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方案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方案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方案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在实现其使命和目标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是评估其工作效果和组织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背景绩效考核在非营利组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它能够评估组织在实现使命和目标方面的表现,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和管理。

因此,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绩效评估指标1. 使命和目标实现程度:评估组织在完成使命和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可以通过检视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项目实施和成果评估来进行。

2. 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组织在资源利用方面的效率和效果,包括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3. 社会影响力:考察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服务社区、改善公共利益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4. 伙伴关系与合作:评估组织与各级政府、其他非营利机构、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关系,评估其合作成果和质量。

5. 运营和治理:考察组织的内部运营和治理情况,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决策效率和透明度等。

6. 持续发展:评估组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规划,包括组织战略、创新能力、组织学习和员工培训等。

四、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采取描述性评价方法,通过负责人、员工和受益者的访谈、会议记录和案例研究等方式来了解组织的绩效情况。

2.定量评估:采取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组织的各项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形成评估结果。

3.综合评估: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形成绩效评估报告。

五、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绩效评价的目的和范围,并明确参与评估的各方。

2. 设计评估方法和工具,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数据收集方式。

3.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进行绩效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

5.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6. 监督和评估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持续进行绩效考核。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探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探析

在使命驱动下运作时 , 使命 的展开必然要求组织在
使命 引导下设计相应 的、 合理 的战略规划 , 履行并
实现组 织 使命 。 因此 , 使命 陈述 及 由此 引 出的战 略 规划 不仅 是 非 营利 组 织评 估 的重要 内容 , 而且 对维
的治理结构与内部运行机制?在提供服务 、 依据产
基 于 平衡记分 卡的非营 利组织评 估模型构 建


平衡 记 分 卡 ( aa cd Soead B C) 由哈 B ln e crc r。 S 是
益 增 多 , 响越 来 越大 。但是 , 须 清醒 地 看 到 , 影 必 中 国的非 营利 组 织还 很 不发 达 , 其能 够 和应 当发挥 就
的作 用 而 言 ,中 国非 营利 组 织 的 发展 是 远 远 不 够
佛 商学 院 R br K pa oet aln和 D v o o ai N r n于 19 d t 9 2年 发 明 的一种 绩效 评估 和 战略 管理 工具 。 其核 心思 想 就 是 从使 命 、 价值 观 、 远景 与 战略 出发 , 过 财 务 、 通 客户 、 内部 流 程 、 习 与 成 长 四个 方 面指 标 的测 量 学 来体 现企 业 的绩 效 , 进而 实现 战 略管理 。
维普资讯

. —











里 竺



曼 ! l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探析
刘清 洁 曹庆 萍 ( 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 北 北京 1 0 9 ) 0 1 1
[ 摘
要 ] 文借 鉴企 业 综合 业绩 评估 工具一 平衡 记 分 卡 ( a ne crcr, S ) 建 了基 于平衡 记 该 B l cdSoead B C 构 a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绩效评估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绩效评估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绩效评估一、引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以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教育机构、宗教组织等。

这些组织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其治理结构和绩效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管理层面分析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绩效评估问题。

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1.法律框架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受到法律框架的约束。

法律规定了非营利组织的注册、审批、管理、合规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责任。

2.组织架构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架构应当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组织架构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非营利组织的宗旨、规模、属性、运营方式等特点,并且应当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相一致。

3.治理机制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包括理事会、监事会、执行董事等组织,这些机制在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制定、事务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治理机制应当保障决策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充分发挥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作用,确保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发展。

三、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1.绩效概述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是指对组织的目标实现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绩效评估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处,发现管理上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方式,提高组织效率和社会价值。

2.评估指标绩效评估的指标应当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对于慈善机构,评估指标包括捐赠额、募集成本、公益项目完成情况等;对于教育机构,评估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评估等;对于宗教组织,评估指标包括宗教影响力、信众数量、社会服务贡献等。

