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思想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社会思想史》知识点汇总

一.秦汉时期社会思想的变化和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尤其是儒、道、法等笼罩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神秘的氛围中产生了清醒的理性主义,使中国思想史告别了混沌、混乱。

先秦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思想多元性,每个人的思想面貌和内容各不相同,同一学派也很少陈陈相因的迹象,表现出独特的创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统一的要求,社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遂使那种“蜂出而作,隔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弛说,联合诸侯”的诸子学,丧失了客观发展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一、社会思想呈现出融合交汇的特点:1.有关宇宙、社会、人类的知识,真正地互相综合成一个大体系:在诸子时代,“道术将为天下裂”,各自确认与坚守的立场与视角往往各执一偏,仿佛有一把开启各自房间的钥匙,却没有通用于各个房门的万能钥匙,不足于应付日新月异的历史变化与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

2.这时期的社会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秦朝统一后所依据的不是哪一个学派的思想,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而又系统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融合了包括人文、社会思想与兵法、数术、方技等实用技术在内的巨大的知识网络。

3.在综合和兼容中重新整合和解释中国文化在此时的突破,不是有我有你的改变,不是“取而代之”的否定,而是一种“百川汇流”似的综合和兼容,并在综合和兼容中重新进行整合和解释。

关于这一时期的思想趋势,早在30年代,姚舜钦认为,秦汉时期的哲学是“混成的”,是“翻陈出新”和“互相融通”的。

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认为,秦汉之际的思想有“折衷主义”趋向。

的确,汉初的黄老学派也好,儒家学说也好,他们分别与刑名法术、养生神仙、兵法阴阳、数术方技,各有互相通融的现象,特别是黄老之学。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黄老之学的评语就明确地说明这一问题,“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纲要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纲要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纲要——LQF一、理解说明题: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

答:语出《礼记·大传》,西周代商以后,鉴于殷商的教训,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由此就有了西周的宗法制,这个制度是:周天子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他是同姓贵族的最高首领,故为天下之大宗。

诸侯在其封国内对于卿大夫来说又是这种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如此层层递推,在全国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系统。

别子就是嫡长子之庶兄弟或同母弟,他成为一宗之祖,而别子的庶子又成为小宗。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答:语出《论语·阳货》。

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调整君臣上下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所以对等级和名分的任何破坏都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

他以“复礼”和“正名”作为救世方略,但是孔子又不是盲目的复古主义者,他虽以“复礼”和“正名”为口号,却从周礼中发明出深远的意义和目的来,他从旧的周礼中阐发出“仁”的精神,同时又把这一精神灌输在“礼”的旧形式中。

他认为,礼的形式离不开仁的精神,仁是质,礼是文。

人惟具有仁的精神,才会自觉地守礼。

仁是礼的内在根据。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

答:语出《论语·子路》。

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调整君臣上下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所以对等级和名分的任何破坏都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

“名不正”,实际上就是社会基本准则与规范的丧失,它的后果将导致一切社会活动无法开展,社会的正常秩序无法建立。

所以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恢复周礼所规定的名分和秩序。

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发现,人与生俱来有一种原始的善良之心,即所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种善心人人都有,是人与非人区别之所在。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第二十一章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21.1 复习笔记中国社会思想演进到清代,进入总结与开新的历史时期。

反映在社会思想领域,就是新的社会风气、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文化思想以及诸多不同以往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随之涌现出来。

清初的社会思想自然承其惯性,表现出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富于批判的思潮,气象博大的内容,以及对新的社会规范的探求等特征。

一、黄宗羲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清史稿•儒林传》有其传。

他的社会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2.理想社会构想(1)主要内容①君主是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的。

②官员的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的。

③社会的法令规范是为了社会兴利除害、使万民受益而设定的,而不是为君主的利益而设定的。

④学校不仅是养士的机关,而且是议朝政的机关。

⑤实行井田制与土地平均分配制度。

(2)主要特点①他继承了中国历代以托古的形式反映自己的社会思想及社会理想的传统。

②具有明显的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特色。

③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空想。

④具有否定和批判现实社会的思想启蒙意义,因而具有时代的超前性。

(3)评价黄宗羲的社会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但他以此为标准所进行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则是入木三分的,反映了清代初期启蒙思想家们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精神,也为以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论人性与欲望(1)论人性①对于人性问题,黄宗羲企图建立“心与性一”的一元人性论。

a.他认为,人们只有“气质之性”,没有“义理之性”,只有“人心”,没有“道心”。

所谓道心和义理都是人们的气质之性和人心的派生物。

b.黄宗羲否认了“气外之理”和“心外之性”,因此否定了宋明理学家和心学家的人性论,只企图用气一元论来说明人性,认为人性是在与生俱来的人心中自有的。

②在人性的善与恶问题上,黄宗羲是一位性善论者。

a.他认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之性善是“不忍”,又以仁为核心,表现出仁义礼智等特征。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重点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重点

