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体化课程设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一体化课程不再将不同学科单独教授,而是将多个学科知识融为一体,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实践一体化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课程工作页成为关键工具之一。

课程工作页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开发和实践高质量的课程工作页对于一体化课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字数:220】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课程设计师提供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一体化课程的概念和工作过程的重要性,探讨如何结合开发和实践的方法,提出课程工作页设计的要点,并分享实践案例,从而启发读者对课程设计的创新和实践。

通过总结反思和展望未来,希望能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促进教育教学领域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计方案。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2. 正文2.1 一体化课程概述一体化课程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

它旨在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一体化课程通常以跨学科合作和项目为核心,通过整合各学科的内容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不再是传统学科教学的简单堆砌,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师在课程设计 中要 了解高职学 生 自身特点 , 根据 高技
实 色 涂 装 色 透 明 涂 装 色 透 明 涂 装 l 特 殊 及 仿 古
能人才职业成长规 律 , 采 用任 务引 导 、 项 目为 载体等 教学 方
法, 以直观的事 例人 手 , 引起 学 生 的兴趣 , 给学 生 真正 的 任 务, 边做边 学 , 从 简单 到复杂 , 在工作 中学 习, 培养 自我学 习 能力 , 把 学生 的职业 能力 从 较低 级 的阶段 带 到较 高级 的 阶
小组 根据工艺方案选 用涂装材料 ; 工 具和设备的检查 、 实施 调试 、 清洗 、 保 养; 涂料调配 、 调色 、 调粘度, 涂饰遍数 、 重
涂时间 、 干燥 时 间 、 砂 光 等 施 工 技 术 监 控
本课程选取 家具企 业 4个 典 型涂装 工作 任务 作为 学 习
情境 , 在教 学 组 织 流 程 上 按 照 实 际 工作 的 6个 步 骤 进 行 “ 教、
学、 做” 合一式教学 , 根据 职业特 点 和技术 岗位 特点 , 制 订人 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标 准。开展以人文教 育为基础 , 以职业道 德为核心 , 以职业 习惯 养成 为重 点 的培养 工作 , 并 将家 具企 业文化与企业伦理 、 企业 5 s管理方法纳 入实 际教学过 程 中, 通过“ 虚拟企业 工作活 动” 教学法 , 转 变师生 角色 , 以工 作小 组形式让学生完 成学 习和 工作 任务 。通 过完 成渐 次复 杂 的 工作任务 , 使学 生不仅 在专 业能 力上 得到 强化 , 并 使 团队合 作、 沟 通等社 会能 力不 断增强 , 分 析能 力 、 获 取信息 能力 、 解 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 能力得以提升 。进 而 , 毕业生具有 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 和职 业 岗位适应 能力 。对学 生职业 能 力培 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 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 1 . 3 课程整体教 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教学设计实践-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教学设计实践-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教学设计实践-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8T06:00:28.51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9月第17期作者:王芳[导读] 随着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适合于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中职毕业生。

王芳枣庄经济学校山东枣庄 277000摘要:随着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适合于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中职毕业生。

加强课程改革力度,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网页制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设计模块化《网页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022年山东省春季高考中加入网页制作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的机率在以往的考试中也比较大。

在整个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课程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课程教学,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调研企业的实际需求,提炼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的项目任务进行分析,整合分解原有课程内容,将职业活动与认知过程结合一起,把典型工作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设计依据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依据《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网页制作课程标准》,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是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以“枣庄旅游网站”为载体,采用项目导向式的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

根据《网页制作》课程目标,以“枣庄旅游”为主线,以制作5种网页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_计算机应用基础_课程的设计与实践_吴冬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_计算机应用基础_课程的设计与实践_吴冬晨

1
课程设置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属于 基 础 技 能 型 课 程 , 是 学 生
1.1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操作计算机的基础课程 。 但与普通的基础课程不同 ,由 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性和广泛性 ,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 能力是其职业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 直接影响着学 生今后的职业生涯 ; 同时 , 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 操作能力 , 还具有促进学生其他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 成的作用 。 本课程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 对于
教学园地
文章编号 :1007-1423 (2013 )06-0019-06
DOI :10.3969/j.issn.1007-1423.2013.06.005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 设计与实践
吴冬晨
( 湛江机电学校 , 湛江 524094 ) 摘 要 : 从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出发 , 阐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 , 基于 工 作 过程 导向 的 课程 设 计 , 在 教 学 内 容 、 教 学 模 式 、 教 学 方 法 、 考 核 方 式 、 评 价 方 法 、 教 材 建 设 等 方 面 进行探索与实践 。 关键词 : 工作过程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 ; 课程开发 ; 课程设计
6
7