评估指标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组织的特点和目标,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评估方法绩效评估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量方法主要通过数据分析、系数计算等方式,对组织的绩效进行量化评估;定性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组织的质量和影响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应当结合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和评估指标进行综合选择和使用。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常用方法非营利组织(NPO)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更高的使命和责任。

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对非营利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正向激励,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宗旨。

本文将为您介绍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

一、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KPI)是指反映组织或个人工作表现和达成目标最重要的量化或定性指标。

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KPI应当具有可衡量性、可导向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KPI,可以更好地衡量组织或个人在资产管理、项目运作、服务成效等方面的表现,从而确保组织取得预期目标。

二、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指在制定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指标时,首先要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战略等总体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分解为部门、岗位的个体目标,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360度评估法360度评估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绩效考核方法,它邀请组织内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志愿者、合作伙伴、社区代表等)对组织成员的绩效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有助于收集到多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评价组织的绩效。

四、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将组织的过去绩效与现在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组织在某些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五、持续改进法持续改进法是一种持续提高绩效的方法,它鼓励组织持续地对自己的工作等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总之,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有很多常用方法,关键在于根据组织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实现有效的激励和评价。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与绩效评估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与绩效评估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与绩效评估在当代,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策划、管理和评估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绩效,成为了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策略管理和绩效评估的角度,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法。

一、策略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策略管理是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关键。

策略管理要涉及到组织目标的设定、战略的制定、资源的配置以及实施结果的评估。

通过策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非营利组织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事务,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社会价值。

(一)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非营利组织实现其使命的关键,是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的基础。

组织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量化,并与非营利组织的使命相一致,充分体现组织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

同时,组织目标也应当具备可完成性,并在实现过程中保持灵活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实际的组织目标,这是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的起点。

(二)战略制定在确定组织目标的基础上,非营利组织需要对未来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战略。

战略制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考虑组织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根据战略的制定,非营利组织应该明确其目标用户和目标市场,确定营销策略,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的核心,也是实现组织目标和战略的关键。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务和社会网络等。

在资源配置中,非营利组织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量化资源的贡献,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

(四)实施评估实施评估是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施评估,可以了解战略实施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可以对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评估中,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进行定期的反馈和修正,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评估和监控各种组织绩效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企业、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借助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自身的绩效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构建目的、原则和步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评价标准下,将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和监控对象的绩效表现。

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帮助组织全面了解自身的绩效表现,还能够指导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从而实现绩效的持续提升和优化。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是反映对象绩效表现的具体指标,可以是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间指标等;评价标准则是对评价指标的规范和解释,用于确定不同绩效水平的界限和标准。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对象的绩效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具体来说,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绩效提升。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绩效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实现绩效的持续提升。

2. 提高管理决策效率。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组织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决策。

3. 促进组织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机会和威胁,引导组织做出合适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4. 提高绩效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避免主观性评价带来的偏见和不公正现象,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性和有效性。

下面列举了几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 明确性原则。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经济原则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经济原则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经济原则以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经济原则为标题,本文将探讨在建立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的经济原则。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为了衡量其运营效益和实现目标的工具,因此经济原则的应用对于确保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资源利用效率原则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的考量。

评估指标体系应考虑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量与实现目标的关系,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益。

二、成本效益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考虑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效益。

评估指标应能够反映非营利组织在实现目标时所付出的成本,并能评估这些成本是否合理。

通过合理评估成本效益,非营利组织可以更好地控制经济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社会效益原则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应注重社会效益的评估。

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目标往往是为社会公益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准确衡量非营利组织为社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这些效益可以是社会福利的提升、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等方面的影响。

四、经济可行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行性。

即使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为社会公益服务,但其运营仍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

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评估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性,以确保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

