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和除法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和除法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和除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

2.学生能够用口算的方式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3.学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4.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和除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掌握口算和画图的方式解决乘法和除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1.用画图的方式解决乘法和除法问题。

2.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和除法。

四、教学内容1.乘法的概念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表示“乘以”。

“×”是乘法的运算符号。

例如,3×4,读作“三乘以四”,表示3个4相加,结果为12。

2.乘法口算乘法口算是指通过口算的方式计算两个数的积。

例如,计算4×5,我们可以先将4的倍数相加,即4+4+4+4+4,得到20,所以4×5=20。

3.乘法画图画图也是一种解决乘法问题的方法。

例如,计算3×5,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有3行、5列的矩形,然后将矩形中的小正方形个数相加,得到15,所以3×5=15。

4.除法的概念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表示“除以”。

“÷”是除法的运算符号。

例如,12÷3,读作“十二除以三”,表示12个数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4个数。

5.除法口算除法口算是指通过口算的方式计算两个数的商。

例如,计算12÷3,我们可以用3乘以一个数,得到12,这个数就是4,所以12÷3=4。

6.除法画图画图也是一种解决除法问题的方法。

例如,计算12÷3,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有12个小正方形的矩形,然后将矩形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4个小正方形,所以12÷3=4。

7.实际问题中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不仅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也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计算100块钱买5瓶水每瓶多少钱,我们可以用除法,即100÷5=20,每瓶水20块钱。

再例如,计算3个班级一共有80人,每个班级有多少人,我们可以用除法,即80÷3≈26.67,每个班级约27个人。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通过制定个性化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想要在教学中取得更好成绩,教师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教案上,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1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师:还有想法吗?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X10=100(平方厘米)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以及除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乘除计算方法。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2.竖式计算法。

四、教学准备1.白板、彩笔、教学PPT;2.课堂练习题。

1. 课堂导入(1)老师引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与除法,那么它们具体是什么呢?(2)为了让学生对于乘法与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可以通过教学PPT展示一些例子。

(3)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出乘法与除法的定义和概念。

2. 乘法计算(1)乘法的基本概念:举个例子,小明手中有4个苹果,他想要把这4个苹果平分给2个朋友,怎么办?小明发现,只要把每个朋友的苹果数乘以2,那么每人就可以分得2个苹果。

这个过程,就是乘法。

(2)乘法的运算方法:有了乘法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幼儿数学教学资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例如2 * 3 = 6。

(3)乘法的应用:老师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感性理解乘法的应用。

例如,小明有2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切成3块,请问他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3. 除法计算(1)除法的基本概念:与乘法相反,在分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小明知道自己手中有4个苹果,想要平分给多少个朋友,那么这个过程,就是除法。

(2)除法的运算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竖式计算法,让学生学习简单的除法计算方法。

(3)除法的应用:老师可以举例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例如,小李要把10个水果按照每袋装4个的方式装成袋,请问他需要多少袋?4. 练习与巩固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分发习题,让他们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优秀教学案例
(四)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反思,促进自主学习
本案例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乘除法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任务:
1. 设计富有层次的乘除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布置开放性问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乘除法问题,并给出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乘除法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 教师要适时给予小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乘除法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使他们面对乘除法运算中的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与除 教案

乘与除 教案

乘与除教案教案标题:乘与除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并正确使用相关的数学术语。

教学重点:1.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正确使用相关的数学术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和除法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

2. 准备学生用于练习的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入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2. 引入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3. 通过简单的示例说明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10分钟)1. 详细讲解乘法的运算规则,包括乘法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2. 详细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法的定义、除法的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法则等。

步骤三:练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在纸上写下答案。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步骤四: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进行拓展。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目作为家庭作业。

2. 强调正确使用相关的数学术语。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乘法表和除法表。

3.能熟练地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乘法表和除法表的熟练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乘法和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乘法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符号表示的含义,并与加法符号“+”比较区别。

2.知道“乘数”、“被乘数”、“积”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实物教具演示乘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乘法,加深他们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乘法表的应用1.运用乘法表进行口算训练,熟练掌握乘法运算。

2.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通过乘法表应用乘法运算。

第三节:除法的基本概念1.让学生观察、发现、归纳除法符号“÷”表示的含义,并与减法符号“-”比较区别。

2.知道“除数”、“被除数”、“商”、“余数”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实物教具演示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性认识除法,加深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第四节:除法表的应用1.使用除法表进行口算训练,熟练掌握除法运算。

