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合集下载

浅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

浅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
张贴公告 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布也制约了公众对信息的获取。
1 . 3公 众 参 与 的 意 见 反馈 机 制 不 完 善 2 . 4完善 公 众 参 与 的 司 法救 济 制 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的建立是 为了对破坏环境 的行为进行 预
目前我 国环境影响评 价报告书 中对 于公众意 见的处理往 往 防 , 但对于可能产生的损害如果属于“ 尚未来l 临的可能侵害 ” 由于 是简单 的归纳和整理 ,使得对公众 的意见缺乏客观公正 的分析 , 未形成法律 上的事实而使得无法判断 , 应建立 相应 的可能侵 害判
1公 众参 与环境 影响评 价 制度 的问题
目前我 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本流于形式 , 尤其对 于公众 项 目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 人 ; 同时 , 代 表人制度 的建 立对于公众 参与方面更是难 以贯彻实施 , 影响公 众参与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 主体地位的确定也至关重要 , 代 表应优先考虑 弱势群体 , 环境 的
个方面。 1 . 1公 众 参 与 的 主体 地 位 缺 失
改变对 他们 的影 响是更为 巨大 的, 这对 于实 现社会 的公平正 义也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我 国所有涉及环境保护方面 的法律法规 , 均将政府作 为责任 2 . 2健全公众参与的信 息保 障机制 主体 ,这使得 社会上其他 力量不能 有效 的参 与到环境保护工 作 信息的及时 、 全面的公开是公众参 与环境监督 的重 要前提 , 只 中。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看 , 环境保护应该是整个社会 的责任 , 从政 有 充分 的了解 , 才能有效的参 与 , 提 出科学合理有建设性的意见 ,
对公众意 见的不重视 , 使 得公 众参与成为了满足法律规定而走的 断标准 , 为相应报告 的编制及公众 寻求救济途径提供依据 。同时 ,

浅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

浅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

浅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受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各种的途径和方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效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1]。

公众参与实质上是项目方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所接受、所肯定,并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出:“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要求除国家规定的需要保密的建设项目外,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它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可见,环评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强制性要求执行公众参与。

作者负责过多个水利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现将公众参调查方法及应注意要点予以总结。

一、公众参与调查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程占地多、淹没面积大,项目施工及运行影响涉及范围大,项目造成的环境方面不利影响涉及的单位与人口较多,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以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等政府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受影响单位、受影响个人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吸纳其它感兴趣团体、单位及个人参与,并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

(1)上门访问对于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这些单位均参与项目的管理,熟悉项目区具体情况,对项目造成的环境方面的影响较有预见性,通过对这些部门的访问可以了解到项目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时获得各部门关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用意见,公众参与中通常对这些部门采用上门访问,了解各部门对项目的看法、建议及要求,并请出具书面意见。

(2)座谈会某些水利水电项目涉及范围很大,如沅水安江电站涉及10乡镇(街道办事处)45个村(居委会),如果采取逐一上门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则公众参与调查工作量大,所需调查工作周期长。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

①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最早出现于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

该法提出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听取受影响者的意见。

9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推行公众参与.最早先是在世行和亚行贷款项目中实施。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供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公众参与提出明确要求:。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书)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髓受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

《通知)中提出的。

公众参与。

包括听取项目所在地(区、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圃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瑗日所在地(区.县)人大、政协或群众团体,应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一项基本规定。

1996年,在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3条中,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随后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也有了相同规定。

1螂年国务院通过的健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也规定了建设项目应当听取所在她的单位和居民意见。

在环评法出台之前,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广瑟性和深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建设项目建设前一般不向大众公布.也无听证会形式。

报告书不公开,只在环评过程中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走访收集公众意见,并且将专家意见、地方意见也视为公众意见。

因此,公众参与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则顺应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公众参与制度。

