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训练B-《测量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

04
分析实验结果
计算平均速度
01
02
03
平均速度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某物体在一 段时间内所行走的距离与 这段时间的比值。
计算方法
使用公式 v = s / t,其中 v 是平均速度,s 是总距 离,t 是总时间。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进行 计算,得出平均速度。
分析误差
误差来源
误差可能来自测量工具的 精度、测量者的操作、环 境因素等。
3
部分同学对刻度尺的使用不规范,需要加强指 导和监督。
对其他同学的建议
在实验前,建议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和器材的使 用方法。
在数据处理时,建议同学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 方法,减少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提 高实验效率。
建议同学们在实验后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撰写实验 报告并互相交流学习。
理解平均速度在生活和运动中 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和探索精神。
实验材料
秒表或手机计时器 测量距离用的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实验用小车或玩具车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场地和测量距离
选择一个平坦的场地,确定要测量的小车或玩具车的起始 点和终点,并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
为什么学习测量平均速度
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可以了解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程度。
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测量平均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例 如,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车辆的平均速度来规划道路和制 定交通规则;运动员需要了解自己的训练速度来制定训练计 划。
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6. 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小车或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和平均速度 ,并得出结论。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

2.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光电门、计时器、平滑的直线轨道、小车等。

2. 实验材料:小车、标尺、计算器。

3.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物体的速度概念,引起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2. 介绍平均速度的定义:告诉学生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解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并举例说明。

让学生通过理解公式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平均速度。

4. 引入实验方法测量平均速度:通过引入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5. 组织实验:利用光电门、计时器和小车等器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在直线轨道上设置两个光电门,分别用来测量起点和终点的时间,从而测量位移和时间。

6. 让学生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7. 教师辅导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8. 收集实验数据: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9.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求出平均速度,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10. 结束课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和答疑。

教学扩展:1. 引入其他相关概念:在学习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其他相关概念,如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应用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汽车行驶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等。

3. 扩展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更加复杂的实验,例如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斜面的角度,探究平均速度与物体质量、斜面角度等因素的关系。

《测量平均速度》精品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归纳、补充讲解、巩固提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的图片等。

【提问】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V=S/t=110m/= (m/s)=公里/小时。

刘翔每秒都能跑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巩固结论。

二、新课学习(一)实验原理【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s t ,那么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实验当中,我们所依据的也就是这个速度公式。

【总结】实验原理:v=s t【分组交流】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公式,并结合课本图—1来讨论一下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

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实验器材【总结】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三)设计实验【过渡】下面我们通过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来设计实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在 正式测量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后会测得更准。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 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v2。
因为平均速度是对应某段路程存在的过 程量,即在此段路程粗略表示物体运动平均 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用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扩展性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
习题联系实际,学习如何读懂时刻表,找出
s、t,能利用公式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很多的亲切优雅,都是经历挫折教训后的所谓成熟,甚至是世故,它是一种自保,它背后其实是一种沧桑。 就算学习和生活再艰难,也要一边痛着,一边笑着,给生活一张漂亮的脸。 我们要以今天为坐标,畅想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瞩目远方,你才会加快步伐;观赏风景,你才会步履轻盈;结伴同行,你才能欢歌笑语;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现在不努力,将来拿什么向曾经抛弃你的人证明它有多瞎。 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 真正开始。

《测量平均速度》测速课堂,科学乐趣多

《测量平均速度》测速课堂,科学乐趣多

《测量平均速度》测速课堂,科学乐趣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跑步的快慢、车辆行驶的速度,还是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与速度息息相关。

而测量平均速度,则是我们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次的测速课堂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验到了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课堂一开始,老师就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老师拿出一个小球,让它从一个倾斜的木板上滚下,然后问我们:“你们能猜到这个小球滚动的速度是多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充满了好奇。

老师笑着说:“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测量平均速度,揭开这个谜底!”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速度的基本概念。

速度,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如果一个物体在 1 秒钟内移动了 1 米,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1 米/秒。

