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民俗
饮食民俗课件
小知识
酒的分类及名酒
•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酒 •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洋河大曲 •清香型白酒:如山西汾酒 •米香型白酒:如桂林三花酒 •其它香型白酒:西凤酒、董酒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 满族
萨其马
饮食民俗
白煮猪肉
炙猪肉
朝鲜族
朝鲜泡菜
黄焖狗肉
Thank You !
Your Company Slogan
饮食民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韭清炒海青子
饮食民俗
川菜
灯影牛肉 夫妻肺片
饮食民俗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饮食民俗
水煮牛肉
豆豉回锅肉
饮食民俗
• 浙菜清汤越鸡 香酥焖肉
饮食民俗
油焖春笋
饮食民俗
苏菜
水晶肴蹄
饮食民俗
烤方
清炖蟹粉狮子头
凤尾虾
饮食民俗
金陵丸子
饮食民俗
三套鸭
徽菜
毛峰熏鲥鱼
无为烤鸭
五彩饭
侗族
饮食民俗
瑶族
瑶族腊肉
粉蒸排骨
饮食民俗
白族
雕梅
八大碗
饮食民俗
傣族
竹筒饭
饮食民俗
糯米饭
纳西族
马帮烤鱼
丽江粑粑
饮食民俗
羌族
羌族砸酒
饮食民俗
苗族
炒香虫
酸汤鱼
饮食民俗
藏族
青稞酒
糌粑
饮食民俗
彝族
骨头饭
坨坨肉
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生食:稍加处理,直接食用 熟食:以烧和烤为代表
烹饪:多种烹调技艺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 配。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
主食
菜肴
饮料
主食: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主要为粮食作物:米饭、面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的饮食中可以 看出中国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饮 食习惯里,能够具体而微妙地体现出中 国文化的某些特性。
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 瓜果、调味六种类型,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 配和烹制,进而产生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烹调艺术, 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饮料:
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包括酒、茶、奶等。
中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饮酒的习俗。但由于采用的原料、配制方法和 饮酒习俗不同,酒在各民族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也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各地饮茶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此外,有些瓜果类食品,也是很好的清凉饮料。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食品加工上 —— 以热食、熟食为主。 饮食方式上 —— 讲究聚食制。 食具方面 —— 使用筷子。
《吕氏春秋·本味》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 除膻”。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 烹制和食用过程中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 风俗习惯,又称食俗。
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 事象之一。
中国烹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一、中国饮食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的饮食民俗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地域性风味: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风味,比如四川的辣味菜肴、广东的粤菜、江苏的苏菜等等。
2. 民族特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
食习惯和风味,如藏族的酥油茶、壮族的酸辣鱼、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3. 传统节日饮食: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食品,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等。
4. 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中有一些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如佛教的素食,道教的清淡饮食等。
5. 家族礼仪:中国的家族礼仪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比如婚礼上的喜酒、葬礼上的祭祀食品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民俗非常广泛多样,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宗教、每个节日等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饮食民俗
二、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 自然环境、物产——地域性 (水稻,小麦,青稞)
❖ 文化传统——传承性 (同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习俗,如正月初一早晨 的饮食;特色食品;同一原材料不同的烹制方法 和饮食方式; “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饮茶习俗)
5、闽菜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兼顾 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 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 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二是汤菜居多,变化无穷。三 是调味奇异,别具一格。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
名菜佛跳墙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 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 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 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 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 特点:口味清淡,酥香,用油少,调味很少用酒,调味品 一般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己选用;
❖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 、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布丁
3、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 特点:原汁原味,喜面食,如意大利通心粉,比萨饼等; ❖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奶酪局通心
❖ 卤是将经加工后的原料放进卤水中加热使其吸收卤味并加热 至熟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 炸,也称氽,用多油旺火。食品下锅油炸的时间及方法,依 原料性质和形状大小、厚薄而定。原料形状小而薄的,可在 油沸时下锅,约八成熟取出,让其内部熟透;最后,油沸时 再下锅炸一炸。
❖ 煲以汤水和瓦煲为主要导热媒介,将物料放进有汤水的瓦煲 中,通过加热使主料与配料的美味互相渗透融合,形成嫩滑 、浓香的菜肴的烹调方法。
中华传统饮食民俗
节日习俗
• 吃灶糖 • 扫尘土 • 剪窗花 • 贴春联 • 当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
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提问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意义?