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时机作了相应的规定。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2 公 众 参 与 环 境 影 响 评价 的作 用 和 意 义
1 )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协调工程建设 和社会影 响的手 段 . 在环境评 价工作 中起到了弥补单纯技 术研究 的不足 尤其是重污染建设项 目及 移民问题较大的项 目. 公众参 与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 中的预测及分析 更加完善 , 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 . 最低 限度减轻环境和经济 的损失 。 2 ) 公众通过亲 身的参与 . 可 以对 环境从本能 、 自发的关注转 变为 主动 、 自觉的参与 ; 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法 的普及 , 有利 于提高全社会 的环境意识 : 公众参与可有效的监督环境法 的实施 3 ) 虽然有政府环境保护监 理体 系的“ 天条 ” . 但有些地 方和部门有 法不依 、 执法不严 、 违法不究的现象 时有 发生 。 这 与缺乏公众参 与、 缺 乏强大的社会 监督一 “ 众怒 ” 一不无关系 因为公众监督主要有两个内 涵: 一是监督工商企业经 营者认真贯彻 执行环境法 : 二是监督环保 管 理 者的行政行为 . 促使政 府管理人员 、 企 业领导树立环 境保护 的风 险 意识 。 各 国经验表 明: 在 环境影响评价 过程中实行公 众参与 , 可 以减 少 公 众的不满情绪 . 可 以得 到公众 的理解 和支持 . 从 而减轻此后 的紧张
1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历史背景
由于环 境污染损 害是 通过环境 的污染而导致公 民生命健康权 和 财 产权 受到损 害 ,因此 .西 方学者 提 出了公 民环境 权作 为基 本 人 权——生存权 的派生权利 的理论 。他们认为“ 每一个公 民都有在 良 好 环境下 生活的权利 , 公 民的环境权是公 民最基本 的权利 之一 . 应该 在 法律上得到确认并受到法律 的保护 。 ” 在这种对 环境权 的呼吁下 . 一些 国家 以及 国际组织均相应地将“ 环境权” 写进环境法律之 中. 公众参 与 的原则逐渐得到 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 7 0 年代 末就将公众参 与纳入 了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 中 r  ̄ ] 1 9 7 3 年. 我 国第 次全 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 了“ ……依靠群众 . 大家动手……” 三十二 字方针 , 就把鼓励公众 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提到显著的位置上来 。1 9 7 9 年颁布 的《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 》 第 六条规定 : “ 一切单位 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 的义务 . 并有对污染和破 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 行检举和控告 的权利” .这表明中国公众有参 与环境管理的权利 。在 1 9 9 6 年人大 常委修 改并 通过的《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水 污染 防治法》 第十 三条 中新增加一款内容 :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应 当有该 建设项 目所在 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明确规定 了在环保领域 的环境 影响评价 中实 行公众参与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列举公 众 参 与过程 中存 在的 问题
2.3.2团体意见缺乏广泛性
在 团体调查 中 ,出现个别代表或领导 的意见替代 了集体 的意
2.1某化 工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公众参与 问题
见 ,其 收集意见缺乏广泛代表性。
某化 工企业新建 一条生 产线 ,主要原材 料有 己二 酸等 ,产 品 2.3.3产生 “邻 避心理 ”
该河流 主要 途经农村地 区 ,大部分居 民外 出工作 ,留守居 民
以老年人 和儿童居多 ,而儿童不 具备法律行 为能力 ,不 可以参加
环评公 众参 与 ,导致调查的力度不 足。
2.2.4沟通存在障碍
1前 言
由于途 经区域 的封 闭性 ,居民受到 的教育程度 有限 ,只会通
过方言进行交流 ,导致沟通存 在偏 差 ,公众意愿没有被完全理解 。
更 多关心 的是 自身的经济利益 ,如拆 迁补偿费用 、环境 补偿费用 、 愿 ,提出科学合理 的意见和建议 。 是否提供就业等 问题 。而可能受项 目影响较小或不受 项 目影响的 3.2加大环保社会 团体在公众参 与中的积极作 用 ,增强公众参与
民众则采取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参 与意识不强 。
浅析环境影 响评价过程 中的公 众参与
胡 恒 星 (鄂州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湖北鄂州 436000)
该 项工作涵盖范 围广 、内容 多 ,工作量较 大 ,为 了使工作快捷
简便 ,仅采取 了现场 问卷调查 ,且 问卷设置过 于简便 ,难 以深层发
掘民众 的意见 。
2.2.3公众 参与力度不足
性不 强 ,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不能得 到充分 的保证 。
建议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及专项规划等环境影响报告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以期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通过公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使公民参与到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和环境管理中,对政府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单位、个人的环境资源利用行为进行监督,使得各项行为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环境保护。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具体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该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11和第21条分别规定了专项规划和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该进行公众参与。

