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教学大纲.docx

合集下载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人体运动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素质教育,以病人为中心,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三、课程目的: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人体运动的分类;肢体的转动运动;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的概念;恢复力矩、倾倒力矩的概念;保持人体平衡的条件;应力和应变;弹性模量;黏弹性材料的三大特点;人体解剖参考面;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2. 熟悉:制动与卧床对集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相关力学知识;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能量代谢的测量方法;一些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和基本概念;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参数和步态测试方法3. 了解:人体运动的分类以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体内的压力平衡;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教学内容】(一)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2.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3.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运动学基础1.运动学基本概念2.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动力学基础1.经典力学基础2.转动力学静力学平衡1.系统与结构平2.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3.压力平衡生物力学基础1.材料力学的相关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测量2.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1.关节活动范围的评价2.肌力的评价3.平衡功能评价4.步态分析5.心肺功能评价第二章骨关节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的运动学【目的要求】1. 掌握: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及骨的成分;骨的应力、应变、骨的载荷和变形;骨的功能适应性原则2.熟悉:骨的代谢;骨的血液供应、淋巴与神经;骨的生物力学特征3.了解:骨的功能;载荷与骨折的关系及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教学内容】骨的运动学基础1.骨的结构、骨的代谢2.骨的血管、淋巴与神经3.骨的功能骨的运动适应性1.骨的生物力学特性2.骨的功能适应性第二节肌肉的运动学【目的要求】1. 掌握:肌原纤维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肌的功能、运动单位、肌力和肌耐力的概念;向心运动、离心运动的概念;原动肌和拮抗肌的概念;肌在平衡与协调中的作用;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牵拉-缩短周期的概念、超量恢复。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8适合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本课程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应用。

(3)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4)在理论教学中要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重点与难点: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能正确认识与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和功能;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正确提出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思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中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与难点: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结构,阐释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对于开展学校体育,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效率的意义。

明确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动技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的体育运动: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等):学习基本的传球、投篮、接球和配合技巧;2.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3.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呼吸技巧和各种游泳样式;4. 格斗运动:学习基本的跆拳道、柔道或拳击动作;5. 健美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6. 其他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四、课程组织1. 教学时间分配:- 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每个学期共36周;- 每个学年共108节体育课。

2. 课堂组织:- 分组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 循序渐进: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评估方式:- 基于技能和表现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来评估;- 个人报告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评估:对团队合作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五、课程要求1.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和鞋子;2. 学生应遵守体育课纪律和安全规则;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尊重教师和同学;4.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并主动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体育教学,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1. 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等;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3. 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或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

《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

《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绘制简单的运动图表并进行运动分析。

二、教学重点1. 运动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运动图表进行运动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加速度),让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运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运动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2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概念,并介绍如何计算速度,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3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加速度,包括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3. 练与讨论(15分钟)3.1 绘制运动图表:提供几个简单的运动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相应的运动图表,并让学生分析图表背后的运动规律。

3.2 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给出一些具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拓展应用(15分钟)4.1 运动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运动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机械运动设计和车辆动力学。

4.2 运动学与生活:让学生思考运动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设计和运动员的训练。

5.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总结研究内容,强调运动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简要回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例子、知识讲解、练与讨论、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运动学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计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的解释和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专科层次,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时分配:72赋予学分:4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运动生理学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①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体功能能力评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原理。

③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及卫生、健康教育,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③掌握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评价。

④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和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讲授法、实验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录像法(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法、讲座法、练习法、科研训练法等多种形式。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Ⅰ理论部分(52学时)绪论【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课上讲解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发展史等。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四、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第一章骨骼肌机能【教学目的】了解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肌管系统。

定向运动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定向运动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通过学习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发展以下方面的能力:方向感、地图阅读、路线规划、决策能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的耐受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实用的定向运动学习体验。

