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二次方程实践和探索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希望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
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活动4课堂回眸这有名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
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一〕教学知识点1、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2、进一步开展估算才能、〔二〕才能训练要求1、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2、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进步估算才能、教学重点1、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络、2、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2、8、2A〕第二张:〔记作§2、8、2B〕第三张:〔记作§2、8、2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展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2 教学目的〔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络、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二〕才能训练要求1、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和创新精神、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络、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教学难点1、探究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络的过程、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二张第一张:〔记作§2、8、1A〕第二张:〔记作§2、8、1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3 一.学习目的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p 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这四种方法各有千秋。
直接开平方法很简单,在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
为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教学中进行了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避免学生简单的模仿。
我们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中,均需要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
如配方法需要将方程转化为能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公式法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有这些均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在主动进行观察、思考核探究的基础上,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参与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索,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对结果比较、验证、归纳、理清几种解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践中,交流、总结经验和规律,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并熟练运用上述方法解题。
难点: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讲练结合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教案模板优秀8篇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教案模板优秀8篇二次函数教案篇一一、由实际问题探索二次函数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
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 问题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因变量(2)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3)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果园共有(100+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5x)个橙子,因此果园橙子的总产量y=(100+z)(6005x)=-5x2+100x+ 60000.二、想一想在上述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产量最多?我们可以列表表示橙子的总产量随橙子树的增加而变化情况。
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猜测吗 ?自己试一试。
x/棵y/个三。
做一做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
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
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
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四、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注意:定义中只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可以为零。
例如,y=一5x2+100x+60000和y=100x2+200x+100都是二次函数。
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面积A与边长a的关系A=a2,圆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s=Try2等也都是二次函数的例子。
随堂练习1.下列函数中(x,t是自变量),哪些是二次函数?y=- +3x.y= x-x+25,y=2 + 2x,s=1+t+5t2.圆的半径是l㎝,假设半径增加x㎝时,圆的面积增加y㎝.(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表达式;(2)当圆的半径分别增加lcm、㎝、2㎝时,圆的面积增加多少?五、课时小结1. 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猜想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
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为主线来完成。
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环保内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欢迎查阅!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并与校园绿化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2。
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一:学校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为多少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整理可得。
问题二:有一块矩形绿化带,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栽种一个同样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去掉四周矩形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四周花坛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整理可得。
问题三:要组织一次环保竞赛,参加的每两个班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班参赛【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
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
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目标:1. 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3.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4. 能够应用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实例引出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初步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并提出学习的目标。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解释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2.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介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三、解题演练(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题。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二次函数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解答问题。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描述绘制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2.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重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练习题表现:检查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情况;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入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2. 可以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基本概念,为学习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础;2. 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于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元二次方程篇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我们研究的多项式函数中有二次函数,研究的几何图形中有二次曲线。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便成为了方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有根与系数关系,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根与系数还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节内容既是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分析]进入了初二下半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逐步推进,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在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自主探究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我所执教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认知力与求知欲,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设计中扩大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度,也相对放大了知识探索的空间。