五、风险管理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考虑非营利组织的风险管理。

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声誉风险等。

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评估和监测这些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非营利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六、透明度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注重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保障非营利组织运作的重要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评估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和管理透明度,以提高组织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经济原则,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社会效益原则、经济可行性原则、风险管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框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指标 体系
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挑战 与对策
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未来 发展
PART ONE
PART TWO
绩效管理是指 对非营利组织 的工作成果进 行评估和改进
组织文化:评估非营利组织组织文化的建设 和维护情况
员工培训:员工接受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员工满意度: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员工流失率:员工离职的比例 员工发展计划:员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
PART FIVE
资源有限:资金、 人力、物力等资 源有限,难以满 足绩效管理的需 求
目标模糊:非营 利组织的目标往 往难以量化,难 以进行绩效管理
汇报人:
云计算:提高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 力,降低成本
大数据:挖掘非营 利组织数据价值, 提高决策质量
人工智能:自动化 处理重复性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区块链:提高透 明度和信任度, 降低欺诈风险
国际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国际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成功案例
国际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挑战与应 对策略
国际非营利组织绩 效管理的启示与借 鉴意义
对策一:制定明确的 绩效目标
对策二:建立有效的 绩效评估体系
对策三:建立有效的 激励机制
PART SIX
数字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跨界合作:与其他组织或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影响力 创新驱动:鼓励创新,推动组织发展,提高竞争力

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和治理

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和治理

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和治理一、非盈利组织的绩效评估(一)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含义与性质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围绕明确非营利组织绩效这一目标,评估主体在一定的时限内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技术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进行测量、判定和评价的系统过程。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一个有机系统。

从静态的角度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由一系列的价值、指标、信息和方法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有机系统是将绩效评估过程中必要的指标体系、管理技术和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评估和改进非营利组织绩效水平提供了评估参照、管理规范和信息支撑。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包括明确评估目的、构建指标体系、制定评估方案、收集评估数据、计算数据信息、撰写评估报告等基本环节。

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的本质特性,其区别于一般企业绩效评估和政府绩效评估的独特特征有评估对象的特殊性、评估过程的复杂性、评估机制的多元性、评估体系的开放性和评估效用的公益性。

(二)开展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其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非营利组织绩效、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度的重要手段。

第一,绩效评估有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

通过评估可以使组织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对员工的业绩评价可以促使他们改善工作,提高素质,从而有利于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增进组织绩效。

第二,绩效评估有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独立性缺失、筹资能力不足、监督机制薄弱等原因造成其社会公信度不足。

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流向、社会公益效能和管理效率等都缺乏信心,通过绩效评估向公众展示非营利组织工作取得的成就,树立民众对他们的信心。

第三,绩效评估能促进非营利组织承担起公共责任。

非营利组织从事的大都是社会公益活动,应该承担起公共责任。

政府的财政拨款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是作为政府和捐赠人的委托人来代管公益产权的,因此必须承担起公共责任。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营利 组 织建 立 组织 品牌 、 树 立 社会 信誉 。 P e r f o r ma n c e( 绩 效 ), 旨在 通 过 评 估 提 高 非 营 利 组 织 的 效 率 ,促 进 组 织 织 发 展状 况 的相 对 全 面 的定 性 指 标 ,却 缺 乏定 量 指 标 进
E f e c t i v e n e s s( 效 果性 ),该指 标用 以描 述在 满 足公众 短期 目标 、 战术与战略等多个方面 , 被现代组织广泛利用 。 需求 以及 达成组织 目标 的过程 中,该组织提供 的服务及 所 做 出的贡献。E c o n o m y( 经济性 ),该指标 是指组织
强。
帮 助 组 织认 识 到 自身 的不 足 ,进而 改 进组 织 绩效 。
( 五 ) A P C绩效评估理论 A P C绩效评估理论是清华大学 N G O研究所的研究
成 果 ,是 邓 国胜 教 授 基 于 中 国 非 营 利组 织 现 状 和 特 点 提 出的。 其中 “ A . P C” 分别 指 的是 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 问责性 ),

l 1 7・
中国高校 管理
果 。O B E绩效评估模式能够深入、全面地反映组织任何 果为基础的评估模式 ( O B E ) 中, 虽然不仅含有财务绩效,

个 决 策 方 案 带 来 的 影 响 ,而 且 在 此 过 程 中能 够 有 效 地 但对于服务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忽视, AP C体系 和 平 衡 计 分 卡 则 在 评 估 中兼 顾 了 多 方面 成 分 ,全 面 性 较
总第 6 3 0期 第 3 I期




