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 第4课时《解决问题-之间有几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第4课时《解决问题-之间有几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之间有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之间有几人”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之间有几人”的概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5个人站成一排,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有几个人?他们是如何排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片中有5个人,他们站成一排。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问题:‘之间有几人’。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小红、小丽、小华和小刚站成一排,小明和小红之间有1个人,小红和小丽之间有2个人,小丽和小华之间有3个人,小华和小刚之间有4个人。

请问:小明和小刚之间有几人?(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相邻两人之间的人数,最后将结果相加。

(5)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题方法。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之间有几人”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本课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图片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加减法运算,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图片、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操作材料、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小猫和老鼠”的故事,小猫有3个鱼,老鼠有2个鱼,他们一共有多少个鱼?让学生回答,引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操作材料,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如:“停车场里有3辆车,又来了2辆车,停车场里现在有多少辆车?”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4课时 解决问题(一) (共18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4课时 解决问题(一) (共18张PPT)

☆动脑练一练
梨树棵数的5/6等于桃树棵数 ,梨树棵数是松树棵数的4/5,松 树有120棵,桃树有多少棵?
=比较量。
☆动脑练一练 小红有30张邮票,小华的邮票 张数是小红的5/6,小华有多少张
邮票?
【例2】水果店有48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 占水果的3/8,苹果有多少千克?
【解题点拨】(1)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
(2)画线段图理解。
【规范解答】480×3/8=180(千克)
答:苹果有180千克。 【解题心得】解决像这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问题,关键是弄清哪个数量是标准量,也就是把哪
方法二:先求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分布列式解答:1/2×1/4=1/8 480×1/8=60(m2)
列综合算式解答:480×(1/2×1/4)=60(m2) 答:红萝卜地有60m2。 【解题心得】(1)单位“1”的量×比较量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2)单位“1”的量÷
单位“1”的量平均分的总份数×比较量所占的份数
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的数量(比较量)是单位
“1”的几分之几,根据“单位‘1’的量×比较量 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列式解题。 【解题心得】乘法分配律的使用也可以推广到相应 减法。如: 1/4×(2/3-1/5)=1/4×2/3-1/4×1/5=7/60。
☆动脑练一练 兰兰数了数,零花钱一共有50
(2)画图分析。可以用折纸或者画图的方法把题意
表示出来。
方法一:先求出整块萝卜地的面积,再求出红萝卜地 的面积,即大棚的面积×1/2×1/4=红萝卜地的面积。
方法二:先求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
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即大棚的面积×(1/2×1/4)=红萝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五单元的第4课时,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进一步探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解析过程。

2.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 黑板:用于板书问题和解析过程。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期间,我会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问题和解析过程。

我会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在旁边标注解析步骤,以便学生跟随我的思路进行学习。

七、作业设计(1)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三人,如果小明分得的水果数量是小红的2倍,小红分得的水果数量是小华的3倍,请问小华分得了几个苹果?(2)一家工厂生产一批产品,如果每天生产400个,则需要8天完成任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_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_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1)

C:第三段长
(1)一班和二班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分别占本班学生 总数的百分之几?
一班:(6+6)÷42 =12÷42 ≈0.286 =28.6% 二班:(6+6)÷40 =12÷40 = 0.3 =30%
(2)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占六年级一二班学生总数的 百分之几?
(6+6+6+6)÷(42+40) =24÷82 ≈0.293 =29.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问 用 分数解决 题 百 (例1)
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4 •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 10 5
•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为什么要用除法?
1 2 10 5
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要用除法。
10g 190g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把这个结 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果改写成百分 5 数吗? 1 5% 10÷(190+10)
花生油的重量 花生的出油率 100% 花生的重量
760 100% 0.38 100% 38% 2000
答:这些花生的出油率是38%。




