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分章节考点分析与训练及答案(124页) (2)

合集下载

2023年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3年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梳理]考点1 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重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⒊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⑴表达一种元素;⑵表达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①表达氢元素H 2H :表达二个氢原子②表达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初中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氧化物?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氮气答案:B2.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A. Fe + O2 → FeOB. 2Fe + 3O2 → 2Fe2O3C. Fe + O2 → Fe3O4D. 3Fe + 2O2 → Fe3O4答案:B3. 以下哪种物质是酸?A. 氢氧化钠B. 碳酸钠C. 硫酸D. 氯化钠答案:C4. 以下哪种物质是碱?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答案:B5. 以下哪种物质是盐?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氧气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

答案:水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______。

答案:氢气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

答案:不变4.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CO25.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答案:四氧化三铁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置换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 请解释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并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进行反应,使得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例如,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 +3H2 ⇌ 2NH3,在平衡状态下,氮气、氢气和氨气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为40g/mol,反应物B的摩尔质量为32g/mol,生成物C的摩尔质量为56g/mol。

鲁教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练习+答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练习+答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化学反应的分类(1)化合反应 “多变一”例如:氢气的燃烧 。

(2)分解反应 “一变多” 例如:电解水 。

考点2 物质的性质⎩⎨⎧。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来的性质。

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发一、概念 二、示例物理性质:色、味、态 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性 熔沸点 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考点3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课题2 科学探究考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考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蜡烛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2.检验产物 H 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二、探究蜡烛在倒扣烧杯中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1.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变小聚集到上方,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所以先熄灭。

2.矮的蜡烛先熄灭原因: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下沉到底部,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矮的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所以先熄灭。

考点3 实验现象的描述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的表象,我们所观察到的也只可能是这种表象,因此,即使知道生成物的名称,也不能直接描述出来。

课题3 实验基本操作考点1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一、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P142 附录I二、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有:烧杯、锥形瓶、烧瓶等考点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药品的味道节约原则:未说明具体用量,取少量: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剩余药品处理原则(即一要三不要原则):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中。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练习题分块复习分章节含答案含解析初中化学章节复习练习题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练习题分块复习分章节含答案含解析初中化学章节复习练习题

专题0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试时间: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1.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3.已知O2与O3是氧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当温度达到750℃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C.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不存在分子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4.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用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擦酒精的办法给发热病人降温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纯碱发面蒸馒头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8.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不一致的是()A.图①是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图②是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D.图④是向一定量的制取CO2后残留的酸性废水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二、探究题9.(7分)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

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含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含习题及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 金属的分类● 金属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 钨——灯丝——熔点高 ⏹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 汞——体温计液柱 ⏹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

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梳理]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⒉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29)考点4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的综合利用⑷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有: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它的有效成分有H2、CO等。

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⑴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⑵石油的炼制:石油经分馏——物理变化,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产品。

如:液化石油气。

⒊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⑵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H4 + 2H2O①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含答案

2020年初三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走进化学世界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

2.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二、化学的发展与运用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的成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它的主要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等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放热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 实验室安全:了解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3.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表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4. 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

第三章: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基本单位的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摩尔质量将物质的量转换为质量。

4. 气体的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4.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五章:酸碱与盐1.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等。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4. 电池和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中用于产生电能,而在金属腐蚀中则导致损坏。

初中化学复习分章节考点分析与训练及答案(124页)

初中化学复习分章节考点分析与训练及答案(124页)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初二化学复习练习(含参考答案与分析)

初二化学复习练习(含参考答案与分析)

初⼆化学复习练习(含参考答案与分析)备注:简单的题只给出答案,复杂些的才给出分析过程。

此份资料只列出本次期末考试的重点与配套部分练习,强调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

⼀、实验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这部分的内容贯彻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是学习化学的基本。

尽管在⽬前考察的⽐较简单,但是中考时这部分的基础作⽤很重要。

1、下列关于仪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试管⽤作反应容器B.量筒⽤作反应容器C.玻璃棒⽤来过滤时引流D.托盘天平⽤来称量物质质量2、下图所⽰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3、下列有关仪器⽤途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于搅拌B.试管⽤于装配简易⽓体发⽣器C、烧杯⽤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D.胶头滴管⽤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4、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C )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试管炸裂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最低处保持⽔平防⽌读数误差C.铁丝在氧⽓中燃烧时,集⽓瓶底部放少量⽔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D.⽤双氧⽔制氧⽓时,加⼊少量⼆氧化锰加快氧⽓⽣成速度⼆、空⽓与氧⽓这部分是期末考试的重中之重。