一、中古人性论内容1、孔子:孔子对人性的基本设定是人的本性普遍切近,习养造成了千差万别:“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观察到并真正理解了人与人之间在种性相似的基础上存在着实然的分别,故他在肯定人性有共点的同时,又能承认人性有差异。

2、孟子性善论:一、“善”是人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二、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四、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讲性善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落井的时候,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本能地不加思考地向前把他拉住。

3、荀子性恶论的内容:第一,性本自然。

荀子亦认为所谓的人性指的是生之所以然,是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之性,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而且,无论是尧舜还是桀纣,是人皆如此。

第二,“性伪之分”与“性伪合”。

在荀子的人性思想中,“性”与“伪”又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亦即“性伪合”。

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于人性之中,彼此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第三,性乃是“性”、“情”、“欲”的统一,而纵欲为“恶”。

4、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

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

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

而中民之性”,也就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社会思想史试题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2、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3、统一化4、亲亲、尊尊5、敬天;明德;保民6、立德;立功;立言7、劳动;社会生活的基础8、理9、命;赏罚10、顾炎武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宗法制天子以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其他诸子则转为诸侯;诸侯也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别子另封;别子也是嫡长子继承制。

以此类推。

这种社会组织系统称为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西周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5分)2、“明分使群”这是荀子提出的命题。

在荀子看来,要建立作为社会意义的“群”,首先必须对人群进行必要的社会角色定位与职业分工,使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其固定的位置,这也就是“分”。

“分”是“群”的前提与基础。

(5分)3、“生人之意”这是柳宗元提出的概念。

意指御寒、饥渴、性、自卫等人类的社会生活需求。

(3分)柳宗元把“生人之意”看作是人类社会不断变迁、进化的依据。

人们的衣、食、住、行、性等社会文化,都是满足“生人之意”的结果,是因为其“利于人、备于事”才被人们发明和接受的。

(2分)4、“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朱熹继承发展了张载、二程的人性假说,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1分)。

天命之性是“理”之在人者,是人化了的“理”,是至善的;“气禀之性”是气之在人者,有善有恶。

天理赋予的人性皆善,且无论圣凡,皆同;气禀则(因天地之气、父母之气不同而)不同。

(4分)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在孔子的社会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何关系?在孔子看来,“礼”是行为规范,是外在的;“仁”则是道德要求,是内在的。

(2分)但二者又有密切关系:严格地遵守“礼”,也就是仁。

遵守礼的行为,体现在心理上,即其内心体验,就是仁;仁的道德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复礼”、守礼。

(3分)“仁”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没有内心的仁,礼将失去意义;但仅有内心的仁,没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则仁也不能落实。

中国社会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社会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社会思想史期末复习商信仰;殷商时主导的宗教信仰属于祭祀文化,而不是巫术文化。

“帝”是殷人信仰的至上神,具有绝对的权威。

周公旦;天命观:天命周代商,虽天命不常,民心的向背就是天命所在敬德:德的观念在周公思想体系中具有中心的地位,德的含义相当广泛,它既是指个人的德行,又是指政治上的德政。

它上与天命相应,从而可得天之佑;下修保民慎罚之政,可得人之和。

保民是周公敬德思想的另一主题。

在周公那里,天命与德行都可以通过民情民意体现得出来,从而敬天敬德的思想在具体的政治实施中就自然要落实在保民之上。

孔子正名说;拨乱反正,使人的实际所为与名分、地位相符。

中心观念就是定名分,这是孔子社会政治学说的大旨。

礼和仁关系:孔子重视礼,但只有单纯外在形式的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人惟具有仁的精神,才会自觉地守礼,仁是礼的内在根据所在。

为仁之方:仁的观念中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推己及人。

这也是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忠”和“恕”两字的含义相接近,都有以心相推度的意思在内。

