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10六国论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练习(含解析)苏教必修2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练习(含解析)苏教必修2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3 历史的回声六国论练习(含解析)苏教必修2苏教六国论一、根底稳固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解析B项,得:得宜,适当,说得对。

C项,再:两次。

D项,食:吃饭。

答案A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B项,介词,跟、同/介词,比。

C项,连词,表结果,因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D项,与“所〞连用,表被动/动词,治理。

答案A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C.并力西.向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A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可谓智力..孤危D.思厥先祖父..解析B项,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C 项,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D项,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答案A5.以下句子中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斯用兵之效也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B6.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3)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1)非:不是。

而:就要。

(2)事:侍奉。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本10六国论学案苏教版必修2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本10六国论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本10 六国论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3.结合北宋的时代背景,阐述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1.字音辨识(1)思厥.先祖父( ) (2)暴.霜露( )(3)草芥.( ) (4)洎.牧以谗诛( )(5)革灭殆.尽( ) (6)当.与秦相较( )答案(1)jué(2)pù(3)jiè(4)jì(5)dài(6)tǎnɡ2.通假举要(1)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餍”,满足(2)同“倘”,如果3.词语解释(1)率.赂秦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不在战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终继五国迁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是又在六国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都,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0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0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学业分层测评(十) 六国论[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君子生非异也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解析】A项,“厌”同“餍”;C项,“生”同“性”;D项,“当”同“倘”。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087】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以有尺寸..之地⑤可谓智力..孤危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⑧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A.④⑥⑧B.②③⑥C.①⑤⑦D.②⑥⑦【解析】①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②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至于:古义,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⑤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不行:古义,没有行动,此处指不去刺杀秦王;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李牧连却.之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 B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088】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不赂者以赂者丧”这句话。

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

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灭的真正原因。

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基础巩固层]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不赂者以赂者丧”这句话。

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

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灭的真正原因。

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各领出一层意思。

“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解析】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

【答案】 A[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导学号:16702077】俞献卿,字谏臣,歙人。

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

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

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

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注】尸,一县大惊。

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

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

”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

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

会其兄为盐铁副使,徙开封府判官。

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

他日,献卿在所拟中。

帝曰:“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

”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

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

徙京西。

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

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六国论一、语言基础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当与秦相较解析:C A项,“暴”同“曝”B项,“厌”同“餍”D项,“当”同“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其实..不赂而胜之..⑤而犹有可以..百倍②思厥先祖父..得一夕安寝④至于颠覆..③然后之势⑥可谓智力....孤危⑦至于..颠覆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⑥C.③④⑦⑧D.①⑤⑦⑧解析:A ④⑤中的“颠覆”“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其他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D.李牧连却.之解析: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D A项,速:招致B项,再:两次C项,当同“倘”,如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洎牧以.谗诛A.不赂者以.赂者丧B.以.有尺寸之地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苟以.天下之大解析:A 例句和A项都是介词,“因为”。

6.下列对文章三、四两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B 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7.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3_word版有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3_word版有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三) 咬文嚼字[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14】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使用正确。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

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

④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使用正确。

⑥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

望文生义。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76722015】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江苏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0 Word版含答案

江苏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0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 B.{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秦伯说)C. D.{①惟君图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不阙秦,将焉取之){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解析】 B 项,“共”同“供”,“说”同“悦”;A 项,“已”同“矣”;C 项,无通假字;D 项,“知”同“智”。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B .许之许:答应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解析】 C 项,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068】例句:晋军函陵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因人之力而敝之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既东封郑【解析】 A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 项,形容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D 项,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 A 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 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 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 C5.翻译下面的句子。

【导学号:76722069】(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答案】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哪能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2)(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又)要到哪里取得土地呢?(3)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0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0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 六国论[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君子生非异也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解析】A项,“厌”同“餍”;C项,“生”同“性”;D项,“当”同“倘”。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087】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以有尺寸..之地⑤可谓智力..孤危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⑧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A.④⑥⑧B.②③⑥C.①⑤⑦D.②⑥⑦【解析】①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②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至于:古义,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⑤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不行:古义,没有行动,此处指不去刺杀秦王;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李牧连却.之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 B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088】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不赂者以赂者丧”这句话。

