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课件 《师说》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师说课件》 (共28张PPT)
书山有路勤为径,
看名言-------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想大师-------
韩愈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 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 韩昌黎。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 代的萎靡文风。八代,指东汉、魏、晋、 宋、齐、梁、陈、隋。 ),明人列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
证明观点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也。”
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小
组
合
作
翻译课文第四段 分析论证方法
思 考 探 究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① ,六 艺经传皆通②习之③,不拘于时④,学 于⑤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⑥之。
①古文:指先秦及秦汉散文。②通:普遍 ③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④于:介词,可译为“被”。⑤时:时俗 ⑥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⑥贻:赠送
从师的必要性
择师的原则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
组
合
作
翻译课文第二段 分析课文第二段
思 考 探 究
嗟乎,师道①之②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③也远矣,犹且③从师而③问焉;今之 众人④,其下⑤圣人也亦远矣,而耻⑥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⑦,愚益愚,圣人之所以⑧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⑨皆出于此乎?
3、引用论证
引用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说明从师学习的原则。
更多精彩,可继续收看我的微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不解
在对比中论证“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巫医乐师百工之①人,不耻相师②。士大夫之族③, 曰师、曰弟子云者④,则群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⑥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齿⑦,今其智乃⑧反不能及,其⑨可怪也欤!
《师说》ppt(优秀课件)
结构清晰
语言简练
逻辑严密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同时增强了说服力。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使得整体论述更加有力和深入。
03
02
01
0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形象
学生在文章中呈现出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的形象。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和交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和意义,从而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一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者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形象
03
CHAPTER
教育思想探讨与启示
韩愈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尊师重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并重。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师说》中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以礼待人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
倡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职责,同时也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0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难的必然性,从而凸显了教师“解惑”职责的重要性。
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师说》中被塑造成一个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的良师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教师的期望和追求。
语言简练
逻辑严密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同时增强了说服力。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使得整体论述更加有力和深入。
03
02
01
0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形象
学生在文章中呈现出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的形象。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和交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和意义,从而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一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者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形象
03
CHAPTER
教育思想探讨与启示
韩愈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尊师重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并重。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师说》中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以礼待人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
倡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职责,同时也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0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难的必然性,从而凸显了教师“解惑”职责的重要性。
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师说》中被塑造成一个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的良师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教师的期望和追求。
人教版必修《师说》上课PPT精品课件
人物 自身素质 学风、态度 结果
古之圣人
出人远
犹从师而问 圣亦圣
今之众人
下圣人远
耻学于师
愚亦愚
对 比 手 法(一)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批判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
人的行为:爱子、择师而教之习句读
小 学
人的态度:自身耻学于师
而
大
遗
对 比 手 法(二)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
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说明古人重视师道, 针对现实,借古讽 今
语气及其肯定, 强调从师重要性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托古言事,增强立论力度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
老师有什么作用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
指儒家思想
目的
业
承载儒家思想 的经典著作
手段
惑
学习经典著作时 遇见的疑难问题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批判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对此不齿——其智反不能及 对 比 手 法(三)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批判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
必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必须要从师?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古之圣人
出人远
犹从师而问 圣亦圣
今之众人
下圣人远
耻学于师
愚亦愚
对 比 手 法(一)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批判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
人的行为:爱子、择师而教之习句读
小 学
人的态度:自身耻学于师
而
大
遗
对 比 手 法(二)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
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说明古人重视师道, 针对现实,借古讽 今
语气及其肯定, 强调从师重要性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托古言事,增强立论力度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
老师有什么作用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
指儒家思想
目的
业
承载儒家思想 的经典著作
手段
惑
学习经典著作时 遇见的疑难问题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批判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对此不齿——其智反不能及 对 比 手 法(三)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批判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
必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必须要从师?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3《师说》上课课件
必修三:《师说》(课件) (共46张PPT)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百世师——韩愈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解 题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解 题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 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偏重抒情,如《爱 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马说》。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韩文公”。出