2 0 1 6 年 1 1 月

浅谈非营利组织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浅谈非营利组织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浅谈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作者:丁云青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24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日益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财务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工具,是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应当借鉴的有益因素之一,但是非营利组织缺乏企业那种科学、明确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希望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利益相关者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一、理论依据(一)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从系统的角度看,社会系统是由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三部分构成。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指出,非营利组织具有六个基本特征:第一,正规性。

它要求组织既要有合法身份,又要有法人资格。

也就是说组织不但要正式注册,还要有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二,民间性。

从组织机构上来讲,非营利组织应该与政府分离。

第三,非营利性。

非营利组织所进行的活动不是为其成员谋求利润的。

第四,自治性。

组织所进行的活动由组织自由安排,其活动和内部管理程序不受外界的控制和操作。

第五,志愿性。

不管是从组织的人员构成上还是从组织的活动中都有着明显的志愿参与成分。

第六,公益性。

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其中,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最重要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有效地承接了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所移交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公司治理理论最初建立在公司的传统法律模型之上,强调股东权利。

这种理论被称为股东中心理论(Shareholder—focused Theory),也称为“股东优先理论”(Shareholder Primacy)或“股东控制理论”(Shareholder Sovereignty),认为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强调和追求的是股东利益至上。

非营利组织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非营利组织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 运作指标
资金使用效率:该环保组织每单位经费投入所 完成的环保项目数量或金额,反映组织的资金 使用效率。
项目执行周期:该环保组织完成一个环保项目 所需的时间,反映组织的运作效率。
案例二:某环保组织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01 3. 影响力指标
02
公众参与率:参与该环保组织活动的人数占当地人口
的比例,反映组织的吸引力。
绩效测评指标的作用和意义
绩效测评指标可以用于衡量非 营利组织的业绩和效果,帮助 组织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绩效测评指标可以为组织提供 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促进组织 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测评指标可以用于比较组 织之间的绩效,帮助组织识别 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机会。
绩效测评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绩效测评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科 学、客观、全面、可操作等原则 ,以确保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收集信息,包括组织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及 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第三步
分析组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绩效测 评方法和指标。
第五步
实施绩效测评,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六步
根据测评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制定相应的改 进措施。
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和对象
应用范围
非营利组织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
案例三:某文化组织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2. 运作指标 资金筹措能力:该文化组织每年筹措的资金总额及增长率,反映组织的资金筹措能力及增长趋势。 项目创新指数:该文化组织完成的文化创新项目的数量及质量,反映组织的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案例三:某文化组织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在涉及到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政策改革,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绩效考核方面,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它们必须以更全面、科学的方式来考核其运作的成果,以确保其机构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因此,有必要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要从当前行业需求着手,充分考量行业特点,包括发展时期、活动特点、服务对象性质和目标等。

考核指标可以有以下几类:社会效益指标、服务指标、经营指标、资源投入指标、内部管理指标等。

这些考核指标可以与绩效考核的框架相协调,用以指导和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各项工作。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绩效考核的过程应该能够清晰的描述实施的流程,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也必须跟实际情况相符合。

此外,绩效考核指标还应该涵盖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便在实施考核时,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和机构。

最后,要有效地实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考核实施机制,具体而言,包括考核基本原则、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等。

考核应由专业机构完成,确保有公正、严格的考核标准和标准化的考核流程。

此外,应该能及时反馈考核结果,给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以帮助组织有效地改善经营效果。