三、饮食特点
• 中华家庭的传统是主妇主持,菜品 选用普通原料,朴实,不重奢华, 家常味浓。
• 日常饮食,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 气氛宽松自由,亲情浓郁,其乐融 融。
两柔金纤 鹊
情情风云 桥
若似玉弄 仙
是 长 久 时 , 又
水 , 佳 期 如 梦
露 一 相 逢 , 便
巧 , 飞 星 传 恨
( 宋 ) 秦 观
岂,胜,
在忍却银
朝顾人汉
朝鹊间迢
暮桥无迢
暮归数暗
!路。。
!
(四)送灶节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后,又称为灶 神节、灶王节、小年节、小年等。
• 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 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 王爷只限于男子。
年夜饭
围炉
舞龙舞狮
(二)端午节
•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此外端午节还 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 节”等。
驱五毒
雄黄酒
吃鸭蛋
吃粽子
划龙舟
(三)七夕节
• 七夕节,又名七夕、乞巧节。相传农历七 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
•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是产 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南北差异
• 北方 吃喝玩乐逛庙会。
• 吃喝:吃饺子喝饺子汤, • 玩乐:贴窗花,扭秧歌,踩高跷,逛庙会。
吃饺子
贴窗花
扭秧歌
踩高跷
逛庙会
·南方 张灯结彩舞龙灯。
吃汤圆,年糕,火锅,舞龙舞狮,除夕夜,围 炉。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瓜子
一、饮食民俗的概
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 油炸、蒸等。
赏灯
元宵节又是灯节。从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其中十五日 是正日),“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竹歌处处通”,热闹 异常。 江南风俗,十三日晚上吃汤圆,十八日晚上吃面条,叫 做“上灯圆子落灯面”。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饮食 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又简称为 食俗。
立春习俗
——咬春
二、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五谷,辅食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以热食、熟食为主 在饮食方式上采用聚食制 一日三餐 在食具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 祭祖的四大节日。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
放河灯 潮汕中元节
六、中秋食俗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团圆节、八 月节、拜月节,是我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按照我国的立法,农历 八月居秋季之中,而八月的三十 天中,十五又居一月之中,故八 月十五日称为“中秋”。鱼——年年有余 祭祖拜年穿新衣
压岁钱
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 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
出现,两汉时期已很流行。
一、元宵食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 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人们在这天提灯笼、猜灯 谜、吃元宵,各地还有许多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实心和带 馅两种。
七、重阳食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也称重九节、登 高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敬老节。 每逢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赏菊,还要吃菊花糕,饮菊花 酒,插茱萸,以避邪祛灾。
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 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 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 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 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 时来临之意。
•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 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 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 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 面、素面、荤面、挂面……
•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 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 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 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 道美食。
• 年糕: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 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 (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 升之意。
清明节食俗