[教学目标]在学生探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
理解数学思想,体会代数论证的方法,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包括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学生求解表格内的方程,完成解法的交流以及求根公式的复习,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关系,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数学学科中由数到式的结构编排,让我们想到了从两根运算上的最简组合:和差积商展开进一步研究。
初探新知中,我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进行和差积商的运算,之后将结果汇总展示,共同观察与系数的联系。
我在这些方程中安排了两个无理根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1.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四、学案(1)预学检测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下列方程:(35-2x)2=9004x2-9=03y2-5y=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x2-x=13x(x-1)=5(x+2)x2=(x-1)2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学生练习:书本P4练习(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基础,明确了解了方程的方法步骤。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相对薄弱,虽然学生喜爱学习生动的教学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这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体会通过探究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等量关系;④列方程;⑤解方程;⑥答。
师:这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数量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那么还有没有利用其它形式,也就是利用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解应用题呢?二、探索新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则第一轮后共有(1+x)个人患了流感;第二轮后共有1+x+x(1+x)个人患了流感。
列方程1+x+x(x+1)=121解方程,得x 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2、思考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121+121×10=1331人答:三轮传染后有1331人患流感。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
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篇二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教学难点: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5篇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5篇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
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 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主体知识归纳】1.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4.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2=a(a≥0)的方程,因为x是a的平方根,所以x=±,即x1= ,x2=-.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5.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化成(x+ )2=的形式后,当b2-4ac≥0时,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它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用配方法解已化成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的系数,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成1;(2)将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当右边是非负数时,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6.公式法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x= (b2-4ac≥0),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基础知识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涵三个条件:(1)整式方程;(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是对化成一般形式之后而言的.例如,判断方程2x2+2x-1=2x2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应先整理方程,得2x-1=0,所以此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2.在求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时,要先整理方程,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即ax2+bx+c=0,再确定所求.方程ax2+bx+c=0只有当a≠0时,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如a=0,b≠0时,它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因此,如果明确指出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就一定包括a≠0这个条件.3.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化为x2=a形式的方程,当a≥0时,方程有实数解;当a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4.配方法是先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来求出它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时,方程无实数解.5.求根公式是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来说的,使用求根公式时,必须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才能正确地确定各项系数,在应用公式之前,先计算出b2-4ac的值,当b2-4ac≥0时,代入公式求出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这时就不必再代入公式了.【例题精讲】例1: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5x2+6=3x(2x+1);(2)8x2=x;(3)y3-y-1=0;(4)4x2-3y=0;(5)-x2=0;(6)x(5x-1)=x(x+3)+4x2.剖析: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对方程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然后再根据条件:①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只有当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时,才能判断为一元二次方程.解:(1)去括号,得5x2+6=6x2+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2+3x-6=0,∴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移项,得8x2-x=0,∴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3)因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3,∴此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4)∵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5)∵a=-1≠0,∴它是一元二次方程.(6)整理,得4x=0∴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写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2x2=3x+5;(2)(x+1)(x-1)=1;(3)(x+2)2-4=0.剖析:虽然该题没有要求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但在做题时,也要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因为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是在方程为一般形式下的,所以必须先整理方程.解:(1)整理,得2x2-3x-5=0.二次项系数是2,一次项系数是-3,常数项是-5.(2)整理,得x2-2=0.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2.(3)整理,得x2+4x=0.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4,常数项是0.例3:关于x的整式方程(m-1)x2+(2m-1)x+4=0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剖析:要判别原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易想到用定义,满足条件:(1)整式方程;(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原方程显然满足(1)、(2).