综上所述,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应兼顾发展行业的特点和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及考核机制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及时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非营利组织建立更加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它们能有效地管理自身机构,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必须从发展行业特点、机构实际需求以及考核机制的可操作性和及时性着手,提出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及时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帮助非营利组织有效地管理自身机构,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营利组织奖励性绩效方案

非营利组织奖励性绩效方案

非营利组织奖励性绩效方案简介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其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适合非营利组织的奖励性绩效方案,以激励员工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奖励性绩效方案的设计原则- 公平公正:奖励应基于公平公正的标准,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偏好的影响。

- 可衡量:绩效指标应具有可量化的特性,以便量化员工的工作表现。

- 与组织目标一致:绩效目标应与组织的使命和战略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员工行为与组织利益一致。

- 激励持续提高:奖励应激励员工持续提高个人表现和组织整体绩效。

绩效评估指标为了确保奖励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建议采用以下绩效评估指标:1. 项目成果与质量:评估员工在项目工作中的表现,包括工作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和对组织影响力。

2. 团队合作与协调:评估员工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与同事沟通协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我提升与研究:评估员工在自我提升和研究方面的努力程度,包括参加培训、学术研究等。

4. 反馈与改进:评估员工在接受反馈和改进自身方面的能力。

5.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评估员工对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践行程度。

奖励机制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建议采取以下奖励机制:1. 绩效奖金:按照绩效评估结果,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绩效奖金,既是对员工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员工进一步提高绩效。

2. 节日福利:在重要节日或组织等特殊时刻,向员工发放节日福利,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3. 培训机会:提供员工参加培训、研究的机会,以促进员工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组织知识储备及人才储备。

4. 表彰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绩效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可以是口头表扬、荣誉证书等形式,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5. 场外活动:组织一些员工参与的场外活动,例如户外团建、志愿者活动等,既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也提升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

实施与监督为了确保奖励性绩效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监督,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绩效评估流程: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流程,包括评估指标的明确、评估方法的确定以及评估周期的规定。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体系设计一、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体系概述非营利组织(NPO)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变革和倡导公共利益来满足社会需求。

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经济回报,非营利组织的业绩评价体系设计面临独特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以衡量和提升非营利组织的表现。

1.1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的业绩评价对于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众信任和促进组织改进至关重要。

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组织识别优势和弱点,从而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1.2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的复杂性与营利性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往往多元且难以量化。

因此,设计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组织的使命、价值观、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

二、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构建一个全面的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1 使命一致性评价体系首先要确保组织的活动与其使命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这包括评估组织是否有效地传达其使命,并在所有层面上实现这一使命。

2.2 目标和的明确性明确的目标和是评价体系的核心。

组织需要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和时限性的目标(SMART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

2.3 财务健康财务健康是评价非营利组织业绩的重要指标。

这包括评估组织的预算管理、资金筹集能力、成本效益和财务透明度。

2.4 项目和服务质量非营利组织提供的项目和服务是其业绩评价的直接体现。

评价体系需要评估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2.5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满意度利益相关者,包括捐赠者、志愿者、受益者和合作伙伴,对非营利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评价体系需要考虑他们的需求、期望和满意度。

2.6 组织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是支持非营利组织业绩的基石。

评价体系需要评估组织的领导力、团队合作、员工发展和人才吸引与保留。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第一章:引言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社会影响的评估十分重要。

评估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可以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贡献及价值,为社会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其组织运作的效果和效益。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评估概述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评估是通过对其活动、项目或计划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测量和评估,来判断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的过程。

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第三章:构建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构建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透明性。

方法上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兼顾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综合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其中,财务效益包括投入成本、收入和利润等指标;社会效益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影响力等指标;环境效益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措施等指标。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某公益组织为例,通过对其活动的评估,分析其对受益人的影响和贡献,进一步改进组织的运作策略,提升社会影响力。

第六章: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和挑战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指标选择的主观性、数据采集的困难性和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完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推动评估结果的应用等。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绩效评价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绩效评价

