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程设计,题目三
采矿课程设计,题目三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课程设计采矿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李矿飞班级:采矿本09-2班学号:320902010209 指导老师:魏锦平日期:2011年1月3日设计题目二1、井田境界:井田走向7500m,倾斜长度2000m。
2、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4.8m;煤层倾角α=6°,表土层厚50m,地面标高+150m,m1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质岩,m2煤层顶板为泥质岩,底板为石灰岩;井田内煤层埋藏稳定,无大地质构造.3、煤的容重:γ= 1.4t/m3。
煤质比较坚硬,坚固性系数f=2.5~3.5。
4、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3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400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9m3/d·t;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爆炸性。
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 (2)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2)第二节矿井范围及储量 (3)第三节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5)第二章矿井开拓 (7)第一节井田内划分 (7)第二节开拓方案的选定 (9)第三节开采顺序 (11)第三章采煤方法 (11)第一节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11)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12)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4.8m;煤层倾角α=6°,表土层厚50m,地面标高+150m,m1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质岩,m2煤层顶板为泥质岩,底板为石灰岩;井田内煤层埋藏稳定,无大地质构造。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300m3/h;矿井最大涌水正=400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9m3/d·t;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爆炸性。
量Q大表1-1 煤层及顶底岩性特征第二节矿井范围及储量⑴井田范围:井田走向7500m,倾斜长度2000m。
井田内煤层面积:Sm1 =井田走向×倾斜长度=7500×2000=15000000 m2。
采矿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姓名:学号:班级:摘要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³/t,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5110m,双翼对开,每翼长1555m,倾向长度2000m。
3、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9年。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开拓,全矿井共划分4个采区,共40个工作面,上山部分24个,下山部分16个。
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9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0年,在底板开围岩平巷。
拟采用采区式通风,在两采区中央上部开回风井。
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全矿井有一个采区生产,工作面机采,分上、下山开采,共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2条煤巷掘进,采用2台11Kw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
有大型火药库一个,独立回风。
5、井下同时最多人数为200人,回采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为30人,温度t=18℃;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15人,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 m³/min,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8kg 。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总原则。
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1)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3)北方矿井,冬季井口需装供暖设备;4)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行人道;5)工业广场不得受扇风机的噪音干扰;6)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7)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得作为主要进风井;8)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盘区尽可能独立通风;9)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尘、水及高温创造条件;10)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式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1.矿井基本概况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m3/t,为高瓦斯矿井。
采矿课程设计题目
采矿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2.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采技术。
3.熟悉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矿产资源的保护措施。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
5.能够分析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6.能够进行采矿现场的安全评估和环境保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的敬畏之心,提高对资源保护的重视。
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到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具体安排如下:1.采矿概述:介绍采矿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采矿工程的分类和流程。
2.矿产资源:讲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评价方法和开采技术。
3.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分析采矿活动对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4.矿产资源的保护:介绍矿产资源的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和环保法规。
5.采矿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采矿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采矿工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采矿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矿学》或其他相关教材,提供学生系统学习采矿知识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石的形成、分类及性质;2. 学生能了解采矿方法、设备及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3. 学生能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采矿学知识,分析矿石样品,进行简单矿石鉴定;2. 学生能运用采矿方法,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采矿学,培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3. 学生能关注采矿行业的发展,激发对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采矿学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但可能对采矿学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矿石与矿物:矿石的形成过程、矿物的分类及性质、矿石的识别方法;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石与矿物2. 采矿方法与设备:概述各种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常见采矿设备的功能与结构;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设备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4.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教材章节:第四章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 实践活动:矿石样品鉴定、采矿方法设计与分析、矿山实地考察等。
