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试辅导: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笔记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笔记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笔记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主要传染源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褐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
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EHF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
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至于其他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3.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1)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黏膜及胃肠黏膜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4.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卵巢的固定方式卵巢除借助卵巢系膜固定于子宫阔韧带外,还借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与盆腔侧壁及子宫相连。
悬韧带卵巢悬韧带(Suspensoryligamentofovary)是腹膜皱襞,其内含有卵巢动、静脉、淋巴管、卵巢神经丛、少量平滑肌纤维和致密的结缔组织等。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一)疾病概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固其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又称肾源综合征出
血热,其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复杂多变,典型病例具有发
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老
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易感人群以成
年人居多,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有全身中毒症,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征),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第4-6病日,迟者于第9病日左右出现),少尿
期(是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少尿一般发生于第5-8病日,
一般为2-3天),多尿期,恢复期(一般尚需1-3个月,体力
才能完全恢复),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
象,而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期、休克和少尿期之间的重叠。
(三)人群预防:
采取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四)个体预防:
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为此必须做到:
1.整治环境卫生,投放毒饵,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家。
2.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
3.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
4.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伏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
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流行性出血热
29
3.重型 ① 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渗出现象严 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者。 ② 病程中收缩压低于70 mmHg,或脉压差 小于20 mmHg,并呈临床休克过程者。 ③ 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 ④ 肾脏损害严重,少尿持续在5日以内者, 或尿闭在2日以内者。
30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症 候群。 ① 难治性休克。 ② 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 ③ 肾脏损害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日或尿闭 在2日以上;或尿素氮超过42.84mmol/L 以上。 ④ 心力衰竭,肺水肿。 ⑤ 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如脑水肿、脑出血、 脑疝形成者。 ⑥ 严重继发感染。 ⑦ 其他严重合并症。
20
根据病情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低血压倾向:收缩压低于100mmHg,脉压 差于小于30mmHg,血管音低;眼结膜轻度 水肿,血红蛋白有增高趋势;恶心、呕吐, 烦躁不安等;脉搏增快,尚清楚触及。 2.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高血压 患者比原有血压降低20~30 mmHg,脉压差 于小于20 mmHg;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 症状较明显;眼结膜水肿,血红蛋白升高, 大于150g/L;脉搏增快而细弱。
34
(三)肺水肿 肺水肿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有两种 情况。 1.心衰肺水肿:可以由肺毛细血管受损,肺 泡内大量渗液所致,亦可由高血容量和心 肌损害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增快,咳 泡沫样粉红色痰,发绀和满肺啰音。
35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肺毛细 血管受损。通透性增高,使肺间质液大量渗出。 此外,肺内微小血管血栓形成和肺泡表面活性 物质生成减少均能促成ARDS。临床表现为呼 吸急促,30~40次/分。早期没有发绀和肺部 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斑点状或片状阴影, 肺野外带阴影浓,而边缘薄,呈毛玻璃样。血 气分析PaO2低于8.0kPa(60 mmHg),并进行 性降低。肺泡氧分压明显增高,达4.0kPa(30 mmHg)以上。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考试题及答案_0.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EHF 常见并发症有腔道出血、肺水肿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某女,47岁,发热、头痛7天,无尿1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瘀点、瘀斑,血压130/90mmHg ,血常规:WBC28.0×10/L,异型淋巴细胞20%,Hb110g/L ,PLT42×10/L。
