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1新版沪教版16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溶液②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③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特征、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教学难点:乳化现象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究一: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引入】本节课起我们将共同学习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像我们将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糖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碘酒等等。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
【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
【教师设问】物质分散到水中情况是否一样?【演示实验】硫酸铜、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交流讨论】看情况可以提示从相同和不同之处入手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溶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溶液的概念【总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讨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溶液的特征有哪些?(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探究二:物质溶解的现象【提问】根据前面的内容回到下列各溶液的颜色:CuSO4溶液、FeCl3溶液、FeSO4溶液、KMnO4溶液、NaCl溶液、【说明】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过渡】物质溶于水会形成不同颜色的溶液,那么温度是否会发生改变?【学生实验】请三位学生做溶解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的温度变化实验【小结】物质溶解时可发生温度变化:溶解硝酸铵时温度会降低、溶解氢氧化钠时温度会升高(补充说明溶解浓硫酸时温度也是升高)探究三:加速溶解的方法【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小结】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颗粒的大小等【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示】控制变量法【课堂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作业】1、阅读课本155页拓展视野:乳化作用2、课本159页1、2、3、6、8第二课时探究: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交流讨论】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⑴溶液的判别①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三、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四、溶解时的热效应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例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知识点二:溶液的基本特征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三:溶液与浊液例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知识点四:溶解时的热效应例5.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知识点五:综合应用例6.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九年级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中的内容。
该课题属于一节概念课,核心知识是溶液和浊液的区分以及溶液、溶解、乳化等概念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与之前学过的混合物、构成物质的微粒等知识联系较多,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在第七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知识中,许多物质间的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又为新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和经历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一系列物质分散在水中的现象,认识了不少溶液,并知道了一些溶液的用途,但是学生并不清楚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方式和状态;学生熟悉洗洁精的去油污效果,却不了解其中的原理。
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原有的自己认知联系起来,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通过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素养。
(2)通过溶解與乳化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从宏微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课本上虽然有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粉笔灰和食用油等五种物质分散在水中的实验,但似乎缺少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乐趣。
从中国美食镇江锅盖面中得到启示,锅盖面的调料在水中的分散更好地解释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演示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再讨论吃完锅盖面后如何清洗碗上的油污,这样整节课就能很自然地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乳化、溶解串联起来,完整地融合在同一个情境中,让学生真实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实录1.课堂引入【视频】风味中国年-镇江锅盖面【教师】镇江人每天要从一碗锅盖面开始,锅盖面的特色是锅里煮,盖其中,面美味。
如何使面美味,重点看调味品,老师找到了锅盖面的独家秘方。
【学生】(很开心)鼓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2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2新版沪教版一、预习导学: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_____ _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_____ _(填“吸收”或“放出”,下同)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_____ _;有些物质溶于水时_____ _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 _。
2.水、食盐水、蔗糖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食盐溶于水能生成自由移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 __ ,凝固点 __ 。
二、课堂检测反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白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熟石灰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4.在严寒的冬季,下列厨房用品容易结冰的是 ( )A.纯净水B.白醋 C.盐水 D.白酒5.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向汽车水箱中加入的物质是 ( )A.乙醇 B.乙酸 C.乙二醇 D.乙醚6.下列物质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是 ( )A.糖水 B.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晶体7.用汽油洗去植物油和用洗衣粉洗去植物油原理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
8.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填写微粒符号);蔗糖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填写微粒名称)。
溶液能导电,而溶液不能导电。
三、课后作业: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2.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 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B.蔗糖水是透明的液体C.蔗糖水的凝固点低于0℃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3.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A.用熟石灰配制成粉喷涂墙壁的涂料 B.医院里配制使用的消毒酒精C.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 D.摔伤后涂擦在伤口处的碘酒4.如右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5.少量固体溶于水后引起溶液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2019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6.1.2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新版)沪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2.记住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性质,并能借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记住大部分溶液都具有导电性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的原理,记住部分不导电溶液的名称。
【学习重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难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1、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其中显示电性的是哪个?3、溶液的特征有哪些? 【新知导学】:1、稀硫酸是将硫酸溶于水形成的,且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请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符号?下列物质也是由离子构成的,试写出其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酒精溶解于水,是以什么形式分散的?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设计实验:现有试管、玻璃棒、温度计,探究NaOH 、NaCl 、NH 4NO 3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用量:约一药匙,水的体积:约15ml 。
)活动二、溶液的性质 【联想与启示】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原因是)【归纳】1、凝固点降低2、沸点升高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演示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1.学习目标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来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5).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4.教学内容第1课时一、溶解与乳化1.溶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①均一性:。
例:。
②稳定性:。
例:。
(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