这意味着我把别人当作与我一样的人来看,所以可以以类相推,可以将心比心。

孟子人性善(论证过程)人性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人的基本道德情感与道德意识。

人的普遍善性包括“仁、义、礼、智”四个方面。

这是最基本的社会属性。

推恩::孔子的推己及人侧重于个人为人处事,孟子的推恩是指社会政治生活,与民同乐,与民同好。

民本;仁政的中心思想,仁政的主要内容。

保民之道在于顺民、安民、养民、教民。

顺民是以民情民意为本,安民是指百姓安居乐业,教民是仁政的重要环节。

制民之产(井田制设计):指的是要使人民有一定的财产。

人民保持一定的私人财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正经界——恢复理想中的井田制;裕民生——农副业生产,实现家庭经济的自给自足;薄赋税——主张取民有制、以劳役赋税代替实物税收形式,对往来商旅不额外征税。

劳心劳力(评价)社会分工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要维持人们的物质生活,必须对生产劳动进行必要的分工。

中国社会思想史 (2)

中国社会思想史 (2)

中国社会思想史思考题题型:一、名词解释(4分·5题·共20分)二、简答题(8分·4题·共32分)三、材料分析题(14分·2题·共28分)四、论述题(20分)思考题:一、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0章)理想的社会形态:社会组织规模要小[小国寡民]1、它是人类自给自足和平态社会,繁荣、安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避免使用先进的、大型的物质工具,杜绝“可欲”之心;[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3、反对人口过分集中,自然疏散,避免竞争;[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社会成员自得其乐。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小国寡民是老子的理想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封闭型的小型社区。

整个社区规模不大,人口不多,但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人们文化不高,生活简单,即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

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支配。

与外界没有联系,自给自足,安土重迁,人们自得其乐。

小国寡民的构想,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特征,也表现了他们在社会边个的大风大浪之中消极退避的心理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孔子一)、仁;社会规范的核心--仁1、礼的内心是仁,仁的表现形式是礼: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何乐?(八佾篇)2、何为仁?仁者爱人。

(颜渊篇)[消极方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积极方面]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雍也篇)3、如何仁?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篇)4、仁是内在的,法是外在的: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中国思想史复习参考

中国思想史复习参考

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在《庄子》中,借助重要人物的话语增加自己话语说服力的方式叫()A 卮言B 重言C 无言D直言2.中国人典型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A 自豪B 淡漠C 矛盾D宁静3.婚姻方式与提倡观念不统一的近代学术大师是()A 胡适B 陈寅恪C 朱自清D傅斯年4.“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说的是()A袁世凯B严复C冯友兰D胡适5.严复所译《天演论》的原作者是()A孟德斯鸠B赫胥黎C达尔文D伽利略6.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万年不易之论”的是A严复B王国维C鲁迅D熊十力7.2010年年底国家博物馆所放孔子像,面朝天安门东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劳动人民文化宫在清代是()。