2.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通过除法表应用除法运算。

第五节:乘法和除法的应用1.将学过的乘法和除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购物结算、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的单位换算等。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实物教具法:运用教学用具,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乘除的概念和过程。

2.讨论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锻炼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3.演示法:通过演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除的运算法则。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

2.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理解困难,夯实基础,掌握关键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篇1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解决问题(乘除混合运算 )(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解决问题(乘除混合运算 )(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解决问题(乘除混合运算)(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学习如何解决乘除混合运算问题。

具体知识点包括: - 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 - 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 -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 - 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三、课堂内容1. 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乘除混合运算指在同一道题中既有乘法,又有除法的运算,如何确定运算的优先级。

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为:先乘除后加减。

也就是说,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

例如,对于以下的表达式:3 + 2 ×4 ÷ 2根据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应该先计算 2 × 4,再计算8 ÷ 2,最后再加上 3,所以表达式的计算过程如下:3 + 2 ×4 ÷ 2 = 3 + 8 ÷ 2 × 2= 3 + 4 × 2= 3 + 8= 112. 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教室里有 32 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带了 6 个苹果,如果老师在上午分完苹果后,下午又让学生将手里的苹果平均分成 4 份,问下午每份苹果有多少个?这道题需要用到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

首先,每个学生带的苹果数可以表示为32 × 6,根据优先级先计算出这个值,然后再用这个值除以 4 就可以求出每份苹果有多少个,计算过程如下:32 × 6 ÷ 4 = 192 ÷ 4= 48因此,下午每份苹果有 48 个。

四、课堂练习1. 单项选择题1.在以下表达式中,哪个运算符的优先级最高? A. 加号(+) B. 减号(-)C. 乘号(×)D. 除号(÷)2.以下表达式的值是多少?2 + 4 ×3 ÷ 2A. 8B. 9C. 10D. 112. 计算题1.小狗每天需要喝 60 毫升的牛奶,如果一瓶牛奶有 300 毫升,可以喝多少天?2.有一个盒子里有 36 个巧克力,每个学生可以拿 4 个巧克力,班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可以分到巧克力?五、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和如何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乘法口诀表。

2. 数学练习册和作业本。

3. 小组活动所需的卡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快速计算练习,复习乘法基础知识。

2. 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解释除法与分组概念的关系。

二、讲解乘法(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讲解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强调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

三、练习乘法(15分钟)1. 学生进行乘法练习,包括竖式计算和横式计算。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四、讲解除法(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强调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除法的特殊情况。

五、练习除法(15分钟)1. 学生进行除法练习,包括带余数和不带余数的除法计算。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六、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15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并向全班汇报结果。

七、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在乘除法方面的进步。

2. 学生回顾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总结学习要点。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学习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比赛。

2. 学生编写自己的乘除法练习题目,交换并互相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通过小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教案、教学设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先尝试自己解决,再向家长或同学请教。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3.实际应用题: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的乘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小华买了一箱苹果,共有24个,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8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如果他想每个朋友多分一个苹果,那么他需要多少个苹果?”通过这类题目,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4.小组合作题:布置一道小组合作完成的乘除法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学校要举办一次运动会,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名学生。请问,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运动会?”这类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过程: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数学知识,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等环节,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运算。
5.家长参与题:设计一道需要家长参与讨论的乘除法题目,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一个水果摊位上的苹果每千克8元,小明想买3千克的苹果,请计算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小明带了30元,他能买到多少千克的苹果?”通过这类题目,增进亲子互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乘法、除法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2.能够通过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2.如何通过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在数学中,乘法(Multiplication)和除法(Division)是两个基本的运算。

乘法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例如,3 × 4 = 12,表示将3和4相乘得到12。

除法则是乘法的逆运算,它表示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例如,12 ÷ 4 = 3,表示将12除以4得到3。

在计算乘法和除法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运算规则:•乘积的交换律:a × b = b × a•乘积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除法的求商公式:a ÷ b = c,当且仅当a = b × c。

2. 如何通过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问题一小明每天喝300毫升鲜奶,他要喝一个月(30天)的鲜奶,一共需要多少毫升?通过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天喝的鲜奶量为:300 毫升•一个月需要喝的总量为:300 × 30 = 9000 毫升因此,小明一个月需要喝9000毫升的鲜奶。

问题二一个蜜蜂工作一整天可以采集60毫升花蜜,现在要采集500毫升的花蜜,需要多少天?通过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蜜蜂一天可以采集的花蜜量为:60 毫升•采集500毫升花蜜需要多少天:500 ÷ 60 ≈ 8.33 天因此,需要大约8.33天才能采集完500毫升的花蜜。