(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2.悬浊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3.乳浊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5)乳化与乳化作用:①乳化的定义:。
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常见的乳化剂: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江苏省扬州九年级化学全册 6.1.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与实验探究,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2.了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化现象3.通过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可能因素等实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乳化现象。
【学习难点】溶液的特征的微观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纯净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如、混合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如、2、高锰酸钾溶液______色,硫酸铜溶液______色,硫酸亚铁______色【新知导学】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到下表中2、物质以______或______的形式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物质在水中分散实验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放到试管架上静置,填写下表:小组合作:1、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消失的原因吗?2、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怎样分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食盐溶液变稀了。
(4)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6)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物质被分散。
(7)物质只要分散到水中就能形成溶液。
(8)只有溶液对生活有帮助,悬浊液、乳浊液对生活无用处。
活动二、乳化现象小组交流:1、两者现象是否相同?原理呢?2、加了乳化剂后形成的是溶液吗?为什么?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有哪些?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怎样才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建议:①;②;③。
2.选择一条建议,设计你的实验验证方案:(文字或画图形式均可)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1、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 g/cm3,下层溶液的密度为b g/cm3,则a和b的关系()A、a=bB、a﹥bC、a﹤bD、无法确定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NaCl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NaCl将 ( )A、会沉降下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不能确定3.以下做法不能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A.搅拌 B.加入食盐 C.用细盐代替粗盐 D.升高温度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均匀、稳定、透明的液体B、物质只有分散于水中才能形成溶液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多种物质不能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课后训练】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白醋 C.啤酒D.汽水2、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用面粉和水和成的混合物B.生理盐水 C.碘酒 D.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4、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加热高锰酸钾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C.硬水和软水(称量或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6.可能分散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7、将一定量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固体逐渐减少,最终仍有少量食盐不溶解,水变咸了,若将水温提高,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通过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微观粒子间没有间隔的B.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加快C.溶解前后,水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D.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不发生变化8、将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酒精与水 B.硫酸铜与水 C.植物油与水 D.奶粉与水9、为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小红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硫酸铜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硫酸铜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形态对其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形态对其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10、把下列物质:①面粉②二氧化锰③植物油④葡萄糖⑤高锰酸钾⑥酒精⑦细沙⑧汽油⑨硫酸铜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乳浊液的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特点。
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会辨识溶液。
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1.人体摄入的食物只有转化为溶液才能被吸收,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有什么应用?实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在水中洗涤衣服乙醇分散在水中消毒糖分散在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在水中粉刷墙壁3.让学生根据经验和课本图片思考:为什么黄泥水、油水混合能看到泥土或植物油且不稳定,而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中食盐或者蔗糖看不到、且是稳定的?【课堂探究】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问题1-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静置,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1-2: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食盐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泥土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变浑浊食用油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分层【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交流】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异同:不同点共同点举例分散颗粒静置后现象分散特征溶液离子或分子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于水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的、不稳定的粉笔灰放到水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层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汽油放到水里【交流讨论】溶液由几部分组成?溶液有哪些特征?答案: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为什么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答案: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洁精等振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样的现象称为乳化。
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洗头发上的油脂都是利用乳化现象。
【过渡】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微观上看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二、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 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
如:。
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的。
如:。
溶解后,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的。
如:。
2. 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
①,②,③。
三、水溶液的性质
1.少数固体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
如:向冰雪撒盐,其原理。
煮沸的汤比沸水的温度高,原理是。
讨论:用普通锅如何在高山上把鸡蛋煮熟?。
注:①冬天在水箱中加入防止结冰;②砂浆中加氯化钙防止水凝固破坏混凝土。
2.某些物质溶于水使溶液具有性。
(1)食盐水、稀硫酸、稀氢氧化钠等溶液具有导电性,是因为。
(2)蔗糖水酒精溶液等溶液不具有导电性,是因为。
1。
