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联考心理学复习提纲2011
2011年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详解变动知识点
暨南大学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导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应用心理学01人力资源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④人力资源管理(1、2方向)①管理心理学②社会心理学02工业心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④同上03临床心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④临床心理一、从整体上分析11年大纲的变动规律,11年心理学考研的侧重点以及出题趋势。
1、从整个大纲的结构来看,心理学统考的知识更加全面、细致,出题人的思路愈来愈成熟。
但整体上趋势平稳。
勤思考研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1)考试科目仍然是基本的6门科目,分别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
(2)传统的题型没有变动,即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综合题,每门科目所占的分值比例仍保持不变。
(3)考察的目标没有变化。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普通心理学的难度有所增加。
普通心理学变动比较大,新增加了一章的内容,而且是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不过也说明一点:心理学考研开始更加侧重于应用了。
3、整体考试的难度有所增加。
纵观11年考试大纲,基本上是每个科目都有变动。
实验、统计的内容更加细化,而且难度有所上升。
4、心理学考研的时效性更加突出。
可以发现,命题组的专家思路越来越成熟,更加注重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在今后研究当中的应用。
二、对新大纲的变动知识点,一一进行详解。
(从普心到测量)1、普通心理学新增加的内容: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关系、社会影响;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删除内容:大五人格理论。
2、发展心理学新增加的内容:生态系统理论、新生儿反射、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
内容表述调整: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心理理论”的位置。
201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⑴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⑵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⑴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景性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布鲁纳:(1)主动性研究 (2) 反思性研究 (3) 合作性研究(4) 社会文化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2011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答案)范文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中学教育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p1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p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关系。
它重点研究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情景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问题。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2-3研究对象: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内容体系:包括“五要素”“三过程”。
所谓“五要素”是指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三过程”是指: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过程3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有科学性质?P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具有科学观点与方法(即范式)。
4、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p5-6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p6①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称之为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②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这样两方面的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即将心理学的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有关抽象理论概念的直接应用;另一种是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等。
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p6-7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①二者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②二者侧重点不同,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微观性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①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②发展心理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③认知心理学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流。
6、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p7-8它对教育实践有什么意义(作用)p8-9?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
2011年4月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1年4月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第2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法(四)问卷法(五)个案研究法第4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这些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有学者所作的调查表明,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主要方面。
其次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作用。
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等一系列内在与外在因素表现出来,体现教师的思想、教学观念,带有强烈的教师个性趋势。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1、模仿阶段2、探索阶段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1年
2011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以及教育者的如何通过各种心理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
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a.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这儿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而非家庭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
)b.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
(教育涉及学和教的两个方面,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产生变化。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
)c.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其形成、发展规律。
(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上的)d.研究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因为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彼此相互制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作为一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鲜明的实践和应用性。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独立:桑代克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于1913年扩充为三卷的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
●发展:✧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
✧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
✧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
第二章知识点:学习的类别1.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学习——运用符号与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
2010—2011第一学期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1.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于学的基本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3.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
4.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5.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有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7.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8.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9.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10.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方式,它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规律,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辨别分析,发现本质属性。
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积极的思维过程来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采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过程、结果的意识。
12.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消极影响,即干扰作用。
1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的种类及保存时间是(1)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3)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人脑中储存的记忆信息和信息加工策略与当前接受到的环境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2011心理学考研重难点解析及知识点归纳
一、心理学统考重难点解析1.普通心理学1.1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分析:(1)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所以其中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很多都要识记,复习到很熟悉的程度才行。
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大纲体现在第一章“主要的心理学理论”中,要求是了解,比理解和掌握的要求低,但是因为是基本功的内容,所以也会考查,跨系考生需要强化一下。
(2)运用的选择题考查形式是给出现象或问题,用心理学理论解释,或者反过来,给出理论,问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如果以简答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就要展开来具体分析了,一定要结合理论。
1.2重点难点普通心理学的重点和次重点章节有:次重点:一、心理学概述;四、感觉;五、知觉。
重点:三、意识和注意;六、记忆(难点);七、思维;八、言语;九、情绪和情感(难点);十、动机、需要和意志;十一、能力;十二、人格。
记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实验上,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实验心理学看,情绪和情感主要是理论部分难度较大,对每种理论的提出者,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1.3复习方法首先,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主,扎实地看。
不能为了方便,简单地看一本详解类的书。
其次,现在复习过一遍或两遍后,普通心理学,或者可以说整个心理学的架构可以搭起来了。
整体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和能力与人格三大块,每块包括哪些章节,每一章的内容又有什么,都应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最后,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记的工作了。
同时,涉及应用的知识点最好能自己举例。
2.发展心理学2.1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经典实验研究。
(3)能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2011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简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来组织教学: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学习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
成败归因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标准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
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报告。
操作技能的特点: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简述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特征: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011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考试要点汇总
2011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考试要点汇总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填空选择1、心理现旬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998年填空题)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004年名词解释)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5、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西比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1999年、2000年填空题)。
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2004年填空题)7、人在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即(注意)。
8、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心理变化)的确定关系。
(2003年填空题)9、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0、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1、调查法可分为:谈话、部卷和(活动产品分析)几种具体方式。
12、在日常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叫(自然)实验法。
13、(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滨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冯特)。
14、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
15、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当被试是儿童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这是由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决定的。
(2003年选择题)16、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作(个案研究)法。
(2004年选择题)17、影响人心理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心理)因素。
18、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感觉)。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提纲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3、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5、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7、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8、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9、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10、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
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11、知觉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12、*观察——又称“思维的知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14、感受野——当呈现特定刺激的时候,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以揭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
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而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又称为特征侦察器。