清明与寒食 • 清明本是24节气之一。 •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两天,冬至以后一百 零五日 。一说源于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 一说源于禁火,禁火源于周代禁火旧制。 • 唐代,二节合一。 • 清明节各地饮食活动各异。有冷食祭坟扫 墓。有“吃会”。“讨清明”。吃清馃。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起源,传说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民 间有赛龙舟,食粽子、咸蛋,饮雄黄酒、菖蒲酒, 放艾草,挂香袋,吃蒜挂蒜,插菖蒲等风俗活动。 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品就是粽子。粽子定型于 3000多年前。起源于远古祭祀。纪念屈原之说, 为后人附会,只是更深入民心,得于流传至今。 雄黄酒,是将蒲根切细、晒干,拌少许雄黄,浸 白酒,或单用雄黄浸酒制成。饮少许,余下撒床 席间,或涂抹儿童面额耳鼻,以避虫毒。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餐礼仪,文化习俗,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供大家参考。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篇1饮食礼仪知识1、入座礼仪桌席上的位置很是讲究,从桌位入座情况并可知晓此人的辈分及重要程度。
座次是根据“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邀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切勿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礼仪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及宾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布菜礼仪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长辈、宾客先行动筷,表示对他们尊敬,如若要给宾客或长辈布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4、进食礼仪“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喝茶礼仪知识赏茶主人为体现对你的重视,给你献上一款好茶时,主人会先给你赏茶,这时,作为客人的你,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闻香主人洗茶后会给客人公道杯闻香。
客人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公道杯拿在嘴边边闻边说话,你得将公道杯传递给下一个人或者归还主人后再说话,否则说话时你的口气和唾液溅到公道杯中,影响了他人闻香不说,看起来也很不舒服吧。
烹饪概论 第六讲
4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5 第五节 少数民族食俗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一、春节食俗
汉族
掸扬尘、备年货、节食有“年年高”(年糕)、“万万顺”(饺子) 、“年年有余”(全鱼)、“红红火火”(大肉圆)、 “金丝穿元宝”(面条煮饺子)等,十分丰盛。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一、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
蒙古族是围坐火塘吃“扁食”(水饺),酒肉剩得越多越 好,象征来年富裕;
彝族是吃“坨坨肉”,喝“转转酒”,互相赠送,以 示慷慨大方;
普米族是三声号炮为令,家家在火塘边用肉、粑、酒 祭祖;
壮族是包制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大粽粑,显示富有; 侗族是各村芦笙队大会串,演奏到哪里就在哪里摆宴; 高山族是全家围炉吃长年菜”,敬祝老人福寿康宁。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六、重阳节食俗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或菊花会,时在九月初九。 其习俗有骑射逐猎、祭莫先祖、登高远眺、赏菊赋诗,以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 螃蟹、品尝重阳花糕与九黄饼,有些地区还吃狗肉与羊肉。
第六讲 中国饮食民俗
1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2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3 第三节 地方风情食俗
4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烹饪概论
(第四版)
第六讲 中国饮食民俗
1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2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3 第三节 地方风情食俗
4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5 第五节 少数民族食俗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一、民俗与食俗
民俗又叫民风、风俗 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火民俗事象,即广大 民间社会生活中文化 事象传承的总称
生产消费民俗 社会风情民俗 精神信仰民俗 文艺游乐民俗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饮食ppt
• 其二,石磨产生,大量粉制食品出现,彻底改变了我 国古代单一的传统粒食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饮食 品种内容。
三、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4.豆腐、豆制品的产生
• 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 南王刘安。”
• 豆饭藿羹: 穷人饮食
三、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1.不同区域的饮食资源差异
• “西北之人食陆畜,东南之人食水产。食陆畜者, 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食水产者,龟 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也。” (晋)张华《博物志》
• 动物体味特点:水居者腥,肉食者臊,草食者膻。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2 、 饮食习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① 饮食口味差异 南、北方调味差异:浓厚—清淡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周去非《岭外代答》
关于广东人“好吃”的简析: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二)清淡鲜活,蛇肴突出 (三)兼收并蓄,综合性强 粤菜基本构成: 广州菜 潮州菜
东江菜 海南菜
五、我国传统饮食生活的两极分化
1、传统饮食的等级身份
达官贵人 —— “肉食者” 平民百姓 —— “蔬食(藿食)者” 奴隶 —— “犬豕之食”
五类菜式:高档筵席菜式
大众便餐菜式 民间小吃菜式
三蒸九扣菜式 家常风味菜式