A国子监B乾清宫C祈年殿D太庙8.美国学者白牧之、白妙子夫妇(E. Bruce Brooks and A. Teako Brooks)提出的《论语》成书理论是()A 解构论B结构论 C 层累论D自然形成论9.我们现在所用的《论语》版本是()A 齐论B 张侯论C 鲁论D孔子论10.不严肃的解构的真正危害在于,它会直接导致一种()A虚伪心理B媚俗心理C怀疑心理D虚无心理11.老子所说的学道的目的是()A“知其雄,守其雌”B“致虚极,守静笃”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道可道,非恒道”12.“虚”的观念与下列哪个原理有共通之处()A 熵B仁C法D德13.提出“心兵”说法的是()A 列子B老子C孔子D庄子14.列子给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故事出自()A《列子》B《庄子》C《老子》D《论语》15.佛家所说人生“七苦”指()A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B喜、怒、哀、思、悲、恐、惊C生、长、壮、衰、老、病、死D吃、喝、玩、乐、拉、撒、睡16.释迦不予解释的问题佛家叫做()A “十三无记”B“十四无记”C“十四无知”D“十三无知”17.佛家用中毒箭者来说明人生该关注哪些事情的经典是()A《四十二章经》B《金刚经》C《箭喻经》D《坛经》18.不严肃的解构的危害在于()A 怀疑B虚无C无聊D无用19.儒家以箭喻“道”来使人领会()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题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Bl、我国第一个正式确定嫡长子传承制度的朝代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B2、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是A、义B、仁C、礼D、信C3、在先秦诸子中,持人性恶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B、墨子C、荀子D、孔子C4、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李悝B、商鞅C、韩非D、申不害A5、西汉天人感应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董仲舒B、贾谊C、张良D、陆贾B6、我国古代确左宗法制度和宗法文化的朝代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B7、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起决定性影响的思想家是A、周公B、孔子C、老子D、韩非子C8、在关于人性的问题上,孟子的基本观点是A、性恶论B、性不善不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C9、在先秦,提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思想的是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A10、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理论家,金丹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葛洪B、嵇康C、郭象D、阮籍B11、宋代提岀“存天理,灭人欲”社会思想的思想家是A、张载B、朱熹C、程颖D、程颐B12、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是A、顾炎武B、王阳明C、王夫之D、黄宗羲C13、东汉反谶纬思潮的集大成者是A、董仲舒B、王莽C、王充D、桓谭C14、在明末淸初,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A、黄宗激B、王夫之C、顾炎武D、龚自珍D15、在宋代提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家和改革家是A、王安石B、朱熹C、张载D、范仲淹B16、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是A、张载B、朱熹C、程颖D、程颐B17、明代提岀“致良知”的哲学家是A、顾炎武B、王阳明C、王夫之D、黄宗淡B1&在淸代提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思想家是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曾国藩C19、20世纪初,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著作是A、《仁学》B、《海国图志》C、《革命军》D、《大同书》D20、在淸代最先从事洋务运动的是A、李鸿章B、林则徐C、左宗棠D、曾国藩21、孟子认为人生来有四种原始的善良之心,即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恭敬之心D、是非之心E、进取之心22、下列先秦诸子属于道家的有A、老子B、庄子C、杨朱D、列子E、荀子F、韩非子23、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的两大显学是指A、儒家B、墨家C、道教D、法家E、兵家24、下列属于庄子社会思想的是A、逍遥B、游世C、在宥D、天放E、非攻25、王莽社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王田令B、五均赊货C、六莞令D、改革币制E、保甲法26、下列属于墨子社会思想的是A、兼相爱B、非攻C、节用D、节葬E、非乐27、构成中国思想和学术主流的两大思想流派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E、兵家思想 28、下列先秦诸子中属于法家学派的有A、李悝B、慎到C、商鞅D、申不害E、韩非29、商鞅社会思想的两大支柱是A、以法治国B、重耕战C、交相利D、兼相爱E、敬鬼神30、下列思想家中可归到功利学派的有A、李觑B、陈亮C、叶适D、王阳明E、朱熹31、魏晋玄学主要以三本书即所谓的“三玄”为研究对象,“三玄”指ABCA、《老子》B、《庄子》C、《周易》D、《孟子》E、《春秋》32、宋代道学的真正奠基者是A、程颠B、程颐C、张载D、朱熹E、司马光33、董仲舒认为性可分为三品,即A、气质之性B、圣人之性C、中民之性D、斗筲之性E、天地之性34、《天朝天宙制度》的思想渊源有二,即A、原始基督教B、大同思想C、佛教D、道家E、墨家35、谭嗣同“仁一通一平等”的社会观的含义有A、中外通B、上下通C、男女内外通D、人我通E、百事通36、下列属于墨子社会思想的是A、兼相爱B、非攻C、节用D、节葬E、非乐37、构成中国思想和学术主流的两大思想流派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E、兵家思想38、下列先秦诸子中属于法家学派的有A、李悝B、慎到C、商鞅D、申不害E、韩非39、商鞅社会思想的两大支柱是ABA、以法治国B、重耕战C、交相利D、兼相爱E、敬鬼神40、明末淸初三大思想家是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朝D、魏源E、龚自珍41、我国古代的春秋公羊学说将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即A、据乱世B、升平世C、太平世D、小康世E、大同世42、下列人物中在戊戍政变中被杀的有A、谭嗣同B、康广仁C、林旭D、刘光第E、杨锐43、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有A、《日知录》B、《天卜郡国利病书》C、《亭林文集》D、《明夷待访录》E《明儒学案》44、王夫之的儒家社会观有A、尊君B、儒家道统论C、礼教中心论D、封建论E、井田论二、判断题1、注重信仰与崇拜,是殷商文化的特质之一。