四、课堂练习1.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以下问题:–一年有365天,那么四年一共有多少天?–一串香蕉原来有36个,如果每天吃3个,吃多少天可以吃完?–书店有300本数学书,每个学生最多能买3本,最多能有多少学生买书?–小红做了140道数学题,每天做10道,需要几天才能做完?2.练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乘、除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乘、除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乘、除法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三年级下册的乘、除法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我们主要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通过一系列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从第五章《乘法》开始,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计算两个数的积。

接着,我们学习第六章《除法》,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用除法计算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

我们还会学习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因数、倍数、商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乘、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等。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乘、除法的学习。

例如,我会问学生:“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讲解:在学生尝试解答后,我会进行讲解,介绍乘、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通过一些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中,我会将乘、除法的公式、概念等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3.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华有5元钱,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3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口 算 乘 法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口 算 乘 法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口算乘法丨苏教版前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基础可谓至关重要。

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是未来学习更高层次数学知识的基础,更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档将从口算乘法这个具体的知识点出发,给三年级的小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数学导学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乘法。

重点内容1. 乘法的概念乘法可以理解为加法的推广。

例如:2+2 可以写成2×2。

乘号“×”表示乘法,读作“乘”。

乘号左边的数叫做“乘数”,右边的数叫做“被乘数”,乘数和被乘数的积叫做“积”。

例如:2×3=6。

其中2和3是乘数,6是积。

2. 乘法口诀为了方便孩子记忆乘法表,老师通常会教孩子们乘法口诀。

下面是最常见的乘法口诀:1×1=1 1×2=2 1×3=3 1×4=4 1×5=52×1=2 2×2=4 2×3=6 2×4=8 2×5=103×1=3 3×2=6 3×3=9 3×4=12 3×5=154×1=4 4×2=8 4×3=12 4×4=16 4×5=205×1=5 5×2=10 5×3=15 5×4=20 5×5=253. 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以下几个性质:•交换律:a×b = b×a•结合律:(a×b)×c = a×(b×c)•分配律:a×(b+c) = a×b + a×c例如:3×4 = 4×32×(3×4) = (2×3)×42×(3+4) = 2×3 + 2×44. 练习题1.计算下列乘法题目:•1×3=?•2×5=?•4×6=?•3×9=?2.看下面的乘法表,填出?中的数字:1×1=1 1×2=2 ?×3=9 1×4=42×1=2 2×2=4 2×3=? 2×4=8×1=3 3×2=6 3×3=9 3×4=124×1=4 ?×2=8 4×3=12 4×4=16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口算乘法的详细介绍。

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总复习(四)笔算乘、除

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总复习(四)笔算乘、除
4、完成总复习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30×50 80×60 20×90 60×30
14×50 11×80 80×30 20×13
六、目标达成情况与课后反思
学年度
课后反思与目标达成
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
4、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
课题
总复习(四)笔算乘、除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
一、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二次备课
这节课我们着重训练计算。
二、出示目标,全面自学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第1~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
四、教师引领,总结提升
1、你认为怎样计算乘法和除法才会不出错误。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分层练习,当堂检测
1、完成答题卡(一):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19 < 600 69 × ( )< 5600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商大于
50
商小于
50
积大于
5000
积小于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问题解决 第2课时 乘除的应用(西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问题解决 第2课时 乘除的应用(西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问题解决第2课时乘除的应用(西南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含义2.能够用乘法和除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3.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和除法的计算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认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通过练习巩固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2. 乘法和除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通过练习巩固乘法和除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3.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通过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6-7的练习2.查找并记录日常生活中使用乘法和除法的场景,并写出相关计算式和解法3.小组讨论并记录一到两个有趣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法五、教学方法1.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由少量的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不同的学生,“抽象到具体”和“具体到抽象”相结合,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3.利用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倡导学生合作、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更多的练习。

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转化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需要我对其进行更具体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加强练习,重点讲解其中一些难点,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最新范文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最新范文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最新范文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乘与除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第三单元 问题解决 第1课时 乘除应用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第三单元 问题解决 第1课时 乘除应用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1课时乘除应
用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乘除法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课堂讲授、练习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乘除法的应用;
2.通过实际问题和例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应用题目中的关键词。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应用题目中的关键词;
2.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10分钟)
结合练习题,讲解乘除法的应用及关键词的理解。

3. 案例分析(20分钟)
以实际问题和应用题为例,分析问题所在、解题的关键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练习(15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实际问题和应用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应用方法,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