(三)价廉物美,平民化大众化特征突出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③ 粤菜(广东菜系) 特点:(一) 菜肴取材资源极其丰富
A.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 (背靠五岭,濒临南海)
五岭:大庾、都庞、越城、骑田、萌渚岭 “天下所有之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
中国民俗--饮食民俗
五、我国的茶文化——茶与绘画艺术
唐《调琴啜茗图》 宋《卢同烹茶图》 明文征明《松下品茶图》、《煮茶图》、《惠 山茶会图》 郑板桥与方丈的故事:“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三、饮食民俗的功能分类
日常饮食 特殊(节庆、祭祀、待客)饮食
第 二 节饮食文化圈
炖菜 生肉、冻食和腌菜 口味咸重、辛辣(葱 蒜味)
back
中北饮食文化圈
咸食畜肉,热喝奶茶, 畅饮烈酒,以肉食和奶 制品为主,几乎不吃蔬 菜。口味咸重。
back
湘
菜
有湘江流域、洞庭区、湘西山区用料广 泛,制作考究,油重色浓,以烹河鲜、 山珍见长,擅长用辣。制法重于炖、煨、 腊、炯、煎等。著名菜肴有“腊味合 蒸”、“麻辣子鸡”、“红烧全狗”、 “红煨鱼翅”、“冰糖湘莲”、“腊肉 炯鳝片”等。最大风味是酸辣,喜用腊 味。
三、我国的食辣文化
一、前辣椒时代
《诗经》:“其椒有馨”。其中的“椒” 即指花椒。 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除花椒外,还有姜、 茱萸、扶留藤、桂、芥辣等。明以前, 花椒、姜、茱萸是所谓的“三香”。其 中,花椒为其首。
第 三 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饮茶始于西汉,晚于茶的食用与药用。 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 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 逐渐向中下层传播,成为待客 之物,并与佛道结缘。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陆羽《茶经》成书以后,“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中国饮食民俗
餐具
藏族人们的餐具,男女有别, 藏族人们的餐具,男女有别,固定专 餐具的用料、规格、 用。餐具的用料、规格、装饰皆有讲 并随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而不同。 究,并随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而不同。
餐具
傈僳族的碗、 傈僳族的碗、勺,用木头削成,保留木纹 用木头削成, 的自然形态, 的自然形态,可以说件件都是古朴的艺术 品。
进餐的座次
待客时,座次就更重要了。 待客时,座次就更重要了。 例如,汉族婚宴中的座次安排不当, 例如,汉族婚宴中的座次安排不当, 还会引起争吵。 还会引起争吵。
待客之道
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待客, 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待客, 所宰之羊必先请客人过目。 所宰之羊必先请客人过目。 土族敬客之酒,有“临门三杯”、“吉祥 土族敬客之酒, 临门三杯” 如意三杯” 上马三杯”之说。 如意三杯”、“上马三杯”之说。 海南有的民族有待客不陪客的习俗, 海南有的民族有待客不陪客的习俗,据说 是怕客人吃饭害羞。 是怕客人吃饭害羞。
大多数人们是用筷子,但是维吾尔族、 大多数人们是用筷子,但是维吾尔族、 藏族、傣族、景颇族、布朗族等等, 藏族、傣族、景颇族、布朗族等等,一 般习惯于用手抓饭。 般习惯于用手抓饭。
进餐次数
一般常见的是日食三餐。 一般常见的是日食三餐。 北方冬闲时多食两餐。 北方冬闲时多食两餐。 哈萨克族因放牧需要,每天只备一顿晚餐, 哈萨克族因放牧需要,每天只备一顿晚餐, 其他时间则随时可进食干粮和马奶。 其他时间则随时可进食干粮和马奶。 青海藏族牧民食无定餐,饥时即食。 青海藏族牧民食无定餐,饥时即食。 西藏的农牧民一般日食五餐。 西藏的农牧民一般日食五餐。
闽菜——太极明虾 太极明虾 闽菜 鲁菜——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 鲁菜
川菜——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 川菜
中国饮食风俗习惯
东部的福建 泉州
中国饮食礼仪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
宴饮之礼—阶层
•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 民间等。 •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 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时守约;抵达后, 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 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闽菜 • 发源于福州,以福州闽菜为 代表。闽菜又称福建菜,是 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 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 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 长于使用糖醋。
皖菜 • 皖菜,即安徽菜,不等同与 徽菜。 • 安徽菜,没有形成统一菜系 ,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种 地方风味所组成。
鲁
菜
•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 ,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 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 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 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 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 究急火快炒。
“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响, 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这点从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词汇都可以看出
• • • • • • 如见面打招呼是:“你吃过饭没有?" 骂人是:“你这个饭桶!” 赞扬什么东西则说:“脍炙人口” 得意满足是:“吃香喝辣的” 无趣之事形容为:“味同嚼辣” 生活艰苦是:“甜酸苦辣”
中国传统饮食基本类型
食
具
•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 子