中国社会思想史 考试题

中国社会思想史  考试题

中国社会思想史导论一.中国社会思想的特征?1、特别重视维护、调控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其方法主要是软控制。

如儒家——软控制;道家——自控;法家——硬控制。

2、中国社会思想史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3、中国传统思想没有陷入到宗教神学的迷雾之中,而是特别注重现实人的问题。

4、早熟性。

中国社会思想在秦以前已经形成较成熟固定的体系,此后的思想流派都是在原典时期的思想作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

如新儒家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

5、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理想社会模式——复古色彩。

唐虞三代之治。

6、社会批判思想比较发达。

秦以后中国是专制的集权统治,言路不畅。

中国没有宗教,缺少终极意义的价值裁判。

二.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分期?早期社会思想多见于神话传说中。

在本课程中,主要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春秋战国即原典时期,中国社会思想实现了体系化。

核心:“人的自觉”。

与西方社会思想史作一简单比较。

第二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核心:一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中宇宙图式的建立,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二是,魏晋玄学使得儒学改变了存在的形式。

第三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核心是理学的呈现。

第四时期:晚清民国时期(1840-1949年)。

核心: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西方文明东来改变了整个的社会秩序。

孔子一.创立儒家思想体系的历史贡献(仁在德政教化的社会意义)?第一,整理古代文献,奠定中华文化根基。

《诗》、《书》、《易》、《礼》、《春秋》等典籍,经孔子之手删定,得以保存下来。

第二,创立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第三,创立儒家学派,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孔子自身,已由贵族下降而为平民,较之当时贵族中的贤士大夫,可以不受身份的束缚,容易站在‘一般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换言之,由贵族系谱的堕落,可以助成他的思想解放。

”第四,应该区别两个孔子,分别加以评价。

“圣人出而黄河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二、社会规范思想:“重礼”与“贵仁”?(论述题:结合韦伯的评述)从总体上看,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由“重礼”、“贵仁”两个方面组成。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提纲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提纲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孔孟的经典言论背诵)1、道之以败,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9、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二、名词解释通功易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释义为分工合作,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道法自然:道家经典理论,释义为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着。

政长制:由于人类过着群体的社会生活,就需要规定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这就是墨子所谓的“义”。

要保证人们都按社会所公认的正当行为“义”办事,就有需要有一套社会组织,这就是所谓的“政长制”。

天人三策: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推明孔氏,抑黜百家;3、建立太学,选拔人才斗筲之性:一些人“恶”的情欲很多,情胜于性,无论如何教化也只能为恶。

中民之性:这一类人有情欲,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性三品:韩愈认为性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之性,是生来就是“善”的,仁义礼智信兼备;中品之性,是“可导而上下”的,教化在个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下品之性是“恶”的,其指数是“反于一而悖于四”,违反“仁”而同时又不符合其他四种道德规范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言外之意,治理国家应该如煎小鱼那样,小心翼翼,否则就会因为治理行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动荡。

中国社会思想史题型

中国社会思想史题型

中国社会思想史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名词解释1.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贫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焉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社会。

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

2.绝地天通:断绝(天地相分,人神不扰。

这是一种有序化、制度化的文化秩序重建,这为儒家的礼制提供了依据,也为法家提供了根基,为神仙家提供了神仙的体系,为远古先民的历史提供了思想治世的基础。

)百度解释3.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4.小国寡民:小国寡民: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提出了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

老子的理想社会,实际是一个封闭的小型社区。

整个社区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安慰富足。

人们文化不高,生活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

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

5.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特征,也表现了他们在大风大浪中消极退避的心理状态。

老子设计了一个理想的乐园,作为他们企图逃避现实斗争的思想避难所。

虽然老子所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是在受到当时流传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的启发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但他并不是要拉历史倒退,回到原始氏族社会去。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到,这是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痛苦生活的折射。

虽然从根本上说,他说消极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2.1 复习笔记一、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社会学界,如孙本文、黄文山、施存统、徐逸樵、王守礼等,都出版过社会思想史著作,但均为外国社会思想史。

(2)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著作,仅有三种:①程伯群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此书不足十万字,过于简单。

②郭真在30年代前后出版《中国社会思想史》和《中国社会思想概观》,这两本书不但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字数也基本相同。

③李安宅先生1931年出版过《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约四万字,可说是新中国成立前旧著中质量最高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