尿蛋白++,住院第2天突然出现失语,左侧肢体偏瘫,抽搐、昏迷,血压190/120mmHg ,左侧巴氏征阳性,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A .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 B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脑 水肿、脑疝形成 C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 D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力衰竭 E .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和败血症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男,39岁,民工,于11月30日就诊,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4天,在当地医院注射安痛定并输液无好转,早晨突然昏倒在厕所,立即测血压为75/40mmHg ,急送上级医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下列的治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输入纯葡萄糖液B.复方醋酸钠液C.5%碳酸氢钠D.20%白蛋白E.低分子右旋糖酐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多项选择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处理,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有无消化道出血均可导泻治疗合并高血容量综合征者B.低血压休克期补液应晶胶结合,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全血和白蛋白C.防治感染忌用对肾有毒性作用的抗生素D.发热期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E.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需透析治疗本题答案:A, 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单项选择题患者25岁,男性,农民,发热伴头痛、全身疼痛5天,尿少1天于11月18日来诊。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是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等排出体外,其传播是多途径的,可有以下几种:
1.接触传播被带病毒动物咬伤或皮肤黏膜伤口直接接触含有病毒的鼠排泄物、血液等而感染。
2.呼吸道传播通过带有病毒的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感染。
3.消化道感染进食被疫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4.虫媒传播寄生于疫鼠身上的革螨、恙螨等在本病的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5.垂直传播EHFV可经人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流行性出血热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亦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为特征。
(一)病原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但不会引起全国大流行。
2.传播途径: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目前认为其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也常见。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人呈隐性感染状态,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资料
第一部传染病学第一单元总论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 病原体、人体、外环境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 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 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人体及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 不出现临床症状, 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发病的两个因素: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及再燃;后遗症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 猩红热, 天花, 麻疹, 斑疹伤寒, 伤寒六、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 乙类25种, 丙类10种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一、病原学1.甲肝(HAV): 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2.乙肝(HBV): 属嗜肝DNA病毒3.丙肝(HCV): 单链RNA病毒4.丁肝(HDV): 缺陷的单链RNA病毒5.戊肝(HEV): 属杯状病毒二、流行性1、甲、戊型;传播途径: 粪-口;传染源: 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
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
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 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染源: 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2.病理(1)急性肝炎: 肝细胞变性坏死, 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 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 边缘薄质软, 包膜皱缩;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 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2013年中西医师传染病学流行性出血热考试试题
2013年中西医师传染病学流行性出血热考试试题一、A1型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2.0分,共20.0分。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由一种RNA病毒引起的B 具季节性和周期性C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D 皮疹多为出血性E 都具典型的五期经过【正确答案】:E【本题分数】:2.0分第2题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损害最明显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脑实质D 肾脏E 肺【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2.0分第3题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A 继发细菌感染B 小动脉痉挛C 高热、汗出、呕吐所致血容量下降D 严重腔道出血E 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正确答案】:E【本题分数】:2.0分第4题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B 血中BUN和Cr即开始下降C 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D 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E 可发生休克【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2.0分第5题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的五期经过顺序正确的是()A 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B 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 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D 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 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2.0分第6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情况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白细胞总数增高。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3)