• 饮食活动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出 现了社交礼仪食俗,岁时节日食俗、信 仰 食俗、婚丧食俗、寿诞食俗和生育食俗等。 •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待客的饭菜也各有讲 究。例如: • 在北京 • 在东部的福建泉州
聚餐制
在 北 京
饮食民俗名词解释
饮食民俗名词解释
饮食习俗分为:
日常食俗(包括使用各种主食和副食的习惯)
节日食俗(在不同的节日将人们往往是用不同的食品,长此以往,沿袭为俗)
祭祀食俗(来源于人们的灵魂不灭观念,同时把祭品当作人神相通的中介,认为食用祭品就可以得到神灵祖先的福佑)
待客食俗(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招待客人热情礼貌,待客食品往往优于日常食品,如蒙古人家通常以烤全羊待贵客)
特殊食俗(各民俗在食品方面常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常常与他们的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组织形式有关,如侗族人喜食腌制的生肉等)。
快速食俗:指吃快餐等。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传承文化现象的总称,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心理表现出来。
饮食民俗: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
包括:年节食俗、日常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
中外饮食文化(课堂PPT)
敖包
11
12
13
14
15
一、传统年节食俗 泼水节
• 泼水节(浴佛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
• 泼水节为傣族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 4 月 13 日至 4 月 15 日 之间。
• 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 推。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 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寒食节成为清明节的一部 分。
一、传统年节食俗
(三)清明节 •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 • 清明节,又名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踏青节。
民俗形成的原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自然因素
民族和宗教 信仰因素
2.1 中国饮食民俗
一 传统年节食俗 二 居家日常食俗 三 人生礼仪食俗 四 宗教信仰食俗 五 少数民俗食俗
六 中国饮食民俗的特征
一、传统年节食俗
一、年节 (一)年节的含义 •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
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 • 我国年节的种类众多。
(三)清明节 •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 • 清明节,又名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踏青节。
一、传统年节食俗
(三)清明节 •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 • 清明节,又名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踏青节。
一、传统年节食俗
✓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冷节、禁烟节,时间距冬至 105 天,也就是距清 明不过1~ 2 天。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它正好处于孟秋、 仲秋、季秋的中间而得名。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 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饴)。” 民间信仰认为月为月神,因而有祭月活动。周代,每 逢中秋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晋代已有赏月之 举,到了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代 正式定为中秋节。月饼取团圆之意至迟在明代,“民 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赏月,吃月饼、瓜果 ,“摸秋送瓜”是各地中秋节流行的习俗。(注:三 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 彩虹、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男、南同音 ,瓜又多子,谓宜男也。)
•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 臣赏月。在这次赏月宴上,他与群臣一起分享了吐 番商人进献的美食——一种有馅且表面刻着嫦娥奔 月、玉兔捣药图案的圆形甜饼。大多数人认为这就 是后世“月饼”的始祖,并且只是偶然食用,不具 备普遍意义。而月饼的名称最早见于宋朝吴自牧的 《梦粱录》,该书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列有“ 月饼”,说明它是市场面食品的一种,但与中秋节 没有密切联系。月饼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 品大约在元明时期。相传元朝末年,人们不堪忍受 残酷的统治,朱元璋想乘机发动起义。为了统一行 动,有人献计:将起义时间写在纸条上,藏入月饼 中,人们在互赠月饼之时便得知。于是,起义得以 成功,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这一传说表明,中秋 吃月饼的习俗在元朝已很普及。
• 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餐饮 活动,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无 论男女老少,无论身在何方,都 要回来参加的家庭聚会。这是中 国家庭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 现。主妇们尽其所能制作美味佳 肴,品种繁多,席中一定要有酒 有鱼,取喜庆吉祥、年年有余之 意,米饭也会尽量多煮些,已做 来年的“饭根”,意为“富贵有 根”。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喝 足,甚至大人也会蘸点酒水喂给 小孩以讨吉祥。一些地区饺子里 还会放置钱、糖、枣等,各有美 好的寓意。
饮食民俗5民族饮食部分.ppt
奶渣
牛奶中分离出酥油 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 后冷却成酸奶水,倒入 竹制斗形滤水,留在滤 器中的就是奶渣。
奶渣白色,味酸, 具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 外出常带奶渣可防水土 不适。
