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呼吸摇曳凝视察看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类文阅读-6 狼牙山五壮士赵一曼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我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在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 5 七律·长征1.填空比一比,再组词。
律崖渡津涯度2.填空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 逶迤:(2) 磅礴:3.填空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红军长征途中历经“万水千山”,作者只选取了、代表踏过的“水”,只选取了、、代表翻过的“山”,这样的写法被称为。
(2)红军长征共翻越了18 座大山,跨过了24 条大河,作者为什么说是“万水千山”?(3)“等闲”的意思是,透过“等闲”二字可以感受到。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人把连绵起伏的五岭比作,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是想告诉我们。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经历:和。
4.填空想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5.综合性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答案1. 【答案】纪律;天津;悬崖;天涯;渡河;度过2. 【答案】(1)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2) 气势雄伟。
3. 【答案】(1) (1)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岷山;点面结合(2)“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泛指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平平常常;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乐观积极的情怀(2) 细浪;泥丸;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积极的态度(3)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4. 【答案】战士们历经艰险,终于翻过了岷山。
在山顶上,他们拥抱在一起,大声说笑着,个个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5. 【答案】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选类文阅读(含习题答案)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祖国到处是战士的家黄土高原上,有一座七郎山,海(拔拨)1000多米。
山头上,只有20平方米的一块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
这里冬天长达6个月,最冷的时候,气温在零下30多度。
狂风刮起来,满山石头乱跑,黄沙铺天盖地。
山上没有水,用水要从老远的地方背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山上却常年(住驻)守着执勤的解放军战士。
有个叫张金明的战士,是天津人,上山时才20岁。
他从小生长在大城市,刚到七郎山,每天除值班外还要爬山挑水做饭,累得两腿发胀,汗流全身。
有人劝他:“你有门路,还不想法调到好的地方去呀?”他回答:“七郎山虽苦,也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
谁都不愿意来,这里不就没人驻守了吗?”战士徐胜国家住湖北,家乡山青水秀。
可服役(yì)期满后,他却舍不得离开七郎山,又留了下来。
他说:“这里需要我,我就不能离开它!”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_______利用业余时间搬石头_______挖土_______垒墙_______填坑_______在房前屋后栽上树和白菜_______使光秃秃的山出现了生机和绿色_______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士们汇集在一起,用(辛幸)勤的劳动改变着脚下的土地。
“我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是我的家。
”在他们看来,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可爱的。
(1)写出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照样子写四字词语,要求其中带有一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
天南海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在短文第4自然段上的横线写上标点符号。
(4)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短文第1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七郎山的自然环境,作用是()A. 强调七郎山环境条件恶劣。
B. 说明黄土高原地区还很贫穷落后。
C. 烘托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的英雄形象。
【答案】(1)拨;住;幸(2)异口同声;承前启后;舍生忘死(3),,,,,,。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附参考答案-5 七律·长征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类文阅读-1 草原草原八月末(节选)梁衡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
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
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
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
停车下地,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文中的“花”指的是()A.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B. 诸元素之女C.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 以上三项都是(2)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D.以上三项都是【答案】(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4)略【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把“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是比喻。
(3)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生动,是比喻。
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4)D【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内阅读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1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内阅读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10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新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课后作业(附答案)
新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课后作业(附答案)【基础达标】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山()云崖.()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七律(lù)等闲(xián)云崖(yá)B.迤逦(yí)铁锁(suǒ)逶迤(yí)C.长征(zhēnɡ)磅秤(bànɡ)磅礴(pánɡ)D.蒙骗(ménɡ)岷山(mín)乌蒙(ménɡ三、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
(2)乌蒙磅礴走.泥丸( )走:①走路;②跑;③滚动。
(3)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①冷;②害怕;③穷困。
五、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能力提升】六、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内阅读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10篇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逶.迤(wēi wěi)磅.礴(bàng páng)岷.山(mǐn mín)乌蒙.(m ěng méng)2.选字填空。
【崖涯】悬()峭壁天()海角【度渡】泥船()河()日如年3.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 B.空闲 C.无端,平白地(2)乌蒙磅礴走.泥丸() A.通过 B.跑 C.滚动(3)大渡桥横铁索寒.() A.冷 B.影射形势的严峻 C.穷困4.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下面词语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
A.尽显B.取之不尽C.山穷水尽D.尽心尽力(3)这首诗中“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
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是诗人伟大的胸怀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下面的句子都以“山”为描写对象,其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读诗句,完成练习。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细浪”是指;“走泥丸”是指。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这两句诗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和飞夺。
②诗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
“寒”字使我们体会到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未知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
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
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
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
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
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 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密切——________ 复杂——________ 沸腾——________(2)生命的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来自于“________”后元素的演化。
(3)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的是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及答案
5 七律·长征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逶迤.(yí) 铁索.(suǒ) 泥丸.(wán)C.长征.(zhēng) 磅.礴(páng) 磅.秤(páng)D.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二、比一比,再组词。
证()涯()岷()丸()证()崖()眠()执()三、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默写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这首诗的颈联是,。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