身寒微,幼年丧父,家境清贫,自幼发愤读书,25岁才
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
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 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 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 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一则:心灰意冷,逆来顺受 二则: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三则:以文明志,直言疾呼 四则:尽心尽力,泰然处之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纵 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句读不知,择师而教。 惑之不解,身耻师焉。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人之族,群聚笑之。
益圣益愚
自 比
小学大遗
智反不及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纵 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句读不知,择师而教。 惑之不解,身耻师焉。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人之族,群聚笑之。
角度不同
纵比 自相矛盾的对比 横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百世师——韩愈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解 题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解 题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 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偏重抒情,如《爱 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马说》。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韩文公”。出
身寒微,幼年丧父,家境清贫,自幼发愤读书,25岁才
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
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 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 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 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一则:心灰意冷,逆来顺受 二则: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三则:以文明志,直言疾呼 四则:尽心尽力,泰然处之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纵 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句读不知,择师而教。 惑之不解,身耻师焉。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人之族,群聚笑之。
益圣益愚
自 比
小学大遗
智反不及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纵 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句读不知,择师而教。 惑之不解,身耻师焉。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人之族,群聚笑之。
角度不同
纵比 自相矛盾的对比 横比
语文必修3人教版311《师说》精品课件(47张)
批判当时 的坏风气
2、自己与 孩子对比
(自比)
3、巫医、乐
师等与士大夫(横比)
、 对 比 论 证
对比
必
有 师
(三段) 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
正面、 事例论
证
(四段) 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
倡议:好古文,行古道!
语 文 必 修 3人 教版3 11《师 说》精 品课件 (47张 )
语 文 必 修 3人 教版3 11《师 说》精 品课件 (47张 )
以……为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
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
这类人
不一定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介词,比 懂得道理
专门研究
代词,此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 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 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 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 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 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 (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语 文 必 修 3人 教版3 11《师 说》精 品课件 (47张 )
语 文 必 修 3人 教版3 11《师 说》精 品课件 (47张 )
朗读并试背全文
背诵线索提示:
观 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 之 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师说(共53张PPT)
阅读、思考、讨论
• 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学者 古 : 求学的人。 今:指在学术上有 一 定成就的人。 所以 古 : 用来……的 ……的凭借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受: 同“授”,传授
•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 (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的。
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 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 “议”相比,随便些。 •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 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 的道理。 •《捕蛇者说》、《马说》、《爱莲 说》等都属于“说”者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 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 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 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 韩 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 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 愈 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 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 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 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 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惑也,终不解矣。 之:指知识和道理 而:表转折,却。 师:老师 其:他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的问题)?(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 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 生①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②乎吾,吾从而师之;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①乎:相当于介词“于” ,在。 其:他 闻:知道,懂得 ②乎: 相当于介词“于”,比。 师: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也:与“亦”相同。不翻译,助词,舒缓语气 从而: 古,从、而是两个词 今, 连词,表结果或目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师说》课件 (共166张)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的眷顾与依恋。最后一联,点出“示” 字,是对侄孙“收骨瘴江”的后事嘱 托,全诗言辞凄惋,感情沉郁,悲歌 当哭,动人肺腑。
瘴马惜路 江不残八 边前年千 。。。。
天最
早 街是
春
小一 雨年
呈 润春
水 部
如好 酥处 。,
张 草绝
十 八
色胜 遥烟 看柳
助 近满
教
却皇 无都
。。
抗颜:端正容颜。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 指点使眼色,拉扯示意,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他。
1、掌握积累“师、传、从、道、惑、孰、贻、圣、愚”等常用实 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
2、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掌握文 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以及重点 句子的翻译。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是难能可贵的。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
韩愈得名由来
•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 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 翻开书,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 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 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 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 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 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 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 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 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 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 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 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课件(24张PPT)