(3)小结①20世纪前半叶,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虽然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在,但尚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连能讲授“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的教师都如凤毛麟角。

②当时的教育部将中外社会思想史合而为一,乃是不得已之举,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当时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的结论。

③据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资料可知,潘光旦先生曾开设过“儒家社会思想研究”课程,按潘光旦先生的学识作推断,他的讲授当是有深度的。

但时至今日,尚未见有人将该讲义整理出版。

2.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状况(1)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①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科建设1979年恢复与重建社会学学科后,1980~1982年,我国高校建立起了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社会学系,其中设专人从事中国社会思想史教学与研究者,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为最早。

②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专著a.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于1989年出版b.陈定闳先生的《中国社会思想史》于1990年出版。

内容包括先秦至清末,可谓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但综合考察,其对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料的直接发掘尚显不足,一些结论也有待商榷。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社会思想史》(王处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思想史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社会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精心编写了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1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定义是什么?答: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指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和继承或斗争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发展、衰落和新旧思想互相斗争的内在规律性。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1)指导性方法指导性方法,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研究者的具体研究的问题。

指导性方法最基本的有如下几个方面:①要历史地看问题a.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反映到社会思想当中。

b.社会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根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

c.应当用社会生活说明社会思想,这是社会思想的实践特性。

②要阶级地看问题a.社会思想既然是社会意识,它必须严格遵循社会意识形态的运动规律。

b.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阶级矛盾的反映。

这是阶级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

c.科学的目的在于提供世界的真实情况,社会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应当反映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情况。

d.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性原则是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也就是说,社会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承认自己的阶级性。

③要逻辑地看问题a.社会思想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有自己的逻辑发展规律,社会思想的发展受它的逻辑发展规律的制约,要把握社会思想产生、发展的规律性,必须研究它的逻辑发展规律。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三)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三)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三)1、名词解释社会思想正确答案: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生活问题、生活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

2、问答题如何控制人的欲望?正确答案:人们生活(江南博哥)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就必须节“求”,即控制自己的欲望。

第一,以“理”和“道”节求。

第二,以权衡欲与恶、利与害节“求”。

3、问答题孔子关于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是?正确答案:①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②孔子的“克己”也是一种人的心理素质的修养,是要把“礼”的规范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的过程。

“仁”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

③仁是礼的内心,礼是仁的表达形式。

仁是内心的深情厚谊,由此而求表达,于是有礼乐。

没有内心的仁,礼乐将失去意义。

但仅有内心的仁,没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则仁也不能落实。

仁与礼,一内一外,相反而相成。

“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仁是礼的内心,是内心的深情厚意;仁是出于自己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规范与自由合一的状态;仁是孔门教育的宗旨,是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仁是一种人与人彼此间痛痒相关息息相通的心情;“求仁”与“知命”相配合,知命才能求仁;仁道的范围很广,而其基础是孝悌。

4、名词解释失范型自杀正确答案:是由于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

5、填空题现代西方社会学分为三种主要思潮;()、()、()正确答案:自然主义社会学;人文主义社会学;批判的社会学6、问答题简述齐美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正确答案: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齐美尔以货币经济的发展具体说明了这种文化的矛盾。