近10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进入大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还不够完善,一些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出现很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政府、公众能有效地对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有必要对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开发具有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组织绩效评价是指对组织的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

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增强,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绩效既是管理部门公平公正地评价非营利组织作用的需要,也是非营利组织对自身发展做出正确评价的需要。

1.组织成长发展的需要任何组织的建立、发展,都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随时对组织的经营、运作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以充分认识组织自身的有效性。

通过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提示非营利组织的经营者认清组织的经营行为是否已经超越了非营利性的本质,并利用能够给出的量化指标进行检测。

对非营利组织的测定不仅要分析过去与当前组织行为的业绩,还要研究其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并能预测组织未来的发展状况。

2.相关利益群体知情权的需要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捐赠,再把募集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

捐赠者在捐出财物后虽不在拥有这些财务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但他们希望这些财物通过非营利组织的运作,能给受资助的个人或组织带来最大的帮助。

所以,捐赠者需要了解自己捐赠的资金的用途和使用效果。

为了避免这种问责交待机制流于形式,还需要有独立的评估机构来帮助公众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可以使相关利益群体了解组织运营的实际状况。

3.规范非营利组织行为的需要经费紧张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壮大的“瓶颈”,合理盈利,并把盈利所得用于公益事业,这是非营利机构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有些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评价机制,使其行为偏离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出现收费过高、追逐利润现象。

非营利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非营利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非营利组织评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1、基本情况
(1)组织资产
——
(2)会员数量及构成
——
(3)办公机构
——
(4)组织章程
——
(5)行为法人
——
(6)业务主管单位
——
组织治理
(1)治理结构的基本方面
——
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治理结构,从制度上确保非营利组织行为的规范
理事(或董事)的行为
理事成员商业交易
说明责任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达到一个或多个收人比例分配的限制,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它的理由
筹款的成本
筹款的成本必须是合理的,总的筹款和行政的成本必须合理,在相关的捐赠中,筹款的成本不得超过35%;总收入中,总的筹款和行政成本不得超过50%
净资产和赤字
留给下一个财政年度的净资产通常不超过当年经费开支的两倍或第二年预算的两倍;不允许有持续的赤字
对于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必须提交一份包括总部及附属机构财务内容的财务报告
4、资金使用
年度预算
应当准备一份详细的年度预算,与财务审计报告中的分类相一致,并提交理事会审议通过
使用资金的合理性
资金比例分配
所有来源的总收入中至少50%必须被用于与组织目的相关的项目和活动;在公众的捐赠中,至少50%必须被用于所申请的项目和活动,并与捐赠者的预期一致
专门委员会
理事会委员会的存在和构成是理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指标
干部的人事任免权
干部的人事任免权是除了财务权以外又一个决定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间接反映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治程度
3、公共责任
年度报告披露责任
寻求资助的组织有要求的,应当提供年度报告;如有要求,应当提供完整的年度财务状况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绩效度量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绩效度量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绩效度量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财务管理的绩效度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绩效度量方法和工具。

二、财务目标的设定在度量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绩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财务目标的设定。

非营利组织通常有多个财务目标,如保持财务健康、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目标需要根据组织的特定定位和使命来确定,并且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三、财务指标的选择与度量1. 资金筹集效率资金筹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度量资金筹集效率的指标包括资金筹集成本、筹集周期和筹集动员能力。

资金筹集成本反映了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所需的费用,筹集周期衡量了筹集资金所需的时间,筹集动员能力则表征了组织筹集资金的能力。

2. 资金运用效益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用效益能够衡量其活动的效果和价值。

度量资金运用效益的指标包括项目投资回报率、项目绩效评估和运作费用占比等。

项目投资回报率反映了非营利组织在特定项目上获得的经济回报,项目绩效评估则评估了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运作费用占比则反映了非营利组织筹集经费与实际项目开支之间的比例。

