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汪凯【内容感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个建康通判,无法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抒发了诗人南渡以来,在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愤情怀,也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气愤。

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无情之景,很有层次。

下阕那么是直接言志。

下阕引了三个典故,说明诗人心中想念故土,却不会贪图闲适,只是忧惧国事飘摇,光阴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心愿不能完成。

典故引完,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自伤志向不能完成,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照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中央。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阅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慨叹,有太多的辛酸,而这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

这首词上阕慨叹世无孙权、刘裕似的英雄。

对孙权、刘裕停止赞颂。

在下阕里,作者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典故,是对宰相韩侂胄军事上的预备清楚缺乏的严正正告。

选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有更深入的意图,这就是他把团体的政治遭遇放在事先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外部矛盾的焦点下去抒写自己的慨叹,赋予词中的笼统以更丰厚的外延,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教学目的】1、了解词中典故和借古喻今的写法。

2、了解诗人人生阅历,了解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和对南宋屈辱求和的愤概。

3、了解辛词特点,体会苏辛豪迈词风的异同。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的:1、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怀古诗词鉴赏课前说明,本课涉及考点:(一)名句名篇背诵(二)诗歌鉴赏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2、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而有副对联是这么写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与东坡同属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我们齐读辛弃疾的简介,掌握相关文体知识。

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3、老师补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沦陷13年,其祖父曾为降金小官,时常对辛弃疾进行抗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抗战以收复中原成了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

但是,南宋朝廷却是“主和”的,苟且偷生于东南,这也就决定了“主战”的辛弃疾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首怀古古词,请打开课本39页,《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二、新课:1、齐读词作,整体感受。

毕,师正音。

2、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即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等。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思人,大多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3、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

4、听朗读录音。

5、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6、作者登上北顾亭的时候,想到这些古人,源于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

请结合课下注解,大家讨论2-3分钟,用简洁完整的句子概括每个典故的内容(什么人、什么事)。

让学生回答,形成表格:7、在诗文中,像本词这样,涉及过去的一些史实或者文字叫做“用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0: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0: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把握本首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2.掌握表现手法,理解用典、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用典的含义【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多年前,一个失意的武将,一个落魄的官员,一个爱国的词人,登上北固亭.他举目远望,老泪纵横,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就是“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知人论世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词现存 620 余首。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

2.我们初中学过他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学生齐读。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臧克家3.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二、学生读这首词,理解词的内容1.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讨论明确: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②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024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2024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2024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内容包括对诗词的朗读、生僻字的认读、对诗意、诗境、诗情的理解,以及对作者辛弃疾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

2. 通过分析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抒发的怀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实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词,分析诗词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固亭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怀古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指导并纠正生僻字的读音。

3. 讲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意境。

4. 分析诗情:结合诗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怀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5. 例题讲解:以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抒发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内容:作者:辛弃疾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怀古之情: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这句诗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年刘裕英勇豪迈的气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教学设计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宋廷槐【教学目标】⒈结合课文注解理解全词内容,分析用典这一表现手法。

⒉运用“知人论世”和“意象分析”探讨词人情感。

⒊理解并背诵全词。

⒋在欣赏词的过程中提学生升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⒈结合课文注解理解全词内容,分析用典这一表现手法。

⒉运用“知人论世”和“意象分析”探讨词人情感。

⒊理解并背诵全词。

【教学难点】⒈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⒉在欣赏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⒊了解高考考点,能运用学知识掌握高考答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词两首》,同是一篇课文一人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风格却完全不同,昨天我们学习了《辛弃疾词两首》中的第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从中了解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也明白了他的词善于用典并懂得了这一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他词豪放激越、空旷无边的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辛弃疾词两首》中的后一首与前一首风格相同还是迥异?表达的情感有何区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二、整体感知:⒈齐读,正音:⒉点读,读出节奏。

(多媒体展示)两遍之后,我们对词有了个大概的印象,请问这首词和上首词的风格一样吗?是不是如同学们所说呢?我们一起来研讨本词。

我们先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提供了哪些信息?三、解题:(多媒体展示)标题提供了哪些信息?⒈“永遇乐”词牌,相当于曲谱。

⒉京口(大地方)北固亭(小地点)是自古有之,还是现在才有呢?⒊怀古:字面意思是怀念古人古事,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指追忆古代的人和事。