奶皮子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 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 晾干,即为奶皮子。
奶皮子属奶食中精品,味道纯香、营养 丰富。
帕尔木丁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的风味食 品。色泽黄亮,形象美观,皮酥脆,鲜嫩, 咸中带甜,颇受人们欢迎。
用面粉、肥羊肉、炼羊油、洋葱、鸡蛋、 精盐、孜然粉、胡椒粉等料,馕坑烤制 。
曲连
又称炕曲连、眼曲连。中间挖有圆孔的 蒸或烙熟的大面饼。发酵好的面团中掺上鸡 蛋、红糖揉匀,做成大厚饼,中心用碗扣出 一个圆孔,在蒸笼中蒸熟,或在锅里或在鏊 里烙烤熟。
三、满族
酸汤子: 玉米发酵后磨成稠
状,过滤去杂,沉淀后做 成面团,即汤子面,细腻, 金黄,略有酸味。
锅放底油,葱末或少 许青菜炝锅,炒出香味添 汤,烧开,将烫得生熟各 半的汤子面团用特制的 汤子套(小铁筒)挤压 到锅里。
吃水饭
东北大部分地 区的满族有吃水饭 的习惯,做好高梁 米饭或玉米馇子饭 后用清水过一遍,再 放入清水中泡,吃时 捞出,盛入碗内,清 凉可口。吃法多在 夏季。
泡菜
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 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 好坏,也是主妇烹调食艺高低的标志。
“神仙炉”
是用牛里脊肉和各种海鲜烧成的火锅, 味道鲜美,是入冬后一些节日的名菜。
“补身炉”
又称补身汤,用狗肉加各种调料烧成的 狗肉火锅,鲜美味辛,滋补强身,是入伏后 一些节日里的名菜。
曲连是女眷们看望产妇时必不可少的礼 物。有的地区看望生了男孩的产妇时,曲连 中间不挖眼;看望生了女孩的产妇时,曲连 中间要挖圆孔。
《民俗学概论》饮食习俗
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次上的需求。
一、日常食俗(一)主食我国是农业大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麦稷。
水稻、麦子,加上小米、玉米、高粱、豆类,构成日常的主食。
麦子一般在磨成面粉以后做馒头、面条和烙饼。
例子1:biangbiang面例子2:中国人吃草——用筷子,打乒乓球时,横拍和竖拍都会用。
西方人吃肉——用刀叉,只会拿乒乓球的横拍。
北方汉族:馒头、包子、饺子、面条。
青藏高原的藏族:糌粑、酥油茶等。
酥油的热量高,耐寒。
南方的汉族:以米饭为主食,稻米分为粳米、籼米、糯米。
(南方实用籼米为主,北方实用粳米为主,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喜食糯米。
)例子2:傣族制作的糯米很有特色:先将糯米用水浸淘六七小时,然后捞起放入瓦甑,蒸至半熟,揭开甑盖在饭上洒少许冷水,再加盖蒸至米粒柔软无核。
进餐时家人席地而坐,用手将饭捏成团,用指夹食。
南方人不仅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善于用米制成各种糕饼、汤圆、米粉、米粑等。
用米制程的糕饼品种繁多,正所谓“一年四季糕不同,每逢佳节尝新糕”。
例如江南一带,正月里吃春饼、春糕。
春饼圆薄如纸,可包馅,立春后,市场上就有了供应。
人们相信,吃了春饼就进入了春天。
(二)副食副食主要是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其制作方法因地而异。
蒙古族称肉制品为红食,奶制品为白食。
日常多吃“手把肉”,即将牛羊肉煮熟,煮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用原汁煮熟,故味道鲜美。
赫哲族(居住于东北三江平原),长于捕鱼,对鱼的加工也很别致。
如“杀生鱼”,是用鲤鱼、鲟鱼、鳇鱼、胖头鱼等为原料,将肉从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连接的雨丝,拌以用开水烫过的土豆、绿豆芽、粉皮或粉丝,再加辣椒油、醋、盐、酱油等,食之清香可口,别有风味。
……(再如南方的腊肉,西藏的干肉。
)总之,在日常食物的制作和食用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
一般而言,在用餐次数方面大致相同:早中晚三餐。
饮食民俗:节日食物习俗
饮食民俗:节日食物习俗节日食物的文化意义不同节日都有其特有的食物习俗,这些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季节性供给,更是人们传承文化、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节日食物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表现为对传统的尊重,也体现了各地风俗的多样化。
春节:团圆与吉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春节期间,各地有许多不同的节日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饺子和年糕。
饺子寓意“团团圆圆”,象征家人的团聚和和睦;而年糕则寓意“年年高”“年年有余”,代表着新年的好兆头。
清明:怀念与纪念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怀念先人的时间。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祀。
食物上,清明时节,必不可少的就是“青团”,青团的制作需要采用野菜糯米等原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新的开始。
端午:驱邪与祛病端午节是由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吃粽子是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是将糯米、豆子、蛋黄等原料包在箔叶、竹叶等材料中,经蒸或煮而成,寓意“包”恶驱病、驱邪避险。
同时,粽子寓意丰收、祈求五谷丰登。
中秋:团圆与赏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气之一。
中秋节吃月饼是人们过节的重要传统习俗。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食物,不仅寓意合家团圆,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
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吃柚子、赏月等习俗。
总结食物一直是人类社会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节日食物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人们满足生理需求的来源,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习惯。
每一种节日食物都反映出当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美好愿望,在寻常的日子里传递出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通过食物的精神内涵,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也将更加深入,这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风俗将以饮食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让民俗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关于饮食的民俗谚语
