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学案1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课时一:导入目标•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安排1.师生问答:问学生有关课文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趣味启发: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时二:课文理解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活动安排1.生词解释: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细节把握:让学生注重细节,从细节中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课时三:知识点梳理目标•整理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活动安排1.重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知识点,相互学习,相互提问。
课时四:课文背诵目标•让学生熟练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安排1.合作练习:学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练习。
2.班级朗诵: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朗诵。
课时五:拓展阅读目标•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活动安排1.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
2.朗读分享: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分享。
课时六:课堂综合活动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安排1.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情景表演。
2.小测验:出一份简单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的教学安排,希望学生们通过这六堂课的学习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新教材部编版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学案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梳理文脉,赏析文章的构思技巧以及联想、想象等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2.感受两位大师笔下景物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审美鉴赏与创造]3.体会景物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感受民族审美心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情境任务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季节。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秋有味;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把自己的满心欢喜、一腔愁绪寄诸秋色:“悲哉,秋之为气也”的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天凉好个秋”的无奈,等等。
可以说,秋载得动所有人的任何情感!大自然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瞬间:一片嫩红,一滴秋雨,一声鸟鸣……无不具有动人心魄的美。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树叶间容纳宇宙,花瓣里别有洞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静谧幽美的荷塘,在溶溶的月色下,淡淡的月光中,薄薄的青雾里,看田田的荷叶,闻缕缕的荷香,听脉脉的流水,慢慢走,欣赏吧!故都的秋1.作者简介[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并筹备编辑《创造季刊》;1926年3月,郁达夫、成仿吾、冯乃超等一群年轻的创造社作家发起创刊了自己的刊物《创造》,用以发表他们自己的文学主张;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为发起人之一;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他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古诗词,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理解动态描写。
二、核心素养体会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学习动态描写。
四、评价任务背诵古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四季之美》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你喜欢哪个?为什么?(2)读了《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第二个不带引号?(3)在《月迹》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寻找月亮的?(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如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五)评价检测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旷()怡翩翩()()夜()降()应()不()2.补充句子。
(1),桃花流水鳜鱼肥。
(2)青箬笠。
六、板书设计第七单元复习动态之美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教学反思:。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单词、词语、课文内容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七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
2.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课文内容1.复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复习重点词汇和词语1.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让学生读音、记忆和理解。
2.练习造句,运用这些词汇和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听说训练1.播放相关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相关知识点。
第四步:阅读训练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给学生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五步:写作训练1.让学生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包括填空、作文等。
2.检查学生的写作,纠正错误并加以指导。
五、教学反思1.回顾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2.布置相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为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校:任教班级:教师姓名: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单元分析学习内容第七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定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5、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6、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7、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8、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9、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10、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11、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12、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方法教法:引导、点拨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课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七单元 第14课 礼拜二午睡时刻 Word版含答案
14.*礼拜二午睡时刻被动的演出生活是一出漫长而无聊的戏剧,演员众多而杂乱,缺少旁白,人类从来没有听到过画外音。
编剧和导演在设计完工之后就退出了剧场。
因为人类已像一架永动机开始了自转,不再需要外力。
人被固定在自己的情节里,又被皮肤紧紧地包裹着,逃不出自己的命运。
作为一个临时演员,人在进出这个世界之间难以看到长剧的开头和结尾。
人类缺少怀疑自身和走出自身的能力,因而只提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质疑,在方法论的争吵中耽搁了向自身本体发问的智力进化,而成为一群喧闹不休的庸众。
现在,我所关心的问题不是剧情的好坏和人类最终的结局,而是生活的实质。
即人在生死之间一直不曾揭穿的问题:生活是什么。
因为你是被自己所出演的,你从不问自己是谁。
你所赖以活命的身体已被无数人使用过,你被一再地修改、重复、涂抹。
你的身份不是唯一的你,而是无数个人的生存序列,你只是充当了其中的一个角色。
你演得不错。
但有一个疑问从中而生,那就是:如果戏剧是真的,那么生活就是假的。
反过来也一样。
但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戏剧等于生活。
若此,一个无法找到的旁证让我们为难,那就是上帝必须存在,他以生活为蓝本,一字不改地抄袭着这个世界。
他不需要创造,只需劝解、中和、平息事端,让生活戏剧化地向前演进,并维持平衡。
