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 2.学习的基本规律
1.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5.消退,惩罚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行为矫正(行为塑造),程序教学 7.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效应)。
第2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发展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
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三、经验类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换说(柯勒)
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认知迁移理论 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 图式,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因素 平衡化,成熟,社会性经验,练习与经验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1)(2)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具体大纲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自我调适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2)教师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3)在具体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活动规律(4)师生身心发展心理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心理学独立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一著作,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且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一章简答题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
同化、顺应和平衡化推动着个体心理不断地发展。
皮亚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皮亚杰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两岁)2.前运算阶段(2岁到六七岁)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五岁)简答题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客体永久性、最近发展区、学习、泛化、分化、消退、智慧技能的学习、观察学习、有意义学习、负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移除性惩罚、操作性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连续接近技术、认知示范、潜伏学习、学习共同体、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短时记忆、发现法教学模式、自我效能感、归因、正迁移、负迁移、上位学习、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教育心理学、外部动机、内部动机行动研究、描述研究和因果研究发展的特点;教育、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尔金德的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玛西娅的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状态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品德的心理结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学习律强化程序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表征系统和知识获得的三个环节奥苏贝尔有关认知结构的特点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有关学习的分类加涅有关学习的分类、信息加工模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涉及的有意义学习的不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各自主要观点。
桑代克的学习律。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程序。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决定论。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哪些,各自主要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顿悟的作用。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包含哪些部分。
先行组织者和“引课”的区别与联系。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及其探索发现学习。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陈琦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版)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知识点:传统的智力理论;概念:同化与顺应;图式;最近发展区;认知风格问答: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第三章!知识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成长过程;概念:教师行动研究;问答:根据所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谈谈如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第四、五章知识点:加涅和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分类;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强化的分类;概念:普雷马克原理;程序教学;替代性学习与替代性强化;问答:斯金纳与班杜拉学习理论的比较第六章{知识点:科勒的顿悟说;概念:潜伏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问答: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第七章知识点:罗杰斯关于师生关系的原则概念:建构主义;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问答:评价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第八章)知识点:概念:学习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效能感;习得性自弃问答:归因理论及其意义;学习动机的培养第九章知识点:安德森关于知识的分类;迁移的种类;迁移的理论;概念:隐性知识问答: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影响错误概念转变的因素与条件;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第十章!知识点:技能的特点;技能的分类概念:技能;高原现象;问答: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心智技能形成的特点;加里倍林的活动内化理论第十一章知识点:问题的成分、种类;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概念:定势;功能固着;创造力;问答:问题解决的过程;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的差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第十二章知识点:麦基奇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概念:精加工策略;元认知;问答:。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概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正迁移内部动机学习迁移替代强化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上位学习下位学习负迁移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连续接近技术效果律有意义学习高路学习迁移图式观察学习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多元智能理论心理健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问题行为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9. 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1.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2.简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3.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4.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5.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6.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7.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什么?18.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19.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0.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于儿童青少年人格培养具有怎样的意义?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10. 试分析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型的对于教学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⑴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⑵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⑴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景性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4、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布鲁纳:(1)主动性研究(2) 反思性研究(3) 合作性研究(4) 社会文化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23
第一章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第二章知识点:学习的类别,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强化的种类,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分类,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分类概念:学习,自我效能感,认知结构,图式,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同化与顺应,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问答题:1、试误说与顿悟说;2、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3、社会学习理论;4、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5、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6、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知识点: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记忆的三种形式,干扰的两种形式,原理或规则学习的形式,问题解决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掌握的阶段,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类型。