概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病程呈五期经过。
一、病原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黑线姬鼠、褐家鼠
传播途径
1、动物源性传播
⑴呼吸道传播
⑵消化道传播
⑶接触传播
2、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3、螨媒传播
三、发病机制:
1、病毒致病作用
2、免疫作用
(1)细胞因子的致病作用
(2)免疫复合物的致病作用
休克、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四、基本病理变化
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
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发热期
(1)发热;
起病急骤,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3~7日,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
①“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和全身酸痛、疲惫
②胃肠中毒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③重者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如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3)毛细血管损害;
⑴充血与出血
充血——颜面、颈、上胸部显著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结膜、咽部充血
出血——
皮肤:腋下和胸背部,呈搔抓样或条索点状淤点。
粘膜: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
其他:少数鼻衄、咯血、黑便或血尿,重者皮肤大片瘀斑或腔道大出血。
1 2 3 下页。
流行性出血热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属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 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 源性疾病,分布于亚、欧、非洲和美洲32个国 家和地区,我国本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目前除 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均 有病例报道,其发病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 90%以上,严峻的事实表明,在今后相当时期 内我国的HFRS防治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流 行性出血热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 肾衰为主要临床表现。
(六)并发症治疗
ARDS:高频通气或应用呼吸机行人工终末正压呼 吸+大剂量激素。 自发性肾破裂:小的裂口可行保守治疗,大者进行 手术缝合。 消化道出血、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应采取 相应措施。
小结
出血热治疗上的反指征
1. 发热期不用退热药
2. 原发性休克不宜用血管活性药,忌输血,忌 单输葡萄糖液 3. 少尿期不宜静滴低佑、20%甘露醇、平衡盐 、5%糖盐水、输血 及白蛋白,如有血透条件 可输新鲜血及白蛋白。但忌高蛋白质饮食
地区性:
主要分布于亚洲, 次为欧洲和非洲
(五)、预防
疫情监测 防鼠灭鼠 食品和个人卫生
发病机制与病解
病毒进入细胞是通过ß3整合素介导,该整合素位于 血小板、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具有调节血管 渗透性和血小板功能,所以ß3整合素与汉坦 病毒致病有关。
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
病 毒 直 接 作 用
病毒血症
广泛小血管病
变 内皮细胞肿胀 变性坏死
扩张(充血)
通透性
脆性
血浆外渗
组织水肿 血液浓缩
血 容 量
休克
低血压
发热
出血
免疫 作用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A1型题: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A.细菌B.立克次体C.病毒D.螺旋体E.支原体。
2.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家鼠B.黑线姬鼠C.棕背鼠D.田鼠E.红背鼠3.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
死4.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B.心肌损害C.继发严重感染D.腔道大出血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5.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B.类肝素物质增多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6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7.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A.发热期f低血压期f多尿期f少尿期f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f低血压期f少尿期f恢复期C.发热期f低血压期f少尿期f多尿期f恢复期D.发热期f中毒期低血压期f少尿期f恢复期E.发热期f出疹期f少尿期f多尿期f恢复期8.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A.白细胞总数增高B.血小板减少C.血红蛋白下降D.中性粒细胞增多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9.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颅内感染B.低血钾C?血浆外渗D.抗病毒药物所致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10.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野生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B.其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A.血液透析疗法是解决尿毒症的好方法B.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1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C?尿中可见膜状物D.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出血,充血,肾损害E.特异性IgM抗体1: 20以上12.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情分析: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情分析: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最重点是什么?1.病原2.休克、出血、肾损害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五期经过及三种主要表现4.血、尿常规及特异性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一、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又称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
二、流行病学(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宿主动物: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