源:考试大二、填空2、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是:差别感受性。
3、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4、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桔酸,这种味觉现象是:继时对比。
来源:考试大5、视觉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6、空间知觉分为: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7、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8、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9、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2011考研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2011考研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 1 讲教育心理学的视野导言: 知识的价值1 教育心理学的价值1-1 好教师的条件(1)教师的角色(2)关于教师的隐喻(3)角色凸显理论:教师与学生教师的角色:灵魂的工程师、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榜样;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管理者;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员;纪律制定者;警察/法官……关于教师的隐喻:水桶、蜡烛、园丁、铺路石、太阳……教师是人,是这样的人:传递者、引导者、创造者、朋友与伙伴、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生活者、成长者、收获者、健康者1-2 成功教学的要素1-3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社会进步:教师是社会的精英,是大众的科学导师,是思想的旗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2)学校教育:学校发展,教育思想,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学生成长(3)个体发展:丰富智能,完善人格,激荡思想,珍惜人生。
2-1 界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科学领域。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人的心理与行为现象的特点:结构复杂,功能巨大,发展难逆,差异显著,动力莫测,行为变化。
2-2 教育心理现象的特点除与人的其它心理现象有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向性;(教育目标导向)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可塑性;(变化与促进)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学习相关性;(学生的学习为中心)2-3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学科(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概括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教育心理学则专门研究教育领域中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
它们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关系非常密切。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儿童与青少年又大多是在校学习的学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doc.deflate
9、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我们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从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理解。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学习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评价:
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人和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一致,都是通过试误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这抹杀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二,1、顿误说,即格式塔的顿误—完形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2、顿误说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主要在于:行为塑造和程序教学。(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
但是斯金纳试图以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解释人类的一切学习行为,过于偏狭,同时他根据对动物的强化研究得来的结论不加区分的运用于人的学习,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错误的。
3、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意义;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心加工学习理论
苛勒,顿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对情境和关系的顿悟。
2011年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201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 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 变量与控制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 反应时法4. 心理物理学方法(二)观察法(三)个案法(四)心理测量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4. 人格测验5. 智力测验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1. 描述统计2. 推论统计(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二)颜色视觉(三)声音的心理维度第四节知觉(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1. 知觉组织原则2. 形状知觉3. 深度知觉4. 运动知觉(三)错觉第五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 意识的含义2. 意识的功能3. 睡眠与梦(二)注意过程1. 注意的含义2. 注意的特征3. 选择性注意第六节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理论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 观察学习(三)记忆的含义(四)记忆的种类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 长时记忆(五)遗忘1. 遗忘曲线2. 影响遗忘的因素第七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1. 问题解决的过程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1. 演绎推理2. 归纳推理(五)判断和决策1. 启发法和判断2. 决策框架3. 决策规避第八节智力(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的测量1. 智力测验的编制2. 常用智力测验(三)智力理论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2. 智力三因素理论3. 多元智力理论第九节情绪(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1. 非语言交流2. 文化与表情3. 面部表情(三)情绪理论1. 詹姆斯——兰格理论2. 坎农——巴德理论3.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第十节动机(一)动机的含义(二)生理动机(三)个人成就动机1. 成就需要2.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四)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五)需要层次理论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的含义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二)行为主义流派(三)认知流派(四)人本主义流派(五)特质流派(六)生物学流派第三节人格测量(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设计(二)纵向设计(三)聚合交叉设计(四)双生子设计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第三节生理发展(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第四节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五)认知老化第五节语言获得(一)婴幼儿言语发展(二)童年期言语发展第六节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七节性别发展(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二)性别角色的获得第八节道德发展(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第二节焦虑障碍(一)恐怖症(二)强迫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节心境障碍(一)单相情感障碍(二)双相情感障碍第四节进食障碍第五节人格障碍第六节物质依赖第七节儿童心理障碍(一)孤独症(二)多动症第五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社会思维(一)自我概念(二)自尊(三)行为归因(四)自我知觉第二节社会影响(一)从众(二)说服(三)群体影响第三节社会关系(一)偏见(二)攻击(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四)冲突第六章管理心理学第一节管理哲学(一)经济人假设(X 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Y 理论)(五)文化人假设(Z 理论)(六)决策人假设(七)学习人假设第二节组织激励(一)三重需要理论(二)ERG 理论(三)行为矫正理论(四)期望理论(五)公平理论(六)目标设置理论(七)工作特征理论(八)工作再设计第三节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四)领导情景理论第四节组织理论(一)组织结构(二)组织文化(三)组织变革与发展四、考试方式与分值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满分为300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硕士联考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事物的作观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二、填空题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2.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6、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
7、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8.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
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
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等,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
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
11.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等,后期的代表任务是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1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1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三、问答题: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154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 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 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2、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15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56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③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④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概念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2、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通过突触进行。
3、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大区。
4、听觉中枢——位于颞叶。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
5、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6、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8、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它是人所特有的。
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
10、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二:(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止不动的,而是要向临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11、相互诱导(负诱导)——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2.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
3.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4.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5.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6.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7.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8.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
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9.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
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
10.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11.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
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12.抑制过程可以分为非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和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三、简答题1、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哪几种? 171①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②定比间隔强化③定时间隔强化④ 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
⑤不定时间隔强化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2、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P171)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概念1、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感应性——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映,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3、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二、填空题1、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1、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是: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②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人的内在需要与外界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概括性(凡这样必那样)、目的性(预见性)(要那样就这样)、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三、简答题1、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
1802、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提出哪些主张? 1823、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183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855、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认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五个标志? 1856、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867、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
186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3、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6、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7、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8、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9、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10、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
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11、知觉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12、*观察——又称“思维的知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14、感受野——当呈现特定刺激的时候,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以揭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
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而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又称为特征侦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