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合集下载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交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

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包括:(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

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包括:1、某种意义上,交换决定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生产的实现要靠交换完成)--市场调节换完成)--市场调节2、生产决定交换。

其作用表现在:(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2)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分配;从分配方式上看,分配也由生产决定。

(以何种方式参与生产,就以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资)。

2、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配决定着生产。

资源配置先于生产进行3、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生产力、生产关系__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__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

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所有制与所有权
区别
用所语有是制指相是对互一象个关的经排联济他又制性度相,范一互畴个区,人而别或所某有个权集作团为垄法断律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 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占产现有资实者自料经不己进济能的行中任意的,意志生所处处产有置置劳者占归动和有自。占的己生有 者生产可产资以资所料同料有的时(的使支如生用配不产,,能资是也出料取可卖。得以)经通,济过
他但效人在益支一的配定直,条接如件因股下素份和和公一基司定础中期。实限际
作为经济范畴,执内是行,指职它人能实们的际经在上理生占。有产生产资料,
所有制
基基 础础
起交点换、分配中介、环消节费等社 终点 社会
生关会自产 系生己产各个交配换关环和系节分来实现
消费 关系
生产 关系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及其意义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
社会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过程 交换 分配
起点
中介环节
消费 终点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 社会分工(fēn gōng)与个别分工(fēn gōng)的区别在于: ▪ 〔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 ▪ 〔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 〔3〕存在的经济根底不同; ▪ 〔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
途径不同; ▪ 〔5〕社会分工只成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
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 的权威为前提。
▪ 生产(shēngchǎn)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 统,既包括生产(shēngchǎn)、交换、分配和消费 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shēngchǎn)、交 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第五页,共三十六页。
一、生产、交换、分配(fēnpèi)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1〕生产决定消费 ▪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yīdìng)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的对立 统一
▪ 1、生产方式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的 生产方式。

生产 方式包括生产 力和生产 (shēngchǎn)
(shēngchǎn)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的对立 统一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 一 方 面 ,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泼、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开
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开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开展;
▪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jùyǒu)反作用: ▪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它就是生产力的开展形式,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开

