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整版)2017最新《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
想一想
“闯关东”、“走 西口”、“下南洋” 这种人口的空间流 动形式是一种什么 现象?
第二讲
考情精解读
最新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纲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三 2.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年
名师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 考
解读 地产生的影响
情
4.认识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人
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要返乡回
迁?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因素 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拉力因素 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农村
城市
【合作探究1】 自然
看图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因素
气气候候 淡水 土壤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3 、“民工流”的变化。
变化
原因
① 东 部 沿 海 招 工 难 , 出 现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二)分类( 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 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国际迁移人口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 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是1年)的迁移活动。
✓ 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 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1、国际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古代
深受统治 者及其行 政力量的 束缚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 条件较好 的地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 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 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 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 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闯关东”、“走 西口”、“下南洋” 这种人口的空间流 动形式是一种什么 现象?
第二讲
考情精解读
最新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纲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三 2.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年
名师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 考
解读 地产生的影响
情
4.认识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人
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要返乡回
迁?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因素 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拉力因素 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农村
城市
【合作探究1】 自然
看图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因素
气气候候 淡水 土壤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3 、“民工流”的变化。
变化
原因
① 东 部 沿 海 招 工 难 , 出 现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二)分类( 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 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国际迁移人口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 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是1年)的迁移活动。
✓ 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 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1、国际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古代
深受统治 者及其行 政力量的 束缚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 条件较好 的地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 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 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 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 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7章 人口的变化 20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影响
考法一
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1.(2014· 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 迁移日趋频繁。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 统计图, 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 区最可能是( ) B.豫、粤、黔、沪 D.豫、粤、沪、黔
2.(2016· 十堰调研)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 个新卫星城之一, 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 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 图,完成(1)~(2)题。
(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员 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
高考常考的
类图示之(十五)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与三角形统计图外, 还有以下 几种,如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等。
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是: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 据 (大小及变化趋势 )→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 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1)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值, 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 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考法一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影响
A.收入水平高 C.人口数量少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2)该直辖市是( D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2人口的空间变化名师课件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答流程] (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
(2)判断人口迁移状况 在1995—2009年期间该省的人口迁出率和迁入率有升有降,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3)分析人口增长模式 该省的人口迁入率在1995—2009年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 率,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该省在此期间为人口净迁入 省份,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
【答案】 (1)B (2)B
变式训练1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 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 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 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为主,人口由皖赣黔的乡村地区迁入沪京津等地的城市地区,迁 出地和迁入地的城市人口比重均有所上升,C、D项错误。
答案 (1)C (2)B
Y 研析图表 归纳技巧
方法技巧 名师点拨
人口迁移示意图的判读 读图指导
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 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是迁出人 口比重。 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 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8 041万)远比贵州省(3 474万)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对比分析
-8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005—2010年( C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 的人口迁移( B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5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与特点分析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 19 世纪 以前 第二次 世界大 战以后 意义 原因 欧洲殖民主义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 欧洲、非洲迁往美洲、 扩张,非洲黑人 主 大洋洲 被贩卖 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 各国经济发展 迁往西欧、 北美、 西亚、 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 不平衡 北非 增多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 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 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等 流向
长率高于城市。第2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关闭 土地无人耕种 ,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而会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1.C 2.A 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人口,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加重。
解析 答案
-9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说明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域间迁移人口的 年龄结构特点。 2.迁移应用 第(1)题,直选法。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贵 州人口总量远少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同理, 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 状况。第(2)题,排除法。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而迁 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对于迁入为主 的沪、京、津等地的老龄化有延缓作用;人口迁出对皖、赣、黔的 城市化影响无法确定;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 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时间 2027 2027 2027
2027
排名 5 6 7
地区 江苏 吉林 浙江
时间 2022 2023 2023
人口增 长模式 原始型
特点
人口增 长速度 缓慢
原因
典型 代表
备注 又称“高 -高- 低”型 又称“高 -低- 高”型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 率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 长率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 长率
生产力水 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 件差 生产力水 平提高,经 济发展,医 疗卫生水 平提高
• [特别提醒] (1)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 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 (2)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 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 或者负增长。 •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 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③“低—低—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一般 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接近于 0,甚至是负值。 • (2)根据坐标图中的坐标值来判断:
•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来判断: •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 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 增长 模式 “高— 高—低” 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金 字塔 年龄结 构类型 少年儿童人 老年人口比重 口比重(0~ (65岁及以 14岁)(%) 上)(%) 40以上 4以下 人口出生率 人口寿命短, 高 死亡率高
年轻型
人口 增长 模式 “高— 低—高” 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金 字塔
年龄 结构 类型 成年 型 老年 型
少年儿童 人口比重 (0~14 岁)(%) 30~4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必修2)
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 ③国
家的产业西进政策 ④交通不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 迁移。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 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 久性”改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洲人口不是由迁入变为迁 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和新大陆 的开发,北美洲成为人口迁入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 美洲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迁入,仍 然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3.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 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 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 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国家定居 移民(减少)
美、西欧等 发达国家及
转向外籍 石油产区西
工人(增多) 亚
各国生产发 展的不平衡, 劳动力供求 关系的地区 差异性
(2)目前世界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
南美和南非,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有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
(3)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
1.“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 )
A.鄂、桂、赣
B.鄂、湘、皖
C.桂、湘、赣
D.鄂、皖、桂
[解析] 湖北、安徽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远,因而“千里 铁骑”大军人数较少,从图中的休息服务站的多少也可看出 主要应为桂、湘、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空间变PPT
(2019·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 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 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思维流程:
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 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社 会 因 素
文化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教育 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人口
迁移
80年代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往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80年代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和严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劳动力过剩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如我国中部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地,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主要迁往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州。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如我国中部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地,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主要迁往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州。
人口 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
劳动力
人地 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我国不同时期人 口迁移的原因、特 点及意义 •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国家 政策、自然灾害等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不同的历史时 期,影响因素不同, 进而导致人口迁移 的方向、特点及目 的存在差异。具体
• 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 (1)“民工流”的流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 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 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 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 (2)“民工流”的变化:近几年出现“回流” 现象和“民工荒”。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 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
• 3.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流入最多的省区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 提示:新疆的石油等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劳 动力,从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流入最多的 省区,这种因素属于经济因素。
02 核心要点研究
• 考点一 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 • 知识必备 •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 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 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 3.国内人口迁移 ⑦自然灾害 ⑥农业经济 • (1)古代:受脆弱的 、战争、等影响而迁移。 • (2)新中国成立以来
•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 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 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 规模的“民工潮”。
• 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有何差别? • 提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空间上 的移动。但人口迁移一般跨越距离较远(一般 以行政界线为标准),改变住所,时间较长(一 般1年以上)。
形式 迁移人 口类型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战争难民、政治 难民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战乱、种族冲突、 政治迫害 流向和平国家、 能对其提供避难 需要的国家 给迁入国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带来 许多问题
发达国家劳动力 迁移的 寻找更好的学习、 不足,寻找更多 原因 工作和生活条件 的就业机会 迁移的 发展中国家流向 方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 产生的 才和经济上蒙受 影响 双重损失 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人口 稠密国家流向人 口稀疏国家 缓解发展中国家 的就业压力,赚 取外汇
• 落实体验 • 1.[2013·北京文综,3]读下图,回答下题。
•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 区的主要原因是 ( )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第 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 [2015·权威预测] 2015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 考查仍将以统计图表和结构图表为线索,综合 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应高度关 注其与生活实际联系。题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 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教材基础夯实
• 一、人口的迁移 • 1.概念 ①居住地 • 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 改变。 •时间 2.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前 “二战后”
•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 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 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 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 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 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 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 移。
• 【解析】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影 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政策、婚姻家庭等。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政 策,不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东北地区; 东北虽地处边疆,但周边邻国附近区域的人口 较少,不会有大量邻国人口迁入;20世纪 50~70年代正是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国 家有计划地把城市知识青年迁入该地。 • 【答案】 D
不利
影响
• 技法点拨 •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 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要注意以下原则: •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 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 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 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特点 方向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以②集团性、大批的 _______________ ③定居 ________ 移民为主 ④短期流动 移民减少, _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欧洲向 ⑤美洲 、大 迁入地:欧洲、西亚、北非石油国 洋洲迁移为主 迁出地:拉丁美洲
• 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都有大量民工往返于家乡 和务工地之间,他们属于人口迁移吗? • 提示:不属于。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 空间上发生了位置的变动,但是他们中绝大部 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 性”改变。
• 考点二 人口迁移 的影响因素及其影 响 • 知识必备 • 1.人口迁移影响因 素的综合分析 • 一般认为,人口迁 移是人们对特定环 境中一系列自然、 经济和社会因素的 综合反映,具体归
• 2.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 有利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 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 影响 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发展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 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1.自然环境因素 ⑫气候 • 主要有、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 也 ⑬自然灾害 会起作用。 •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 主要包括⑭ 、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 3.社会因素 • 政策、 ⑮社会变革 、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 [特别提醒] (1)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 (2)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 成为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