2006年2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

这一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

但现行的公众参与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致使公众的意见无法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偏低。

本文作者通过对多年环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发现在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着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境信息支持不足、调查问卷质量偏低、调查结果可信度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1 环评公众参与的作用1.1 这是环境公众参与由末端参与走向事前控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发生后,危害到自身利益时通过检举、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称环评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环评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1公众参与概念公众具有环境权,即公民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优良环境享有权(即公民有要求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和恶化环境拒绝权(即公民有拒绝恶化环境的权利)。

公众参与是指以社会群众、社会组织、个人行为或单位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行动[1]。

让公众参与到项目开发、项目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来是公众环境权的真正体现。

通过公众参与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社会、对居民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从而减少居民投诉,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使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其环境效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最广大公众的利益。

实质上是项目方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它特别强调的是项目方同公众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它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利益双方矛盾纠纷的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于2006年2月14日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一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众环境权益的尊重,赋予了公众参与环评的形式与途径。

现阶段,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或受委托的环评机构采用公开相关的环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举办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等方式使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相关单位、当地居民等参与到规划项目、建设项目的环评过程中,以此来提高环评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2]。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环境影响评价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入手,浅析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针对某一规划或项目建设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其环境可持续性,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并为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估实质上是对环境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在于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公众参与是指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召开听证会,让公众就项目在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计划及环境监测方案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进行交流的一种社会参与方式。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反映公众利益的途径,它可以促进民主和透明,保护公众权益,提高决策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备、公正合理的环境决策。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一、积极主动地发声。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公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声,对方案的制定、环境评价结果等关键环节都可以充分提出建议和意见。

这些建议和意见充分反映了公众群体的期望和利益,可以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

二、参与决策。

公众参与能够使人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保障,能够充分表达公众利益和关注点,有助于公众和决策层之间的沟通,形成共识。

这样一来,决策公正性和决策的可接受性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增加透明度。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使得信息公开的程度更加全面,公众更能够权威地了解决策形成的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四、提高决策质量。

通过公众参与,大众能够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过程进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公众参与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公众参与缺乏广泛和有效的社会组织、参与氛围不宽松、公众参与方式单一等。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不 深入 有些 部 门在公 众 参与 调查 时 ,对项 目的调查 内容 浮于 表面 ,仅掌 握 “ 三 图一表 ”简单信 息 ,甚 至有 愚弄公众 行为 。对拟 建项 目的公 示 ,
与中存在的 问题提 出了对策和建议 。
关键 词: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
二 、 公 众参 与的 目的
1 . 提高公 众的 环境意 识 ,吸 引公众主 动参 与环保工 作 公众 参 与环 评 ,能提 高公 众 的集 体环 境 意识 ,调动 公众 参 与环 保 的积 极性 ,转 变环 保 只是 政府 部 门职 责 的概 念 ,形 成全 民参 与环 保 、
关注 环保 的社会氛 围 。 2 增 强项 目合理 性 ,建立公众 对项 目的信任 度和 支持度 在 编制 环 境影 响评 价报 告 书 ( 表 )前 ,征询 公众 的意 见 、建议 和 要求 ,可 协助 项 目方或 环 评工作 组 更全 面的 评估 项 目中存 在 的环境 问 题 ,增强项 目的环 境合理 性 ,获 得更 广泛的信 任和 支持 。
内容过 于 简单 ,在项 目对 环 境 的危 害 、污 染情 况及 潜在 的 影响 等方 面 含 糊 其词 ,避 重 就 轻 ,使 没 有一 定专 业 知 识 的 公 众 只知 表 面 ,不 明
就里。
1 . 3 在 环评工 作 中,部分人 员对公众 的意见 不够 重视 ,认为 没有 理 论根据 ,不足 为信 ,导致不 可弥补 的损失
公众参 与是 建设 项 目环 境影 响评 价制 度的 一项重 要 内容 。2 0 0 3 年 9月 1日实 施的 《 中华 人民共 和 国环 境 影响 评 价 法》 ( 以下 简称 《 环 评 法》 ) ,首创性 的对 公众 参与 做 出明 确规 定 ,保障 了公 众的 合法 环境 权 益 。本文 就公 众参 与在 环境 影 响评价 ( 以下 简称 环评 ) 中的应 用及 实际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进行分 析 ,提 出强化 公众参 与 的对 策及建 议 。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理论广角 l R A H O Y ODTER B浅谈环境影响评价 中来自公众参与 刘 剑 锋
( 密市环境保护局 河南 郑州 42 0 ) 新 53 0
中 图 分类 号 : X8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随着社 会民主化进程 的不断推进 , 在环境影响评价 中公 众参与的热 情不断高涨 , 其作用 也已得 到社 会各界的认 可。本 文就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 的发展历程 , 简要分析 公众参与环 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 缺 点, 并结合实际提 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环境权
环境 问题 已日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社 会各界对 环境影响评价也十分关注。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 中, 在 公众参与也有