同时,在讲解中对关键词进行了重点强调,加深了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导学案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起点,新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吧!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导学案,祝大家学习愉快。

学习目标:1、复习两位数乘法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2、复习两步计算式题,能用计算器对结果进行检验。

3、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学会小组合作,共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点:巩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除法笔算过程中灵活试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估计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今天就让我们到数学迷宫一起进行闯关游戏,比一比谁的本领学得最好。

(一)数卡游戏,拓展思维1、出示书本64页例题用数卡9 、8 、4 、3 ,编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

计算前先估一估哪一道题的得数最小?哪一道题的得数最大?2、思考积的大小与数卡排放的关系,然后列出算式。

积最大:93&times;8494&times;83积最小:38&times;4939&times;483、这两组题估算的结果相同,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究竟哪个算式的结果最大?哪个算式的结果最小?小结:哪一位乘得的数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二)、解决问题,重在检查1、判断小动物们做的对不对?(题目选自书上第64页)75&times;650=48750705&times;65=7755400&times;230=9 2002、可以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来判断,也可以从计算法则上进行判断。

3、完成书上第2大题最后两题,并用计算器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用计算器检验结果注重引导方法的多样性: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4、挑选一题,递等式计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149+55&times;2465&times;35-16683264&divide;8&times;7 0学习目标:1、复习两位数乘法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2、复习两步计算式题,能用计算器对结果进行检验。

3、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学会小组合作,共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点:巩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除法笔算过程中灵活试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估计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今天就让我们到数学迷宫一起进行闯关游戏,比一比谁的本领学得最好。

(一)数卡游戏,拓展思维1、出示书本64页例题用数卡9 、8 、4 、3 ,编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

计算前先估一估哪一道题的得数最小?哪一道题的得数最大?2、思考积的大小与数卡排放的关系,然后列出算式。

积最大:93&times;8494&times;83积最小:38&times;4939&times;483、这两组题估算的结果相同,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究竟哪个算式的结果最大?哪个算式的结果最小?小结:哪一位乘得的数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二)、解决问题,重在检查1、判断小动物们做的对不对?(题目选自书上第64页)75&times;650=48750705&times;65=7755400&times;230=9 2002、可以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来判断,也可以从计算法则上进行判断。

3、完成书上第2大题最后两题,并用计算器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用计算器检验结果注重引导方法的多样性: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4、挑选一题,递等式计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149+55&times;2465&times;35-16683264&divide;8&times;7 01、小兔欢欢在除法游艺宫,看,正在欢迎你们呢!小兔欢欢出了一道题:298&divide;3□=?要求:请你从下面的数字卡片中任选一个数字填入方框里,组成一道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题。

在试商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用四舍法试上,商会出现太大的情况,要调小;用五入法试商,商会出现太小的情况,要调大。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来进行试商,这样就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在计算时,我们还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或者相等时,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时,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同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商是几位数。

2、游戏:选数字卡片。

要求:每小组选择一组题,从数字卡片1~9中,选择合适的,放入括号内。

(1)□176&divide;33商是两位数,方框里可以填(),最小填()。

□176&divide;33商是三位数,方框里可以填(),最大填()。

(2)46**&divide;□3商是两位数,方框里可以填(),最小填()。

46**&divide;□3商是三位数,方框里可以填(),最大填()。

小组交流思考方法。

3、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1)54**&divide;78,商的最高位是()位。

A:个B:十C:百(2)下列那个算式的商是两位数()。

A:64**&divide;64B:64**&divide;7*C:64**&divide;5* 小结:能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是一种比较快捷方便的检查方法。

综合练习,巩固知识1、选择其中三道题独立完成递等式计算,并用计算器检验。

372+518&divide;148007-1680&divide;12465&divide;15&times;2825&times;(281+43)3774&divide;(100-63)5400&divide;(1890&divide;21)交流计算过程:重点介绍先算……,再算……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应该在计算乘与除时注意些什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新成立篮球队和足球队。

老师带领篮球队队长丁丁和足球队队长小胖去购买篮球和足球。

经过挑选,丁丁选中35元一只的篮球,而小胖选中的足球价格是45元一只。

老师提出问题考考他俩,你们能帮助他们解答吗?(1)我带1000元,除去60元买乒乓球,余下的钱全部用来买篮球,最多可以买几只?(2)如果余下的钱全部用来买足球,最多可以买几只?还找回几元?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3)如果余下的钱买同样只数的篮球和足球,分别可以买几只?还剩多少元?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总结:今天我们在除法游艺宫里共同做了许多游戏,在游戏中你有些什么收获?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