那么,作者追忆了历史上的哪些人和事?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四、文本研读:(多媒体展示)⒈作者追忆了历史上的哪些人和事?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要求:“事”和“情感”两栏每栏不能超过10个字。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某某历城〔今属某某〕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某某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辛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后耿京被叛徒所害,辛弃疾率50骑兵,杀入金营,活捉叛徒。

随即率军投奔南宋,他一再奏表进言,主X北伐抗金,但朝廷只派任他为地方官吏,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不断遭到投降派的陷害。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复黜,黜而又用,他那么招之即来,麾之那么去,从不放弃伐金复国的心志。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打击,最终也未能如愿。

67岁时赍志而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词牌名。

建康,今某某某某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是年春,他由某某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某某〕,时稼轩35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憤之气。

原本为了消愁解恨而登上赏心亭,但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有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为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

京口,现某某某某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京口。

北固,山名,在京口东北,登山隔江可望见某某。

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

后梁武帝改名为北顾亭,寓“北望中原,企图恢复〞之意。

辛弃疾此词题名“北固亭怀古〞,显然有双关的意义。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南宋朝廷启用66岁的辛弃疾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 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杜牧及其文学成就。

(2) 通过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学习如何写一首有内涵、有情感、有艺术价值的诗歌。

2. 教学重点:(1) 了解“永遇乐”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掌握诗歌的艺术特征。

3.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永遇乐”事件对于诗人的影响。

(2) 理解“怀古”与“吟咏”的区别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4.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意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课堂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探讨。

(3) 手抄诗歌,贴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品味。

5. 教学过程:(一) 杜牧及其文学成就的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诗歌风格以自在妙想、含情脉脉、清新豁达、明察事理为特点,对唐代诗歌以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 “永遇乐”事件的介绍公元848年,唐玄宗在草原上设宴招待回纥可汗,乐曲声声,胸怀大志的杨贵妃弹奏了《永遇乐》曲子,引起了玄宗深深的爱慕。

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永遇乐”事件,对唐代政治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1)永遇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永遇乐”是指杜牧向往永远置身于这种欢乐和宁静的境界,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憧憬和否定。

他认为,相比于春季的繁华和热闹,秋季的宁静和萧索更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2)怀古2.北固楼凭栏远眺,烟波江上,中有一舟摇楫送行亲友,惜不与风雨同舟。

离愁渐远若梦,无妨依旧杏花闹。

此去绝域,天涯淡饭,坐看牛山戏水,滔滔流水无终期。

“怀古”是一种对古代文化、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追溯和回顾,是表达思乡之情、慨叹社会变迁的一种手法。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精品教案

6.辛弃疾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2.鉴赏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重点鉴赏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2. 背诵并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爱国词人。

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

其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35岁,离举兵起义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已经过去十多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作者却一直没有得到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

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

自伤抱负世无知已,得不到理解与慰藉;浩叹英雄徒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才华。

㈡提出目标。

我们本节学习这首词的共性目标是:1. 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2. 背诵并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我们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个性特长设立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你的个性目标是:二、探究生趣㈠探究结构阅读指导:以背诵课文为切入点,在背诵过程中指导方法、培养习惯、积累语言、理解大意,理解结构之妙。

探究程序:1.速读课文,请用序号(1,2……)标出阕内层次;请用“”标出关键句或主旨句;请用着重号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精彩的词语;请用“”标出表现写景特征的语句,请在下阕用1“”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并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提出你认为值得探索的问题。

2.朗诵课文,在抽同学朗诵的过程中,指导读法,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文意:遥岑(cén):远山。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6 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6 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题】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习,让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掌握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的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教学难点】明白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水龙吟》。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次领会到辛词的豪放风格。

二、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年),那时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

从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后,辛弃疾被迫退隐江到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但时间都不长。

宋宁宗赵括即位后,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

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金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宋宁宗在 1204年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

但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

后来韩侂胄不听辛弃疾劝告,于开禧二年草率出兵,大败而归。

次年,韩侂胄被杀。

而辛弃疾因反对韩的出兵计划,被罢官。

后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

三、整体感知1、听示范朗读。

2、理解重要词语:风流(英雄业绩)寻常(普通)金戈(精锐部队)草草(草率)赢得(落得)可堪(不堪,哪堪)3、揣摩内容: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展示]上片孙仲谋舞榭歌台风流业绩(景仰之情)刘裕金戈铁马万里如虎(赞叹之情)刘义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警告当局)借古讽今拓跋焘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怒斥偏安)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2.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