《采矿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目录(参考)
《采矿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 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是采矿专业学生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在“采矿学”、“矿山地质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开拓方案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将矿井设计原理、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等知识点融会贯通于实践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矿井设计、矿井建设和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 目的通过开拓方案设计要达到下列目的:(1)系统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2)掌握矿井开拓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熟练掌握方案比较法在开拓设计中的应用(重点)。
(4)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计算和应用CAD绘图的能力。
3 设计任务(1)编写开拓方案设计说明书一份(40~50页左右,每页不少于400字)。
(2)设计图纸部分:开拓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平面图1:10000剖面图1:5000)。
4 设计题目及要求1)设计题目XX矿井开拓设计。
2)设计内容章节目录参见附录一:“《采矿学》课程设计内容章节目录”。
3)设计原始条件1)设计题目XX矿井开拓设计。
2)设计内容章节目录参见:“《采矿学》课程设计内容章节目录”。
3)设计原始条件(1)地质条件矿井东西长为4800~6500 m,南北宽为2400~3500 m。
井田内的可采煤层为9号煤,埋深300m,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度5~7 m。
倾角平均为14o~25 o,为缓倾斜厚煤层。
井田深部以煤层的-750 m底板等高线为界;浅部以-350底板等高线为界。
地面标高-100m。
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厚0.20~0.57m,平均0.3m。
直接顶: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薄层状~中厚层状、波状层理、均匀层理,厚度变化较大,在0.6~8.4m之间,平均3m。
老顶:由砾岩、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构成,一般厚度4~10m,平均厚度6m。
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次之,中厚~厚层状,交错层理,块状构造,孔隙式钙质胶结,较为坚硬,属中等坚硬~坚硬岩石。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使学生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境保护措施;3. 帮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地质知识分析矿山开采条件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矿山开采设备、工具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矿山开采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2. 增强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国家资源事业作贡献的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理、地质学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地质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突出课程重点,合理设置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矿山开采知识;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矿山开采基本概念- 矿山定义、分类及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矿山开采原理及方法- 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 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 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法规与政策- 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4. 矿山开采实践操作- 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 操作模拟矿山开采设备- 分析矿山开采案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矿山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矿产资源分布与利用第二课时: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第三课时: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课时: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第五课时:操作模拟矿山开采设备,分析矿山开采案例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地理》、《地质》教材中关于矿产资源、地质构造、环境保护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矿山开采知识。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方案计划及任务书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计划及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案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提高,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巩固和扩充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和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采区<带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方案优选,最终形成一个巷道布置合理、技术经济可行、生产安全可靠、并能够指导实践生产的采区<带区)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命题资料<一)如下:1.采区<带区)位置某矿1203采区<带区)标高为-100~-260m,地面标高为+150~+200m。
2.邻近采区<带区)情况东至1201采区<带区)<正在生产)为界,西至F5断层为界与1205采区<带区)相邻,北至-1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至-260m水平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3.地表情况采区<带区)地表多为农田,无主要建筑物、铁路、河流及水塘,只有零星小量瓦房,井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甚小。
4.地质构造本区有两个断层现表述如下:F5逆断层:产状,S12~21E,NE22,落差8~10m。
F6正断层:产状,N77E~S87E,SE~SW<30°~ 60°。
5.煤层及顶底板情况6.水文地质情况断层水:F5、F6、断层属于不良导水断层。
钻孔水:809、714钻孔,质量较好,但采掘到附近时,应注意安全。
-100标高以上为采空区,有采空区积水,在开采第一区段时应注意防水。
涌水量:上山 50~100T/h,大巷 90~160T/h。
7.其他地质情况瓦斯:本矿属于低瓦斯矿井,但在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瓦斯可能比较集中,采掘接近时,要加强通风管理,预防意外事故。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理解矿石的性质与分类。
