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合集下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人们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用石犁翻土耕种;用耒耜碎土,用石锄收获。

②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

木制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③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盛行二牛抬杠的耦犁法(赵过发明),朝一个方向翻土的犁壁出现。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⑤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使用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在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犁评),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为后世沿用。

古代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铁犁牛耕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1)生产工具:①战国:铁犁;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②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

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

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

通过耙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4)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促进了四川盆地农业发展。

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

②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基本在陕西境内。

修建龙首渠时,其间一段高山黄土,采用井渠施工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坎儿井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即汉代关中人民创造的井渠。

(5)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发明了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使用人力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起源早,领先世界;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 (4)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5)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1、 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 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
你我好比鸳鸯鸟
该戏词反映了什么经济形态? 比翼双飞在人间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 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春秋时期:垄作法 (2)西汉时: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到今天,基本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 作),一年三熟制
★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江浙 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众李冰及 其子率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井渠法
坎儿井起源于

2000年前的汉代。特

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 取地下水自流灌溉。

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
——
法开渠的问题,又能
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

程中的蒸发和渗漏。 该法很快就推广到甘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农业为主导: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农业生产,人们大多从事农业活动,并以此为生。

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基础。

2. 自给自足:古代中国由于交通不便,地域辽阔,各地资源有限,所以农业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少量的农产品才能用于交换。

这种自给自足的特点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3. 重视水利: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资源,例如修建灌溉系统、水利工程等,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灌溉。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

4. 经济区域分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工。

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是小麦和谷物的主要产区,这种区域分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交流。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1. 原始农业时期:原始社会是中国农业经济的起点,人们开始采集和种植农作物,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2.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和工具也在不断改进。

铁器、种田套、犁等农具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3. 农业经济的繁荣:从汉朝到唐朝,中国的农业经济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相辅相成,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农业经济的衰退:随着宋朝以后,中国的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人口增长导致农田的扩张,土地的争夺激烈,同时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也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了社会动荡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轮)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轮)

小农经济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 中站主都地位;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因 素。
政治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 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
政策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 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 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科技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 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多集中在 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 等,使古代中国的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 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也决定了 古代科技长期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发展为 近代科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 的生产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 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较低;2、古代 中国人口多,农民要向国家纳税。 精耕细作的表现:1、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兴修水利工程;3、改良农作物品种;4、施粪 治虫;5、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精耕细作的影响:1、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 农业发展;2、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 形成了一些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
封建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变: 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 2、自耕农(小农经济): •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 国近代。 • ①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

20140220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孙颖

20140220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孙颖




1、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①牛耕逐渐普及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
(3)为解决土地兼并进行的尝试作出的尝试?
①开明的政治家:力图,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②农民阶层:农民起义,提出了的口号。(代表:明末农民起义)
(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沉重
①“泰半之赋”:时代农民要将收成的上缴国家。
②徭役:是古代王朝民众承担的劳动。
(古代农民对专制王朝承担的主要义务有缴纳赋税、服徭役和兵役等)
3、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内容来表现:

内容分析
学习重点
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区别
学习方法
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合作与交流中探究。
学习活动
拓展与练习
一、总体上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古代农业
三大基本经济形态古代手工业
古代商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于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一、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在中国古代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直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为主,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农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辛勤劳作,耕种土地,生产农作物来供养全国人民。

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有很高的水平。

古代农民掌握了许多高级的种植技术,例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技术。

另外,他们还发展了灌溉、翻耕、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业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农产品的丰收意味着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的稳定增长。

此外,农业产品的交流也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相互依存促使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作为农产品的加工和制造业,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商品和生产工具。

手工业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造业等。

纺织业是中国古代最兴盛的手工业之一,丝绸的生产和贸易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陶瓷业也非常发达,中国的瓷器工艺被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器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农具和生产工具,还改善了交通运输工具,推动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

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分工的形成。

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从事特定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并通过学徒制度进行传承。