-.
*+,
50
图 1 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
② “ 任务驱动 ” 的教 学 理 念 。 教 学 中 采 用 “ 任 务 驱
动 ” 教学法 , 从企业 “ 信息化办公 ” 的实际工 作 出 发 , 结 合学生在企业信息化办公工作阶段遇到的问题 , 设计 多个学习情境 , 按照 “ 学习情境 → 提出任务 → 分析任 务 → 解决办法 → 操作过程 → 效果展示 ” 的过程 , 带领学 生逐步完成任务 , 通过丰富 、 有趣的小任务全面训练学 生的操作技能 。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1、学习领域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学习领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 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即是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组成的学习单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课程体系)。即职业描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时间安排。 学习领域包括了学校内的学习领域,也包括了在企业里的“工作和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职业成长规律 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 律。
必须遵循的规律: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的整体职业能力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
在职业教育中,“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
思维过程的整合
学习情境设计横向3+1原则
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可迁移性 范例 2、若干学习情境应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可替代性 开放 3、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可操作性 实用 4、特定情境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都需要)载体 -范畴
社会能力
关键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实施原则。

在进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中,要强调以学生的行动为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评估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为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而实施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坚持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依托,采取项目化的形式对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知识、技能进行重新建构。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渗透企业文化,重点强调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工作任务分析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社会调研,通过本地机电类企业和港口码头、校友、家长的走访和调研,了解本地的岗位进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的职业进展能力。

针对机电设备装配工和维修工的岗位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

随后,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多个学习情境,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在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上,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拆卸、安装、编程、调试和维修任务,该工作过程整合了机电设备拆装、触摸屏人机界面工程创建、可编程操纵器程序编写、变频器参数设置、气动系统安装等。

学生可以根据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流程,组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编写自动生产的操纵流程,并对系统进行整体调试和维修。

二、学习情境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通过多个学习情境,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一、引言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侧重于学生实践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课程与真实世界中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着重介绍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以及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选择与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中,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具有实践性的项目。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情境,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所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在设计项目时,应尽量贴近真实工作环境,加入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挑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成了项目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自己安排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积极寻找相关资源,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而教师在项目中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变成了项目的指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需要在项目开始前,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项目进行中,教师应发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四、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确保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项目评估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表现是否出色以及项目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充分理解项目的要求,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 :
工作 过 程 导 向 : 课程开发 ; 软 件 工 程
基金项 目:
2 0 1 3郧 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项 目( N o . 2 0 1 3 0 2 4 )
0 引 言
软 件 工 程 是 很 具 有 实 用 性 的工 程 方 法 学 .是 软 件 开 发 者 — — 软 件 项 目负 责 人 、软 件 分 析 师 、软 件 设 计 师、 程序员 、 测试员 , 开 发 和 维 护 软 件 时 的作 业 指 南 。 软
以软 件 开 发 工 作 过 程 设 计 学 习 过 程 .选 取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组 织 教 学 内 容 将 项 目的开 发 过 程 与 管 理 过 程
史杨
( 郧 阳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 十堰 4 4 2 0 0 0 )
摘要 :
对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教 育理 念 和课 程 开 发 进 行 研 究 , 职 业 教 育 的教 学 目标 , 是 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 能 力 , 职 业 能 力 并 不 仅 仅 是 培 养 学 生 的上 岗 能 力 . 更 多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今 后 适 应 环 境 变 化 的能 力 和 继 续 学 习 的能 力 。 以软 件 工 程 这 门课 程 为 例 , 研 究 基 于工 作 过程 导 向 的课 程 开 发 , 并以实践探讨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1 4 2 3 ( 2 0 1 5 ) 2 7 — 0 0 2 1 — 0 3
D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1 4 2 3 . 2 0 1 5 . 2 7 . 0 0 6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导 向 的课 程 开 发 与 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4DOI:10.16660/ki.1674-098X.2007-5640-892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①李冲(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实践教学科 北京 102202)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中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需求为目标”,对《电工外线实训》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将整个课程的相关理论、实训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序化,建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课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c)-0224-03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ian Training Course Basedon Working Process OrientationLI Chong(Practical Teaching Discipline, Beijing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llege, Beijing, 102202 China)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work process orientation is the trend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working process as the orientation, takes the ability demand as the goal", carries on the overall teaching design to the "electrical outside line training" course.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ordering,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actual work tasks, working process and working situation, formed aroun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course, so as to better develop the students,'ability of practice,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for it to work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Ability target; Curriculum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①作者简介:李冲(1982—),男,汉族,北京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电气技术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的改革中,课程建设既是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1]。

