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l论文合集

合集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魏长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魏长娥)

抓住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柞水县柴庄镇中心校魏长娥[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并提出可行的提高有效性的策略,同时就本人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呈现今后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英语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学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小学英语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好书上所学习的基本知识,更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

那么,当前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的抵消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发挥其有效性呢?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对于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通过竞争让学生获得小小的成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在竞争中自觉完善自己。

在课堂上要在能使用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曾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概念成为共识。

我市推出的“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更是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为宗旨,那么,“合作学习”就更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当每个小组希望成为班里最出色的团队时,他们就会努力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的气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汲取众家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思考过程或者平时积累的相关经验、知识详细地讲给大家听,取得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和汲取集体的智慧,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双基”能力。

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墓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要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三、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则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理论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而“分组合作教学”则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课堂管理行为之一。

合理而恰当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师生、生生在多边交流互动中共同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2)应用价值小组合作教学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人人平等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小组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分组合作教学”的实验研究。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越来越发现较强的合作精神,过硬的团队意识是赢得竞争的必备条件。

于是与新一轮课改相适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3.创新程度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最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的得到强化。

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要建构合理学习小组(1)要进行组员搭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都要均衡。

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切磋、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2)组内分工,通常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组内成员要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要发挥教师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倡导者。

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是一个抛砖引玉者。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榜样效应,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2)合理分工、明确目标。

要明确目标,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班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但只要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

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

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1、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当然,最常用的就是4人一小组。

分组时要考虑的有:a、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

b、性别:两男两女。

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c、家庭背景等。

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

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回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往往回选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对策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对策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对策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已被和广泛运用。

但理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上还有着着“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性,是大家都在探讨的焦点不足。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对策合作技巧多维评价独立思考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

所以在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上以及我们常规教学过程中,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

但在听课与调查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许多教师一些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不断进行反思,探索与实践。

以下是本人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1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和合作可能产生的影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意识形态等。

因此,划分学习小组,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的差异,成员的基础力求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冷热不均现象,2.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交换角色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

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同时,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内容;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近年来,小组合作愈发的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伴随着这股“合作热”,笔者在教学实践和听课活动中发现,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陷入尴尬之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1、表里不一,流于形式。

镜头一:公开课时课桌排成了便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t 字形、半圆形、马蹄形……但公开课结束,立马恢复秧田式布局。

思考:众所皆知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奥秘”,教师假以“课桌的排布”来搞“包装”小组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这种“秀”出来的美丽的外壳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组织小组合作学习,t 字形、半圆形、马蹄形……的课桌排布在平时的课堂中更是少见。

“公开课堂热热闹闹,公开课后风过树梢”,面对教学实践中类似的种种流于形式的做法,不少教师长叹不已:小组合作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2、滥竽充数,放任自流。

镜头二:很多老师这样启发学生总结,请小组交流一下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组1:几名同学不知由谁先说,于是你推我让,终于有人先说了,接下来的同学却依次按第一位的同学的说辞进行复述,没有补充只有遗漏。

小组2:讨论一开始,组内同学互相争抢,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其中有两个同学一直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第三位随便说了一些,说的内容与本课学习内容毫无关系,还有1位则东张西望,不时趁机做小动作,还没轮到他交流,小组活动在老师的示意下已经戛然而止。

思考: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调味品”和“兴奋剂”,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么没有难度,要么没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另外教师只是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对整个小组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

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新课程也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它有力地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本文就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有效分组1.“同质”还是“异质”有很多老师认为,优生和差生分为一组,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但由于组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出现语言霸权的现象。

小组合作时,优生抢着说,差生只听不说。

时间长了,差生就会越来越没有参与的兴趣了,不但不发言甚至都不想听了。

也有老师认为,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组内力量比较平衡,对于差生来说没有了优生给的压力,他们会畅所欲言,但是这样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我想这两种分组各有利弊,老师还是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恰当地分组,异质还是同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成绩不同、能力不同。

教师一定要非常了解学生,分组不能单单依据学生成绩来分。

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其他方面的好,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差异,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不定期地把同质组和异质组轮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调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定”还是“机动”很多老师把小组分好后,往往就定下来了,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就是这几个孩子一组。

我觉得这样并不合理,每个小组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如果小组是机动的,教师是否有这个时间经常分组,而且会不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操作起来实在不容易,我认为还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

二、有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近两年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

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优秀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优秀生往往比中等生、学困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而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合作学习它能使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

尤其是对学困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等都有明显的作用.下面是我尝试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探究方法.一、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常见的组织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较多,通常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时运用。