1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四)其他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般而言,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但如果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生产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此时,生产与消费同一(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决定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是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M a r x)消费决定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同时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非商品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生产→分工→交换交换决定和反作用于生产要素交换-生产-产品交换-再生产(市场调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需求会增长,生产随之发展(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是对生产结果(产品)的分配;分配的对象和方式,均由生产决定生产要素的分配,决定生产的结构和效率生产资料的分配Pm:归谁所有劳动力的分配A:劳动的部门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Pm: A:效率(四)其他关系社会生产成果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或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分配决定着消费力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决定着消费力市场交换中实现的价值量决定着企业可供收入分配的量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雇主-雇员之间的关系资本家占有:资本家支配工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管理者→直接生产者小生产:eg. 夫妻店(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内部的交换车间、班组、工序等之间产品单向流动,包含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商品交换关系(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结果分配中的关系主要涉及分配原则、分配形式、分配份额等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产权和产权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在一个社会中,可以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该社会的性质历史上,所有者就是占有者、支配者和使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有、支配、使用取得了相对独立的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部结构所有:归属占有:有条件的归属,不能任意处置支配:经营管理使用:直接生产活动四种关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Pm所有制关系体系所有制——经济用语所有权——法律用语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一)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规定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产权对财产主体(财产人格化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中的产权规定产权是指财产归属上的排他性权利出发点----私有产权产权明晰与交易产权结构(权能结构)出资者产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出资者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法人财产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等方面的权利生产方式Mode of production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 21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 起义失败后,奴隶主把六千名被俘的 起义者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沿途的 十字架上。尽管如此,奴隶反抗奴隶 主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而是继 续蔓延,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政治经济学
22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 影响。
政治经济学 12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政治经济学
13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 着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20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 逃亡奴隶纷纷投奔前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起义军极盛时期曾 发展到12万人以上,屡败罗马军,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72年,罗马执政官率军镇压。此时,起义队伍内部发生 分裂,以克里克苏斯为首的一支队伍单独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 消灭。斯巴达克率军北上,频频取胜。但他并未翻越阿尔卑斯山 ,而是率12万义军再次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 盗船只渡到西西里,因受海盗欺骗未获成功。公元前71年,奉命 镇压起义的克拉苏尾随斯巴达克南下,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 分布鲁提乌姆挖掘了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对起义军加以围困。 起义军突破封锁线,向东南海岸进发,受阻,被迫折回迎战克拉 苏。同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克拉苏得到从伊比利亚半 岛归来的庞培的增援,起义军遭到惨败,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 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除去作为生产要素的交换外,还有作为生产品的
交换。这种交换是在生产出产品之后进行的,是 由生产决定的。这种交换之所以由生产决定,因 为它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包括产品的分配和生产资料的分配。在产 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中的地位。在生产资料 的分配上,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 生产过程中并决定着生产的结构。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n 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使用生产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
n 劳动资料:人们将自己的体力或脑力传导到劳 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 工具。
★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
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任何生产都要消耗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最终总是 要被磨损掉。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从原来物质资料的 意义上讲,它们是被消费了。燃料也是被消费了。 在生产中,还要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从消费 品的消费看,劳动者用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使消耗的体力和脑力恢复过来,使他们的劳动力再 生产出来。
n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 方面,生产力是其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其社 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 方式。
n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n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这是二者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论
23
政治经济学 20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 逃亡奴隶纷纷投奔前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起义军极盛时期曾 发展到12万人以上,屡败罗马军,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72年,罗马执政官率军镇压。此时,起义队伍内部发生 分裂,以克里克苏斯为首的一支队伍单独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 消灭。斯巴达克率军北上,频频取胜。但他并未翻越阿尔卑斯山 ,而是率12万义军再次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 盗船只渡到西西里,因受海盗欺骗未获成功。公元前71年,奉命 镇压起义的克拉苏尾随斯巴达克南下,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 分布鲁提乌姆挖掘了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对起义军加以围困。 起义军突破封锁线,向东南海岸进发,受阻,被迫折回迎战克拉 苏。同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克拉苏得到从伊比利亚半 岛归来的庞培的增援,起义军遭到惨败,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 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政治经济学 17
第一章Leabharlann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决定性 作用。因为: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 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 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 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得相当稳 定,不像生产力那样积极活跃;另一方面,生产力的 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 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 18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 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新 的社会生产关系或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出现,也就成 为生产力的发展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某种生产关系又会与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而成为生产力的桎梏。这时 就要求有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运动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共同的 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三者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三者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三者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5种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中产生、发展、变化的。
• 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① 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 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 (3)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
扩展能力:社会财富的积累、生产无限扩张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一)新科技革命出现
• 1、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 • 2、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 • 3、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 4、新科技革命——20世纪末,兴起于发达国家
• 产品进入消费过程——消费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都既是起点又是终 点:
•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 •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 从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说,生产与消费是
同一的;从产品的消费或再生产劳动力的角度讲,消费与 生产也是同一的。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宜;但是如果资本家同时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协作劳动,个别劳
动和平均劳动的差异会抵消。
(2)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 用
一种情况:在生产中,个人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 有一些并不是经常使用,但在个体劳动中,每个 人都必须配置一套,否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而 在协作中,几个人可以交替使用这一套工具,这 样提高了生产工具的利用率。
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

精选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精选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 方面,生产力是其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其社 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 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二者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
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生产资 料总是归一定的阶级、集团或个人所有、占有 、支配的。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 可能是属于自己所有,也可能是属于别人所有 ;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自己支配、使用属他所 有的生产资料,也可以在取得一定利益的条件 下,让生产者占有、支配或使用它们。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使用生产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
劳动资料:人们将自己的体力或脑力传导到劳 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 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工 的一切物质资料 。包括自然生成物和原材料。
生产力的形成: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以一定的性 质和方式结合之后,并把生产工具运用起来, 才能形成实际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的智力和劳 动技能及劳动工具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生产力 也是不断发展的。
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建立。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同样会阻碍和破坏生产 力的发展。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实现主要有三条途径: (1)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3)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请思考: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4.人们在消费中的关系:消费品的结构,消费的 方式,消费水平等体现了人们在消费中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生产决定消费
•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 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 实的产品。
•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 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 4、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 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 称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 权利有如下规定:
•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 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 系。
•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关系。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学习要求
▪ 准确理解:
▪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产权理论及其意义 ▪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途径
▪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 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 产活动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 2、生产关系的定义
▪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 环节中的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 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我 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成为权能结构。
▪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 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 1、什么是生产力
▪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 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 (1)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 (2)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
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 (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关系
▪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
▪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 在一个社会中,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 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 3、所有权
▪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 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 志对该物处理.
▪ 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 动对象。
▪ 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 志是生产工具。
▪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 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例如: 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管理制 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等。
▪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系,也 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有权,人们实 现其经济利益关系。
▪ 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即生产 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
▪ 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 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 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 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 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 ▪ 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关系
▪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 (1)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 (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 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 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 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 配。
• (2)劳动职能的分工 • (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 2、生产力的作用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关系 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 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 1、分工
▪ 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
• (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 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 1、生产资料所有制
▪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 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 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
▪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 2、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 4、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 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
内容。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 1、什么是产权
▪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 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 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 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 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 转让权和收益权。
•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 有的属性。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 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所分 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 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 (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权 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