外, 公众参与还 有助于选择能满足建设项 目需要的最理想 的方案 。 3 . 实行公众参与 的缺点。从 目前现状来看 , 公众参与环境影 响评价 的 缺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 面 : 一是信息繁杂 , 即使配 备专门技术顾 问 ,
理制度 的标准 之一 。中国人口多, 地域辽 阔 , 但是从事环保工作 的队 伍不超过 3 万人 。所 以中国的环境保护在 很大程度上要 靠公众参 o 中国 2 世纪议程 》 1 中把 中国环境 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 中的 相 当长的一段历史。 从现状来看 ,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既发挥 了重 与。《 要作用 有其 自身优点, 同时 , 也存在着一 些缺点 。 如何采取适当措施 公众参与建设作 为急待解 决的重 点之一 。目前中国的公众参与多限 没 经费保障和可操作程序 发挥优点 , 克服不足 , 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环 境影 响评价 中的重要作 于一些原则性 的规定 。 有做到从法律机制 、 上加 以细致立法规定。中国现 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度还远远 不够 , 还需 用是非常必要的。 不断 完善公众参与的信息、 技术 、 组织和法律 保障机制。 发展阶段 从我国环境评价 中公 众参与的发 展历程 来看 ,主要经历了公众 1 立良好 的信息沟通途径。 . 建 里约宣言第十条: “ 环境 问题必须在 公众 的参与下才能得 到最有效地处理。 在国家水平上 , 每个个人都应 被动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主动参加环境影响评 价这两个阶段。 1 民众被动参与阶段 。这个 阶段 的时 间为 17 年 至 18 年之 能通过适当渠道获得公共权利当局掌握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 以及 . 93 99 间, 在这个 时期 , 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大都是环 境出现问题 以后 , 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 。国家必须通过广泛地提供信息来促进公 众意 公 由官方或者半官方 的群 众性 组织向有关部 门传递信息 ,涉及到个人 识 的提高 ,鼓励公众参与 ,公众必须能够有效参与司法或 行政 的程 。通过大众传播 媒体 发布信 息 , 立环 境信息咨询中心或 电话热 建 切身利益的个人( 单爪) 与, 参 采取信 访 、 上访甚至是对抗 的方式 参与 序” 线. 加强环境知识教育 。如每年的“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 年在 中 、98 到环境影响评价 当中 , 时候 的民众参与是被动 的。 这 2 . 民众主动参与阶段 。 18 年以后就属于这个阶段 , 从 99 随着社会 国部分大城市兴起 的“ 空气质量周报 ” 在社 会上有很大 的反响 , 它们 提 的发展 , 环境评价体 系 日 渐与 国际接轨 , 民众的环境 意识不断加强 , 能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 , 高公众的环境 意识,促进公众参 . 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其参与的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 , . 最主要 的形式有 : 与 2 . 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 。公众参与的主体 有个人和组织两种。 公众意见听证会 、 公众问询会、 环境信 息发布 会、 公众监督评议会 、 工 其 程项 目报告会 、 发信件 问询意见 、 众走 访 、 公 专题讨论会等 , 同时 , 环 个人的力量是零散 的 , 中大量 的环境保护 组织 是公众参与的有力 保组织或社区的公众参与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促进者 , 西方 国家公众参与 的良好运行是与他们众多的环境保护组 织分不开 的。所 以, 中国。 了传统形式 的人大 、 在 除 政协 、 工会和居委 二、 作用和优缺点 还 这就需要从法 1 . 公众参与的作用。一 是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法的普及 , 有利于 会等官方组织外 , 需要有大量民间环保组织的涌现 。 提高全社 会的环境意识 , 公众参与可有效 的监督环境法的实施 : 二是 规 上规定公众有组织、 参加环保团体的权利。 环境保护组织在中国已 公众参与可以 强化环 境执法 , 尽量避免有法 不依 、 执法不严 、 法不 开始逐渐发展起 来: 违 在北京大 学有三 家环 境类社 团( 环境与发展协会、 究的现 象 , 对环保管理者 的行政行为和工商企业经营者认真贯彻执 绿色生命协会 和爱心社) 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已自发组成了 “ , 自然之 行环境法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友” 等环境组织 , 的声音在环境保护领 域愈来愈强 。 他们 3 院诉讼介入环境 影响评价 。 珐 应逐步建立公 众参与社会经济发 2 . 实行公众参与的优点 。公众参与 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 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 的机会 ,可收集到难以识别或 不容 易定 展决策的机制 ,在立法上赋予公众参与环 境与发展战略 实施过程 的 这应 当是社会主义民 主建设 的一个组成 部分。需要 加 量表达 的主观 信息 , 二是让公众发 泄情 绪 , 可以及时 了解 民意 , 杜绝 监督管理权利 , 更大的对抗行为 ; 公众参与的结果 , 能有助于获得难 以鉴别 的环境 强环境 资源定 价和环境损害经济评 估等理论工作 ,需要培 养大批环 可 甚至建立专门环境法庭 。 这样个人和民 间组织就可以对 影响, 也可用于确定项 目和环 境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依据 ; 另 境律师队伍 ,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慢慢的在世界各国确立起来。