二、课程目标1、掌握定向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技巧;2、培养良好的方向感和空间感知能力;3、提高决策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三、课程内容1、定向运动概述:定义、历史和基本概念;2、定向地图阅读:地图符号、比例尺等高线等;3、路线规划:使用地图和指北针确定方向和路线;4、定向技能:穿越地形、判定方向、选择路线等;5、比赛策略:了解比赛规则,制定比赛策略;6、安全与急救:野外生存技能、应急处理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解基本概念、规则和技巧;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和比赛;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心得,分享经验;4、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评估方式1、出勤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3、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定向运动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期末比赛:组织定向比赛,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比赛策略。

六、教师要求1、具有定向运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2、具备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组织能力;3、能够给予学生个体和指导;4、有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其全面理解和应用运动训练技能与方法的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各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1、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2、理解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运动训练中;3、学会制定运动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频率等;4、掌握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便在团队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训练。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04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日期:2005年10月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设。

它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

.其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打下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技能,并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该章的教学,能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兴奋;刺激。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肌肉的收缩机理、收缩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重点:兴奋的本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兴奋传递的机制;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形式、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发展体育、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和个体差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整体目标本教学大纲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持续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动作技能,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

2.具体目标(1)身体素质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提高。

(2)运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各项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掷、接、击、传等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表现能力。

(3)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运动项目的规则,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潜力。

(4)协作与团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团队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5)综合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展全面、协调、稳定的综合能力,包括心理素质、危机处理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1)体育基本概念:了解体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体育运动规律: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3)运动生理学知识: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等。

2.体育基本技能(1)体育基本动作:包括跑、跳、投、掷、接、击、传等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

(2)体育基本技巧:包括各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巧和战术应用。

3.体育项目学习(1)常见体育项目介绍:学习和了解各类体育项目的规则、装备和技术要求等。

(2)体育项目实践: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取适当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和提高。

4.健康生活方式(1)合理膳食和饮食习惯:学习和了解科学的饮食结构和搭配,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本体育教学大纲旨在提供指导,帮助教师们规划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运动基本技能- 球类运动:足球、篮球、排球等- 田径:长跑、短跑、跳远等- 游泳:自由泳、蛙泳、仰泳等- 武术:太极拳、武术基本动作等2. 体育知识和规则- 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比赛规则- 健身和运动安全知识- 健康饮食和生活惯3. 运动技巧训练方法- 分析和教授运动技巧的步骤- 组织练和提高技能的方法- 个别指导和反馈4. 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合作意识的培养- 领导能力的发展- 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的提高5. 体育赛事和比赛- 组织校内体育赛事- 参加校际和区域性比赛- 体育比赛策略和实战技巧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能,学生模仿和练。

2. 个别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导。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体验式研究法:通过参与实际的体育运动和比赛,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实践。

5. 多元评价法:综合运用考试、测试、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评价和改进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学生的参与度、技能水平、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本体育教学大纲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旨在帮助教师们在体育教学中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10学时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学时知识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运动学基础1学时知识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动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经典力学基础,转动力学第四节静力学平衡2学时知识点:系统与结构平衡,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压力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学时知识点: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1学时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运动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难点: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思考题:1.运动学的概念2.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三者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进行能量代谢的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骨运动学 1学时知识点:骨的运动学基础,骨的运动适应性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学时知识点:肌肉的运动学基础,肌肉的运动适应性第三节关节运动学2学时知识点:肩、肘、腕、手、脊柱、髋与骨盆、膝、踝、足和足弓本章小结重点:骨运动学,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难点:关节运动学思考题:1.人体四大关节的系统运动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三章运动与心肺功能6学时第一节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学时知识点: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有氧、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基础2学时知识点:运动试验,肺通气功能评定,最大摄氧量评定,乳酸阈评定第三节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2学时知识点:高血压与运动,冠心病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本章小结重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难点:耐力运动处方,乳酸阈评定,高血压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思考题:1.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包括哪几个方面?2.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四章运动控制与步态4学时第一节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2学时知识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反射第二节运动控制的调节1学时知识点:运动控制的调节,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三节运动控制1学时知识点:姿势控制,上肢控制,行走运动控制本章小结重点: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运动控制的调节,运动控制的分类难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思考题:1.运动传导通路有哪几部分组成?2.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提问;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5%、作业25%、讨论25%、提问25%。