3. 财务稳定性财务稳定性是非营利组织保持运营和增长的基础。

度量财务稳定性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资金储备等。

资产负债比率反映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杠杆程度,流动比率衡量了非营利组织偿付能力的强弱,资金储备则表示了组织在应对不确定性时的能力。

4. 财务透明度财务透明度是非营利组织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

度量财务透明度的指标包括财务报告披露程度、审计报告意见和遵守合规要求等。

财务报告披露程度反映了非营利组织对于财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审计报告意见则表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合规要求则反映了非营利组织是否遵循相关法规法规定。

四、绩效度量工具和系统建设为了有效度量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绩效,可以借助绩效度量工具和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构建作者:陶敏来源:《学会》2018年第08期[摘要]以Z公益组织为例,探索构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方法,为解决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借鉴。

首先从平衡计分卡(BSC)理论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专家问卷进行指标筛选和改进,从而设计出服务对象、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和公益性5个维度,共13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

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经过发放指标相对重要性的专家矩阵打分问卷和加权平均后,形成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形成Z公益组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一、引言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组织性等特征的社会公益组织[1]。

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满足社会多元需求方面具有政府和营利组织难以替代的优势,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绩效评价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工作规范、检测组织使命和目标完成情况的基本手段,并进而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是成功开展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对于实施规范有效的非营利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比,一方面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宗旨,不能用利润等单一的经济指标对组织的产出进行衡量;另一方面受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产品形态影响,其绩效评估体系往往难以适用客观的量化指标。

因此,如何实现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建立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成为非营利组织运营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以构建Z公益组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例,首先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理论框架設计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问卷的方式改进指标体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为最终的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此探析非营利组织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方法,希望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借鉴。

二、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一) Z公益组织简介Z组织是一家注册于上海的专注于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公益机构,旨在通过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为主线、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项目运营模式,推动传统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转变,从而实现培养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公益目标。

Z公益组织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为合作学校进行中学教师培训,然后通过教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社团举办ETS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赛的方式,提高中学生的探索发现和社会实践能力,其基本运营流程如图1所示。

自2013年2月成立至今,Z公益组织已经签约60所合作中学,累计培训教师1600 人次,服务约85500名学生和3000名老师,其中在合作学校内设置的学生社团,组织了近130场各类分享交流活动,吸引学生志愿者4280多人。

(二)平衡计分卡原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的Norton在1992年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的管理思想。

所谓平衡计分卡,是将策略、愿景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的一项战略性管理制度,它在保留传统财务构面的指标来衡量有形资产的同时,纳入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无形资产或智慧资本,从而实现来自外部评估(如股东与顾客)与内部评估(如企业流程、创新、学习与成长),过去的成果评估与未来的绩效动因,客观面(如成果衡量)与主观面(如绩效动因)这三方面评估间的平衡关系,其主要构成及其关系如图2所示[2]。

这种评估方法目前主要在企业绩效评估时较为成熟,但Kaplan和Norton在1996年强调,若用平衡计分卡来衡量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时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两种机构都特别强调组织的使命与愿景,同时他们指出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评估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不在于财务上的利润,而在于是否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第二,虽然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但也可以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做适当的调整[2]。

(三)构建Z公益组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笔者与Z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交流后确定了Z公益组织绩效评估目标,并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要求,结合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划分,初步设计出18个二级指标和60多个三级指标,然后请10位专家(包括4位教授和6位社会组织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李克特五级量表打分后,综合专家意见,鉴于公益组织的非营利性方面的重要性,遂增加公益性维度,同时删除财务维度方面的偏营利化指标,并依据专家打分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进一步将指标筛选至13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从而形成最终的Z公益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服务对象维度(B1)。

相比于营利组织的平衡计分卡,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使命被置于平衡计分卡的最重要地位,并更为关注组织的顾客(即服务对象),而不是财务利益相关者[3]。

服务对象的评价反馈对于改进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Z公益组织的主要服务对象,在这一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教师(C1)和中学生(C2)两个方面考虑。