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成了物与物之间的交往。

2.各种文化的客体越来越多的相互联系起来,而与人的个性和情感的联系却日益淡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B1、我国第一个正式确定嫡长子传承制度的朝代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B2、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是A、义B、仁C、礼D、信C3、在先秦诸子中,持人性恶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B、墨子C、荀子D、孔子C4、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李悝B、商鞅C、韩非D、申不害A5、西汉天人感应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董仲舒B、贾谊C、张良D、陆贾B6、我国古代确定宗法制度和宗法文化的朝代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B7、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起决定性影响的思想家是A、周公B、孔子C、老子D、韩非子C8、在关于人性的问题上,孟子的基本观点是A、性恶论B、性不善不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C9、在先秦,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思想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A10、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理论家,金丹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葛洪B、嵇康C、郭象D、阮籍B11、宋代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社会思想的思想家是A、张载B、朱熹C、程颢D、程颐B12、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是A、顾炎武B、王阳明C、王夫之D、黄宗羲C13、东汉反谶纬思潮的集大成者是A、董仲舒B、王莽C、王充D、桓谭C14、在明末清初,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龚自珍D15、在宋代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家和改革家是A、王安石B、朱熹C、张载D、范仲淹B16、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是A、张载B、朱熹C、程颢D、程颐B17、明代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家是A、顾炎武B、王阳明C、王夫之D、黄宗羲B18、在清代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思想家是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曾国藩C19、20世纪初,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著作是A、《仁学》B、《海国图志》C、《革命军》D、《大同书》D20、在清代最先从事洋务运动的是A、李鸿章B、林则徐C、左宗棠D、曾国藩21、孟子认为人生来有四种原始的善良之心,即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恭敬之心D、是非之心E、进取之心22、下列先秦诸子属于道家的有A、老子B、庄子C、杨朱D、列子E、荀子F、韩非子23、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的两大显学是指A、儒家B、墨家C、道教D、法家E、兵家24、下列属于庄子社会思想的是A、逍遥B、游世C、在宥D、天放E、非攻25、王莽社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王田令B、五均赊货C、六筦令D、改革币制E、保甲法26、下列属于墨子社会思想的是A、兼相爱B、非攻C、节用D、节葬E、非乐27、构成中国思想和学术主流的两大思想流派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E、兵家思想28、下列先秦诸子中属于法家学派的有A、李悝B、慎到C、商鞅D、申不害E、韩非29、商鞅社会思想的两大支柱是A、以法治国B、重耕战C、交相利D、兼相爱E、敬鬼神30、下列思想家中可归到功利学派的有A、李觏B、陈亮C、叶适D、王阳明E、朱熹31、魏晋玄学主要以三本书即所谓的“三玄”为研究对象,“三玄”指ABCA、《老子》B、《庄子》C、《周易》D、《孟子》E、《春秋》32、宋代道学的真正奠基者是A、程颢B、程颐C、张载D、朱熹E、司马光33、董仲舒认为性可分为三品,即A、气质之性B、圣人之性C、中民之性D、斗莦之性E、天地之性34、《天朝天亩制度》的思想渊源有二,即A、原始基督教B、大同思想C、佛教D、道家E、墨家35、谭嗣同“仁—通—平等”的社会观的含义有A、中外通B、上下通C、男女内外通D、人我通E、百事通36、下列属于墨子社会思想的是A、兼相爱B、非攻C、节用D、节葬E、非乐37、构成中国思想和学术主流的两大思想流派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E、兵家思想38、下列先秦诸子中属于法家学派的有A、李悝B、慎到C、商鞅D、申不害E、韩非39、商鞅社会思想的两大支柱是 ABA、以法治国B、重耕战C、交相利D、兼相爱E、敬鬼神4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魏源E、龚自珍41、我国古代的春秋公羊学说将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即A、据乱世B、升平世C、太平世D、小康世E、大同世42、下列人物中在戊戌政变中被杀的有A、谭嗣同B、康广仁C、林旭D、刘光第E、杨锐43、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有A、《日知录》B、《天下郡国利病书》C、《亭林文集》D、《明夷待访录》E《明儒学案》44、王夫之的儒家社会观有A、尊君B、儒家道统论C、礼教中心论D、封建论E、井田论二、判断题1、注重信仰与崇拜,是殷商文化的特质之一。

2、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文化对西周早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儒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

4、孔子认为,治理社会离不开礼。

5、墨子是我国古代最具有社会服务精神的思想家之一。

6、韩非子认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人人都有欲利之心。

7、张载社会思想的特征就是恢复三代的井田制、封建制和宗法制。

8、宋明道学之心学的集大成者是王阳明。

9、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洋务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0、严复所持的进化论的社会观与其所介绍的斯宾塞与赫胥黎的思想观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11、“帝”是商代人信仰的至上神,具有绝对的权威。

12、从西周开始,宗法意识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

13、周公的社会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敬德、保民等方面。

14、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地地都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

15、孔子认为,仁是礼内在的灵魂和基础,礼是仁外在的表现和依托。

16、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德,鬼神是存在的。

17、老子全部思想都是以道为出发点而展开的。

18、先秦的阴阳家邹衍将阴阳五行说和符端感应相结合,实际开天人感应思想之先河。

19、范仲淹和王安石都主张以先王之道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20、《资政新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系统的社会改革方案。

三、简答和论述题1、孟子为什么将“仁政”作为整合社会的根本方案?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统治者们无不崇尚富国强兵、兼并弱小的霸道之术。