运动学-教学大纲

运动学-教学大纲

《运动学》教学大纲一、前言运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正常运动模式、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等内容,属运动疗法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正确地施行运动治疗、巩固和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本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

运动学在4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学年开课,共理论课90、见习课24学时。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为在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2)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学的研究范围合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正确地运用。

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学概论、生物力学、正常运动模式、运动障碍模式、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等。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见习。

理论课和实习课(包括课堂病例示教、见习)的比例暂定3∶1。

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笔试,闭巻)。

二、课题及时数分配1、运动学概述 3课时2、骨和软骨生物力学 3课时3、胶原组织生物力学 3课时4、关节肌肉生物力学 3课时5、正常人体运动学概论 3课时6、头颈躯干运动学 3课时7、肩关节运动学 3课时8、肘和前臂运动学 3课时9、腕和手运动学 3课时10、髋和骨盆运动学 3课时11、膝关节运动学 3课时12、踝足运动学 3课时13、运动障碍概论 3课时14、运动神经病损运动障碍 3课时15、肌肉运动功能障碍 3课时16、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3课时17、韧带肌腱功能障碍 3课时18、感知觉障碍与运动 3课时19、代偿运动 3课时20、运动生理学基础 3课时21、运动对心肺的影响 3课时22、运动对内分泌的影响 3课时23、运动对消化、泌尿系统的影响 3课时24、运动对骨关节的影响 3课时25、运动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3课时26、运动与糖代谢 3课时27、运动与脂肪代谢 3课时28、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3课时29、运动与能量和非能量代谢 3课时30、运动与心理 3课时31、考试 3课时二、教学内容及安排以下教学内容中标记“☆”为掌握内容,标记“●”为熟悉内容,标记“△”为了解内容。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下些什么?《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The 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教学目的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过程普遍规律的交叉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实现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训练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明确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中小学业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指导学生进行业余训练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人体及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积极影响,从而正确认识体育健身工作的地位、意义和作用,提高从事社会体育组织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掌握利用体育手段增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的指导广大群众的健身活动,合理的安排自身的体育活动;3.使学生具有对社会体育和健身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以及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一般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各专项的基础知识。

先修课程为《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专项课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完成本课程的关键措施。