如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的良好带动作用,增大训练次数,激活每个学生参与热情,能产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效应,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成员间的互相了解,实现更好的合作。

但这样的合作小组,座位与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情况,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异质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途径。

1、优等生带领。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教会学有困难的同学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2、中下生优先。

论小组合作学习作文(精选5篇)

论小组合作学习作文(精选5篇)

论小组合作学习作文(精选5篇)论小组合作学习作文篇1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有没有提高我们的成绩,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我要说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有极大的利,当然,也有弊,但我确信利大于弊。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

所以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弊问题前,要先说一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以前有一个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

就是把几个小球吊在瓶子里,一人拿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就是小球,一吹哨,大家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提出来。

一听到吹哨,大家就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絮的把小球提了出来。

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合作可以使我们完成目标。

言归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利弊问题”。

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七百多一点,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通过不断讨论,攻克难题,给组员讲题,巩固自己的所学,是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还有我们组的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八十多分的水平,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上,我们给他讲题,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他,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稳定在了九十多分,有时还突破了百分。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

我以前组的C1最不爱说话,整天一“淑女”样子,每次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的,组织不起语言。

我们都戏称她为“羞答答的玫瑰”。

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组的成员都鼓励她,帮助她,使她变得更活泼,更勇敢了,起来说话也流畅了。

小组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

上课一起研究、讨论,使我们间的距离着实拉近了不少,关系更好了。

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的学习中化解了。

当然,开头也说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它也有弊。

论小组合作学习范文

论小组合作学习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能力和技巧,实现知识共享和领导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作用、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同一题材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合作、学习、探讨、研究或完成某个共同任务,从中摄取到宝贵的教育经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一)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知识,互相帮助,可以加快学习进程,减少学习时间,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二)提升领导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每个小组都会有组长或领导,他们需要负责人员的组织、安排,掌控沟通和讨论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增强自己的领导力,培养沟通交流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团队工作和协作的要求。

(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喜欢独立学习和互不理会的壁垒,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促进团结和互动。

(四)实现知识共享和深化学习每个小组都会由不同的学生组成,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经验、思考方式和知识背景,互相分享后可以相互启发和深化各自的理解,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和深化学习的目的。

(五)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同时也会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亮点,从而对自己进行深刻而客观的评价,培养批判能力和自我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一)划分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不同小组在可比性上大致相同,且可以相互补充和协作。

(二)确定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任务要求,如探究性小组任务、合作研究、小组讨论、小组边缘、小组争论等。

(三)明确小组角色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小组内分配组长、秘书、讲解员、策划员、数据分析员、调查员、组员等不同的角色,强调每个角色的重要性和任务要求。

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新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的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教师在操作过程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在这些年我参加的听课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两分钟的时间草草结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中;有的老师的课堂看似学生在滔滔不绝地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但只有极少数好学生在唱主角,大部分学生只是旁听生,好像与己无关,没有探究的主动性;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或简单或太难,浪费时间无实效;更有的老师在抛出问题后,来回巡视,把自己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等等。

这些只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导致合作学习“有形无神”,缺乏“实效”。

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尤其是在学校提出“三学六段”教学模式后,我和同组的老师进行了一些尝试,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精心分组,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

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一开始就会七嘴八舌,想说就说,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出现,必须要精心组织、合理分工。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

为保证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在分组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小组成员的分工无论是讨论的组织者、发言人还是记录员,分工都不必固定,可以由组员轮流来做,以达到人人都参与不同分工,真正体现小组各个职责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

首先,是对“一言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挑战。

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同时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是经过课堂观察发现: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

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

如: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其余为监督员,负责监督操作员的操作和记录员的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一: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衡山县星源实验小学廖欢【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己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

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

我们班有51个人,分成了七个小组。

老师选了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工作,探索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论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论文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想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性格爱好等,把他们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基本上是前后位同学).每组最好都安排较为活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让小组活动有序进行。

二、各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积极参与活动。

小组内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和补充员。

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和小组活动的开展。

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下来,如对某些知识点的讨论情况等。

汇报员负责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

补充员负责对汇报员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小组内可定期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组员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要求各小组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队力量和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则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语言要清晰,指向要明确,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否则,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教师到底要他们讨论什么,合作什么以及怎样合作,因此只能是脱离主题的闲聊,表面上看,他们七嘴八舌,热热闹闹,其实学习盲目、低效、毫无意义。

四、合作学习中讨论的问题要有探索的价值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考虑到讨论的问题要有探索的价值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被广泛应用和认可。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相互交流、合作、分享和学习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阐述其优点。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好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和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这种交流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观点,更好地消化并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快速掌握复杂的概念。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使学生更有动力地完成任务。