而平均速度,则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总时间。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师拿出了一辆玩具小车,在一条长长的轨道上进行演示。

老师先让小车从起点匀速行驶到终点,然后用尺子测量出轨道的长度,同时用秒表记录下小车行驶的时间。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小车在这段轨道上的平均速度。

接下来,就轮到我们自己动手实验啦!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套实验器材,包括轨道、小车、秒表和尺子。

我们小组兴奋地开始了实验。

首先,我们仔细地测量了轨道的长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一位同学负责推动小车,另一位同学则专注地按下秒表,记录小车行驶的时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比如,小车有时候会偏离轨道,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相互协作,我们一次次地改进实验方法,最终得到了比较可靠的数据。

当我们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时,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言表。

每个小组都积极地分享着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和点评。

除了用小车在轨道上测量平均速度,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其他测量速度的方法和工具。

比如,在公路上,交警会使用测速仪来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在体育比赛中,会使用专门的计时设备来测量运动员的速度。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平均速度的计算。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测量工具(如秒表、卷尺等)。

3. 实验器材(如自行车、跑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等)运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测量工具(如秒表、卷尺等)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测量工具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速度。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如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测量平均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操作。

2. 教学难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数据,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

3. 实践场地。

4.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并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过程。

4. 实际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数据,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的实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速度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意义。

2. 分组讨论:在讲解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 实际操作:安排学生在实践场地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七、课程的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均速度,还有哪些速度的概念(如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等)?2. 讨论: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规划、运动训练等?八、教学评价的设计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3.掌握利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计时器、测量板、小球等物品;2.学生准备:笔、纸。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思考。

教师: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同时开始从教室门口跑向操场,他们谁跑得快?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谁跑得快呢?学生:可以看谁先到操场。

教师:非常好,那假如两个人同时到达目的地,怎么比较谁跑得慢呢?学生:可以看他们谁用了更长的时间。

教师:对,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人的时间来判断谁跑得快或者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测量物体的速度。

2.呈现新知识:教师给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师:什么是速度呢?学生: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教师:很好。

那什么是平均速度呢?学生: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公式。

教师出示计算公式:平均速度(v)=位移(s)/时间(t)。

3.展示实验:教师进行一个实验展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我用一个小球在测量板上滚动,我们将测量小球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位移和总时间。

教师滚动小球,测量板上有刻度,记录小球滚动的位移和总时间。

教师: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小球的平均速度。

教师给出实验数据:位移为10cm,时间为5秒。

教师:那么小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呢?学生:平均速度(v)=位移(s)/时间(t)=10cm/5s=2cm/s。

教师:非常好!小球的平均速度是2cm/s。

4.实践操练: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和计算并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使用测量板和计时器进行个人实验观察和数据测量,并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5.展示结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按照课堂规定,依次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和结论。

如何提高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如何提高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是一项很神圣的职业,教师的教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一下如何提高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1. 运用游戏化的思想学生们喜欢有趣的事情,在编写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时,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例如可以设置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知识,如利用大屏幕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虚拟的赛道,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带着运动手环测量平均速度,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美好,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2.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例如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道路上速度是否一定相等,如果不同如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知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3. 小组竞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互信和友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的计时器,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计算平均速度,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拼。

4. 项目式学习在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测速仪器,并进行实验,从而深入了解速度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将学习置于实践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很多方法,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能够成功地将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之旅,测量相伴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之旅,测量相伴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之旅,测量相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概念。

无论是奔跑的运动员、飞驰的汽车,还是飞行的飞机,速度都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要准确地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测量平均速度就成为了关键。

想象一下,你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上跑步。

从起点到终点,你花费了一定的时间。

这个时间内,你所经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是你的平均速度。

简单来说,平均速度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动快慢程度。

那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呢?这就需要一些工具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于路程的测量,常见的工具是尺子或者卷尺。

如果是在较大的范围内测量,比如测量汽车行驶的路程,可能会借助卫星定位系统或者里程表。

而时间的测量则可以使用手表、时钟或者更精确的秒表。

假设我们要测量一个人骑自行车在一段路上的平均速度。

我们先在起点处做好标记,然后让这个人骑自行车出发,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当他到达终点时,再次按下秒表停止计时。