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讲授方法。

教学中主要以讲授为主,贯穿启发式、讨论式。

“体育课程与教学”部分可采取讲授、讨论与学科论文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的考核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主要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下些什么? 堂讨论发言的积极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课程总评成绩按下述比例计算: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10%),+作业(20%)+ 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加强平时成绩的记载。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参考书目】1.田麦久著《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杨世勇著《体能训练学》,四川科技出版社,2002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国家体委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组《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八、课程章节内容和学时安排下些什么?九、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竞技体育,特征及社会功能2.了解运动训练,掌握运动训练的特点3.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和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分类【重点难点】重点:运动训练主要特点难点:运动负荷极限性,运动训练过程中个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构成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体系2.了解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3.理解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重点难点】重点: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体系下些什么?难点: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一、运动训练管理释义二、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三、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工作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一、思想教育管理二、训练竞赛管理三、组织人事管理四、科技服务管理五、运动员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六、财务后勤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一、高等院校优秀运动员管理二、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队伍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遴选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年龄特征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管理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第三章运动员选材(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员选材的意义及任务2. 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3.掌握运动员选材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员早期选材方法难点:运动员选材时机【教学内容】下些什么? 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一、运动员选材释义二、运动员选材的任务三、运动员选材工作的阶段划分四、我国运动员选材发展概述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一、遗传与运动员选材二、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员选材三、运动员发育程度的鉴别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一、确定选材时机二、家族调查三、体格检查四、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五、选材指标的测试六、综合评价与分析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训练原则与体育科学化训练的关系,训练原则的依据2.掌握运动训练原则的原理及运动训练中的实施和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重点: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难点:各项原则教学目的与实际训练例证的联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身发展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一、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释义下些什么?二、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一、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释义二、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的科学基础三、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一、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释义二、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手段2.掌握持续、重复、间歇、变换等训练方法的运用及注意事项3.了解不同运动训练中采用的方法和调节手段【重点难点】重点:运动训练基本方法难点:各训练方法概念、主要特点和运用中注意事项,运动训练整体控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二、运动训练手段概述三、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一、运动训练方法的起源与发展二、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途径下些什么? 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一、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四、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第四节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一、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二、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三、运动训练手段的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素质,掌握体能训练的意义及要求2.掌握发展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各项素质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项3.了解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学特征【重点难点】重点:发展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各项素质的手段方法难点:各项素质训练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意义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一、身体形态释义二、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形态学特征三、身体形态训练方法四、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肌肉力量训练的内容负荷特征下些什么?三、力量训练方法四、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三、速度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定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三、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四、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竞技能力,协调能力对技术形成的意义2.了解运动技术,能分析影响运动技术形成的因素3.了解运动的要素,能结合实例分析并合理运用4.了解运动技能迁移原则并正确运用5.能实施技术训练【重点难点】重点:训练方法难点:训练方法及手段【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下些什么?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人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预见工作第五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战术、战术意识、战术内容2.掌握制定战术计划,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方法3.掌握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比赛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与方法4.了解智能训练的意义与发展运动员智能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战术训练、心理训练难点: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心理训练的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下些什么?二、体育课程资源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体育教师二、学生三、其他人力资源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2学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和理解课外体育活动及其特点。

《定向运动》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定向运动是众多体育项目中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和体力并重的运动。

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和塑造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体制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大学体育选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定向运动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该项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的国际和国内赛事安排以及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定向运动课程的设置本着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定向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任务定向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争性。

在竞争中,磨炼意志品质,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进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竞争与对抗中得以升华。

在娱乐中让学生掌握定向运动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比赛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在课程学习之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定向运动相关知识。

与课程任课教师及高年级同学交流了解定向运动课程的学习内容、上课形式和考试方式。

懂得简单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协调性、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理论部分(4学时)1、体育健身原理、方法与评价(2学时)运动项目介绍、运动健身的原理与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养生与保健知识、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运动处方的制定与选择。

2、定向运动概要与定向地图(2学时)(1)定向运动的起源、演变与发展;(2)定向运动的特点;(3)定向运动的锻炼价值;(4)定向地图的颜色与符号;(5)定向运动的技术类型;(6)定向运动的竞赛规则。

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定向运动;定向运动的分类;定向运动的益处;了解定向运动的历史与发展;了解国际定向运动赛事;学会识别定向运动的地图;掌握定向地图中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地图方位;提高地图上路线选择的能力;了解定向运动的比赛方法。

《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定向运动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12学时,实践2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先修课程:田径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技术,理解定向运动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定向运动的基本理论,熟悉定向运动的教学程序与训练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困难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并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在大自然中挑战自我,把握自己的行为,爱护自然。

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奠定基础,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定向运动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利用本地自然环境开展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教学与训练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精讲多练,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定向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教学难点:利用现有地图进行定向运动实践练习三、教学内容与目的(一)教学内容理论部分教学目的:由于定向运动相对其他运动,在我国各个学校还是一个新兴的项目,对于学生来说有太多的不知道,只有通过理论部分的讲授,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又是如何分出胜负的,所以是非常必须的。

教学重点:定向地图和指北针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指北针和地图进行定向运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视频光盘,多媒体课件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

