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心理学与教育
1.1 心理学概述(不很重要)
1.心理学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外部行为通常受内部心理活动支配。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4.心理活动的机制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心理活动的脑定位
(3)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依赖性
5.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派别
1.行为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机能主义心理学
·美国:詹姆斯 1900
3.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冯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1912
4.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华生
5.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1900 梦的解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
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的要素和过程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2.1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了解)
1.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一般则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段时间内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3.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个体主观因素
2.2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要)
·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是适应
·图式: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或思维模式
·适应的两种主要形式:
A.同化: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B.顺应: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对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2.3 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教育(了解)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冰山理论:意识和无意识
·本我、自我、超我
(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前生殖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13岁---)
2.4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 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1)智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2)智力差异的表现
○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智力结构的差异
2.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
(1)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2)认知风格:个体偏爱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3)认知风格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聚合型与发散型
3. 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与教育
(1)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具有动力性的心理特征
(2)分类:
○1胆汁质
○2粘液质
○3抑郁质
○4多血质
4.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1)性格: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稳定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指引下的行为方式
(2)性格类型:
三、学习理论(全章都是重点)
3.1 学习概述
1. 学习: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在知识、态度(含情绪)、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 学习的分类:
(1)按学习内容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社会规范的学习
(2)按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3.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猫的迷笼实验
○1学习结果:形成刺激与反应(S-R)联结。
○2学习过程:通过尝试-错误形成联结。
○3学习条件:三个基本规律
a.效果律:联结受效果支配
b.练习律:用进(使用律)废退(失用律)
c.准备律:动机(如饥饿)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
○1学习结果: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
○2学习过程: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成条件反应的过程。
○3学习条件:五个基本规律:
a.习得律:建立过程
b.消退律: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
c.泛化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分化律:反应的精确化
e.高级条件作用律:灯光与铃声配对
2. 现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白鼠按杠杆实验
○1学习结果:主要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
○2学习过程:通过强化对行为加以控制。
○3学习条件:两大基本规律:
a.强化
b.惩罚
·操作性条件反射:个体通过自己的某种活动或某种操作继而得到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
(1)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不随意的反射性行为。
(2)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强化物: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