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曾先后担任过《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和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从事过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1982年,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苦妓追忆录》等。
二、写作背景《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作者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小说。
这篇小说是作者在一个荒凉的小镇上看到一个身穿丧服、手打一把黑色阳伞的女人领着一个也穿着丧服的小姑娘在火辣辣的骄阳下奔走的情景后写成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巩固第七单元所学字词,能正确书写、朗读。
-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字词复习- 复习第七单元所学字词,包括生字、词语、成语等。
- 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课文内容复习- 复习第七单元课文,包括《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等。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阅读与表达-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故事等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字词复习- 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书写。
- 教师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内容复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阅读与表达- 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内容,准备汇报。
5. 总结与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等。
- 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2. 结果评价- 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通过汇报、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诗歌、词语、句子、全文,理解诗歌中的寓意,体会词语的美感,掌握句子结构。
2.能正确朗读古诗文、优美词句,培养语感和音韵感。
3.能活学活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阅读和写作中。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理解一首古诗的主旨和寓意。
2.能正确写出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理解其意思。
三、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运用古诗中所学的句子结构。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唐诗三百首》2.音频资源:古诗朗诵音频五、教学过程1. 学前准备•教师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词语,句子和全文。
2.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古诗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3. 讲解重点知识•结合诗歌的背景介绍,讲解诗中的含义和寓意。
•分析词句的音韵美感,并让学生模仿朗读优美词句。
4. 课堂练习•分组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归纳古诗中的重要句子,理解句子结构及含义。
5. 巩固提高•让学生自主朗读全文,进行感悟体会与讨论。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手抄重要诗句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体会到语言之美,进一步培养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虽然涉及课文内容深度,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课题:第七单元复习
•课型:复习课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教学目标: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感悟和写作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生词、短语及句式结构
•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设备: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
•复习第七单元的课文内容,重点复习生词、短语和句式结构
•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唱读课文,加深记忆
2.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交流彼此的看法3. 课文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感悟,展开讨论
•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 作文训练
•给学生提供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
•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准备下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
•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复习课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能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3.能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理解并表达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复习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学生表达。
3. 通过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难点: 1. 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故事情节的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一年级上册》2.复习教案PPT3.小黑板、粉笔4.学生课桌上的语文练习册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生字词1.让学生互相书写生字词,检查学生的书写正确性。
2.随机呼唤学生读一些出来,鼓励学生多读几遍,加深记忆。
第二步:课文内容复述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小猫钓鱼》,监测学生的理解程度。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展示自己的复述结果。
第三步:课文朗读和表演1.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可以分角色表演。
2.定期停顿让学生逐句朗读故事,确保学生掌握篇章的基本语音语调。
第四步:语文练习册完成1.让学生打开语文练习册,完成与本单元相关的习题。
2.检查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并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七单元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表现出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接下来,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加强积累生字词,并且多加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要点的重点、难点)。
四年级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jiāo qūshèjìzào xíngpingtǎn
()()()()
gōng jīyān jīng huáng dìjiǎn yuè
()()()()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段落。
3、找出卢沟桥建造的时间,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斗争()斗智()械斗()战斗()斗眼()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温文尔雅:
造句:
不以为然:Βιβλιοθήκη 造句:无忧无虑:造句: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文静——()思考——()
热烈——()烦恼——()
(二)提升部分
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课后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评、释疑,教师点拨、补充、完善。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与沧桑,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难点
明白人们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
导引过程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
教师点拨及措施
(导案部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 课文内容回顾
•请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内容。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2. 课文生字词复习
•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解释吗?
•请列举几个生字词进行默写并验证。
二、语文知识点巩固
1. 文字句法知识
•什么是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请给出例句并标明句型。
2. 诗词鉴赏
•李白的《将进酒》以及杜甫的《登高》是本单元的诗歌内容,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吗?