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

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灭的真正原因。

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国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国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国论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B.思厥.先祖父厥:其,他们的C.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解析:选D D项,殆:几乎。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李牧连却.之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始速.祸焉解析:选A A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C、D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D 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用;B项,代词,指奉秦之物/助词,的;C项,副词,就/连词,那么;D项,均为转折连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③然后..百倍②思厥先祖父孤危⑤刺客不行..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解析:选C ①古义:那实际上。

②古义:祖辈、父辈。

③古义:这样以后。

④古义:智谋和力量。

⑤古义:不去采取行动。

⑨古义:旧事,成例。

5.下列句子,句式与“洎牧以谗诛”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解析:选C C项与例句同,都是被动句。

A项,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译文:(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参考答案:(1)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多到百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后人之鉴一、双基提要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贿赂.(luî)骊.(lì)山妃嫔.(pín)媵嫱B、剽.(piāo)掠逦迤.(yǐ)鼎铛.(dāng)玉石C、呕.(ǒu)哑囷囷.(qūn)直栏横槛.(kān)D、雨霁.(jì)杳.然(yǎo)架梁之椽.(chuān)2、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B、始速.祸焉(招致)C、洎.牧以谗诛(等到)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3、下列选项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六国破亡之故事..孤危.. B、可谓智力C、其实..不能有..百倍D、一旦4、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洎牧以谗诛C、赵尝五战于秦D、是又在六国下矣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人固.有一死7、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②始.速祸焉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C、赋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本课话题——合作共赢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点评:苏洵在《六国论》中谈到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直到灭亡。

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钩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

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了吗?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合作的力量加州红杉成群结队,长成一片森林。

在地底下,它们的根彼此紧密相连,形成一片根网,有的可达上千顷。

除非狂风暴雨大到足以掀起整块地皮,否则没有一棵红杉会倒下。

加州红杉的根可发挥所有个体的最大能量,让我们看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一只蚂蚁的防御没有多大价值,但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食蚁兽的太大摧残,而且为许多虫、兽所畏惧;蜜蜂由于实行了集体生活、共同工作,它们的个体力量、安全系数都增加了若干倍。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刘基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寓言》3.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

——萨迪4.要像蜂房里的蜜蜂和土窝里的黄蜂那样,聪明人应当团结在一起。

——高尔基5.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谚语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革灭殆.尽( )燕.、赵之君( ) 弊在赂.秦( )六国互丧.( ) 思厥.先祖父( )草芥.( ) 洎.牧以谗诛( )胜负之数.( ) 【答案】 dài yān lù sànɡ juéjiè jì sh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 )【答案】 (1)“厌”同“餍”,满足(2)“当”同“倘”,如果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兵⎩⎪⎨⎪⎧ 非兵.不利,战不善斯用兵.之效也而秦兵.又至矣(2)故⎩⎪⎨⎪⎧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狼之并驱如故.广故.数言欲亡(3)视⎩⎪⎨⎪⎧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4)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5)得⎩⎪⎨⎪⎧ 此言得.之诚不得.已较秦之所得.(6)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7)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为⎩⎪⎨⎪⎧邯郸为.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夫六国与.秦皆诸侯(10)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以.趋于亡(11)于⎩⎪⎨⎪⎧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其势弱于.秦【答案】 (1)名词,兵器/名词,战争,战事/名词,军队(2)形容词,旧的/连词,所以/缘故,与“是”连用,因此,所以/名词,从前/副词,故意 (3)动词,看待,对待/动词,看 (4)副词,近于/形容词,危险 (5)形容词,适宜、得当/动词,能够/动词,得到、获得 (6)副词,才/副词,起初,开始 (7)代词,有人/副词,或许 (8)动词,成为/介词,与“所”一起表被动/动词,治理 (9)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同、和/连词,和 (10)介词,因为/介词,用、凭/连词,相当于“而”,连词,把、拿、用/连词,表结果,以致 (11)介词,同、和/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介词,比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_______________(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_______________(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_______________(4)日.削月.割( )_______________(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6)并力西.向( )_______________(7)盖失强援.( )_______________(8)李牧连却.之( )_______________(9)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_______________(10)不能独完.( )_______________(1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坚守节义(2)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3)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4)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6)名词作状语,向西(7)动词作名词,援助(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9)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大的(10)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1)副词作动词,坚持到底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其实..亦百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承上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多含转折意。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古今对译苏教版必修2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古今对译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一上固囹固團文白互通<1_ . .............................. i ... 心…"一亠“ 一一心’心二........................................... . .. ..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非:不是。