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第四条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这两份文件明晰了专业课程建设思路,指明了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地在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福建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精品专业,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本院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开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1.专业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就业导向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成立应用电子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研讨形成,具体方法如图1。

人才需求与专业的定位是专业课程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调研必须紧紧依靠行业企业,调研内容应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1)龙岩市“10+3”产业人才需求情况2007年据龙岩市人事局抽样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龙岩市“10+3”产业每年对各类人才的岗位需求总量约为3.6万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设计类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民族建筑装饰设计与应用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设计类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民族建筑装饰设计与应用课程为例

图吐 一
J 』
囝 图 一
. 能根据要求进行草案设计; 实 际或虚拟ll 空间组织要求、 目 1 项 平
工程项目设I 一面规划、创作素材选 2 能根据项 目要求进行功能 . 3 能根据项 计方案构思 l 取、 l 设计意念转让、 设 布局和平面设计;.
———广一 I 计创新应用
应用课 程教学 目标 定位在 培养学生 的创 新方法能力上。 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创 意思
维 和创新方 法能力 的理 论性教学 与实践
图 1 基 于 工作 过 程 导 向的 课 程 开发 图
这种 以工作过 程导 向为核 心的学 习
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要求评价考查 。其
性教学 同步 。教学模 式的设计 创新 , 是将 情境 “ 五同步” 教学法 , 通过课程 的教 学实 课程 内容和教学 目标 , 按实际项 目设计 的 践 , 以学 生为行 为学 习的主体 , 教师 为行 工作过 程 , 设计为创新认知 、 创新决策 、 创 为 学习 的主导 ,通 过项 目任务 目标 的推
更深入 的理解 和把 握 , 效训练创新方 法 有 的能力 , 达到事半功倍 的学 习成效。 二、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践
位 、 计方案 、 设 制图操作 和案例 检验 等五 趣点 、 表现欲 、 功感 和 自信心 , 成 积极 主动 个典型 的学 习情 境 , 每个典 型学 习情境 教 地投入 到课程学 习中。同时 , 其采取 以职 学 又分 为咨询 、 计划 、 决策 、 实施 、 检查 、 评 业 能力 为主的教学效 果考核 , 按照相关 并
课 程开发 小组 针对课 程 的工作 任务 目标 、 任务实施过程及 完成必须具备 的知 识、 能力 、 素质 及工作 环境 进行 了全面 调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标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挖掘学生技能并提升绩效摘要:近年来,由于职业领域对应知识的迅速更新,传统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以促进学生技能的挖掘和绩效的提升。

通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我们对当前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进而提出了一套创新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方法。

通过对一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我们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问题二、文献综述2.1 传统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缺陷2.2 工作过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3.2 数据分析方法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4.1 数据整理与统计4.2 实证研究结果呈现与分析五、研究结果与讨论5.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优势5.2 学生技能挖掘与绩效提升情况5.3 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分析六、结论6.1 研究贡献6.2 存在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七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方法,旨在促进学生技能的挖掘和绩效的提升。

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我们发现传统模式在满足职业领域需求方面存在重要不足,因此需要寻求更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新方法。

由于工作过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设计一套适应实际工作的综合性任务,学生能够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并通过实际的工作过程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践考核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等。

在一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我们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技能绩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一、理论背景1.构建意义导向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价值观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认知负荷理论:强调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

3.社会文化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与实践是社会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工作过程导向教育原则:强调学习过程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核心要素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职业导向课程设置:基于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具有一定实际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这些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过程的方式学习,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教师通过引导和辅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方案的能力。

3.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与企业或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或实践机会。

4.实践评价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实践评价体系。

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指标,通过考核、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实施步骤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调研相关行业或岗位的需求,确定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目标。

2.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职业导向的课程。

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环节。

3.教学方法创新:通过教育技术的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或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或实践机会。

工作流程导向课程设计

工作流程导向课程设计

工作流程导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对XX学科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讲解XX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方法。

2.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介绍XX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情况。