公众基于环境权和外部性理论有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而且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已经出台,但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度和影响还不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决定了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权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1.1 环境权理念的提出环境权是社会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要求其所置环境资源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权利。

环境权的提出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21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指出了公民环境权的部分内涵。

紧接着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提出“环境公共财产论”、“环境公共委托论”,于是有人便在“公共财产论”和“公共委托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权的观点,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和保护。

公民环境权,即公民对于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它既是一项实体性权利,又是一项程序性权利。

从实体权利方面看,它包括:①优良环境享有权,即公民有要求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②恶化环境拒绝权,即公民有拒绝恶化环境的权利。

程序性环境权是实体性环境权的重要保障,同时环境问题自身的专业性、技术性等特质也需要程序性环境权与之契合。

作为程序性的环境权,其基本内涵在于公众参与国家的环境决策和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和行政执法参与权以及环境诉讼权等。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社会权利也是人权的一部分,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公众参与环评则是其环境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环评中,只有让公众参与到与其自身关系密切的环评工作中,使其权利真正的得到实现,环评工作的开展才能顺利。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摘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

[1]只有正确认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才能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建设近日,昆明部分市民走上街头抗议px项目,体现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热情,也反映出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环节不甚注重。

当代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在感叹我们周围生态的恶化。

资源的枯竭,生态的破坏,这些环境危机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

如何确保公民正确行使公共参与的权利,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历史背景由于环境污染损害是通过环境的污染而导致公民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受到损害,因此,西方学者提出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生存权的派生权利的理论。

他们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这种对环境权的呼吁下,一些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均相应地将“环境权”写进环境法律之中,公众参与的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70年代末就将公众参与纳入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

[3]1973年,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三十二字方针,就把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提到显著的位置上来。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这表明中国公众有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

在1996年人大常委修改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中新增加一款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在环保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实行公众参与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试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