运动教学大纲

运动教学大纲

运动教学大纲运动教学大纲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指导运动教学,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运动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运动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应包含的内容。

首先,运动教学大纲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指导教学的框架和思路,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学大纲也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大纲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其次,运动教学大纲应包含一些基本要素。

首先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技术要领和战术策略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

其次是运动的基本技能。

无论是足球、篮球、游泳还是田径等运动项目,学生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如传球、投篮、游泳姿势和起跑动作等。

此外,运动教学大纲还应包含一些运动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实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除了基本要素,运动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和身体素质。

运动素养是指学生在运动中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灵活性和耐力等。

通过系统的运动教学,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运动素养,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反应能力和耐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运动项目。

此外,运动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团体项目中,学生需要与队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个人项目中,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激发自己的潜力和动力。

最后,运动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健康意识。

运动是一种乐趣,通过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因此,运动教学大纲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才能使他们持之以恒地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获得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教学大纲一、前言运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正常运动模式、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等内容,属运动疗法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正确地施行运动治疗、巩固和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本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

运动学在4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学年开课,共理论课90、见习课24学时。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为在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2)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学的研究范围合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正确地运用。

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学概论、生物力学、正常运动模式、运动障碍模式、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等。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见习。

理论课和实习课(包括课堂病例示教、见习)的比例暂定3∶1。

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笔试,闭巻)。

二、课题及时数分配1、运动学概述 3课时2、骨和软骨生物力学 3课时3、胶原组织生物力学 3课时4、关节肌肉生物力学 3课时5、正常人体运动学概论 3课时6、头颈躯干运动学 3课时7、肩关节运动学 3课时8、肘和前臂运动学 3课时9、腕和手运动学 3课时10、髋和骨盆运动学 3课时11、膝关节运动学 3课时12、踝足运动学 3课时13、运动障碍概论 3课时14、运动神经病损运动障碍 3课时15、肌肉运动功能障碍 3课时16、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3课时17、韧带肌腱功能障碍 3课时18、感知觉障碍与运动 3课时19、代偿运动 3课时20、运动生理学基础 3课时21、运动对心肺的影响 3课时22、运动对内分泌的影响 3课时23、运动对消化、泌尿系统的影响 3课时24、运动对骨关节的影响 3课时25、运动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3课时26、运动与糖代谢 3课时27、运动与脂肪代谢 3课时28、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3课时29、运动与能量和非能量代谢 3课时30、运动与心理 3课时31、考试 3课时二、教学内容及安排以下教学内容中标记“☆”为掌握内容,标记“●”为熟悉内容,标记“△”为了解内容。

教学中“掌握内容”重点阐述,“熟悉内容”适当叙述,“了解内容”只需简要说明。

(一)运动学概述(3学时)目的:使学生了解人体运动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史,理解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深刻领会运动学对康复治疗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运动学基本概念:力和杠杆。

内容、时数、方法:1、运动学的定义(10分钟)●2、运动学的发展简史(10分钟)△3、运动学的研究范围(10分钟)☆4、运动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分钟)●5、运动学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20分钟)☆6、作用与人体的力(20分钟)☆7、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30分钟)☆(二)骨与软骨生物力学(3学时)目的:了解骨和软骨的组织结构,掌握不同应力形式下骨、软骨的改变,掌握肌肉活动对骨应力的影响,熟悉软骨变性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1、骨的组织结构(10分钟)△2、骨的力学特征(10分钟)●3、不同应力形式下骨的改变(30分钟)☆4、肌肉活动对骨应力分布的影响(20分钟)☆5、软骨的组织结构(10分钟)△6、关节软骨的力学特征(30分钟)☆7、软骨变性的生物力学(10分钟)●(三)胶原组织的生物力学(3学时)目的:熟悉胶原组织的主要构成,掌握影响胶原组织力学特征的主要因素,掌握骨-韧带-骨和肌肉-肌腱-骨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征。