关于饮食的民俗谚语1、三餐不过饱,无病活到老。
2、戒掉烟和酒,疾病绕着走。
3、宁可锅里放,不叫肚里胀。
4、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
5、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6、少吃多喝水,天天精神美。
7、少吃多得味,多吃伤脾胃。
8、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9、若要饭菜吃得香,细品慢咽嚼成浆。
10、粥里加银耳,食了手不麻。
11、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12、口渴心烦燥,粥加猕猴桃。
13、狂食损身,暴饮伤胃。
14、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15、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16、晚餐宜清淡,益身防早衰。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7、吃饭就睡觉,犹如吃毒药。
18、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19、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20、饮食讲科学,金秋好生活。
21、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22、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23、开水多喝,强似吃药。
24、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25、少吃荤腥多吃素,没有医生开药铺。
26、饭前应宜先喝汤,胜似健身良药方。
27、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28、要得一身安,淡食胜灵丹。
29、不做害人事,不吃有毒物。
30、天时虽热,不可食凉;瓜果虽美,不可多尝。
31、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
32、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
33、八成饱健身,十成饱伤身。
34、主粮掺杂粮,蒸饭喷喷香。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35、饭吃三碗,不饱不饿;衣穿三件,不冷不热。
36、走遍天下娘好,吃尽百味盐好。
37、会吃千顿香,不会吃一顿伤。
38、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39、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40、饭后躺一躺,精神长一长。
41、贪吃又贪睡,添病又减岁。
42、吃葱吃白胖,吃瓜吃黄亮。
43、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蚵仔煎
第三节
亚洲其他各国的饮食民俗
一、日本的饮食民俗
1、“沙西米”与“天麸罗”
2、大酱汤
3、“寿司”、面条与黏糕
4、豆腐
5、清酒与茶
茶道有“四规七则”
/v_show/id_XMTQ2NzMxMjAw.html /v_show/id_XMTgzOTQzNjI4.html
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等;调料离不开鲜姜和三椒
川菜的派系: 1、上河帮(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
2、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
3、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菜为主)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川菜
上河帮: 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蓉派川 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 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 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 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 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 等。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酒
中国的饮食
4、汉族的饮料—酒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黄酒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白酒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果酒
第三节
亚洲其他各国的饮食民俗
三、印度的饮食民俗
印度人做加巴地时,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个小圆团, 再擀几下,便放入小平锅中加热。在小平锅旁边还有 一个简易的小炉子,燃着蓝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却没 有锅。当平锅中的饼快熟,有点胀起来的时候,厨师 会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来,一下子扔到旁边那个炉子 的火中去。说也怪,那张饼被火一烘,膨胀起来,好 像悬在火焰上一样,很奇妙。很快地,厨师把它取出, 放入盘中。
第三节
亚洲其他各国的饮食民俗
三、印度的饮食民俗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 的时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点以后。
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他们只用右手抓食 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印度人认为,左手是 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 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 隐蔽的地方。
烤馕
抓饭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三、港澳台的饮食民俗
1、香港、澳门的饮食民俗 香港的饮食民俗
早餐方式是“饮茶”
云吞面、芝麻糊之类的夜宵
澳门的饮食民俗
葡萄牙菜
非洲鸡、果亚鸡、辣大虾、马介休
非洲鸡 马介休 辣大虾
第二节