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

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

表面看來,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的:1、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怀古诗词鉴赏课前说明,本课涉及考点:(一)名句名篇背诵(二)诗歌鉴赏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2、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而有副对联是这么写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与东坡同属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我们齐读辛弃疾的简介,掌握相关文体知识。

2、词人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3、老师补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沦陷13年,其祖父曾为降金小官,时常对辛弃疾进行抗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抗战以收复中原成了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

但是,南宋朝廷却是“主和”的,苟且偷生于东南,这也就决定了“主战”的辛弃疾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首怀古古词,请打开课本39页,《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二、新课:1、齐读词作,整体感受。

毕,师正音。

2、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即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等。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思人,大多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3、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

4、听朗读录音。

5、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6、作者登上北顾亭的时候,想到这些古人,源于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
导学:1、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
①分两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某某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 英雄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X裕“气吞万里如虎”与X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某某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2.能力提高
3.课堂体验
课后练习
背诵本词
C、烽火某某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E、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某某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京口怀古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案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辛弃疾手刃叛徒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

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

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

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的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

义端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一)背景链接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

词人时年35岁,南归已逾12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

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

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

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

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6.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不免局促辕下。

(王国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

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最新整理)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最新整理)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发,就算是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也只是作为文官的地位,所以苏轼的词中我们看不到像辛弃疾那样的金戈铁马之声,更多的是一种胸怀的旷达。

而辛弃疾则是北方民族,我们知道北方人一向比较勇悍。

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南方能够打败北方而统一全国的朝代,就算是明朝从南方建立政权,但是政权最终的稳定却还是在北方。

出身于军队将领,他的诗词中自然有一种军人的坚毅、果断,兵甲之声充塞于耳。

其次,从写作的年龄看:当时苏东坡正处在壮年,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自然有一种失落和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而辛弃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则是想继续效力,更多的诗感慨当初,不愿老去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写作上的不同。

七、小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 课后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新人教必修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新人教必修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英雄词人辛弃疾与相关背景2.讨论分析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3.领悟作者的爱国热忱,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教学重点、难点]用典[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幻灯片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图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千古兴亡,英雄铁血,引出英雄词人辛弃疾。

二、知人论世:1.幻灯片展示辛弃疾画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谈谈对辛弃疾的认识[明确]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可以说,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他做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归南宋后,任职期间,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鼓舞士气,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几达二十年。

晚年韩侂( tuō)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宋宁宗时, 64岁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急于立功的韩侂胄所起用,任命为处于抗战前线的镇江知府。

他积极为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真正采纳。

后来又把他降官调离了镇江。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_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2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_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2人教版必修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某某府,出某某防要地京口〔今某某某某〕。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X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那么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X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

教案: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教案: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怀古诗词鉴赏教学重难点: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2、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1、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而有副对联是这么写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与东坡同属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我们齐读辛弃疾的简介,掌握相关文体知识。

2、词人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3、老师补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沦陷13年,其祖父曾为降金小官,时常对辛弃疾进行抗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抗战以收复中原成了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

但是,南宋朝廷却是“主和”的,苟且偷生于东南,这也就决定了“主战”的辛弃疾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首怀古古词,请打开课本39页,《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二、新课:1、齐读词作,整体感受。

毕,师正音。

2、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即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等。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思人,大多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3、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

4、听朗读录音。

5、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6、作者登上北顾亭的时候,想到这些古人,源于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

请结合课下注解,大家讨论2-3分钟,用简洁完整的句子概括每个典故的内容(什么人、什么事)。

让学生回答,形成表格:人物故事简介孙权京口建都,败曹军,保卫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1、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
①分两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 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题名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维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 用人不当的愤概。
3、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4、背诵全词。
重点目标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 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 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极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③思 考:
A、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 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 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②“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是第二层,写俯瞰 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宅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你能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吗?
导学: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学做思二:你能赏析词的上片吗?
总结下片。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分析中边读边指导背诵)
学做思三:你能找出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吗?
导思:1、用典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B、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C、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E、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 思隽永,含蓄深刻)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用典的意义。
难点目标
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导入示标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者由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
④ 同学朗读上片。
总结: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 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导思: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 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