试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

设项 目的环境影 响评价 工作 之中。
境影 响评估 中公众参与 的意见信息进行合理有效 的处理 , 从而影 响了环境影响评估 中公众参与的效果 。
1环境 影 响评 价 工作 中公 众参 与的 主要 形式
根据相关规范文件 的规定 , 环境影 响评估 工作 中公众参与 的 主要 形式有问卷调查 、 座谈会 、 论证会 、 听证会等 。
l 国经济建设 和环境保 护的和谐发展 具有重要 的意 义, 本文 l 概 念、 形式和现状 等角度 . 对我 国环境 影响评 价 中的公 众
l 参 与工作进行介 绍和讨论 。
在参加人 数的 7 0 %以上 , 并且每一个居 民点或者单位 都必 须至少 I 主要 从 当前 我 国环境影 响评 价工作 中的公 众参与 的相 关 【 派出一名代表。
环境影 响评价 中的公众参 与是环境 评估单 位或项 目主办方 积 极 性 。 对公众 意见的信息处理不 当, 是由于环境影响评估 中的公众 与公 众之间 的双 向交流 途径 , 是在项 目的立 项阶段或者前期 的准 参 与工作起步较 晚 , 有 关部 门还缺乏相关 的工作经 验 , 不 能对环 备工 作 中的重要工作事项 。 目前 , 我 国已经将公 众参与纳入到建
响范围内的个 人和单位 的代 表数量必须在参加人数 的 6 0 %以上。 发展 。
论证会 的参与人 员包括受 项 目影 响的个人 和单位 中具有相 参 考 文 献 : [ 1 ] 黄玉茹 , 毛艳 丽. 专项规划 环境影 响评 估公众参 与方法探讨 [ J 】 . 关 专业知识 的代表 、相关的专家以及其他关注项 目的专 家等 , 参
3结 束 语
公 众 的参 与是在我 国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 中十分重要 的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建设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的一种重要制度,在全球广泛采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已实施多年,以上海为例,公众参与度比过去更加充分,形式主义问题有所改善,政府角色也在发生积极正面的转变。

然而,仍有一些方面不甚理想,如公众对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公示知晓度、报告可信度等仍有微词,有时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另外公众意见在环评报告及决策中的采纳度尚无充分保障。

为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上海乃至全国的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值得深入探讨。

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分析一个项目建成后或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是在建设项目、区域开发、专项规划等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向公众公示相关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的做法。

从全球来看,环评公众参与一般由政府环保等部门指导监督,由项目建设、规划单位或环评单位组织发起,由可能受影响的公众甚至不受影响的公众及其委托的相关专家或组织进行参与,发生利益冲突时还可能需要司法等部门介入仲裁。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能实现多赢的效果:第一,政府经济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决策更加周到合理;第二,项目建设者或规划制定者的原有方案得到反馈和完善,经充分公众参与后的新方案,其合理性和执行顺畅度大大提高;第三,公众与相关环保组织对项目的了解程度、信任度以及自身的参与感、责任感、环保意识均得到提升。

可见,公众参与能克服市场和政府调节的缺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上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与国内许多省市一样,上海经历了环评公众参与的起步期,但距完全达到上述多赢的状态还有不少路要走。

(一)国家及上海相关法规政策的发展上海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主要是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因此有必要先对国家要求进行说明。

1.国家法律法规我国作为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吸收借鉴了西方国家(美国、加拿大等)的制度经验,但相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我国在公众参与方面的制度保障和具体实践仍较薄弱。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能被公众所充分认可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协调工程 建设和社会影响的手段 ,可弥补环评工作中单纯技
术 研究 的缺 点 .尤其 是重 点污 染建设 项 目及 移 民 问
确 理解 经济发展 、环境 污染与环境保 护之 间的关 系网 ;同 时受 到对 拟 建 项 目的 了解 程 度 、利 益 关 系
环评 工作 中一 般仅 限 于项 目环评 前期 调查 和项 目评
调查内容针对性差 ,偏离项 目本身性质 ,不能如实 反 映 项 目对 环境 的影 响 ;另 一方 面则 针 对 不 同 的
公 众 ,调查 过 程使 用 较 多 的专业 术 语 。使 大 部 分 公 众 难 以理解 .无 法正 确 有效 回答 所 调 查 的 问题 .造 成调 查结 果偏 差 ,达不 到预期 的效 果 。 4 )公 众 参 与 双 向性 差 .调 查 结 果 分 析 方 法 不 当 。一 般公 众 参 与形 式 为项 目调查 问卷 附 以相 关 信 息 的形 式进 行 ,个 别 项 目采 用 召开 讨 论会 、座 谈 会
调 查 问卷 内 容 设 置 片 面 ,存 在 误 导 、遗 漏 重 要 信 息 ,甚 至不 考 虑本 项 目的特性 ,针 对 不 同性 质 、不 同区域 、不 同时期 ,却 采 用 相 同 的调查 问卷 ,致使
能造 成重 大影 响 ,应 当编制 环境影 响 报告 书 的建设 项 目,才 有发 表 意见 和提 出异 议 的机 会 。并 不是 针 对所 有 纳 入 环境 影 响 评价 范 围的规 划 和 建设 项 目: 在评 价 中只能 针对 环境 影 响报告 书 的具体 内容 提 出 意 见和建 议 ,对 于某一 建设 项 目或规 划 是否 进行 评 价 以及评 价 的时 间 、范 围 、方法 等 ,公众 并没 有 提 出意 见或 要求 审查 的权 利 。 公众 参 与应贯 穿 于环评 、环 保管 理 工作 的整 个 过程 ,但 由于时 间紧 、任务 重 ,公众 参 与 的时段 在