2、台湾的饮食民俗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三、港澳台的饮食民俗
/v_show/id_XMjAzNzY0ODIw.html
第六章
饮食的民俗
—孔子《论语· 乡党》
第一节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概述
是指人类选择食物和饮料、加工制作的方法, 以及食用方式等的风俗习惯。
第一节
1、自然条件的因素 2、经济生产的因素 3、心理传统因素 4、宗教信仰因素 5、外来因素的影响
饮食民俗概述
一 、饮食民俗的形成
龙虎斗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3、汉族的传统菜肴—鲁菜 胶东菜:
胶东菜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
人,偏于清淡;选料则多为明虾、海螺、鲍鱼、蛎黄、
海带等海鲜。其中名菜有“扒原壳鲍鱼”,主料为长山
列岛海珍鲍鱼,以鲁菜传统技法烹调,鲜美滑嫩,催 人食欲。其他名菜还有蟹黄鱼翅、芙蓉干贝、 烧海参、烤大虾、炸蛎黄和清蒸加吉鱼等。
扒原壳鲍鱼
糖醋黄河鲤鱼
锅豆腐
九转大肠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鲁菜
一类是宴会饮食,第一等用于接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 “满汉全席”,另一种喜庆寿宴的高摆宴席 :孔府菜中有不 少掌故:“孔府一品锅”, 衍圣公为当朝一品官而得;“带 子上朝”、 “怀抱鲤”,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个餐具中, 寓言辈辈为官、代代上朝。 “神仙鸭子”是大件菜 ,烤花 篮桂鱼等烤菜。 一类是日常家餐, 豆芽菜 、“虾仁”菜等几十种。 名菜有一品豆腐 、寿字鸭羹 、翡翠虾环、 燕窝四大件 、炸菊花虾包 、八仙过海闹罗汉等。
4、庆祝、娱乐的功能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1、饮食习俗的基本特点
a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
b 以熟食、热食为主的饮食方式
c 体现和亲精神的聚餐制
d 体现互助精神的餐具——筷子
e 美味与美形、美意的合一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酸汤子米饭 菜肴: 白肉猪场、酸菜
酸汤子 白肉血肠
豆面饽饽
沙其玛
第二节
2、蒙古族的饮食民俗
奶皮子
中国的饮食民俗
二 其他汉族的饮食民俗
手抓肉
第二节
3、藏族的饮食民俗 主食:
中国的饮食民俗
二 其他汉族的饮食民俗
牛羊肉和糌粑为主
饮料: 酥油茶和青稞酒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二 其他汉族的饮食民俗
4、维吾尔族的饮食民俗 烤全羊 烤羊肉串
蟹黄鱼翅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鲁菜 济南派 :
济南派则以汤著称,辅以爆、炒、烧、炸,菜肴以 清、鲜、脆、嫩见长。其中名肴有清汤什锦、奶汤蒲菜, 清鲜淡雅,别具一格。而里嫩外焦的糖醋黄河鲤鱼、脆嫩 爽口的油爆双脆、素菜之珍的锅豆腐,则显示了济南派的 火候功力。清代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将猪大肠 洗涮后,加香料开水煮至软酥取出,切成段后,加酱油、 糖、香料等制成又香又肥的红烧大肠,闻名 于市。文人雅士根据其制作精细如道家“九炼 金丹”一般,将其取名为“九转大肠”。
东江盐焗鸡
东江酿豆腐
爽口牛丸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淮扬菜
特点: 1、选料重视时令与鲜活 2、十分重视刀工、火候,讲求色泽造型 3、烹调上一炖、焖、煨、焐见长 4、调味追求清淡和原汁原味 淮扬菜的代表菜为: 清炖狮子头、三套鸭、叫花鸡、松鼠鳜鱼等
清炖狮子头
沙西米
天麸罗 清酒
第三节
亚洲其他各国的饮食民俗
二、朝鲜与韩国的饮食民俗
1、以米饭、打糕与冷面为主食
2、嗜食狗肉
3、每餐有泡菜
4、彬彬有礼的进食方式
/v_show/id_XMjgzODY1OTky.html /v_show/id_XNjQ5MTQyODQ=.html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鲁菜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鲁菜 a 青岛在内,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 b 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 c 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 d 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三套鸭
叫花鸡
松鼠鳜鱼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茶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茶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茶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茶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4、汉族的饮料—茶
中国的饮食民俗
孔府菜 :
孔府一品锅
带子上朝
怀抱鲤
神仙鸭子
烤花篮桂鱼
雨前虾仁
一品豆腐
寿字鸭羹
翡翠虾环
炸菊花虾包
八仙过海闹罗汉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川菜
特点: 1、取料广泛、禽兽果蔬无不入菜 2、烹调方法长于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3、口味丰富,号称“百菜百味”;典型七种口味是鱼香、麻辣、
二 、饮食民俗的发展及其范畴
1、饮食习俗发展的三个阶段
a 生食——腌制生鱼、生肉
b 熟食——烤食、煮食(炒食)
c 烹调阶段——主食和副食的不同配制
(主食是米饭、面条等,副食是蔬菜、肉类等)
饮料——茶、酒、奶茶等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二 、饮食民俗的发展及其范畴
2、饮食习俗发展的内容
a 饮食原料、种类、结构的传承及其类型
2、汉族传统主食的加工方法与种类
a 传统加工方法:煮、蒸、炸、烤和煎
b 传统主食:米饭、粥、粽子、饼、馒头、
饺子、面条
第二节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3、汉族的传统菜肴(补充内容)
第二节
3、汉族的传统菜肴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第二节
3、汉族的传统菜肴
中国的饮食民俗
一 、汉族的饮食民俗
b 分工精细的烹饪技术及饮食调制法的传承及类型 c 餐饮器具的传承及其类型 d 餐饮方式、饮食惯制和餐饮礼仪的传承及其类型 e 饮食工作者的传承及其类型等
商务餐
节 日 餐 — — 粽 子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三 、饮食民俗的功能
1、满足生理需求、延续生命的功能
2、凝聚亲情的功能
3、社会交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