3.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以《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以《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为例
渊3冤学习任务分析遥 在对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学 习任务分析袁确定学习内容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领学生进行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遥
渊4冤学习情境设计遥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袁制订教学大纲袁分 解学习任务为学习单元袁并进行学习情景设计遥
图 1 基于工作过程的叶图像处理技术曳课程设计 2.4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 渊1冤设计学习主题单元袁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叶图像处理技术曳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尧平面设计专业尧艺 术设计专业等的专业必修课程袁按照上述步骤转换课程时袁制 作教学大纲袁把课程细化成单元袁根据社会当前的热点袁采取 项目驱动的方式袁进行详细的学习情境设计遥 以本课程设计以
于企业 VI 设计遥 学生参考各行业的知名品牌的设计袁包 括企业形象手册尧品牌形象手册尧画册尧LOGO尧请柬尧卡片尧日 历等设计袁最终制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遥
盂网站美工遥 学生通过参考当今主流网站袁例如天猫袁淘 宝袁京东等平台袁并对工作过程的设计过程进行研究袁最后设 计出美观而容易被关注袁容易浏览的网页界面遥
榆UI 界面设计遥 界面美观的软件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袁 学生通过设计计算机和手机安装的软件界面作为任务袁 根据 自己的想法和当今社会的潮流设计出个性化的界面遥
虞包装设计遥 学生通过对食品尧饮料包装尧护肤品包装尧包 装盒等设计袁提高职业能等袁为以 后从事广告设计事业打好基础遥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5 年 6 月 上旬刊
考索窑探微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要 要要以叶图像处理技术曳课程为例
刘梦婷 麦小霞 王 超
渊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广东 广州 511300冤
揖摘要铱在就业为导向尧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下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高职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点袁本文以叶图像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实践——以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实践——以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实践——以职业学校
《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陈继红
【期刊名称】《学周刊》
【年(卷),期】2024()19
【摘要】基于职业岗位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熟悉岗位工作流程,获取典型工作案例,进行教学化处理后作为课程教学项目已成为教学的主流。

本文以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信息技术为例,重点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等课程设计理念,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实施、考核评价以及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已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教学效果良好,可为同类课程的整体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陈继红
【作者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体设计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想对思政课的启示——兼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系统化
设计思路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整体设计——以《罐藏加工》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为例4.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系统化设计与实践——以高职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概念,与其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识别并描述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3. 学生能够回顾并整合本年级已学相关学科知识,形成对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技巧,完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对工作过程导向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使其理解并尊重不同职业的工作过程,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实践。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课程内容设计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注重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工作过程导向基本概念:介绍工作过程导向的定义、特点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工作过程导向的原理与应用”2. 工作过程关键环节和要素:分析工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以及各环节的关键要素。

- 教材章节:第三章“工作过程的关键环节与要素”3. 案例分析与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识别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并进行小组讨论。

- 教材章节:第四章“案例分析”4.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与学科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法,完成项目任务。

- 教材章节:第五章“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应用”5. 小组合作与沟通协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工作流程导向课程设计

工作流程导向课程设计

工作流程导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工作流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构成要素和作用。

2. 学生能够结合课本内容,识别并分析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工作流程。

3. 学生掌握运用流程图、表格等工具表达和分析工作流程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工作流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作流程,培养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作流程优化的重要性,激发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五章“工作流程与管理”内容,进行以下教学安排:1. 工作流程基本概念:介绍工作流程的定义、构成要素、特点及分类,使学生建立对工作流程的整体认识。

2. 工作流程分析:分析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工作流程,指导学生运用流程图、表格等方法进行表达和分析。

3. 工作流程设计:讲解工作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工作流程。

4. 工作流程优化:介绍工作流程优化的方法,如流程再造、信息技术应用等,培养学生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精神。

5. 教学案例解析:分析课本中相关案例,使学生了解工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基金项目】本文是20XX年申报的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基金编号:20XX020XX71)XX】G647 XX】XX】2095-3089(20XX)06-0201-021.引言随着社会的进展,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但科学研究表明,掌握专业的学习知识并不能代表学生毕业后能就业,能马上上岗。

高职院校很多软件应用课程由于教学体系的不合理安排使学生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学生的能力构成与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不能匹配,出现了难就业、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等问题,即使从事该方面的工作,也不能马上上岗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

《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为一体的重要课程,是形成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成为平面设计师、图形图像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师、XX页影视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是必学课程。