兵:武器口弊(罚):弊病°赂1赂秦而[秦:贿赂秦国。

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匚贿赂秦国M己的力亏,破灭之道也。

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口或口;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道: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不贿赂失强援F不能独完做曰弊的国家)失去r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赂秦也。

「或曰:有人说。

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在于贿赂秦国啊1回答匸旣不走祀n 互-丧:彼优部灭「二互女苴°率0加即):都,皆°耶:助词•表反问培气以:固瓶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口完:形容词用作动词』呆全°故:连词,所以口在: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秦国用攻战(的办法)取得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j小的就得到邑,大则得城0 [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口]胶素 ____________邑镇,大的就得到城池。

以用、凭。

得:得到,莪得0 1把秦国(受贿路)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所得到的土地孚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匚者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其实亦百倍。

[瓦实:那实际数虽]则秦之所大欲,实际上也多到百倍。

亡:丧失,失夫。

■!那么「秦国最想要的,诸侯之所大患周不在战矣o思豚先祖父, 六国诸侯最担心的.当然不在于战争了。

江苏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6 Word版含答案

江苏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6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六) 五人墓碑记[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B.佯狂不知所之者C.敛赀财以送其行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解析】 C项,“赀”同“资”。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37】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A.去今之墓而葬焉B.亦以明死生之大C.人皆得以隶使之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解析】 “墓”与“函”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38】A.吴之民方痛心焉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C.断头置墙上,颜色不少变D.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解析】 D项,“湮没”,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埋没”的意思。

A项,“痛心”,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B项,“首领”,古义:头颅,文中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C项,“颜色”,古义:脸色,神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激:激愤B.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废除C.以旌其所为旌:表彰D.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名声显赫【解析】 B项,“除”在句子中的意思为“整理”“清理”。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39】例句:独五人之皦皦,何也?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公之逮所由使也C.吴之民方痛心焉D.然五人之当刑也【解析】 例句与A、B、D三项中的“之”均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之”为助词“的”。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76722040】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

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

江苏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

江苏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二) 汉字王国中的“人”[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08】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

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

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

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

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使用正确。

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009】A.近年来,我省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已基本完善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立体运输体系。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国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国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十) 六国论一、文言基础专练1.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知足 B .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 C .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 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 解析:选D D 项,殆:几乎。

2.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李牧连却.之 B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 .始速.祸焉 解析:选A A 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 、C 、D 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3.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 解析:选D A 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用;B 项,代词,指奉秦之物/助词,的;C 项,副词,就/连词,那么;D 项,均为转折连词。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输赢之数,存亡..之理 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斯用兵之.效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解析:选C ①古义:那事实上。

②古义:祖辈、父辈。

③古义:如此以后。

④古义:智谋和力量。

⑤古义:不去采取行动。

⑨古义:旧事,成例。

5.以下句子,句式与“洎牧以谗诛”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解析:选C C项与例句同,都是被动句。

A项,判定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6.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8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8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八) 拿来主义[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②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基层干部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和压力。

③数天前,孙艺在万般无奈之下卖光了中国中车的股票,她50余万元的积蓄也化为乌有,这位有着2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被波动的股市折磨得心劳..日拙..。

④杨老师在职工微信群里对校长进行批评,校长对杨老师做出停职停薪的处罚,并让全体老师表决,有假公济私....的嫌疑。

⑤经过历时半年的缜密侦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破一起涉嫌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滥用职权案件。

⑥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④⑤⑥【解析】本题从误用褒贬、谦敬错位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使用正确。

②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此处贬义褒用。

不合语境。

③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此处不合语境。

④假公济私:指假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词义轻,所做之事不一定触犯法律。

此处使用正确。

⑤徇私舞弊:指为了私利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词义重,所做之事触犯法律。

此处使用正确。

⑥一得之功:一点儿微小的成绩。

谦词,不合语境。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76722055】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不赂者以赂者丧”这句话。

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

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灭的真正原因。

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各领出一层意思。

“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解析】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导学号:】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

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
..第。

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

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

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注】尸,一县大惊。

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

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

”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

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
..缗钱甚众。

会其兄为盐铁副使,徙开封府判官。

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

他日,献卿在所拟中。

帝曰:“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

”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

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

徙京西。

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
..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