传染源:鼠类(二) 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母婴传播5.虫媒传播:寄生于鼠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四)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人群分布三、临床表现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
典型病人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
(一)发热期(二)低血压休克期多数发热末或热退时出现,少数热退后发生。
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严重者神志恍惚、紫绀、DIC、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衰。
(三)少尿期多继低血压休克期,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
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
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
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重者腹水、高血容量综合征、脑水肿。
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
(四)多尿期每日尿量增至2000ml即进入多尿期,多者可达4000~10000ml 以上。
多尿初期,氮质血症、高血压和高血容量仍可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至尿量大量增加后,症状逐渐消失,血压逐渐回降。
此期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等)及继发感染、休克。
(五)恢复期一般需1~3个月,体力完全恢复,但有的病人肾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
四、诊断(一)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早期“三痛”“三红”,临床五期经过。
(二)流行病学史;居住或近期到过本病疫区,居住地有鼠。
传染病学指导: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般依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流⾏病学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综合性诊断,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疫区,⾮流⾏季节,以及对不典型病例确诊较难,必须经特异性⾎清学诊断⽅法确诊。
1.流⾏病学资料发病季节,于病前⼆⽉曾在疫区居住或逗留过,有与⿏、螨及其他可能带毒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曾⾷⽤⿏类排泄物污染的⾷物或有接触带毒实验动物史。
2.症状起病急,有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呕吐、腹痛、腹泻等,常依次出现低⾎压、少尿及多尿现象。
3.体征 (1)⽑细⾎管中毒症⾯、颈、上胸部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眼球结合膜、咽部及软腭充⾎;咽部、液下、前胸等部位可见出⾎点(点状、条索状、簇状);重者可见⼤⽚瘀斑或腔道出⾎。
(2)渗出体征球结合膜及眼睑、⾯部因渗出⽽⽔肿,肾区有叩痛。
4.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中出现蛋⽩,且逐渐增多,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
(2)⾎象早期⽩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随病程进展增⾼,重者可出现类⽩⾎病反应,并可出现异形淋巴细胞,重者达15%以上。
⾎⼩板计数下降,以低⾎压及少尿期最低。
红细胞及⾎红蛋⽩在发热后期和低⾎压期因⾎液浓缩⽽升⾼。
(3)⾎尿素氮(BUN)或肌酐值逐渐增⾼。
5.特异性⾎清学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法,以EHFV抗原⽚,检测患者双份⾎清,恢复期⾎清IgG荧光抗体效价增⾼4倍以上者可确诊。
如早期IgM荧光抗体阳性,或⽤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尿细胞内病毒抗原阳性者,可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有条件者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法、反向被动⾎凝法进⾏特异性诊断。
6.病程经过本病应具备发热、出⾎、肾损害三⼤主征。
其病程中多有发热、低⾎压、少尿、多尿及恢复期等五期经过。
如经合理治疗或轻型病例可不出现低⾎压及少尿期,但多有发热及多尿两期,重者可有两期或三期重叠现象。
(⼆)早期诊断要点 1.在流⾏地区、流⾏季节如有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辅导
出血熱的病因:
出血熱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
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1.宿主動物和傳染源
主要是小型齧齒動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認為人群普遍易感,隱性感染率較低,一般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表現介紹:
1.發熱期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細血管損害引起的症狀。
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
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
2.低血壓休克期
多在發熱4~6日,體溫開始下降時或退熱後不久,主要為失血漿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現。
患者出現低血壓,重者發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少尿期與低血壓期常無明顯界限。
4.多尿期
腎臟組織損害逐漸修復,但由於腎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以致尿量顯著增多。
第8~12日多見,持續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極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5、恢復期
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恢復,尿量減至3000ml以下時,即進入恢復期。
尿量、症狀逐漸恢復正常,復原需數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題(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九章流行性出血热A1型题:1.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A. 细菌B. 立克次体C. 病毒D. 螺旋体E. 支原体。
2. 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 家鼠B. 黑线姬鼠C. 棕背鼠D. 田鼠E. 红背鼠3. 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A.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B. 血管和淋巴管內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C. 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D. 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E. 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