本文以《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进行积极的探讨。

2.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2.1课程设计原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进行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2)以学生为主体;(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4)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全面性和完整性;(5)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2.2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思路为了使《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以社会职业岗位、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教、学、做”的教学理念,邀请专家与相关教师探讨研究,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结构,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全程参与,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由校企双方联合参与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作者:龚秋萍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10期
摘要: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它是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以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为例,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设计实施。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实施原则。

在进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中,要强调以学生的行动为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评估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为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而实施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坚持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依托,采取项目化的形式对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知识、技能进行重新建构。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渗透企业文化,重点强调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工作任务分析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社会调研,通过本地机电类企业和港口码头、校友、家长的走访和调研,了解本地的岗位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的职业发展能力。

针对机电设备装配工和维修工的岗位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

随后,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多个学习情境,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在亚龙YL-235A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上,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拆卸、安装、编程、调试和维修任务,该工作过程整合了机电设备拆装、触摸屏人机界面工程创建、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编写、变频器参数设置、气动系统安装等。

学生可以根据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流程,组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编写自动生产的控制流程,并对系统进行整体调试和维修。

二、学习情境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通过多个学习情境,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本课程以亚龙YL-235A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为载体,按照“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按照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况设计学习情境。

加快学生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工和维修工之间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本课程共设置了送料结构的物料传送、皮带输送机的自动传送等8个学习情境,30个工作任务。

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设计实施
按照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让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物料的传送与分拣对应的是实际生产中需要的物料输送和分拣的工艺流程,现以物料的传送与分拣这一学习情境为例,谈一谈如何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

1.提供资讯
(1)工作对象
6个磁性开关D-C73、传送分拣机构、落料口传感器、落料口、3个料槽、电感式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过滤调压阀、节流阀、三相异步电机、2个光纤放大器、3个推料气缸。

(2)工作任务描述
本系统的工作任务由视频资料来描述。

按下启动按钮后,物料的传送与分拣系统开始运行;按下停止按钮后,系统停止运行。

物料从落料口放入传送带后,传送带以20HZ将物料向右传送。

如果放的是金属,则由1号推料汽缸推入1号滑槽;如果物料是白色塑料,则由2号推料汽缸推入2号滑槽;如果物料是黑色塑料,则由3号推料汽缸推入3号滑槽。

(3)工作任务单
学生2~3人为一组,每个小组一份工作任务单。

学生对应技术文件和实物,核对签收任务单。

2.商讨决策
学生观看物料的传送与分拣视频,对应工作任务单找到各工作对象。

观察物料传送与分拣系统的构成、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和正常工作状态,识读机电设备配套技术文件。

小组讨论物料传送与分拣系统的装配工具、拆卸步骤、安装步骤、电路连接步骤等。

3.制订计划
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如下:
(1)选用机械组装的工具,有序摆放。

(2)确定工件识别的安装顺序,安放位置。

(3)电感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和光纤放大器的调试和测试步骤。

(4)确定3个推料气缸和推料槽的安装步骤和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5)推料气缸运行的测试步骤。

(6)确定电路连接的步骤,有源元件的正负位置。

(7)分配I/O,编制PLC程序,下载并调试。

(8)模拟调试。

进行PLC静态调试和传感器测试,防止错接造成元件的损坏。

(9)联机调试。

观察调试现象,若出现问题,应迅速切断电源,排查故障原因,找到故障点并排除。

(10)现场清理。

调试完毕后,清点工具箱,整理资料,清扫设备周围卫生,填写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

在工作计划的制订中,可以让每组交流自己的工作计划,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调整,相互借鉴。

教师在工作计划的制订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每组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等工作任务完成之后,用事实说话,通过再次交流,点评出最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四、工作实施
小组计划制订后,根据计划确定小组内的分工和合作形式,实施工作计划,让学生做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填写好工作任务单,及时总结和归纳工作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技能。

整理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后续的评价展示做好准备。

通过工作任务的整个实施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养成习惯,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

五、检查自评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单,根据每个人的参与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小组工作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小组自评。

在小组自评的基础上,了解相邻两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小组间相互协助,完成各小组的故障排除工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评。

六、评价展示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反思工作计划是否合理,阐述自己小组的工作过程,描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共同探讨和交流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思路。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入新知识和新技能,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评价展示之后,各组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改进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它是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按照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将企业的“工作”与学校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并实施计划,检查评估。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就能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0-24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9-16.
[3]杨少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