浅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浅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的效果对环境决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规定并不
完善 , 鉴 于此 , 文对公众 参与 制度 的相 关 内容进 行 了简要 的分析 。 有 本 关键词 环境 影响评 价 公 众参 与 制度
中图分 类号 : 9 0 D 2. 0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o 9 (o 90 -3 ・2 10 - 5 22 0 )50 8 0
我 国吸 收 国 外经 验 , 合 我 国实 际 , 2 结 于 0世 纪 7 O年 代 末 开始 实
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9 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 17 环境影响
行 的具体程序予 以具体说明 , 使得现实 中无法操作 ; 环境影响评价 《
评价的概念 引入我国, 首先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开展了工作。9 9年, 法 》 就 公众 评 论 期 限作 出规 定 , 种 做 法 根 本不 利 于 公 众 充 分的 表 17 未 此

环境 影 响 评 价 制度 在 国 际 国 内 的发 展历 程 与 现状
( ) 际方 面 一 国
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于 2 O世纪 6 O年代末首创于美国, 美国 16 众民主权利和环境基本权利 的实现, 99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 改善和经济 年《 圈家环境政策法》 中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邦政府在环境管理 中
公众 参 与是 指 项 目方 通过 环 评 工作 同 公众 之 间 的一 环 境 影 响评 价 是 指 对 规划 和 建 设 项 目实 施 后 可能 造 成 的环 境 影 评 价 的层 面 分析 ,
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 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 措施 ,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预测性和综合

环境评估师的工作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环境评估师的工作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环境评估师的工作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评估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一,而在环境评估师的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公众参与可以提高环境评估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探讨环境评估师在工作中如何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1. 公众参与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确保环境评估公正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机制。

公众是环境受影响群体的代表,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意见,以保护公众利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还可以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增强决策的合法性。

2. 公众参与的形式环境评估师在工作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公众参与。

首先,可以组织公开听证会或座谈会,邀请公众代表和相关利益方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环境评估信息,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反馈。

此外,可以与当地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3. 公众参与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该贯穿整个评价过程的各个阶段。

首先,在环境评估的初期,环境评估师可以组织公众参观考察现场,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并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在评估报告草拟和公示期间,可以通过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公众征求意见,并在报告中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

最后,在评估报告最终确定和决策阶段,环境评估师应公开发布最终报告,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

4. 公众参与的挑战和对策在环境评估师工作中,公众参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缺乏对环境评估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公众参与可能导致决策过程过于冗长和复杂,增加成本和时间。

为应对这些挑战,环境评估师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同时,可以加强与社区、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共同促进环境评估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实施。

综上所述,环境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作者:李甜洁陈昆鹏杨静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09期摘要: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行可以避免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虽然我国的公众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必将促使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对策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106-01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而公众参与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期,通过信息公开、意见调查和公众咨询等方式,在建设项目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双向交流,使公民能够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是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现潜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1 有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协调工程建设和社会影响的手段,在环境影响评价评工作中弥补了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

虽然当地群众不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但是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资源尤其了解,他们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评价团队的实力,能使环评机构在项目建设的预测与分析更加理性和完善,有利于制定出最合理的环保措施。