手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聚集,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三、农业经济与手工业经济的相互影响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2.(2013· 重庆文综· 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 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 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4.(2013· 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 25)汉唐制定土地 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1—4:BDCD

1.【解析】B 均田制是在北魏时确立的,唐朝时进一步实施。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 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 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5.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6. (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2题)宋人朱彧的《萍 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 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 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 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2.(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 古代农业生产中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国家的命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的流通等方面,探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一、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古代社会中,土地被认为是天子的“膳夫”、“万民之父”,因此土地的流转和管理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古代中国的土地主要分为皇家土地、宗庙土地、寺庙土地和私人土地。

皇家土地由天子所有,主要用于养廉及供应京畿和都城的物资;宗庙土地归宗庙所有,用于祭祀祖先;寺庙土地则归寺庙所有,主要用于寺庙的运作和维护;私人土地是个人或家族所有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古代中国的土地利用方式也相对简单,主要分为耕地和荒地。

耕地是指适合种植作物的土地,包括旱田、水田和园地等。

荒地则指那些不能被利用的土地,例如山岭、沼泽和沙漠等。

二、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非常注重劳动力的运用和生产工具的利用。

农民使用简易的农具进行耕种,主要工具有犁、锄、耙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运用畜力、水力和人力等不同的劳动力。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耕种、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

耕种是指犁地、耙地等动作,以松土改良土壤的质地;播种则是把种子撒在土地上,促使植物生根发芽;施肥则是为作物提供营养,增加产量;收割则是将成熟的农作物收获下来,准备食用或者存储。

古代农业生产方式也注重节水灌溉和农田管理。

在缺水的地区,农民会通过修建水渠、水车等设施,保证灌溉的需求;同时,还会进行农田管理,包括造田、维修农田水利设施等。

三、农产品的流通古代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通过市场、港口和水运等方式进行。

在城市和地方集市中,会有定期举办的农产品市场,供应农产品的销售和交换。

在港口城市,农产品的海上运输也非常发达。

古代中国的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等,是农产品交流的重要枢纽,通过海运把农产品运往各地。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

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
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 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青铜耕作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 珠玉,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以为币用,不识 其始终。 汉景帝
无农不稳, 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4)汉代:王景治黄(东汉)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课堂探究
三、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 因素有哪些?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沉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
悯农诗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解读 古代农民的 生活境况?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小农经济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 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1)促进: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黄河的治理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 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 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利、 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
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概况
1、耕作技术的演进
(1)耕作方式的演进


“刀耕火种”
耕作方式的演进
春秋战国开始 铁犁牛耕
西汉时中国南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生产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 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汉代
方法:改革田制
农民起义
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P4
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立国之本
农业耕作工具……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自然经济……
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 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实质: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是国王私有 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 度。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 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 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
【例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铁犁牛耕
牛耕普及;铁制农具数量增多; 耕种曲柄锄;收获大镰;播种耧车;二牛耦犁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2014·湖北孝感一模)《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原始农业【解析】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4·四川广元一模)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骨耜石犁铁锄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骨、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制农具锋利、坚固、灵活、耐用、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由粗放到精耕细作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之后,中国农具以贴器为主,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从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器的广泛使用从“铁锄”的图片中不能读出,故D项错误。

3.(2014·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答案】B【解析】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经济的主体。

农业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行业如手工业和商业都是为农业服务的。

2.遥农依赖:古代农业经济主要依赖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农民主要依赖天时、地利和人和进行农业生产。

农民通过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和销售来维持生计,因此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3.高度集约化: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对土地的利用非常集约,通过发展复种和种植优势作物来提高农田产量。

秦汉时期开始实行井田制,土地以农田单元进行划分并集体经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4.输血式税收:古代农业经济有严格的税收制度,农民要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量的粮食、货币或劳役等形式的税收。