由于不知m是怎样的实数,所以不一定满足(3).因此,需分类探讨.解:当m-1≠0,即m≠1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1=0,即m=1时,原方程是x+4=0是一元一次方程.说明:在移项、合并同类项时,易出现符号错误,需格外小心,要认真区别题目要求是指出方程的各项还是各项系数.特别要小心当某项的系数为负数时,指出各项时千万不要丢负号.例4: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2-27=0;(2)(3x-5)2-7=0.解:(1)3x2-27=0,3x2=27,x2=9,∴x=±,即x=3或x=-3.∴x1=3,x2=-3.(2)(3x-5)2-7=0,(3x-5)2=7,∴3x-5=±,即3x-5= 或3x-5=- .∴x1= ,x2= .例5:用配方法解方程2x2+7x-4=0.剖析:此题考查对配方法的掌握情况.配方法最关键的步骤是:(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2)将常数项与二次项、一次项分开在等式两边;(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化为(x+a)2=k的形式,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解:把方程的各项都除以2,得x2+ x-2=0.移项,得x2+ x=2.配方,得x2+ x+( )2=2+( )2= ,即(x+ )2= .解这个方程,得x+ =±,x+ =±.即x1= ,x2=-4.说明: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除了用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外,还在判断数的正、负,代数式变形、恒等式的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证明不论x为何实数,代数式2x2-4x+3的值恒大于零,可以做如下的变形:2x2-4x+3=2x2-4x+2+1=2(x-1)2+1.例6: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7x=4;(2)x2-1=2 x.解:(1)方程可变形为2x2+7x-4=0.∵a=2,b=7,c=-4,b2-4ac=72-4×2×(-4)=810,∴x= .∴x1= ,x2=-4.(2)方程可变形为x2-2 x-1=0.∵a=1,b=-2 ,c=-1,b2-4ac=(-2 )2-4×1×(-1)=160.∴x= .∴x1= +2,x2= -2.说明:在用公式法解方程时,一定要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例7:一元二次方程(m-1)x2+3m2x+(m2+3m-4)=0有一根为零,求m的值及另一根.解:因为方程有一根为零,所以它的常数项m2+3m-4=0,解得m1=1,m2=-4,又因为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m-1≠0,即m≠1,所以m=-4.把m=-4代入方程,得-5x2+48x=0,解得:x1=0,x2=9.6,所以方程的另一根为9.6.说明:方程有一根为零时,常数项必须为零;求解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中,二次项系数的字母必须保证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这是解此类问题的先决条件.【同步达纲练习】1.选择题(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0B. =0C.x2+2xy+1=0D.5x=3x-1(2)下列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2=1B.0.01x2+0.2x-0.1=0C. x2-3x=0D. x2-x= (x2+1)(3)方程3x2-4=-2x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 )A.3,-4,-2B.3,2,-4C.3,-2,-4D.2,-2,0(4)一元二次方程2x2-(a+1)x=x(x-1)-1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1,则a的值为( )A.-1B.1C.-2D.2(5)若方程(m2-1)x2+x+m=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0B.m≠1C.m≠1且m≠-1D.m≠1或m≠-1(6)方程x(x+1)=0的根为( )A.0B.-1C.0,-1D.0,1(7)方程3x2-75=0的解是( )A.x=5B.x=-5C.x=±5D.无实数根(8)方程(x-5)2=6的两个根是( )A.x1=x2=5+B.x1=x2=-5+C.x1=-5+ ,x2=-5-D.x1=5+ ,x2=5-(9)若代数式x2-6x+5的值等于12,那么x的值为( )A.1或5B.7或-1C.-1或-5D.-7或1(10)关于x的方程3x2-2(3m-1)x+2m=15有一个根为-2,则m的值等于( )A.2B.-C.-2D.2.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4x+1=9x2; (2)(x+1)(x-3)=2x-3;(3)(x+3)(x-3)=2(x-3)2; (4) y2- y= y2- y+ .3.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m+1)x2-4mx+4m-2=0是一元二次方程?当x=0时,求m的值.4.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x2= ;(2)x2=1.96;(3)3x2-48=0;(4)4x2-1=0;(5)(x-1)2=144;(6)(6x-7)2-9=0.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12x=0; (2)x2+12x+15=0 (3)x2-7x+2=0;(4)9x2+6x-1=0; (5)5x2-2=-x; (6)3x2-4x=2.6.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2-2x+1=0; (2)x(x+8)=16; (3)x2- x=2; (4)0.8x2+x=0.3;(5)4x2-1=0; (6)x2=7x; (7)3x2+1=2 x; (8)12x2+7x+1=0.7.(1)当x为何值时,代数式2x2+7x-1与4x+1的值相等?(2)当x为何值时,代数式2x2+7x-1与x2-19的值互为相反数?8.已知a,b,c均为实数,且+|b+1|+(c+3)2=0,解方程ax2+bx+c=0.9.已知a+b+c=0.求证: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10.用配方法证明:(1)3y2-6y+11的值恒大于零;(2)-10x2-7x-4的值恒小于零.11.证明:关于x的方程(a2-8a+20)x2+2ax+1=0,不论a为何实数,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教学目标1. 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践与探索 面积问题》公开课教案_2
新授课课时教案模版(初中)课题22.3.2实践与探索图形面积问题教师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学生9.1 时间课节第3节内容选择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图形面积问题课标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受和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学习基础的,但实践与探索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抓住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根、检验解的合理性及准确作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运用图形的平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由学生设计的培元学校空地修路导入如图1,培元学校要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 540米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分析:解法1 此题的相等关系是矩形面积减去道路面积等于540米2.如图2,设道路的宽为x米,则横向的路面面积为______.纵向的路面面积为_____.解法2 利用“图形平行移动”的道理,把纵、横两条路移动一下,使列方程容易些,(目的是求出路面的宽,至于实际施工,仍可按原图的位置修路)如图3,设路宽为x米,耕地矩形的长(横向)为______.耕地矩形的宽(纵向)为______.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讨论、探索、交流和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情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新知呈现如图1,培元学校要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建同样宽的一横两纵(如图2)所示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绿化区,要使绿化面积为 504米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分析:这类问题的特点是修建小路所占的面积只与小路的条数、宽度有关,而与位置无关.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可分别把纵横修建的小路移到一起(最好靠一边).解:设道路的宽为x米,则草坪长(32-2x)米,宽(20-x)米(32-2x)(20-x)=504解这个方程,得x1=2,x2=34∵30-2 x >0 20-x >0∴x =34不合题意,舍去x =2答:道路的宽为2米.变式训练:上题中改变方式修小路,设小路的宽为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草坪面积,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变式一变式二变式一:长为(40-2x)米宽为(26-2x)米变式二:长为(40-x)米宽为(26-x)米面积:(40-2 x) (26-2 x)平方米面积:(40-x) (26-x)平方米x的取值范围0<x<13 x的取值范围0<x<26 归纳:解答这类问题,并没有用到什么复杂的数学知识,只是运用化归思想,把几条小路归在一起,草坪归在一起,这种做法给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很大方便.学生探究学生通过类比、平移操作、小组互助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突破重难点.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教学新知小明家有一块长8m、宽6m的矩形空地,准备在该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阴影部分),使花园面积为原矩形空地面积的一半,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四种方案,帮小明求出图中的各个x值.图1 图2巩固分析:等量关系(1)花园面积=矩形面积的一半(2)空白地方=矩形面积的一半解:(1)x1=2,x2=12(舍)(2)x1=1,x2=6(舍)(3)x1=2,x2=12(舍)(4)x1=2,x2=12(舍)小结:1.解面积问题的应用题时,要注意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或组合成规则图形,再根据几何图形的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因此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有助于解题.2.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实际,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说一说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当堂检测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四周修建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若耕地面积需要551平方米,则修建的路宽应为A.0.5米B.1米C.1.5米D.2米学生作业基础作业选择题1.