•请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文言文解析
1. 古诗文诗句分析
•请分析《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中的一则故事或句子,探讨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2. 古文阅读
•请选择一篇古文阅读,理解文中的内容并进行复述。
四、作文指导
1. 话题作文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按照《写作指导》中的要求进行写作。
2. 写人作文
•可以选择身边的一位老师、家长或朋友来写,描述他们的特点和经历。
五、拓展延伸
1. 阅读选择
•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写作。
2. 历史探究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写出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课外活动
•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美术、音乐或体育等,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复习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复习,取得更好的
学习成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书写。
3.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复习第七单元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课文内容
•复习文言文课文的诵读和理解。
2. 复习重点知识
•复习生字词语:(这里列举第七单元的生字词语)
•复习句式结构:(这里列举第七单元的重点句式)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阶段
1.让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2.学生自愿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能力训练阶段
1.教师布置阅读小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回答问题。
2.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答案,加深理解。
3. 书写训练阶段
1.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小作文,要求使用第七单元中的词语和句式。
2.学生作品可以在班级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五、教学评价
1.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
2.学生的作文作品可以进行集体评审,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肯定。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注意在复习课中平衡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活动的安排。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朥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预习及拓展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预习及拓展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景、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3.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互动探究】秋天,是文人们最常吟咏的对象。
同学们能想起那些有关秋的诗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人郁达夫也写秋景抒思秋之情,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味文中的情味。
【知识精讲】一、第十四课故都的秋【知识梳理】1.文学文化常识(1)作家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
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
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初加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2.题解“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
“秋”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
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
很值得品味。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第七单元预学单(学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预学单(学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2.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进一步培养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将学习以下内容:1.课文阅读:《白蛇传》《猴子捉妖》;2.阅读策略:巧用伏笔;3.作文:寓言故事创作;4.词语辨析:异形字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难点:巧用伏笔阅读策略,异形字词的辨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让学生在预习《白蛇传》时要注意掌握各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为接下来的阅读打好基础。
2.预习《猴子捉妖》时,学生要了解一些传说中的妖怪,能够为对本文的理解提供便利。
2. 课堂授课1.阅读课文《白蛇传》,使用巧用伏笔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中所暗示的未来情节,有助于惊喜反转和情节的升华。
2.学习异形字词的辨析,辨析常见的汉字、异形字、繁体字的关系,并从中体会汉字演变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在寓言故事创作的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者范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和魅力,并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3. 课后作业1.完成本单元的课后习题和阅读任务,并记录生动的阅读笔记;2.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可以从生活中找灵感或者自己创造一个故事情节。
五、学习评价指标:1.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朗读本单元课文的内容;2.能够熟练运用巧用伏笔的阅读策略,对于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3.能够对汉字、异形字、繁体字进行辨析,并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和文化内涵;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学素养创作寓言故事。
六、学习资源: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范文:网络上的寓言故事篇目;3.指导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指导,给予学生创意启示。
七、注意事项:•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好预习,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异形字词的辨析时,要认真阅读辨析材料,以免混淆汉字的用法;•学生在写作寓言故事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灵感,学会把握主题,构建情节,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XX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XX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
共安排了四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
其中前两篇为精讲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抗日英雄的事迹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另外,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针对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前所看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大多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本组课文同时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客观地再现了屈辱的历史,目的在于激发读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所以本组课文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证。
因为本单元的事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教学前的搜集资料尤为重要。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采集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促进理解内容,达到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理解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的中心思想,体会人物强烈的情感。
单元学习目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3、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4、领悟课文的写作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品味,有感情地朗诵等手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案及答案
26、强项令课型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积累,掌握常用的古文虚词及实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协助树立准确的法制观点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字词,理解内容,分析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二、自主学习1、解释加点的词。
欲箠.杀之()两手据.地()臧.亡匿死()流血被.面()2、指出虚词“以”“之”的意思。
以以刀画地之大言数主之失将何以理天下欲菙杀之宣悉以班诸吏死乃知之葬以大礼三、探究学习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厦门亭侯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平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后特征..良人:..为洛阳令特征:(2)而纵奴杀良人(3)使宣叩头谢.主谢:(4)大言数.主之失数:2、翻译句子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3、文中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最能体现董萱的性格,从这段中可看出董萱具有什么精神?四、过关测试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住在清华园,文中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朱自清处于彷徨之中,一方面对北洋军阀勾结国民党摧残革命的黑暗现实不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思想境界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原因,他又不可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而是最终选择了“暂时逃避”。