名词,老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一词多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
33、复:恢复。 34、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 不起。齿,并列、排列。 35、乃:竟。 36、欤:语气助词,这里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名句翻译
圣人无常师37。孔子师郯子38、苌弘39、师襄40、老聃4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7、常师:固定的老师。 38、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 请教官职的名称。 39、苌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 40、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过琴。 41、老聃:就是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概括段落大意
第1段 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 及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第2段 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于学师”。 第3段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4段 说明写作缘起。
本文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中心 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 惑也难矣
12、师道:从师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3、出人:超出(一般)人。 14、犹且:尚且,还。 15、众人:一般人。 16、下:低于。
名句翻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于其身18也,则耻师19焉,惑20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1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师说PPT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师 说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韩 愈
1、《师说》文言知识疑难点
2、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分几个 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
3、 第二段是针对什么现象而写的?讨论 分析此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4、 第三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引用孔 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用的是 什么论证方法?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11..德解宗(1释贞)元下不末列久年句,,子宫随中中即派画宦。横官线到(的民2)词间向市。来场(强2,分行一)买向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2.①韩寻愈登因进为士自第己是孤②儿愈,素从不小喜就佛刻,上苦疏学谏习之儒学,不等待 2别.人用鼓现励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愈3、自韩以愈孤子曾,经幼递刻上苦数学千儒,字不的俟章奖疏励极。力评论这件事,皇帝不 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2、词类活用现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2、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3、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
1、第三、四段文言知识疑难点 文本研读:
师 说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韩 愈
1、《师说》文言知识疑难点
2、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分几个 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
3、 第二段是针对什么现象而写的?讨论 分析此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4、 第三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引用孔 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用的是 什么论证方法?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11..德解宗(1释贞)元下不末列久年句,,子宫随中中即派画宦。横官线到(的民2)词间向市。来场(强2,分行一)买向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2.①韩寻愈登因进为士自第己是孤②儿愈,素从不小喜就佛刻,上苦疏学谏习之儒学,不等待 2别.人用鼓现励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愈3、自韩以愈孤子曾,经幼递刻上苦数学千儒,字不的俟章奖疏励极。力评论这件事,皇帝不 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2、词类活用现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2、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3、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
1、第三、四段文言知识疑难点 文本研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1课《师说》课件 (共24张PPT)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 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 题、说明道理。引证法,具体可分为三种: 1.概括引用。即不完全用原材料中的文字,而是作者自 己把要引用的原文的主要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当然,其 中也可夹杂一些原文。 2.完全引用。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 内容。前后要加引号,也可单独成段。
文末说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六艺”指的 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 书,“传”指的是对这些经书进行解释的著作。而这 “六艺”正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此可知,这里的“道” 就是儒家思想。
2.这篇文章第一段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指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由“解惑”说 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一 气贯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士大夫之族”
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如何理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这句话的含意?
这一句鲜明地点出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而当时的士 大夫之族认为,年龄相近的不该相师,对道的认识相近的 不该相师,官大的不该以官小的为师。作者的这一观点直 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陋习,这 不仅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还体现了作者在 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
(观点一)“古之学者必有师”说。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 扬师道,所以文章开篇就把它提了出来,把“古之学者”之所以有成 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一论点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证的内容、范围。
(观点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 士大夫心中的“师”是有年龄、地位、道德等方面限制的。什么人 可以为师,标准不清,正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所在。而这一论点 正好切中时弊,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标准,澄清了人们糊涂的认识, 体现了文章的论证结构。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课件:第11课《师说》 (共52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今日积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从文革中的“臭老九”到今天“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教师的地位一天天升高,可是 在教师倍受尊敬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教师已经越来越 职业化,跟一般的职业没什么两样,因此不 需要特别尊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作背景:
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蟠赠文的机会, 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士大夫们“耻学于 师”的恶劣风气,结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 社会上的人对他指指点点,并且添油加醋地 污蔑韩愈。韩愈也因此落得个疯子的名声。 结果住在长安,常常连饭都没煮熟,就被赶 走了。所以说有的时候维护真理是需要很大 的勇气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们 于( 对)于其身 ( )自也身,,自则己耻师焉,惑 ( 糊)涂矣!一。句彼话叫童“子句”之,师句子,中授之书而习 其句读 (间需要)停者顿的,地非方叫吾“所读”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 )师有的焉人,或不( 通“)焉否,”。小学而大 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读 晓文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时候学习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 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 问题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