今年我市计划扩大城区绿地面积,现有一块长方形绿地,它的短边长为60 m,若将短边增大到与长边相等(长边不变),使扩大后的绿地的形状是正方形,则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比原来增加1600 m2.设扩大后的正方形绿地边长为x m,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x(x-60)=1600 B.x(x+60)=1600C.60(x+60)=1600 D.60(x-60)=16002.从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锯掉2 m宽的长方形木条,剩下的面积是48 m2,则原来这块木板的面积是() A.100 m2B.64 m2C.121 m2D.144填空题3.用10米长的铝材制成一个矩形窗框,使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若设它的一条边长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4.一块长28 cm、宽20 cm的长方形纸片,要在它的四角截去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使它的底面积为180 cm2,求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解答题5.矩形ABCD是由三个矩形拼接而成的.如果AB=8,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另外两个小矩形全等,那么小矩形的长为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三角板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笔板书设计22.3.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学生板书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出培元学校矩形空地的绿化与小路方案。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生还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等,从而加深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这是学生掌握代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有重要意义。
理解配方法的本质,即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个容易解决的形式。
学生能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移项、配方等关键操作。
我们需要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以及解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方便求解。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技能。
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数学原理,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也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解题的准确性。
通过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实际操作和练习。
教师需要在讲解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课堂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配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原理和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①②③④x2+2x-3=1+x2 ⑤ax2+bx+c=0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三、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 C、3个D、4个(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优秀6篇)二次函数超级经典课件教案篇一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篇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2)熟练掌握由的图象得到函数的图象的方法;(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六、布置作业: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际问题如何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2.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2. 立法方程及解题。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
2. 板书法。
3. 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把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2. 观察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者投影展示一道实际问题,并演示如何通
过分析问题、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实际操作
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方程,进行计算。
4. 案例解析
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把问题转化成方程,如何解决问题。
五、教学建议
1.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2.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公式法等,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需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条件限制,例如时间、空间限制,以免影响问题的解决。
4.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最新5篇)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最新5篇)元二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1.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理解的定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
如果且,它就是了。
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如“关于的”,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
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重点:1.的有关概念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难点: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引例:剪一块面积是壹五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壹五0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壹五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二、新课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8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构建本章的部分知识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二次方程实践和探索
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八课:实践和探索(1)教学目的: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有关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会检查其结果的合理性。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求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探讨问题:
问题1
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多
少?
解:设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则得
(2)如果按下表列出的长方体底面面积的数据要求,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折合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探索
在你观察到的变化中,你感到折合而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会不会有最大的情况?先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你得到的数据,再以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自变量,折合而成的长方体体积为函数,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点.看看与你的感觉是否一致.
问题2
阳江市市政府考虑在两年后实现市财政净收入翻一番,那么这两年中财政净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应为多少?
分析翻一番,即为原净收入的2倍.若设原值为1,那么两年后的值就是2.
解:设这两年中财政净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应为x,则得
探索
(1)若调整计划,两年后的财政净收入值为原值的倍、倍、…,那么两年中的平均年增长率相应地调整为多少?
(2)又若第二年的增长率为第一年的2倍,那么第一年的增长率为多少时可以实现市财政净收入翻一番?
二、堂上练习:
1.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操场,现要将它的面积增加一倍,但不改变操场的
形状,问长和宽各应增加多少米(
2.精确到米)
3.水果店花1500元进了一批水果,按50%的利润定价,无人购买.决定打折出售,但
仍无人购买,结果又一次打折后才售完.经结算,这批水果共盈利500元.若两次打折相同,每次打了几折(
4.精确到折)
5.为了绿化学校附近的荒山,某校初三年级学生连续三年春季上山植树,至今已成活
了2000棵.已知这些学生在初一时种了400棵,若平均成活率95%,求这个年级每年植树数的平均增长率.(精确到%)
6.某服装厂为学校艺术团生产一批演出服,总成本3000元,售价每套30元.有24名
家庭贫困学生免费供应.经核算,这24套演出服的成本正好是原定生产这批演出服的利润.问这批演出服共生产了多少套?
7.
8.如图,某建筑物地基是一个边长为30米的正六边形.要环绕地基开辟绿化带,使绿
化带的面积和地基面积相等.请你给出设计方案.(画图并标注尺寸)
6、村里要修一条灌溉渠,其横截面是面积为平方米的等腰梯形,它的上底比渠深多2米,下底比渠深多米.求灌溉渠横截面的上下底长和灌溉渠的深度.
7、学校原有一块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长方形操场,现围绕操场开辟了一圈绿化带,结果使操场的面积增加了150平方米.求现在操场的长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