这种税收制度使农业生产成了为国家输血的形式,严重削弱了农民的经济实力。

5.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主要用具仍然依赖于人力和畜力,缺乏科学技术的应用。

与西方的农业相比,中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较晚。

6.性质为层级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一般以地主的土地为基础,地主向农民收租,农民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物质来换取地主所提供的土地和生活所需。

这种农业生产关系形成了一个层级制度,存在严重的阶级矛盾。

7.农业社会对商业服务的需求: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商业有很大的需求。

商业作为辅助农业的服务业,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换提供了便利。

通过商业活动,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通过集约化生产、严格的税收制度和商业服务来支撑社会的经济运行。

然而,同时也存在农民贫困、科技滞后、阶级矛盾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在这个经济模式中,农业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农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资源。

这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古代农业主要是粮食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粟米等。

农民们依靠农耕,通过耕种、施肥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产量。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中国的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农业经济的主要参与者。

农民们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计,并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农民的生活往往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但他们不畏艰苦,努力工作,以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古代中国的农民也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他们通过世代相传的农业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农民们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参与者,他们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农民们需要按照政府规定的税收要求,向国家交纳一定的赋税。

这些税收被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军事行动。

除了税收,农民还需要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这种农业税收和地租制度,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等级分化的一种体现。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农民们种植粮食,农产品的丰收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也为城市提供了商业发展的基础。

古代中国的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通过农产品的贸易,农民们可以获得其他商品和服务。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比如纺织业、陶瓷业等,这些行业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种以农村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推动了封建社会经济体系的形成。

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提供了物质财富,也为社会改革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理科班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理科班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 “除井田,民得买卖” 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 “依军功行田宅” 私有制
4.土地兼并的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产生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2)影响 经济:减少国家赋税收入 政治: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削弱中央集权 政治: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面对这种情况,请你 为统治者想想办法, 该如何解决呢?
那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 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但 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 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所以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水利工程、灌 溉工具发展
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
土地兼并 严重
赋税、力 役沉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时间: 起源早,历史悠久
2.地位:最基本经济形式(部门)
3.耕作方式、技术: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4.技术:水利发达,农技成熟
5.生产经营模式、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6.土地制度: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为辅;土地兼并严重
4.解体: 鸦片战争后开始 5.目的: (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或
封建自然经济); (2)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 定,巩固君主地位。
六、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民起义
个体耕种( 三、简单协作——个体耕种(生产关系) 简单协作 个体耕种 生产关系) (1)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 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 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 耕作“公田” 耕作“公田”。 (2)春秋以后 )春秋以后——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 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①条件: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②特点: 评价:积极、 ③评价:积极、消极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
春秋战国开始
汉曲柄锄
青 铜 铲
骨器 汉 代 铁 镰
汉代铁铧 战国铁口犁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
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西汉耧车 古代翻车 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2、耕作方式的进步 、
骨耜
石斧
远 古 “刀耕火 种”
耕作方式 的演进
春秋战国开始 “以牛田” 以牛田” 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
“耦犁”:俗称“二牛抬杠”,一种牛耕 耦犁” 俗称“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的犁耕 始于东汉 至今沿用…… 的犁耕, 东汉, 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 方式。 方式。旱从人,不知饥馑;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 郑国渠:前246 年,嬴政采纳 韩国人郑国的 建议开凿。全 长300余里,灌 溉面积达18万 公顷,成为我 国古代最大的 一条灌溉渠道。
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
①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制形式
国有制形式 公田( 土地国有制形式:公田 官田) 土地国有制形式 公田(官田)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形式 土地私有制形式 私有制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最终)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最终)