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 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不向老师学习,它 做为疑难问题来说,就永远不能解决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课件(28张PPT)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不一曰定: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 必( )不如师,师不必学贤习于,研弟究 子,闻道有 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时古俗 文,六艺 经传皆赞通许 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赠余送。 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3、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5、不耻相师 6 、孔子师郯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三、词 类 活 用
7、位卑则足羞
以……为羞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
圣因人此也亦远矣,而(
却
)耻(
以…)学…为于耻师。是故
(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们
于( 对)于其身 ( )自也身,,自则己耻师焉,惑(
)矣糊!涂。彼一童句话子叫之“句师”,,句授子之中 书而习其句 读 ( )间者需要,停非顿的吾地所方叫谓“传读”其道解其惑
或师焉,或不不焉
通“否”,指 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字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吾从而师之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 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很多人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不一曰定: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 必( )不如师,师不必学贤习于,研弟究 子,闻道有 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时古俗 文,六艺 经传皆赞通许 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赠余送。 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3、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5、不耻相师 6 、孔子师郯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三、词 类 活 用
7、位卑则足羞
以……为羞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
圣因人此也亦远矣,而(
却
)耻(
以…)学…为于耻师。是故
(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们
于( 对)于其身 ( )自也身,,自则己耻师焉,惑(
)矣糊!涂。彼一童句话子叫之“句师”,,句授子之中 书而习其句 读 ( )间者需要,停非顿的吾地所方叫谓“传读”其道解其惑
或师焉,或不不焉
通“否”,指 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字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吾从而师之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 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很多人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责
必要性
标准
1、纵比:
2、自比:
3、横比:
圣人无常师
闻道、术业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
顶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
真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 动词,到,往
小作文
谈谈老师的作用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小学而大遗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 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句读之不知 今之众人 吾从而师之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古:一般人 今:许多的人。 古:跟随,而,连词,表目的
今: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读文章,交流讨论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课堂练习
解释多义词
其皆出于此乎 拜送书于庭 学于余(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介词,表比较, 比 介词,表被动,被
课堂练习
解释多义词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
2、自比: 择师教子——小学
己耻从师——大遗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横比: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
作者称赞李蟠有何作用?
作者称赞李蟠的不从流俗, 就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 有力批判;作者赞扬李蟠倡导 从师,又一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决书后习题一,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号召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
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 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 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 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 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划出文中含“师”“传”“道”的例句,加 以归纳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整理文中“之”“其”“于” 的用法
找出文中特殊句式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择师而教之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句读之不知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辍耕之垄上
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 动词,到,往
2019/8/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9
谢谢欣赏!
2019/8/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0
阅读、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题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一.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学者 所以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 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 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连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四 交代写作缘由
号召: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特的含义?
既不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 有所成,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师之职责
思考:作者是怎样批判耻学于师 的风气的? 用三组对比
1、纵比: 古圣人——从师而问——益圣
今众人——耻学于师——益愚
于其身也
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比较, 比
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受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读全文,归纳每段大意
结构框图:
段落
段意
论点
一
阐述从师的道理和标准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中心论点)
二
批判“耻学于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三 以孔子做例子论证应从师 圣人无常师
通假异读
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翻译下列句子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6吾未见其明也 •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9圣人无常师 •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 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 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 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 师”的道理。《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
(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 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 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 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 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 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 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 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师
韩
愈
说
教学目标
•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
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 们的
代词,他,他们
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
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读准下列句中的重点字
句读( dòu ) 或不焉( fǒu )
经传( zhuàn) 从师( cóng )
读书( dú ) 不能( bù )
传道( chuán )从容( cóng )
老聃( dān ) 蟠( pán) 苌弘( cháng ) 近谀( yú ) 作师说以贻( yí )之
冉( rǎn ) 潘( pān ) 长幼( zhǎng ) 须臾( yú ) 怡( y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