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

)的千
克数占( 稻谷 )的千克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4 ②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125)%。 5 4 40 ③20÷( )= =(12)︰24=( )% 50 8
树的成活率=
成活棵数 总棵数
×100%
达到及格的人数 × 100% 测试的及格率 参加测试总人数 测试的优秀率 达到优秀的人数 × 100% 参加测试总人数
3 (1)六年级有学生50人,跳绳达标的人数有47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将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小朋友在分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 讲解例题: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进行解答;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小明有5个橘子,小华给了小明3个橘子,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橘子?”;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的发现;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题、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等,要求板书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10个铅笔,他用掉了6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铅笔?2. 答案:小明还剩下4个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使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求解。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2. 如何运用百分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

3. 如何将数学问题回归到现实生活中,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黑板3. �粉笔4.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百分数知识求解。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百分数,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百分数知识求解。

同时,也要注意将数学问题回归到现实生活中,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来导入,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商场看到一件衣服打8折,你怎么计算这件衣服的折后价格?”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精品课件

2.填空。 育新小学图书馆有图书4000册,新风小
学图书馆有图书5000册,育新小学的图书比 新风小学少( 1000)册,少(20)%。
3. 一个长方体木块长、宽、高分别是5cm、4cm、 3cm。如果用它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体积要 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几?
(5×4×3-3×3×3)÷(5×4×3) =(60-27)÷60 =33÷60 =55% 答:体积要比原来减少55%。
第4课时 解决问题(一)
【学习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
几”的双重含义;掌握分析解答。
【学习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
R·六年级数学 上册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 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也可以先求实际造林是 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第一步:求实际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第二步: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4÷12≈1.167=116.7% 116.7%-100%=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R·六年级数学 上册
R·六年级数学 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6.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6 第4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6.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6 第4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师傅原来生产 1400 个零件需用 7 天,技术革新后,每天能生产 250 个,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250-1400÷7)÷(1400÷7) =50÷200 =25% 答: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25%。
四、小刚骑车从家去学校逆风而行,用了 12 分钟;从学校回家顺风而行, 用了 8 分钟。回家时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18-112)÷112=50% 答:回家时速度提高了 50%。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RJ
6 百分数(一)
第4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教材P89例3)
一、填一填。 六年级有男生 50 人,女生 60 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1.求“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是( 男生人数 ) 的百分之几。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先求出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列式: 60-50=10(人) ;再求多的人数 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列式: 10÷50 ;综合算式: (60-50)÷50 。 我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可以先求多(或少)的部分, 再求多(或少)的部分是另一个数的百分这几,也可以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再求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
1.实际比计划超额 35%,表示实际完成计划的 135%。( √ ) 2.比去年节约 10%,表示与去年相比,节约的数量占去年的 10%。( √ ) 3.计划产量比实际产量少 28 个,实际产量就比计划产量多 28 个。( √ ) 4.25 m 比 20 m 多41,20 m 比 25 m 少 25%。( )
三、解决问题。 1.一项工程计划投资 150 万元,实际投资 120 万元。实际投资比原计划减 少了百分之几? (150-120)÷150=20% 答:实际投资比原计划减少了 20%。 2.我国原来有鱼类约 2800 种。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现在只剩下约 2700 种,比原来大约减少了百分之几? (2800-2700)÷2800≈3.6% 答:比原来大约减少了 3.6%。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4课时 简单应用(1) (2)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4课时  简单应用(1) (2)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4课时简单应用(1)(2)第4课时简单应用(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

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3、感受按比例分配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比的简单应用,并用小黑板出示示意图。

二、种菜问题师:农民伯伯准备在一块984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

这是农民伯伯画出的示意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农民伯伯把这块长方形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茄子占整块地的(),西红柿占整块地的()。

一块长方形菜地有984平方米。

计划按3:5分别种茄子和西红柿。

板书:计划按3:5分别种茄子和西红柿。

师:谁能解释一下: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把984平方米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茄子占整块地的(),西红柿占整块地的()。