2. 使学生了解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保要求和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采矿技术进行矿石开采、矿物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和解决采矿问题的能力,包括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和生产调度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矿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工程模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采矿专业,树立为我国采矿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遵循职业道德,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交流,勇于面对工程挑战。
本课程针对采矿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从事采矿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为我国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矿石、矿床、采矿方法、采矿工艺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采矿工程概述》2. 矿石性质与分类: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石类型及工业用途。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矿石的性质与分类》3. 采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传统采矿技术、现代采矿技术、绿色采矿技术。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采矿技术的发展》4. 采矿工程安全知识: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矿山灾害及防治措施、矿山救护。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采矿工程安全》5.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环保要求、治理技术及案例分析。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6. 采矿工程实践操作:矿石开采、矿物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操作技能。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邦布金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邦布金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专业班级11级采矿XX(01-03)班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邦布金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二、设计条件1、矿山自然及经济条件西藏自治区加查县邦布金矿位于加查县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加查县洛林乡及拉绥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92°27′43″~92°28′50″、北纬28°59′45″~29°00′31″,面积17.6km2。
矿区距拉萨市360 km,距山南地区驻地泽当镇180 km,距西藏贡嘎国际机场290 km,距加查县25 km。
矿区至加查县城为乡村Ⅳ级公路,加查县城至曲松县城为砂石路,曲松县城至拉萨市(西藏自治区首府)为柏油路。
矿区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段的二级支流源区。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山脉主体走向与雅鲁藏布江平行,呈东西向展布,次级山体及支流水系呈南北向展布。
自北而南,地形呈驼峰状,南侧为喜玛拉雅山系北麓,北侧为冈底斯山脉的南缘组成部分。
矿区海拔高程在3700~4900m,最高海拔高程4947m,最大相对高差1247m,属高原高山低谷地形。
本区气候属高原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以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垂直分带明显为特征。
年平均气温10℃~16.3℃,平均最低气温-4℃~0.9℃,最高气温17℃~19℃;年平均降雨量636.9mm。
每年的十月至翌年四月份为该区的风季,多东南风;7~9月份为雨季,常有短时间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或泥石流暴发,冲毁道路和桥梁。
高山地带即使炎夏也多为“高雪低雨”或雹、雪、雨混杂的自然景象。
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区内的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海拔3200~3600m之间,属灌丛植被覆盖区;3600~4100m之间为阔叶林、针叶林及半旱生河谷灌丛混交带;4100~4900m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
海拔在4200m以下为森林、灌木丛及山地耕作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及支流河谷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农、林、牧业发展。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设计1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4)1.1矿井概况 (4)1.1.1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 (4)1.1.2地形 (4)1.1.3气象 (5)1.1.4地震 (5)1.1.5经济概况 (6)1.2井田地质特征 (7)1.2.1 井田地质构造 (7)1.2.2 水文地质 (9)1.3煤层特征 (10)1.3.1煤质 (10)1.3.2瓦斯 (11)1.3.3 煤尘及煤的自燃 (11)2 采区、带边界及储量 (12)2.1采区边界 (12)2.2采区工业储量 (13)2.3采区可采储量 (13)2.3.1永久煤柱留设 (13)2.3.2矿井可采储量计算 (14)3 采区巷道布置 (14)3.1煤层地质特征 (14)3.1.1可采煤层情况 (14)3.1.2煤种及煤质变化 (14)3.1.3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4)3.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5)3.2.1确定采区走向长度 (15)3.2.2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 (15)3.2.3煤柱尺寸的确定 (15)3.2.4采区上下山的布置 (16)3.2.5区段平巷的布置 (17)3.2.6联络巷道的布置 (17)3.2.7采区生产系统 (17)3.3采区车场形式选择 (18)3.3.1采区上部车场 (18)3.3.2采区中部车场 (19)3.3.3采区下部车场 (19)3.4采区采掘接替计划 (20)3.4.1采区主要巷道参数确定 (20)3.4.2确定采区生产能力 (22)3.4.3计算采区回采率 (22)4 采煤方法 (23)4.1采煤工艺方式 (23)4.1.1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23)4.1.2 回采工作面参数 (24)4.1.3采煤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 (24)4.1.4 各工艺过程安全注意事项 (35)5 矿井及首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7)6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 (38)1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井概况1.1.1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邑阳煤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北部,以高村为中心,南距武安市约5km。
采矿学课程设计
分析:已知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瓦斯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断
层,同时,煤层没有自燃发火现象,煤尘没有爆炸危险。因此有利于综
合机械化作业,可以充分发挥棕采高产高效的优势。同时,为减小煤柱
损失,提高采出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这种方式掘出的巷道正处在应力降低区,即好维护又提高了采出率,有
合计
93.37 ---- ---- 155.0
井巷辅助费
表1-3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工程名称
单价 (元)
工程量 费用 单价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元)
(万元)
上山(m) ---
----
---- --- --- ---
联络巷(m) 47.5 1.2*37.1*3*20 12.69 --- ---- ---
Zk= (Zs-P)C 式中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万吨;
Zs---矿井工业储量,万吨; P---矿井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之和,万吨;
C---采区采取率,厚煤层不小于75%;中厚煤层不小于80%;薄煤层 不小于85%,本式中取80%.