五、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参考答案一、B二、证明征用天涯山崖岷山睡眠丸子执着三、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1.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1.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气概。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时间就是生命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
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表明________。
(2)鲁迅把忙碌后看书当作是________;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_;把节省时间看作是________。
(3)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第________自然段写他珍惜别人的时间。
(4)文章赞扬了________。
【答案】(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3)三;四(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解析】【分析】(1)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1.选字填空。
【崖涯】悬()峭壁天()海角【度渡】泥船()河()日如年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逶.迤(wēi wěi)磅.礴(bàng páng)岷.山(mǐn mín)乌蒙.(m ěng méng)3.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 B.空闲 C.无端,平白地(2)大渡桥横铁索寒.() A.冷 B.影射形势的严峻 C.穷困(3)乌蒙磅礴走.泥丸() A.通过 B.跑 C.滚动4.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词语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
A.尽显B.取之不尽C.山穷水尽D.尽心尽力(2)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中“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
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是诗人伟大的胸怀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下面的句子都以“山”为描写对象,其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B.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C.这山像个大葫芦。
D.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5.读诗句,完成练习。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细浪”是指;“走泥丸”是指。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这两句诗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和飞夺。
②诗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
“寒”字使我们体会到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检测(精编 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检测(精编含答案)七律长征》同步练检测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并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出来)wēiyí √páng √bóní √wán √wūméng远征难(nán lán)五岭(lǐn lǐng)腾细浪(XXX)XXX(mén méng)水拍(pāi pāi)桥横(héng héng)云崖暖(luǎn nuǎn)尽开颜(jìn jìn)岷山(mián mín)二、我能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XXX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我能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七律诗,作者是XXX,写于1935年10月,即长征开始之时。
2.“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军旅生涯何限哉,赤脚临风也砥砺。
”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四、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①完毕②全部用出③都,全1.尽开颜(③)2.用尽力气(①)3.尽力(③)开:①通,使用②表示分开或扩展③举行④发动,操纵1.开动脑筋(②)2.开运动会(③)3.开路先锋(④)4.尽开颜(①)等:①平常②级位,程度的分别③待,候1.等车(③)2.只等闲(①)3.一等奖(②)五、我能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XXX磅礴走泥丸”五座山脉曲折连绵,波涛汹涌的水流冲刷着山峦,乌蒙山气势磅礴,红军在泥泞的山路上奋勇前行。
六、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难──易(yì)细──粗(cū)闲──忙(máng)暖──冷(lěng)喜──悲(bēi)横──竖(shù)七、我能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五岭逶迤腾细浪,XXX磅礴走泥丸。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tiěsuǒníwánhán lěng mín shān yún yádùchuáng二、多音字组词。
nán()mēng( ) bàng( )jìn( ) 难蒙méng()磅尽nàn()měng()pang()jǐn()三、同音字填空。
1、xiào 贡()呈()()入界()2、jìng 究()()赛清()干()3、yōu()扬()静()虑()秀四、比一比,组词语。
岭()暖()闲()崖()铃()缓()闭()涯()五、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颜: A、脸上的表情 B、颜色 C、体面,面子1、运动场上,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票飘扬。
()2、三军过后尽开颜.。
()3、由于骄傲自满,这次比赛失利了,他感到无颜.面对师长。
()尽:A、完 B、全部用出 C、全,都。
4、三军过后尽.开颜。
()5、我用尽.全身力气才把小明拉了上来。
()6、教师交给我的任务,我会尽.力完成。
()六、判断正误。
正确打“√”,错误打“×”。
1、“磅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áng”,另一个读音是“bàng”。
()2、“走泥丸”的意思是从泥丸上走过。
()3 、“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
()4、《七律·长征》中间四句用了对偶手法。
( )七、理解诗句,填一填,选一选。
1、“,。
”统领全诗。
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难”(至少写两个)、。
但是红军却没有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以从和中看出来。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走泥丸”是指。
(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解析】【分析】(1)①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
②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叫做设问句。
(2)考查给短文分段的能力。
解答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语段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为三部分。
故答案为:(1)①反问②设问(2)讲到长征,……,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反问、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划分段落的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①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
(2)用横线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3)这两段话分别从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4)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雪白;星星般;白;紫(2)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3)颜色;气味(4)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雪白、星星般、白、紫(2)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3)颜色、气味(4)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
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
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查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3000人马,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
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
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
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
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说道。
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 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
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________ 商议——________ 带领——________(2)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A. 表示重复词语B. 表示语意难尽C. 表示意在言外D.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4)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表现了他什么精神?【答案】(1)跋扈;商讨;率领(2)D(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嚣张: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
商议: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带领:引导;领导;指挥。
(2)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第二问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跋扈、商讨、率领(2)D(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问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二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课内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
(4)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答案】(1)开国大典(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4)投射;投票:放进去;投篮: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参加进去(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