种的茄子占长方形菜地总面积的(),种的西红柿占长方形莱地总面积的()。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就是把这块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口像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就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按比例分配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的含义,那么你们能求出茄子和西红柿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请同学们自已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方法,为交流作准备。

师:点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有目的地交流下面的方法:984×()=369(平方米) 984×()=615(平方米)师:谁的算法和这种算法一样?谁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生:种的茄子占长方形菜地面积的(),种的西红柿占长方形菜地面积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分别列式984×()和984×(),求出茄子和西红柿各种了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第4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抽象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能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和情境。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购物问题、旅游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比香蕉多20%,香蕉有10根,问苹果有多少根?”让学生观察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1)(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1)(导学案)
6.小结这一部分学习的内容。
1.先观察情境图,再读题,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小组讨论,要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
3.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
4.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我先求每箱卖了多少钱,列式为45×12=540(元),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列式为540×5=2700(元),综合算式:45×12×5=2700(元)。
(2)根据“每个小组折的只数×小组数=8个小组一共折的只数”得出:6×8=48(只)。
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看图列算式。
(1)
(2)
答案:(1)3×4=12(枝)
(2)5×3=15(个)
2.填一填。
学校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里装6盏日光灯。一共要装多少盏日光灯?
解法一:列式为4×12×6,这里先求(),再求()。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乘法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在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方法二:6×32×8=1536(千瓦时)
答:江南小区每月一共节约用电1536千瓦时。
二、迁移类推,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后出示文字。
引导学生交流例题中存在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4.汇报,订正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三_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三_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导学案设计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例4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kg。
x=28
x=28÷
x=3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 kg。
例5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kg。
方法一 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x- x=35
x=35
(2)先画出表示爸爸的体重的线段,并平均分成15份,再画出表示小明的体重的线段,长度是表示爸爸的体重的线段的 ,并标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4.看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独立列方程解答。
5.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 。
(相同点是它们的等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变了)
(4)找到题中的单位“1”,即所求问题,设其为x,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5)小组讨论用算术法解答这道题,并汇报解题思路。根据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推导出: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小明的体重。
3.先独立列式并解答,再汇报解答过程。
(1)红花有20朵,比黄花多 ,黄花有多少朵?
(2)一批货物,运走了 ,还剩下 t,这批货物重多少吨?
6.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500元,比爸爸的工资少 。爸爸每月的工资是多少元?
7.一种药品现在的售价是12元,价格比原来降低了 。这种药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完成教材39页1~3题。
2.借助线段图,理清题中的等量关系。
因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依据,所以弄清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正确列方程的关键。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不但生动、形象,而且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也一目了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能力,对简单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信息整理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信息,确定解决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图片或故事,找出关键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明确解决方法。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第4课时解决问题1

六年级上第4课时解决问题1

六年级上第4课时解决问题1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 4 课时的解决问题 1 往往是一个关键的学习点。

这一课时的问题通常会涉及到各种数学概念和运算的综合运用,对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比如说,有一个班级组织春游,总共有 50 名同学参加。

老师准备给每位同学发一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 2 元。

同时,还要为大家准备一些面包,每个面包 3 元,一共需要购买100 个面包。

那么,老师购买矿泉水和面包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别计算购买矿泉水和面包的费用。

购买矿泉水的费用很容易计算,因为每位同学一瓶矿泉水,每瓶2 元,一共 50 名同学,所以矿泉水的费用就是 50×2 = 100 元。

接下来计算购买面包的费用,每个面包 3 元,一共需要 100 个面包,那么面包的费用就是 100×3 = 300 元。

最后,将购买矿泉水的费用 100 元和购买面包的费用 300 元相加,得到老师总共需要花费的钱数:100 + 300 = 400 元。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和问题。

然后,分析这些信息,确定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用到了乘法和加法。

最后,按照计算步骤得出结果。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某工厂要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 80 个,15 天完成任务。

但由于技术改进,实际每天生产 100 个零件。

那么实际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首先,我们根据原计划的生产情况,可以计算出这批零件的总数:80×15 = 1200 个。