概念: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元认知,问题,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问答题: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2、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3、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4、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5、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四章知识点:麦基奇的学习策略分类,丹瑟洛的学习策略系统,元认知的成份,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概念:学习策略,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问答题:1、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2、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
第五章知识点:智力的二因素论,卡特尔的智力类型,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戴斯的PASS理论,国关于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标准化测验,智力量表概念:智力,创造力问答题: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现实意义;2、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3、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4、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知识点:迁移的类型,迁移理论关于迁移的实质及代表人物,概念:迁移,学习定势问答题: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第九章知识点:学习动机的种类,动机理论的关于动机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概念:学习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问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3、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彖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冇。
这是一门介于教冇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含学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冇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木以教冇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牛、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14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身体头尾律,动作: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思维: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不平衡性:新牛儿期(岀牛笫一年)和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差异性(2)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儿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演变,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特1.感觉和动作分化2.循坏反应:扔东西、捉迷藏;3.后期思维开始萌芽;4.客体永久性:1岁半左右形成。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名词解释:第二章(内化、自我中心言语、学习风格、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反思型、冲动型);第四章(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内隐学习、外显学习);第五章(强化物、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普雷马克原则、交互作用论、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第六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先行组织者);第七章(认知灵活性理论、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情境性认知、认知学徒制、支架式教学);第八章(外部动机、内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第九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图式、产生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第十二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自我调节学习)。
3、选择题:第一章到第十三章(除第十章外)练习题后的所有选择题4、简答及论述题(1)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p25(2)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教学中有何应用?P75(3)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P75 (4)为消除一个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使用惩罚、消退和分化性强化等方式。
它们有何优点?各自的适用范围怎样?请举例说明。
P154(5)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考研复习题)(6)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原理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考研复习题)(7)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请举例说明。
P154(8)简述奥苏伯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P179(9)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P179(10)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内容(考研复习题)(11)情境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教学有何启示?P179 (12)不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P244(1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44 (14)简述德维克(C.S.Dweck)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考研复习题)(15)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考研复习题)(16)简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下知识的关系?(p298)(17)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P298)(18)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考研复习题)(19)什么是脑激励法,简述其实施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1879德国冯特将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因为他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2.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去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临床法:通过谈话,观查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的,综合性的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中心里想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多选/简答)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多选/填空)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6.如何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论述)人们通过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内在机理,找到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明晰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基于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从而设定预期目标,满足生活需求。
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心理行为的规律,改变与人们期待目标不符的行为趋向,矫正已习惯化了的各种不良行为模式,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有例子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你们知道去背一本从来没有学过的书的复习提纲有多难吗♥特别是当这门课还是周李文渊上的时候)一、客观题(给我拿下!)【单选、多选、判断,分值40】1、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有关的最早著作,以及最早的《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最早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03年(名副其实)●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名不副实)●中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学记》,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这很牛逼需要记住!)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友情出演:瑶瑶雅婷梦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两部分:阶段的具体含义;具体的发展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交叉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阶段(序号表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①客体永久性的形成,9个月后开始形成。
例如,当一个孩子的玩具被抢走时,他并不会觉得玩具消失了。
②目标定向行为,区分动作和动作的结果。
例如,当孩子手上有一个手摇铃,他一开始拿着它,但是后面发现有声音,于是它开始摇这个摇铃。
➢前运算阶段(2-7岁):发展了运用符号(表象,语言)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例如他们会通过表演“汪汪、”来表示他们见过小狗这种动物。
①自我中心主义:著名的“三山实验”,儿童认为自己看见的和娃偶看见的是一样的东西。
例如,瑶瑶和康康面对面坐,她向前看到了康康,她会以为康康向前也看到的是康康。
②思维的不可逆性:我问瑶瑶1+2=?她说3,我问她2+1=?她说不知道。
③泛灵论:当瑶瑶看见太阳落山了,她会觉得太阳是回家睡觉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只能运用于具体的事物,不能扩展到抽象概念。