内容、时数、方法:1、胶原组织类型(10分钟)●2、影响胶原组织力学特征的主要因素(30分钟)☆3、骨-韧带-骨复合体(15分钟)●4、不同载荷下骨-韧带-骨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征(30分钟)☆5、肌腱的组织结构(10分钟)●6、肌肉-肌腱-骨复合体的力学特征(25分钟)☆(四)关节、肌肉生物力学(3学时)目的:掌握关节类型,熟悉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掌握开链和闭链运动。

掌握肌肉收缩形式和影响肌力的因素,熟悉肌肉协同作用。

内容、时数、方法:1、关节的类型(20分钟)△2、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10分钟)●3、开链和闭链运动(20分钟)●4、影响肌力的因素(20分钟)☆5、肌肉收缩形式(30分钟)☆6、肌肉协同作用(20分钟)●(五)正常人体运动学概论(3学时)目的:理解和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肌肉的运动生理和神经支配、熟悉了解常见各水平的反射。

内容、时数、方法:1、关节运动方式(20分钟)●2、肌肉的运动生理(20分钟)●3、不同水平下肌肉的运动控制(40分钟)☆4、不同水平下的反射(40分钟)●(六)头、颈、躯干运动学(3学时)目的:熟悉头、颈、躯干的骨、关节和肌肉解剖,掌握脊柱的生物力学特征。

内容、时数、方法:1、头颈躯干的骨解剖(10分钟)●2、脊柱的关节、韧带和运动(25分钟)●3、躯干主要肌肉解剖和功能(25分钟)●4、各节段脊柱的运动功能(30分钟)☆5、不同姿势下应力对脊柱的影响(30分钟)☆(七)肩关节运动学(3学时)目的:熟悉关节的构成,熟悉肩关节肌肉解剖,了解影响肩关节稳定性的因素,熟悉肩关节各肌肉的协同运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内容、时数、方法:1、肩关节的骨性结构(15分钟)●2、肩关节组成和各关节的协同运动(35分钟)☆3、肩关节的肌肉解剖(25分钟)●4、肩关节稳定性(15分钟)△5、肩关节肌肉协同运动(30分钟)●(八)肘关节、前臂运动学(3学时)目的:熟悉关节构成、肌肉和韧带解剖、掌握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1、肘关节的骨性结构(10分钟)●2、肘关节的韧带和涉及的肌肉(40分钟)●3、肘关节的关节结构和运动(40分钟)☆4、肘关节的闭链运动(10分钟)△(九)腕、手运动学(3学时)目的:了解和熟悉腕、手的解剖:骨、肌肉、神经和关节韧带,熟悉腕关节和各指关节的运动,掌握手的神经支配。

内容、时数、方法:1、腕、手的骨性标记(10分钟)△2、肌腱和韧带(20分钟)●3、关节解剖(30分钟)●4、前臂及手的肌肉解剖(30分钟)☆5、手功能的神经支配(20分钟)☆6、握物模式的类型(10分钟)△(十)髋和骨盆运动学(3学时)目的:了解和熟悉髋关节和骨盆的解剖:骨、肌肉和关节韧带,熟悉关节运动,掌握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1、髋关节的骨性解剖(15分钟)△2、髋关节和骨盆的关节结构(20分钟)●3、肌肉、肌群和韧带(20分钟)☆4、髋关节的运动(30分钟)☆5、骨盆的运动(15分钟)△6、髋关节的生物力学(20分钟)●(十一)膝关节运动学(3学时)目的:熟悉膝的解剖:骨、韧带和肌肉,熟悉关节运动,掌握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1、膝关节的组成(20分钟)●2、膝关节的骨性解剖(10分钟)△3、膝关节半月板和韧带(25分钟)☆4、膝关节的肌肉(15分钟)●5、膝关节稳定性(20分钟)☆6、膝关节的运动和生物力学分析(30分钟)☆(十二)踝足运动学(3学时)目的:熟悉踝足解剖,掌握踝足的运动和承重功能。