死4.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B. 心肌损害C. 继发严重感染D. 腔道大出血E. 小血管通透性增如,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5. 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A. 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类肝素物质增多B)流彳亍性出血热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題(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D. 血管因子消耗缺乏E.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6.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 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B.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 肾小管重吸收亢进D.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E. 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7.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A. 发热期T低血压期T多尿期T少尿期T恢复期B. 发热期多尿期T低血压期T少尿期T恢复期C. 发热期T低血压期T少尿期T多尿期T恢复期D. 发热期T中毒期低血压期T少尿期T恢复期E. 发热期T出疹期T少尿期T多尿期T恢复期8. 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A. 白细胞总数增高B. 血小板减少C. 血红蛋白下降D. 中性粒细胞增多E.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9. 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 颅内感染B. 低血钾C. 血浆外渗D. 抗病毒药物所致E. 电解质失衡综合征10.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37-2 (1)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37-2(总分:4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7,分数:37.00)1.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由一种RNA病毒引起的B.具季节性和周期性C.鼠类是主要传染源D.皮疹多为出血性E.都具典型的五期经过(分数:1.00)A.B.C.D.E. √解析:2.在加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提高医务人员的A.业务技术水平B.职业道德素质C.职业观念D.职业理念E.职业责任(分数:1.00)A.B. √C.D.E.解析:3.生命质量的衡量标准不包括的是A.个体生命健康程度B.个体生命德才素质C.个体生命优化条件D.个体生命治愈希望E.个体生命预期寿命(分数:1.00)A.B.C. √D.E.解析:4.关于医德教育意义的叙述,不包括A.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C.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D.形成稳定的人格倾向E.形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分数:1.00)A.B.C.D. √E.解析:5.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是A.迎香B.听宫C.通里D.神门E.下关(分数:1.00)A.B. √C.D.E.解析:6.潜伏期是指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E.自接触传染源至典型症状出现(分数:1.00)A.B.C. √D.E.解析: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施行的日期是A.2003年9月1日B.2003年4月7日C.2003年10月1日D.2003年12月1日E.2004年1月1日(分数:1.00)A.B.C. √D.E.解析:8.有关AIDS艾滋病前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常有浅表淋巴结肿大B.可有持续性发热C.可出现脾肿大D.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E.有传染性(分数:1.00)A.B.C.D. √E.解析:9.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是A.外周神经痛B.癫痫小发作C.帕金森病D.心绞痛E.失眠(分数:1.00)A. √B.C.D.E.解析:10.治疗饮食停滞型胃痛,除主穴外,还应加用A.三阴交、内庭B.膈俞、胃俞C.胃俞、脾俞D.下脘、梁门E.气海、关元(分数:1.00)A.B.C.D. √E.解析:11.硫脲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不包括A.甲亢轻症B.手术前准备C.甲状腺危象的治疗D.甲亢不宜手术者E.单纯性甲状腺肿(分数:1.00)A.B.C.D.E. √解析:12.“危害公共卫生罪”是依据哪部法律定罪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分数:1.00)A.B. √C.D.E.解析: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立法的核心目的是A.保证药品质量B.加强药品监督C.药品价格管理D.药品广告管理E.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分数:1.00)A.B.C.D.E. √解析:14.有关SARS进展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B.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进行性加重C.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D.肺部阴影发展迅速E.多数患者出现ARDS(分数:1.00)A.B.C.D.E. √解析:15.基因工程的伦理原则中不正确的是A.集中用于疾病的治疗,而不是用于“优生”B.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C.保护基因隐私和反对基因歧视D.利用基因进行胚胎克隆E.努力促进人人平等、民族和睦和国际和平(分数:1.00)A.B.C.D. √E.解析:16.下列哪种消毒措施对HIV不敏感A.高压蒸汽消毒法B.75%乙醇C.0.2%次氯酸钠D.焚烧E.紫外线(分数:1.00)A.B.C.D.E. √解析:17.道德的主要特征是A.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B.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C.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D.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E.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分数:1.00)A.B.C.D. √E.解析:18.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标志物是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cE.抗-HCV(分数:1.00)A.B.C.D. √E.解析: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消防安全事件E.领导责任事件(分数:1.00)A. √B.C.D.E.解析:20.治疗太阳头痛,应配用A.印堂、攒竹、合谷B.率谷、外关、足临泣C.血海、膈俞、内关D.天柱、后溪、申脉E.太冲、内关、四神聪(分数:1.00)A.B.C.D. √E.解析:21.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厥阴肝经C.足太阴脾经D.足少阴肾经E.足太阳膀胱经(分数:1.00)A.B.C.D. √E.解析:22.预防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A.丙种球蛋白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C.乙肝疫苗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E.乙肝疫苗加丙种球蛋白(分数:1.00)A.B.C.D. √E.解析:23.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A.