古代中国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来获取财政收入,农业税是政府的主要税
收来源之一。
02
税收的种类和征收方式
农业税的种类包括田赋、地租等,征收方式一般为按亩征收或者按收获
量征收。
03
税收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税收对农民负担的影响因历史时期和政策而异,过高的税收会导致农民
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PART 04
古代中国农业的社会影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最 终)
https://
REPORTING
• 引言 • 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 • 古代中国农业的经济形态 • 古代中国农业的社会影响 • 古代中国农业的生态环境 • 结论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的 提高。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了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 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PART 02
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刀耕火种
早期农业发展阶段,主要通过焚 烧森林来开垦土地,然后种植作
农业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文明中占据核心地位,形成了独特的农 业文化,如农历节气、农耕祭祀等,这些文化传统至今仍影 响着中华文明。
PART 05
古代中国农业的生态环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土地利用与生态平衡
土地开垦与荒地利用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中,土地开垦和荒地利用是重要的生态平衡手段。通过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满足人口增 长对粮食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 )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
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
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
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筒车
规模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中国古代农业)积两千年的累计,才有增 长4.5倍的成绩,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仅为 0.1‰。这个发展速度,……但若与欧洲一些 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增长率相比(英国工 业革命前农业生产增长率为40%,年平均增长 率为5%。)就显得极为缓慢了。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图邮票 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 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
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二、汉字中的中国农业——农业有何特点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生产封闭: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材料二:“一夫挟五 口,治田百亩……”—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民有二男以上不 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汉景帝
民间俗语: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有句老话:
国以农为本, 民以食为天。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时期 秦朝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中国 《齐民要术》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公元前27年- 罗马时代
4-5倍
476年
《克洛米拉农书》
13世纪
英国《亨利农书》 3倍
以上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农业何以发达?
1、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改进
1、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改进
发展阶段 原始时期 商周时期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耕作农具 耒耜——石、骨、木 耒耜;青铜农具(极少)
春秋战国 汉代
开始出现
(发达地区)
铁 普及全国
犁 牛 耕
(西汉耦犁,即二牛 抬杠 —— 东汉一牛挽犁)
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曲柄锄、大镰、耧车。
唐代
不断完善
曲辕犁。
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 进步
一、汉字中的中国农业——农业何以发达
1、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改进


2、水利工程的兴建
西周以来自然灾害统计表
朝代 时 间
西周 862
秦汉 440
三国两晋 200
南北朝 169

29

289
五代 54
两宋 319
旱水
30 16 81 76 60 56 77 77 95 129 115 26 13 183 193
古代水利工程
时间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汉代 汉代
长期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技术难以 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无法推动 农业较快的发展。
汉曲柄锄
思考: 观察以上图片,说说这些耕作工具的改进之处?这些改进之处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质:石、木→铁农具; 动力:人力→畜力; 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省力耐用。
小农经济也有自己的特点,他的分散和孤 立状态,使它几乎经不起任何天灾人祸。…使 它有赖于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的保护。 ——程年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 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 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四时之间,亡日休 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人物 李冰(秦)
水利工程(技 术)
都江堰
郑国(韩) 郑国渠
关中农民 王景
井渠法 治黄河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 侯。”
渠 国 郑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 的建议开凿。位于关中地区,沟通泾水和洛水, 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井渠,流行于新疆吐鲁番、 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灌溉工具
戽(hu)斗
翻车(三国)
立井水车(隋唐)
高转筒车(隋唐)
水转翻车(宋代)
风力水车(明清)
二、汉字中的中国农业——农业有何特点 田
男 农具
“小农经济 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 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
产。”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三、汉字中的中国农业——农业有何影响
农,天下之大本。 ——【元】王祯
“……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 国家经济基础和财政来源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农战篇》 战时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吕氏春秋》 稳定国家统治秩序
现代牛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当今中国,如何处理 好“三农”问题是走向和 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 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上海世博会滕头生态农业展示馆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
“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
——(汉)晁错《论贵粟疏》
小组讨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小农经济的认识。
评价小农经济:
优点: 1.稳定性强,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利于稳定封建统治。 弊端: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 2.脆弱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 3.落后性:难扩大生产,阻碍农耕技术进步。 4.封闭性:自给自足,商品交流少
小农经济催生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催生
小农经济
保护
集权国家
探究活动: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以上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小农经济: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农业
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小农经济。 小农户个体经营(基本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