的录音】师:这首词哪句提到了酒?生:“三杯两盏淡酒”——写到了酒。
师:你觉得此时的酒是什么味道的?生:苦闷的。
苦涩的。
惆怅的。
师:你从哪些句子当中读出了她的这种苦和愁?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师:我看出来了,整首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的苦闷。
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味道却变了呢?生:这和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有关。
【阅读预习中所准备的李清照相关资料】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做了好充分的预习。
没错,李清照历经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晚年的她无家可归,流亡在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从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到孤苦无依的悲惨老妇,一代词人李清照饮尽了这酒中的酸甜苦辣。
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会常常想起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让我们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忆吧。
再读第一首《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