十四经穴、奇穴、特定穴B.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C.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D.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E.十二经穴、奇穴、五输穴(分数:1.00)A.B. √C.D.E.解析:2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调整的对象是依法取得医师资格并经注册A.在医疗、预防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B.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C.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D.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E.在医学院校中教授医学专业的人员(分数:1.00)A.B.C.D. √E.解析:25.对于肠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B.治疗带菌者C.预防性服药D.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分数:1.00)A.B.C.D.E. √解析:26.慢性菌痢的病程时限是A.超过1年B.超过6个月C.超过2个月D.超过2周E.时限不定,反复发作(分数:1.00)A.B.C. √D.E.解析:27.下列关于氯丙嗪的药理作用,错误的是A.抗精神病作用B.抗抑郁作用C.镇静和催眠作用D.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E.镇吐作用(分数:1.00)A.B. √C.D.E.解析:28.医务人员进行医德修养应除外A.坚持在医疗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品德,检验自己在修养上所下的功夫B.坚持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实践中认识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C.要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D.要不断陶冶医疗情感,形成医德行为和习惯E.要学会“慎独”,这是医德修养的极高境界(分数:1.00)A.B.C.D. √E.解析:29.符合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是A.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B.研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C.研究医学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的科学D.研究道德的形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道德科学或道德哲学(分数:1.00)A.B.C. √D.E.解析:30.以下哪项不是后溪穴的主治病证A.腰背痛B.耳聋C.癫狂痫D.瘰疬E.疟疾(分数:1.00)A.B.C.D. √E.解析:31.用于脑水肿最安全有效的药是A.山梨醇B.高渗葡萄糖C.速尿D.甘露醇E.氢氯噻嗪(分数:1.00)A.B.C.D. √E.解析:32.治疗蛇串疮的主穴是A.曲池、血海B.阿是穴、夹脊C.太冲、三阴交D.血海、内庭E.大椎、曲池(分数:1.00)A.B. √C.D.E.解析:33.以下除哪穴外,均可以治疗胃腑疾患A.天枢B.内庭C.丰隆D.列缺E.足三里(分数:1.00)A.B.C.D. √E.解析:34.有关消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消毒是针对有确定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B.对传染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按规定处理也属消毒C.对传染病住院患者污染过的物品可待其出院后集中消毒D.对有病原体携带者(没有发病)存在的场所可以不消毒E.饭前便后的洗手不属消毒的范畴(分数:1.00)A.B. √C.D.E.解析:35.左旋多巴的临床应用是A.脑膜炎后遗症B.乙型肝炎C.失眠D.心血管疾病E.肝性脑病(分数:1.00)A.B.C.D.E. √解析:36.流脑典型脑脊液外观是A.稍混浊B.毛玻璃样C.绿色脓样D.米汤样E.血水样(分数:1.00)A.B.C.D. √E.解析:37.重型霍乱患者治疗关键是A.大量口服补液B.有效抗菌治疗C.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D.禁食E.快速静脉补液(分数:1.00)A.B.C.D.E. √解析:二、A2型题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最重点是什么? 1.病原 2.休克、出血、肾损害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五期经过及三种主要表现 4.血、尿常规及特异性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一、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又称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
二、流行病学(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宿主动物: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
传染源:鼠类(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母婴传播 5.虫媒传播:寄生于鼠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四)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人群分布三、临床表现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
典型病人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
(一)发热期
发热
起病急骤,发热39℃以上,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日;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全身中毒症状
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
少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称为“三痛”。
毛细血管损害
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
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
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条索状、抓痕样或点状瘀斑。
(二)低血压休克期多数发热末或热退时出现,少数热退后发生。
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严重者神志恍惚、紫绀、DIC、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衰。
(三)少尿期多继低血压休克期,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
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
一般以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
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重者腹水、高血容量综合征、脑水肿。
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
(四)多尿期每日尿量增至2000ml即进入多尿期,多者可达4000~10000ml以上。
多尿初期,氮质血症、高血压和高血容量仍可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至尿量大量增加后,症状逐渐消失,血压逐渐回降。
此期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
低钠等)及继发感染、休克。
(五)恢复期一般需1~3个月,体力完全恢复,但有的病人肾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