孟子认为,要根本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只有放弃霸道而代之以行仁政之王道,其理由是:第一、施仁政、行王道是平治天下的国本所在。

行仁则得天下,不仁则失天下。

因此,仁义之政实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兴废,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行仁是得人之道。

孟子认为,人心向背不依靠武力的征服,以仁德服人则可以使人们心悦诚服。

获得民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行仁。

(2)仁政是战胜之道。

孟子的政治理想是使天下“定于一”,因此,他并不一概反对战争,而是认为仁政是战胜不败的根本保证。

第二,仁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秩序的保证。

孟子认为,若能以仁义规范人们的行为,则自然不会有犯上作乱的事情发生,从而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反之,如果把社会关系建立在利害关系之上,只会导致上下交征利。

这是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

第三,人们苦于虐政而期盼仁政。

孟子认为在人们不堪忍受的时代里,最有必要实施仁政,也最适合于实施仁政,人们如久旱之苗渴望甘霖一样期盼有一个仁政的乐土。

2、佛教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巨大发展?佛教在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巨大发展有其社会和文化的背景。

第一,从东汉政权解体后,中国进入了分崩离析之中。

连年的战争使得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人命朝不保夕的时代,佛教的世界观无疑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共鸣,而佛教来生解脱之说,也能给人们以精神的藉慰。

同时信佛出家又有现实的利益,出家之后,不列国家户籍之内,即可逃避繁重的兵役徭役和苛捐杂税,下层民众多因此而皈依佛教。

第二,魏晋以来,以儒家为正统的正教几乎衰息,玄学大兴,而佛教哲学与玄学有会通之处,因此,佛教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佛教徒本身也常用老庄的玄学思想来解释附会佛学的义理。

佛学与玄学合流成为一时的风尚,这也有力促进了佛教哲学在知识界的传播。

第三,佛教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奖掖兴盛。

3、简述王守仁“致良知”的社会控制思想的含义。

第一,良知就是知是、知非之心。

王守仁说:“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

第二,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

王守仁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又说;“良知即是道”。

第三,良知就是义。

王守仁说:“集义只是致良知,心得其宜为义,致良知则心得其宜”。

第四,良知是不分贤愚,人人共有的。

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有良知,所不同的是“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第五,致良知的途径在于格物。

王守仁的格物,就是把良知天理贯彻到事物中去,使万事万物都合乎良知与天理的要求,使人们克服理念中的不符合天理的恶,而保存合乎天理的善。

良知既然是一个思想理念问题,那么致良知就是控制人们的思想和理念的问题了。

思想理念被王守仁表述为心。

他强调思想理念是人们行为的控制中枢,只要控制住人们的思想理念,一切不合天理的行为就会消失。

加之他在多次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使他更加感到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重要性。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而要消除人们心中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则是困难的。

但是只有消除人们心中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才能真正做到廓清平定社会的功效,这才是长治久安的伟绩所在。

4、简述韩非子的“计算社会”理论。

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人人都有“欲利之心”。

人的这种欲利之心是由人的生存本能决定的,对于人类来说在所难免。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使然。

韩非认为,人的恶性不但不需要改造,而且也不可能改造,现实的社会就是由每一个“不免于欲利之心”的人组成的因此,每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一个利害相交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都是以“计算之心相待”,从而人类社会也就可称为是一种以利相计的“计算社会”。

韩非子以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君臣关系及雇佣劳动关系为例,论述整个社会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计算与交易的关系在这样一个以利相计的“计算社会”里,根本不存在什么仁义道德,有的只是利益关系。

因此,衡量一种社会行为不能以道德观念为标准,而应以利益关系去解释。

既然人的本性完全是自利自为的,人类社会是一种利害相交的“计算社会”,人性就决不能像荀子所说的那样有善的可能性。

政治的目的并不在于鼓励人民成善,而在于使人不得作恶,这就必须以法治国。

因此儒家的仁义之学在韩非子看来完全是行不通的,如同慈母多败子一样,提倡仁义只会导致“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者之徒愈胜”。

韩非子的这种“计算社会”论揭露出了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这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际关系。

5、简述黄宗羲理想社会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黄宗羲的理想社会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君主是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受其利的。

第二,官员的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人的。

对于有害全体民众的事,即使君主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也坚决不去做,即使有杀头的危险,也仍然不答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