①守恒性: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或本质的东西。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教育⼼理学期末复习提纲Chapter2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a definition of development1.What ar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development?2.What are three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Organization Adaptation Schemes Assimilation Accommodation Equilibration Disequilibrium Sensorimotor Object permanence Goal-directed actions semiotic function OperationsPreoperationalSemiotic functionReversible thinkingConservationDecenteringEgocentricCollective monologueConcrete operations Identity Compensation Classification Reversibility SeriationFormal operations Hypothetico-deductive reasoning Adolescent egocentrismNeo-Piagetian theories1.What are the main influences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2.What is a scheme?3.As children move from sensorimotor to formal-perational thinking, what are the majorchanges?4.What are some limitations od piaget’s theory?三、Vygotsky’s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ociocultural theory Co-constructed process Cultural tools Private speech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Scaffolding1.According to Vygotsky, what are three main influences 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2.What are psychological tools and why are they important?3.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iaget’s and Vygotsky’s perspectives on private speechand its role in development?4.What is a student’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5.What are two criticisms or limitations of Vygotsky’s theory?四、Implifications of Piaget’s and Vygotsky’s theories for teachersAssisted learning Fund of knowledge1.What is the “problem of the match” described by Hunt?2.What is active learning? Why is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consistent withactive learning?3.What is assisted learning and what role does scaffolding play?Chapter3 personal,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Erikson: stage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crisis Autonomy InitiativeIndustryIdentity Identity diffusion Identity foreclosure Moratorium Identity achievement Generativity Integrity1.What are Erikson’s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Bronfenbrenner: the social context for development1.Describe bronfenbrenner’s bioecological model of development?2.What are some aspects of the family that affect students in school?3.How does divorce affect students?4.How can teacher’s academic and personal caring affect students?三、Emotional and moral developmentMoral reasoning Moral dilemma1.What are the key differences among the preconventional, conventional, andpostconventional levels of moral reasoning?Chapter 6 behavior views of learning⼀、Understanding learningLearning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ies1.What is learning?⼆、Early explanations of learning: contiguity and classical conditioningContiguity Stimulus Response Classical conditioning Respondents Neutral stimulus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R) Conditioned stimulus (CS) Conditioned response (CS)1.How does a neutral stimulus become a conditioned stimulus?三、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trying new responsesOperantsOperant conditioning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Reinforcement ReinforcerPositive reinforcement Negative reinforcement AversivePunishmentPresentation punishment Removal punishment 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schedule 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 schedule Interval scheduleRatio scheduleExtinction Stimulus control Cueing Prompt1.What defines a consequence as a reinforcer? As a punisher?2.Negative reinforcement is often confused with punishment. How are they different?3.How can you encourage persistence in a behavior?4.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rompt and a cue?四、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What are the steps i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How can the Premark principle help you identify reinforcers?五、Observational learn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thinking about behavior1.What are the elements of observational learning?Chapter 7 cognitive views of learning⼀、Elements of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1.Contrast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views of learning in terms of what is learned and the roleof reinforcement?⼆、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memory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nsory memory PerceptionGestaltBottom-up processing Top-down processing Prototype AttentionWorking memory Short-term memoryMaintenance rehearsalElaborative rehearsalchunking1.Give two explanations for perception三、Long-term memory: the goal of teachingLong-term memory Declarative knowledge Procedural knowledge Conditional knowledge Explicit memory Implicit memory Semantic memory Episodic memory Procedural memory Elaboration Organization Context/doc/a00310292af90242a895e517.html pare declarative, procedural, and conditioned knowledge 2.How is information represented in long-term memory, and what role do schemas play?四、MetacognitionExecutive control processesMetacognition1.What are the three metacognitive skills?五、Becoming knowledgeable: some basic principlesMnemonicsLoci methodPeg-type mnemonics AcronymChain mnemonics Keyword method Rote memorization Serial-position effect Part learning Distributed practice Massed practiceAutomated basic skillsDomain-specific strategies1.Describe three ways to develop declarative knowledge2.Describe some methods for developing procedural knowledgeChapter 8 complex cognitive processes⼀、Learning and teaching about conceptConcept Defining attributes Prototype Exemplar Discovery learning Inductive reasoning Intuitive thinking Guided discovery Expository teaching Deductive reasoning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 Advanced organizer1.What are the four elements needed in concept teaching?2.What are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Bruner’s discovery learning?3.What are the stages of Ausubel’s expository teaching?Chapter 9 social cognitive and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learn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Social learning theory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Reciprocal determinism Self-efficacy Mastery experiences Vicarious experiencesSocial persuasion1.What is reciprocal determinism?2.What are the sources of self-efficacy?⼆、Appl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What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2.What is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ycle?三、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tructivismConstructivism1.Describe two kinds of constructivism. And distinguish these from constructionism.2.What are some common elements in most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learning?四、Applying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Cognitive apprenticeship1.Describe six features that most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pproaches share. Chapter 13 teaching for learning⼀、The first step: planningInstructional objectives1.What is an instructional objective?2.Describe the three taxonomies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心理学与教育1.1 心理学概述(不很重要)1.心理学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外部行为通常受内部心理活动支配。