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他又不能安心于“超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
在这种心境下,朱自清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考人生理想,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
1.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形散”是指取材自由广泛,不受时空限制;“神聚”是指立意明确而集中。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描写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在写景状物中融入创作主体的情感,实现情景交融的效果,引领读者身临其境。
说理散文则就事论理或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抒写感悟。
散文以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方式,常常是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综合起来运用,夹叙夹议,不拘一格。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2.通感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你的歌声真甜啊!”中的“甜”字,本来是味觉用词,在这里却应用到听觉上,以味觉来写听觉。
这个“甜”字细腻、生动地表现了歌声的柔美、动人,比“好听”“悦耳”更有味道。
3.“朱自清”名字的由来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14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又称“冷战”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1)二战后期,____________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 的霸主, 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
②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引起了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确立过程(也可看作表现)(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3)经济上: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__________。
①直接目的:扶持西欧,稳定资本主义。
②根本目的:控制西欧国家。
(4)军事上:1949年成立“______”组织①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②作用: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的程度。
(5)苏联的,反击措施⎩⎪⎨⎪⎧①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 。
②1955年苏联等国组成“ ”组织,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____________和德意志____________。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__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局部热战(1)1950年,__________爆发。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___的战争。
3.核危机:1962年,________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1)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____________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问题思考】想一想为什么“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议一议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议一议“冷战”与“热战”考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二战时的盟友变为二战后的对手?2.根据下列图一中已经完成的项目,填写另外三个空格项目。
图一3.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一环。
图二(1)观察图二,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思考: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3)对于该“药方”中国漫画家黄远林曾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见图三),你是如何理解该漫画这一主题的?图三(4)对美国来说,该“药方”曾经使美国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你能列举“几雕”的表现吗?4.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精讲(1)联系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5.图四、图五是二战后德国、朝鲜分裂图,造成其分裂的共同因素是什么?图四图五6.(关注新史观)“冷战”影响了世界半个世纪,对各国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这一角度命题,空间很大。
图六恐怖的骨牌游戏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结合图六谈谈你的看法。
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基本因素是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二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因此出现重大调整,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选择题1.(2011·枣庄调研)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
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
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
这一观点的依据不包括()A.美国要推广其价值观B.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确立C.苏联能够与美国抗衡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2.(2011·烟台模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A.罗斯福新政B.新经济政策C.“冷战”政策D.“孤立主义”3.(2011·青岛模拟)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4.(2011·沈阳模拟)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5.(2011·东营模拟)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
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
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6.(2011·哈尔滨模拟)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2011·青岛模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8.下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B.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根源C.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本质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材料二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
希特勒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
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讲英语的民族是惟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对富尔顿演说的主要反应。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
(4)由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1)雅尔塔体系(2)①资本主义世界②社会主义(3)社会制度国家利益2.武装进攻3.(2)遏制共产主义(3)马歇尔计划(4)北约(5)①经济互助委员会②华约二、1.(1)联邦共和国民主共和国(2)大韩民国2.(1)朝鲜战争(2)越南3.古巴4.(1)局部热战问题思考想一想(1)雅尔塔体制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两国在世界范围的活动引发了双方矛盾,但战争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二战后反战运动高涨。
(3)双方拥有核武器,实力均衡,美苏双方都没有打赢直接战争的把握。
议一议公开干涉别国内政。
议一议“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
课堂活动区考点1.社会制度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分歧——“冷战”爆发的政治渊源;国家利益的交锋,划分世界的冲突——“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欧洲中心的动摇,地缘政治的真空——“冷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2.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经济互助委员会。
3.(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
(或欧洲复兴计划)(3)“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共产主义。
(4)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③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④遏制了苏联的扩张。
5.二战后,美苏双方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作出了两分天下的划分,造成了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因此,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6.(1)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2)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3)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4)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课后练习区1.B[二战后,美国实力很强,力图确立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但B项中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的说法不准确。
]2.C[材料反映的是战后美国推行的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冷战”的形成。
]3.A[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
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4.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由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员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