煤层 工业储量, 煤柱,万t 采出率 可采储量,万
万t
t
M1
相距695.38m 。
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
好,涌水量较小,瓦斯涌出量较小,直接顶较厚且易跨落。同时为减少
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因
此采用工作面布置图1所示工作面接替顺序,就能弥补沿空掘巷时工作
采出煤量
M1
1449
129.2508 1319.7492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版
(1)线路选型
该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倾角为160o向区段石门甩车。轨道上山和区段石 门均铺设600mm轨距的线路,轨形为15kg∕m,采用I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 低道。设计中部车场形式为斜面线路一次回转方式,
这种车场布置提升牵引角小,钢丝绳磨损小;操车方便,生产安全可靠;斜面线路短,有利于减少提升时间; 但交岔点长,对开凿维护不利。适用于提升量大的车场,尤其适用于石门甩车
说明:在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内,工作面布置和推进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设计产量及安全为准。工作面推进到 距上山30米处的位置,即为避开采掘超前影响所留设的30m护巷。
.确定通风布置系统采区内上、下区段相邻工作面交替期间同时生
产时的通风系统如图2所示。
第四节采区车场线路设计
.采区上部车场选型
本采区选用的采区上部车场为顺向平车场,轨道上山的绞车房布置在区段回风平巷水平。该车场的优点是车辆 运行顺当,调车方便,回风巷短,通过能力较大;缺点是车场巷道断面大,但是通过采取特殊支护手段可以满足本矿 井的正常生产需要。
式中:A 采区生产能力,120万t/a; r一一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天;
T一一每年正常工作日,330天。
故:。r=A∕T×1.1=120/330X1.1=3305.78t/天 4、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3305.78t∕天。目前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 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工作面推进长度,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以KI 煤层为例,10工作面接替顺序,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对于Kl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导入采矿课程设计
导入采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矿产资源分布及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3. 学生能够掌握采矿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采矿方法的优缺点,具备初步的采矿方案设计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途径,收集和分析矿产资源信息。
3.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矿产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国情怀。
2. 学生能够关注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采矿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采矿课程,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采矿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未来在采矿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基本概念:矿产资源、采矿方法、采矿工艺等。
2. 矿产资源分布:我国矿产资源概况、主要矿产分布及特点。
3. 采矿方法及其特点:露天采矿、地下采矿、溶浸采矿等。
4. 采矿工程设计与实践:采矿方案设计、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5. 教学案例:国内外典型采矿工程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采矿基本概念、矿产资源分布第二课时:采矿方法及其特点第三课时:采矿工程设计与实践第四课时: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第二章 采矿方法:露天采矿、地下采矿、溶浸采矿等方法及其特点第三章 采矿工程设计与实践:采矿方案设计、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教学内容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采矿相关知识。
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采矿方法及其适用条件;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采矿方法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够概述我国采矿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采矿过程中的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原理,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的兴趣;2. 增强学生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可能对采矿方法的具体应用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采矿方法基本原理:介绍采矿的定义、目的和基本过程,包括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一节“矿产资源的利用”。
2. 常见采矿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不同采矿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节“采矿方法及其影响”。
3. 采矿与环境的关系:探讨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节“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