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

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注】瘗(yì):埋葬。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
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B.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C.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D.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解析】仔细研读文段,可知“谷帛日益耗”与“物价日益高”句式结构一致,故排除A、C两项。

再读文段可以确认“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认真分析“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的语法结构,“谷帛之直”是偏正短语,作“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粮食布帛的价钱(价值)”之意(“直”通“值”),再排除B项。

【答案】 D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B.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我国很早就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各朝代退休年龄不尽相同。

【解析】“会试”应为“殿试”。

【答案】 A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献卿聪明敏捷。

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他在安丰县任职时,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却想欺瞒官府,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

B.俞献卿恪尽职守。

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当初,他就预料到会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很多粮食,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C.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

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

一次,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

D.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

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他在杭州任职时,杭州受到风暴侵扰,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时,政绩显著。

【解析】B项,“他就预料到会有人叛乱”于文无据。

【答案】 B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重点词语“临、苟、免、力”的翻译,句意要通畅。

(2)注意重点词语“擅、度、亟、檄”的翻译,句意要通畅。

【答案】(1)面对危难苟且逃避,行吗?叛贼到了,还应当奋力抗击。

(2)泾原路钤辖擅自在武延川开挖边防战壕,俞献卿推测一定会招致外敌侵扰的祸害,赶紧发文制止。

【参考译文】
俞献卿,字谏臣,歙(shè)县人。

少年时和哥哥俞献可因为文学而闻名,都考中进士。

俞献卿初次任职补授安丰县尉。

有个叫贵宁的和尚,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的徒弟杀了他,到县衙欺瞒说师父出游了。

俞献卿说:“我和贵宁友好,他没有告诉我而离去,难道发生异常了?”贵宁的徒弟脸色变了,俞献卿就把他抓起来,找出埋葬的尸体,全县大吃一惊。

调任昭州军事推官,碰上宜州陈进叛乱,象州太守不能尽职,转运使发文通知俞献卿前往帮助他。

等到达后,太守打算弃城逃走,俞献卿说:“面对危难苟且逃避,行吗?叛贼到了,还应当奋力抗击;不能取胜,不过一死而已,怎么能弃城逃走?”起初,昭州积存钱币极多,俞献卿全部用来买粮,积累了几万石,等这时大军到来,靠这供给军粮。

授任殿中侍御史,担任三司盐铁判官。

上书说:“天下粮食布帛日益消耗,物价日益上涨,想不损伤民力,是不可能的。

现在天下粮食布帛的价钱,比祥符初年增加了几倍。

人们都说禾苗没有长成就被官府收购,桑叶没有长出就被官府征购。


淮、浙盐利不丰厚,朝廷命令俞献卿前往经营,改立新法,每年增加盐税钱很多。

恰好俞献卿的哥哥担任盐铁副使,调任开封府判官。

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连续呈上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

一天,俞献卿在拟定的名单中。

皇帝说:“这个人可以任陕西转运使。

”当时边境上的将领大多通过事情请功,泾原路钤辖擅自在武延川开挖边防战壕,俞献卿推测一定会招致外敌侵扰的祸害,赶紧发文制止。

不久,敌人果然来了,杀害将士,填塞所挖的战壕而离去。

调往京西。

趁着入朝对答,极力陈述赵振可任将帅,范仲淹、明镐可以重用,并逐条呈上边境策略,很完备。

授任福建转运使,回京任判三司盐铁勾院,多次升职担任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荆南知府,历任户部、度支、盐铁副使,凭着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的身份担任杭州知府。

起暴风,江潮冲击堤岸,俞献卿大量征调士兵开挖西山,筑堤几十里,百姓感到便利。

回京,主管三班院,掌管通进、银台司,最后担任应天府知府,以刑部侍郎官退休,去世。

6.仿照所给例句,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导学号:】古往今来,大凡有建树者,无不是临渊羡鱼之后退而结网者。

如果苏洵只是“临渊羡
鱼”,而不是浪子回头,发愤读书,他又怎会名传千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用的句式是“如果……只是……,而不是……,(两种态度或做法正反对举)他又怎会……(写出其取得的成就)”。

【答案】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是劈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创举?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是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会写出《天体运行》这一巨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