然后,用零件总数除以实际每天生产的数量,就能得到实际完成任务所需的天数:1200÷100 = 12 天。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百分数(一)第4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百分数(一)第4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是
独立思考: 1.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多少的含义是什么? 2.谁与谁比? 3.以谁为标准?
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了百分之多少?
单位1
(14-12)÷14 =2÷14 ≈ 0.143 =14.3%
(10-9)÷10 =1÷10 =10%
答: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10%。
巩固运用
(教材P90 练习十九T1)
1.填空。
(1)为了迎接运动会,同学们做了25面黄旗,30面
红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__5__面,多__2_0__%。 (2)育新小学图书馆有图书4000册,新风小学图书
馆有图书5000册,育新小学的图书比新风小学
求原计划比实际少 造林的公顷数是实 际的百分之多少。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了14.3%。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多少” “减少百分之多少”“节约百分之多少”等来表示
增加、减少的幅度。
你知道上面这些话的含 义吗?举例说一说。
做一做
(教材P87 做一做)
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t,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 月用水约9t,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多少?
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3 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 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画线段分析题意
这里是求比原计划多造林的 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多少。
原计划: 实际:
12公顷 14公顷
比原计划 多造的
原计划: 实际:
12公顷
比原计划 多造的
14公顷
方法一: 先求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再求增加 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多少。
(14-12)÷12 =2÷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合作探究(约10分钟)
三、汇报展示(约10分钟)
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 1)交流自主学习的收获与疑惑。 2)合作探究学到了什么知识? 3) 明确本后段学习内容。
四、达标检测(约7分钟)
五、拓展延伸(约6分钟)
复习回顾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
是求多的公顷数与计划造林数的比, 要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作 为单位“1”,求(14-12)是12的百分之 几,用除法计算。
第一步:求实际比计划多的公顷数。 第二步:求多的公顷数占计划的百分之几。
(14-12) ÷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返回
4.判断
①一个足球运动员,经训练速度提高了2%米。( ) × ②甲数比乙数多10%,乙数就比甲数少10%。( ) × ③王师傅生产了100个零件,结果98个零件合格,
√) 合格的零件占生产零件总数的98%。(
课堂小结
解答“谁比谁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 解题关键是:
方法一:多百分之几=多的量÷单位“1”
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新课导入
上图可对话可编成: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 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方法一: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
多的公顷数占计划的百分之几 原计划:
12公顷 实 际:
14公顷
实际比原计划多的
③50千克是80千克的( 62.5)%。 ④80千克是50千克的( 160 )%。
这台音响降价了百分之几?
原价:1200元 现价: 900元
3.填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实际比计划增 (件) (件) 产的百分率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600
620 620
650
700 720
8.3% 12.9% 16.1%
一、自主学习(约7分钟)1、把Fra bibliotek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1 3 7 5 20 4 5 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 (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 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 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 120%。
单位“1”
一 方法二: 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 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单位“1”
原计划:
12公顷
实际比原计划多的
实际:
14公顷
第一步:求实际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第二步: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4÷12 -1≈0.167=16.7%
下列句子是求谁占 谁的百分之几? 哪个量是单位“1”?
少百分之几=少的量÷单位“1”
方法二:求出某个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多的时候:百分之几-100% 少的时候:100%-百分之几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与重难点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 用题的实际问题。
①今年产量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和去年比较,去年产量是单位“1”)
②这个月用电比上个月节约了百分之几?
(和上个月比较,上个月用电量是单位“1”)
③彩电降价了百分之几?
(现价和原价比较,原价是单位“1”)
当堂训练
①80千克比50千克多( 30 )千克, 多( 60 )%。 ②50千克比80千克少( 30 )千克, 少( 37.5)%。
6 百分数(一)
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201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pt导学案
湖北省咸宁市明星小学
张声秋 组编
学习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 分之几”的双重含义;掌握分析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