4. 我国采矿工业现状与未来:介绍我国采矿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节“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采矿案例,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采矿学课程设计例
采矿学课程设计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采矿工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矿床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掌握矿山安全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问题;•能够进行矿山设计和评价;•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矿山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矿工职业的尊重和关注;•培养学生对矿山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矿床开采原理、矿山设计和评价方法、矿山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采矿学基本概念和术语;2.矿床开采原理和方法;3.矿山设计和评价方法;4.矿山安全和管理知识;5.矿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方法;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课程设计采矿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李矿飞班级:采矿本09-2班学号:320902010209 指导老师:魏锦平日期:2011年1月3日设计题目二1、井田境界:井田走向7500m,倾斜长度2000m。
2、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4.8m;煤层倾角α=6°,表土层厚50m,地面标高+150m,m1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质岩,m2煤层顶板为泥质岩,底板为石灰岩;井田内煤层埋藏稳定,无大地质构造.3、煤的容重:γ= 1.4t/m3。
煤质比较坚硬,坚固性系数f=2.5~3.5。
4、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3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400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9m3/d·t;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爆炸性。
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 (2)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2)第二节矿井范围及储量 (3)第三节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5)第二章矿井开拓 (7)第一节井田内划分 (7)第二节开拓方案的选定 (9)第三节开采顺序 (11)第三章采煤方法 (11)第一节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11)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12)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4.8m;煤层倾角α=6°,表土层厚50m,地面标高+150m,m1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质岩,m2煤层顶板为泥质岩,底板为石灰岩;井田内煤层埋藏稳定,无大地质构造。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300m3/h;矿井最大涌水正=400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9m3/d·t;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爆炸性。
量Q大表1-1 煤层及顶底岩性特征第二节矿井范围及储量⑴井田范围:井田走向7500m,倾斜长度2000m。
井田内煤层面积:Sm1 =井田走向×倾斜长度=7500×2000=15000000 m2。
井田面积:S=Sm1cos6°=15000000×0.995=14925000 m2⑵矿井地质储量:Q1=S×M×γ=15000000×2×1.4=4200万吨⑶Q2= S×M×γ=15000000×4.8×1.4=10080万吨⑷Q=Q1+Q2=4200+10080=14280万吨式中: Q---- 矿井地质储量,万吨;S---- 煤层的面积,m2;M---- 煤层厚度, m;γ---- 煤的容重,1.40t/m3;假设不考虑:暂不能利用储量和远景储量,则地质储量即为矿井工业储量,Q= Zc.⑶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地质资料中井田无较大构造,故断层煤柱损失量暂不计算),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构筑物、构筑物所需留设的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后的储量。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可按设计矿井一侧,可按20m留设,在边境处留设20m煤柱作为永久煤柱损失。
P=20×2×7500×2×1.4+20×2×7500×4.8×1.4+20×2×(6000-20×2)×2×1.4+20×2×(6000-20×2)×4.8×1.4=360.2368万吨工业场地留设煤柱:表1-2 矿井工业场地占地指标工业场地占地面积=设计年产能力×占地面积指标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则工业占地面积:S=120×0.9=10.8公顷 =108000 m2假设工业场地为长方形,则长边为360m,短边为300m,根据作图法可求出煤柱的占地面积,再乘以煤层厚度,容重即可求出煤柱损失量。
(P工业场地)m1煤柱损失量=[(490+542)×683/2] ×2×1.4=98.752万吨m2煤柱损失量=[(497+549)×692/2] ×4.8×1.4=243.4535万吨m=m1+m2=98.7520+243.4535=342.2055万吨⑷设计可采储量:Z设=Zc-p式中:Z设---- 矿井设计储量, 万吨;Zc---- 工业储量,万吨;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吨;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本设计条件下取80%。