教师方面选用的指标包括:主讲人知识水平(C11);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C12);后续指导帮助的有效程度(C13);教师满意度(C14)。

中学生方面选用的指标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科学性和趣味性(C21);评委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和公正透明度(C22);提供资源和帮助程度(C23);探索思考和合作实践能力的提升(C24)。

2.财务维度(B2)。

财务管理的优劣关乎非营利组织能否运营生存下去,并且为了提高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非营利组织有必要向社会公众和资金提供者说明他们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财务资源,因而财务层面的绩效指标用以衡量组织是否在提供服务时取得了效率、效益和成本这三者之间的平衡[3],所以这一层面主要从筹资能力(C3)和运营能力(C4)两方面进行评价。

筹资能力方面选用的指标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率(C31);筹资费用率(C32);企业捐赠增长率(C33);基金会及个人捐赠比率(C34)。

运营能力方面选用的指标包括:收入支出比率(C41);行政支出占总支出比率(C42)。

3.学习与成长维度(B3)。

学习与成长解决的是非营利组织发展活力的问题,是提高组织内部运营管理能力的基础,并且组织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大的效用价值,所以这一层面将从组织同外部的沟通协作(C5)与内部的发展情况(C6)进行考察。

组织同外部的沟通协作方面选用的指标包括:社会公众满意度(C51);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程度(C52);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程度(C53)。

内部发展情况方面的指标包括:内部员工满意度(C61);员工教育培训机会(C62);组织文化与团队建设(C63);志愿者数量增长率(C64);志愿者流动率(C65);志愿者培训频率(C66)。

4.公益性維度(B4)。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非营利性,考虑大多非营利组织主要从事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益事业,因而非常有必要增加公益性维度,结合Z公益组织的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从公益性的实现程度(C7)和公益性的投入程度(C8)两方面进行评价。

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方面的指标包括:新增合作学校的数量增长率(C71);教师培训频率(C72);学生社团举办分享会频率(C73);参加ETS大会学生人数增长率(C74)。

公益性的投入程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公益事业支出占总支出比率(C81);公益事业支出增长率(C82)。

5.内部业务流程维度(B5)。

有效地实现组织使命意味着需要不断优化组织内部业务流程,这也是平衡计分卡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有建立一套灵活、全面的内部业务流程,才能不断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有效地发展,因而这一层面的绩效指标将从更加宏观方面进行考虑,主要包括5个方面: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C8);部门间工作的协调性(C9);年度任务完成情况(C10);有效而健全的信息系统(C11);领导层的管理监督能力(C12)。

三、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权重确定与分配是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能否客观、合理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整体绩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鉴于Z公益组织多目标绩效管理的要求及平衡计分卡良好的层次架构特征,所以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Z公益组织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一)层次分析法原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 L. 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通过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最终形成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等,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对决策结果难于准确计量的情境,它的突出特点在于通过对复杂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较为简便的决策方法[4]。

该方法有机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手段,能利用较少的信息对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过程1.建立梯阶层次结构。

将非营利组织的绩效作为需要评价的总目标层A,服务对象维度、财务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公益性维度和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作为一级指标B={B1, B2,B3,B4,B5},同理得到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层次结构图如图3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主要步骤包括:(1)设计专家矩阵打分问卷上,以9级分制作为各个指标间两两相对重要性比较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2)共回收6份专家问卷,筛选出4份有效问卷,再对专家打分的各项数值加权平均后构造判断矩阵。

一级指标矩阵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

3.计算相对重要程度和一致性检验。

计算相对重要程度:(1)计算判断矩阵A中每一行元素的乘积:;(2)计算Mi的n次方根:;(3)对向量W1进行归一化:。

一致性检验:(1)计算最大特征根:;(2)计算一致性指标;(3)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如表3所示)计算C.R.:;(4)当C.R.上述步骤通过将构造的判断矩阵的具体数值输入YAAHP软件中得到一致性检验结果和各层次指标的相对权重系数。

经检验,各层次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即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因而权重分配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