因为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会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不仅仅为了个人利益。

这样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励其他成员,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学术成就。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助于学生发展一系列的社交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如何分配任务,如何与队友沟通,如何有效地协作完成任务。

这些技能是基本的社交技能,对于学生长大后进入社会或进入职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掌握了这些能力,将对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其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克服困难。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有独立思考能力,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案,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体的重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并学习团队的价值和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在一个任务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职责,不能只关注个人利益。

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任务并对整个组织做出贡献才能是一个成功的团体。

贾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

贾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贾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第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一节课中不断的盲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一下子看起来是“热闹”起来了,但实际效果呢?由于时机不当,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根据学段的不同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明确的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要尽量使组与组之间做到基本的“实力”均衡,以便形成竞争态势,男女同学的人数应该尽量做到均衡分布。

要尽量使小组内成员间的优势学科实现互补,保证每组内既有学习突出的学生,还要至少有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

在成立小组后,小组长要带领小组及成员一起成长。

第三,在小组学习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

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

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所以,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其次,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想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第四,针对学生的回答,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鼓励方式。

开展小组活动后经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

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论文: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

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论文: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

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论文: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能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衡量一节有没有课改精神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但是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却很让人忧虑。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

他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改的标签而严重流于形式。

有些老师肤浅到把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读课文也美其名曰“小组合作学习”。

另一方面有好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组织不严而耗时低效。

于是,大家就有些灰心,“小组合作学习”就一度受到冷遇。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发挥其自身优势,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谈谈以下看法:一、努力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的。

有人形容“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拼桌子”、“大白纸上墙”!因为不管是参加学习班还是观看名师示范课,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于是就得出一个答案是:像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它需要我们深入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还是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学会交往,学会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广泛交流的习惯,改善了学生的性格品质等等。

为孩子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互助组”等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往的“小组学习”十分相似。

所以有好一部分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混为一谈。

随着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深入学习,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以及“‘群体动力’理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坚实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学生的分组要科学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而分组又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

具体到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人数结构的合理。

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

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二)认知结构的合理。

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

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助互学,齐头并进。

(三)情感结构的合理。

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

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

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要讲究合作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衔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教师要考虑这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这节课中的第四题时,题目的要求是要找一个比我高的人、比我矮的人、和我差不多高的人。

在这里,必然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找出符合条件的人。

如果这题没有限定是在小组内进行活动,会导致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查找,这样就会导致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三、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去商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购物活动,小组同学轮流当售货员,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

在这个环节中,任务和要求交代十分明确:(一)学生要进行购物活动。

(二)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

(三)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

教师这样一布置完,各组都忙开了,先选出谁是售货员,再轮流进行购物活动,如果售货员把应找回的钱算错了,其余的同学帮助纠正。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十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在有的顾客和售货员计算钱数时,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自己对同学的计算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当同学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

每个同学在小组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学生要明确个人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责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

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几点:(一)职责分明,分工协作。

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

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

在组长代表本组发表见解时,组员要敢于大胆补充更正,甚至代替组长发言。

(二)切中重点,有序动作。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

如: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问题,或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个别自学示疑,再小组合作议疑。

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

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要留给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索的时间。

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

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

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六、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

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前者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统计》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出庆祝“六一”儿童联欢会,班级应买几种水果。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学生就忙开了,商量应采取什么调查方式?组员应怎么分工?要绘制哪种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采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评价,如态度、情感、交往的方式,然后再从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中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负责什么工作,通过工作又学习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七、规划一个合理的学生发展蓝图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小组内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在课堂上,出现过“优”生不屑于与“差”生合作的情况或“差”生在小组内的工作由“优”生代劳了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选准苗子,培养典型。

实验伊始,教师应把力气下在十几位组长身上,得给时空,给任务,给方法,精心培育,使他们不但拥有很强的预习、质疑、思疑、议疑、解疑等自主自学能力,而且是一个巧于组织,善于团结,乐于助人的称职的小组长,成为小组中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小老师。

(二)一一对应,共同进步。

这要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组长带领中上水平的组员,作为第一梯队,重点扶持,使其尽早脱颖而出,达到与组长并驾齐驱的水平。

然后,再由他俩各带一个组员作帮扶对象。

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政策向“西部”倾斜,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时空,让他们从台后移向台前,而组长则从台前走向台后。

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脱手,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

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努力。

(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

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九、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

教师要做到:(一)多给学生帮助。

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进行学习的自信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对症施助。

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

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要了解学生的想法。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

(三)要鼓励不同的观点。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

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台,教师要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不断走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