九年级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1新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个人二次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活动与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高锰酸钾加入水中固体消失,液体变为紫红色水中化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洗洁精能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溶液的用途::溶解时不断搅拌,因为外力作用使微粒运动速度加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现有氯化铜、烧碱、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钠五种物质的溶液,将其两两混合如图(I),其反应可以得到符合图(Ⅱ)关系的是()A.A B.B C.C D.D2.跑步后很多同学会感觉小腿酸痛,是因为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会转化为乳酸(C3H6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B.葡萄糖与乳酸中所含的原子种类相同C.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了和3个水分了构成D.葡萄糖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乳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3.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项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同一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A.②③⑤B.③⑤ C.只有③D.②③④⑤4.下列物质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是()A.空气 B.水C.蛋白质D.维生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6.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结论B.硫粉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C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D .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7.下列对性质和用途、归纳整理、分析、推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2X+6H A .AB .BC .CD .D8.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健康人体血浆的pH 范围在0.9﹣1.5 B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 C .人体摄入氟过量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病 D .生理盐水的浓度为9%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 .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自来水消毒过程涉及到下列甲和乙两个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的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混合物B.物质D属于氧化物C.实验室可用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E D.乙是分解反应11.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2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题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2.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尊重科学原理,初步养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重点常见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填“吸收”或“放出”,下同)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2.水、食盐水、蔗糖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是食盐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导电原因是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食盐溶于水能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
3.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在溶解过程中,除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外,还伴随哪些变化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活动与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拓展视野】冷却剂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观察与思考】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食盐水、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水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拓展视野】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2.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应用: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白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熟石灰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B )A.食盐 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4.在严寒的冬季,下列厨房用品容易结冰的是 ( A )A.纯净水B.白醋 C.盐水D.白酒五.归纳总结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九年级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1新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个人二次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活动与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高锰酸钾加入水中固体消失,液体变为紫红色水中化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洗洁精能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溶液的用途::溶解时不断搅拌,因为外力作用使微粒运动速度加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水的蒸馏C.雪条融化D.木炭燃烧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作铅笔芯B.金刚石作钻头C.用铜丝作导线D.天然气作燃料3.在二氧化碳()、甲烷()、酒精()、碳酸钙()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 A.碳B.氧C.氢D.钙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下列措施符合“生态柳州”理念的是(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B.有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C.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有蓝色火焰,生成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7.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是( )8.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 )A.铅笔B.碳素墨水笔C.蓝墨水笔D.圆珠笔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B .硬度大小:C .气体溶解性:D .地壳中元素含量:10.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A 食醋与酒精闻气味B 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C 水和双氧水看颜色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燃着的木条碳11.下列气体中会引起酸雨的是( )A.二氧化碳B.臭氧C.甲烷 D.二氧化硫12.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是( )A. B.C. D.1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D. 50g水与50g酒精混合质量为lOOg)14.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1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16.下列有关、C、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B.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C.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17.在反应中,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 )A.S、O B.只有S C.只有O D、H、S、O18.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解释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因为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 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19.加热和的混合物制氧气时,反应中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20.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九年级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分散》
九年级化学教案《物质在水中分散》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过程;2. 掌握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方式;3. 了解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过程;2. 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方式。
教学难点:1. 掌握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方式;2. 理解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Step 1 概念导入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在水中分散吗?2.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简要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引出教学内容,指出物质在水中分散是指固体或液体物质通过分散作用从大块状变成小颗粒分散在水中。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方式吗?Step 2 知识讲解1.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展示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方式,包括机械分散、表面活性剂分散和溶解等。
2. 讲解每种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Step 3 实验演示1. 进行一系列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方式。
Step 4 讨论与总结1. 让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并找出规律和特点。
2. 综合讨论每种方式的应用,并总结物质在水中分散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5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使物质在水中分散吗?2.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找出其他的分散方式,并进行小组展示和比较。
Step 6 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写一篇关于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小作文。
2.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做简要的介绍。
Step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引导、实验演示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在水中分散的过程和几种方式,并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养成善于与他人
个人二次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固体消失,液体变为紫红色
水中化
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洗洁精能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溶液的用途:
:溶解时不断搅拌,因为外力作用使微粒运动速度加快;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