1.2 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项目决策的认同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介入能够促进项目建设主管单位与当地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内容公示、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听证会等一系列的方式,可以帮助公众对项目的了解,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让决策更多反映公众的意愿是公众参与的基本出发点。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并不是说公众参与度越高,最后的决策就越正确合理。

但是它可以确保公众意愿能得以反映,从而使决策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公众参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环评文件的完善,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项目方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文结合有关法规及实践活动,综合分析公众参与的实施流程,为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相关内容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实施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ivities. Through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IA documents for policy-maker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project partie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ss.Key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implementation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正式确立了公民对建设项目的知情权,对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给予了法律保障。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河南建材201812019年第6期比较大,如果在缺少必要设备的情况下施工,将大大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良好的工程设备配置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房屋质量和工人的安全问题。

2.3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要求在进行高层房屋建设的过程中,接触专业设备和相关知识最多的就是工地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的应用情况。

因此,企业在选择相关技术方面的人才时,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出众的人才,还要选择那些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员,保障人员上岗后都能具备相关技术能力,确保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保障技术的合理性。

2.4对建筑工程的监督要求在施工开始前,要做好建筑施工场所的监控和监管工作,盘点施工需要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以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降低施工速度,造成安全事故,最大程度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达到技术要求。

2.5对技术的创新要求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楼房的建设也不例外,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2]。

3结语必须充分认识到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和要点,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的重视程度,提升高层房屋建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最大程度上保障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安全,保障后续入住人员的安全,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1]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2]宁艳红.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J].四川水泥,2016(1):33.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朱莹静英勒斐特环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200092)摘要:社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和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度联系十分紧密。

造成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的原因是程序性法律规范缺乏完善性、司法救济不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践 与 探 索
234
INTELLIGENCE
·······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中国海洋大学 董向霞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环
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完善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公众参与的思想,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一)公众参与的含义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审批方、建设方和环评编制方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1、公众参与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2、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3、公众参与有利于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4、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二、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发展现状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现状
美国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首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先河。

《清洁水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诉讼条款。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听证会程序和公众监督程序。

法国、英国、瑞典等欧盟诸国也对公众参与制度做出了相关规定。

此外,许多国际文件如《人类环境宣言》、《里约宣言》等都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宪法》第1条第3款之规定成为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最高权源。

1993年《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对公众参与提出明确要求。

此外,《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也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

成为公众参与权最直接的体现和法律基础。

2003年9月《环评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在我国环境立法中使用“公众”一词,明确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地位。

2006年2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是我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被称为公众参与立法的破冰之举。

2007年4月《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首次全面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责任和方式,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知情保障。

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则进一步扩大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空间。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我国宪法和法律缺乏关于公民环境参与权的明确规定。

致使公民环境参与权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晰,实践当中也不可能得到健康、顺畅的行使。

2、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不够宽泛。

根据《环评法》和《暂行办法》,只要求需要编制报告书的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才需要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而对专项规划以外的一般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的环评未规定公众参与。

3、公众介入环评的时机较晚,参与的阶段较少。

与不少国家或地区的公众可以在对项目是否需要进行环评的早期审查阶段就能介入环评过程、发表意见;其公众对环评的参与往往贯穿其全过程相比,我国公众介入环评的时机仍显得较晚。

4、缺乏环境公益诉讼机制。

虽然《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公众有参与环
评的权利,但在“法律责任”部分缺少有关公众参与的补救条款。

5、我国公众的环境知识储备不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1、法律层面上应健全完善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宪法》应该明确规定公民环境参与权;呼吁覆盖整个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尽早出台。

2、扩大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公众全过程参与制度。

我国现行立法规定应充分体现公众预案参与、过程参与及行为参与这几个阶段的内容。

3、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应改造我国传统的诉讼制度,将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当事人资格放宽,;鼓励环境诉讼中的“共同诉讼”;法院应积极介入对环保案件的处理,运用判例,形成新的法律原则,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以弥补成文法之不足。

4、更加注重发挥环保社团的作用。

国家和政府应进一步降低环保社团的准入门槛,支持各类社会团体依法开展包括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内的环保公益活动。

5、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意识的生成与宣传培育。

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对公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使公众充分了解环境保护意义,增强环境危机感,主动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艳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张丽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