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4.心理活动的机制(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心理活动的脑定位(3)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4)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依赖性5.心理学的功能(1)描述和测量(2)解释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派别1.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斯 19003.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冯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19124.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华生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1900 梦的解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的要素和过程二、心理发展与教育2.1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了解)1.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含义:一般则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段时间内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3.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个体主观因素2.2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要)·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是适应·图式: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或思维模式·适应的两种主要形式:A.同化: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B.顺应: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对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的过程·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2.3 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教育(了解)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人格结构理论·冰山理论:意识和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13岁---)2.4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 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1)智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2)智力差异的表现○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智力结构的差异2.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1)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2)认知风格:个体偏爱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3)认知风格○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沉思型与冲动型○3聚合型与发散型3. 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与教育(1)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具有动力性的心理特征(2)分类:○1胆汁质○2粘液质○3抑郁质○4多血质4.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1)性格: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稳定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指引下的行为方式(2)性格类型:三、学习理论(全章都是重点)3.1 学习概述1. 学习: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在知识、态度(含情绪)、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 学习的分类:(1)按学习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2)按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3.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猫的迷笼实验○1学习结果:形成刺激与反应(S-R)联结。
○2学习过程:通过尝试-错误形成联结。
○3学习条件:三个基本规律a.效果律:联结受效果支配b.练习律:用进(使用律)废退(失用律)c.准备律:动机(如饥饿)(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1学习结果: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
○2学习过程: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成条件反应的过程。
○3学习条件:五个基本规律:a.习得律:建立过程b.消退律: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c.泛化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分化律:反应的精确化e.高级条件作用律:灯光与铃声配对2. 现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白鼠按杠杆实验○1学习结果:主要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
○2学习过程:通过强化对行为加以控制。
○3学习条件:两大基本规律:a.强化b.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个体通过自己的某种活动或某种操作继而得到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1)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不随意的反射性行为。
(2)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强化物: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负强化:指撤消被试厌恶刺激而增加行为反应。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惩罚是指给予被试厌恶刺激而减少行为反应。
负强化的目的是通过不愉快刺激,增加某种行为。
而惩罚是消除某种行为。
·行为塑造: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模仿攻击行为实验○1学习结果:形成新行为(潜在行为)。
○2学习过程: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及结果的观察而进行。
○3学习条件:两个方面:a.外在条件(榜样和强化)b.内在条件(认知和期待)·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即对榜样的知觉;○2保持过程即示范信息的贮存;○3生成过程即记忆向行为的转变;○4动机过程即从观察到行为。
3.3 认知学习理论与应用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黑猩猩摘香蕉)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白鼠走迷宫、认知地图)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发现学习的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的提取4.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的分类(1)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内部条件:学习者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积极将新旧知识结合·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新的学习材料,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内容相关联。
(引导;组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四、知识学习4.1 知识学习概述1.知识的心理学定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 陈述性知识: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3. 程序性知识: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回答“怎么做”和“做什么”4. 知识学习的类型(1)下位学习:新知识概括水平低(2)上位学习:新知识概括水平高1.知识感知的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2.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1)灵活选用直观呈现的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有效指导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3.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重视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概括(5)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行自觉概括4.3 知识的保持·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1)及时复习(2)合理安排复习次数和复习时间(3)恰当安排复习内容(4)适当进行过度学习(5)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4.4 知识的应用·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1)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2)课题的性质(3)智力活动水平(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五、问题解决与创造力5.1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1.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解决: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引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3. 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点(1)目标指向性(2)认知性操作(3)操作序列性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1)知识经验(2)心理表征(3)思维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4)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5)动机与人格5.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1)问题情境(2)无关信息的干扰6.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3)教会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2 创造力及其培养六、学习动机6.1 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3. 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叶克斯—多得森定律4.学习动机的种类:(1)认知内驱力:要求获取知识、技能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获得或保持他人的赞许的一种需要6.2 学习动机理论1.麦克里兰、阿克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且在活动中能获得优异结果或能超过他人的心理倾向2.维纳的归因理论:人工作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工作难度、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3.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和需要实际是一回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驱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