1、下列关于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空⽓中只有单质B.空⽓是⼀种纯净物C.空⽓是⼀种重要的资源D.空⽓中氧⽓的质量分数为21%分析:咱们从⽣物课⾥知道,咱们呼吸时吸⼊的是“氧⽓(O2)”,氧⽓是⼀种单质;⽽呼出的是“⼆氧化碳(CO2)”,⼆氧化碳是⼀种化合物,那么咱们可以推知,空⽓有单质,也有化合物,所以是混合物。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空⽓中氧⽓所占的⽐例21%是指体积分数。

这是常考点。

2、汽车碰撞后安全⽓囊中迅速发⽣化学反应,⽣成⼀种空⽓中含量最多的⽓体,该⽓体是( B )A.氧⽓ B.氮⽓ C.⼆氧化碳 D.稀有⽓体3、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氧⽓的是( A )A.空⽓ B.双氧⽔ C.⽔ D.⼆氧化碳分析:在英语⾥,单词“pear”的意思是“梨”,也就是说,你看到“梨”联想到的英⽂单词是“pear”,看到英⽂单词“pear”想到的中⽂是“梨”,这是⼀种唯⼀的对应关系吧?但是,你会认为单词“ap pea r(出现)”的“pear”是“梨”的意思吗?类似地,在化学⾥,每种物质(相当于“梨”)也是唯⼀对应着⼀个化学式(相当于“pear”),且H2O2(唯⼀的对应着“双氧⽔”)⾥的“O2”就不能认为还是能唯⼀的表⽰O2(唯⼀的对应着“氧⽓”) 。

初中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蒸馏水B. 空气C. 氧气D. 氯化钠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颜色变化C. 是否有状态变化D. 是否有能量变化3.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产生黄色火焰C. 产生蓝色火焰D. 产生大量白烟4.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

A. 加热高锰酸钾B. 电解水C. 过氧化氢分解D. 燃烧硫磺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A. 元素种类不变B. 原子种类不变C. 原子数目不变D. 原子质量不变6. 以下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A. 铜B. 氧气C. 铁D. 氢气7.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 锌B. 铜C. 镁D. 铁8.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 碳酸钠B. 氢氧化钠C. 硫酸钠D. 氯化钠9.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下列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硫酸铜和氯化钠B. 硫酸和氢氧化钠C. 氯化钠和硝酸钾D. 硫酸铜和硝酸银10.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A. 氧气B. 铜C. 氢气D. 氯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2.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热高锰酸钾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这是因为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具有______性。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均不变,这是因为______。

5. 非金属单质是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氧气、氢气等,它们通常具有______性。

初中化学分章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分章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分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河水C. 二氧化碳D. 铁粉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颜色改变B. 放出气体C. 放出热量D. 生成新物质3. 以下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水D. 空气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5.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B.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关系C.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关系D.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数量关系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钾比钠活泼B. 镁比铁活泼C. 铜比银活泼D. 锌比铝活泼7.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氯化钠B. 氧化铜C. 碳酸钙D. 硫酸8.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二氧化碳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氧气D.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9.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10. 根据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热量B. 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压力C. 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D. 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湿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例如,水的化学式是______。

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符号是______。

3.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______。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与______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七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包含答案

七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包含答案

绪言一、中考考点1.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2.知道化学发展简史;3.知道对近代化学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考点解读】1.绪言部分主要考查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难度较小。

二、核心知识提炼1.化学式研究物质的科学;2.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三、知识点梳理1、化学的概念: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原料—化工产品(比如:食盐、火)3、化学发展史(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A、学会使用火和简单的工具,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B、发现一些物质的变化,并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2)近代化学(对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他们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好处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好处是:使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合成新物质阶段)A、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

B、“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从源头消除污染)。

4、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注意】化学—物质(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的东西),如玻璃、木材等。

物理—物体(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用途的东西),如玻璃杯、桌椅等。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物理研究的是物体及物体的运动。

四、相关习题1、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及运动规律2、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试要求: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17、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

(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