内容、时数、方法:1、踝关节组成(20分钟)●2、足的各关节组成(25分钟)●3、踝足骨性解剖(10分钟)△4、踝足的韧带(25分钟)●5、踝足的肌肉(15分钟)☆6、踝足的承重功能和运动(25分钟)☆(十三)运动障碍概论(3学时)目的:了解运动障碍学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熟悉运动障碍学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关系。

内容、时数、方法:1、定义(10分钟)●2、导致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30分钟)☆3、运动障碍学的主要内容(30分钟)△4、运动障碍学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关系(20分钟)●5、常见疾病的运动障碍特点(30分钟)△(十四)运动神经系统病损的功能障碍(3学时)目的:掌握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和具体表现。

内容、时数、方法:1、中枢神经系统病损(60分钟)☆2、周围神经系统病损(60分钟)☆(十五)肌肉运动功能障碍(3学时)目的:了解肌肉病理状态,熟悉肌张力减退的原因和表现,熟悉产生肌痉挛和肌强直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内容、时数、方法:1、肌肉病理状态(20分钟)△2、肌力减退的原因和表现(30分钟)●3、肌张力异常的定义和表现(10分钟)☆4、肌痉挛的机制和表现(30分钟)●5、肌强直的机制和表现(30分钟)●(十六)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3学时)目的:使学生熟悉各种骨关节畸形、退行性变和异位骨化的病因和表现,掌握关节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表现。

内容、时数、方法:1、骨关节畸形的病因和表现(30分钟)△2、骨关节退行性变的病因和表现(30分钟)●3、异位骨化的病因和表现(20分钟)△4、关节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表现(40分钟)△(十七)韧带肌腱所致运动障碍(3学时)目的:掌握常见的肌腱和韧带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的表现。

内容、时数、方法:1、旋转腱袖损伤(10分钟)△2、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断裂(10分钟)●3、指深、浅屈肌腱的损伤(10分钟)△4、手指伸肌腱损伤(10分钟)△5、腱鞘炎(10分钟)●6、膝内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7、膝外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8、前交叉韧带损伤(10分钟)☆9、后交叉韧带损伤(10分钟)☆10、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11、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12、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十八)感知觉障碍与运动(3学时)目的:使学生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了解各类感觉传导通路障碍的表现,了解感知觉障碍和运动的关系。

内容、时数、方法1、感觉定义(10分钟)●2、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及相应障碍(30分钟)●3、躯体感觉障碍的特殊表现(20分钟)●4、特殊感觉和运动(20分钟)●5、躯体感觉和运动(20分钟)△6、常见知觉障碍(20分钟)△(十九)代偿运动(3学时)目的:使学生熟悉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代偿运动模式。

内容、时数、方法:1、上肢的代偿运动(40分钟)●2、下肢的代偿运动(40分钟)●3、躯干的代偿运动(40分钟)●(二十)运动生理学基础(3学时)目的:复习生理学基本知识,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代谢等。

内容、时数、方法:1、运动生理的生物学基础(40分钟)●2、能量产生、转移及肌功能(40分钟)●3、运动对营养物代谢的影响(40分钟)●(二十一)运动对心肺的影响(3学时)目的:复习循环和呼吸生理和解剖,强调气体代谢核心,理解和掌握运动与循环、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及影响。

理解和掌握呼吸训练的原理及基本方法内容、时数、方法:1、呼吸、循环系统解剖特征(20分钟)△2、呼吸和循环功能评定(20分钟)●3、运动的呼吸、循环系统反应(30分钟)☆4、运动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30分钟)☆5、心血管的健化与失健(20分钟)●(二十二)运动对内分泌的影响(3学时)目的:熟悉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基础知识,掌握运动时体内激素的生理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