Z设=(Zc-p)×C=(14280-360.2368) ×0.8=11135.811万吨表1-3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第三节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矿井可采储量,遵照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矿井生产能力确定为150万吨/年。
T= Z 设/A ×K式中: T---- 矿井服务年限,a ;A---- 矿井生产能力,万吨;Z 设---- 设计可采储量,万吨;K----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1.4。
T= Z 设/A ×K=10648.325/(150×1.4)=51a按设计规范规定,井型为1.2-1.8Mt/a 矿井的服务年限不少于50年,该矿井满足规范规定的年限,所以该矿井初步确定年生产能力为1.5Mt/a 。
一、保证年产量的月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
1、保证年产量的月采工作面数和采区数采区的生产能力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内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采区生产力一般为0.6~1.0Mt/a ,;采用普采时,采区生产力为0.4~0.8Mt/a ,爆破落煤时,采区生产能力为0.2~0.6Mt/a ;表2-1 各类矿井正常生产采区个数2、矿井达到设计生产量时采煤工作面个数⑴确定达到生产量时工作面总线长:=1500000×0.9/(6.8×1.4×924×0.95)=161m式中: B——采煤工作面总线长,m;A——矿井设计年产量,Mt/a;X——回采出煤率,可取0.9;——回采煤层总厚度,m;——煤层容重,t/m3;K2——工作面采出率,n=2时,取0.95;L——年工作面推进度L=330×n×I×φ=330×7×0.5×0.8=924m式中:330——矿井年工作日;n——日循环进度个数,个;I——循环进度,机采面采煤面截深,m;φ——正规循环系数,取0.8—1。
⑵确定回采工作面个数:N=B×n/l=161×(1/250)=1.077 ;取整数为1,故同采工作面为1个。
式中:N——回采工作面个数,个;n——回采煤层数,个;、B——采煤工作面总线长,m;l——采区工作面长度,m。
⑶采区工作面配置:采区内回采工作面个数应根据煤层赋存特征,所确定的采煤工艺所确定,同时以符合合理的开采顺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面单产为原则,采区内同时生产的综采工作面宜为一个,采区内同时生产的普采工作面宜为一个,不应超过两个。
⑷矿井产量的验算根据所配置同采工作面的具体条件,验算投产初期矿井生产量,验算公式如下:式中:An——矿井同采工作面产量总各,万吨Mi——第i号工作面采高,m;Li——第i号工作面年推进度,m;Ii——第i号工作面长,m;γi——第i号工作面煤的容重,t/m3;Ki——回采工作面条件,m;n——同采工作面数,个An=2×2×250×924×1.4×0.95=139.32万吨计算结果加上全矿掘进煤之和大于矿井设计年产量,但不超过1.15A,故符合要求,确定同采工作面为一个,工作面长为250m。
第二章矿井开拓第一节井田内划分二、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合理的区段数,是指能保证采区区生产和接替的区段数。
由于是在保证工作面长度合理的前提下划分区段,所以区段数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阶段斜长的要求。
为了合理集中生产,减少矿井的同时生产的采区个数,采区的生产能力一般较大,要保证采区内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区段数目多一些是比较有利的。
区段斜长等于采煤工作面长度加区段平巷和护巷煤柱的宽度。
采区斜长确定后,根据已确定的采区斜长,减去采区范围内应留设的其它倾斜方向的煤柱后,除以区段斜长,得到区段数目,如为整数,可按此整数划分区段,如得到的区段数不为整数,则应在合理的工作长度范围内对工作面长度加以调整,或调整其它方面参数,使区段数为一整数,多煤层联合布置采区,区段化分以主要煤层为标准,兼顾其它煤层。
三、阶段划分,阶段斜长,水平数目,位置及服务年限⑴井田划分为阶段时,阶段要有合理斜长,以利于运输、通风、巷道维护、上山采用运输机时,辅助运输一般采用一段单钩串山提升,绞车滚筒直径一般不大于1.6m,根据绞车的缠绳量,阶段斜长一般不超过800m,对煤层赋存条件好,生产能力较大的采用滚筒直径2.0m绞车,有效提升距离可达900余米,根据以上分析,阶段垂高一般不按下列范围确定,缓斜、倾斜阶段垂高为150~250m,急斜煤层100~150m,倾角16°及以下煤层,瓦斯含量低,涌水量小时,应采用上、下山开采相结合的方式。
采区走向长度可参考下列数值确定,采区工作面单翼布置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m,双翼布置时一般不小于2000m,高档普采的双翼采区,其走向长度一般为1000~1500m,炮采工作面,双翼走向长度一般为800~1000m。
采区内要有合理的区段数目,以保证采区的正常生产和工作面接替,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缓斜煤层可按3~5个区段选取,倾斜和急斜煤层不少于2~3个区段。
开采水平数目、位置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阶段的划分,生产技术水平和水平接替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保证第一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其服务年限不应小于下表规定:表2-3 第一水平服务年限表②在开采水平以上的上山斜长过大,用一阶段开采技术上有困难,安全上不可靠,或由于地质构造和煤层产状变化而使井田局部区域用某一开采水平有困难时,不考虑设计辅助水平。
③为解决下山采区排水、通风和辅助提升,对某些涌水量大或阶段斜长较长的下山采区,亦可考虑辅助水平。
根据上述所分析,该矿井可分为2个阶段,划分为10个采区,采区内划分4个区段,具体采区划分如下图:图2-1第二节开拓方案的选定一、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首先考虑井田开拓要解决的问题:1、井筒形式、数目及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⑴井筒形式的选择:如煤层赋存于较高的山岭、丘陵和沟谷地区,上山部分的煤量大致满足同类井型的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平硐开拓,当平硐以上煤层垂高或斜长过大时,可采用阶梯式平硐开拓,一般应优先考虑垂直走向或斜长平硐开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走向平硐开拓,但要注意单翼生产的特点,适当确定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