用尺子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记录下来。

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公式:平均速度=路程÷时间,来计算出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在实际的测量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差。

比如,测量路程时尺子的精度不够,或者在按秒表时出现了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者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测量平均速度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更是不可或缺。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来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

比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和时间,从而计算出平均速度,进一步揭示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交通运输领域,测量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平均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交通规划,提高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对高速公路上车辆平均速度的监测,可以合理设置限速标准,保障交通安全和流畅。

在工业生产中,测量机器部件的运动平均速度,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速度,理解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速度,理解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速度,理解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无处不在。

无论是行走在路上,车辆在道路上疾驰,还是物体的自由落体,都涉及到运动的概念。

而要深入理解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什么是速度呢?简单来说,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而平均速度,则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物体移动的总距离除以这段时间所得到的值。

想象一下,你早上从家出发去学校。

你出门的时间是 7 点,到达学校的时间是 7 点 30 分,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3 千米。

那么这段路程中你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呢?首先,计算你所用的时间,30 分钟也就是 05 小时。

然后用总距离 3 千米除以所用时间 05 小时,得到的平均速度就是6 千米/小时。

测量平均速度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交通运输中,比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了解它们的平均速度对于规划行程、保障安全以及提高运输效率都至关重要。

比如,长途客车司机需要知道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以便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确保不疲劳驾驶。

在体育比赛中,测量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也是常见的。

比如田径比赛中的短跑、长跑,通过测量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可以评估他们的表现,也为后续的训练提供数据支持。

那么,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测量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然后用距离除以时间。

但在实际操作中,测量的方法和工具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果是测量直线运动的物体,比如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同时用秒表记录小球滚动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但如果是测量曲线运动的物体,比如在操场上跑步的人,直接测量距离就会比较困难。

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设备,比如GPS 定位系统。

GPS 可以实时记录跑步者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对应的时间,就能得出跑步者的平均速度。

在一些实验环境中,还会使用到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比如光电门计时器。

光电门计时器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物体通过某一位置的时间,结合已知的距离,就能准确计算出平均速度。

互动训练B《测量平均速度》

互动训练B《测量平均速度》

互动训练B《测量平均速度》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 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 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______处(填“起点”或“40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s。

(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_______m/s。

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方法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増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物理教案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那么测量平均速度这课的教案怎么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下面是爱汇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一、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案的反思,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二、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圈30S,有些是一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

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篇2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初中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初中

教案: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米尺、秒表)来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3. 能够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表达。

教学重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 精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

教学准备:1. 米尺、秒表等测量工具。

2. 实验材料(如自行车、行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情况,如骑自行车、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

2. 提问: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三、实验测量(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选择一个实验材料(如自行车、行人等),使用米尺测量其路程,使用秒表测量其时间。

2.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出平均速度。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数据处理和表达(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平均速度。

2. 学生用图表或文字形式表达测量结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计算平均速度?2.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瞬时速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测量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数据处理和表达环节,学生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表达,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
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
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教具课件
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教研主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研究
板书板画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学生练习

课堂总结要简练完整
根据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

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
阅读回答
思考
回答
实验
分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
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

测量平均速度初中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初中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秒表、卷尺等)进行速度的测量。

3. 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平均速度的计算。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秒表、卷尺等测量工具。

3. 实际场景图或视频(如跑步、骑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场景图或视频,如跑步、骑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运动物体的速度?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并引导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运动方式(如跑步、骑车等)。

2. 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3. 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测量。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速度。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精度?4.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测量精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场景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运动物体的速度,进而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并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训练B-《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项选择题(共2题,共40分)
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速度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3m/s
B.6m/s
C.6.3m/s
D.O
2.“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

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片,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5m/s
B.9m/s
C.12m/s
D.15m/s
二、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60分)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
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 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 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______处(填“起点”或“40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s。

(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_______m/s。

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做“测量小车
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増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